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4

合集下载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宝鸡市东风路高级中学导学单年级:高二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XX12 题过小孤山大孤山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合作交流交流与教师讲读相结合流程笔记栏一、自主学习陆游(112-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给易读错的字注音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4、找出活用词并解释、找出特殊文言句式并解释二、自我检测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A、有俊鹘抟水禽(tuán)B、沙洲葭苇(iā)、潦缩(li á)D、岸如赪(hēng)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A、信造化之尤物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舟中估客莫漫狂。

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三、合作探究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A、然(1)杰然特起(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3)实不然也(4)碧峰巉然孤起B、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之(1)信造化之尤物(2)自数十里外望之(3)徙倚久之而归(4)何功之有哉?()之二虫又何知D、而(1)突兀而已(2)徙倚久之而归(3)岸土赤而壁立(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母立于兹、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1)晚泊沙夹(2)岸土赤而壁立(3)掠江东南去(4)上干云霄四、堂达标6、翻译下列句子(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过大孤山小孤山》导学案教师版

《过大孤山小孤山》导学案教师版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编制人:审核:领导签字:【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将课下注释搬到课文中,标记勾画重点实、虚词以及疑难句子,再研读本学案。

(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A层牢固掌握实虚词,总结规律方法,并自主进行拓展;B层完成规定任务,总结规律方法,做好基础落实;C层完成规定任务,落实好基础知识)。

3. 需重点掌握的知识有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运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诵读、摘抄积累等。

【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预习案第一步:通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正音,将课下注释整理到课文中,疏通文意。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一、走进作者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

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

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作者在游览过程中对小孤山和大孤山的感受有何不同?
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历史文化背景和传说故事?
结合文章内容,探讨小孤山和大孤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吸引力。
分析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文章表达的影响。
讨论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读者的启示。
05
CHAPTER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活动流程
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文章中的一段进行朗诵准备。比赛时,每组依次上台朗诵,并由评委和老师进行评分和点评。
活动目的
通过朗诵比赛,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过小孤山大孤山》这篇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朗诵技巧指导
在比赛前,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朗诵技巧的指导,如语调、停顿、重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情感。
文中详细描绘了山势的险峻、水色的清澈以及名胜古迹的分布。
通过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修辞手法
视角转换
情感渗透
作者通过视角的转换,让读者从不同角度欣赏到小孤山和大孤山的美景,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推荐作品
《岳阳楼记》、《赤壁赋》等。
读后感要求
结合所读作品,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字数不少于300字。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活动目的
通过分享个人旅行经历或感受,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旅行体验与自己的实际经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表达能力。
活动流程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或感受,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结束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分享内容建议
在分享前,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和建议,如可以分享旅行中的美景、美食、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经历和感受。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

《过大孤山小孤山》优秀教案

《过大孤山小孤山》优秀教案

《过大孤山小孤山》优秀教案第一篇:《过大孤山小孤山》优秀教案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赏析指导”,明确本单元标题“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引用课文中的比喻,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应当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应通过对具体语句的解读再现文中对自然、人物、事件、事理形象的表现。

二、新课教授:1、释题:结合注释,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写作背景。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

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

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

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写作背景)2、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著书了。

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

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

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3、朗读正音:教师范读,学生划记。

其后自我朗读。

4、整体感知:既为游记,你能找出作者的游踪吗?明确:过烽火矶--过澎浪矶、小孤山--始见庐山及大孤。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船的行程。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孤山的位置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旅游开发。

教学内容:1. 介绍小孤山的位置和名称的由来。

2. 描述小孤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 探讨小孤山的旅游开发和保护问题。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小孤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孤山。

2. 学生分享对小孤山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介绍小孤山的位置和特点。

4. 学生讨论小孤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5. 教师提出小孤山的旅游开发和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章:小孤山的形成与演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孤山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地质变迁的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小孤山的地质背景。

2. 描述小孤山的形成过程。

3. 探讨小孤山的演变情况。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小孤山的地质图,引导学生了解地质背景。

2. 学生分享对小孤山形成过程的认识。

3. 教师介绍小孤山的形成过程和演变情况。

4. 学生通过观察模型或图片,了解小孤山的演变过程。

5.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孤山演变的认识。

第三章:小孤山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孤山的自然资源。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小孤山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2. 探讨小孤山自然资源的保护问题。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小孤山的植被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

2. 学生分享对小孤山自然资源的认识。

3. 教师介绍小孤山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孤山自然资源的保护问题。

5. 学生分享对保护小孤山自然资源的想法和建议。

第四章:小孤山的人文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孤山的人文历史。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小孤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探讨小孤山的人文历史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小孤山的历史图片和文化遗址,引导学生了解人文历史。

2. 学生分享对小孤山人文历史的认识。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孤山的位置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小孤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小孤山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

2. 简述小孤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小孤山的图片,让学生对小孤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提问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小孤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教学资源:1. 小孤山的图片。

2. 与小孤山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教学步骤:1. 展示小孤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孤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简要介绍小孤山的名称由来,让学生对小孤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引导学生关注小孤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4.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观点,进行解答和讨论。

第二章:小孤山的形成与演变1. 让学生了解小孤山的形成过程和演变历史。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小孤山的形成过程,包括地质运动、气候变化等因素。

2. 简述小孤山演变历史,包括地貌变化、植被生长等。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小孤山的地形地貌图片,让学生对小孤山的形成和演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小孤山的地形地貌,分析小孤山的形成和演变原因。

教学资源:1. 小孤山的地形地貌图片。

2. 与小孤山形成和演变相关的资料。

教学步骤:1. 展示小孤山的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孤山的形成过程和演变历史。

2. 简要介绍小孤山的形成过程,包括地质运动、气候变化等因素。

3. 引导学生观察小孤山的地形地貌,分析小过孤山的形成和演变原因。

4.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进行解答和讨论。

第三章:小孤山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孤山的自然资源,包括植被、动物等。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1. 介绍小孤山的植被类型和特点。

2. 简述小孤山动物种类和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小孤山的植被和动物图片,让学生对小孤山的自然资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过小孤山大孤山》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作品简介:《过小孤山大孤山》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小孤山与大孤山之间的游历经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热爱。

1.2.2 作品分析: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景物描写等,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1.2 分析法:对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景物等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1.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作品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的相关图片、地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

2.2.2 文献资料: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方便学生查阅和拓展知识。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简要介绍《过小孤山大孤山》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3.1.2 讲解:详细讲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1.3 讨论:组织学生就作品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1.4 总结: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亮点和意义。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5分钟3.2.2 讲解:20分钟3.2.3 讨论:15分钟3.2.4 总结: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诗人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学剑,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

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自主学习】1.给易读错的字正音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4.找出活用词并解释5.找出特殊文言句式并解释【自我测验】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B、沙洲葭苇(jiā )C、潦缩(liáo )D、岸如赪(chēng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A、信造化之尤物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

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A、然(1)杰然特起(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3)实不然也(4)碧峰巉然孤起B、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之(1)信造化之尤物(2)自数十里外望之(3)徙倚久之而归(4)何功之有哉?(5)之二虫又何知D、而(1)突兀而已(2)徙倚久之而归(3)岸土赤而壁立(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而母立于兹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1)晚泊沙夹(2)岸土赤而壁立(3)掠江东南去(4)上干云霄6.翻译下列句子(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教案标题: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过小孤山大孤山》这篇古诗,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次小剧场表演。

教学内容:1. 古诗《过小孤山大孤山》的诵读与分析。

2. 古诗中的意象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3. 小组合作,编写并表演一段与古诗相关的小剧场。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过小孤山大孤山》的诗歌材料。

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小组合作所需的道具和服装。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山水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景物特征和自然美。

然后,教师出示《过小孤山大孤山》的诗歌材料,让学生阅读标题并猜测诗歌的内容。

Step 2:诗歌朗读与分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过小孤山大孤山》,并解读其中的意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山、水、云等意象,并与自然景物的美进行联系。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句子结构和词语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Step 3:口语表达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诗歌中的句子进行表达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自己的话语进行表达,并尽量运用生动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表达,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分享。

Step 4:小剧场编写与表演(25分钟)学生继续保持小组合作,每组根据《过小孤山大孤山》的内容,编写一段与之相关的小剧场。

学生可以根据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角色和情节,并准备相应的道具和服装。

每个小组进行一次小剧场表演,其他组进行观摩和评价。

Step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合作中的表现和收获。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导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导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 导学案《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描写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2、领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趣和韵味。

教学重点及难点:对形象化手法及作品情感的理解。

学情分析:文言游记学生涉猎不太多,但已有相当的文言积累,应该没有太多的阅读难度。

教学设计:1、本文是赏析示例,是游记的典范作品,文面平实,能够以学生自学为主。

2、合作探究表达的方式和描写的手法。

2、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解题:《入蜀记》是一部日记体游记,或者说是一部旅途日记,记载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闰五月至十月,由浙江绍兴到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的一路见闻。

这次游历,历时五个月零九天。

本文选八月一日、二日两天所记。

二、背景: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

至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

第二年五月,他由故乡山阴出发,至十月二十七日抵达任所。

途中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

三、朗读,正音:潦缩抟徙倚葭苇湓浦四、内容提要第一段:介绍烽火矶的地形戍守情况,远望近观之景,以及自己游览的心情。

第二段:第一天,写从烽火矶到沙夹一段所见,重点写小孤山澎浪矶,把读者引入胜境。

第三段:第二天,写从至湓浦口所见。

五、自主赏析:三个段落各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致?景致有何特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第一段:写烽火矶的外形特征、色彩植被,有形有色。

“突兀”“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秋深潦缩”。

运用了比喻(如宝装屏风)、引用(杜诗)等修辞。

2、第二段:写澎浪矶、小孤山的山形水影、祠宇匾额、烟雨鸥鹭及人的感受。

运用了衬托、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

3、第三段:写大孤山的江州的山和水。

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修辞。

六、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的顺序?写景的角度?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抓住特征描写。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29(导学案+教案+课件12份) 人教课标版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29(导学案+教案+课件12份) 人教课标版
◆ 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 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 千姿百态。
赏析要点三
由于景点太多,如果仅是孤立地写出特 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多,如果仅是孤立地写出特 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点间 的联系。
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 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 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 不同散文类别中的艺术形象有不同 的表现形式:
★ 不同散文类别中的艺术形象有不同 的表现形式:
①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 山水风物
★ 不同散文类别中的艺术形象有不同 的表现形式:
①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 山水风物
②人物传记类散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 不同散文类别中的艺术形象有不同 的表现形式:
①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 山水风物
②人物传记类散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③说理类散文——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
★ 不同散文类别中的艺术形象有不同 的表现形式:
①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 山水风物
②人物传记类散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③说理类散文——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 ④叙事类散文——细致生动的事件
苏诗简洁地写了山色水貌、江阔山小,山 势险峻、江水汹涌。轻盈点染,凌空飘飏,给 人一种空朦迷离的感觉,并将传说以浪漫之笔 写得煞有其事,启发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
陆文则脚踏实地,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 作了细致真实的描写,使我们产生一种身临其 境的感觉。
苏诗简洁地写了山色水貌、江阔山小,山 势险峻、江水汹涌。轻盈点染,凌空飘飏,给 人一种空朦迷离的感觉,并将传说以浪漫之笔 写得煞有其事,启发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
三、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 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 出其间联系,从而串珠成链,由各景点共 同组成一幅长江山水图。

人教版选修《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设计(教师)

人教版选修《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设计(教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师)【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重点难点】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学法指导】诵读,讨论,点拨。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

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

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

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

2.陆游名句①《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③《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④《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⑤《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⑥《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4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4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4过小孤山大孤山一、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二、自主学习1、预习课文,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①烽燧() ②潦缩() ③翠蔓()④营葺() ⑤开霁() ⑥葭苇()⑦溯流() ⑧迥异() ⑨渺弥()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杰然特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信造化之尤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与江山相发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徙倚久之而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点语句翻译(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4】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

即便是《过小孤山大孤山》这样一篇普普通通的游记散文,在描写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之中,也隐约可见诗人的忠君爱国情怀。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受父亲影响,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因投降派把持朝政,一生多次被罢官。

陆游一生极力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因此几度遭到罢官。

至1169年,被起用为夔州通判。

第二年闰五月,他由故乡山阴出发赴任。

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览尽两岸奇山异景。

途中作者写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

《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1.注字音2.3.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

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壁: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

亦占一山之胜.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优美的景观。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奇: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奇观。

4.5.明句式(1)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判断句(2)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宾短语后置句(3)丹藤翠蔓,罗络其上省略句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译文:又有一块巨石,不依附山,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达百余尺,红藤翠蔓,交织在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

点评:烽火矶自舟中远望,只是一个依稀的轮廓——“突兀而已”,待到“抛江过其下”,移远就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这还不够,作者又用特写的手法,描绘了一块“杰然特起”的巨石,红色的枝藤和绿色的野蔓,萦绕在它身上,犹如宝石镶嵌的屏风,光彩夺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4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二、自主学习
1、预习课文,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①烽燧( ) ②潦缩( ) ③翠蔓( )
④营葺( ) ⑤开霁( ) ⑥葭苇( )
⑦溯流( ) ⑧迥异( ) ⑨渺弥(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杰然特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信造化之尤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与江山相发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徙倚久之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点语句翻译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