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是高中政治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重点主要是基本的政治理论。
人教版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教材出版社之一,其内容较为全面、深入浅出,易于掌握。
接下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归纳人教版的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
1.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知识点。
一是政治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二是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我国政治制度的性质和特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和组织结构、宪法和法律的作用等。
在学习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时,同学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要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最新的理论成果,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
同时,要注重我国政治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宪法和法律的作用等内容。
只有在深入学习和理解这部分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其他知识点。
2.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第二部分,主要包括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宏观调控、财政和货币政策等。
同学们在学习经济学基础知识时,要深入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和特点。
同时,要了解宏观调控、财政和货币政策等重要的政策工具。
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同学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政策。
3.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第三部分,主要涉及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中国的对外政策、国际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等内容。
在学习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时,同学们要重点学习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要认识到国际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等问题的重要性,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研究。
4.文化与道德文化与道德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第四部分,主要包括中华文化传统、现代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建设等内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对知识的记忆需要常常复习巩固,才能记得更扎实。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的产生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什么(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分类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三、两个对子1.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2.辩证法&形而上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的哲学)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二、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三、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3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是物质的(一)什么是物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客观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____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详细)第一章政治的基础知识1.1 政治概念与政治学的特点- 政治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1.2 国家与国家的由来-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国家的由来和发展- 国家的组成和种类1.3 国家的权力机关与国家的分立原则- 国家的权力机关的构成和职能- 国家的分立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分立原则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和局限性1.4 政权与政治制度- 政权的概念和特征- 政权的来源和转移-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制度的分类和发展1.5 政治意识与政治文化- 政治意识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意识和政治文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第二章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2.1 公民的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的政治权利的行使和保障- 公民的政治权利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2 公民的政治义务- 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履行和推动- 公民的政治义务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3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途径-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特点- 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方法- 公民参与政治的价值和意义2.4 公民道德与公民责任-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内涵- 公民责任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道德和公民责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第三章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3.1 经济制度的概念和种类- 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内涵- 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 计划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 混合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3.2 公有制与私有制- 公有制的概念和特点- 私有制的概念和特点-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比较和联系3.3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和阶段-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成果和问题3.4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和发展第四章国家的政治生活4.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多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2 党的领导地位与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地位的定义和特点- 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4.3 公民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社会化- 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公民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特点- 公民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社会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4.4 公民道德与法治文化- 公民道德和法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道德和法治文化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措施以上是____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总结
20XX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四是高中思想政治的重要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⑴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⑵方法论: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
①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②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的之和。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⑴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①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⑵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①内容: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二政治必修四学问点总结(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学问点汇总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四周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
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留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局部的统一(1) 整体与局部是相互区分的。
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局部是相互联系、密不行分的。
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局部;关键的局部可以确定整体的功能。
(3)方法论:○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正确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同时,必需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开展推动整体的开展。
3、驾驭系统优化的方法。
(1) 系统的根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构造的优化趋向。
(2) 驾驭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构造的有序性;留意系统内部构造的优化趋向。
(3)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相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开展观点1、开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开展的;人类社会是开展的;人的相识是开展的。
2、开展的实质(什么是开展):开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开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 事物开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势必战胜旧事物。
(2) 事物开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势必阅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 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将来充溢信念,鼓舞、支持、爱惜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3篇)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哲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以下是对相关内容的官方语言改写:哲学与生活关联一、哲学的普遍性及其与实践的关系哲学并非遥不可及,它根植于人类丰富的实践活动之中。
哲学智慧源于人们对实践活动的深刻追问以及对世界的深入思考。
哲学与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哲学的定义与内涵一、哲学的本质及其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对世界观的系统阐述,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表达。
世界观,即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基本立场。
三、哲学对知识的概括与指导作用哲学是对自然、社会以及思维领域知识的综合与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科学的进步促进了哲学的深化。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指引科学研究的方向。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这一问题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键;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则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哲学意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它是所有哲学流派都必须面对和回答的核心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过程。
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哲学流派的基本性质和方向,以及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处理方式。
哲学派别概览(此处可添加对主要哲学派别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实证主义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的简要介绍,以丰富内容。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二)准确把握“真正的哲学”之内涵哲学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具有引导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哲学通过批判旧制度与旧思想,促进人们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动力。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保你满意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1. 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旳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旳追问和对世界旳思索。
因此, 哲学与我们旳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旳自然和社会亲密有关, 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旳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旳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颖旳学问, 哲学是现世旳智慧, 是“文化旳活旳灵魂”。
②哲学旳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对旳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哲学旳含义(1)哲学是有关世界观旳学说, 是系统化理论化旳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旳总旳见解和主线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措施论旳统一(世界观决定措施论, 措施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旳概括和总结。
(详细科学是哲学旳基础, 详细科学旳进步推进着哲学旳发展;哲学为详细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措施论旳指导。
)●注意: ①详细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措施论、哲学与详细科学旳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措施论都对旳与错误之分, 不一定科学3.哲学旳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 或意识和物质旳关系问题。
首先,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旳问题。
对这个问题旳不一样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旳唯一原则。
另首先,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旳问题, 即思维能否对旳认识存在旳问题。
对这个问题旳不一样回答, 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何?①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碰到和无法回避旳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旳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旳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旳一直, 对这一问题旳不一样回答决定着多种哲学旳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旳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详细物质形态, 如水、火、气、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旳主观精神是唯一旳实在, 是第一性旳东西。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记背知识大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人教版必修四政治背诵资料
人教版必修四政治背诵资料### 人教版必修四政治背诵资料#### 第一章:政治生活1. 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2. 政治权利和义务- 公民应享有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也应履行政治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
3. 政治参与的途径- 公民可以通过选举、参与政治讨论、加入政治组织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 第二章:政治制度1. 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反映了国家的政治结构和权力分配。
2. 政治制度的类型-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如民主制、共和制、君主制等。
3. 我国的政治制度-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第三章:政治文化1. 政治文化的概念- 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对政治现象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的总和。
2. 政治文化的功能- 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我国的政治文化特点-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四章:政治发展1. 政治发展的内涵- 政治发展是指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参与等方面的进步和完善。
2. 政治发展的途径- 政治发展可以通过改革、教育、科技等手段实现。
3. 我国的政治发展目标- 我国的政治发展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五章:国际政治1. 国际政治的概念- 国际政治是指国家之间在政治领域的互动和关系。
2. 国际政治的主要问题- 国际政治涉及的问题包括和平、安全、发展、环境等。
3. 我国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 总结政治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政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政治生活,积极参与政治实践,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国际政治,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讲-时代精神的精华-人教版必修4
1.随着时代的转换、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 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并增添 新的内涵,以新的理论观点、体系建构、表现方式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 践的需要。这是因为哲学( )
A.是一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是对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正确总结 C.是客观社会的正确的如实的反映 D.具有与时俱进的光辉品质
请做考题6
考题6 (2011·黄冈模拟)2010年4月6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
讲话。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
要求,作出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战略决策。科
学发展观( )
①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 ②进一步回
第3讲 时代精神的精华
知识点一 哲学与时代精神
【特别提示】 并不是说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只有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才对社会变革起先导作用。
知识点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特别提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个基础说明:马克思主 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是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回答。
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儒、墨、道、法 诸家,出现了中国哲学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这说明( )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②哲学的内容是客观 的,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③哲学的内容虽是虚幻的东西,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④一定形态的哲学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深化拓展] 1.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地反 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时 代的实践经验,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2.正确理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 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 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 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是中国高中政治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中国政治制度、政治发展史的延伸和深化。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些知识点。
第一章政治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思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其中,马克思主义是政治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决定全国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是一种在适应中国国情、坚持人民本位的前提下发展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化表现。
第二章政治制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制度变革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
其中,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及人民代表制度、法治和民主等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和目标都是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而制定的。
第三章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以及这些改革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发展。
其中,介绍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行政机构的改革和完善、法治改革等内容。
这些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第四章政党制度和民主制度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政党制度和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形式。
其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内容。
此外,还介绍了中国的民主制度包含了哪些方面,如选举、监督、公民参与等。
第五章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法治本章主要介绍了法治国家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法治国家建设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章还介绍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特点和中国实践。
第六章祖国统一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祖国统一问题。
介绍了国家统一的概念和内涵,重点探讨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祖国统一的历史,以及当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和政策。
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
介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中华民族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开放等。
超全超详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超全超详细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1. 政治学说形成的原因2. 政治学说的发展阶段3. 政治学说的传播和影响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1. 政治学说的定义和特征2. 政治学说的分类和流派3. 政治学说的核心理论政治学说的方法论1. 政治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2.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3. 政治学研究的技术和工具第二章国家与政治国家的基本概念和属性1.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2. 国家的属相和基本属性3. 国家的基本职能和任务国家的组织结构与职能分工1. 国家机构与职能分工2. 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3. 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1. 政治权利的定义和特征2. 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3. 政治权利的保障与实现第三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3. 政治制度变迁的原因与途径国家基本制度和政治制度结构1. 国家元首和政府机构2.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3. 法院和检察院中国的领导地位1. 中国的崛起和发展2. 中国的宗旨和任务3. 中国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模式第四章政治文明和政治道德政治文化和政治心态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文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3. 政治心态对政治文明的影响政治道德与政治体制改革1. 政治道德的定义和标准2.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3.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1. 政治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目标2. 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3. 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及易错点总结
二、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一)唯物论部分●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4、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
4、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要求: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7、物质和运动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方法论要求: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8、运动和静止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教版⾼⼆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只有⾼效的学习⽅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有效的读书⽅式根据规律掌握⽅法,不要⼀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
⼩编⾼⼆频道为你整理了《⼈教版⾼⼆政治上册考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教版⾼⼆政治必修四知识点1.什么是价值?价值是指⼀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的价值(1)⼈的价值的内涵:⼈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的活动满⾜⾃⼰所属的社会、他⼈以及⾃⼰的需要。
(2)⼈的价值包括:①个⼈对社会和他⼈的责任与贡献,即社会价值;②社会对个⼈的尊重和满⾜,即⾃我价值。
③社会价值居于⾸位,⾃我价值居于从属地位,两者是辩证统⼀的关系。
(3)对⼈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在今天,⼈的贡献主要是对⼯⼈阶级为代表的⼴⼤⼈民群众的贡献。
3.价值观(1)含义:⼈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注意:价值观有正误之分。
)①价值观作为⼀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的反作⽤,对⼈们的⾏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
②价值观对⼈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
⼀⽅⾯,价值观影响着⼈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价值观影响着⼈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价值观对⼈⽣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
④价值观是⼈⽣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活的航标。
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的真谛。
⑤我们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它正确地处理了集体利益和个⼈利益的关系。
A这⼀价值观主张集体利益与个⼈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辩证统⼀。
B它强调集体利益即⼈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于个⼈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利益发⽣冲突时,个⼈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C它不排斥个⼈利益,⽽是重视和发展个⼈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成为推动整个国家、民族进步的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同一性问题(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局限性: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本原。
(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 下列说法均属于唯物主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天地合而万物生。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气者,理之依也。
4、唯心主义: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识,感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物是观念的结合,存在即被感知。
我思故我在。
心外无物。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理生万物。
上第七天创造世界。
现实世界是理论世界的影子。
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必修四的政治内容,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并牢记所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理解明白和区分清楚每个知识概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四必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意义: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既要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着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着的变化。
相互关系:(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人教版高二政治知识点必修四寻觅社会的真谛
人教版高二政治知识点必修四寻觅社会的真谛认识社会与资产价值选择4.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多元性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存在博戈达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逼不得已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4.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2.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旧貌,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更替。
4.2.2、4.2.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电磁场及其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公有制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重新考虑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变革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战略状况时,它对创新能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示范作用的发展起阻碍积极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合计指封建社会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技术储备的巩固和完备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外部环境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全球化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现状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财富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二政治必修四主要包括四个模块:立体化法治国家的人权保障、党和国家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立体化法治国家的人权保障1. 人权概念及保障:- 人权: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 人权保障:通过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保障人民的权益。
2. 人权法律保障:- 宪法确立人民当家作主、平等权利、自由权利等基本人权原则。
- 通过法律立法、司法保障人权,如刑法、劳动法、婚姻法等。
3. 人权保障制度:- 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和法制建设。
- 人权监督机制的建立,如人权纪录、人权救济机构等。
- 人权宣传教育和组织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二、党和国家机构1.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处分条例等。
- 党的建设:三严三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
2. 国家权力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选举权、决策权、监督权等。
- 国务院:国务院总理、国务委员、各部委等负责具体政务和行政管理。
3. 其他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协商民主、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等。
- 司法机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推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展。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诚信、友善和谐等共同的道德准则。
- 提倡全社会共同遵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城乡发展差距:- 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村社会保障等问题。
- 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的内容,具体内容: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需要学会对知识的整理与总结,否则基本上属于没有学,高中政治也不例外。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需要学会对知识的整理与总结,否则基本上属于没有学,高中政治也不例外。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做到: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七、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八、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
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
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九、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