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于中华文化的复兴

合集下载

高三年级政治必修二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高三年级政治必修二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导语】⾼三的⽇⼦是苦的,有刚⼊⾼三时的迷茫和压抑,有成绩失意时的沉默不语,有晚上奋战到⼀两点的精神⾁体双重压⼒,也有在清晨凛冽的寒风中上学的艰苦经历。

在奋笔疾书中得到知识的快乐,也是⼀种在巨⼤压⼒下显得茫然⽆助的痛苦。

⾼三频道为你整理《⾼三年级政治必修⼆知识点:中华⽂化和民族精神》希望对你有帮助! ⼀、源远流长的中华⽂化 1、中华⽂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精深 2、中华⽂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

①⽂字是⽂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字的发明,使⼈类⽂明得以传承,标志着⼈类进⼊⽂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化,传承中华⽂明,发挥了巨⼤的作⽤。

今天为中华各族⼈民所通⽤,是中华⽂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化⼀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 3、中华⽂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化的认同、对外域⽂化的理解。

(2)还得益于汉字传载和史书典籍存传。

4、近代中华⽂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渐没落。

②西⽅近代⼯业⽂明的巨⼤冲击。

5、如何再创中华⽂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才能创造中华⽂化新的辉煌。

(3)中华民族的伟⼤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化的繁荣兴盛。

我们要全⾯认识祖国传统⽂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华⽂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明相协调,既保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化。

中华民族复兴中关于文化复兴的论述

中华民族复兴中关于文化复兴的论述

中华民族复兴中关于文化复兴的论述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与根基,对于一个国家或族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文化复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使命。

首先,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必须重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与智慧。

中华民族拥有众多的传统文化遗产,包括礼仪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传统文化遗产有时被忽视或者遗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

因此,必须通过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年轻一代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其次,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必须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也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创新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科技、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对于传统文化遗产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因此,文化复兴必须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传承与创造相结合的原则,借鉴现代文化和国际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

第三,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必须注重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一个文化的复兴和传承需要靠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投资力度,为文化复兴提供有力支持;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使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家庭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兴趣和认同感;社会组织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推广活动,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

最后,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必须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化是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桥梁。

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需要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成果,也要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传递给其他民族。

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个人心得

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个人心得

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个人心得关于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个人心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要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创新发展,推动中华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提高全民素质。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中华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坚持正确方向。

在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保持民族特色和国家尊严,反对崇洋媚外、盲目追随西方文化的错误倾向。

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我们要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促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

发挥青年力量。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弘扬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践行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中华优秀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

中华优秀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灵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愈发显得重要和深远。

一、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在动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文明传统和历史遗产。

这些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等,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根基。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举措。

饮水思源,牢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对塑造现代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儒家文化中的仁爱、道家文化中的自然、佛家文化中的慈悲等,都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精神追求。

传统文化中的忠孝、礼仪等价值观也是当代社会所追求的精神支柱。

传统文化对现代价值观的启迪和引领,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明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三、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的启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贵的创造力库。

在当代社会,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成果,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传统文化对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资源可以为当代文化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当代文化创新的宝贵资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新的动力。

四、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融合了我国传统思想、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且深受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文化的熏陶。

这些文化元素影响并丰富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展示了我国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五、传统文化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塑造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独特名片,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作者:程冠军来源:《领导文萃》2014年第18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由此足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刘余莉长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寻中华文化繁荣和复兴的路径,本刊专访了刘余莉教授。

《领导文萃》: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

我们认为,所有的自信一定是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我们是一个文化大国,今天我们却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您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重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刘余莉:中华文化,广大精微,历久弥新,孕育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百折不挠,至今仍屹立于世界东方。

然而,在历经“五四”打倒“孔家店” 和建国后特别是“文革”对经典的误读及对圣贤的批判后,一些人对中华文化的误解达到了顶端,以至于一度丧失了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西方的经济增长、物质繁荣和科技发达,盲目的崇洋媚外、不加选择的“拿来主义” 盛行,导致了一批年轻人不认同中华五千年的养生文化,却以吃西方的垃圾快餐为荣;读不懂祖宗的文言文,却以看英文电影为乐;不能欣赏礼仪之邦的礼乐文化,却以传唱外文通俗歌曲为流行……凡此种种,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一个没有高尚文化熏陶的民族,犹如一个没有高尚精神支撑的躯壳。

令人欣喜的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也是文化梦,因为我们要以优秀的中华文化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重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路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路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路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复兴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文化的定义和意义出发,探讨中国文化复兴的过程和路径。

一、文化的定义和意义文化是一种国家、一群人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它蕴含着民族的智慧、情感和创造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独特魅力。

文化的复兴意味着在当代社会中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因此,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

二、中国文化复兴的背景和紧迫性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历史变革和外来文化冲击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曾经遭受了一定的挫折。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和文化多样性的竞争,中国文化的复兴变得尤为紧迫。

只有通过传承和创新,使中国文化迎合当代社会的需求,才能在世界文化的大潮中保持自身独特的魅力。

三、中国文化复兴的路径1. 加强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培养公民文化素质和塑造国家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使每一个国民都能够了解、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将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性。

2. 挖掘传统文化的智慧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传统文化的智慧,我们可以寻找到适合当代社会的思想资源,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3. 创新文化产业为了推动中国文化的复兴,我们还需要发展文化产业。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4. 弘扬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的复兴不仅仅是在国内推进,也需要通过对外交流和文化输出,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内容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内容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内容1.引言1.1 概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指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繁荣富强、国家繁荣昌盛的伟大目标。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屈辱和挫折,中华民族陷入了危机之中。

然而,自20世纪以来,中国领导层倡导着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为中华民族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伟大复兴的意义不仅仅是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其卓越贡献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伟大复兴使得中华民族能够重新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每个个体都应当负起自己的责任,积极行动起来。

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事业,还是从事经济发展、社会改革,每一位中国人都有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是光明的。

中国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崛起,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发展正对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崭新风貌。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坚定信心,在追求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只有每个人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的国家和社会。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下面是对文章结构的具体描述: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单介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主题,突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内容组织方式,按照大纲的顺序,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整篇文章的逻辑思路清晰明确,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即通过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激发读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注和思考,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

中国正在大气磅礴地走向世界,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正在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的腾飞,更重要的是古老文明重新焕发生机,以新的姿态和形式走向世界。

我们要非常珍惜、发扬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传统,在中国经济崛起、政治影响扩大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和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挖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将传统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中国现实的软实力,在进一步与全球普世价值的融合中,不断增进中国的文化认同,通过国家文化主权,逐渐扩展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价值体系的主导的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 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01

中国 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01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文化作为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既是民族的,又在长期的交融过程中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必然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所更新;教育作为文化交融的载体和途径,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研究文化、教育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学科的重要和现实课题。

文化与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化既是民族精神的表现,又是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活动;文化因一代代人的理解和诠释得到发展和更新,因而呈现出丰富和不断进步的态势。

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的作用。

文化教育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更新和前进。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人们在揭示全球化的“两重性”时,将全球化形容为是一把机遇与陷阱并存的双刃剑。

它一方面给世界文化的融合、交流、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在同时,推动当代全球化进程的价值主体是西方世界,在文化领导权方面,以西方为主导,突出西方文化中心,西方话语体系和文化霸权构成了对第三世界文化殖民的危险,有人将其概括为“霸权对主权”的尖锐的文化矛盾与冲突。

全球化的“两重性”使得大学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时面临一种两难处境:全球化给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创新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文化创新规律中关于“文化的杂糅性与世界性”也要求我们必须学习、消化、吸收世界一切先进文化,以此作为创新本民族文化的新鲜成份和活力要素。

高等教育自身也需要面向世界培养人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与各国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足够数量的、不仅通晓国内而且通晓国际“游戏规则”(尤其是按照涂又光先生的“文明三分法”所讲的物质生活领域和部分社会生活领域方面的“游戏规则”)、在国内和国际上均有一定竞争力的创造性人才有关。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高等学校就必须参与全球性的人才市场和智力资本市场的竞争;受教育者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已经突破了国家疆域的限制,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相信,要在未来的就业市场获得成功,就必须具有国际的知识和经验,因此,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高等学校就必须以新的观念和姿态,向全球范围的国际化方向发展,培养具有世界文化眼光、广闻博见的人才,培养具有全球意识、较高文化品位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主要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

因此,传统文化的复兴对内而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团结,对外而言,也能够最大程度上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对全球几千万海外华人而言,中华传统文化是他们与我们的内在联系,共同的中华文化信仰和道德理念是海内外华人交融的最好法宝,有利于全球华人共结一心,共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根源,而且也是东亚大部分国家文化的归依。

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团结周边国家,维护区域稳定性,为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他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讲话,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把握文化繁荣与民族强盛的关系,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有效地搞好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文化条件、提供思想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繁荣中华文化,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支撑列宁指出,在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度里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的。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文化的发展是短暂的,只有得到文化的滋润,社会才能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民族复兴以文化繁荣为前提条件。

诸子论辩、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文化的兴盛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水平,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奠定了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显著地位。

“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一场伟大的民族复兴运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更新扬弃了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封建文化,使中华民族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结束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催生了以新教伦理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精神,引导欧洲各民族走上了现代文明之路,直接推动了西方国家持续的繁荣昌盛。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诸要素之中,文化是协调各个要素协同发展、相互耦合的关键。

实践证明,没有文化,就难以正确行使国家权力,没有文化,就无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经济社会的运行需要通过文化的反馈形成系统的回路。

当文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时,会形成一种正反馈,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当文化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时,就会形成一种负反馈,从而束缚甚至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华文化复兴需要高度文化自信精选

中华文化复兴需要高度文化自信精选

中华文化的复兴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王慜论文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这是中央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文化建设的具体描述,深刻阐述了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反映了我们国家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

论文关键词:中华文化;复兴;培养;文化自信一个国家没有科技足以亡国;一个民族没有文化足以灭种。

可见文化在国家、地区发展中的重要性地位。

构建起自己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业常青之“道”。

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具有一种让别的国家不由自主跟随你的吸引力。

虽然当今中国经济增长不断加快,在世界上影响力也不断加大,但是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眼里,中国只是一个可以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市场,他们既不了解也不完全认同中国的“软实力”。

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实践一再证明,文化软实力成为了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是需要中化文化复兴作为支撑和保障的,而中华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我们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

一、全面理解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可以凝聚全体中华民族的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立足于中华文化的薪火传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因。

为了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在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弘扬中华文化,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不断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也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认同。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通过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可以凝聚民族力量、塑造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支持。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伟大复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伟大复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

道德是民族文化的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

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

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

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 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

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摘要: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的分析,探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如何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华优秀文化;背景;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的分析,探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如何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中华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从古至今,中华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夏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历史长河。

中华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化、开放性和深刻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因素交融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

同时,中华文化也是非常开放的,不断接纳各种不同文化的输入。

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王朝,在文化上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使得中华文化的内涵更加深刻。

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包括了众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诗、书、画、音乐、戏曲、文学等等,这些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

在现代社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不具有普遍性,这意味着传统文化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

而这些改革和创新必须保持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不失其原有的特点。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其次,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使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可以传承的知识体系。

同时,还需要改革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和方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共同的骄傲。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传统基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刻、灵活地理解这一重要议题。

一、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理念中华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概念,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理念。

其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和家庭观念,道家思想注重内在自省、独立思考和与自然和谐相处,佛教思想强调慈悲心、解脱和人性的本善。

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还包括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多个艺术门类。

这些艺术形式既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体现,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媒介。

通过学习和传承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美学观念和审美价值。

二、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

正是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中华民族才能保持自信、自强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中华文化中嵌入的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念,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善态度,这无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内在支持。

中华文化强调了家庭观念和传统美德。

家庭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核心单位,也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传统美德。

中华文化中强调的“孝道”观念,使得中华民族注重家庭和谐、代代相传的传统价值。

中华民族在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华文化中的孝道观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中华民族保持着凝聚力和团结力。

三、中华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在当代得到传承与创新。

传承意味着对中华文化的熟知、理解和继承,而创新意味着对中华文化进行重新思考和发展。

传承中华文化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和了解来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

论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论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论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作者:董伟龙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6期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将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战胜了各种反动势力,建立了新中国,将中国人民从战争、战乱、贫穷、饥饿的生死边缘解放出来,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从贫穷落后发展为繁荣富强,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过第一个“一百年”的艰苦奋斗,已实现了民族复兴的百年目标,并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明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一百年”的征程,并世代接力奔跑直至目标实现。

习近平同志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阐明了中国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中华民族第二个“一百年”的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在这个进程里:一是需要中国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灵魂的引领。

马克思说,“精神是一种能量,意识是某种力。

”若将十四亿中国人的意识凝注于中华民族大复兴的目标,即可形成强大的民族意识力,这个强大的民族意识力将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引领力。

二是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信,是一个巨大的民族力量。

当第二个“一百年”的进程起步时,需要这个巨大的民族自信力的驱动,将中华民族送上伟大复兴的快车道。

三是中华文化需要不断的发展,以不断产生的新的文化力,为第二个“一百年”进程提供持续的推动力量。

中国文化源、渊甚远,内涵极其深刻,我们若能将中国文化深层次中的东西揭示出来,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就会产生高度自信;如果加快推进中国文化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国文化必能得到不断的发展,逐步走向繁荣兴盛。

我们只有深入研究,理解中国文化的整个发展历史,才能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才能找回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信。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一、简介我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化之一,凝聚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智慧结晶。

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我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凝结了国家和民族的期盼和努力。

那么,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二、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是一种深邃而独特的文化形态,融合了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悠久灿烂的艺术传统、深厚的历史积淀等众多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国家文化精神。

这种文化精神通过各种载体,如《诗经》、《论语》、《金瓶梅》等,传承千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我国人。

它对我国人的性格、思想、行为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底蕴。

三、中华文化对伟大复兴的影响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它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人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

在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中华文化不断激励着我国人振奋精神、坚定信念,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持。

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中华文化不断激发着我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创造力,助力我国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国家实力不断提升。

四、深度解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想,也是中华文化独特精神的体现。

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振兴,更是我国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在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声提供保障。

五、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密不可分的。

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是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

我们应该以自豪的姿态,坚定地守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将其与当代我国发展相融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注入新的力量。

总结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于中华文化的复兴——传播神玉文化、弘扬和玉精神200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

……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0年10月18日,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再一次明确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回顾人类的文明发展历史,我们可以说:一个民族的复兴在于民族精神的复兴,民族精神的复兴在于人文精神的复兴,人文精神的复兴在于文明的复兴,文明的复兴在于文化的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也依赖于中华文化的复兴、繁荣与日益的昌盛。

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伴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快速进步,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问题、道德素养提升的问题显得愈发重要,建设关爱型社会、互助型社会、道德自律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显得愈发迫切,人民群众对加强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呼声也愈发强烈,完成和谐社会建设伟大战略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

2010年3月7日,神玉艺术馆响应党中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号召,顺应时代潮流,经过数年的精心孕育在北京诞生。

神玉艺术馆以“传承中华文明,振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复兴。

”为使命,以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舞台,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阵地,文化创意产品传播的试验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美社会道德体系,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的殿堂”为自己的定位。

神玉艺术馆收集珍藏了我国历代遗散在民间的大量玉器艺术珍品,这些玉器珍品绝大部分曾经是宫廷珍藏,其中不乏绝世之作、传世之作、震撼制作,它们记载着中华民族八千年的沧桑、闪耀着圣哲先贤思想智慧的光芒、诉说着华夏先民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描绘着华夏子孙的生活百态、展现着神州大地的万里江山,这些玉器艺术珍品不但凝聚着艺术大师与民间工匠的才智与心血,更是承载与传递着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与文明。

神玉艺术馆是展现中华民族悠久、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是现代人寻求智慧、传承文化、提升素养与历代先哲对话的圣坛。

“神玉文化”与“和玉精神”是神玉艺术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玉文化的继承、归纳、整合、凝炼、升华,结合文化传承、文明进步、科技发展、时代需求,创建的文化体系与推崇的时代精神。

“神玉文化”是以玉为承载,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玉文化为研究基础,以人类的文化与文明成果为支撑,以神玉艺术馆为研究平台,为服务于“推动华夏民族复兴,构建人类和谐社会”而创建的文化体系。

神玉文化体系的创建、研究与完善始终遵循了中华民族所秉承、追求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包容原则。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与时俱进的“神玉文化”是对传统玉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我们之所以称之为“神”玉文化,是因为它是“神州”华夏所独有,是因为它蕴含的文化精神“神圣”而伟大。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玉是宇宙赠给人类的精神财富,玉作为一种矿物质先于人类而存在,在人类不断进化,认识自然,思考宇宙、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玉的纯洁性、稳定性、恒久性、稀有性与自然形体、硬度、光泽、音质以及其形成的过程等,启发了人类的认知,提升了人类的智慧,塑造了人类的个性,融入了人类的文化,影响了人类的思想,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所以我们说“玉是宇宙赠给人类的精神财富”。

玉堪称是大地的舍利,玉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地球生成、经历了熔岩高压、经历了沧海桑田、经历了严寒酷暑、受风吹雨打、得日精月华,可谓是历尽艰难、劫后存世,尽留精华。

佛教中所说的舍利包括舍利子与法身舍利,舍利子是物质的,是佛陀圆寂之后的遗留之物,佛教认为它是佛陀修持“戒定慧”功德的结晶。

法身舍利是精神的,是指佛教的根本教义。

按照佛教的说法,法身舍利(教义与经卷)与舍利子,代表着佛教的物质与精神,彰显佛陀的福德与智慧,是佛陀留给众生的宝贵遗产,是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渡化众生达到“彼岸”的最高圣物。

以玉的形成、玉的根本属性、器物及其蕴含的精神价值来看,玉和佛教中的舍利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

所以我们说“玉是大地的舍利”。

玉是华夏祖先留给后辈儿孙的文化遗产,随着人类认知的丰富、文化与文明的演进,改造自然能力与手段的增加,人类通过雕琢赋予了玉更多的文化内涵、社会内涵、经济内涵。

人类与原生态的玉以及经人类雕琢而成的玉器建立了密切的文化、文明关系,人类借助于玉的纯洁性、稳定性、恒久性、稀有性等来说明人类的精神诉求,人类借助雕琢的玉器来表达宗教信仰、文化思想、艺术审美、哲学思辨,进而来完善社会结构、协调社会秩序、表达公信权利,并记录、传承人类对自然、社会、文化、艺术、宗教等的认知,所以我们说“玉是华夏祖先留给后辈儿孙的文化遗产”。

玉是指引人们走向完美的精神北斗,玉的形成过程便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

玉的形成过程便是宗教信徒的修证过程、玉的形成过程便是人类个体的成长过程,所以:经风霜雨雪,成良材美质;怀广大胸襟,和天地万物;秉宽容宏大,悟人间正道;蒙慈悲仁爱,得如玉人生。

这便是神玉文化对个人智慧提升、道德完美、人格完善乃至身心健康、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启迪与教化价值。

所以我们说“玉是指引人们走向完美的精神北斗”。

玉是人类感悟‘天人合一’的媒介,人类是宇宙的产物,也是宇宙精华的凝结,人类的生命体与精神世界反映着宇宙的运行规律,并且与宇宙的万物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内在联系以及某些方面属性上的相同,如人类与水、碳、金属、微量元素、动植物、气象、天地、山河、日月、四季、自然规律等等。

因此,神玉文化赞同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玉也是宇宙的物质精华之一,其所具有的纯洁性、稳定性、恒久性等也是人类进化与自我完善所要追求的目标与期盼,如:道德高尚、精神升华、健康长寿、社会和谐、平安久远等,因此,玉与人同,美玉就代表着完美的人格,从精神文化的角度讲,玉是宇宙间离人类最近的物质,是人类的知音与挚友,这便是人类爱玉的原始与内在的原因,所以我们说,“玉是人类感悟‘天人合一’的媒介”。

玉还可以说是人类共同崇拜的‘圣物’,玉的纯洁性、稳定性、恒久性、稀有性成为宗教追求最高境界的象征物。

如:佛教当中的佛的含义就是至纯、恒久、觉悟、圆融,修持的过程(以戒定慧,灭贪嗔痴,得觉悟圆满)就是使个人的身心向纯洁(真、善、美、慧)的方向发展。

道教当中的神仙修炼,儒家的圣贤培育亦是如此。

因此,玉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了“觉者(佛)”、“神仙(道)”、“圣贤(儒)”的代名词。

玉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了具有“真、善、美、慧与觉悟、圆满”属性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最高象征物。

我们常说“玉文化是华夏文化从未间断的文脉”的根源就在这里,所以说“玉是人类共同崇拜的‘圣物’”。

一部玉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在数万年的发展变迁中,“玉”经历了巫玉、王玉、民玉等几个不同历史阶段。

古往今来,玉是品鉴中华传统文化深刻内涵与弘扬传统智慧、见证中华文明瑰宝的至高境界,玉以其独有的特质成就万古渊流:玉之祭祖、玉之通神、玉之劳作、玉之兵伐、玉之王权、玉之礼仪、玉之尊荣、玉之雕琢、玉之美器、玉之祈福、玉之鉴赏、玉之传承、……玉与中华之美、中华之礼、中华之史交相融合、一脉共生,这是玉文化的发展与外延,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见证。

“玉文化”一路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进二十一世纪,也必将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以修身、玉以养性、玉以明心、玉以载德、玉以悟道、玉以包容、玉以和谐,玉与中华美德互为表里、水乳交融,这是玉文化独特的内涵与神韵,这也是神玉文化名称的由来,也唯此方可诠释玉文化之博大精深、唯此方可尽述玉文化之源远流长、唯此方可彰显中华文化象征之高远深邃!神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不朽象征,它传播和提倡的不仅是玉文化本身的发展与外延,同时也希望籍由探寻玉文化的内涵与神韵,由此寻找中华民族文化之本与精神之根,通过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以和而不同的理念兼容并包东西方文明,构建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体系。

为今日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复兴承担应有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玉之成者、玉之史者、玉之美者、玉之德者,构成了神玉文化体系的主体纲领。

玉之成者,历沧海桑田,始成之基,烈焰焚躯,乃筑玉魄,万蚀其身,方为玉形。

吸纳日月精华、经历霜天晓雾,看尽风云变幻、世事桑田,“集天地之精华,凝日月之光辉,孕万物之丰采”,方为世间神玉,玉的形成过程与中华民族的诞生、发展何其相似!玉之史者,绵延万年的玉文化,伴随了中华文明的肇始期、发展期以及最终的形成期,玉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从“玄圭赐禹”到“比德于玉”,一直到今天的“以德治国”,从“自然崇拜、天人合一”、一直到今天我们提倡的“天地人和谐”;一部玉文化发展史,就是中华文明发展史,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寄托。

玉之美者,亿万寒暑炼就莹润坚实的天然之美;和天地万籁形成的金声玉振之美,世代文明濡染下的人文之美;传世能工巨匠赋予的艺术之美;历代文人雅士赏玩的温润之美;等等。

玉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同时期的美学思想相互应证,其美学风格由抽象而逐渐过渡到写实,由神、礼而走向世俗。

玉器自始至终贯穿着其特有的象征意义,从尽其精微,致其广大的角度折射着中国古代伟大的美学思想,其丰厚的美学意蕴让人迷醉其间,物我交融。

玉之德者,玉有五德,“仁:仁爱和谐;义:正义奉公;礼:尚礼守法;智:崇智求真;信:诚实守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