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doc
《审计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99034 开课对象: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本科学时:4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二)学分:2 英文译名:Auditing一、课程的任务与目的:审计学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在学习该课程之前,要求先开设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等相关学科。
本课程学习的任务与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知识及基本审计程序,理解现代审计理论及规则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习,能够运用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按照科学的审计程序,对一些具体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熟悉与通晓国际通行的审计惯例。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一)总论基本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审计的基本知识。
要求掌握审计的分类、现代审计的组织形式及有关机构;熟悉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关键阶段的重要事项,熟悉现代审计人员的资格及名称;理解什么是审计,审计为什么产生,审计在社会经济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理解现代审计的执业规范体系;了解审计的作业程序。
1.审计的概念(1)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审计的定义2.审计分类(1)审计的分类方式(2)审计的基本分类3.审计机构及其人员(1)政府审计机构及其人员(2)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3)注册会计师审计机构及人员4.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1)审计准则(2)审计质量控制5.审计过程概述(1)审计过程的逻辑要素(2)审计作业程序(二)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基本内容:本章主要阐述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这两个审计过程的逻辑要素。
要求掌握审计的总目标是什么;理解审计具体目标和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间的联系,理解审计计划的重要性;熟悉编制审计计划的步骤;了解审计目标的演进,了解审计计划的定义、审计测试的种类。
1.审计目标(1)审计目标的演进(2)审计的总目标(3)审计的具体目标2.审计计划(1)接受审计委托(2)制定审计计划(三)审计风险与重要性基本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审计风险和重要性这两个重要概念的涵义和运用。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审计学》是财会及相关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学习的任务与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知识及基本审计程序,理解现代审计理论及规则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习,能够运用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按照科学的审计程序,对一些具体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熟悉与通晓国际通行的审计惯例。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与分工本课程最好是在第五学期开设,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
2、教学及考核方式(1)课前应预习,课后复习,并经常看些关于审计实务方面的信息。
(2)在教学中以全面、系统地阐述审计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以符合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审计学》是一门较高层次的课程,学习本课程必须具有较扎实的会计学原理等各类专业会计和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基础知识,否则,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学习本课程,应按照专业计划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使学习效果得到保证。
(4)本课程是一门业务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必须弄懂弄通教材以外,还必须抓紧抓好作业练习和案例分析这一环节,以便巩固所学内容,掌握从事审计工作的本领。
(5)考核方式为书面闭卷考试,其中:期末占70%,平时作业占20%,课堂纪律占10%。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定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的对象和目的,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工作任务。
预计课时:4课时第一节审计的概念第二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第四节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四)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介绍。
(五)本章知识点:审计的目的,特别是审计的一般目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第二章审计的分类与方法重点和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掌握审计方法的涵义,熟练掌握审计的技术方法,了解审计方法的意义及选用要求。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阐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是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
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
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报告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基础知识要求熟悉审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审计工作规范、审计工作过程、审计工作方法及运用这些方法对各业务环节具体审计、最后形成审计报告等一系列内容。
2、素质要求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专业分析能力,能运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践操作要求4、通过相关环节的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包括筹资与投资环节审计、购货与付款环节审计、销售与收款环节审计、生产循环审计等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练习与课后复习、练习相结合。
1、本课程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为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应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自行完成课外作业。
3、在教学中可利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电子讲稿,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
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
(四)教学课时本课程总共95学时。
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审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作用2、理解审计的任务3、掌握审计的本质4、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审计与经济责任关系二、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三、国外审计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审计的对象一、审计对象的含义二、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第三节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二、审计的任务三、审计的作用第四节审计的本质和基本概念一、审计的本质二、审计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审计标准和审计证据【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审计标准的意义、特性和运用原则2、掌握审计证据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分类3、了解审计证据的评定【教学内容】第一节审计标准一、审计标准的意义二、审计标准的类型三、审计标准的特性四、审计标准的运用原则第二节审计证据的意义一、审计证据的概念二、审计证据的特点三、审计证据的作用四、审计证据的分类第三节审计证据收集和评定一、审计证据收集的工作组织方法二、审计证据收集的主要途径三、审计证据的评定第三章审计程序【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审计的基本程序;2、掌握各个审计阶段应做的重要工作【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国家审计程序二、民间审计程序三、内部审计程序第二节鉴定审计业务约定书一、审计业务约定书概念二、审计业务约定书内容三、审计业务约定书修改第四章审计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审计方法的演变历史2、掌握各种审计方法的概念、优缺点3、力求掌握审计方法的使用【教学内容】第一节审计方法概述一、账表导向审计二、制度导向审计三、风险导向审计第二节审计的常规方法一、审阅书面资料的方法1、审阅法2、核对法3、查询法4、比较法5、分析法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1、监盘法2、调节法3、观察法4、鉴定法第五章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理;2、掌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3、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意义。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1. 引言审计学是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领域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审计理论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旨在提供对审计学的全面了解,包括审计原理、审计程序和审计报告等内容。
2. 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 培养学生运用审计程序进行实际审计工作的能力。
2.3 培养学生撰写审计报告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审计基础知识3.1.1 审计概述3.1.2 审计流程3.1.3 审计职责和道德准则3.2 审计程序3.2.1 内部控制评价3.2.2 风险评估与应对3.2.3 证据收集和分析3.2.4 审计抽样3.2.5 审计资料和工作底稿的编制3.3 审计报告3.3.1 审计报告的结构和要素3.3.2 审计报告的编写和审核4. 教学方法4.1 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4.2 案例分析利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4.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审计程序和报告编写的理解和掌握。
4.4 实训实习安排学生进行实际审计操作,提升实践能力和技巧。
5. 考核方式5.1 课堂参与与讨论(10%)5.2 书面作业(30%)5.3 中期考试(30%)5.4 期末考试(30%)6. 参考教材6.1《现代审计学》(第六版),作者:刘小明6.2《审计学导论》(第三版),作者:陈建强7. 参考文献7.1 雷华英,董树文,乐际琪. 会计学与审计学大纲和理论实务.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4年.7.2 Simnett, R., Carson, E., & Vanstraelen, A. Audit education in the new millennium: a challenge for us all.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2010, 19(1), 25-41.8. 教学团队主讲教师:XXX配合教师:XXX9. 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审计概述第3-4周审计流程第5-6周审计职责和道德准则第7-8周内部控制评价第9-10周风险评估与应对第11-12周证据收集和分析第13-14周审计抽样第15-16周审计资料和工作底稿的编制第17-18周审计报告的结构和要素第19-20周审计报告的编写和审核10.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审计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审计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审计学是一门研究审计理论与方法,审查和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经济监督学科。
它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审计的定义、分类、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审计程序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审计工作的能力,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审计报告的撰写等。
3、素质目标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审计职业道德观念,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审计概论1、审计的定义、分类与特征(1)理解审计的定义,明确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2)掌握审计的分类方法,如按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目的等进行分类。
(3)了解审计的特征,如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等。
2、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了解审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2)掌握不同发展阶段审计的特点和主要审计方法。
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1)理解审计的职能,如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等。
(2)认识审计在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1、审计准则(1)掌握审计准则的含义、作用和内容。
(2)了解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审计准则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2、审计职业道德(1)理解审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2)熟悉审计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如独立性、客观性、保密性等。
(三)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1、审计目标(1)明确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掌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的含义和内容。
2、审计计划(1)了解审计计划的作用和编制要求。
(2)掌握审计计划的内容,包括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四)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1)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种类和特性。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审计学》是阐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是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对维护国家财经法规的制度,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课时分配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概念、审计的对象、审计职能、审计作用、审计任务、我国审计机构、外国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特点、国际审计组织、审计分类。
重点:审计对象、职能和分类。
难点:外国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特点。
第二章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审计证据涵义和作用、审计证据的分类、审计证据的特点、质量和数量要求、审计证据收集、鉴定和综合。
审计依据的种类、审计依据的特点、运用审计依据应注意的问题。
审计标准产生和发展、审计标准分类和内容、审计标准的作用、我国审计标准的建立。
重点:审计证据收集、鉴定和综合。
审计依据特点。
难点:审计依据特点。
第三章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和一般含义、审计程序规范化的作用。
审计准备的内容、审计实施阶段的内容和方法、审计结束阶段内容。
审计的后续审计和复审。
重点:审计基本程序、包括的主要内容。
难点:审计的后续审计和复审。
第四章审计方法审计方法的应用。
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审阅法和核对法。
盘点法、调节法、实验鉴定法、观察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
会计过失行为、会计弊端行为。
重点:顺查法和逆查法。
难点:会计过失行为、会计弊端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描述,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内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
重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内容。
难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和地位,内部审计特点。
重点: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和地位。
(完整版)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学时:36 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代码:B01000831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
为会计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经济法;专业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业会计等之后的一门必修课,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的任务审计是对经济组织进行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和管理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它为真实客观的评价经济组织的效率和效益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也为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所必需的信息进行技术支持。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以审计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务要有充分的理解,并培养审计业务操作技能,通过课外练习培养动手能力,以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审计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干审计工作,在特定场合审查什么、如何进行审查;了解现代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把握审计与会计以及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以及如何应付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审计》课程的复习与应试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一)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为全书的概述,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目标、对象、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定义、分类、独立性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体系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知悉中外审计产生、发展的主要史实及其规律;进而理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建立审计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其次,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并对审计对象、审计职能、任务和作用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情况1、课程中文名称:审计学2、课程英文名称:AUDITING3、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4、适用专业及层次:财务管理本科5、总学时:51学时6、总学分:3学分7、选用教材:《审计学》(第八版)主编:秦荣生、卢春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版1、制定计划前应考虑的问题2、进行盘点准备工作3、实施盘点4、进行抽点5、总结盘点结果6、其他注意事项第五节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1、存货计价审计2、存货截止测试第六节应付职工薪酬审计1、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2、应付职工薪酬的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第七节其他相关账户审计1、物资采购的审计2、原材料的审计3、包装物的审计4、低值易耗品的审计5、材料成本差异的审计6、库存商品的审计7、存货跌价准备的审计第十二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凭证、会计记录以及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熟悉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掌握对长短期借款、应付债券、财务费用、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有关账户的审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1、借款审计;2、所有者权益审计;3、金融资产审计;【教学内容】第一节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1、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筹资与投资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第二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1、筹资活动的控制测试2、投资活动的控制测试第三节借款审计1、借款的审计目标2、借款的实质性测试第四节所有者权益审计1、所有者权益的审计目标2、所有者权益的实质性测试第五节金融资产审计1、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审计3、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4、长期股权投资审计第六节其他有关账户审计1、其他应收款审计2、其他应付款审计3、无形资产审计4、应付股利审计5、营业外收入审计6、营业外支出审计7、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审计8、递延所得税资产审计9、递延所得税负债审计第十三章货币资金审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资金涉及的主要凭证、会计记录、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熟悉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掌握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审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以及财务报表准确性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认识和运用能力,为未来成为合格的审计人员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论;2. 掌握审计的法律和伦理规范;3. 熟悉审计程序和技术;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进行审计时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客户和同事有效地交流合作。
三、课程内容1. 审计学概述- 审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审计的目标和职责- 审计的类型和分类2. 审计法律和伦理规范- 审计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 审计师的道德和职业准则- 审计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困境和解决方法3. 审计程序和技术- 审计计划和组织- 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 取证和调查技术- 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 审计报告的编制和传达4. 财务报表审计- 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方法- 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关键审计事项5. 内部审计与公共部门审计-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职能- 公共部门审计的特点和要求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模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审计工作。
五、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2. 作业报告:要求学生按时提交课后作业,并对作业进行评价;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进行测试;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审计学原理与方法》2. 《现代审计学》3. 《审计学导论》七、扩展学习资源1. 相关学术期刊:《审计研究》、《审计学报》等;2. 专业机构和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等;3. 在线学习平台:Coursera、edX等提供相关审计学课程的平台。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于审计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审计学的相关知识,并具备进行审计工作所需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审计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2. 掌握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理解审计学在企业管理和社会监督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审计分析和判断的能力;5. 提高学生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审计学概论- 审计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审计学的发展历史2. 审计的基本程序- 审计的目的和范围- 审计的程序和方法3. 审计的实务应用- 财务报表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4. 审计法规和伦理规范- 审计法规的基本概念- 审计师的职业伦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系统介绍审计学的相关知识;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理论与实务的联系;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实习,提升实际操作能力;4. 讨论互动:通过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间的知识分享和思想碰撞。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出勤情况、参与讨论、作业和小组讨论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4. 课程作业:布置相关课程作业,考察学生对实务操作的掌握情况。
六、教材1. 主教材:《审计学导论》;2. 参考教材:《审计理论与实务》、《现代审计学》等。
七、教学安排1. 每周两节课,每节2小时;2. 课程督导每周一次;3. 实地实习时间安排根据教学计划确定。
八、作业要求1. 完成课程作业和小组讨论任务;2. 按时上交期中、期末考试试卷。
九、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教师有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以上为审计学教学大纲,教师和学生应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祝各位学习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学》课程大纲适用专业:会计学编制单位:会计学教研室编制日期:2015年03月06日经济管理系制《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目标1、课程定位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
为会计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面向会计学院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以及财政金融专业开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审计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干审计工作,在特定场合审查什么、如何进行审查;了解现代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把握审计与会计以及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以及如何应付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审计》课程的复习与应试等。
(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审计产生动因的不同观点1、审计起源于会计2、审计起源于财政监督的需要;3、审计起源于经济监督的需要。
二、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与条件1、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产生的根本前提;2、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3、审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三、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和发展3、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三、国外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审计的概念及本质一、审计的概念二、审计的本质1、独立性2、权威性第三节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对象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2、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二、审计的职能1、经济监督2、经济评价3、经济鉴证三、审计的作用1、制约性作用2、促进性作用3、证明性作用第二章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形式第一节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一、政府审计机关的隶属模式二、我国政府审计机关1、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设置2、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3、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三、国际政府审计组织第二节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二、我国内部审计机构三、国际内部审计组织第三节民间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一、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二、我国的民间审计组织1、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3、民间审计人员4、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体制三、国际民间审计组织第三章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第一节审计程序与方法概述第二节审计的常规方法一、审计方法的选用1、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应审计的目标2、审计方法要适合审计方式3、审计方法要联系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二、审计的技术方法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监盘法、调节法、观察法、鉴定法第三节审计抽样技术一、审计抽样的意义二、审计抽样的种类1、按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可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2、按审计抽样所了解的总体特征不同,可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三、审计抽样与专业判断四、样本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五、样本的选取方法六、抽样结果的评价七、审计抽样的具体运用第四节审计程序一、审计的准备阶段二、审计的实施阶段三、审计的终结阶段第四章审计规范第一节审计规范概述一、审计规范的含义二、审计规范体系三、审计准则的含义四、审计准则体系的结构五、审计准则的作用第二节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一、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二、审计准则的演进三、当代审计准则的新发展第三节国家审计准则一、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概述二、美国政府审计准则三、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四、我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四节民间审计准则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审计准则二、美国民间审计准则三、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五节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一、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二、业务承接三、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四、鉴证对象五、鉴证标准六、鉴证证据七、鉴证报告第五章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概念和特征二、审计证据的种类三、审计证据的收集四、审计证据的评价五、审计证据的整理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分类和作用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和编制要求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四、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第六章风险评估与应对风险评估与应对概述第一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一、总体要求二、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三、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四、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五、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六、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第二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一、内部控制的含义、要素及目标二、内部控制的历史演变三、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局限性四、了解内部控制和评估控制风险第三节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一、控制测试二、实质性程序第七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第一节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概述一、业务循环与审计二、销售与收款循环第二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一、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二、初步评估控制风险三、控制测试四、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第三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一、主营业务收入审计二、应收账款审计三、应收票据审计四、应交税费的审计五、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六、销售费用审计第八章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第一节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概述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点二、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第二节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二、固定资产的控制测试第三节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一、应付账款审计二、应付票据审计三、预付账款审计四、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五、无形资产审计六、长期待摊费用审计第九章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第一节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概述一、存货与仓储循环二、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审计目标第二节存货与仓储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一、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二、初步评估控制风险三、控制测试四、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第三节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一、存货审计二、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第十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第一节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概述一、筹资与投资循环二、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目标第二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一、筹资循环的控制测试二、投资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第三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一、筹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二、投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三、其它项目的实质性程序第十一章货币资金审计第一节货币资金审计概述一、货币资金的特点二、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三、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第二节货币资金的控制风险评估一、了解和描述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二、初步评估控制风险三、控制测试四、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第三节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一、库存现金的审计二、银行存款审计第十二章完成审计工作第一节期初余额和关联方交易审计一、期初余额审计二、关联方交易审计第二节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审计一、期后事项审计二、或有事项审计第三节非货币交易审计一、非货币交易的概念与特点二、非货币交易的审计要求三、非货币交易的审计程序第四节持续经营审计一、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二、计划审计工作与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三、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的评估四、超出管理层评估期间的事项或情况五、进一步审计程序六、审计结论与报告第五节现金流量表审计一、现金流量表审计的目的二、现金流量表审计程序第六节管理层和律师的声明书一、管理层声明书二、律师声明书第十三章审计报告第一节审计报告概述一、审计报告的含义二、审计报告的作用二、审计报告的种类三、审计报告的内容三、学时分配课时分配章节内容课时理论实践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以审计知识和技能训练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的全程考核体系,采用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试包括4次平时作业,平时作业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即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没有完成平时作业者不能取得该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资格。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五、教材及参考书⒈教材《审计学》,秦荣生卢春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⒉参考书目1)《审计学》陈晓芳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审计学》孙合珍林丽,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3)《新会计制度准则》中国财政出版社六、授课手段◆ 课堂多媒体教学◆ 课堂案例讨论◆ 系列实训◆ 教学网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