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音乐优秀音乐教案
儿童音乐教案:感受旋律之美
儿童音乐教案:感受旋律之美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获取快乐,不仅是音乐本身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欣赏音乐,感受旋律之美。
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份儿童音乐教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并学会用语言表述。
2.了解和感受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3.通过唱、跳、舞、画等多种形式,提高孩子们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让孩子们在音乐中体验快乐,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提高身体协调能力、提高自信。
二、教学内容1.旋律基本概念通过动画或图片等形式,向孩子们展示旋律是什么,让他们了解旋律的基本元素,比如高低、长短、强弱等。
同时,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旋律特点。
示范唱一段简单的旋律,让孩子们选一段旋律进行表述;再反过来,让孩子们唱一个旋律,让其他孩子说出这个旋律的特点。
2.欣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通过播放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孩子们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独特之处。
比如,让他们听听古典音乐、摇滚、流行歌曲等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让他们表述自己的感受。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节目,如古典乐会、流行音乐会、音乐剧等。
给他们讲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让孩子们了解不同文化的某些个性化特征,并通过音乐来增加对这些文化的理解。
3.唱、跳、舞、画让孩子们学唱好听的儿歌或英文歌曲并进行多次反复的唱练,以体验不同歌曲的不同感觉。
通过唱、跳、舞、画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并让孩子们培养对旋律的独特表达能力。
可以让孩子们一起谱曲、编舞蹈,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通常在编舞蹈时,唱片上播放的音乐要比我们平时听到的音乐要快,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孩子们的细致度、反应力和创造力。
4.让孩子们在音乐中体验快乐在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过程中,让孩子们发掘自身潜力,提高自信心,在音乐中体验到快乐。
初中创编旋律音乐教案
初中创编旋律音乐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旋律的概念,掌握旋律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旋律的定义及基本特点2. 旋律创编的方法与技巧3. 小组合作创编旋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优美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听出这首歌曲的旋律吗?旋律是什么?二、讲解旋律的概念及基本特点(15分钟)1. 教师讲解旋律的定义:旋律是音乐的核心,是音乐的基础。
2. 分析旋律的基本特点:音高、节奏、音色、动机等。
三、旋律创编的方法与技巧(20分钟)1. 教师介绍旋律创编的方法:模仿、变化、创新。
2. 讲解旋律创编的技巧:重复、对比、发展等。
四、小组合作创编旋律(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四人。
2. 每组选择一种旋律创编方法,结合旋律创编技巧,创作一段旋律。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旋律的概念和创编方法,谁能简要介绍一下?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小组合作展示创编旋律(15分钟)1. 每组学生将创作的旋律进行展示,其他组学生倾听并提出建议。
2. 教师对每组的旋律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力。
3. 拓展学习:邀请专业音乐教师或音乐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创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旋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旋律创编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意、合作等。
3. 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音乐课节奏与旋律教案
初中音乐课节奏与旋律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和旋律。
2. 掌握节奏和旋律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3. 能够分析并欣赏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旋律。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节奏和旋律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2. 分析并欣赏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难点:1. 节奏和旋律的辨别和分析。
2.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作品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听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美在哪里?二、节奏与旋律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节奏的概念:节奏是指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包括节拍和速度。
2. 讲解旋律的概念:旋律是指长短、高低、强弱不同的一连串乐音有组织地进行。
3. 示例:展示一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三、节奏与旋律的作用(10分钟)1. 讲解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能够给音乐带来动感和发展。
2. 讲解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能够表达情感和主题。
3. 示例:展示一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分析其作用。
四、欣赏音乐作品(10分钟)1. 展示一首歌曲,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节奏和旋律。
2. 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有哪些特点?它们如何相互作用?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分析其节奏和旋律。
2. 每组汇报分析结果,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节奏和旋律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2. 提问:你们觉得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重要吗?为什么?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分析其节奏和旋律,并写在日记中。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实践中感受节奏和旋律的魅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欣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的概念及其作用。
音乐教案-旋律音乐
音乐教案-旋律音乐教案名称:旋律音乐教学教学目标:1. 学习如何识别、欣赏和分析旋律音乐。
2. 学习通过旋律音乐表达情感和创造美感。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旋律音乐:旋律音乐是指有一定主题和变化的音符排列,具有音乐性和感染力的音乐形式。
2. 音乐素材选择:选择一段简单的旋律音乐,例如钢琴曲、小提琴曲等。
3. 音乐欣赏:向学生播放选定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用心聆听,感受音乐的情感和美感。
4. 音乐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的上升和下降、节奏的快慢等。
让学生理解旋律音乐的结构与形式。
5. 音乐表达: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旋律音乐,用乐器演奏或歌唱的方式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6.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音乐,可以用钢琴、口哨等乐器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1. 听觉训练:通过音乐欣赏和分析,让学生发展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音乐表达和创作,鼓励学生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创作旋律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旋律音乐,为什么旋律音乐有吸引人的魅力。
2. 欣赏:播放选定的音乐片段,让学生静心聆听,并让他们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的上升和下降、节奏的快慢等,并让他们试图解释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4. 表达:分组让学生选择一段音乐,用乐器演奏或歌唱的方式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并让其他小组成员和观众欣赏和评价他们的表达。
5. 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音乐,可以用钢琴、口哨等乐器进行创作,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6.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欣赏和创作音乐。
评估方法:1. 听力评估: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解析,评估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送我一支玫瑰花》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送我一支玫瑰花》一、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送我一支玫瑰花》的美妙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歌曲,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歌曲,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送我一支玫瑰花》,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把握。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送我一支玫瑰花》音频、歌词卡片。
2.教学道具:玫瑰花、音乐玩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音乐游戏,活跃课堂氛围。
2.引导幼儿谈论玫瑰花的美丽,激发幼儿对歌曲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1.教师播放歌曲《送我一支玫瑰花》,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三)学唱歌曲1.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节奏和音准。
2.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感,如:模仿玫瑰花的绽放。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和节奏。
(四)歌曲表现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演唱,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教师邀请个别幼儿进行独唱,展示自己的歌唱才能。
(五)拓展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用玫瑰花进行创意表演,如:编排舞蹈、情景剧等。
2.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与幼儿一起表演。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唱歌曲《送我一支玫瑰花》,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美,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注重节奏和音准的把握,使幼儿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同时,通过创意表演,让幼儿将歌曲与生活相结合,提高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的情感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歌曲掌握程度:评估幼儿对歌曲《送我一支玫瑰花》的掌握情况,包括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3.创意表现:观察幼儿在拓展活动中的创意表现,了解他们的音乐潜能。
初中美术旋律音乐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美术《旋律与音乐》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旋律的概念,理解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旋律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旋律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旋律的构成及其变化。
2.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
2. 音乐播放设备。
3. 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教师提问:你们能听到音乐中的什么元素?比如节奏、音调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旋律的概念,解释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旋律的构成和变化。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画出旋律线。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音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旋律的感觉。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对旋律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聆听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画出旋律线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课堂实践环节,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出对旋律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整节课下来,学生对旋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旋律的变化,以及如何用绘画表达出旋律的感觉。
音乐教案教学教案之节奏与旋律
音乐教案教学教案之节奏与旋律一、引言在音乐教学中,节奏与旋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节奏指音乐中的时间和强弱的分布,而旋律则是音乐中的主题或主旨。
准确教授和理解节奏与旋律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节奏与旋律的概念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1.了解节奏与旋律的定义和作用。
2.能够辨认和演唱简单的节奏和旋律。
3.培养学生感知和表达节奏与旋律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鲜明节奏和旋律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于节奏与旋律的兴趣。
2.讲解节奏与旋律的定义向学生简要解释节奏与旋律的概念和作用。
例如,节奏是音符在时间上的分布,它给音乐带来节奏感,让音乐有一种脉动感;而旋律是音符的有机组合,它是音乐的主题或主旨。
3.辨识和模仿节奏教师为学生演示简单的节奏,并要求学生模仿敲打桌面或拍手来表达节奏。
逐渐增加节奏的复杂性,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带来的效果。
4.辨识和演唱旋律播放一段简单的旋律,要求学生辨识和模仿。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合唱这段旋律,重点在于保持旋律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5.节奏与旋律的组合将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用声音或乐器演奏一段节奏与旋律的组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节奏与旋律之间的相互关系。
6.创作属于自己的节奏与旋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一段属于自己的节奏与旋律。
可以使用一些小乐器或者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创作。
7.整合和反馈将学生的创作整合到一个小合奏中,让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选择一首喜爱的歌曲,分析其中的节奏和旋律,并准备在下一堂课上与全班分享。
五、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节奏与旋律。
他们将在听音乐、演奏乐器以及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更加自信和自如。
教师可以在接下来的课堂中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其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音乐教案-旋律音乐
音乐教案-旋律音乐1. 引言音乐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学习和掌握旋律音乐,儿童能够培养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本教案将介绍旋律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帮助教师能够有效地进行旋律音乐教学。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旋律音乐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旋律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听辨和区分不同的旋律•掌握一些基本的旋律音乐技巧•发展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3. 教学内容3.1 旋律音乐的概念和特征•旋律音乐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的音符组成的,具有一定的音高和节奏的音乐。
•旋律音乐可以通过乐器演奏或人声演唱来表达。
3.2 听辨和区分不同的旋律•使用歌曲、乐曲或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和区分不同的旋律。
•提问学生关于音高、音符长度和音乐节奏的问题,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和感知。
3.3 掌握基本的旋律音乐技巧•教授学生音乐的基本符号和标记,例如音符、节拍号和休止符。
•练习使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旋律,例如钢琴、小提琴或口琴。
3.4 发展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演奏乐器、歌唱或创作简单的旋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提供一些创作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逐步培养音乐创作能力。
4. 教学步骤4.1 热身活动•唱歌和身体动作结合的活动,既可以放松学生又可以引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4.2 导入新知•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音乐片段来引入旋律音乐的概念和特征。
4.3 听辨和区分不同的旋律•播放多个不同的旋律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和区分。
•提问学生对于每个旋律的感受和区分依据。
4.4 学习基本的旋律音乐技巧•教授学生音乐的基本符号和标记。
•练习使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旋律。
4.5 发展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合奏、合唱或音乐创作活动。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4.6 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分享自己的音乐作品。
5. 教学评估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听辨和区分不同的旋律音乐的能力•控制乐器演奏的准确性和技巧•表达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参与合奏或合唱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6. 扩展活动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旋律音乐技巧,可以推荐以下扩展活动:•参加音乐培训班或课外音乐活动,例如合唱团、乐团或合奏组。
唱响完美旋律的小音乐家教案
唱响完美旋律的小音乐家教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艺术文化的求知欲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音乐教育不仅仅能够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还有助于其发展智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
如何让孩子在培养音乐方面更加的专注、认真地学习呢?这时候,教案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
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份适用于小学生的音乐教案——唱响完美旋律的小音乐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旋律和节奏并认识唱名。
2.掌握唱起来的旋律和节奏。
3.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敏感度。
二、教学内容(一)知识内容1.旋律的概念。
什么是旋律?旋律是音乐中的一种基本元素,指音高的上升或下降的连续组合。
也就是指由不同的音符长度和高低音演奏方式按一定的节奏而形成的完整的曲调。
2.节奏的概念。
什么是节奏?节奏就是规则而有序的强拍、弱拍和停顿交替排列所形成的一种韵律感。
3.唱名的概念。
什么是唱名?唱名是指有所对应的音名(二)方法步骤1.旋律和节奏的演唱。
2.对已经唱过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判断和辨认,不断加强记忆。
3.唱名练习。
三、教学过程(以《kiss the rain》为例)1、师生共同唱一遍旋律,教授旋律和节奏的基本知识,进行音高和节奏的辨识与特点介绍,让孩子们了解旋律和节奏的基本构成和组成方式以及旋律和节奏的联系。
2、教师让孩子们跟着自己的节拍唱,引导孩子们慢慢适应旋律和节奏的演唱,慢慢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教师将歌曲的旋律分节并编成不同的唱名,如1,2,3,4,5,4,2,4。
学生跟老师一遍遍地练习,随时进行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4、通过对歌词和旋律的理解和分析,教师以及学生们一起简单分析音乐的情感,旋律和节奏的变化等内容,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5、教师和学生一起录下这首歌曲的演唱,对比录音和现场演唱的区别,并提出宝贵意见,继续不断改进。
四、教学反思本季度的音乐教育中,通过这份小音乐家教案,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了解和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提高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旋律音乐教案
旋律音乐教案旋律音乐教案旋律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听赏音乐作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旋律中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是塑造音乐形象的主要手段。
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的能力。
通过歌曲《妈妈》的学唱,在理解旋律的音乐表现意义,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教时一、引入:视听一段《罗马之松》(5/30―15/45),让学生在感受体会中了解音高、节奏、力度、速度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问题(思考每组画面与音乐的结合,是哪个要素起主要作用)边视听边讨论回答,引出第一课旋律二、欣赏1、《遵义会议放光辉》先完整的欣赏一遍,再作领唱、合唱的比较欣赏。
在比较欣赏中每放一段,让同学结合音高、节奏、速度、力度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歌曲的旋律在不同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的组合下,分别表达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内容、情感、意境。
领唱:节奏自由,起伏有致,舒缓地演唱表现了青翠秀丽的图景,象征革命事业的发展和飞跃。
合唱:快速、欢腾的旋律描绘了红军战士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
通过比较欣赏,让学生领悟领唱、合唱在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的不同处理,是为歌曲的音乐形象、内容、情感、意境的表达而服务的。
2、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先完整的欣赏一遍,再分段欣赏。
分段欣赏中,老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同学先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乐曲一开始是引子(节奏自由)第一部分优美动听,旋律先是高音区的演奏,然后力度由强趋弱,如牧民骑马远行。
第二部分的旋律音高起伏跌宕,节节拍富于变化。
最后在快速的旋律中达到乐曲的高潮。
三、音乐知识:旋律1、问题通过以上音乐作品的欣赏,我们已经感受到在旋律中,哪些音乐要素与塑造音乐形象有关系?同学们讨论回答。
2、再看P3的音乐知识,巩固旋律的音乐知识点。
第二教时学唱歌曲《妈妈》重点:重点体会歌曲《妈妈》旋律的美感,以及对祖国妈妈发自内心的亲切呼唤。
教学过程:1、练声曲2、请同学思考一下,在我们熟悉的歌曲中,有歌唱妈妈这一主题的歌曲吗?请同学讲出歌名或哼唱几句。
音乐教育教案数优美旋律
音乐是人类文化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表达情感和传承文化的一种手段。
音乐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教育中优美旋律的教学和实践也非常关键,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美旋律,音乐教育需要通过传授这些旋律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音乐教育中优美旋律的教学和实践。
一、音乐教育中优美旋律的作用音乐教育中优美旋律的作用非常重要。
优美旋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鉴赏和理解音乐。
优美旋律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和探究,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技能水平。
优美旋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造力,启发他们在音乐创作中的灵感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二、音乐教育中优美旋律的教学原则音乐教育中优美旋律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鲜明特色和生动形象的优美旋律,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这些旋律。
要注意旋律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年龄、音乐基础和学习兴趣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
同时,要注意将音乐教育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如通过音乐软件、多媒体设备等形式来展示和演示旋律,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要注重练习和巩固,鼓励学生多加练习,通过演奏、歌唱等方式来加深对旋律的理解和掌握。
三、音乐教育中优美旋律的实践案例音乐教育中优美旋律的实践案例很多,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以期对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其中一些案例如下:1、古典音乐教育:在古典音乐教育中,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古典音乐作品,如“欢乐颂”、“月光”等,让学生通过演奏、弹唱等方式来感受这些旋律的魅力和韵味,从而增强他们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2、中西合璧音乐教育:在中西合璧的音乐教育中,选择一些结合了中西元素的旋律,如“春节序曲”、“黄河大合唱”等,并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和演示。
幼儿园音乐歌曲教育教案《优美的旋律》
幼儿园音乐歌曲教育教案《优美的旋律》教案名称:优美的旋律适用年龄:3-5岁教学目的: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2. 通过聆听和演唱,让幼儿初步了解旋律、节奏等基础音乐元素;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歌曲演唱:《小星星》《小兔子乖乖》《小蜜蜂》2.旋律展示:钢琴演奏《欢乐颂》《小星星》3.节奏打击:使用节奏乐器,引导幼儿打击不同的韵律教学步骤:Step1:温馨氛围营造在教室里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平静、宁静与美好Step 2:带领幼儿体验旋律演奏不同的旋律,环顾全体幼儿,看看哪些旋律最能吸引他们。
引导幼儿们模仿旋律,并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Step3:引领幼儿演唱歌曲播放《小星星》音乐,教师跟随节奏大声唱歌。
随后,让孩子们跟着唱,教师可以边唱边示范手势,引导幼儿跟随。
然后,播放其他两首歌曲,进行同样的操作。
Step 4:引导幼儿感受节奏介绍一些主要的打击乐器(如木鱼、小鼓、铃铛等),让幼儿们使用它们来打击节奏。
老师可以先演示并教唱,然后让孩子们跟着学唱。
Step 5:团队合作展示由两个或三个孩子组成的小组,演奏所学的乐器,创造适合他们的新音乐。
同时,教师可以用钢琴演奏背景音乐,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展示他们的作品。
教学效果:1.增强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激发乐理学习兴趣;2.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和自信心。
3.帮助幼儿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意表达能力。
扩展活动:1.幼儿们分成小组,进行识别旋律、节奏的比赛。
2.教师向幼儿介绍更多音乐风格,并邀请幼儿带来他们喜欢的歌曲,进行展示和评选。
3.鼓励幼儿多次练习演奏他们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尝试与自己的作品相配合的动作或舞蹈。
课堂反思:音乐对幼儿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音乐的教学,幼儿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发展自己的才华和创意、与他人合作、愉快地学习新事物和获得情感、人际和语言技能。
本节课通过演唱歌曲、展示旋律、试验打击节奏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
优美的旋律大班音乐教案美慧树
优美的旋律大班音乐教案美慧树教学目标:1.通过美慧树歌曲《喜风年》的教学,使学生乐意接触和了解中国东北歌,能用和谐、轻松的声音演唱《喜风年》.表达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创造幸福的美好情怀。
2、通过歌曲《喜风年》的教学,让学生结合歌曲了解东北歌曲的特点,并体验用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表演。
3、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亲身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至今的欢庆方式,并在创造和表现中获得欢乐。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把握东北歌曲的演唱风格,用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喜风年》。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各种形式创编各种音乐活动,渲染学习气氛。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手风琴、竖笛、简单打击乐器教学过程:课前音乐:《喜风年》(多媒体播放)。
师生间好!一、导入:1、教师:同学们进教室时听到老师放的是什么歌曲吗?学生抢答:《喜风年》。
2、教师:老师再把这首歌放一遍,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教师播放歌曲)。
学生回答:丰收的情景。
教师:这是一首富有乡土气息的中国东北歌曲,表现了人们喜获丰收、富民强国的现代梦想。
3、教师:同学们还知道多少描绘丰收的音乐作品吗?学生回答:小提琴独奏曲《庆丰收》、歌曲《好收成》等。
4、教师: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了表现丰收题材美丽的图画。
5、教师:观看课件图片,猜一猜这是哪个地区。
学生回答:东北地区。
6、教师:下面老师放几首歌曲片段,同学们听后抢答歌名。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抢答。
7、教师:这些歌曲都是东北地区的歌曲,你还知道关于东北的那些知识吗?学生国答。
8、教师:下面我们开始一块感受丰收的喜悦吧!二、进入主题:《喜丰收》。
(音乐响起)初听歌曲。
1.师播放乐曲。
2、再次聆听歌曲,设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其中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有什么特点;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分段聆听。
1.分段聆听歌曲,师播放第一乐段:设间:这一乐段什么节奏用得较多;2、跟琴学唱这一乐段的旋律;3、聆听第二乐段,设问:这一乐段给人什么样的感受;4、师生合作完整演唱歌曲的旋律;四、完整聆听。
音乐《我怎样长大》优秀教案
音乐《我怎样长大》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歌曲《我怎样长大》。
这首歌曲以优美旋律和富有哲理的歌词,表达了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旨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长中的困惑与挫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我怎样长大》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高音部分,以及旋律的起伏变化。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歌词理解,以及旋律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成长过程中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歌教学(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高音部分,进行逐一讲解和练习。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歌曲中的一个乐句,分析其旋律特点,讲解如何运用音乐符号和节奏来表现情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我怎样长大》2. 歌曲旋律:以简谱形式展示歌曲旋律,标注高音和节奏变化。
3. 歌词重点:标注歌词中的情感表达和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我怎样长大》的歌词,并标注出自己认为最能表达情感的句子。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歌曲演唱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节奏不准确、发音不标准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收集其他关于成长的歌曲,进行欣赏和学唱,提高音乐素养。
幼儿园中班音乐《四季的旋律》教案
幼儿园中班音乐《四季的旋律》教案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音乐《四季的旋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四季的特点,通过音乐感受四季的美。
2.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四季相关的音乐素材(如春之歌、夏之舞、秋之声、冬之韵等)。
2. 四季主题的相关道具(如春天的花、夏天的太阳、秋天的果实、冬天的雪花等)。
3. 音响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例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每个季节都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激发他们对四季的好奇心。
2. 播放音乐:分别播放代表四季的音乐,让孩子们通过听觉感受四季的不同。
同时,教师可以用语言描绘每个季节的特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 游戏环节:组织孩子们进行音乐游戏。
例如,在播放“春之歌”时,孩子们可以模仿小草生长的动作;在播放“夏之舞”时,孩子们可以模仿太阳照耀大地的动作;在播放“秋之声”时,孩子们可以模仿果实落地的动作;在播放“冬之韵”时,孩子们可以模仿雪花飘落的动作。
4. 创作环节: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属于自己的四季旋律。
这个过程可以借助乐器或者简单的身体动作完成。
5. 总结回顾:最后,邀请几个孩子分享他们的创作,并一起总结四季的特点和美丽。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创作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四季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旋律音乐教案范文
旋律音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2.能够分辨不同旋律音乐的风格和元素。
3.培养学生对旋律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4.通过参与旋律音乐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旋律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2.不同旋律音乐的风格和元素。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旋律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参与旋律音乐表演,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5分钟)1.向学生介绍旋律音乐的概念和定义。
2.播放一段旋律音乐,让学生感受旋律音乐的美妙和表达方式。
Step 2 学习旋律音乐的特点(20分钟)1.向学生介绍旋律音乐的特点,如旋律优美、丰富多变、情感表达等。
2.播放不同风格的旋律音乐,让学生分辨不同风格和元素。
Step 3 分组欣赏旋律音乐(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旋律音乐欣赏资料。
2.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旋律音乐进行欣赏,要求学生听出音乐的风格、元素,并记录下来。
3.小组将欣赏结果汇报给全班,让其他组猜测是哪首旋律音乐。
Step 4 旋律音乐表演(30分钟)1.将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定的旋律音乐,进行表演。
2.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音乐表达方式,准确地演绎出旋律音乐的风格和元素。
3.每个小组表演完后,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Step 5 总结归纳(15分钟)1.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出旋律音乐的定义、特点和不同风格的元素。
2.引导学生思考旋律音乐对人的情感和心情的影响。
五、教学资源:1.旋律音乐欣赏资料。
2.音乐播放设备。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意识和音乐表达能力等。
2.学生对不同风格旋律音乐的分辨能力和欣赏能力。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增加对旋律音乐的接触和了解。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旋律音乐,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创作和演奏活动。
歌曲导入万能旋律音乐教案
歌曲导入万能旋律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歌曲导入万能旋律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旋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一首适合年龄段的活泼、易学的歌曲。
2. 音乐播放设备。
3. 学生们熟悉的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或键盘乐器。
4. 课堂展示用的白板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即通过歌曲导入学习音乐。
- 向学生们提问:“你们喜欢音乐吗?你们喜欢唱歌吗?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答。
2. 歌曲欣赏(10分钟):- 播放选择好的歌曲,确保音量适中。
- 学生们先闭眼静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之后,再播放一次歌曲,学生们可以跟着节奏轻轻地拍手或跺脚。
3. 歌曲学唱(15分钟):- 分段教唱歌曲的旋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清楚并理解。
- 逐句教唱,让学生们跟着你的节奏和音高唱。
- 反复练习,直到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整首歌曲。
4. 旋律表达(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乐器。
-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乐器特点,尝试用乐器演奏歌曲的旋律。
- 强调合作和团队合作,让学生们共同努力,确保旋律的表达准确和协调。
5. 总结(5分钟):- 邀请学生们分享他们的乐器演奏成果,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赞美。
-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旋律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 鼓励学生们继续探索音乐,发现更多有趣的旋律。
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旋律,或者改编已有的歌曲。
2. 学生可以尝试用其他乐器演奏歌曲的旋律,如钢琴、吉他等。
3. 学生可以尝试合唱或合奏,将不同乐器的旋律组合在一起。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们在歌曲学唱和旋律表达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们的乐器演奏成果,评估他们对旋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之间的互相欣赏和赞美,以及对音乐的积极参与程度也可作为评估的依据。
构建最优美的旋律音乐教案
构建最优美的旋律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构建最优美的旋律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旋律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培养学生对旋律音乐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构建自己的优美旋律。
教学重点:1. 旋律音乐的基本要素。
2. 如何欣赏旋律音乐。
3. 如何构建自己的优美旋律。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3. 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创设音乐氛围,播放一段优美的旋律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
探究:1. 介绍旋律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高、音程、音符、节奏等,通过示范和解释使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 播放一段简短的旋律音乐,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音高、音程和节奏。
3.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乐器(如钢琴、吉他等)演奏一段简单的旋律,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音乐的构成过程。
展示: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旋律音乐进行欣赏和分析。
要求他们注意音乐的节奏、旋律线索和情感表达。
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旋律音乐,并分享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实践:1. 鼓励学生动手创作自己的旋律音乐。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音符和节奏模板供学生选择和组合,也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
2. 学生可以使用乐器、声音、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旋律音乐创作。
3. 学生互相欣赏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提供建议。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旋律音乐的基本要素和构建过程。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 强调音乐创作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才华。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音乐人士来学校进行音乐讲座或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过程。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旋律音乐作品。
公开课音乐鉴赏之旋律教案
公开课音乐鉴赏之旋律教案
目标
本公开课的目标是通过音乐鉴赏,帮助学生提高对旋律的理解
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了解旋律的概念:通过简单的解释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旋律
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听音乐示范:播放一段旋律丰富、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其中的旋律元素。
3. 分析旋律:与学生一起分析已听到的音乐作品中的旋律特点,如音域、音程、节奏等。
4. 创作旋律:通过研究一些基本的音程和旋律构建方法,引导
学生创作自己的旋律作品,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教学步骤
1. 导入:简短介绍旋律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一个有趣的旋律
小故事。
2. 听音乐示范:播放选择好的音乐作品,要求学生仔细聆听,
并注意其中的旋律部分。
3. 分析旋律:与学生一起讨论已听到的音乐作品中的旋律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4. 创作旋律: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音程和旋律构建方法,然
后让他们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旋律作品。
5. 分享与展示:学生将自己创作的旋律作品与其他同学分享,
鼓励互相欣赏和提供反馈。
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 能否正确理解旋律的概念和特点;
- 能否准确把握已听到的音乐作品中的旋律部分;
- 能否积极参与旋律分析和创作活动;
- 能否创作出富有个人风格的旋律作品;
- 能否与其他同学分享和接受反馈。
参考资料
- 《音乐鉴赏入门》
- 《音乐创作与欣赏教程》
- 《音乐教学指南》。
高中音乐课堂节奏旋律教案
高中音乐课堂节奏旋律教案教案标题:高中音乐课堂节奏旋律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节奏与旋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准确演奏简单的节奏和旋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节奏和旋律元素进行创作和表演。
教学内容:1. 节奏的基本概念和元素:a. 节拍与拍子;b. 时值和音符;c. 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d. 节奏图谱的阅读和演奏。
2. 旋律的基本概念和元素:a. 音高与音程;b. 音符与休止符;c. 音阶和音程的演唱。
3. 节奏与旋律的综合运用:a. 演奏简单的节奏和旋律乐曲;b. 运用所学的节奏和旋律元素进行创作。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一首简单的音乐作品或节拍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并引导他们思考节奏和旋律的区别。
探究:2. 介绍节奏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如节拍、拍子、时值和音符。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不同时值的音符演奏方法。
3. 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节奏图谱,并进行演奏练习,以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和掌握。
4. 介绍旋律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如音高、音程、音符和休止符。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不同音高和音程的演唱方法。
5. 引导学生演唱简单的音阶和音程,以加深对旋律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6. 学生分组演奏一首简单的节奏乐曲,要求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节奏部分,加强合作和协调能力。
7. 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的节奏和旋律元素进行创作,可以使用乐器、声音或身体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
总结:8.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节奏和旋律知识,让学生总结和归纳要点,并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9.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实践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元素,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节奏和旋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估学生在演奏和创作环节中的技巧和表现水平。
3.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表演录像,进行综合评估。
教学资源:1. 音乐乐器和节拍器;2. 音乐作品录音或视频;3. 节奏图谱和旋律练习材料;4. 学生创作和表演的音乐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律音乐优秀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有关三和弦的基本知识并能听辨感受大小不同的和声色彩
2、通过《月光》欣赏初步感受和声色彩变化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热爱
4、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听辨大小三和弦体会其不同的和声色彩
2、尝试在歌曲的旋律中配置三和弦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机、自制幻灯片、视唱谱等
教学模式流程:
导入感知理解运用
《森林深处的杜鹃》吹奏讨论探索发现认识新知《月光》《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激发体验创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
引言:同学们现在季节
学生:春天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春天大森林去聆听杜鹃叫声(出示幻灯)感受一下作曲家是如何描绘森林的寂静和幽深的
二、体验:
1、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乐曲介绍:这首乐曲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第九首钢琴轻柔优美的音响描绘了寂静山林单簧管逼真地模仿着杜鹃叫声仿佛把人们带进了幽深的莽莽森林
(2)同桌交流作曲家用了上节课什么知识来表现森林寂静和幽深的
学生:和声
(3)吹奏一组三度的和声音程:并请一位同学写到黑板上
(4)一半同学吹一半同学选择适宜色彩来标记和声色彩
要求:两组交换并请一个同学标到黑板上
2、引出课题:三和弦
(1)要求:学生按上行、下行再吹奏一遍老师加进第三声部
(2)设问:这次吹的听上去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多了一个音;和声音响更丰富了立体感更强了等等
(3)教师弹奏并请同学把老师加的音写出来
(4)介绍各音的名称:
五音
三音
根音
(5)出示表格并讨论:(幻灯二)
结构色彩
要求:A、教师为七组音按上级数标记
B、学生按小组讨论寻找七组音的组合规律及和声色彩
(6)学生回答:
(7)教师出示表格(幻灯三)并归纳
结构色彩名称
大三度十小三度明亮大三和弦
小三度十大三度暗淡小三和弦
(8)学生说说三和弦的特点
(9)揭示课题《三和弦》
三个音按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所构成的和声音响效果就叫三和弦
3、听辨大小三和弦:
要求:大三和弦用手心表示小三和弦用手背表示
4、再次体验欣赏《月光》
导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它就是用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点通过和声色彩变化来描绘一种特定的意境请同学闭起眼睛听一听这是一个怎样的音乐意境呢
(1)学生欣赏音乐《月光》中教师拉上窗帘(出示幻灯四)设置夜景
(2)暂停音乐让学生突然感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3)简介乐曲
这就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写的《月光》乐曲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特别是注重和声的各种轻淡浓重的变幻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月光色彩变化
(4)继续欣赏:
要求:用绘画文字或肢体语言等表现音乐中月光的变化
(5)同学把感受到的月光讲给大家听
(6)教师小结:
和声音响效果的明暗浓淡之分具有渲染音乐色彩的作用
流程说明
初中学生的心
理生理特点决定了音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学关键是教师恰当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有意识由和声音程逐渐引入到三和弦通过学生的吹吹看看、听听、议议等一系列自主活动探索并发现新知三和弦最后通过《月光》欣赏进一步体验和声色采在塑造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优美的情感体验中巩固了新知识的理解
三、创造:
1、出示乐谱
2、分高低声部吹奏
3、为歌曲再配置一个声部
4、借助口琴学习吹奏第三声部
5、吹奏创编的第三声部
6、同学分三个声部吹奏
7、请同学说说加了一个声部后音响效果有什么不同
8、小结:这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要求: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小结三和弦的知识点
流程说明
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本课时通过为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配置第三声部既使学生学习水平由”掌握“上升到“创新”又使学生从创作成功的喜悦中对音乐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教案说明:
旋律中的三和弦是初中阶段和声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是旋律立体构成中音程知识的加深同时又为以后和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让学生掌握三和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教材内容及郁文武老师关于中小学音乐学科改革行动纲领的辅导讲座我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以激发—体验—创造的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基本思路是这样的:
一、以听觉为先导激发情感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要创设一种可激发学生某种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也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把学生引入到有关的知识中去如: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创设音乐氛围使学生初步感知
和声的音响效果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感受三和弦的和声音响效果打下了铺垫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探索发现新知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音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因此教学关键是教师的恰当引导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由和声音程逐渐引入到三和弦中通过学生的吹吹、看看、听听、议议等一系列学生的自主活动探索发现并认识新知——三和弦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和弦知识后我又不失时机请学生欣赏《月光》使他们进一步体验到和声色彩变化在塑造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值得一提是欣赏过程中环境的创设及肢体语言的运用既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成性思维使他们在美的情感体验中巩固了新知识的理解
三、以即兴创作为抓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培养提高学生音乐的创造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我设计了创作这一环节通过为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配置第三声部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尝试着创作使学生的学习水平由“掌握”上升到“创新”同时使学生在创作成功的喜悦中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我想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中感知了美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发展了丰富的情感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乐学和高效
我这样安排其出发点正如行动纲领提及的音乐教育不仅有审美功能更重要的是育人我们的音乐课不求人人都必备一副好歌喉但求人人都有一副懂音乐的耳朵其中既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欣赏实践也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中以入情入理的介绍、讲解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通过自己的实践亲自体验、感受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育人
音乐中的和声是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怎样使学生听“懂”音乐其中懂得辨析和声是相当重要尤其三和弦和声是最基本的作为音乐教学要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使学生从作品中获得教育能“懂”得音乐中表达的内容做到大体吻合作为初中学生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一味的讲授变得枯燥乏味于是我就采取了以听为入手让学生从欣赏中辨析而后以吹吹;自己去感受体验有所体会后再进行创作变机械传授为感性基础上的理性认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自己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审美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音乐果然是音响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表现的艺术但更是情感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