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
![细集料表观密度](https://img.taocdn.com/s3/m/0a21440616fc700abb68fc25.png)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09试验: 复核: 试验(技术)负责人:
河北
省公
路
工程
质量监督站监制
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0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1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2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3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4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104c2d3336c1eb91b375d0d.png)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二、细集料表观密度检测实施细则(一)国标1、检验依据1.1《建筑用砂》(GB/T14684-xx)。
2、质量要求2.1 产品标准2.1.1《建筑用砂》(GB/T14684-xx);2.1.2《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DB50/5017-xx)。
2.2 技术要求2.2.1 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
3、适用范围3.1 适用于检测天然砂和人工砂的表观密度,即其体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与实体积之和)的烘干质量。
4 主要仪器设备4.1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 4.2 容量瓶:500ml;4.3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4 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等。
5 检测前的准备5.1检测设备必须经过送检和自检合格5.2 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约660g作为表观密度检测的试样,并将试样放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5.3样品数量:每个样品检2份试样。
6 操作步骤6.1 称取试样300g(G0),精确至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加入冷开水,接近500mL刻度处停止加水。
6.2 用手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出气泡,紧塞瓶塞,静置24h左右。
然后用滴管加水至500mL刻度处,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1,精确至1g。
6.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水(与第6.1条冷开水相比,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2,精确至1g。
7 数据处理7.1 表观密度?0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0?(G0)??水G0?G2?G1式中:G0—试样的烘干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水—水的密度,1000 kg/m3。
7.2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10kg/m3。
道路工程材料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报告
![道路工程材料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09306e9aeaad1f346933f42.png)
实验一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目的】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一定温度下的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
【试验原理】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量)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质量。
测定集料表观体积时,需将已知质量的干燥集料浸水,使其开口孔隙吸饱水,然后称出饱水后集料在水中的质量,两者之差即为集料的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集料表观体积(V s +V n ),如图1所示。
ρa =m sV s +V n式中:ρa 集料的表观密度,g cm 3⁄;m s 集料矿质实体的质量,g ; V s 集料矿质实体的体积,cm 3;V n集料矿质实体中闭口孔隙的体积,cm 3。
【主要试验仪具】称量1kg 、感量1g 的天平,500mL 的容量瓶,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范围的烘箱,另有干燥器、浅盘、料勺、温度计和500mL 烧杯。
【试验方法】(1) 试样准备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 试验步骤① 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 (m 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② 摆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向瓶内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③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洗净,再向瓶中注入温差不超过2℃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的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图1 集料组成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示意图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中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差不应超过2℃。
【实验数据记录】m0(g)m1(g)m2(g)第一次试验300.0663.8838.4第二次试验644.0843.7表1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数据记录表【结果计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计算公式为:ρa=(m0m0+m1−m2−αT)×ρw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cm3⁄;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m2试样、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ρw水在4℃时的密度值,1g cm3⁄;αT试验时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照表2取0.002。
T0330-2005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T0330-2005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edc1f657336c1eb91a375dc2.png)
T0330-2005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1.1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在23℃时对水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饱和面干相对密度)。
1.2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处于饱和面干状态时的吸水率。
1.3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的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饱和面干密度)。
1.4本方法适用于小于2.36㎜以下的细集料。
当含有大于2.36㎜的成分时,如0~4.75㎜石屑,宜采用2.36㎜的标准筛进行筛分,其中大于2.36㎜的部分采用T 0308“粗集科密度与吸水率测定方法”测定,小于2.36㎜的部分用本方法测定。
2仪具与材料(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0.1g 。
(2)饱和面干试模:上口径40㎜±3㎜,下口径90㎜±3㎜,高75㎜±3㎜的坍落筒(见图T 0330-1)。
(3)捣捧:金属捧,直径25㎜±3㎜,质量340g±15g(图 T0330-1)(4)烧杯:500mL 。
(5)容量瓶:500mL 。
(6)烘箱:能控温在105℃±5℃。
(7)洁净水,温度为23℃±1.7℃。
(8)其它:干燥器、吹风机(手提式)、浅盘、铝制料勺、玻璃捧、温度计等。
3试验准备3.1将来样用2.36㎜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的部分。
在潮湿状态下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细集料至每份约1000g ,拌匀后分成两份,分别装入浅盘或其它合适的容器中。
3.2注入洁净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0㎜左右(测量水温并控制在23℃±1.7℃),用玻璃棒连续搅拌5min ,以排除气泡,静置24h 。
3.3细心地倒去试样上部的水,但不得将细粉部分倒走,并用吸管吸去余水。
3.4将试样在盘中摊开,用手提吹风机缓缓吹入暖风,并不断翻拌试样,使集料表面的水在各部位均匀蒸发,达到估计的饱和面干状态。
容量瓶法
![容量瓶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2ea70503d8ce2f006623ab.png)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砂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2.1 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2 容量瓶:500mL。
2.3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4 烧杯:500mL。
2.5 蒸馏水。
2.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3 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湿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上水温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湿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摄氏度。
5 计算5.1 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m0(m0+m1-m2)式中:γa--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ρa按式(2)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砂的表观密度,g/cm3;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1000kg/m3;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取用;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1取用,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修正系数αT表1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集料表观密度计算表
![集料表观密度计算表](https://img.taocdn.com/s3/m/7b6d24974693daef5ff73d29.png)
不大于0.02,吸水率相差不大于0.2%
干重最小质量
烘干重质量
0.004 0.004
20 0.99822
0.005
21 0.99802 0.005
粗集料烘干重最小质量
细集料烘干重质量
表观密度 结果
水温
2.618
22
2.621
2.623
22
观密度计算(网篮法)
备注 表观密度两次结果相差不大于0.01
表观密度 结果
2.737 2.730
2.733
2.726 2.740
2.665 2.683
2.674
2.692 2.709
2.687 2.704
2.696
2.670 2.688
2.665 2.683
2.674
22
23
24
25
备注
0.99779 0.99756 0.99733 0.99702 表观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两次结果相差
0.006 0.006 0.007 0.007
876.3 861.9
4.75-9.5
698.7 707.3
1111.6 1121.2
9.5--13.2
698.7 707.3
1111.6 1121.2
烘干重ma 866.7 852.4 1102.4 1112.7 1102.4 1112.7
吸水率
1.11 1.11
1.11
0.83 0.76
0.80
0.83 0.76
0.80
表观相对 水温修正
2.742
0.005
2.735
0.005
2.731
0.005
2.745
细集料试验原始记录
![细集料试验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91031adc08a1284ac85043f5.png)
试样烘干质量(g)m0 水+容量瓶总质量(g)m1 试样+水+容量瓶总质量(g)m2
表观相对密度测值
表观相对密度测定值
试验水温T(℃)
水的密度(g/cm3) 表观密度(g/cm3)
备注
试验:
复核:
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共
页
JJ0202b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容量瓶法)
试验室名称:江西安源路桥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工程部位/用途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试验依据
样品编号 357
样品描述
样品名称
试验条件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试样制备 试验前试样 质量(g) 试验编号 超粒径颗粒质量 (g) 超粒径颗粒占试样 总质量百分率(%)
复核:
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共
页
JJ0202b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容量瓶法)
试验室名称:江西安源路桥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工程部位/用途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试验依据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样品名称
试验条件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试样制备 试验前试样 质量(g) 试验编号 超粒径颗粒质量 (g) 超粒径颗粒占试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质量百分率(%)
试样烘干质量(g)m0 水+容量瓶总质量(g)m1 试样+水+容量瓶总质量(g)m2
300
300
639.7
633.4
825.9
819.7
表观相对密度测值
2.636
2.638
表观相对密度测定值
细集料筛分(干筛法)、表观密度1
![细集料筛分(干筛法)、表观密度1](https://img.taocdn.com/s3/m/88a59f7bcaaedd3383c4d339.png)
表观密度 (容量瓶 法)
表观相对密度 水及容量 瓶质量 单值 平均值 (g) 626.42 676.12
2.686
修正系数
2.689
2.692
0.006
容量筒的 容量筒和堆积 质量 砂的总质量 (g) (g)
样品质量(g)
堆积密度(g/cm )
3
容量筒的 容量筒和紧装 质量 砂的总质量 (g) (g)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样品描述 现场桩号 工程部位 试验单位 涵洞 23省道市区段改建工程驻地办试验室 试样、水及 试样的烘 容量瓶质量 干质量(g) (g) 300.00 300.00 容量筒 浙 容积 江 (mL) 省 交 堆积密度 通 厅 工 程 质 量 空隙率(%) 监 容量筒 督 积 站 监 (mL) 制 紧装密度 814.71 864.68
样品
紧装密度平 均值 (g/cm3)
空隙率(%) 结论:
符合规范要求
自检评鉴: 日期: 复核人:
监理评鉴: 日期: 主管: 第 1 / 1 页
试验人:
2.680 2.686
23省道市区段改建工程
衢州市交通建设集有限公司 杭州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黄砂
合同号: 取样日期 样品名称 黄砂 环境条件 室温
试验编号:
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试验设备 天平、容量瓶、电子天平等 试验日期 水温 o ( c) 22 表观密度 3 (g/cm ) 2.683 堆积密度平 均值 (g/cm3)
2024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4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题库及精品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15000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8.png)
2024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关于混凝土的几种强度,回答下列问题:(1)立方体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标准值和强度等级的关系()。
A.立方体抗压强度为一批混凝土的单个测定值B.配合比设计时的配制强度,设计强度为30MPa,一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7.2MPa,强度标准差为4.0MPa,则设计强度为30.6MPaC.C30混凝土,即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aD.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其实就是一批混凝土的平均强度【答案】 A2、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用容量瓶法测定,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部分的细集料。
A.1.18mmB.2.36mmC.4.75mmD.9.5mm【答案】 B3、无表面连续离析不得超过10m,累计离析不得超过50m外观质量要求的是()。
A.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B.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C.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D.填隙碎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答案】 A4、混凝土排水管安装基本要求中,管节接头处流水面高度差不得大于()。
A.3mmB.4mmC.5mmD.6mm【答案】 C5、以下关于矿粉热安定性试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称取矿粉100g,装入蒸发皿或坩埚中,摊开B.将盛有矿粉的蒸发皿或坩埚置于煤气炉或电炉火源上加热,将温度计插入矿粉中,一边搅拌,一边测量温度,加热到200℃,关闭火源C.将矿粉在室温中放置冷却,观察其颜色的变化D.若矿粉加热后颜色发生变化,判断该矿粉热安定性检验合格【答案】 D6、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弯拉强度试验步骤包括:①将试件安放在试架上,荷载方向与试件成型时的压力方向一致,上下压块应位于试件三分点位置。
②试件取出后,用湿毛巾覆盖并及时进行试验,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高度。
③根据试验材料的类型和工程经验,选择合适量程的测力计和试验机。
球形支座涂上机油,使球形支座能够灵活转动,并安放在上压块上。
在上下压块的左右两个半圆形压头上涂上机油.④在梁跨中安放位移传感器,均匀、连续加载直至试件破坏。
细集料试验
![细集料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c30a1465482fb4daa58d4b93.png)
个别
平均
备注
1
2
松装 1
3
4
5
0.001 0.377
6
7
8
9
1.527 1527 1521
2
0.001 0.377
1.515 1515
紧装
步骤四:清理容量瓶,倒入清水,称重记录数据;
最后步骤:清理干净容量瓶。
计算结果: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
ya=m0/(m0+m1-m2)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ρ=γa•pT
试样编号
试样产地
试验名称
试样用途
试验次数
烘干试样 质量 m0(g)
试样、水 加容量筒 的质量
m1(g)
水加容量 筒的质量 m2(g)
最后步骤:称重,记录数据。
ρ=(m1-m0)/v
注意的问题: 烘干的试样 如有结块, 应在试验前 先捏碎
试样编
试样产
号
地
试验名
试样用
称
途
试验项 试验次 容量筒 容量筒 容量筒 砂的质 堆积密度
目
数
体积V 质量 和砂的 量m1- p(kg/m3)
(m3) m0(kg) 质量 m0(k m1(kg) g)
表观密度p(kg/m3)
个别
平均
备注
1
2
3
4
5
6
7
A
300
847
661
2.632 2.620
B
300
820
635
2.608
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两次的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数作为测 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应重新 取样进行试验。 2.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 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不大于1°C 3.称量试样时,容量瓶要注意加盖。 4.称量烘干砂的质量时需要砂浆的盘子轻放在电 子称上。
2018道路工程15-第三章 第四节细集料试验检测和第五节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2018道路工程15-第三章 第四节细集料试验检测和第五节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23773dda38376bae1fae30.png)
2.试验仪器——容量瓶(500mL)说明两点:浸泡24h ,目的是让试样充分吸水,排除气泡,即开口孔隙中充满水,所以测的是表观密度;(2)称量水+试样+容量瓶的总质量和称量水+容量瓶的总质量时,严格保证水面的弯液面下缘与瓶颈刻度线齐平。
第四节细集料试验检测(1)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公式采用水的密度计算: 采用水温修正系数计算:2.仪器设备——饱和面干试模4.试验步骤说明:纯粹的容量瓶只能测定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只有3个质量数据。
而增加一个坍落筒,可以人工制造细集料的饱和面干状态,试验过程中则有4个质量数据,即增加了饱和面干试样质量的计算既可以算出表观密度,又可以算出毛体积密度第四节细集料试验检测用坍落筒制造饱和面干试样称取饱和面干试样约300g (m 3)称水+容量瓶+试样总质量(m 2)称水+容量瓶总质量(m 1)倒出试样烘干,称重(m 0)(1)(2)(3)(4)说明:第一个公式,即表观密度计算公式与容量瓶法完全一样,就是容量瓶法。
本试验由于增加了试样的饱和面干状态的试样,才有了后面计算公式,即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吸水率。
致,否则会影响装填的紧密效果,即密度。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1)本方法仅用于测定天然砂中泥和粘土的含量。
本方法不适用于人工砂、成分较多的细集料。
(2)对于天然砂,可以把所有做是泥。
国标《建设用砂》和《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都是这样规定的。
细集料试验检测(5)计算公式在,即细集料的洁净程度。
试验结束,统计加入亚甲蓝溶液总量5.计算(2)机械振荡器:使试筒产生横向的直4.试验步骤第四节细集料试验检测冲洗液加入试筒100mm刻度线120g试样加入试筒冲洗液冲洗并灌注380mm刻度线静置20min测量絮状物高度h1和沉淀物高度h2计算砂当量SE=h2÷h15.计算与读数示意图土的级配要求:集料规格要求:集料规格要求:级配类型和级配曲线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在矿料颗粒分布的整个区间里,从中间剔除一个或连续几个粒级,形成一种不连续的级配间断级配第五节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第五节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2)图解法①绘制坐标框图。
细集料试验
![细集料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36ba26dc84254b35eefd34c4.png)
发现问题 在摇筛的时候,会 把极少量集料筛出 托盘外
步骤四
先从4.75mm筛开始
摇筛,把托盘里的 集料倒进台秤上已 经置零了的托盘内 进行秤,读取数据
步骤五
读完4.75mm筛的数
据,记录下来,接 着把2.36mm筛的集 料进行摇筛,重复 步骤三,然后进行 秤,读数,记录。
步骤六
同理,进行摇筛剩下的集 料,然后进行秤,读数, 记录。
计算相关参数如下: (1)分计筛余百分率 mi ai 100 M (2)累计筛余百分率
Ai a1 a2 ai
9.50mm 4.75mm 2.36mm 1.18mm 600μm 300μm
(3)通过百分率
pi 100 Ai
150μm
四分法取样
称取干砂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水的容量瓶→滴水
至刻度线,摇瓶十分钟,静置,称m1→倒出,洗净、擦 干→重新装水至刻度线,称m2→计算
m0 m 0 w v0 m2 m1 m0
四分法称取 300g
倒满水称量
倒入样品
称量
加水至刻度线
摇晃10分种
步骤一:称300克的沙子; 步骤二:先将细料倒入
称取500g
最后称量,记录数据
筛分
步骤一
取一份烘干Leabharlann 恒重的集料500g 然后倒进筛中
步骤二
倒进筛中进行摇,
摇筛约十分钟, 然后取出套筛, 再按筛孔大小的 顺序进行分筛。
发现的问题: 手摇的时候各筛 可能会走动,容 易将细沙倒出来。
步骤三
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
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 筛相互量不超过筛上剩 余量的0.1%是为止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e0736d4226fff705cc170ae1.png)
筒容积 的质量 装砂的总质
(ml) (g)
量 (g)
样品质量 (g)
监 紧装密度
紧装密度 (g/cm3)
紧装密度 平均值 (g/cm3)
督
站
监 空隙率(%) 制 结论:
自检评鉴: 试验人:
日期: 复核人:
监理评 鉴:
主管:
日期:
第1 / 1 页
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表观密 度
(g/cm3)
堆积密度 平均值 (g/cm3)
紧装密度 平均值 (g/cm3)
日期:
人:
主管:
第1 / 1 页
表观相对密度 单值 平均值
水温 (℃)
水在试验 温度时的
密度 (g/cm3)
表观密 度
(g/cm3)
江
省 交
容量 容量筒 容量筒和堆
筒容积 的质量 积砂的总质
(ml) (g)
量 (g)
样品质量 (g)
通 堆积密度
厅
堆积密度 (g/cm3)
堆积密度 平均值 (g/cm3)
工
程 空隙率(%)
质 量
容量 容量筒 容量筒和紧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 称:
岱山县江南山至牛轭岛公路工 程
合同号:
01
试验编号:
委托单位
试验规程
监理单位 山东恒建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委托单号
样品描述
样品名称
现场桩号
环境条件
工程部位
试验设备
试验单位
试验日期
表观密度 浙 (容量瓶法)
试样的烘
试样、水及
水及容量
干质量 (g) 容量瓶质量 (g) 瓶质量(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2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4.1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
容量瓶中。
4.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5计算
5.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T0328-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0
012m m m m +- (T0328-1)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5.2表观密度(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 或ρa=(γa-αT)⨯ρΩ(T0328-2)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3);
ρΩ——水在4℃时的密度(g/㎝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3),按附录B表B-1取用。
6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条文说明
T 0328、T 0329、T 0330都是用来测定细集料的各种相对密度及密度、吸水率的试验方法。
不同的是采用的方法不同,T 0328是容量瓶,T 0329是比重瓶,而T 0330是在采
用坍落筒的同时得出饱和面干状态,再用T 0328或T 0329方法测定毛体积相对密度。
原规程这几个方法规定均适用于天然砂,但是对沥青混合料使用的细集料如机制砂、石屑则缺乏这一类标准试验方法。
本次修改后不仅适用于天然砂,也适用于细集料。
试验时要求使用的洁净水可以用蒸馏水,也可以用纯净水。
原规程测定细集料密度的试验方法中,还有一个利用李氏比重瓶测定的方法(T 0329),它利用设置细集料前后的比重瓶刻度读数之差V2-V1作为试样的绝对体积(不考虑吸水),并由此计算得到该温度时的细集料表观密度值,再通过温度换算计算细集料的相对密度。
此方法与矿粉密度的方法(T 0352)相同,由此计算表观相对密度时应除以试验温度时水的密度。
而本方法(T 0328)是通过称重计算的,不是由刻度线体积计算的,材料的体积是排开水的体积,计算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细集料对水的相对密度,然后进行温度换算计算得到表观密度。
所以测定途径是不一样的。
实践表明,对细集料,采用李氏比重瓶测定时很难去除细集料附着的气泡,所以很
难测定准确。
而且采用李氏比重瓶法试验时,应在试验前对比重瓶的体积予以校正,这也容易造成误差。
因此实践中一般都不采用此方法,而采用本方法利用容量瓶测定,为此本次修订将T 0329删除,只保留T0328的容量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