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指导:气滞痰凝证瘰疬的内治法
198瘰疬-中医辨证治疗
198瘰疬-中医辨证治疗瘰疬【疾病科属】外科瘰疬是发生于颈部的慢性感染性疾患。
因其结核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俗称疬子颈、老鼠疮。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颈项部淋巴结结核。
又有结块生于腋部者名腋疽,生于股阴部者名股阴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腋窝部及腹股沟部淋巴结结核,其病因病理及证治同瘰疬基本相同,可以互相参阅,故从略。
1、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
发病前可有虚痨病史。
2、好发于颈项及耳之前后的一侧或两侧,也有延及颏下、缺盆、胸腋等处的。
本病如由口服卡介苗引起的,多发于颈部两侧。
3、初起结核如指头大,1枚至数枚不等,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
4、成脓期结核增大,与皮肤粘连。
有的结核之间互相融合成块,推之不动,渐感疼痛。
如皮色渐转暗红,按之微热及微有波动感时,为内脓已成。
5、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质。
溃口潜行呈空壳状,四周色紫暗,往往此愈彼溃,可形成窦道。
6、本病需与下列诸病相鉴别:(1)颈痈:虽亦生于颈之两侧,但发病甚快,妆起即寒热交作,结块形如鸡卵,漫肿坚硬,焮热疼痛,易消,易溃,易敛。
(2)臖核:可由头面,口腔等部破损或疮疖、乳蛾引起,一般单个,在颌下、颏下、颈部结核如豆,起发迅速,压之疼痛,很少化脓。
(3)失荣:生于耳前后及项间,初起结核如粟子,顶突根收,按之石硬,推之不移,溃破之后创面如菜花样,血水浸淫。
(4)肉瘿:多生于结喉正中处,或稍偏向左右两侧,结块能随吞咽上下移动,终不破溃。
(5)恶性淋巴瘤:以青年男性多见。
虽以颈部结块肿大为多,早期肿在垄块质中等硬,各自分开,活动度大;但后期即互相粘连,肿块较瘰疬大而坚硬,带有弹性如硬橡皮样。
此外,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严重贫血。
早期可有不明原因的周期性发热,或不规则发热。
活体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1、本病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热内生,或肺肾阴亏,痰火凝结于颈而成;也有因口服卡介苗引起者。
其特点是起病缓慢,初起结核1枚或数枚,皮色不变,不知痛痒,继则累累如串珠,成脓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质,往往此愈彼溃,形成窦道。
内消瘰疬丸的功效与作用
内消瘰疬丸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内消瘰疬丸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的身体是一个繁杂的生理学系统,假如得病,便会影响身心健康。
中医药方刚好能够在痊愈症状的另外顺便调养修补其他损伤的人体器官功能,是许多病人的福利,今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内消瘰疬丸这类中医药方。
特异药方生产
夏枯草240克沙参青盐各150克藻类川贝母薄荷草天花粉海蛤粉白蔹莲翘(去心)熟大黄生甘草生地黄橘梗枳壳川芎消石各30克
特异制作方法生产
上为粉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治痰凝气滞血瘀引发的瘰疬痰核,颈部瘿瘤,沁色不会改变,或肿或痛。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每服9克,临卧用高汤送下。
特异留意生产
孕妇谨慎使用。
特异摘抄生产
《医学启蒙》卷三
内消瘰疬丸做为一种众所周知的中医药方,却经常被大家所忘却,实际上他的作用和功效是超出我们意料的,因此大伙儿平常在日常生活中要是对内消瘰疬丸多一些掌握,一定对大伙儿的人体有非常大的协助的。
张锡纯名方——攻坚汤,软坚散结,行气破痰
张锡纯名方——攻坚汤,软坚散结,行气破痰
中医对于结节在人体的部位不同,分为瘰疬,瘿瘤、乳癖等。
但是不管长在哪,大多是因为湿热、痰浊、血瘀、气滞等多种因素相互勾结到一起,凝结在经脉、器官、皮肤上就会形成局部的硬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节。
那如果想要清除这些结节,就要从软坚散结、理气化痰开始。
就给大家分享一剂名医张锡纯的名方“攻坚汤”。
他专攻软坚散结,对于身体上各处的结节都有很好的疗效。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方子。
他主要由夏枯草、苏子、牡蛎、王不留行这四味药组成。
夏枯草,味道较苦寒,药性辛散。
寒能清热,苦则能泻火。
辛能行,行能散。
可以帮助我治疗痰火凝结的瘰疬、瘿瘤等。
夏枯草入肝、胆两经,又有清热泻火的功效,而肝开窍于目。
所以我们也常常用他来治疗目赤肿痛,头晕目眩等症状。
苏子,是紫苏的种子。
我们常说,花升子降。
所以说苏子具有化痰降气的功效。
而苏子富含油脂,具有润燥滑肠的作用,可以治疗便秘。
此方中加入苏子,我们的气一降,身体附着在我们身体里的痰浊就会跟着往下降,通过我们的大便排泄出去。
牡蛎味道咸涩,药性微寒。
质重沉降。
可以把我们体内的痰浊,瘀血全部打通。
而且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可以帮我们把体内的结节破开。
王不留行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一直向前行走,不受召命,绝不回。
味道较苦,药性平和。
可以帮助我们疏通血脉,把我经络一直打通。
还有疏肝利胆的功效。
可以改善我们身体的各种结节。
瘰疬怎样治疗?
瘰疬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瘰疬的治疗方法,治疗瘰疬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瘰疬应该吃什么药。
*瘰疬怎么治疗?*一、中医《巢氏病源》小儿瘰候:小儿身生热疮,必生瘰,其状作结核在皮肉间,三两个相连累也。
是风邪搏于血气,结所生也。
《婴童宝鉴》:小儿瘰,是肝之积热攻冲胸项,筋血结聚留停不去,作肿块于头项及腋下也。
《外台》:《必效》疗小儿项上瘰方。
上以榆白皮烂捣如泥封之,频易。
《经验方》大治大人、小儿瘰内消方上以斑蝥一两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蝥炒令焦黄,去米不用细研,入干薄荷末四两同研令匀,以乌鸡子清和丸如绿豆大。
空心腊茶下一丸,加至五丸,每日减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
《圣惠》治小儿瘰,肿疼痛,身体壮热,大肠壅滞,小便赤涩,心神烦躁,少得眠卧。
犀角散方犀角(屑) 牛蒡子(微炒) 连翘丁香(各半两) 木通(锉) 元参(各三分) 麝香(一分,细研) 沉香川朴硝(各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
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瘰发盛壮热,烦躁,坐卧不安。
木通散方木通(锉) 大麻仁元参川升麻败酱连翘川大黄(锉碎,微炒) 川芒硝犀角(屑。
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
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六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当利下恶物、筋膜为效。
《圣惠》治小儿瘰除根本腻粉散方腻粉黄 (锉。
各一分) 糯米(三七粒) 斑蝥(二七枚去翅足,以糯米拌,炒黄)上件药捣,细罗为散。
每服空腹以温酒调下一字,良久,吃少许醋汤,病随小便中出,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瘰不消麝香散方麝香(一分) 鸽粪(一两,炒)上件药细研为散。
每服以温酒调下半钱,日二服。
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瘰发寒热,项颈生结核,肿硬如石,腹胁背里有如坚急不通。
连翘丸方连翘桑根白皮(锉) 犀角(屑) 白头翁漏芦黄柏(锉) 牛蒡子(炒) 秦艽(去苗) 川升麻(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一张清代名方:内消瘰疬丸,理气清肝,可消散各种结节、囊肿
一张清代名方:内消瘰疬丸,理气清肝,可消散各种结节、囊肿很多朋友在后台问我:“能不能讲讲内消瘰疬丸这个方子?”看到这些信息我是比较开心的,一来觉得大家是真的喜欢和认可中医,二来是大家对我专业知识的信任。
内消瘰疬丸,出自清代顾世澄所撰的外科名著《疡医大全》,可以用来调理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
全方如下:夏枯草,玄参、青盐,天花粉、白蔹、当归、海藻、枳壳、桔梗、浙贝母、大黄、薄荷、连翘、海粉、硝石、生地、甘草。
这个方子貌似看上去药很多,实际上各有各的用途,每一味药用得都恰到好处。
在讲方子之前呢,我想插个题外话。
相信关注我朋友的都知道,我的方子从来不写剂量,并不是大家所说的藏私。
因为中医治病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简单,中医治病是辩证治疗的,尤其是结节、囊肿、肌瘤这些身上的包块,更需要专人专方治疗,而并非千人一方。
首先,同病不同治,同治不同药。
即便是同一种病症,如果患者体质不同,临床表现差异性也很明显。
比如同样患有7公分的子宫肌瘤,一个月经量大,一个月经量少,让她们同用一个药方,基本上是没有效果的,甚至可能因为不对症而适得其反。
其次,药方需随病情变化调整用药。
中药治疗并非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药方,尤其是随着病情的好转,其它病症的出现,都需要及时和主治医师沟通,调整药方,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比如内消瘰疬丸这个药方,本身是偏寒的,胃寒的人服用肯定会拉肚子,需要辩证加减乌梅、大枣、生姜等,一般患者则不需要添加。
接下来,我们兵分七路拆解下内消瘰疬丸的药方。
一、消痈泻火:夏枯草、白蔹、连翘夏枯草药性辛,味苦,为苦寒之药;寒能清热,苦能泻火,辛能散结消肿,为治疗痰火凝结之瘰疬、瘿瘤之要药。
白蔹和连翘是苦寒的药材,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又能散气血之凝聚,消痈排脓的作用,故本品有“疮家圣药”之誉,三味药材搭配在一起则可以泻火消痈。
二、软坚散结:玄参、大青盐、海藻、蛤壳这四味药有它的共同特点,就是味咸,中医认为“咸能软坚”。
中医治疗【瘰疬】内服及外用验方
中医治疗【瘰疬】内服及外用验方五味学苑瘰疬状如结核,生于项侧之间,累累如贯珠。
久而延至胸腋及缺盆等处,又名鼠疮。
按其性质分为阳证、阴证二类。
(1)【阴证瘰疬】:初起结核如豆,一枚或多枚,渐而窜生。
有皮色不变者,亦有色紫黑塌陷者。
按之硬而不动,不作寒热,不觉疼痛。
时久,始有微疼,此将溃破之象也。
破后脓汁清稀、流水,挟有血丝如败絮,不易收口。
有历久不愈,或此愈彼溃,有延至数载者,并有收口者,因体虚而复发者。
更有治不及时,气血耗损而出现潮热、自汗、形体羸瘦、精神倦怠、胃口不和而致成瘰劳者。
【治疗之法】初起宜化痰开郁,软坚消核。
溃后,气血已亏,应益气养营固本。
且可用外治之法。
【内服处方】:橘皮12g、戈半夏9g、茯苓30g、川朴12g、甘草6g、蒲公英12g、麦芽12g、胆草9g、昆布15g、夏枯草12g、海藻15g、香附12g、辽沙参12g、白芥子9g、苏子12g、广木香6g。
水煎服,每连服三剂,休息二天。
服16剂左右,可内消也,如不消可用外治法:【方解】夏枯草、蒲公英、昆布、海藻等消核、散结、解毒;戈半夏、橘皮、麦芽、厚朴、木香、苏子、香附顺气化痰。
且用胆草泻肝胆火郁;更有沙参、茯苓、甘草调顾中气;白芥子引诸药行于肋下及皮里膜外,直捣病所,故瘰疬可消也。
【外用药方】:家传金猫食鼠丹干田螺肉12g、藏硇砂9g、冰片3g。
三味共研细末,另用小米饭一两捣烂和药,捻为鼠粪大小的丸子。
按田螺性阴,能解热毒;硇砂消磨硬肉顽核;冰片治疮消肿;小米疗热,渗湿。
四味合力,消瘰疬痰核,其功甚捷。
【用法】:如核已破,可在溃口上放丹药一枚;若核未破,可于核上针刺一小孔,将丹药放好,然后贴上膏药,将疮面盖严,不要露气。
片刻药力发作,患处剧痛,但耐一小时后即止。
半个月后,始可揭开膏药,如疮与好肉四面分裂,即再粘住。
约一个月后再揭看,腐肉宣起,捏之即脱离。
如疮根有肉丝不掉,可少敷白降丹于肉丝处,即能蚀去,然后可上生肌散,以疮口愈合为止。
中医外科内治法(1)
——内治法
历史沿革
金 刘完素明确提出托里、疏通、和营三法
元 齐德之《外科精义》订立内消法与托里法
明代《疡医准绳》、《外科正宗》将外科疾 病分为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立出消、 托、补三个总的治疗法则。
内治法的三个总则
消法 初起:邪毒蕴结、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托法 成脓期:瘀久化热、腐肉成脓—— 补法 溃后:脓毒外泄、正气耗损——
外感风寒证 如麻风病初起、风寒证附骨疽 初起、风寒证瘾疹等,证见局 部肿痛酸楚,皮色不变;或皮 肤出现急性泛发性皮损,皮疹 色白,或皮肤麻木,伴有恶寒 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 痛、口不渴、舌苔白、脉浮紧 者。
解表法
4.注意点
凡疮疡溃后,日久不敛,体质虚弱
者,即使有表证存在,亦不宜发汗太
过,否则汗出过多,体质更虚,因而
明•《薛氏医案》
认为疽“若已发出,用托里消毒散以壮元气,助令腐溃”, 强调补托可以促使化脓及脓毒外泄。
明•《医学入门》
认为:痈疽“毒在外感发者,内为便溺阻隔,外有六经形证, 肿痛虽甚,饮食如常,脉浮数,邪在表也,直托里微汗以表 散之”,指出了托里与表散可同时运用。
托法的应用
“溃后气血大虚,惟恐毒 陷,托里之法,一日不可缺 也,……,盖托里则气血壮
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
适应证
攻下法
表证已罢,热毒入腑,内 结不散的实证、热证。如 外科疾病局部焮红肿胀, 疼痛剧烈,或皮肤病之皮 损焮红灼热,并伴口干饮 冷、壮热烦躁、呕恶便秘、 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糙、 脉沉数有力者。
润下法
阴虚肠燥便秘,如疮疡、 肛肠疾病、皮肤病等阴虚 火旺,胃肠津液不足,口 干食少,大便秘结,脘腹 痞胀,舌干质红,苔黄腻 或薄黄,脉象细数者。
2016年下半年云南省中医医师:气滞痰凝证瘰疬的内治法考试试题
2016年下半年云南省中医医师:气滞痰凝证瘰疬的内治法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临床见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频作,其病机是A.痰浊上壅B.肺气上逆C.肝气上逆D.胃气上逆E.奔豚气逆2、巨大脾脏常见于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在五输穴中,井穴主要治疗A.心下满B.身热C.体重节痛D.喘咳寒热E.逆气而泄4、哮病的主因是A.宿痰扰肺B.外感风寒C.饮食不节D.情志失调E.劳倦内伤5、患者,男,35岁。
心悸不宁,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红少苔,脉细数。
其证候是A.心血不足B.心虚胆怯C.心血瘀阻D.阴虚火旺E.心阳不振6、男性,61岁,既往患肺气肿,胸部体检示胸廓前后径明显增宽,肋间隙饱满,此胸廓形态称为____A.扁平胸B.漏斗胸C.桶状胸D.佝偻病胸E.以上都不是7、虚喘之正虚喘脱,方选A.苏子降气汤B.真武汤合五苓散C.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D.保真汤E.参附汤送服黑锡丹8、胎黄伴肝进行性肿大,大便灰白,黄疸逐渐加深。
多因A.肠腑阻结B.寒湿内蕴C.脾运失职D.肝失疏泄E.气滞血瘀9、屈肘时,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腧穴是A.少海B.曲泽C.小海D.曲池E.尺泽10、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A.基因活化B.转录起始C.转录后加工D.翻译起始E.翻译后加工11、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____的方针A.中医为主,西医为辅B.西医为主,中医为辅C.中西医结合D.中西医并重E.重视中医12、患者,男,68岁。
因感冒伴发皮肤群集小疱,灼热刺痒。
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
舌红,舌苔黄,脉弦数。
其治法是____A.内服黄连解毒汤B.内服普济消毒饮C.内服五味消毒饮,黄连膏、四黄膏或青黛膏外涂D.内服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外擦青吹口油膏E.外擦白玉膏13、患者,女,32岁,已婚。
中医外科学下篇治法
中医外科学下篇治法疳:治疗:以清热解毒为基本原则。
辨证论治:内治:热毒蕴结证一一清热解毒一一五味消毒饮。
暑热浸淫证一一清暑化湿解毒一一清暑汤。
阴虚内热、体虚毒恋证一一养阴清热解毒一一防风通圣散合增液汤。
脾胃气虚、体虚毒恋证一一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一一防风通圣散合参苓白术散疔:颜面部疔疮:治疗:以清热解毒为大法,宜清不宜温,应聚不应散,慎用发散之品。
内治:热毒蕴结证一一清热解毒一一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火毒炽盛证一一凉血泻火解毒一一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
手足部疔疮: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
内治:热毒蕴结证一一清热解毒一一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热盛肉腐证一一清热消肿,和营托毒一一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皂角刺、穿山甲湿热下注证一一清热解毒利湿一一五神汤合革解渗湿汤。
痈:颈痈:治疗:以散风清热、化痰消肿为主。
内治:风热痰毒证一一散风清热,化痰消肿一一牛辱解肌汤或银翘散。
腋痈:治疗:清肝解郁、消肿化毒为基本原则。
内治:肝郁痰火证一一清肝解郁,消肿化毒一一柴胡清肝汤。
委中毒:治疗:清热利湿、和营祛痰为基本治则。
内治:气滞血瘀证一一和营活血一一活血散瘀汤。
湿热蕴阻证一一清利湿热,和营活血一一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
气血两亏证一一调补气血一一八珍汤。
发:锁喉痈: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消肿为大法。
内治:痰热蕴结证一一散风清热,化痰解毒一一普济消毒饮。
热胜肉腐证一一清热化痰,和营托毒一一普济消毒饮。
热伤胃阴证一一清养胃阴一一益胃汤。
有头疽:治疗:初起一一和营解毒、清热利湿;溃脓期一一托里解毒;收口期一一调补气血。
实证以和营解毒、清热利湿,虚证以扶正托里为大法。
内治:火毒凝结证一一清热泻火,和营托毒一一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湿热壅滞证一一清热化湿,和营托互一一仙方活命饮。
阴虚火炽证一一滋阴生津,清热托毒一一竹叶黄芭汤。
气虚毒炽证一一扶正托毒一一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丹毒:治疗:以凉血清热、解毒化瘀为基本原则。
陈士铎,瘰疬,生痰块于项颈,痰凝病生,解郁化痰。消串丹
陈士铎,瘰疬,生痰块于项颈,痰凝病生,解郁化痰。
消串丹清代对瘰疬的病因证治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发,尤其在治疗学方面,各承家学,内容丰富,如陈士铎《石室秘录》提出痰凝病生说,认为“多起于痰,痰块之生多起于郁。
”开创解郁化痰治疗瘰疬的先河。
他在《洞天奥旨·瘰疬疮》又提出了治瘰疬三法:“其一治在肝胆,其二治在脾胃,其三治在心肾”,并倡导从调理脏腑入手,解郁为先,补虚为主。
辨证录,瘰疬门人有生痰块于项颈者,坚硬如石,久则变成瘰疬,流脓流血,一块未消,一块复长,未几又溃,或耳下,或缺盆,或肩上下,有流出患走之状,故名鼠疮,又名串疮,言其如鼠之能穿也。
世人谓其食鼠窃余物,以成此症,而不尽然也。
盖瘰疬之症,多起于痰,而痰块之生,多起于郁,未有不郁而能生痰,未有无痰而能成瘰疬者也。
故治瘰疬之法,必须以开郁为主。
然郁久则气血必耗,况流脓流血,则气血更亏,徒消其痰,不解其郁,但开其郁,而不化痰,皆虚其虚也,不能奏功。
方用消串丹:白芍(一两)白术(一两),柴胡(二钱)天花粉(三钱),茯苓(五钱)陈皮(一钱),附子(一片)甘草(一钱),蒲公英(三钱)紫贝天葵【天葵子】(五钱)(编者备注:一两为30g 一钱为3g)蒲公英(点击可查询)水煎服。
连服八剂而痰块渐消,再服十剂而瘰疬尽化,再服一月全愈。
愈后可服六君子汤,以为善后之计,断不再发。
此方妙在蒲公英与紫贝天葵为消串之神药,然非佐之以白芍、柴胡则肝木不平,非辅之以白术、茯苓则脾胃之土不健,何以胜攻痰破块之烈哉,惟有攻有补,则调济咸宜。
得附子之力,以引群药直捣中坚,所以能愈宿疾沉痾于旦夕耳。
女,65岁,广西人。
舌体正常,舌苔可,舌微暗紫。
精气神可。
富贵包,10年许,引后脑勺向前,两侧遍全头疼痛,牵扯肩胛部位疼痛,不适。
胃口可,二便可。
气血正常,手足心温。
中医辨证,瘰疬。
痰结颈项,压迫督脉大椎穴,引起头痛。
解郁化痰。
消串丹。
生白芍50克,生白术50克,柴胡10克,天花粉15克,茯苓25克,陈皮5克,炮附子3克,炙甘草5克,蒲公英15克,紫背天葵25克。
一味清代名方:内消瘰疬丸,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可调甲状腺结节
一味清代名方:内消瘰疬丸,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可调甲状腺结节今天要说到的这个方子,可以消散结节,叫内消瘰疬丸,出自清代名医顾世澄的《疡医大全》,很多人可能没听过,而事实上,它已经流传近三百年了。
先来看一下药物组成。
夏枯草、玄参、大青盐、天花粉、甘草、白蔹、当归、海藻、海蛤壳、枳壳、桔梗、浙贝母、大黄、薄荷、连翘、玄明粉、生地黄粗略一看,药味还是比较多的,如果分一下组,看上去是不是会简单明了一些?第一组:夏枯草、海藻、薄荷,疏肝解郁夏枯草在冬天出生,长于三春,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肝也属木,所以夏枯草得木气至全,非常善于入肝胆经,既能疏通肝经淤滞,又能消散肝经郁火。
海藻能疏肝是因为它在水里的时候,会飘来飘去,这样就具有了柔的属性,能够把坚硬的、有棱有角地变得柔软、柔和。
五脏之中,肝脏的火气是比较多的,也是最不柔的,所以肝火比较旺的时候适合吃一些海带啊海藻啊这样的柔软之物。
再看薄荷,《本草新编》里说,薄荷尤善解忧郁。
就是说,它喝了以后,能让人开心,能让人从上到下都舒展起来,就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抽枝发芽。
第二组:大青盐、海蛤壳,软坚散结这两味药的味道都是咸的,咸味的食物或者药物可以软坚,可以散结,就像一把铁榔头,可以把身体里的一些瘤结给破开。
第三组:枳壳、桔梗、浙贝母,行气化痰枳壳、桔梗善于行气,浙贝母善于化痰,身体里的这些个痰啊湿啊是怎么来的?当然是从气而来。
气堵了,气郁了,津液也会走不动,淤在那里,慢慢地就变成了粘稠的痰湿。
所以化痰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行气。
第四组:当归,补血活血气滞久了,不仅容易生痰,也容易生瘀血。
当归补血活血,它可以把瘀血破开,破开以后把新血引进来,滋养病灶部位。
第五组:玄参、生地、天花粉,滋阴清热第六组:大黄、连翘、白蔹、玄明粉,通腑清热湿气会化热,瘀血也会化热,这两组药都是清热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下一场雨,让水来灭火;后者是把热导入肠腑,通过大便排出去。
第七组:甘草,调和诸药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海藻与甘草,一直以来,中医都有一种说法,叫海藻反甘草。
痰凝气滞,易长肿瘤!《金匮要略》里的消瘤方,行气化痰,散结节
痰凝气滞,易长肿瘤!《金匮要略》里的消瘤方,行气化痰,散结节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甲状腺瘤的事儿。
你知道吗?中医里,有一种认识,就是痰浊和气郁两者相合,就是瘤子的产生根源。
中医里还有一张方子,对这类气郁痰凝的瘤子,很有治疗意义。
这就是半夏厚朴汤。
来吧,我给你说个医案故事,你就懂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38岁,医案记载姓张。
初诊时间,是2009年的5月份。
此人最近这段时间,总感觉到咽喉部位不舒服。
她到医院去检查。
结果,给她吓了一跳:甲状腺瘤,大小为3.8×3.5厘米。
当时,西医就说了,这个情况,最好是接受手术治疗。
不过,患者自己也有所疑虑。
思来想去,她打算通过中医治疗。
在不开刀的前提下,如果能把瘤子控制住,那最好不过。
于是,她就去找中医看。
找的谁呢?恰是路志正老前辈。
路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在业界是享有盛誉的。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涩,舌苔白。
细问得知,患者当时就感觉自己颈部有压痛感,也有说不出来的牵制感,整个人特别容易紧张,而且咽喉部位总有黏痰。
大便也偏干。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路师经过斟酌,给开了一张方子。
来看一下吧——法半夏,厚朴,茯苓,苏叶(后下),黄药子,夏枯草,昆布,生姜。
方子很简单。
患者服用了多少剂呢?医案记载,是42剂。
这么多药用完以后,效果如何?医案记载,甲状腺瘤消失。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我给你复述完了。
这是路志正老师的博士后弟子,在整理路师经方医案的时候,发掘出来的。
我有幸看到,今天和你一起分享。
我来说说这里的道理。
开篇的时候,我说了——痰加气,就是瘤。
这是中医自己的看法。
啥意思啊?比如说这甲状腺瘤。
它到底怎么形成的,中医不知道。
但是,通过临床观察和对患者整体症候的把握,中医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有肝郁气滞的问题。
或长期情绪低落,或长期抑郁苦闷,或长期精神紧张焦虑。
比如说上文医案里这个患者,她长期精神紧张。
这就得考虑肝郁气滞了。
肝郁气滞之后怎么样呢?患者的津液疏布就不顺畅,于是津液聚而成痰,形成痰湿浊邪。
百病皆生于气,痰气郁结形成结节!一张清代名方,可消痰化掉结节
百病皆生于气,痰气郁结形成结节!一张清代名方,可消痰化掉结节今天要说到的这个散结节的方子,叫消瘰丸,来源于清代名医程钟龄的《医学心悟》。
方子一共是3味药:玄参、煅牡蛎、贝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可以用于调理甲状腺结节。
中医理论中,有一种观点是“百病皆生于气”。
如之前我们介绍过的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大多都是因为肝气郁结所致。
这主要是因为,五脏之中,肝主疏泄,其功能异常会导致气机郁滞。
而肝与脾的关系又非常密切,如果肝气郁结,很容易横逆犯脾,使脾也亏虚。
脾主运化,肩负着输布、转化五谷精微及水液的职责,故而脾虚就无法正常运化水湿。
水湿运化不利,进而聚集成痰,痰与郁滞的气机互结于一处,最终形成了结节。
调治这种肝郁脾虚导致的结节疾病,主要以疏肝健脾、化痰散结为治疗原则。
此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应自主调节情志,可使治疗过程事半功倍。
我曾经有一个患者王女士,35岁,当时来就诊时,甲状腺结节评级已经达到了4a类,性质已经比较严重了,经过辨证应用消瘰丸加减,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在今年5月份,王女士觉得颈部不舒服,偶有咽部阻塞感,难以咯出,无声嘶感,于是就到医院进行检查。
甲状腺彩超示所见:甲状腺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右侧甲状腺内未见明显肿块回声。
左侧甲状腺扫及6*22mm低回声,边界欠清晰,形态尚规则,内见点状强回声斑。
CDFL PW :甲状腺未见异常彩色血流信号.双侧颈部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
双侧甲状旁腺区未见明显肿块回声。
彩超提示:左侧甲状腺结节(TI-RADS:4a类),建议随访对于这样的结果,王女士很是恐慌,询问,医院有没有药物可以散掉结节,而医生的答复是建议定期随访,王女士对这样的答案不是很满意,于是转投几家大医院,也同样得到相同的答复,最终,转来看诊中医。
刻诊:咽部阻塞感,烦躁易怒,纳差,睡眠欠佳,精神差,二便调。
平素脾气急燥。
舌质红,苔白厚,脉弦数。
查体:左侧颈前部可触及一个结节,偏大,质地中等,表面光滑,皮色如常,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压痛(一)。
中医大脑,第17讲:瘰疬(颈淋巴结核)的治法
中医大脑,第17讲:瘰疬(颈淋巴结核)的治法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陈胜昔,网名Water。
今天带给大家“中医大脑”第17讲,瘰疬(颈淋巴结核)的治法。
“瘰疬”这个名词,带上了病字旁(“疒”),肯定不是什么娇小可爱的女孩(萝莉)。
这是中医的一个病名,现代主要是指颈部或颈腋部淋巴结结核。
结核就是疙瘩,瘰疬的这种结核,有些是软的,有些是硬的,有的小,有的大。
小的有玉米粒那么小,大的有拳头那么大。
有些可以移动,有些固定不移。
瘰疬又叫老鼠疮,有些中医著作中说吃猫肉可以治这种病,是不是真的如此,未曾验证,不可而知。
瘰疬大多出现在颈项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颈项部较多,疙瘩分布成链条状,就像串起来的珠子一样。
开始出现时,局部肿硬为核,起初小,慢慢变大,短时间内不会消失也不会溃烂,到溃烂的时候会流出脓水,夹有败絮状物质。
溃烂以后,疮口不容易痊愈,有的一直溃烂,有的时愈时溃。
瘰疬的产生,大多因为肝郁不舒,痰湿凝聚而结滞成核,致病原因主要是“郁”和“痰”,也有些单纯是痰引起。
病程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先是肝火风热而气病,这个阶段一般会出现怕热或往来寒热,咽喉、脖子疼痛,疙瘩也在这个阶段出现;然后是肝经火燥而血病,这个时候没有怕热的感觉了,但是疙瘩不消;接下来由肝及脾,这时候疙瘩会化因脓肿起而变软,出现发热;最后肝脾肾俱病,疙瘩溃烂,脓水淋漓,形成窦道、瘘管。
瘰疬从化脓开始就比较严重了,当然,传统中医的外科部分也是非常强大的。
但是,当前中医外科人才太少,而目前西医通常也能解决这些问题,交给西医也是可以的。
不过要明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病还得靠中医。
所以我们治疗瘰疬,主要集中在未曾化脓之前。
中医爱好者可以留意一下,瘰疬这个病机里面有一个中医的普遍法则。
就是肝郁以后,容易化热,这是造成阴虚、血虚、伤精的根源之一,但是,只是肝郁,不会产生瘰疬。
产生瘰疬,是因为肝郁以后,肝胆刑脾胃,脾胃出现了障碍,人体的气机升降出现了问题。
内消瘰疬丸的功效与作用
内消瘰疬丸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如果生病,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中药方剂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症的同时顺带调理修复其它受损的
器官机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内消瘰疬丸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
夏枯草240克玄参青盐各150克海藻川贝母薄荷叶天花粉海蛤粉白蔹连翘(去心)熟大黄生甘草生地黄桔梗枳壳当归消石各30克
【制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痰凝气滞所致的瘰疬痰核,颈项瘿瘤,皮色不变,或肿或痛。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临卧用白汤送下。
【注意】
孕妇慎用。
【摘录】
《医学启蒙》卷三
内消瘰疬丸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中药方剂,却常常被人们所遗忘,其实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们预料的,所以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只要对内消瘰疬丸多一些了解,一定对大家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的。
辨证录,瘰疬门二则,生痰块于颈项,治瘰疬方
辨证录,瘰疬门二则,生痰块于颈项,治瘰疬方辨证录,瘰疬门二则瘰疬门(二则)人有生痰块于颈项意思是脖子,坚硬如石,久则变成瘰疬,流脓流血,一块未消,一块复长,未几又溃,或耳下,或缺盆,或肩上下,有流出患走之状,故名鼠疮,又名串疮,言其如鼠之能穿也。
世人谓其食鼠窃余物,以成此症,而不尽然也。
盖瘰疬之症,多起于痰,而痰块之生,多起于郁,未有不郁而能生痰,未有无痰而能成瘰疬者也。
故治瘰疬之法,必须以开郁为主。
然郁久则气血必耗,况流脓流血,则气血更亏,徒消其痰,不解其郁,但开其郁,而不化痰,皆虚其虚也,不能奏功。
方用消串丹∶白芍(一两)白术(一两)柴胡(二钱)天花粉(三钱)茯苓(五钱)陈皮(一钱)附子(一片)甘草(一钱)蒲公英(三钱)紫贝天葵(五钱)水煎服。
连服八剂而痰块渐消,再服十剂而瘰尽化,再服一月全愈。
愈后可服六君子汤,以为善后之计,断不再发。
此方妙在蒲公英与紫贝天葵为消串之神药,然非佐之以白芍、柴胡则肝木不平,非辅之以白术、茯苓则脾胃之土不健,何以胜攻痰破块之烈哉,惟有攻有补,则调济咸宜。
得附子之力,以引群药直捣中坚,所以能愈宿疾沉于旦夕耳。
项背强几几是病症名,指颈项、背部牵强不舒,俯仰不能自如。
证名。
颈项、背部牵强不舒,俯仰不能自如。
由病邪在表,津液不达,太阳经脉拘急所致。
人有久生瘰疬,两颈之间尽多溃烂,胸膈之上无非痰块,已有头破欲腐者,遂至身体发热发寒,肌肉消瘦,饮食少思,盗汗自汗,惊悸恍惚,此等症原系难医,然治之有法,尚可救也。
大约瘰疬初起,宜解郁为先,而佐之补虚,以消其毒。
倘执寻常治法,以祛痰败毒为事,鲜不速死。
方用转败丹∶人参(一两)柴胡(二钱)白芍(三钱)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半夏(五钱)白术(一两)生甘草(三钱)水煎服。
四剂而胸间之痰块尽消,再服四剂而颈上溃烂亦愈。
将前方减半,再服十剂,疮口悉平,不再发也。
此方补多于消,而开郁寓于中,化痰存其内。
世人从未有知此法者,但一味攻毒,所以愈攻而愈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