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摘要】“知感恩,懂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古人用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帮助后表达自已感激之情的肺腑之言。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该知道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者”。
然而,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知感恩的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
究其原因可能是道德认识方面的,也可能是道德行为方面的,或二者兼而有之。
虽然表现出来的是少数同学,但却呈现增长趋势,而且出现低龄化的现象,这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注。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只希望所有的人都为自己服务,自己却吝啬到没有一句感谢的话。
这样的孩子长大还能有爱心、责任心吗?为此,了解造成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探讨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小学德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感恩;美德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1、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娇宠和溺爱。
使孩子们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缺乏对父母付出的认可,认为所有的人对自已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
事例1:有个孩子上学父母天天送,可有一天放学,父母稍微迟了一些,这个孩子就不停地哭闹。
而她的母亲则不断的自我责备。
事后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要哭闹呢?孩子说:“我是家里的宝贝,父母接我是应该的”。
事例2: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讲空话,被老师发现后批评了几句。
下课时,他恶很狠地对同学说:“找个机会给这个呆子一个教训”。
事例3:“六一”节,政府和学校给贫困学生准备了一份爱心礼物,上台领取时,每个学生都淡淡地接过礼物。
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应有的感激,有的只是一份理所当然……
从以上的三个事例中我们知道,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庭对孩子的娇宠和溺爱。
使他们从小娇生惯养,优越的生存环境使他们只想到自已的需求而从不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
也有些父母不是按照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要求来塑造和培养子女,而是把子女当作自已的“私有财产”,在生活上大包大揽。
过多的呵护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寄生思想。
“只要你学习好,就是对我好”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造成个别孩子由娇而横,唯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有的还恩将仇报,这必然使子女将父母为自已所做的一切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根木不会对父母萌生任何感激之情。
在许多学生看来,学习是我的天职,感激父母暂时还没想到。
这的确是一般学生的“正常”思维,也是当前一部分父母教养观的必然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小皇帝”心安理得地大把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享受父母细致周到的照顾,偶有一点不如意,就给父母以脸色,甚至以离家出走、
自杀相威胁。
感恩应首先从对父母的感恩开始,而很多的父母很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甚至给孩子的爱过于“伟大”,使自已失去了的尊严,失去了地位和人格,也使得孩子失去了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期。
因此,父母要有自已的尊严,应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对孩子过分关爱和亲密,让各自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让亲子之间彼此尊重,这对双方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教育误区使孩子缺乏感恩。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然而,最终的人才选拔、未来生活的质量,依然由考试一锤定音。
为了“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成龙成凤”,家长、学校和社会放松了对孩子的做人教育、品德教育、感恩教育。
不是真的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许多教师认为:语数等学科是重要的,因为要考试。
而学生的爱心品质在试卷上不能体现。
因此不去特别重视,只要学生不出大问题,品德课好坏无所谓。
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正因为学校教育对孩子感恩教育的偏颇,让孩子的感恩缺失。
在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中,教师们也从不将“感恩”放在嘴上。
尽管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认为“没良心”,但更多的教师是从未意识到“感恩”。
学校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给予感恩教育足够的重视,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
三、社会缺乏“感恩”教育的氛围。
孩子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成人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观。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种行为意识在成人的世界中似乎已渐渐远行,而我们的孩子得不到这种耳染目睹的感染,对社会对他人自然缺乏了一种回报的心态。
比如现在的端午节,人们只知道吃粽子、赛龙舟,而忘却了端午节是一个感恩节。
感恩屈原、纪念屈原,这种感恩本意被渐渐淡化,孩子们今后将如何“感恩”。
因此,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社会大环境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古人云:“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他,不可不忘也”。
感恩被孩子疏忽,其实是成人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