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与风湿病的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金匮要略》课件

2024版《金匮要略》课件

《金匮要略》课件•绪论•《金匮要略》理论体系•《金匮要略》中常用方剂解析•《金匮要略》临床应用举隅•《金匮要略》学术思想探讨与传承发展01绪论《金匮要略》简介《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为东汉张仲景所著,该书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匮要略》原名为《伤寒杂病论》,后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金匮要略》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包括病因、病机、症状、治法、方药等方面内容。

该书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成为中医临床学科的奠基之作。

作者及成书背景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疫病流行,百姓生活困苦。

他深感医者责任重大,遂发愤著书立说,以救苍生。

据传,《金匮要略》是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写成。

该书成书年代虽无确考,但一般认为不晚于汉末。

学术价值与贡献02《金匮要略》理论体系脏腑经络学说脏腑功能特点阐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如心主血脉、肝主疏泄等。

经络分布与走向介绍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分布、走向及与脏腑的联系。

脏腑经络与疾病的关系分析脏腑经络病变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理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内伤情志的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及引起的疾病。

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形成原因、致病特点及辨证治疗方法。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饮瘀血诊法与辨证01020304四诊合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治则与治法治未病思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标本缓急治疗原则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03《金匮要略》中常用方剂解析组成01功效02主治03组成功效主治组成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

《金匮要略》风湿病治则探讨

《金匮要略》风湿病治则探讨

【 关键词 】风湿病 ;金匮要 略》 痹证 ; 《 ; 治法 ; 学术探讨
在 现代 医学 概念 中 。 风湿 病 是 风 湿性 疾 病 的简
略》 先 提 出 了“ 首 风湿 病 ” 的病 名 , 详 细 论 述 了理 并
称 。 指影 响 骨骼 、 节 、 肉及 其 周 围软 组 织 , 泛 关 肌 如 滑囊、 肌腱 、 膜 、 筋 血管 、 经等 疾病 。风 湿性 疾病 包 神
番泻 叶 , 明粉 ) , 玄 ” 如患寒 湿者 , 服仲景 五苓散 。 宜 最后 , 备病愈 调痊补益 三方 ( 疫奏凯 汤 、 傩 还我 精
神欢愈饮 、 五子养 亲汤 )“ ,先养 肺金之元 气 , 暨滋 肾水
《 时疫 温 病 气 运徵 验 论 》 以天 火 、 火 而 区分 瘟 人 疫 为客病 、 病 , 病 为主病 、 病 , 标 温 本 以此 纲 目理解 医
花药 以散 疫之 邪火 ,中期 多 用根 药 当泻早 泻 以逐 疫 毒 , 期 药食 双调 以养 阴生 津 、 护脾 胃。 门揖 寇 , 后 顾 开 引邪 外达 , 内育 真 阴 , 又 培补 正气 。 病 、 温 瘟疫 均为 邪
[】 唐 ・ 冰 注 , ・ 亿 补 注 . 广 补 注 黄帝 内 经 素 I[ ] 2 王 宋 林 重 b M. m 北
21 00年 6月 第 2 9卷 第 6期
B in un l f rdt nl hn s dcn u e 2 1 . o. 9N . ei gJ ra a io a C ieeMe iie Jn ,00 V 12 ,o i o oT i 6
《 金匮要 略》 风湿病治则探讨
程 岚 【 摘要 】风湿性疾病属中医学“ 痹证” 范畴 , 张仲景在 《 金匮要略》 中对其理法方药 进行 了一定的论述 , 尤其是 仲景 提出的治

《金匮要略》论治风湿病探析(一)

《金匮要略》论治风湿病探析(一)

《金匮要略》论治风湿病探析(一)摘要:风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多缠绵难愈。

成书于1700多年前的《金匮要略》一书,首立“风湿”病名,论治风湿类疾病理、法、方、药俱备。

本文试对其病因病机、辨证特点、治则治法、方药等方面作一探析。

风湿类疾病简称风湿病,是指以肌肉、筋骨、关节疼痛为主的疾患,属于中医痹证范畴〔1〕。

《金匮要略》〔2〕首先提出了“风湿病”的病名,而有关风湿病的论述见于湿病、血痹、历节病、虚劳病、痰饮病等篇中,其理、法、方、药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兹整理探讨于下。

1病因病机仲景秉承《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认为风寒湿等邪为致病外因,但更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突出以“正气虚”为内因。

1.1风寒湿邪侵入,不通则痛风寒湿邪侵入,流注经络、关节,阻滞气血流通,不通则痛。

湿病“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历节病“诸肢节疼痛”均为风湿之邪痹阻所致;肾着“腰以下冷痛”则为寒湿之邪停留于下焦引起。

1.2虚而感邪“虚”指正气虚,这是发生风湿病的先决条件。

仲景在书中反复强调卫表气虚,腠理不密,或气血不足,因而风寒水湿之邪乘虚入侵,发为历节病、黄汗病、血痹等。

如“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盛人脉涩小,……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黄汗病“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造成“虚”的原因有先天不足、久病、产后失血、房室不节、饮食居所等等。

1.3肝肾气血不足,不荣则痛肝肾精亏,气血不足,素体阳虚,经脉失于濡养、温煦而致肢节疼痛。

如肾气虚衰,外府失于温煦之“虚劳腰痛”。

“病人脉……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为肾虚精髓不充,腰脊失养。

历节病“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脉弱则血不足”阐明其病机为肝肾气血不足,筋骨失于濡养。

2024版金匮要略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金匮要略ppt课件完整版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对《金匮要略》中的理论、方剂、药物等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对《金匮要略》的深入研究,旨在挖掘其学术内涵,阐发其理论精髓,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效果。同时,通过对该书的研究,也可以为现代中医内科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研究方法与目的
辨证治疗
根据湿邪的性质和部位,采用健脾祛湿、利水渗湿、芳香化湿等治法。
外感暑热之邪或内伤饮食不节,导致气阴两虚。
病因
暑热耗气伤阴,气阴不足,脏腑功能失调。
病机
根据病情轻重和暑热的性质,采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和胃降逆等治法。
辨证治疗
暍病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04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
精神恍惚、沉默寡言、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食欲时好时差、口苦、尿黄、脉象微数。
治法
各类型疟疾辨证论治方法
方药
柴胡截疟饮加减。
症状表现
较间日疟症状轻,但病程较长。
各类型疟疾辨证论治方法
各类型疟疾辨证论治方法
祛邪截疟,调和营卫。
治法
何人饮加减。
方药
03
方药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01
症状表现
症状与间日疟相似,但病程更长,病情更重。
02
治法
祛邪截疟,清热保津。
各类型疟疾辨证论治方法
05
疟病脉证并治
疟病分类
根据病程和症状的不同,疟病可分为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恶性疟四种类型。
疟病定义
疟病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流行病学特点
疟疾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

风湿病概述PPT课件

风湿病概述PPT课件

3
病理学诊断
通过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观察病变组织的 病理学特征,对诊断风湿病有重要价值。
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01
针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消炎、止痛
、镇静等。
病因治疗
02
针对风湿病的病因,采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方法,抑制
炎症反应,保护关节功能。
功能锻炼
03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
物理治疗
风湿病患者可以使用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理疗等来 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风湿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例如关节置换 等。
风湿病患者的康复经验分享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适当运动
风湿病患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 要过于紧张和焦虑。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风湿病患者缓解疼痛和 僵硬的症状,同时增强身体素质。
合理饮食
按时服药
风湿病患者应该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 食用辛。
风湿病患者需要按时服药,不要随意更改药 物剂量或停药。同时,要定期进行复查,以 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05
风湿病的案例分析
风湿病患者的病情分析
病情表现
风湿病患者的病情表现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 硬和发热等症状。
病情诊断
需要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风湿病病 情,包括血沉、CRP、抗体等检测。
病情进展
风湿病病情进展可能缓慢也可能迅速,不同患者 病情发展速度不同。
风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
药物治疗
风湿病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防止肌肉萎缩。

风湿病概述PPT课件

风湿病概述PPT课件

详细描述
目前风湿病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 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面,研究新型的生 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等,提高治疗效果和减 少副作用。非药物治疗方面,研究物理疗法 、康复疗法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开展精准医疗 和个性化治疗的研究。
提高公众对风湿病的认知与重视程度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在风湿病的炎症反应中 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促进疾病的
进展。
其他可能的病因
内分泌因素
女性在月经期、孕期和更年期等阶段,风湿病的发病风险可能增 加,这可能与内分泌因素有关。
心理因素
心理压力和焦虑等情绪因素也可能与风湿病的发病有关。
其他因素
如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生活习惯等也可能影响风湿病的发病。
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用于控制炎症和减轻疼 痛,但长期使用有副作用。
3
抗风湿药物
如甲氨蝶呤、氯喹等,用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 关节破坏。
生物治疗
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
如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等,用于控制炎症和减轻疼痛。
B细胞抑制剂
如利妥昔单抗等,用于控制疾病进展和减轻疼痛。
预防与生活方式管理
预后与护理
定期随访、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减 轻体重、适当锻炼等)以及心理支 持。
02 风湿病的历史与现状
风湿病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对风湿病的描述
风湿病在古代就被人们所认识,并在不同文明和医学体系中都有记载。
现代风湿病的定义和发展
自19世纪中叶以来,风湿病逐渐被医学界认识并深入研究。
风湿病的研究现状
风湿病的病因研究
详细描述
风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 ,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加强早期 诊断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早期症状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 向。预防策略方面,研究风湿病的危险因 素和发病机制,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预防工 作,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金匮要略-6PPT课件

金匮要略-6PPT课件

跨学科融合
促进金匮要略与现代医学和其他学科 的交流融合,拓展其应用领域和研究 视野。
学术普及与推广
加强金匮要略学术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提高全社会对中医经典的认知和认同。
保护与传承
加大对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文献的保 护力度,确保其长久传承和发展。
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供独特诊疗思路和方法
指导新药研发和方剂研究
病机
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 机理,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 血不和等。
辨证论治理论
辨证
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象、脉象等,辨别疾病的病因 、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的过程 。
论治
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针灸 、推拿等。
治则治法理论
治则
是指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扶正祛邪、调理气血、调和脏腑等。
学术研究价值
金匮要略所蕴含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和诊疗方 法为中医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促进了中医 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传承价值
金匮要略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瑰宝,不仅对 中医,还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 用。
金匮要略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现代化研究
加强金匮要略的现代化研究,挖掘其 科学内涵,提高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实 用价值和影响力。
痈疽
分为内痈和外痈,分别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等治疗方法。
丹毒
分为阳丹和阴丹,分别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等治疗方法。
瘿瘤
分为气瘿和肉瘿等证型,分别采用理气散结、活 血化瘀等治疗方法。
其他科别的证治分类与特点
妇科证治
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型,分别采用调经止痛、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治风湿病方剂探要

[金匮要略]治风湿病方剂探要

[金匮要略]治风湿病方剂探要《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

风湿病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病名术语,它包括了几百种疾病。

《金匮》已有风湿病病名,“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金匮》明确地把“风湿”作为一种疾病来命名,对风湿病病名起到奠基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匮》所论风湿病多指湿病、历节病、虚劳病、肾着病、趺蹶病、手指臂肿病等,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相似。

仲景在《金匮》中创立了丰富多彩的治疗方剂,至今仍然指导着风湿病的临床实践。

1 《金匮要略》以祛邪为主的方剂1.1以祛风湿为主的方剂这一类的方剂主要有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汤原为伤寒表实证而设,加白术即为麻黄加术汤,用于寒湿在表之风湿,其治法是“发其汗为宜”。

麻黄汤得术,则虽发汗但不致过汗;术得麻黄汤,则能行表里之湿。

此为微发其汗法的代表方之一。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方中麻黄、杏仁微汗解表,宣散风湿;苡仁清热除湿,并可制麻黄之温;炙甘草和中调药,共成轻清宣化、解表祛湿之剂以治在表之风湿。

笔者常用本方治疗兼表证之风湿病,疗效好。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中以桂枝与附子相配,温经助阳,散寒祛风化湿;炙甘草、生姜、大枣和卫益表,共成温经助阳、祛风化湿之剂以治风湿在表兼卫表阳虚之证。

桂枝附子汤加减可治疗心动过缓、坐骨神经痛和雷诺氏病,3种病证不同,但致病因素均为寒湿阻滞血脉,影响气血流通,故能异病同治。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金匮要略PPT课件

金匮要略PPT课件

疾病分类与病邪性质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 ? 师曰:头痛、项、腰 、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 、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 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伤、六极,妇人 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 gu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 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 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 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十三) 病 证 分 类
《 金 匮 要 略 方 论 》
二、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一)基本内容:共25篇 前22篇(方剂205首,原文398条,用药155味,40多种疾病。)
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篇
——总论
——
第二篇“痉湿暍篇”到第十七篇“呕吐哕下利篇” 内科 第十八篇:疮痈肠痈浸淫病篇 第十九篇: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 第二十到第二十二篇:“妇人三篇”
五 邪 中 人
阳病18(营、卫、营卫) 阳病—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六种经络病证
阴病18(虚、实) 病 证 的 分 类
阴病—是指属内部脏腑的病证,有咳、上气、喘、哕 、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九种 五脏病18(六淫:气、血、气血兼病) 五脏病—五脏受六淫之邪而为病。
六微(六腑病)18(六淫:气、血、气血兼病)
《金匮要略》对疾病的命名 ——病因: ——症状: ——病机: ——病机加病位: 水气、痰饮、瘀血 腹满、痉病、呕、哕、下利 虚劳 血痹、胸痹、肝着、肾着
——疾病特征:
中风、历节
——疾病发生的特殊时期命名: 妊娠病、产后病
《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病证结合、以辨证为主

《金匮要略》论风湿病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渊源剖析

《金匮要略》论风湿病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渊源剖析
摘要 :本 文系 统剖 析 《 匮 》在风 湿病 理论 教学 与临床 应用 渊源 远流长 ,“ 未病 ”指 导思想 为治 疗风湿 病 开辟先 河 ,《 匮 》详尽 论述 了 金 治 金 “ 风湿 ”病病 名 、脉证 、病 因病机 、治 疗方 法与 方药 ,《 金匮 》详 尽论述 了风 湿病 相关 的 “ 节 ” 血 痹 ” 虚 劳 ” 胸痹 ” 痰 饮 ”病 。《 历 、“ 、“ 、“ 、“ 金 匮》对产 后预 防患 风湿 病有 重要 论述 ,《 匮 》论述 风湿 病人食 禽 兽鱼虫 和食 果实 菜谷 有禁 忌 。《 匮要略 》在 风湿病 理 论教 学与 临床 应 用教 学 金 金 中起 到了重 要指 导作用 。
了与风湿病相关的 “ 历节 ”病 。
4 《 金匮要略 》 详尽论述 了与风湿病相关 “ 血痹” “ 和 虚
劳 ”病
“ 血痹虚 劳病 ”篇云 :“ 问日:血痹病从何得之 ?”
“ 师日:夫尊荣人 ,骨弱肌肤盛 ,重 因疲劳汗 出,卧不
之 。 风湿相 搏 ,骨节 疼烦 掣痛 ,不得 屈伸 ,近之 则 ”“ 痛 剧 ,汗 出短 气 ,小便 不利 ,恶风 不欲 去衣 ,或 身微 肿者 ,甘 草附子汤 主之 ” 。详尽 论述 了 “ 风湿 ” 病名 、 病 脉证 、病 因病机 、治疗方 法与方 药 。
身体旭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 母汤主之。 “ ” 味酸则伤筋 , 筋伤则缓, 日泄。 名 咸则伤骨 , 骨伤 则痿,名日枯 。枯泄相搏,名 日断泄。 营气不通, ”“ 卫不独行,营卫俱微, 三焦无所御 , 四属 断绝,身体赢瘦 , 独足肿大,黄汗 出,胫冷 。假令发热 ,便为历节也。 “ ” 病 历节 ,不可屈伸 ,疼痛 ,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方:治脚 ”“ 气疼痛 ,不可屈伸 。 矾石汤 :治脚气冲心 。 ”“ ”详尽论述

《金匮要略方论》--PPT课件

《金匮要略方论》--PPT课件
关于《金匮要略方论》
上海中医药大学 张再良
医学课件 1
医学课件
2
医学课件
3
医学课件
4
医学课件
5
医学课件
6
医学课件
7
医学课件
8
《金匮》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金匮》中讲了一些什么样的病? 《金匮》中疾病的诊治规律如何? 《金匮》中的治法方药如何?
医学课件
9
《金匮》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热病

卒病
难病

医学课件
20
热病
一般而言,《伤寒》论外感,《金匮》 讲杂病,但也并不绝对。 《金匮》中开首几篇的病证就都和热病 相关,如痉、湿、暍、百合、狐惑、阴 阳毒、疟病等。 另外如肺痈、肠痈、腹满、黄疸、下利 等也都有发热,

医学课件 21
痉病

柔痉
栝蒌桂枝汤 发热汗出,恶寒,身体强,几几然,脉 反沉迟
医学课件
32
产后中风 : 头痛恶寒,时时发热,汗出干呕, 心下闷 阳旦汤
发热面赤,头痛气喘 竹叶汤
热入血室:往来寒热,发作有时,昼则谵 语,如见鬼状 小柴胡汤
医学课件
33
关于热病

《素问》有“热论”专篇。 《难经》立“伤寒有五”说后,仲景袭其名 而广其用。 明清医家有关温病学的著作中可以了解到 中医对外感热病证治的细化,伤寒的范围被 局限,而更多被提到的是诸如风温、春温、 湿温、暑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 等 。
0
500
1000
1500
《伤寒杂病论》 东汉 张仲景 205
《新编金匮方论》 元 邓珍 1340 《金匮玉函要略方》 北宋 王洙
医学课件

金匮要略与风湿病的研究.pptx

金匮要略与风湿病的研究.pptx
第四页,共四十四页。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对关节炎和风湿性疾病的 命名和分类(1983)
Ⅰ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1.类风湿关节炎 2.幼年关节炎
3.红斑狼疮
4.硬皮病 5.弥漫性筋膜炎
6 .多肌炎
7.坏死性血管炎和其他血管病
8.枯燥综合征
9.重叠综合征
第五页,共四十四页。
Ⅱ 与脊柱炎相关的关节炎 1.强直性脊柱炎 2.瑞特(Reiter)综合征
A 淀粉样变性
B 血友病
C 其他先天性代谢异常
D 内分泌病 E 免疫缺陷病
第八页,共四十四页。
Ⅵ 肿瘤
1.原发性
2. 继发性
Ⅶ 神经血管疾病 1.神经病变性关节炎(charcot关节炎)
2.挤压综合征
第九页,共四十四页。
Ⅷ 骨及软骨疾病 1.骨质疏松 2.骨软化
Ⅸ 关节外疾病
1.关节旁疾病
2.椎间盘病 3.特发性腰痛
▪ 虚而感邪 ▪ 肝肾气血缺乏,不荣那么痛
▪ 体质偏胜,合邪不同
第十七页,共四十四页。
〔三〕辨证特点
▪ 辨病性 ▪ 辨病位 ▪ 辨虚实
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
〔四〕风湿病的治疗原那么
▪ 扶正与祛邪 ▪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 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
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
〔五〕风湿病的治法
▪ 散寒、祛风、除湿、清热是祛邪之常法。 ▪ 和营卫、健脾胃、养气血、补肝肾是扶正
一、风湿病的概念
▪ 中医风湿病的概念是根据1986年3月卫生部 在北京召开的中医证候标准学术会议上, 老中医专家和中西医结合专家提出的?疾病 定义草案?确定的。
第二页,共四十四页。
▪ 中医风湿病〔即痹证、痹病〕是人体营卫失 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 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 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 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 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 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病症为特征,甚至累及脏 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风湿病与冬病夏治课件ppt

风湿病与冬病夏治课件ppt
上世纪60年代初,省中医院率先在国 病。
通过药效的渗透,达到预防治疗病症等目
体,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
内开展三伏天敷贴冬病夏治疗法,至今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泻,从而达到调整阴 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
已治疗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风湿 冬病,是指在一年四季中,有些病症在冬季发作或症状加重,而在其他季节不发作或症状轻,如咳嗽、哮喘、关节痛等病症。
除湿、活络之功效。 家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学说。
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泻,从而达到调整阴 西医:弥漫性结缔组织病(diffuse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
夏季三伏为人体经络气血旺盛之时, 病。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上世纪60年代初,省中医院率先在国内开展三伏天敷贴冬病夏治疗法,至今已治疗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风湿病、等患者近20万
?风湿病与冬病夏治
风湿病与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借助夏季阳气生发、人体阳
上世纪60年代初,省中医院率先在国内开展三伏天敷贴冬病夏治疗法,至今已治疗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风湿病、等患者近20万 人。
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多,药以随病加 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
风湿病的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属于中医 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泻,从而达到调整阴
风寒湿痹






















风湿热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将“湿病”、 “狐惑病”、 “阴阳毒”、“历 节”、“血痹”分专篇论述,还提出了“湿 痹”、 “风痹”等病名,均可列属风湿病的范 畴。
-
12
• 湿病是由于阳气不足,感受外湿,或兼风挟寒, 侵犯肌表,流注关节而引起的,以发热身重、 骨节疼烦为主证的疾病。
• 属于风寒湿痹范畴,与感染所致的风湿性综合征、 风湿性多肌痛、多发性肌炎相类似。
-
20
(六)金匮方药治疗风湿病
• 麻黄类方 开腠发汗 • 乌附类方 散寒止痛 • 石膏类方 清热和络 • 防己类方 祛风除湿 • 黄芪桂枝类方 扶正蠲痹 • 虫类药方 剔透通络
-
21
三、通痹灵的研制
• 组方:桂枝11kg、白芍22 kg、知母11 kg、生姜14 kg、甘草6 kg、麻黄8 kg、白术14 kg、防风11 kg、 制川乌6 kg、玉竹16 kg、水牛角32 kg、乳香6 kg、 没药6 kg、蜈蚣750条、制马钱子0.4g/日(工艺略)
-
8
Ⅵ 肿瘤 1.原发性 2. 继发性
Ⅶ 神经血管疾病 1.神经病变性关节炎(charcot关节炎) 2.挤压综合征
-
9
Ⅷ 骨及软骨疾病 1.骨质疏松 2.骨软化
Ⅸ 关节外疾病 1.关节旁疾病 2.椎间盘病 3.特发性腰痛 4.其他痛综合征
-
10
Ⅹ 其他有关节表现的疾病
1.复发性风湿病
2.间歇性关节积液
-
4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对关节炎和风湿性疾病的命名 和分类(1983)
Ⅰ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1.类风湿关节炎
2.幼年关节炎
3.红斑狼疮
4.硬皮病
5.弥漫性筋膜炎
6 .多肌炎
7.坏死性血管炎和其他血管病
8.干燥综合征
-
5
9.重叠综合征
Ⅱ 与脊柱炎相关的关节炎 1.强直性脊柱炎 2.瑞特(Reiter)综合征 3.银屑病关节炎
Ⅲ 骨关节炎 1.原发性 2.继发性
-
6
Ⅳ 感染所致风湿性综合征
1.直接性
A细菌性
B病毒性
C真菌性
D寄生虫性
2.反应性
A细菌性
a急性风湿热
b急性心内膜炎
B病毒性
C免疫后
D其他
-
7
Ⅴ 伴有风湿性疾病的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 1.结晶引起疾病 A 单钠尿酸盐(痛风) B 双水焦磷酸盐钙(假痛风) 2.其他生物化学异常 A 淀粉样变性 B 血友病 C 其他先天性代谢异常D 内分泌病 E 免疫缺陷病
寒。 • 白芍合知母以益阴清热,配甘草以酸甘化阴,伍白
-
14
• 狐惑病以咽喉及前后二阴溃烂和目赤如鸠眼为 临床特点。
• 现在一般认为狐惑病大体相当于白塞氏综合征,不 少学者将两者的证治规律相联系,并对狐惑病进行 了不少补充。
• 阴阳毒由感受疫毒而发,以发斑、咽喉痛为主 证。
• 临床上常将阴阳毒与红斑狼疮、结节性红斑、过敏 性紫癜、红斑性肢痛症相联系,用升麻鳖甲汤治疗 而收效
• 历节病以关节肿大变形、疼痛、难以屈伸为临 床主要表现。
• 与一般的痹证不同,这可能是仲景立湿病与历节以 示二者区别的初衷。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多将历节 病与类风湿关节炎相联系。
-
13
• 血痹是一种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涩滞 所引起的,以肢体局部麻木不仁,严重者也可 有轻度疼痛为主的疾病。
• 临床上末梢神经炎、肩周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 硬皮病、皮肌炎、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等病证属于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
《金匮要略》与风湿病的研究
金匮教研室 风湿免疫科
-
1
一、风湿病的概念
• 中医风湿病的概念是根据1986年3月卫 生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医证候规范学术会 议上,老中医专家和中西医结合专家提 出的《疾病定义草案》确定的。
-
2
• 中医风湿病(即痹证、痹病)是人体营 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 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 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 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 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 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 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 疾病的总称。
-
16
• 风寒湿邪侵入,不通则痛 • 虚而感邪 • 肝肾气血不足,不荣则痛 • 体质偏胜,合邪不同
-
17
(三)辨证特点
• 辨病性 • 辨病位 • 辨虚实
-
18
(四)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 扶正与祛邪 •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 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
-
19
(五)风湿病的治法
• 散寒、祛风、除湿、清热是祛邪之常法。 • 和营卫、健脾胃、养气血、补肝肾是扶正之常法。 • 微汗法 • 通利小便 • 温通散寒 • 清热解肌
3.药物相关的风湿性综合征
4.多中心网织组织细胞增多症
5.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6.肉瘤
7.维生素C缺乏
8.胰腺病
9.慢性活动性肝炎
10.骨肌肉创作-
11
二、风湿病与《金匮要略》 (一)关于病名
• 《金匮要略》首先提出了“风湿”与“历节”
的病名。
• 《痉湿暍病》篇“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 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 也”。
• 它大体与西医学的风湿类疾病(简称风 湿病)相类同。
-
3
• 西医学认为:凡侵犯关节、肌肉、韧带、 肌腱、滑囊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无论其发病原因如何,均属风湿病的范畴。
• 其病因既包括人们传统概念所指的受风、 受冷、潮湿等环境因素,也包括感染性因 素、免疫学因素、代谢性因素、内分泌性 因素、退变性因素等,其病变范围可以是 局限的,也可以是以关节痛等局部症状为 其临床表现之一的全身性疾病。
-
22
桂枝芍药知母汤
•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 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 (炮)”九味药组成,治疗风寒湿痹阻,渐次化热 伤阴的历节病。通痹灵即由此方加减而成。
-
23
方解
• 桂枝、麻黄、乌头通阳宣痹,温经散寒; • 麻黄得白术可除表里之湿,麻黄配乌头可散表里之
-
15
(二)病因病机
• 继承《内经》理论,风湿病的发生是邪正交争的结 果。
• 六淫杂感是外在的致病因素,营卫气血失调和脏腑 功能紊乱是风湿病形成的内在基础。
• 六淫杂至:或风寒相合,或寒湿相兼,或风湿、湿 热并见,或毒火、燥邪外侵,由于体质阴阳之偏胜, 感邪后有寒、热之化。
• 风湿病日久,复感外邪,内舍脏腑,则脏腑内伤而 出现各种脏腑证候,兼之痰瘀内生,留着骨骱关节, 致风湿病缠绵难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