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工学院
《形势与政策》课程
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题目: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
主持人:王欣蕾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201102020066
成员:齐欣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201102020051
康伟德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201102020052
陈威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201102020053
苏新勇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201102020054
王胜利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201102020055
孙金磊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201102020056
邓梦杰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201102020057
付娟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201102020059
郑伟峰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201102020060
指导老师:杨利英
2011年11月16日
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
王星蕾组
【摘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旋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特别是大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基本素养。但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高校必须对大学生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
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度。增强感恩意识,对构建社会主义争谐社会,营造和睦融洽、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固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
精髓。<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现代汉语规
范词典》说,“恩惠:他人给予的好处。”“感恩: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有学者将感恩定义为“对自己生存发展的有利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等
等不同的书,不同的人,对‘‘感恩’’一词作不同的解释,但所有的解释在
我看来可以归解为“人心向善,感谢他人能给予的一切帮助。’’古代,儒家思想倡导“仁’’,将“感恩”最大化,随后“仁”深入人心,深入社会,深入国家。于是,“感恩”也就随着“仁”的长河流淌至今。出现了现在我们提倡的感恩。
古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儿女对父母养育恩情的表达“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体现着朋友,夫妻之间表达对对方欣赏,及认同的感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传达出君臣之间见,臣对君主知遇之恩的感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感恩意识已成为新型人才的重要内涵。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应将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增强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素材和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的人文教育。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热点,那就是如何培养大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现在在相当一部分中却出现了荣辱判断能力丧失的问题,仅仅按照个人的喜怒哀乐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荣耻不分,甚至混淆是非。在大学里,要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的基本准则就要懂得感恩。要拥有—颗感恩心。。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我们要不断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现在.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我们做了一份调查。在对“当前大学生是否存在感恩意识缺失情况?”的调查中,分别有25.4%和56%的大学生认为身边的同学感恩情怀“缺失严重”或“正在缺失”,而只有18.6%的大学生认为身边同学的感恩情怀“尚未缺失”;与此同时,在对“认为自己的感恩状况怎样?”的调查中,选择“感觉很好”的20%,“还行”的占54%,“不好”的占14%,“从此会改进”的占12%。可见大学生存在感恩意识,但已趋于弱化且感恩程度不深。在“为了感谢父母认为更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一问题中显示,选择“有那份真挚的心就行了”占17.8%,“多抽出时间陪他们聊聊天”占20%,努力赚钱或干一番事业,为家人争光”占53.6%,“现在还没想法”的占8.6%。在调查中还发现,42.5%的学生认为“社会没有给我提供足够优越的发展条件”,19.8%的学生认为“社会对我不公平”;17%的学生认为“不知道人生有何意义”。
从这几个题目的调查结构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感恩的认知不准确,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正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校生活方面漠视恩情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虽然有着封建社会的烙印,但却揭示了“师恩”情感的美好。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对老师并不尊重,见了面不跟老师打招呼,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旷课,对老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但不少大学生却忽视了学校的培育之恩,对学校意见很大,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甚至采取过激行为。
2.社会生活方面漠视恩情
马克思曾经指出:在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生存和
发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国家、社会给予个人的是无尽的帮助和支持。是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然而由于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潮的冲击,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关怀表现得比较冷漠。他们把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他人的资助不思回报、对国家助学贷款不愿偿还、对社会公德不予遵守等。部分大学生对国家的看法很片面,往往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漠不关心,缺乏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缺乏使命感,不懂得以所学回报社会,缺乏为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奉献精神。
3.家庭生活方面漠视亲情
父母是人生中最大的恩人,他们是给予自己生命的人,是最应感激的人。可很多学生并不理解父母,甚至还做出了很多让父母伤心的举动。很多学生对父母的养育非但不抱感激之情,还常常抱怨父母没本事,不能给其创造更好的条件,对父母不懂得孝敬、只知一味的索取。
1.学校生活方面漠视恩情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虽然有着封建社会的烙印,但却揭示了“师恩”情感的美好。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对老师并不尊重,见了面不跟老师打招呼,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旷课,对老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但不少大学生却忽视了学校的培育之恩,对学校意见很大,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甚至采取过激行为。3.社会生活方面漠视恩情马克思曾经指出:在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国家、社会给予个人的是无尽的帮助和支持。是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然而由于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潮的冲击,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关怀表现得比较冷漠。他们把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他人的资助不思回报、对国家助学贷款不愿偿还、对社会公德不予遵守等。部分大学生对国家的看法很片面,往往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漠不关心,缺乏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缺乏使命感,不懂得以所学回报社会,缺乏为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奉献精神。
4.人际交往方面漠视友情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思考问题多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