国内城市游憩商业

合集下载

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现状与重点发展领域

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现状与重点发展领域

第21卷第6期2006年6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Vol.21 No.6Jun.,2006文章编号:1001-8166(2006)06-0585-08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现状与重点发展领域*冯维波1,2(1.重庆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重庆400045;2.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47)摘要:首先从城市游憩空间的类型、结构、演化、评价、规划设计与游憩行为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若干方向和领域。

关键词: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现状;重点领域;中国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目前,学术界对旅游、游憩、城市游憩空间等概念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笔者认为“游憩”主要是指居民在城市附近的户外休闲娱乐活动,也是城市的一项基本功能,游憩者(本城市居民)所享受的游憩设施一般是政府无偿投资的,具有非盈利性。

而“旅游”则是指游客(包括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抵达某一目的地的有过夜行为的出游活动,旅游设施一般是由开发商投资的,具有明显的盈利性。

当然游憩设施有时也供游客使用。

关于“城市游憩空间”的概念,笔者比较赞同秦学[1]的观点,即是由城市游憩物质空间和城市游憩行为空间耦合而成的空间体系,表现为游憩景观。

但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城市游憩空间的内涵,笔者认为,它是由城市游憩物质空间与城市游憩社会—经济空间耦合而成的空间体系,前者是外在表象和载体,后者是内在机制和动力,二者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关系和过程。

因此,本文基于这种理解,通过对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现状的评述,提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若干方向和领域,希望推动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工作。

城市游憩空间的规划建设一直伴随着城市空间的发展,贯穿于城市建设的整个历史阶段。

在某种程度上,一部城市游憩空间的建设史就是一部城市空间的发展史。

城市旅游文化主题街区的开发与创新——以成都锦里为例

城市旅游文化主题街区的开发与创新——以成都锦里为例

第11卷第1期2011年1月宜宾学院学报J ournal of Y i b i n Un i versit y Vo.l 11,1January ,2011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匡翼云(3),女,四川荥经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研究。

城市旅游文化主题街区的开发与创新以成都锦里为例匡翼云(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成都610100)摘要:成都锦里是城市旅游文化主题街区开发较为成功的范例。

在旅游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需要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加大体验性旅游开发力度,提高旅游产品能级和质量,以保障其文化主题旅游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城市旅游;文化主题街区;开发创新;成都锦里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365(2011)01-0058-02近年来,城市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类型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主要包括文化街区、游憩商业区和主题街区等形式。

文化街区又称文化休闲街区,一般是基于街道原本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其城市功能,再赋予一定的文化主题形成的。

它主要强调文化是城市旅游的灵魂,是城市吸引旅游者的驱动力1。

文化街区代表着城市一定的文化风格和方向,它既包括历史文化,也包括时尚文化。

游憩商业区指城市中以游憩和商业为主的各种设施,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集聚的特定区域。

它是一个大商业圈的集合,以提供游憩和商业各种设施为主导。

主题街区指依托于特定的主题背景,具备一定的功能,它是商业与旅游的结合,是继主题公园兴起之后的又一城市旅游方式。

一文化主题街区的开发对于文化主题街区的开发,现阶段主要从物质化开发和非物质化文化开发两个方面入手。

物质化开发主要强调文化主题街区外部形态特征的塑造,包括文化主题街区的建筑物和其业态特征。

建筑物开发风格应与文化背景相辅相成、形成统一;业态应丰富齐全,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并尽可能成为体现文化主题的物质载体。

非物质化文化开发主要是文化主题街区的精神和文化开发,这也是文化主题街区开发的核心。

历史文化街区游憩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以昆明市文化巷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游憩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以昆明市文化巷为例
( ) 市游 憩 空 间结构体 系 二 城
间主要 是指 上述 三 类 不 能 包 括 的空 间 , 如 银 行 例 等。每个支类下 面又有不同的游憩场所、 游憩活 动及 产 品 , 体如 表 1所示 。 具
二 、 明市文 化巷 游憩 空 间分析 昆 ( ) 一 昆明 市文化巷 游憩 空 间调查 与分析
结构与形态等方面探讨了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俞 晟 [j 为城 市 游 憩空 间与 狭 义 概 念 的 城 市公 共 _认 1 o
空 间有着 非常类 似 的 内涵 , 城 市 游憩 空 间更注 但 重 空间 的游 憩 功 能 。冯 维 波[] 析 了我 国城 市 1分 1 游 憩空 间的研究 现 状 , 出 今后 应 重 点研 究 的若 提 干 方 向和领 域 。方 田红 等I] 一 以上 海 市 为 实证 研 究 对象 , 出效 益与公 平兼顾 、 共游憩 场所空 间 提 公 与商业性 游憩 空 间兼 顾 、 分 开发 公 园 绿地 的游 充 憩功能 、 区游 憩 空 间布 局合 理 化 等建 议 。陶伟 社
( 国 内外游 憩 空间研 究概 述 一)
13 年 8月 ,雅典 宪章 》 出 :居 住 、 作 、 93 《 提 “ 工 游憩 与交 通 是城 市最 基 本 的 四大 功能 。此 后 , ” 关 于游 憩领 域 的研 究 日益 增 多 。B ce 结 了影 ekr总 响露 营者行 为的空 间 因素 。P o a[探 讨 了交  ̄oyn1 ] 通拥挤 对户外 游憩 服务需 求 的影 响 。斯蒂芬 ・ 史 密斯 ( 吴必 虎 译 ) 专 著 《 憩地 理 学 : 论 与 方 在 游 理 法》 中系统 阐述 了游憩 的概念 、 次及 游憩设 施 的 层 布局 决策 等 问题 。S t[研 究 餐 馆 的 布 点模 式 mi h]

第6章 城乡旅游与社区旅游 《 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第6章 城乡旅游与社区旅游 《 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 二是将其理解为一种发展理念,认为社区旅游 是指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即在旅游的决策、开 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 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 并将其作为主要开发 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便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 的前提下实现社区全面发展
➢ 三是将其理解为一种社区利益,认为社区旅游 是社区居民公平得到旅游利益保障,社区居民 自主决定社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目标,强调大 部分利益保留在社区内部,促进旅游目的地社 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全面发展
6.1城市旅游
❖6.1.5 滨水休闲空间
3)城市滨水区带状休闲空间特征
• 流动性 • 层次性 • 双栖性 • 开放性
6.1城市旅游
❖6.1.6 主题公园
1)基本概念
自1955年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 以其出色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美国洛杉矶创 造了迪斯尼乐园以来,主题公园得到巨大的发 展。从迪斯尼的构想及其他主题公园的实践来 看,主题公园具有下列特性:
维度 经济增权 心理增权 社会增权
政治增权
旅游发展中社区增权的四维框架
增权
去权
旅游为当地社区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发展 旅游仅仅导致了少量的、间歇性的收益。大
旅游所赚来的钱被社区中许多家庭共同分享, 部分利益流向地方精英、外来开发商、政府
并导致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 新建给水系统、 机构。只有少数个人或家庭从旅游中获得直
➢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共同目标是促进旅游 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全面健康的发展。
6.2乡村旅游
6.3.2 社区参与旅游
2)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容
(1)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决策
(2)社区参与旅游经济活动 (3)社区参与旅游相关培训
3)社区参与旅游的模式

城市旅游

城市旅游

2.城市旅游吸引建设的主要内容 1)原则: (1)注重城市整体形象塑造-经济、社会,文化, 环境的全面与综合塑造,要有整体性,协作性。 (2)形象主题与特色-突出城市个性,强化吸引力 和深刻游客记忆的基本要求。-突出地方特色;必 须利于吸引游客。 (3)突出核心要素-标志性建筑及代表性区域(商 务中心);特色性项目(人工建筑物),购物(城 市旅游收入的源泉)



城市RBD的特征
1.以商业为基础
著名的上海-外滩,都是以商业功能为第一位,而不是以收售门票为主 要特征且旅游功能为第一的旅游区,是在商业基础上逐渐融入游憩功能, 使游憩商业区得到完善和发展。 2.游憩场所和设施占相当比例,公益性与商业化形式并存 城市游憩区大致分为社区和城区两级游憩设施系统。社区游憩设施主要 为居民服务,并有相当一部分是公益性的 ; 城区游憩设施则兼为市民和 外来游客服务,这一部分游憩设施是以商业化经营为主,而RBD主要就是 针对城区游憩系统而言的。 3.服务对象为所有潜在客源,并以本地居民为基础市场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出于任何目的在城市停留的外地人都是城市的 潜在游客,只要有停留就有消费,就能给该城市带来财富。 4.节假日游客高度聚集 CBD是以商业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周末及节日期间相对冷清;相反, RBD是以零售商业、购物、娱乐休闲和旅游功能为主的区域,因而在节假 日具有更高的客流与聚集的可能性。
城市RBD的功能

购物功能 休闲功能 旅游功能
城市RBD的类型(4种)

1、大型的购物中心型(shopping mall): 零售与休闲的组合,800个商店+10%闲暇设施。 吸引力:规模最大,一个个主题屋,把世界众多的旅游景 点巧妙地浓缩在一个区域,使游客轻而易举欣赏不同国度 的风采。 2、特色购物步行街型: 整体设计上讲究一致的主题;营造的休闲环境,吸引购物 者,休闲者,旅游者。精心营造的环境、文化的氛围,集 中了稀有商品。餐饮店是的主角,各种特色风味林立,增 加回头客。以人为本,其规模一般不会太大,以精取胜。 成功在于,有力的市场,良好的区位,便利的可达性,想 象力的建筑,高素质的餐厅,停车场以及独特的组合。

RBD-是-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的缩写

RBD-是-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的缩写

RBD 是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的缩写,中文译为“休闲商务区”,也可以译为“游憩商务区”或“旅游商业区”。

它是当今国际中心城市推出的与其商务中心功能相呼应的新兴产业区――RBD将休闲娱乐、主题旅游、精品购物等各类项目加以整合,并与商务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旅游休闲产业,形成现代都市新亮点。

RBD最初由Stansfield和Rickert (1970)在研究旅游区购物地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时提出的,其定义为:为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游客的需要,在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特品和礼品商店的街区,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旅游、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 集聚的特定区域,是游憩与商业结合的产物,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Stephen(1990)在《游憩与闲暇研究的概念词典》,游憩商业区(RBD)被定义为:“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现在比较受认同的游憩商业区(RBD)概念为:城市中以游憩和商业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

RBD是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的缩写,中文译为“休闲商务区”,也可以译为“游憩商务区”或“旅游商业区”。

它是当今国际大城市推出的与其商务中心功能相呼应的新兴产业区——RBD 将休闲娱乐、主题旅游、精品购物等各类功能加以整合,并与商务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旅游休闲产业,成为现代都市新亮点。

据了解,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地方结合了RBD的概念进行城市规划。

目前已经形成RBD的区域包括江苏南京夫子庙地段、上海城隍庙地段、广州天河城地段、深圳华侨城、青岛中山路地段等城市区域。

业内人士介绍,都市中心区发展大规模的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的客观需要催生了CBD的崛起,而休闲生活成为城市上班族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RBD形成的重要动力。

浅谈城市中轴线的功能与意义

浅谈城市中轴线的功能与意义

浅谈城市中轴线的功能与意义城市中轴线既是城市精神的象征,也是城市靓丽的景观带和重要的休闲空间,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生活品质。

通过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和建设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意义重大。

标签:城市中轴线城市规划生活品质休闲空间一、城市中轴线是城市靓丽的景观带中国的城镇化是人类城市建设史上空前绝后的人口和城市化运动。

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高速的发展,现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基本上停止了,而中国还需要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经济全球化对城市的生存、竞争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如想在世界城市网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进行城市的经营、地域化的营销,通过城市的硬件和软件的改造,提升城市质量。

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建设有一个目标就是健康休闲,以休闲文化为代表的休闲城区作为提升城市发展的目标。

中轴线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城市的文化。

一个城市有自己的个性和文化,但要通过物质空间载体将它体现出来。

对于现代城市,人们谈得最多的是宜居、生态和市民的幸福指数。

通过中轴线的建设,不仅仅是让人看到城市宏大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展现适于生存和幸福的城市。

城市中轴线是城市客厅,重要的建筑一般会放在中轴线上,城市的公园、绿地等都会集中在这些地方,经过历史和时间的沉淀后,将会成为城市最有文化价值、最有历史价值的地方。

说一个城市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文化竞争的最高标准就是城市的艺术品位。

我们在评价城市中轴线标准的时候有两个标准,一个是量化标准,通过各种各样的指标,确定绿地率、密度等;更重要的是非量化标准,看它建好了以后是不是充满活力的、舒适的空间。

城市中轴线的规划设计管理往往是特殊控制区,也就是说不能用城市一般的管理思路、标准和方法进行管理所有的指标和间距都要特殊的设计和处理。

每一个城市的中轴线区域往往既是一个城市最宜居片区,又是极具竞争力的中央商务区。

中轴线不但可以提升城市品质,体现城市的个性与文化,也反映在沿线物业的升值预期上。

二、城市中轴线是城市重要的休闲空间当今社會五彩缤纷,一个城市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要有巨大的创新力量和文化实力。

基于POI数据的环滇池地区城市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基于POI数据的环滇池地区城市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第33卷第1期2021年2月Vol.33,No.1Feb.,2021云南地理环境研究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基于POI数据的环滇池地区城市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李丽】,陈长瑶1,2,李君3(1.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昆明650500; 2.云南师范大学泛亚商学院,云南昆明650092;3.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旅游已经成为目前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城市功能之一,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于环滇池地区8个县市区2554条旅游地POI数据,运用复合分类法、泰森多边形、核密度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环滇池地区城市旅游地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结合2019年所获取的环滇池地区城市旅游地POI数据,可以将该地旅游地划分为人工娱乐类、自然景观类、人文历史类和运动休闲类,而且环滇池地区城市旅游地在空间分布上的聚集区与分散区差异十分明显,主要呈现出滇池北岸及环滇池一圈聚集分布的空间特征。

关键词:旅游地;类型划分;空间分布特征;滇池地区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852(2021)01-0058-090引言城市是旅游区域的中心,具有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城市旅游已经是现代城市的重心,在发展历程中逐渐演化出游憩商业区(RBD)、旅游商务区(TBD)、环城游憩带(RcBAM)、中心旅游区(CTD)、城市开放式景区等相关概念与研究,其中旅游设施和服务及旅游资源在内的旅游供给综合体形成了现在的旅游地。

与国外相比,中国城市旅游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在城市旅游资源的分类上,苏平、党宁等人利用复合分类法,根据旅游资源地的属性和旅游活动,将北京旅游地划分为自然观光旅游地、人文观光旅游地、人工娱乐旅游地和运动休闲旅游地[1];吴承照在研究城市旅游时,按照旅游资源的功能性将城市旅游地分为观光游憩点、游憩中心地、旅游基本线路与旅游通道、旅游集散中心、主题街以及公园道路六大基本单元[2];吕梁、陈钟煊等针对福州市的滨海游憩地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四大类:商业型、文化型、公园绿地型、旅游度假型[3]。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17版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17版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17版填空题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_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_可达性__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游规划_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_--。

10.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__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__提高_层次。

13.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_。

14.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_示范效应。

15.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_特色步行街型_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_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__偶发性___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17.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_地域性_和优化性。

18.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免这成且填空题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_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_可达性__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游规划_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_--。

中国游憩空间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国游憩空间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王 健
( 武夷学 院 艺术系 , 福建 武夷 山 3 4 0 ) 5 30
摘要: 随着 经济 的不断发展 , 人们也越来越 多的把关注的眼光放到提 高生活的质量上。本文从游 憩的概念 谈及 中国游
憩空间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
关键 词 : 游憩空间: 环境设计: 现状与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 图分类 号 :U 8 T 94
游 憩学 对 于 国人来 说 是 一 个新 鲜 的名 词 , 是 一 它 个什么概念 , 它包括哪些方面?我们可 以先看看专家
的解释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 院第一任 院长李德华 说 :游憩的 ‘ ’ “ 游 有活动 的意思 ,憩 ’ ‘ 就是休息 , 相对 于工作而言 , 两个词合在一起 就有通过活动达到休息 目的之意。”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吴志强说 : “ 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可 以融人游憩的概念 。游憩更多 的是强调人在精神上 的休息和放松 。” 同济大学风景 旅 游 系教 授 吴 承 照说 :所 谓 游 憩 , 调 的就 是 8小 时 “ 强 之外的生活安排。国内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几个步骤 , 先 是 强调 居 住 ,后 是 为 了绿化 而 绿 化 地 强调 环 境 , 现 在开始对游憩即公共户外活动空间加以关注了。游憩 的衰退 就意 味 着社会 的衰退 。”】 . 【 l 早在 13 年 ,雅典宪章》 93 《 就提出游憩是城市 四大 功能之一( 另三个是居住 、 工作 、 交通)当时 中文 翻译 , 的是“ 游息 ” 雅典宪章》 :新建住宅区, 该预先 。《 说 “ 应 留出空地作为建筑公 园运动场及儿童游戏场之用 。在 人 口稠密的地 区 , 败坏的建筑物加 以清除 , 将 改进一 般 的 环境 卫 生 ,并 将 这 些 清 除后 的地 区 改 作 游 息 用 地 , 植树 木 花 草 。在 儿 童 公 园或 儿 童 游戏 场 附近 的 广 空地 上 设 立托 儿 所 、 儿 园 或初 级 小 学 。公 园适 当 的 幼 地点应 留作公共设施 之用 , 设立音乐 台、 小图书馆、 小 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 ,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 现代 城市盲 目混乱 的发展不顾 一切地毁坏 了市郊许 多可用作周末 的游息地点 。因此在城市附近的河流 、 海滩 、 森林 、 湖泊等 自然风景幽美 之区, 我们应尽量利 用它们作为广大群众假 日游息之用。”

RBD的基本功能和生成形态

RBD的基本功能和生成形态

RBD的基本功能和生成形态RBD,是英文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直译为“游憩商业区”,也可译为“旅游商业区”、“休闲商务区”等,是旅游业与商业相结合的产物。

结合国内外建设的实际,国内学者将RBD定义为: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的说,就是城市内具有旅游吸引物、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零售商业区。

它主要具备以下一些主要功能:1.服务功能依据定义,RBD的服务功能是显然的。

它为旅游者提供休闲、餐饮、交通、购物、甚至住宿等服务,以便使旅游者顺利完成在本游览区的旅游计划。

2.“窗口”作用RBD一般位于旅游区的出入口或旅游基地,起着咨询“窗口”、“门户”的作用。

在这个窗口,游人可购得进入景区的门票和导游图,了解景区的环境特征、景物组成、景观主题和游览顺序。

RBD给游人以引导作用而留下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给游人的游览情绪以极大影响。

RBD引人入胜的招徕视觉景观作用,也不可小视。

3.游憩功能RBD直接与景观游览区相联系,从交通线路、空间过渡上都有一定的关联。

往往因为本身也是一个较大的景观建筑群,具备相似的建筑风格,寓意相应的民俗风情,并留有相当大的观光广场空间,可使旅客在逗留的时间内静观动览、留影纪念,起到景观点和观景点的游憩功能。

4.集散功能RBD是景区与游客落脚下榻城市间的交通结点,也是景区内、外两种不同道路的交换连结点,对来往的游客具有集中疏散的作用。

来时整顿行装、酝酿情绪,为旅游全过程作好心理铺垫;去时余兴未尽,回味无限,为下一次的游览留下悬念。

到目前为止,它的生成形态则大致有以下几种:1.自然风景旅游区的RBD旅游区主要出入口或旅游区内,可形成一个为旅游活动服务的设施集中区,由于长期的发展而形成集镇或小城市。

如五岳独尊的泰山,不仅是旅游胜地,而且曾是许多帝王率领文武百官、千军万马封禅祭天的地方。

关于建设恩施游憩商业区(RBD)的研究

关于建设恩施游憩商业区(RBD)的研究

关于建设恩施游憩商业区(RBD)的研究作者:李晓红陶慧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9期随着飞速发展的旅游经济,恩施的旅游业突飞猛进。

市区旅游发展蒸蒸日上,但恩施城区内的商业游憩区及城市公共空间缺乏,不足以满足本地居民及在恩施市逗留游客的需求。

本文为打造以服务本地居民为主,服务游客为辅的恩施游憩商业区(RBD)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项目背景(一)游憩商业区(RBD)的概念游憩商业区(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缩写为RBD,即“旅游商业区”、“休闲商务区”)最初是在1970年,由C. Stansfield和J. E. Rickert提出。

业界普遍公认的定义是1990年StephenL. J. Smith在他的(《游憩与闲暇研究的概念词典》)中所提出的,Smith将其定义为: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零售商业区。

而国内旅游界学者保继刚曾在文章中将RBD 定义为: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游憩商业区的发展历程早在周朝时期,人们的财富和休息时间有所宽裕,百姓谋生的手段便逐渐演变成了游憩的方式,园林成为早期游憩场所。

到了唐宋时期,不但经济文化达到了繁荣鼎盛的时期,园艺的发展也趋于成熟。

宋朝时期,东京郊外的名胜和一些私家园林盛行。

两宋时城市中已出现综合游乐场所,即瓦舍或瓦子,是宋元时期老百姓观看表演、游玩的固定活动场所。

随着近代城市的发展,游憩空间不断发生改变,游憩商业区(RBD)是休闲时代游憩空间发展的最新型的形式。

从游憩空间的发展历程来看,游憩空间类型不断增多,从点、面、线到网络状,其发展演变过程也使城市及区域的空间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尤其是在旅游资源丰富且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地区,游憩商业区的建设变得尤为的重要。

TBD的概念

TBD的概念

TBD的概念、形态及其与CBD的比较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与城市游憩商业区(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 TBD)的建设与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休闲与旅游正成为城市的又一重要功能,并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这是城市功能逐步发展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发展中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一、TBD的概念城市游憩商业区(TBD)是从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游憩商业区)的概念中延伸出来的。

RBD最早是由 C. Stansfield 和 J.E.Rickert(1970)在研究旅游区购物问题时提出。

他们将RBD定义为:为季节性涌入城市旅游者的需要,在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

从定义可以看出RBD 是出现在城市区域,但是也有部分对RBD的研究是在风景旅游地进行的。

因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地附近的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慢慢形成了城镇。

国内也有学者将RBD分为城市RBD与非城市RBD。

TBD则专属城市旅游。

美国学者Getz于1993年首次提出TBD的概念:是指游客导向型吸引物和服务十分集中的区域,这一区域与城市中心商务区CBD相邻甚至是重叠的。

由上可以看出城市内出现的RBD与TBD都是以游客为导向,集中布置旅游服务设施的区域。

因此,笔者以为城市RBD即为TBD,且具有以下三点内涵。

第一,TBD是以游客为导向。

TBD的建设是以满足游客的休闲观光、旅游购物等为主要目的,区域内的设施与服务主要是为旅游者提供,因为旅游者而建设,兼有服务本地居民的功能。

第二,在区位上,TBD位于城市市区,主要服务于涌入城市的旅游者。

在城市以外如景区附近形成的区域可以称为RBD,但不是TBD。

第三,TBD内的主要商业业态为与旅游服务相关的行业,如餐饮、住宿、旅游商品购物、娱乐业等。

《旅游地理学》作业及答案

《旅游地理学》作业及答案

2014年秋作业答案《旅游地理学》第一次作业6、论述题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如何产生?答: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关系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构成了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它是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替代性有两种作用:节省交通费用,过滤器作用;游客的可达性与旅游地的价值成正相关,旅游的可达性也是时间的函数,这主要受交通运输工具等因素的影响 8.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有: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和购物旅游专门层次:休养;疗养旅游;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专业活动,包括商业,文化交流,大型运动会,登山,探险等。

相互关系:不同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层次都是各有侧重的,这取决与旅游资源的性质,游客的爱好,消费能力等;不同的旅游行为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不一定要在较低旅游活动层次的优势出现后才出现,但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单选题6.(A)是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A:互补性B:替代性C:可达性D:旅游动机5.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层次是(A)。

A:游览观光B:娱乐旅游C:购物旅游D:休养、疗养旅游4.旅游者出去旅游是为了在异地结识新的朋友、探亲访友,摆脱日常工作、家庭事务等。

这种旅游动机属于(C)。

A:身体健康的动机B:文化动机C:交际动机D:经济动机3.旅游者出去旅游是为了了解异国他乡的异质文化、游览外地的名胜古迹。

这种旅游动机属于(B)。

A:身体健康的动机B:文化动机C:交际动机D:经济动机2.旅游地理学被看作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A)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A: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B:地理环境C:地理环境与经济增长D: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论述题5、简述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上海豫园城隍庙保护案例

上海豫园城隍庙保护案例
一方面,商业活动的繁荣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聚 焦在豫旧城隍庙地区,商业活动传播推广了传统文俗 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文俗需要特定的空间场景, 限定了豫园城隍庙商业区的形态和业态。豫园城隍庙 和传统文俗的确立,规定了后建商业区的发展方向。
3.保护策略
3.1 历史风貌保护 商业区内含有城隍庙、豫园、沉香阁和敬一堂等 文物建筑,规划定位为以园林商市为主的风貌保护区。 以城隍庙、豫园、沉香阁等为中心向外辐射状分级划 定保护范围和控制要求,并通过控制建筑屋脊高度来 控制总体形态。这两项政策有利于确保区域历史风貌。
5.2沿街建筑的控制 沿街建筑是塑造区域整体形象的荸要组成部分。 根据1993年的规划要求。该地段向外圈层式地控制 周边建筑高度和建筑形象,以求得区域整体性.儿以 方浜中路和福佑路明娩.福佑路沿街北侧商厦基本保 持了近似建筑风格和高度,界面特征十分完整。 5.3地标物:新旧地标的组合
豫园商厦在建筑规模、人群密度以及显著地理位 置方面取代r豫旧城隍庙,成为新的有形地标;但豫 园、城隍庙凭借历史和知名度吸引着去过和没去过的 人们,它们是有精神意义的地标。再者,诸如豫园商 厦、福佑路上的“小世界”、方浜中路和丽水路的牌 楼等,均起着地标物的作用。
商城内道路较窄建筑多建造于1911年以前即清代末年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整个商城内小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顾客熙熙攘攘保持着中国古老的城镇街市风貌城隍庙商业区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上海城隍庙-豫园历史街区改造案例
1.历史变迁
城隍庙豫园分别建于明代永乐和嘉靖年间,在过 去的600年间,它们屡次遭受火灾、改拆和战争破坏, 并在各个时期历经了不同程度的修复。“乾隆二十五 年(1760),潘氏豫园售归城隍庙,从地产归属上讲, 豫园成为了城隆庙的一部分。此后,庙园一体,上海 商绅又在原址上重筑园林。随着商业活动的集聚,传 统街区供庙会场景,人们定期举行祭祀活动、商品交 换活动及娱乐消遣活动,形成了宗教、商贸、文化一 体的传统文化习俗。 在20世纪40年代的战乱和60年代、70年代的动 荡中,豫园城隍庙再遭破坏,文俗活动停止。改革开 放后,豫园和城隍庙的整饬被纳入上海市城市建设规 划,倍受重视。1979年,上海市城市规划办公室提 出《上海豫园游览区规划构想》;1983年,上海市 文管会提出《部分旧城划为保护区的设想》;1988 年,上海市规划院与南市区人民政府编制《豫园旅游 区整治规划》;1993年。上海市规划院编制《豫园 旅游商城(即城隍庙地区)总体规划简介》;1994年, 豫园旅游商城一期工程竣工。

论城市旅游中央游憩区(RBD)的开发

论城市旅游中央游憩区(RBD)的开发
维普资讯
第2 2卷第9 9期 20 0 6年 2月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unlfH nnFnnil n cnmcClg ora ua iac dEoo i oee o aa l
0 2 r. 2 f
.9 9
F b 2 o e. o 6
中心 ( M)上海 的东 方明珠、 WE 、 金贸大厦观光厅 、 南京路 步
等多种设施和场所 , 满足城市居民对休闲方式选择多样化、
休闲时问利用结构复杂 化、 闲活动空 间不断扩展 等方 面 休
行街、 广州的北京路。二者的结合 , 往往决定了城市 R D B 的具体区位。这些地区, 应该同时具备为当地居民和旅游
天独厚的 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 , 如广 州白云山、 上海豫
区规模 和形 式 的区域 主要 有北 京 的 西单——王 府井 商 业 区、 西安的鼓楼— —东大街商业区 、 的南京 路一 上海
— —
外 滩
城隍庙一线 、 州 的天河 城 地段 、 圳 的华 侨城 地 段 广 深
园; 有的景点 附近都 存在 着替代 性极强 的同类型旅 游 且仅 景点 , 如肇庆鼎湖 山和苏州 园林 , 都是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著 名景点。虽然广 州和上海都 是 中国历史文 化名城 , 但很 难 想象 , 如果没有高度繁荣的经济 和现代化 的城市氛 围, 游客 会为了单纯的白云山和豫园而去旅游观光 。对于这样的城 市, 当旅游者把它作为旅游 目的地 时 , 他们首先所 希望提供 的旅游产品 已不是 自然 与人文旅 游资 源本身 , 而是城 市的 经济活力和商业条件 。因此 , 二类经 济型旅游 城市 的核 第
收稿 日期 :0 6—0 —1 20 1 0
的方法在城市 旅游业发展 中经常 采用 。国内外 也不乏构 建

旅游地理学复习

旅游地理学复习

简答
1.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二、1989,阎守邕等分区方案:1.东北温带湿润景观2.黄河中下游名胜古迹3.长江流域山水风光4.华南热带亚热带景观5.云贵高原奇山异水风土民情6.塞外草原荒漠7.西北丝绸之路8.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旅游资源区
9.旅游宾馆选址
一、旅游宾馆宏观选址
旅游宾馆的宏观选址主要考虑的是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用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来考虑宾馆宏观选址,有下列几种模式:1.在同一旅游区中,不宜在旅游资源级别较低的景区,或不是旅游中心城市(或大居民点)选址。
3.城市游憩商业区(RBD):游憩商业区,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4.中心商业区,城市和区域的中心地带,它具有最高的中心性,可达性和拥挤程度,人际和息交流量,土地价格,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以及最高的服务集中性。
第2/4页
交通条件主题公园所在的城市除了客源市场条件好以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城市对外公共交通,也即可进入性要好 远程交通 城际交通;市内交通;公园选址。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两个方面的影响:①影响投资规模;②影响游客的消费水平。投资规模:主题公园为高投入旅游项目,一般而言,作为企业行为的主题公园开发,只有在区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才具备较大规模的投资能力,否则只有引进外资,或者是政府行为代替企业行为,将财政收入集中高投入。而区域经济背景是决定游客消费水平的关键。

旅游城市商业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

旅游城市商业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

旅游城市商业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石桥裴正国(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1149)摘要:近年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商业服务业带来了市场,旅游产业对商业有着广泛的带动作用,因此对旅游城市商业服务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认为城市游憩商业区是未来旅游城市发展商业服务业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旅游城市商业服务业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037—01一、旅游城市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一)诱发模式1、景点诱发型景点诱发型商业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城市的旅游商业服务业是依附某个对旅游者有着特殊吸引力的景点而发展起来的,例如上海城隍庙商业区。

城隍庙商业区主要是依托城隍庙和豫园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2、商业设施诱发型购物旅游不仅仅是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还有可能成为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物最重要的因素。

在一些商业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商业设施比较齐全、人气比较旺盛的商业区,由于其商业文化内涵比较深厚,或者其商品种类齐全等原因,往往也可以吸引大量的外来旅游者。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外来旅游者的需要,这里开始出现一些旅游景点等其它设施,进一步增强该城市的吸引力,例如中国香港。

3、综合因素诱发型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已很难发现由某种单纯的旅游吸引物而诱发的,多数都是多种因素综合诱发的结果。

旅游促进了商业服务业发展,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又增强了旅游吸引力。

目前世界上的发达的旅游城市大多属于这个类型,人们能在这里享受多元化的旅游乐趣。

(二)空间增长模式1、极核模式极核型往往出现在区域旅游商业服务业发展的起步阶段。

旅游城市形成的早期,各旅游区域的商业服务业并非同步发展。

最先发展起来的区域往往是基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社会经济优势,进而成为旅游消费的中心。

2、叠加模式(1)中心商务区叠加型中心商务区叠加型的特点是该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商业设施,商业服务业功能非常全面而集中。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doc10(1).doc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doc10(1).doc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旅游市场的需求与实实在在的高速增长的消费,已经不断冲破着旅游文化相关各界已有的行政藩篱,以市场为中心形成一个产业的构型。

从为了接待而形成的事业单位――风景区,到为了保护而形成的事业单位――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再到为城市配套及教育等等而形成的事业单位――城市公园、开发绿地、博物馆、收藏馆、文化馆等等;由政府推动发展了一个极大的旅游观光休闲基础。

但是,作为市场化的产业来看,旅游仍然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缺乏最基本法律基础的产业!旅游产业的结构,具有极为复杂的综合性,并处于不断打破行政制约,建立良性支撑的过程之中。

一、产业的现状与问题1、法律基石不牢、政策不配套――旅游资源资本化的障碍市场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旅游资源资本化的障碍。

这也是我们企业在境外上市的障碍,是旅游企业与民营资金合作的障碍。

民营资金将成为我们旅游开发的主流。

国家不可能投资去开发旅游产品,那么在这种形式下,资源又被认为是国家保护的资源,在国家体制与法律基础上存在着的这个重大缺陷,已经成为了这个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障碍。

这个问题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但随着WTO和国内政企之间的改革发展,这个问题已被提到了很尖锐的前台,建设部最近正在修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条例,准备出一个关于特许经营权的相关办法,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

我个人认为,旅游资源,首先属于土地资源,没有土地也就没有生命,也就不可能有旅游资源,(当然文化资源可以作为另一类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附着于土地之上的一种资源形态,它应该属于国土资源部统一进行管理,才符合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规范,现在关于国有资源中形成了土地的租赁、土地使用权,其它的矿藏有开采权,那么旅游资源除了它本身的土地价格之外,当土地不能进行建设性开发的时候,其上的旅游资源以什么方式出现,那么以旅游经营权或者旅游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出现完全是完全有可能的,一旦标准化,形成法律法规,比如五十年特许经营权这种概念,就象采矿权一样,旅游资源的价值也可能变成这样一个模式,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就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城市游憩商业(RBD)研究述评一、引言国内对于RBD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1995年,保继刚对深圳华侨城的相关研究中,较早使用了这一概念,他提出以旅游业(主题公园)带动城区全面发展,形成一个旅游商业区(RBD),并将形成新的城市功能区。

2000年以后,RBD的研究文献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为止,国内公开发表的直接以RBD为题目的文献接近40篇。

作为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城市游憩功能区,RBD由于对城市游憩系统及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功能的优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旅游学界、城市规划学界等领域的关注。

二、国内RBD研究现状1.RBD的概念界定及其比较RBD是英文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国内学者一般译为“游憩商业区”,或“旅游商业区”,后来被引申为TBD(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

国内对RBD最早的定义为: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继刚,古诗韵,2002),该定义至今在国内被广泛引用。

此外,也有文献提出了城市商业游憩区(UBRD)的概念(黄震方等,2001),但从其内涵看,与RBD基本相同,只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RBD与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中央商务区)都是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彼此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保继刚,古诗韵(1998,2002)从功能特性、区位特征和空间形态上对国外RBD与CBD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对比研究。

其他一些学者从区位、地价、功能、形态、历史、人流变化、主体人群等角度将传统CBD、现代CBD与RBD进行了比较,并认为RBD 是由传统CBD发展而来(刘松龄,2002)。

此外,还有学者从功能和形态上将TBD与RBD进行了相关比较研究。

2.RBD的类型保继刚,古诗韵(1998)在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认为RBD主要有四大类型:大型购物中心型(Shopping Mall)、特色购物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在我国发展较为成型的RBD有:大型购物中心型的广州天河城地段、特色购物步行街型的广东中山孙文西路步行街和惠州市步行街、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型的南京夫子庙地段和上海城隍庙地段、新城文化旅游区型的深圳华侨城和珠海九洲城地段,其中珠海九洲城地段是目前我国发展相对最为完善的城市RBD。

张建(2005)认为RBD主要有三种类型:“旅游城市型”———在旅游城市内集中配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店的街区;“商业中心型”———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的零售商业区;“游憩设施型”———在城市中以游憩和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聚集的特定区域。

3.RBD的服务对象与服务功能保继刚,古诗韵(1998);鄢慧丽,邓宏兵(2004)指出,RBD的服务对象包括:一是旅游者、二是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

杨宏烈,潘广庆(2002);张晶,杨宏烈(2002);卞显红、张树夫(2004)指出,RBD的功能包括:商业服务和旅游购物功能是基础功能,此外还具有休憩游赏功能、资讯窗口作用、交通集散功能、管理基地功能等四大功能。

侯国林,黄震方(2001)指出城市商业游憩功能产品主要包括:观光类、购物类、康体健身类、娱乐类、少年儿童类、餐饮类、文化资讯类、科普类、工艺类等游憩产品类型。

4.RBD形成机制及其对城市影响(1)RBD形成机制黄震方,侯国林(2001)指出城市商业游憩区的动力机制由游憩消费子系统牵动和游憩产品子系统吸引所构成,并由中介系统进行游憩消费引导,城市支持系统作为发展条件,多个因素相互联系的互动型动力系统。

其形成机制包括城市中心区位、游憩地引力的大小、城市多功能叠加、城市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商贸旅游发展的政策、旅游城市化的需要、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电子商务发展的促进等。

保继刚,古诗韵(2002)以广州天河城RBD为例,指出城市RBD的形成发展受多种因素促成,但归根到底是由需求驱动的。

这包括:消费者主观的需求驱动,如购物观念与行为的改变等是推动RBD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客观驱动力包括商业设施综合化、商业发展娱乐化、商业活动主题化、商业环境宜人化,这也是城市商业发展要求的动力;城市旅游发展需求的驱动等。

王娟,何佳梅(2004)分析济南市RBD的形成机制包括:外部推动因子(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商业、旅游业产业优化、拓展的需要、城市规划人本走向的推动)、内部因子(休闲需求的产生、发展及其多元化等)、发展支持因子(政策支持,地租理论、规模经济、聚集经济和行为地理学空间感应等理论支持)。

张建(2005)以上海为研究对象,提出都市区RBD系统的发展动力机制:产业结构调整推进RBD空间重构、都市区居住职能转型产生新的RBD、商业服务发展提升RBD功能、城市规划引导RBD空间布局、区级政府职能转变加快RBD功能集聚等。

刘苏衡,张力民等(2005)认为武汉市RBD形成包括五大要素:景观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城市规划人本化和游憩新理念、政策支持、消费者游憩需求等。

朱熠等(2006)以西安市为例,从RBD与CBD的功能关系入手,认为西安RBD的形成是由扩散力和集聚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RBD对传统CBD的功能演替,包含同时进行的两个过程:传统CBD 中心商务职能疏解外迁过程,中心商业职能进一步游憩化,使得传统CBD与城市RBD在地域上重合;中心商业职能向RBD功能集中演化的过程。

陶伟等(2005、2006)以香港、广州为例,从城市发展过程角度论述香港、广州游憩商业区(RBD)的空间位置、空间形态与功能构成、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历程,探讨了城市游憩商业区空间变化与发展的历史轨迹与一般性规律,并指出广州游憩商业区的发展是由传统城市规划的礼制思想、自然地理条件、政策导向、城市拓展、重大事件等动因所导致的。

(2)RB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保继刚,古诗韵(2002)对广州市天河城RBD的研究显示,RB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体现在:①对城市商业的影响:提高经济效益、带动了大百货商场的发展;优化城市商业格局,形成了新的零售商业网点空间格局;加速零售商业空间优化组合,促成大型购物中心型(Shopping Mall)的出现,优化城市商业环境等。

②对城市游憩的影响:充实市区游憩的内容,引导人们新的游憩需求。

③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吸引大量的客源,改变了交通流量与流向,带动了公交车的发展。

④对城市地域空间的影响:加快新城区的发展,促进旧城区的改造,形成新的城市功能区。

刘苏衡,张力民等(2005)分析了武汉市RB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优化城市地域结构、对商业的影响(增加经济效益、优化了商业布局和商业组合)、带动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对城市文化和游憩的影响、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等。

朱熠等(2006)认为RBD对古都西安的作用和影响: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游憩功能,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促进都市中心区第三产业的调整与优化发展;改善中心城区外观,促进景观生态建设;改善古都中心的人居环境,保持老城活力等。

5.RBD的开发与规划(1)RBD开发条件王玲,斌史(2005)认为,城市RBD的开发除了拥有良好区位和便捷的交通外,还需同时具备:以传统商业区为中心,辅以特定的资源或特殊的地形、地貌;拥有特定的游憩需求,本地市场和主要的客源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文化内涵丰厚,地方特色明显,能够形成一定的文化支撑等条件。

张立生(2006)认为,RBD包含三个层面的开发条件:宏观条件包括经济发展背景、旅游和游憩发展背景、城市发展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其他社会背景等;中观条件包括城市旅游发展状况、城市历史文化、城市交通、城市政府支持和城市经济条件等;微观条件包含微观区位、周边居民支持、微观交通等。

(2)RBD的空间布局结构及适宜度RBD的宏观空间表现形态有多种类型。

①俞晟,何善波(2003)认为依据不同的区位、旅游资源、交通和城市结构,RBD空间表现形式有步行街、游憩中心、自然风景游憩区、游憩型城镇等。

②陶伟,李丽梅(2003)通过对苏州实证研究,指出城市游憩商业区在城市发展的整体态势下呈现为动态的发展图景,城市中游憩商业区的形态将由早期的单核的固定结构,进而表现为多核结构,再向未来的整体上呈现为链状、环状或网状形态的方向演变,从而形成一个游憩商业区系统“SRBD”系统。

侯国林,黄震方(2002);俞晟,何善波(2003);李艳娜(2005);刘苏衡,李娟文(2006)的相关研究都显示:点状、线状(条带状)扩展是RBD发展的初级模式,面状及网状则属于高级形态。

③张建(2005)认为都市区RBD一般有4种空间形态:叠加型(中央商务区叠加和建筑群叠加型两种)、伴生型(观光景区伴生型、历史文化伴生型)、增长极模型(旅游房地产型、景观社区型)、点轴模式(交通集散型、主题文化街型)。

此外,我国部分学者对一些城市RBD的布局结构进行了总结:陈家刚(2005)提出天津市RBD是以“金街”、海河、“五大道”为核心,空间上形成“一线、两点、三片”的宏观空间格局;谢凌英,周进步(2005)探讨台州城市RBD开发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台州RBD“一带三片”的发展格局;李娜(2006)结合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结构,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南京RBD“两个中心、五个区域和若干社区休闲商业街”的网状结构的规划思路。

RBD的微观空间,侯国林,黄震方,赵志霞(2002)认为可以划分为———“交际空间、建筑空间、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四个层次。

RBD空间布局适宜度评价方面:俞晟,何善波(2003)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入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运用特尔菲法(Delphi)、层次分析法(加权函数模型)对RBD的空间布局适宜度进行定量评价,并运用赫夫(Huff,1964)的重力模型对RBD的吸引力进行测度。

刘沙,李铁松,朱飞燕(2005)运用同样的方法,对成都市RBD空间布局适宜度进行了评价,并得出成都市RBD范围必将进一步扩展,功能进一步完善、构成多元化的趋势。

(3)旅游景观规划杨宏烈,潘广庆(2002)从构建RBD旅游景观的角度,提出了RBD的定性、定位、定量和定序等四大设计原则,并以广州为例提出了RBD旅游景观的具体措施。

张晶,杨宏烈(2002)则从RBD的定位、定量、定性和定序方面对广州市RBD的旅游景观进行了评析。

侯国林,黄震方(2001)提出:RBD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商业功能区,其开发应遵循市场导向、功能多样化、文化商业结合的以及城市设计(服从城市总体规划、以人为本、景观美学等)等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