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六章生物药剂学
2015执业药师药一(1-6)要点精华解读
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第一节药物与药物命名一、药物的来源与分类【药品概念】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品分类】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二、药物的结构与命名(一)药物常见的化学结构及名称(二)常见的药物命名——商品名、通用名、化学名芬必得 = 布洛芬 = 2-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药品的通用名(INN)一个药物只有一个通用名药物的化学名第二节药物剂型与制剂一、药物剂型与辅料(一)制剂和剂型的概念1.剂型的概念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2.制剂的概念药物制剂系指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
根据制剂命名原则,制剂名=药物通用名+剂型名,如维生素C片、阿莫西林胶囊、鱼肝油胶丸等。
(二)剂型的分类:形态、给药途径、分散系统、制法、作用时间(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1)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可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3)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4)可产生靶向作用(5)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6)可影响疗效(四)药用辅料二、药物稳定性及药品有效期药物制剂稳定性变化一般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学三个方面。
1.化学不稳定性是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还原、光解、异构化、聚合、脱羧,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化学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
2.物理不稳定性是指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如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等。
制剂物理性能的变化,不仅使制剂质量下降,还可以引起化学变化和生物学变化。
3.生物不稳定性是指由于微生物污染滋长,引起药物的酶败分解变质。
(一)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和氧化1.水解(1)酯类药物的水解盐酸普鲁卡因(普鲁卡因的水解与溶液的pH有关,其最稳定的pH为3.5左右)、盐酸丁卡因、盐酸可卡因、溴丙胺太林、硫酸阿托品、氢溴酸后马托品等。
最新2015年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学专业知识(一)》目录.doc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学专业知识(一)》目录第1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001第一节药物与药物命名 (001)一、药物的来源与分类 (001)二、药物的结构与命名 (001)第二节药物剂型与制剂 (005)一、药物剂型与辅料 (005)二、药物稳定性及药品有效期 (008)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 (016)四、药品的包装与贮存 (020)第三节药学专业知识 (022)一、执业药师与药学专业知识 (022)二、药物化学专业知识 (023)三、药剂学专业知识 (023)四、药理学专业知识 (024)五、药物分析学专业知识 (026)第2章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028第一节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 (028)一、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 (028)二、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对药效的影响 (029)第二节药物结构与药物活性 (030)一、药物结构与官能团 (030)二、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 (031)第三节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 (042)一、药物结构与第I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042)二、药物结构与第Ⅱ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047)第3章药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050第一节固体制剂 (050)一、概述 (050)二、散剂和颗粒剂 (051)三、片剂 (053)四、胶囊剂 (058)第二节液体制剂 (061)一、概述 (061)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062)三、表面活性剂 (064)四、低分子溶液剂 (068)五、高分子溶液剂与溶胶剂 (072)六、混悬剂 (073)七、乳剂 (075)第4章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与临床应用/079 第一节灭菌制剂 (079)一、概述 (079)二、注射剂 (079)三、输液 (086)四、注射用无菌粉末 (089)五、眼用制剂 (091)六、植入剂 (093)七、>中洗剂 (094)八、烧伤及严重创伤用外用制剂 (094)第二节其他制剂 (094)一、乳膏剂 (094)二、凝胶剂 (096)三、气雾剂 (097)四、喷雾剂 (099)五、粉雾剂 (100)六、栓剂 (101)第5章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104第~节快速释放制剂 (104)一、口服速释片剂 (104)二、滴丸剂 (107)三、吸入制剂 (108)第二节缓释、控释制剂………………1 10一、概述 (111)二、缓释、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和剂型特点 (112)三、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114)四、口服缓释、控释制剂举例 (114)五、经皮给药制剂 (115)第三节靶向制剂 (117)一、概述 (117)二、脂质体 (119)三、微球 (123)四、微囊 (126)第6章生物药剂学/129第一节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 (129)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129)二、药物的跨膜转运 (129)第二节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131)一、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 (131)二、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132)三、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广义)因素 (134)四、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与制剂设计 (138)第三节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139)一、注射给药 (139)二、吸入给药 (140)三、鼻腔给药 (141)四、口腔黏膜给药 (142)五、眼部给药 (142)六、皮肤给药 (143)第四节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145)一、药物分布 (145)二、药物代谢 (148)三、药物排泄 (150)第7章药效学/153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 (153)一、药物的作用 (153)二、药物的治疗作用 (154)第二节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 (154)第三节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受体 (157)一、药物的作用机制 (157)二、药物作用与受体 (159)第四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65)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165)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169)第五节药物相互作用 (175)一、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 (175)二、药动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176)三、药效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179)四、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 (182)第8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控/184第一节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184)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184)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91)第二节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及评定方法 (192)一、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 (192)二、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方法 (193)第三节药物警戒 (195)一、概述 (195)二、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196)第四节药源性疾病 (196)一、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197)二、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 (198)三、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199)四、药源性疾病的防治 (201)第五节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202)一、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 (202)二、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 (202)三、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03)四、药物流行病学的应用 (204)第六节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205)一、概述 (205)二、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和特征 (207)三、药物滥用的危害 (210)四、药物依赖性的治疗 (211)五、药物滥用的管制 (213)第9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214第一节药动学基本概念、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214)一、房室模型 (214)二、药动学参数 (214)第二节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215)一、血药浓度分析 (215)二、尿药排泄数据分析 (217)第三节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 (218)一、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218)二、稳态血药浓度 (218)三、负荷剂量 (219)第四节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219)一、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19)二、药动学参数的计算 (219)三、峰浓度、达峰时间与曲线下面积的计算 (220)第五节双室模型给药 (220)一、静脉注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20)二、静脉滴注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21)三、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21)第六节多剂量给药 (221)一、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221)二、多剂量给药稳态血药浓度 (222)三、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222)四、多剂量给药体内药量的蓄积 (223)五、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 (223)第七节非线性药动学 (223)一、非线性药动学意义 (223)二、非线性药动学方程 (224)三、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及参数的计算 (225)第八节统计矩分析在药动学中的应用 (226)一、统计矩的基本概念 (226)二、用矩量估算药动学参数 (226)三、矩量法研究吸收动力学 (227)第九节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 (227)一、给药方案设计 (227)二、个体化给药 (229)三、治疗药物监测 (231)第十节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231)一、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231)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 (232)三、生物等效性研究 (232)第1 0章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234第一节药品标准与药典 (234)一、国家药品标准 (234)二、国际药品标准 (235)三、中国药典 (236)第二节药品质量检验与体内药物检测 (244)一、药品检验的程序与项目 (244)二、药品质量检验 (254)三、体内药物检测 (256)第11章常用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260第一节精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260)一、镇静与催眠药 (260)二、抗癫痫药物 (261)三、抗精神病药物 (262)四、抗抑郁药 (265)五、镇痛药 (267)第二节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270)一、解热、镇痛药 (270)二、非甾体抗炎药 (271)三、抗痛风药 (274)第三节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275)一、镇咳药 (275)二、祛痰药 (275)三、平喘药 (276)第四节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280)一、抗溃疡药 (280)二、解痉药 (282)三、促胃肠动力药 (283)第五节循环系统疾病用药 (284)一、抗心律失常药 (284)二、抗心绞痛药 (287)三、抗高血压药 (290)四、调节血脂药 (293)第六节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 (296)一、甾体激素类 (296)二、降血糖药 (299)三、调节骨代谢与形成药物 (301)第七节抗菌药物 (302)一、抗生素类抗菌药 (302)二、合成抗菌药 (311)第八节抗病毒药 (315)一、核苷类 (315)二、非核苷类 (316)第九节抗肿瘤药 (316)一、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316)二、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321)三、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干扰有丝分裂的药物) (323)四、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325)五、靶向抗肿瘤药 (326)六、放疗与化疗的止吐药 (327)。
药一第六章生物药剂学及第七章药效学讲义经济打印版教材
第六章生物药剂学第 01 讲生物药剂学(一)第一节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而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代谢与排泄过程合称为消除。
吸收过程决定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量,分布过程影响药物是否能及时到达与疾病相关的组织和器官,代谢与排泄过程关系到药物在体内存在的时间。
药物的体内过程决定药物的血液浓度和靶部位的浓度,进而影响疗效。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一)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由脂质构成双分子层,膜结构具有半透性,脂溶性药物容易透过,脂溶性很小的药物难以通过,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可经含水性小孔吸收。
(二)药物的转运方式1.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是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转运。
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转运过程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膜对通过的物质无特殊选择性,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一般也无部位特异性。
药物大多数以这种方式通过生物膜。
被动转运包括滤过和简单扩散。
(1)滤过:细胞膜上存在膜孔,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依靠膜两侧的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通过孔道,如药物通过肾小球膜的滤过过程。
(2)简单扩散:解离度小、脂溶性大的药物易吸收。
但脂溶性太强时,转运亦会减少。
药物的扩散速度取决于膜两侧药物的浓度梯度、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及药物在膜内的扩散速度。
2.载体转运载体转运由载体介导,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具有载体的作用。
载体转运有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
(1)主动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时,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可以从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这种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有如下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能量的来源主要由细胞代谢产生的 ATP提供;③转运速度与载体量有关,往往可出现饱和现象;④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⑤受抑制剂的影响;⑥具有结构特异性;⑦主动转运还有部位特异性。
(2)易化扩散:易化扩散又称中介转运,是指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2015执业药师考试资料
漏槽条件下, Cs>>C,
方程简化为: dC/dt = k S Cs
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
(1)粒径: r↓,S↑,溶出速率↑ Chp规定 : 灰黄霉素: 5μ m以下颗粒不少于85%; 螺内酯:10μ m以下结晶不少于90% (2)润湿性
(3)多晶型:溶解度: 无定形 > 亚稳定型> 稳定型
收较好。而弱碱性药物在pH较高的小肠中更有利于 吸收。
评价药物脂溶性大小的参数:油 /水分配系数(Ko/w)
Ko/w↑,药物脂溶性↑ , 吸收 ↑ 药物脂溶性↑↑,难以从类脂膜中游离出来,吸收↓
2.药物的溶出速度
溶出过程往往成为难溶 性药物固体制剂吸收过 程的限速阶段。
药物溶出理论:
Noyes- Whitney 方程:dC / dt = DS(Cs-C)/Vh
• 减缓一般药物的吸收;
• 能提高主动转运药物(如核黄素)的吸收率 ;
• 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时,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增加
血液循环,特别是能增加淋巴液的流速,可增加难 溶性药物(如灰黄霉素)的吸收量。
(五)循环系统
1. 胃肠道血流速度 血流量可影响胃的吸收速度(饮酒同时服用苯 巴比妥,吸收量↑) ;对小肠吸收影响不明显。 2. 肝首过效应 使药物进入体循环前在肝药酶作用下产生生物转 化,被降解而失活。 3. 淋巴循环
1.注射部位 吸收 (三) 2.肺部吸收 药物的 非胃肠 道吸收 3.黏膜吸收 4.皮肤吸收
(1)注射途径与吸收的关系; (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肺部吸收的特点
(2)影响药物肺部吸收的因素 ( 1 )鼻、口腔、眼部黏膜吸收的特点 (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皮肤吸收的特点
《生物药剂学》PPT课件3篇
《生物药剂学》PPT课件第一篇: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简称生药,是生物技术与药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是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从生物源(包括细胞、细胞器、生物体以及其代谢产物)中提取、纯化、改造、表达和制备药品的一门科学。
生物药剂学的基础涉及很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生物药剂学的基础,生物医药产业需要大量的细胞生物学技术来实现药物的发现、生产、质量控制以及疾病的研究。
细胞生物学中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分化、增殖和死亡等。
2.蛋白质化学蛋白质化学是生物药剂学的基础之一,生物体内大多数的生物活性物质都是蛋白质或者蛋白质酶,因此蛋白质的研究和探究对于药物的发现和制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蛋白质化学中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的结构、功能、酶学特性、生物合成和降解、翻译后修饰等。
3.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生物药剂学的另一基础,它主要研究细胞内分子的生物学行为,包括DNA复制、转录、修饰、剪接和翻译等。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研究和制造中,例如:基因工程技术、DNA技术、RNA技术等。
4.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在生物药剂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大分子间的化学反应,包括代谢过程、酶学反应、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等。
这些研究对于生物药剂学的药物研发和制造非常重要。
以上是生物药剂学的基础,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想要从事或者正在从事生物医药行业的人员来说尤其如此。
第二篇:生物药剂学的药物分类生物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药物的分类上也非常繁多,生物药剂学根据不同的药物分类,可以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指的是生物源性制品,包括生物化学药品、基因工程药物、重组蛋白药物等。
生物制剂是近年来医药制造业中记录增长迅速的一个领域,尤其是基因工程药品,往往可以做到病因上的治愈。
2.激素类激素类药品主要是指人的内分泌系统中产生的激素或其类似物作为所选方针,转化为药品使用,主要包括雄激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
生物药剂学
视频课件,教材,辅导书,习题集,历年真题,冲刺试卷,题库软件 购买联系QQ:87567314第六章 生物药剂学考试要点基础回顾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因素和剂 型因素 药物因素:脂溶性和解离度、溶出速度、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主药和辅料的理化性质及其相关作用;包衣;制备工艺。
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子大小、粒子大小、吸湿性)、制剂因素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1.生理因素 2.剂型因素药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血液循环系统;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微粒给药系统。
药物的代谢、代谢部位与首过效应 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是在肝脏。
药物的肾排泄、胆汁排泄与肠肝循环 肾脏是人体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最重要器官。
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药物性质1.决定进入人体循环药物量的体内过程为2.决定药物能否及时到达与疾病相关的组织的体内过程为『正确答案』AB 『解析』考查分布和吸收的概念A.被动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吞噬作用E.胞饮作用1.借助载体或酶系统,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方式是2.借助细胞膜载体,物质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方式是3.不需要载体,一些物质由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转动的过程是4.通过细胞膜将液体摄入细胞内的过程是『正确答案』BCAEA 关于被动扩散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3 年考题)A.不需要载体B.不消耗能量C.是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转运D.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反比E.无饱和现象『正确答案』DA 关于易化扩散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需要载体B.有饱和现象C.无结构特异性D.不消耗能量E.顺浓度梯度转运『正确答案』C 『解析』借助载体必然有结构特异性X 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空腹与饱腹B.食物成分C.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D.胃肠道疾病E.体位『正确答案』ABCDEA.肠肝循环B.反向吸收C.淸除率D.膜动转运E.平均滞留时间 1.随胆汁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小肠中转运期间又会被重新吸收返回门静脉的现象是2.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是『正确答案』ADX 影响药物从血液向其他组织分布的因素有A.药物与组织结合率B.血液循环速度C.给药途径D.血管透过性E.药物血药蛋白结合率『正确答案』ABDE 『解析』给药途径影响吸收不影响分布。
最新执业药师考试辅导 药学专业知识考点与讲义第六部分 生物药剂学
第六章生物药剂学一、药物体内过程二、药物的胃肠道吸收三、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四、药物的分布、吸收/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体内过程1.药物从吸收到消除的过程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转运、处置、消除的定义和意义2.药物的跨膜转运(1)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2)药物的转运方式(被动转运、载体介导转运和膜动转运)药物体内过程——决定血药浓度和靶部位的浓度,影响疗效吸收→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量分布→药物到达与疾病相关的组织和器官代谢、排泄→药物在体内存在的时间·转运:吸收、分布、排泄(生物膜)·处置:分布、代谢、排泄·消除:代谢、排泄生物膜的结构性质·分布不对称·流动性:膜动转运·半透性:脂溶性,小分子水溶性滤过A:关于易化扩散的错误表述是A.又称中介转运B.不需要细胞膜载体的帮助C.有饱和现象D.存在竞争抑制现象E.转运速度大大超过被动扩散『正确答案』BA.主动转运B.简单扩散C.易化扩散D.膜动转运E.滤过1.药物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消耗机体能量,从膜的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药物转运方式是2.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不消耗能量的药物转运方式是3.药物扩散速度取决于膜两侧药物的浓度梯度、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及药物在膜内扩散速度的药物转运方式是『正确答案』A、C、BA:关于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特点的正确表述是A.被动转运的物质可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解离度小,脂溶性大的药物可通过简单扩散吸收B.一些生命必需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化合物都能通过被动扩散吸收C.膜动转运具有结构特异性,如单糖、氨基酸、嘧啶及某些维生素都有本身独立的转运特性D.易化扩散的转运速率低于被动扩散E.胞饮作用对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不重要『正确答案』A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影响吸收的生理因素1.胃肠道的成分和性质、运动(蠕动、排空)2.循环系统转运:首过效应(胃肠道破坏,肝代谢)3.食物4.胃肠道酶代谢5.疾病6.特殊人群的药物吸收特点>>影响吸收的药物因素>>影响吸收的剂型因素:溶液剂>混悬剂>胶囊>片剂>包衣片药物的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脂溶性大、未解离易吸收>>溶出速度粒径:微粉化润湿性:吐温80多晶型:无定型>亚稳定型>稳定型溶剂化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其他:成盐、前体、固体分散体、包合>>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包衣、结构改造、前体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主药和辅料的理化性质及其相关作用液体:表面活性剂片剂:四大辅料>>包衣>>制备工艺A:药物的剂型对药物的吸收有很大影响,下列剂型中,药物吸收最慢的是A.溶液型B.散剂C.胶囊剂D.包衣片E.混悬液『正确答案』DX:胃排空速率快对药物吸收可能产生的影响A.水杨酸盐、螺内酯吸收减少,阿司匹林、红霉素吸收增多B.氢氧化铝凝胶、胃蛋白酶疗效下降C.在肠道特定部位吸收的药物吸收减少D.止痛药影响药效及时发挥E.延迟肠溶制剂疗效的出现『正确答案』ABCX:与药物吸收有关的生理因素是A.胃肠道的pH值B.药物的pK aC.食物中的脂肪量D.药物的分配系数E.药物在胃肠道的代谢『正确答案』AC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与制剂设计A.渗透效率B.溶解速率C.胃排空速度D.解离度E.酸碱度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和肠壁渗透性的不同组合将药物分为四类1.阿替洛尔属于第Ⅲ类,是高水溶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取决于2.卡马西平属于第Ⅱ类,是低水溶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取决于『正确答案』A、B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注射给药>>肺部吸收>>黏膜:鼻腔、口腔、眼部(角膜局部、结膜全身)皮肤(表皮途径、皮肤附属器途径)毛囊、皮脂腺、汗腺注射给药·iv:无吸收过程·im:2-5ml,油溶液、混悬液→长效·皮下:植入剂、胰岛素→长效·皮内:<0.2ml,诊断、过敏试验·动脉:诊断、治疗,药物→靶向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W/O>油混悬液A.皮内注射B.皮下注射C.肌内注射D.静脉注射E.静脉滴注1.青霉素过敏性试验的给药途径是2.短效胰岛素的常用给药途径是『正确答案』A、BA.静脉注射给药B.肺部给药C.阴道黏膜给药D.口腔黏膜给药E.肌内注射给药1.多以气雾剂给药,吸收面积大,吸收迅速且可避免首过效应的是2.不存在吸收过程,可以认为药物全部被机体利用的是3.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入血液循环,可注射溶液剂、混悬剂、乳剂『正确答案』B、A、EX:下述制剂中属于速释制剂的有A.气雾剂B.舌下片C.经皮吸收制剂D.鼻黏膜给药E.静脉滴注给药『正确答案』ABDE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蓄积)>>血液循环的速度、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可逆)>>药物的疗效取决于游离型浓度,注意用药安全性问题微粒给药系统A:高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的特点是A.吸收快B.代谢快C.排泄快D.组织内药物浓度高E.与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合用易出现毒性反应『正确答案』E药物的分布淋巴系统转运·传染病、炎症、癌转移→淋巴系统成为靶组织·避免首过效应·脂肪、蛋白质·靶向制剂(脂质体、微球、微囊、乳剂)脑部分布:血脑屏障(亲脂性易通过)胎儿内分布:胎盘屏障(3-12周器官形成期)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第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异构化第Ⅱ相反应:结合首过效应>>口服>>尚未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之前,在肠黏膜和肝脏被代谢>>进入血液循环的原形药量↓>>生物利用度↓改变给药途径——注射、舌下、鼻腔、肺部、直肠下部、经皮影响代谢的因素·给药途径和剂型:首过效应·给药剂量:酶饱和·代谢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手性药物·酶诱导:苯巴比妥加速消除-减弱药效酶抑制:氯霉素-抑制甲苯磺丁脲代谢-低血糖昏迷·基因多态性:正常个体的基因在相同位置存在差别·生理因素:小儿、老人、昼夜药物的排泄A:关于药物代谢的错误表述是A.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B.参与药物代谢的酶通常分为微粒体酶系和非微粒体酶系C.通常代谢产物比原药物的极性小、水溶性差D.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也有一些药物胃肠道代谢率很高E.一般代谢产物比原药物更易于从肾脏排泄『正确答案』CA:不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吸收途径是A.胃黏膜吸收B.肺黏膜吸收C.鼻黏膜吸收D.口腔黏膜吸收E.阴道黏膜吸收『正确答案』AA.肝脏B.肾脏C.肺D.胆E.心脏1.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2.吸入气雾剂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3.进入肠肝循环的药物的来源部位是4.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正确答案』B、C、D、AA.酶诱导作用B.膜动转运C.血脑屏障D.肠肝循环E.蓄积效应1.某些药物促进自身或其他合用药物代谢的现象属于2.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部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正确答案』A、BX:影响药物从血液向其他组织分布的因素有A.药物与组织亲和力B.血液循环速度C.给药途径D.血管通透性E.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正确答案』ABDE。
生物药剂学(第一到第六章)
(会全班统一打印)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本章重点: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包括哪些方面?1、生物药剂学的定义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剂型因素:是指药物及其制剂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质,既包括注射剂、片剂、胶囊剂等狭义的剂型概念,也包括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即药物存在的化学形式及化学稳定性)、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制剂处方,配伍药物在处方及体内的相互作用,以及制备工艺、贮存条件和给药方法等。
生物因素:包括种属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等。
第二章药物的吸收本章重点:药物跨膜转运的4种形式口服药物的胃肠道吸收胃肠道和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从胃到小肠的PH变化、吸收特点等等)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物理化学因素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1、药物的跨膜转运b.被动转运速度符合表观一级速度过程。
c.限制扩散又称膜孔转运,水溶性小分子的转运途径,速度主要受分子体积大小和荷电限制。
d.肠上皮细胞和肾小管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或重吸收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e.促进扩散与主动转运均由转运蛋白介导,转运过程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
2、主要参与药物膜转运的细胞有:肠粘膜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3、胃:纯胃液的PH值<1.5。
一般空腹时PH值可降低到1.2~1.8,进食后正常人可上升到3~5.除一些弱酸性药物外,许多药物在胃中的吸收均非常有限。
小肠:全长2~3m,吸收面积达200 m2左右,占整个消化道长度的60%以上。
小肠液的PH值约为5~7,是弱碱性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是药物和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也是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
大肠:大肠液PH值约8.3~8.4,黏膜上有皱褶但没绒毛,有效吸收面积小,不是主要吸收场所,但对缓控释制剂、肠溶制剂、溶解度小的药物以及直肠给药剂型有一定吸收作用。
2015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六章生物药剂学
天星医考之《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六章生物药剂学(药剂学内容)第一节药物体内过程一、生物药剂学的概念>概念: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内容是剂型和制剂中的药物用于机体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及影响因素,即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命运"规律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目的:正确评价和改进药剂质量,合理的设计剂型、处方和生产工艺,为临床给药方案设计和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生物药剂学中研究的剂型因素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状(3)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4)药物的剂型与用药方法(5)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3.生物因素包括:种族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遗传差异及生理与病理条件的差异。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一)生物膜的结构:由类脂质、蛋白质及少量多糖等组成,具有半透膜特性。
(二)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与药物性质有关1.被动扩散(被动转运)(1)指药物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生物膜扩散到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2)被动扩散符合一级速度方程,即一级吸收速度方程:dc/dt=-KCl(3)被动扩散的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具有一级速度过程特征;②不需要载体,膜对通过物无特殊选择性;③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无部位特异性;④扩散过程不需要能量(4)被动扩散途径①溶解扩散②膜孔转运2.主动转运(1)指借助于载体的帮助,药物分子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逆向转运的过程,这种吸收转运需要能量。
(2)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速度可用米氏方程来描述。
(3)一些生命必须物质,如K+、Na+、I'、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采用主动转运方式吸收。
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能量,由衄P提供;③吸收速度与载体数量有关,可出现饱和现象;④可与结构类似物质发生竞争现象;⑤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⑥主动转运有结构特异性;⑦有部位特异性;3.促进扩散(1)又称中介转运或易化转运,药物的吸收需要载体,但吸收不能逆浓度梯度进行,而是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称为促进扩散吸收。
药学专业知识一讲义:生物药剂学
药学专业知识一讲义:生物药剂学专题三生物药剂学考点专题
生物药剂学重要考点
1.药物的体内过程
2.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
3.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4.剂型吸收快慢顺序
5.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与制剂设计
6.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7.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8.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9.药物的排泄
考点1——药物的体内过程
考点2——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
考点3——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大多数药物吸收部位:十二指肠或小肠上部
考点4——剂型吸收快慢顺序
口服:溶液剂>混悬剂>胶囊>片剂>包衣片
注射: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W/O>油混悬液考点5——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与制剂设计
考点6——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①注射给药
iv100%,im油溶液、混悬液可长效,皮下吸收慢-植入剂、胰岛素
②栓剂直肠
③外用膏剂皮肤:表皮途径、皮肤附属器途径
④气雾剂肺部吸入:肺泡
⑤滴眼剂眼部黏膜吸收:角膜局部、结膜全身
考点7——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考点8——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考点9——药物的排泄。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之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二)考点复习
转运方式 药物的转运方式考点7 药物的 考点 1.载体转运:由生物膜中的蛋白质作为载体介导的转运。
(1)主动转运(逆水行舟) 1)逆浓度梯度转运; 2)需要能量,由ATP提供; 3)吸收速度与载体数量有关,可出现饱和现象; 4)可与结构类似物质发生竞争现象; 5)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如抑制细胞代谢的二硝基苯酚、氟化物等物质可以抑制主动转运; 6)有结构特异性,如单糖、氨基酸、嘧啶及某些维生素都有本身独立的主动转运特性; 7)有部位特异性,如胆酸和维生素B2的主动转运只在小肠上段进行,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部位吸收。
(2)易化扩散(顺水行舟) 又称促进扩散、中介转运或易化转运,药物的吸收需要载体,但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
具有载体转运的各种特征,即有饱和现象、对转运物质有结构特异性要求,可被结构类似物竞争抑制。
但与主动转运不同:不消耗能量、且顺浓度梯度转运。
载体转运的速率大大超过被动扩散。
核苷类药物、单糖类和氨基酸等极性物质转运为促进扩散。
2.被动转运(顺水游泳) (1)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不需要载体,膜对通过物无特殊选择性;③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无部位特异性;④扩散过程不需要能量。
(2)分类: ①滤过: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如肾小球滤过。
②简单扩散: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脂溶性较大,易通过脂质双分子层。
解离度小、脂溶性大的药物易吸收。
扩散速度取决于膜两侧药物的浓度梯度、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及药物在膜内的扩散速度。
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3.膜动转运 (1)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2)胞饮(摄取的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过程)、吞噬(摄取的药物为大分子或颗粒状物)和胞吐。
(3)膜动转运对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非常重要。
对一般药物的吸收不重要。
X型题 以下属于被动转运特征的有 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特异性 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有饱和状态 E.借助载体进行转运『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被动转运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不需要载体,膜对通过物无特殊选择性;③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无部位特异性;④扩散过程不需要能量。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纲要求考点精讲与历年真题详解(生物药剂学)
第六章生物药剂学【考纲要求】【要点详解】一、药物体内过程1.药物从吸收到消除的过程表6-1 药物从吸收到消除过程的定义与意义2.药物的跨膜转运(1)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①生物膜的结构由类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②生物膜的性质a.不对称性:蛋白质、脂类及糖类在生物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半透性:脂溶性药物易透过,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可经含水微孔吸收。
c.流动性:脂质双分子层有一定流动性。
(2)药物的转运方式表6-2 药物各种转运方式的定义及特点二、药物的胃肠道吸收1.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1)胃肠道的生理环境①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a.胃肠液pH第一,胃液pH通常为1~3,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
第二,小肠pH通常为5~7,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为药物、食物主要吸收部位。
第三,大肠pH通常为5.5~7,为多肽类药物口服及栓剂给药吸收部位。
b.胃肠液中胆盐第一,促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提高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率。
第二,与一些药物形成难溶性盐,降低药物的吸收,如新霉素和制霉菌素。
②胃肠道运动a.胃肠道蠕动胃蠕动具有分散和搅拌作用,有利于胃中药物的吸收。
b.胃排空第一,胃排空速率快对药物吸收的影响:ⅰ.主要在胃吸收的药物吸收减少,如水杨酸盐;ⅱ.在胃内易破坏的药物破坏减少,吸收增加,如红霉素和左旋多巴;ⅲ.作用于胃的药物,作用时间会缩短,疗效可能下降,如氢氧化铝凝胶、三硅酸镁、胃蛋白酶和硫糖铝等;ⅳ.需在胃内溶解的药物和某些难以溶解的药物吸收会减少,如螺内酯和氢氯噻嗪等;ⅴ.主要在肠道吸收的药物吸收会加快或增多,如阿司匹林、地西泮和左旋多巴等;ⅵ.在肠道特定部位吸收的药物,入肠过快,吸收时间缩短,吸收减少。
第二,胃排空速率慢,影响止痛药等药物及时发挥疗效,延缓肠溶制剂的疗效。
③胃肠道代谢胃液与小肠中的酶可降解多肽与蛋白类药物,导致口服无效。
(2)循环系统的生理因素①胃肠道吸收的药物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继而进入体循环。
6执业药师 药剂 第六章 生物药剂学
透皮速率亦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重要考点 10:药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蓄积:当药物对某些组织有很强的亲和性时,药物从组织中返回血液循环血的速度比进入
组织的慢,连续应用时该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逐渐升高的现象。 血液循环系统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 微粒给药系统
重要考点 6:肺部吸收
1、肺部吸收的特点: 迅速吸收 无肝首过效应
2、影响肺部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上呼吸道气管壁上的纤毛运动; 呼吸道的直径影响药物粒子到达的部位; 呼吸道粘膜中存在多种代谢酶; 病人对吸入性药物喷雾药械的使用方法。 药物理化性质: 被动扩散是主要吸收方式; 药物粒子大小影响药物到达的部位; 药物的吸湿性影响粉末吸入剂的吸收。 制剂因素: 制剂处方组成、吸入装置的结构
重要考点 12:药物代谢与药理作用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的同时可能伴随着化学结构上的转变,又称生物转
化。(常考) 代谢后通常失去治疗活性,如普鲁卡因; 使药物活性降低,如氯丙嗪; 代谢使药物活性增加,如非那西汀; 代谢使药理作用激活,如前体药物; 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如异烟肼。
第六章 生物药剂学
重要考点 1:药物从吸收到消除的过程 1、吸收:是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2、分布: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运转的过程。 3、代谢: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4、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 处置: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消除:代谢与排泄过程。
2、影响眼部吸收的因素 角膜的通透性:具有两亲性才容易透过 制剂角膜前流失 药物理化性质:
执业药师考点:生物药剂学
执业药师考点:⽣物药剂学执业药师考点:⽣物药剂学 第⼀节概述 ⽣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 ⽣物因素与药效间关系的⼀门科学。
主要研究⽣物因素、剂型因素、体内吸收机理。
第⼆节胃肠道吸收 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体循环的过程,⾎管内给药⽆吸收,其他都有吸收。
⼀、吸肠道吸收:⼩肠吸收最为重要 (⼀)、胃肠道上⽪细胞膜的构造和性质:决定药物被吸收的难易。
(⼆)、药物的吸收机理: 1、被动扩散:被动转运,药物由⾼浓度⼀侧通过⽣物膜扩散到低浓度⼀侧的转运过程。
属⼀级速度过程,即吸收速率随胃肠液中药物浓度即给药剂量的增加⽽增加。
两条途径:(1)、溶解扩散 (2)、膜孔转运 pKa 3-9 ⾮离⼦型,易吸收 2、主动转运:借助载体的帮助,药物由低浓度区域向⾼浓度区逆向转运的过程。
需耗能 特点:吸收部位药物浓度低时,⼀级吸收,药物浓度⾼是,零级吸收。
两种⽅式:(1)原发性主动转运 (2)继发性主动转运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 3、促进扩散:由⾼浓度向低浓度,但也需载体参加,速度很快。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 4、胞饮作⽤:细胞主动变形将某些物质摄⼊(释放)到细胞内(外),称膜动转运。
出胞⼊胞称胞饮。
对蛋⽩质和多肽类的吸收⼗分重要,并且有⼀定的部位特异性。
(三)、胃肠道的结构与药物吸收:⼩肠:被动扩散、其他⼤肠:被动扩散、胞饮、吞噬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 (⼀)、⽣理因素的影响:1、胃肠道PH 2、胃空速率 3、⾷物:减慢胃空速率,推迟⼩肠内吸收4、⾎液循环5、胃肠分泌物 溶剂拖带效应:胃肠道内⽔分的吸收有时对药物的'吸收有促进作⽤ (⼆)、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解离常数和脂溶性:不取决于总浓度,⽽与⾮解离型部分浓度有关。
PH-分配学说、Handerson-Hasselbalch⽅程 2、溶出速率的影响:Noyes-Whitney⽅程 3、粒度 4、多晶型 三、药物的稳定性:PH、酶 四、剂型因素的影响: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剂>包⾐⽚剂1、液体制剂:增加⽔溶液的粘度可减慢在胃中的吸收,2、主动转运则延长停留时间有利吸收。
生物药剂学
胃肠液中未解离型与解离型药物浓度之比是药物解离常数pKa与消化道pH的函数
? 当酸性药物的pka值大于消化道体液pH值时(通常是酸性药物在胃中),则未解离型药物浓度Cu占有较大比例。
? 当碱性药物pka值大于体液pH值时(通常是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则解离型药物浓度Ci所占比例较高
细胞膜的组成:①、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
②、少量糖类
③、蛋白质
生物膜性质
? 膜的流动性
? 膜结构的不对称性
? 膜结构的半透性
2、膜转运途径:
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透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
细胞旁路通道转运:是指一些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间连接处的微
好 相互作用
不稳定 改善化合物结构
胃中稳定性 以处方保护药物
稳定
代谢稳定性 不稳定
肠代谢 研究代谢药物
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2)皮肤附属器途径(非主要)
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渗透速度比表皮途径快。(离子型及水溶性大分子药物)
药物扩散通过角质层的途径
(1)通过细胞间隙扩散(主要)
(2)特点:
1)膜孔扩散的药物:水、乙醇、尿素等。
2)借助膜两侧的渗透压差、浓度差和电位差而扩散。
③、 被动转运的特点:
(1)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
(2)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
(3)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
③、疾病因素:胃酸缺乏、腹泻、甲状腺功能不足、胃切除
药学专业知识一讲义:生物药剂学
药学专业知识一讲义:生物药剂学模块四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模块四复习重点:生物药剂学:药物体内过程、胃肠道吸收、非胃肠道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物动力学:药动学参数、房室模型、统计矩及矩量法、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考计算)、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生物药剂学A: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的化学性质B.药物的物理性状C.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方法D.制剂的工艺过程E.种族差异『正确答案』E→生物因素:种族、性别、年龄、遗传、生理与病理A:关于被动扩散(转运)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需要载体B.不消耗能量C.是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转运D.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反比E.无饱和现象『正确答案』DA.滤过B.简单扩散C.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E.膜动转运1.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部位吸收的方式2.微粒给药系统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正确答案』C、EA.被动扩散B.主动转动C.促进扩散D.吞噬作用E.胞饮作用1.借助载体或酶系统,一些物质由细胞膜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转运的过程是2.借肋细胞膜载体,一些物质由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转运的过程是3.不需要载体,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方式是4.细胞膜主动变形的摄取颗粒状物质的转运方式是『正确答案』B、C、A、DX:以下有关药物转运叙述正确的有A.大多数药物以被动转运方式通过生物膜B.一些生命必须物质,如K+,Na+ ,通过被动转运方式通过生物膜C.主动转运可被代谢抑制剂所抑制D.易化扩散的转运速度大大超过被动扩散E.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速度可以用米氏方程描述『正确答案』ACDEA.静脉注射给药B.肺部给药C.阴道黏膜给药D.口腔黏膜给药E.肌内注射给药1.多以气雾剂给药,吸收面积大,吸收迅速且可避免首过效应的是2.不存在吸收过程,可以认为药物全部被机体利用的是3.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入血液循环,可注射溶液剂、混悬剂、乳剂『正确答案』B、A、EX:关于注射剂的正确表述有A.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无吸收过程,生物利用度为100%B.药物混悬液局部注射后,形成储库,缓慢释放药物达到长效目的C.皮下注射药物的吸收比肌内注射快D.皮内注射只适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药物的过敏试验E.抗肿瘤药经动脉作滴注,可提高疗效和降低毒性『正确答案』ABDEA:高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的特点是A.吸收快B.代谢快C.排泄快D.组织内药物浓度高E.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合用易出现毒性反应『正确答案』EX:影响药物从血液向其他组织分布的因素有A.药物与组织亲和力B.血液循环速度C.给药途径D.血管通透性E.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正确答案』ABDEA:关于药物代谢的错误表述是A.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B.参与药物代谢的酶通常分为微粒体酶系和非微粒体酶系C.通常代谢产物比原药物的极性小、水溶性差D.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也有一些药物胃肠道代谢率很高E.一般代谢产物比原药物更易于从肾脏排泄『正确答案』CA.酶诱导作用B.膜动转运C.血脑屏障D.肠肝循环E.蓄积效应1.某些药物促进自身或其他合用药物代谢的现象属于2.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部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正确答案』A、BA.肝脏B.肾脏C.肺D.胆E.心脏1.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2.吸入气雾剂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3.进入肠肝循环的药物的来源部位是4.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正确答案』B、C、D、AA.首过效应B.肝肠循环C.血-脑屏障D.胎盘屏障E.血眼屏障1.降低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是2.影响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因素是3.影响药物排泄,延长药物体内滞留时间的因素是『正确答案』A、C、BA.肝肠循环B.反向吸收C.清除率D.膜动转运E.平均滞留时间1.O/W型基质软膏用于分泌物较多的皮肤病时,软膏所吸收的分泌物重新进入皮肤,使炎症恶化的现象是2.随胆汁排泄的药物或代谢产物,在小肠中转运期间又会被重新吸收返回门静脉的现象是3.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是『正确答案』B、A、DA.表面活性剂B.络合剂C.崩解剂D.稀释剂E.黏合剂1.能够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破裂成细小颗粒的制剂辅料是2.能够影响生物膜通透性的制剂辅料是3.若使用过量,可能导致片剂崩解迟缓的制剂辅料是『正确答案』C、A、E重点回顾: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重点回顾: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背考点
考点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与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考点2、剂型是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需要的不同给药形式。
考点3、经胃肠道给药即口服给药,都有首过效应,起全身作用。
考点4、药物制剂稳定化的方法有:①水中不稳定的制成固体(粉针);②遇光线、氧气不稳定的制成微囊或包合物;③遇湿热不稳定的采用直接压片、结晶压片、干法制粒或包衣等工艺;④制成稳定的衍生物或前体药;⑤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
考点5、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目的有协同作用、延缓耐药性、降低毒性、预防治疗合并症4类。
考点6、崩解时限:普通片15分钟,薄膜衣30分钟,肠溶衣60分钟,舌下片和泡腾片是5分钟,可溶片、分散片和口崩片是3分钟;硬胶囊30分钟,肠溶胶囊和软胶囊是60分钟。
考点7、装(重)量差异(胶囊剂<0.3g±10%,≥0.3g±7.5%;片剂<0.3g±7.5%,≥0.3g±5%)考点8、片剂包薄膜衣的材料的增塑剂:水溶性的有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
非水溶性的有甘油三醋酸酯、邻苯二甲酸酯、乙酰化甘油三酯等。
考点9、液体药剂的附加剂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助溶剂——有机酸及钠盐,潜溶剂——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
防腐剂有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苯甲酸及盐、山梨酸、苯扎溴铵(新洁尔灭)、乙醇、苯酚、甲酸、苯甲醇、有机汞类、挥发油类等。
考点10、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肥皂类、硫酸化物、磺酸化物)、阳离子型(新洁尔灭——消毒杀菌)、两性离子型(卵磷脂——静脉注射用)、非离子型(司盘类W/O、吐温类W/O、泊洛沙姆——静脉注射)。
考点11、无菌制剂包括注射液(注射剂、输液、粉针)、眼用制剂、植入剂、冲洗剂、烧伤手术用制剂、骨蜡、止血棉等。
考点12、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无可见异物、pH4——9,渗透压、安全、有效、稳定等。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一、药二、药综、药事)
2.药物代谢
(1)药物的代谢与药理作用
(2)药物代谢的部位与首过效应
(3)药物的代谢特点、代谢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药物排泄
药物的肾排泄、胆汁排泄与肠肝循环
七
药效
学
(一)药物的作用与量效关系
1.药பைடு நூலகம்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作用、效应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2.药物的治疗作用
(1)对因治疗(2)对症治疗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正确认识药物结构与构效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掌
握药物常用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药动学、药效学及药物体内过程;熟悉与药品质量管理直接相关的国家药品标准和药典的通则等内容;并能够运用药学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
药物与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
大单元
5.粉雾剂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3)典型处方分析
6.栓剂
(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常用基质和附加剂的种类与作用
(3)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4)典型处方分析
五
药物递送系统
(DDS)
与临床应用
(一)快速释放制剂
1.口服速释片剂
(1)分散片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2)分散片典型处方分析
(3)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
(4)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
(5)乙酰化结合反应
(6)甲基化结合反应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三
(一)固体制剂
1.固体制剂的分类和基本要求
分类、特点与一般质量要求
药物固体制剂、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
2.散剂与颗粒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星医考之《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六章生物药剂学(药剂学内容)第一节药物体内过程一、生物药剂学的概念> 概念: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内容是剂型和制剂中的药物用于机体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及影响因素,即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命运”规律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 研究目的:正确评价和改进药剂质量,合理的设计剂型、处方和生产工艺,为临床给药方案设计和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生物药剂学中研究的剂型因素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状(3)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4)药物的剂型与用药方法(5)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3.生物因素包括:种族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遗传差异及生理与病理条件的差异。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一)生物膜的结构:由类脂质、蛋白质及少量多糖等组成,具有半透膜特性。
(二)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与药物性质有关1.被动扩散(被动转运)(1)指药物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生物膜扩散到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2)被动扩散符合一级速度方程,即一级吸收速度方程:dc/dt=-KCl(3)被动扩散的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具有一级速度过程特征;②不需要载体,膜对通过物无特殊选择性;③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无部位特异性;④扩散过程不需要能量(4)被动扩散途径①溶解扩散②膜孔转运2.主动转运(1)指借助于载体的帮助,药物分子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逆向转运的过程,这种吸收转运需要能量。
(2)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速度可用米氏方程来描述。
(3)一些生命必须物质,如K+、Na+、I‘、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采用主动转运方式吸收。
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能量,由衄P提供;③吸收速度与载体数量有关,可出现饱和现象;④可与结构类似物质发生竞争现象;⑤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⑥主动转运有结构特异性;⑦有部位特异性;3.促进扩散(1)又称中介转运或易化转运,药物的吸收需要载体,但吸收不能逆浓度梯度进行,而是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称为促进扩散吸收。
(2)促进扩散特点:具有载体转运的种种特征,即有饱和现象、透过速度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对转运物质有结构特异性要求,可被结构类似物竞争抑制。
与主动转运不同处:不消耗能量、且顺浓度梯度转运。
4.膜动转运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膜动转运可分为胞饮(摄取的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过程)和吞噬(摄取的药物为大分子或颗粒状物)。
膜动转运对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非常重要。
对一般药物的吸收不重要。
比较记忆借助载体逆浓度差消耗能量被动扩散主动转运 + + +促进扩散 +第二节药物的胃肠道吸收一、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一)胃的结构与药物吸收胃的吸收面积有限,不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弱酸性药物可在胃中吸收,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几乎不吸收;药物在胃中吸收机制:被动扩散。
(二)小肠的结构与药物吸收> 小肠有效吸收面积极大,是药物、食物等吸收的主要途径;> 药物的吸收以被动扩散为主,也是药物主动转运的特异吸收部位。
(三)大肠的结构与吸收> 有效吸收面积小,不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运行到结肠部位的大部分是缓释制剂、肠溶制剂或溶解度很小的药物残留部分;直肠下端近肛门处,血管丰富是直肠给药的良好吸收部位;> 大肠中药物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为主,兼有胞饮和吞噬作用。
二、生理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一)胃肠液成分与性质1.胃肠道pH对吸收的影响吸收部位的pH值是影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的关键。
弱酸性药物在胃液pH下吸收较好。
弱碱性药物在肠液pH下吸收好。
2.胃肠道内各种酶对药物的首过作用。
3.胃肠道粘膜糖蛋白等对药物的吸附及促吸收作用。
胃排空与胃肠道蠕动1.胃排空速率(1)以胃部吸收为主的药物,胃排空速率大,不利于吸收(2)以肠道吸收为主的药物,胃排空速率大,有利于吸收(3)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因素:与胃内容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
例如空腹饱腹、内容物的粘度和渗透压、食物成分(糖类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卧位和胃肠道疾病、服用某些药物。
2.胃肠道蠕动可促进固体制剂的崩解和溶解,利于药物的吸收。
(三)循环系统的影响> 循环系统的循环途径和流量都对药物的吸收及血药浓度产生影响。
> 首过作用可降低药效。
> 在胃的吸收中血流量可影响胃的吸收速度。
> 经淋巴系统吸收的药物不受肝脏首过作用的影响。
(四)食物的影响> 减缓药物吸收:食物能减慢药物的胃空速率,延缓固体制剂的崩解和溶出,增加胃肠道内容物的黏度。
> 加快药物吸收:多脂肪食物促进胆汁分泌和血液循环,能增加灰黄霉素吸收。
食物除减缓一般药物的吸收外,尚能提高一些主动转运及有部位特异性转运药物的吸收率,如核三、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一)药物的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1.药物的解离度和脂溶性的影响(1)胃肠道吸收与药物的非解型浓度有关,并与其浓度成正比。
(2)弱酸、弱碱在胃肠液中非离子型的浓度取决于药物的pKa与吸收部位的pH值。
(3)油水分配系数应适中的药物易吸收。
2.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3.药物的溶出速度(1)粒子大小对药物溶出度的影响:难溶或溶解缓慢的药物粒径越小,溶出速率越大,越有利于吸收,因此可采用微粉化。
(2)多晶型:稳定晶型药物熔点最高,溶解度最小,溶出速度慢,吸收较差。
不稳定型吸收好,但易转化为稳定型。
亚稳定型介于二者之间,为有效晶型。
(3)无定形:无定形药物溶解速度比结晶形快。
(4)溶剂化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5)成盐:其溶出速率增大。
(二)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剂型不同药物的吸收速度不同口服剂型吸收一般顺序:溶液剂>混悬剂>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但会因处方,附加剂(含辅料)不同,顺序不同。
第三节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1.注射给药、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2.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子量小的药物主要通过毛细血管吸收,分子量大的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3.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影响药物的吸收;4.各种注射剂吸收速度的顺序为: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 O/W乳剂>W/O乳剂>油混悬液。
二、肺部吸收1.药物从肺部吸收为被动扩散过程,脂溶性药物易吸收,有水分配系数影响药物吸收;2.与其他吸收部位比较多肽、蛋白质大分子较易吸收;3.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三、鼻粘膜吸收1.吸收主要为被动扩散,故脂溶性药物易吸收;2.亲水性大分子可经细胞间隙旁路慢速转运;3.药物通过鼻黏膜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四、口腔黏膜吸收1.吸收机理多为被动扩散,故脂溶性、未解离药易吸收。
同时载体可参与药物的转运过程;2.避免肝的首过效应及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
五、阴道黏膜吸收药物通过阴道粘膜以被动扩散通过细胞膜的脂质通道为主,同时阴道吸收也可以通过含水的微孔通道。
第四节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一、分布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的过程。
(一)表观分布容积V> 假设药物在体内均匀分布,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体积。
> 将全血或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联系起来的比例常数。
不是指体内含药物的真实容积,也没有生理意义。
> 表观分布容积与药物的蛋白结合率及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相关,用来评价体内药物分布的程度。
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在体内的分布大致分为三种情况1.组织中的药物与血液中的药物几乎相等的药物,V为36L。
2.组织中的药物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低,V比实际小。
3.组织中的药物高于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B比实际大。
(二)影响分布的因素1.体液循环速率与血管透过性的影响;2.血浆蛋白结合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从血液向组织转运,发挥药效;3.组织结合与蓄积药物对某组织亲和力较大时,组织起到贮库作用,出现蓄积的现象,蓄积过多会产生毒性。
(三)淋巴系统转运淋巴系统转运对脂肪、蛋白质转运十分重要;淋巴系统为癌症等疾病的靶组织;淋巴循环使药物避免肝首过效应。
(四)血脑屏障与胎盘屏障二、药物的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过程,即在酶参与之下的生物转化过程。
参与药物代谢的酶常分为微粒体酶系(肝脏)和非微粒体酶系(肝脏、血液、其他组织),药物的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1.代谢过程(主要在肝内进行):第一阶段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开环等;第二阶段反应:发生结合。
2.肝脏的首过效应:由胃肠道所有吸收部位吸收的药物均由门静脉进入肝脏,肝脏丰富的酶系统对药物有强烈的代谢作用,可使某些药物进入大循环前,就受到较大的损失,这种作用为肝的首过作用(效应)。
3.许多研究证明,药物在肠道时的代谢率很高。
4.影响代谢的因素:给药途径、剂量与剂型、酶抑或酶促作用、合并用药及生理因素等。
三、药物的排泄排泄是指体内原形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一)肾脏排泄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肾小管的重吸收;3.肾小管分泌。
(二)胆汁排泄1.胆汁排泄:2.肠肝循环;3.其他途径。
【B型题】例题1.A肝脏B肾脏C.肺D.胆E.心脏1.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2.吸入气雾剂的给药部位是3.进入肠肝循环的药物的来源部位是4.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答案】BCDA【X型题】例题2.被动扩散特征包括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答案】AC【A型题】例题3.关于促进扩散的错误表述是A又称中介转运或易化扩散B.不需要细胞膜载体的帮助C.有饱和现象D.存在竞争抑制现象E.转运速度大大超过被动扩散【答案】B【A型题】例题4.关于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的错误表述是A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B.-些生命必需物质(如K+、Na+等),通过被动转运方式透过生物膜C.主动转运可被代谢抑制剂所抑制D.促进扩散的转运速度大大超过被动扩散E.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速度可以用米氏方程式描述【答案】B【A型题】例题5.关于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的特点的正确表述是A被动扩散的物质可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转运的速度为一级速度B促进扩散的转运速率低于被动扩散C.主动转运借助于载体进行,不需消耗能量D.被动扩散会出现饱和现象E.胞饮作用对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不是十分重要【答案】A【A型题】例题6.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答案】C【B型题】例题7.A药物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B.需要能量C.借助于载体使非脂溶性药物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D.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E.黏附于细胞膜上的某些药物随着细胞膜向内凹陷而进入细胞内1.促进扩散答案C2.胞饮作用答案E3.被动扩散答案A4.主动转运答案B5.膜孔转运答案D【X型题】例题8.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空腹与饱腹B药物因素C.食物的组成和性质D.药物的多晶型E.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