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道技术

合集下载

高速电气化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高速电气化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高压电缆头: 1.高压电缆头必须垂 直安装;安装时不允 许电缆头下方弯曲受力。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十一、分相关节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十)、供电线 供电线设置原则: 1、远端上网:先架空,后转电缆上网 2、近端上网:由电缆直接从所里引出来上网。 3、电缆埋设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 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距离不小于0.3米。 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小于0.7米。 电缆位于行车道或耕地下,需加深至1米以上。 4.电缆应敷设于壕沟内,并沿电缆全长的四周近 邻侧铺厚度不小于100mm的沙,沿电缆全长应覆 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FSDI)
(八)、道岔定位 与正线相关18#道岔均采用无交叉线岔,站线
道岔采用无交叉式或交叉式线岔,荥阳南车站 41#道岔采用第三线辅助悬挂方式。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九)、腕臂及定位装置安装 1. 定位器静态安装角:根据不同曲线半径,矩形定位 器安装角度应严格控制在8°~13°。 2. 限位定位器的限位间隙,应满足受电弓最大动态抬 升量的 1.5 倍即 225mm 时限位的要求,可通过调整 定位器角度、定位管坡度等来实现,同时还必须满足 此时不与任何支持装置发生机械碰撞的要求。 3. 大弯定位器不限位时,应校验受电弓抬升 400mm 时不与支持装置发生机械碰撞的安装要求。 4. 承力索座施工时应注意将承力索置于使压向轴心的 槽。承力索座和定位环的定位钩定位应注意按安装图 中设计方向安装。
(六)补偿装置:
(1)客运专线正线及站线线路采用棘轮补偿装置, 传动效率≥97%;传动比为1:3。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是铁路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铁路列车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新型列车和铁路运输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新技术对铁路运输系统的影响。

一、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发展历程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国际上开始使用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用以替代蒸汽机车作为列车的动力来源。

20世纪初期,欧美国家相继开始建设电气化铁道,这些铁路系统以直流供电为主,采用了第一代的电气化铁道供电技术。

随着电气化铁道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交流供电系统,而后来又出现了高速铁路供电系统。

这些新的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技术,不仅提高了线路的使用效率和运输速度,还为铁路运输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随着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技术也在逐步升级和完善。

未来,随着国家对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不断投资和建设,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技术还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

二、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1. 高效的牵引变流器技术牵引变流器是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它直接影响着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能耗。

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高效的牵引变流器技术,其中包括控制技术、功率半导体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牵引变流器的性能和稳定性,还降低了供电系统的能耗和成本。

2. 智能化的供电网监控技术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供电网监控技术已经开始在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中得到应用。

智能化的供电网监控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实现供电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

这种技术的应用,对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供电系统的故障,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3. 高效的能量回馈技术能量回馈技术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技术,它利用列车在制动和减速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通过逆变器将这些能量回馈至供电系统中,实现能量的再利用。

电气化铁道主要供电方式

电气化铁道主要供电方式

电气化铁道主要供电方式
电气化铁道的主要供电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架空线供电(Overhead Line Electrification):这是最常见的
供电方式,也称为接触网供电。

在架空线供电系统中,铁道上方架设一条称为接触网的电线,电动列车通过集电装置与接触网接触,从而获取所需的电能。

接触网将高压直流(DC)或交流(AC)电源通过变电站供应到铁道上,以满足列车运行的电力需求。

2.第三轨供电(Third Rail Electrification):在第三轨供电系统
中,铁道旁边或中间安装一条额外的供电轨道,称为第三轨。

电动列车通过集电装置与第三轨接触,从而获得所需的电能。

第三轨通常使用直流供电,但也有一些使用交流供电的系统。

3.混合供电方式:某些铁路系统采用混合供电方式,同时使
用架空线和第三轨供电。

这种方式通常用于铁路线路的不同区段或分支线路,以适应不同的运行要求和设备技术。

不同地区和铁路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主要供电方式,其中选用的供电方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成本、技术要求、环境影响以及安全性等考虑。

另外,电气化铁道的供电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例如可再生能源和蓄电池技术的引入,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

电气化铁道技术

电气化铁道技术

、为何接触网冬季施工?主要规定有哪些?举工程实例说明。

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应按冬季施工办理:(1)冬季混凝土施工应按现行国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执行;(2)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

2、简述竣工文件的内容及编制的依据。

竣工文件的内容包括:开、竣工报告及批复文件、工程竣工数量表、变更设计通知单、图纸审核记录、各种隐蔽工程记录、各种试验报告、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各种各种设备、线材、支柱等出厂合格证、工程日志、工程技术总结、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站场、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竣工图、各种安装图。

3、述“检验批”质量验收的内容及质量合格的规定。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如下内容:1、实物检查,按如下方式进行:(1)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检验,应按现场的批次和本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2)对混凝土强度等,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3)对本标准中采用计数检验的项目,应按抽查总点数的合格点率进行检查。

2、资料检查,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和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平行检验报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

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控项目的质量应抽样检验全部合格;2、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有允许偏差项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的允许偏差的1.5倍。

3、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4、进行验收的施工质量应满足哪些要求?(1)、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标准的规定。

(2)、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接触网及电气化铁道技术

接触网及电气化铁道技术

接触网及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运输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接触网及电气化铁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就这一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接触网技术接触网技术是电气化铁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提供电力供应给行驶中的火车。

接触网一般是由铜制的接触线和悬挂在上方的支撑系统组成,通常安装在铁路轨道的两侧。

接触网的作用使得电能能够从供电所传输到列车上,从而实现了火车的电气化运行。

在接触网技术方面,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交流接触网和直流接触网两种形式。

交流接触网采用的是交流电传输,一般电压为25kV,使用范围较广。

而直流接触网则使用直流电进行传输,一般电压为1.5kV或3kV,其功率损耗相对较小。

两种接触网各有优缺点,在不同的运输系统中选择使用不同的接触网形式。

二、电气化铁道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是指将供电系统应用于铁路交通中,使火车能够通过接触网获取到电力供应,并利用电力驱动列车行驶。

电气化铁道技术有助于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优化能源使用等。

电气化铁道技术主要包括供电系统、接触网、动车组等方面。

供电系统负责向接触网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接触网则将电能传输给列车。

动车组则是利用电能驱动,以实现列车的运行。

电气化铁道技术可以提供更大的功率输出,较传统机车牵引有更高的加速性能和更好的制动性能,更能满足高速铁路的需求。

三、接触网及电气化铁道技术的优势接触网及电气化铁道技术相比传统的煤炭火车牵引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电气化铁道技术能够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可靠性,使列车出行更加准时和精确。

其次,使用接触网及电气化铁道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源的消耗,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接触网及电气化铁道技术还可以通过集中监控系统对铁路运输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在高速铁路领域,电气化铁道技术具有更高的加速性能和更好的制动性能,能够更好地满足高速列车的需求。

电气化铁道概论课件

电气化铁道概论课件
低压输电
低压输电是指将电能通过低压线路传输到用电区域,其优点在于设备简单、成本 低,但输电效率较低。
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机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指利用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进行电能转换和 控制的学科领域,其应用包括电机控制、电网管理和可再生 能源发电等。
电机技术
电机技术是指利用磁场和电流相互作用原理实现电能和机械 能转换的学科领域,其应用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的设计和优化。
电气化铁道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电气化铁道的发展历程
详细描述
电气化铁道的发展经历了初期探索、试验阶段、成熟应用三个阶段。初期探索阶段主要 是在20世纪初,人们开始尝试利用电力作为牵引动力;试验阶段是在20世纪中叶,各 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电气化铁道试验和建设;成熟应用阶段是在20世纪后半叶至今,
电气化铁道成为铁路运输的主流形式,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电力机车
电力机车概述
电力机车的性能参数
电力机车是一种利用电能驱动的铁路 机车,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网获取电能。
包括牵引力、速度、能耗等,这些参 数决定了电力机车的性能表现。
电力机车的种类
根据用途和特点,电力机车可分为直 流电力机车和交流电力机车。
信号与控制系 统
信号与控制系统概述
信号与控制系统是电气化铁道的指挥中枢,负责列车运行的控制 和调度。
电气化铁道的现状与未来
要点一
总结词
电气化铁道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目前,电气化铁道已成为全球铁路运输的主流形式,广泛 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等领域。未来,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电气化铁道将进一步提高 运行速度、降低能耗和排放,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 展。同时,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电气化铁道 将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高效和智能化运营。

电气化铁道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与研究方向

电气化铁道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与研究方向

电气化铁道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与研究方向2023年,电气化铁道技术领域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研究方向。

铁路交通是人们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而电气化铁道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还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会就目前电气化铁道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未来可持续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一、电气化铁路的高速化和安全性电气化铁路的高速化和安全性一直是电气化铁道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化铁路的运输速度越来越快,但相应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加。

在2023年,如何将高速和安全性有机结合成为了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努力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在推进“复兴号”电气化高速列车的应用,这种列车可以实现时速达到400公里,大幅提升铁路运输速度。

在保证高速的同时,复兴号列车还具有智能控制系统和多重安全保障措施,做到了高速和安全性的有机结合。

二、电气化铁路能源管理与环保问题电气化铁路的发展不仅仅意味着效率和安全性的提高,还意味着能源管理和环保方面的崭新挑战。

铁路运输的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而电气化铁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在2023年,电气化铁路的能源管理和环保问题仍然将是业内的热点话题。

例如,可以通过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如太阳能和风能,在电气化铁路的运作过程中实现能源的再生利用,从而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此外,新一代电气化铁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超导磁悬浮技术,还可以带来更高的能效和更少的能量损耗。

三、电气化铁路运输网络的智能化随着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化铁路技术也开始向智能化方向转变。

在2023年,智能化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应用也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未来的电气化铁路系统可以集成多元化的智能技术,如自动驾驶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从而构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电气化铁路运输网络。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正逐步改善铁路运输的效率和环保性。

本文将从能源优化利用技术、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新型供电设备研发、电网智能化管理技术以及绿色环保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这些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创新,为铁路运输提供了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结论部分将总结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对铁路运输的积极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能够深入了解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能源优化利用、智能监测、预警技术、新型供电设备、电网智能化管理、绿色环保技术、可持续发展、未来发展方向、重点突破方向。

1. 引言1.1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是铁路行业在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升级,以更好地满足铁路运输的需求。

在过去,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主要采用传统的供电方式,存在能源利用率低、供电设备老化、管理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铁路领域的工程师们不断探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技术,如能源优化利用技术、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新型供电设备研发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也将不断拓展,从能源优化利用到绿色环保技术的推广,都将成为铁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合作,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将为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铁路行业迈向更加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未来。

2. 正文2.1 能源优化利用技术的突破能源优化利用技术是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能源资源日益紧张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利用能源并减少能源消耗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技术应用及其创新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技术应用及其创新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技术应用及其创新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快捷的需求与日俱增。

这一形势为我国铁路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充分利用和及时完善牵引供电的核心技术,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规范,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将大大提高铁路设备运行的质量和安全水平,这就是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保障。

而铁路部门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建设专门的研究团队,提高其创造能力以及专业素质,为电气化铁道发展供电系统提供保障。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技术应用及其创新。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技术创新中图分类号:U442文献标志码:A引言现阶段,我国铁路交通建设重点在于供电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创新,使其能够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中实现逐步创新,并建设安全稳定运行的铁路。

电气化铁路是利用电力牵引的电气化铁路。

在电气化铁路的具体应用当中,电力机车供电的电力牵引系统主要在铁路线上进行安装。

电气化铁路的供电系统具备和其他铁路系统不同的优势,利用该系统不仅利于人以及自然的和谐共处,而且还可以促进该国在发展当中具备可持续性。

1电气化铁道供电特点铁路供电系统供电质量关系到列车的正常运行,直接与铁路职工、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关联。

在铁路供电系统执行调度指挥、信号、通信与服务等关键的运行任务时,一旦产生运行故障,将造成铁路运输系统发生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电气化铁道是由电力牵引而运行的,其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在铁道线上安装电力机车供电牵引系统,其与其他铁路系统的优势不同,既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特征,也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

1.1电压水平比较低就国内大部分铁路的运营工作来说,在电压等级上都是要求比较低的,从实际出发,从电力系统的使用标准来看,铁路的电力系统主要是10kV和35kV。

同时,由于其结构特点比较单一,对电力负荷的要求也比较低。

1.2缺乏信息化建设标准铁路电力供配电系统监测方法较多,大量的监测数据为铁路的运营维护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撑,也提升了电力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电气化铁道供电基础知识培训

电气化铁道供电基础知识培训

电气化铁道供电基础知识培训一、概览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电气化铁道供电的基础知识培训,现在我们的交通出行已经离不开铁路了,而电气化铁道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电气化铁道供电呢?简单来说就是为电气化铁道提供电力支持,保证列车正常运行。

这项培训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并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电气化铁道供电的一些基本内容,比如电气化铁道的电源、供电系统、安全操作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在培训中要学习的重点,相信大家通过努力学习,都能掌握这些知识,为我国的电气化铁道事业做出贡献。

让我们一起期待接下来的学习吧!1. 电气化铁道发展概况当我们谈论电气化铁道,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它这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

电气化铁道,就像一条电力巨龙,在我们的土地上驰骋,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

你知道吗?电气化铁道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它仍在不断进步,发展势头迅猛。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我们的电气化铁道技术越来越成熟,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线路越来越长。

从过去到现在,电气化铁道一直在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便利,让我们可以更快、更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不仅如此电气化铁道还在不断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像工程建设、电力供应、通信技术等等,都因它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可以说电气化铁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也在推动社会的进步。

看着一条条电气化铁道线路的开通,就仿佛看到了国家发展的步伐,充满了动力和活力。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走进电气化铁道的世界,深入了解它是如何供电的,有哪些基础知识我们需要掌握。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个充满知识和乐趣的旅程吧!2.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重要性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可以说是整个电气化铁道的“能量之源”。

咱们都知道,电气化铁道跑得快,全靠电力带。

这电力就是从供电系统里来的,它的重要性,就好比人的心脏,一刻不停跳动,为身体提供动力。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不仅要保证电力供应,还得保证安全、稳定。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是指通过架设架空线路或者地下电缆,为铁路提供电力以驱动列车运行的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背景介绍中,我们将探讨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其演变过程和技术特点,为接下来更深入地探讨新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铁路公司开始将蒸汽机车换为电力机车,以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最初的供电系统采用直流技术,随着交流技术的不断完善,铁路电气化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不断升级和优化,为铁路运输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已成为铁路行业的重要课题。

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着重研究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其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和影响,为铁路运输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引入能够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够促进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铁路设施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升铁路运输的竞争力。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研究还可以为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等环保方面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推动铁路行业向绿色发展的方向迈进。

深入研究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对于促进铁路行业的发展,提升我国铁路运输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目的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旨在推动铁路运输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提高供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从而实现铁路运输的安全、准时和高效。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是铁路运输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和安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为铁路运输带来了更高效、更安全的运行方式。

本文将探讨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一、无人驾驶技术在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驾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系统中。

在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中,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列车的自动控制和运行,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无人驾驶技术还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供电系统的影响,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为铁路运输保驾护航。

二、新型供电设备技术的应用随着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不断发展,新型供电设备技术也应运而生。

新型变电设备可以更加精准地实现对列车的供电,并且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

新型供电设备技术还可以实现对铁路线路的智能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能源节约与环保技术的应用在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中,能源节约和环保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能源节约与环保技术也被应用到了供电系统中。

太阳能供电技术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供电系统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一些新型的节能设备也被广泛应用于供电系统中,如高效节能的变频调速设备、能耗监测与管理系统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供电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智能化系统是近年来供电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对供电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可以实现对供电、调度、监控等方面的全面优化。

智能化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列车的实时跟踪和预测,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准时率。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供电系统将迎来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发展方向。

电气化铁道供变电技术(一次系统)

电气化铁道供变电技术(一次系统)

去游离过程一般由下述两个过程组成: (1)复合过程:电弧中带不同电荷的质点在运动中互相接触交换多余的能量成 为中性质点的过程叫复合。 (2)扩散过程:电弧中有足够动能的带电质点,克服电场力的束缚,逸入周围 介质中去变为中性质点的过程叫扩散。
因此,影响去游离过程的因素如下: (1)与触头间电场的强弱有关。它决定带电质点发射的强度和带电质点运动的 速度。电场弱,带电质点运动速度慢,复合过程强。 (2)与开断的电流大小有关。电流小,弧柱细,温度低,易复合。 (3)与触头间隙的介质种类有关。分子量大、化学性能稳定的介质易复合。 (4)与气体介质的压力有关。根据巴申曲线压力大至十几个大气压以上或接近 真空有利于复合。 (5)与触头材料有关。触头材料的热容量大,导热系数大,不易产生热电子发 射,使游离过程减弱,易复合。 (6)与弧柱内外的温度差、离子浓度差有关。温差大,浓度差大,易扩散。 四、交流电弧的特性
(一)SF6 气体的特性 1、SF6 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无嗅、不可燃亦不助燃的惰性气体。常 温常压下密度约为空气的 5 倍,常压下,升华温度为—63.8℃,常温 下,21X9.8X104Pa 的气压时仍为气态. 2、六氟化硫分子结构呈正八面体,属于完全对称结构。硫原子和六个氟原子间 以极强的共价键相连,化学性能稳定,不易电离。它不溶解于水和变压器油中; 它与氧、氢、铝以及其他许多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热稳定性高,在 500℃时 不分解。 3、六氟化硫分子在电弧高温下分解成低氟化合物(如 SF4、SF3、SF2、SF、F、 S 等);但一旦促使它分解的能量解除,分解将急速再结合为 SF6。结合时间不 大于 10-5S。因此,在电流过零时,弧隙介电强度恢复极快,大约是空气的 100 倍。可承受很高的恢复电压,故其单断口耐压很高。因此,在 9.8X104Pa 气压 下,其绝缘能力超过空气的 2 倍,在 3X9.8X104Pa 的气压气压下,其绝缘能力 和变压器油相当。 4、电弧在 SF6 气体中直径很小,电弧电压低,只有几十伏到几百伏(而在油开 关中可达 1KV 以上),这样在燃弧过程中,电源注入弧柱的能量就小。抑制热游 离,提高了灭弧能力。 5、SF6 气体的热导率(导热系数),在常温下比空气低 30%,但由于分子量大, 热容量大,若包括自然对流效应,总的热传导能力远比空气好。 6、六氟化硫分子具有强负电性,而且体积大,容易捕获电子并能吸收其能量, 生成低活动性的稳定负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其自由行程短,运动速度慢, 复合过程强烈。使弧隙中带电粒子减少,导电率下降,电弧易熄灭。

2-第二章电气化铁道基本知识

2-第二章电气化铁道基本知识

2-第⼆章电⽓化铁道基本知识第⼆章电⽓化铁道基本原理第⼀节电⽓化铁道的概念及优越性⼀、电⽓化铁道的概念采⽤电⼒牵引的铁道叫电⽓化铁道。

它改变了蒸汽牵引和内燃牵引的常规牵引模式,给现代铁道运输带来了强⼤的⽣命⼒,是现代轨道运输发展的必由之路。

⼆、电⽓化铁路的优越性电⽓化铁路由电⼒机车通过接触⽹从外部电源取得电能牵引列车前进,所以它具有如下优点。

1、牵引功率⼤,运输能⼒⾼由于电⼒机车本⾝不带能源,也不需要带能源转换设备,可从外部电源取得所需全部电能,所以在同样机车重量情况下,电⼒机车容易做到⼤功率运⾏实践证明,电⽓化铁路在地形复杂的长⼤坡道、隧道群、⾼原和沙漠区段有着明显优势。

在地理条件较好的繁忙⼲线也显⽰了其优越性,在⽯—太线的⽯阳段,年运输能⼒由电化前的2000吨提⾼到电化后的6000万吨,从⽽显⽰了电⽓化铁路多拉快跑的特点。

2、牵引效率⾼,综合利⽤能源电⼒牵引消耗的是电能,⽽电能可以集中化现代化⽣产,⼤型现代发电设备可使热效率达到60%以上,若采⽤⽔⼒发电⽔能利⽤率更⾼,并且核能发电正在蓬勃发展之中,电⼒牵引是内燃牵引效率的两倍。

电⼒牵引可以综合利⽤能源,尤其在⽯油、煤炭资源⾯临枯竭的今天,⼈们努⼒开发、利⽤新能源,如风能、光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随着科学的发展,会有更⼴泛更廉价的再⽣能源被利⽤,电⽓化铁路可以利⽤⼀切能源发出的电能。

3、环保运输,⼯作条件好随着⼈们物质⽂明和精神⽂明的提⾼,⼈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

⼈类也受到了掠夺式占有的惩罚,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是⼈们的共识。

电⼒机车直接使⽤电能,免除了燃煤燃油排放的⼀氧化碳及其他有害⽓体的污染,给旅客及沿线⼈民创造了良好的⽣活、⽣产环境。

电⼒牵引利⽤了集约化发电设备的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优势。

电⼒牵引减少了余热及费⽓排放,给司乘⼈员及铁路⼯作⼈员创造了舒适、清洁的⼯作环境,特别是在长⼤隧道及其他通风条件差的区段尤为显著。

4、劳动⽣产率⾼,运输成本底由于电⼒机车可以连续不断地从外部电源取得电能,并且功率⼤,运⾏速度⾼。

探究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探究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探究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摘要: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铁路建设起步较晚,在系统方面以及技术方面还都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体制的改革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铁路建设的发展也有了跨越式的迈进。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新技术;探究发展铁道运输系统作为促进我国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发展的一条重要通道,其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一直都受到社会和国家的广泛关注。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其高效性、实用性都是传统的铁道动力牵引系统无法匹敌的。

电气化铁道顾名思义就是采用电力牵引运行的铁道,其运作原理是在铁道沿线铺设完善的电力牵引系统,通过国家电网的持续供电输送到铁道沿线的牵引变电所,再在变电所内进行电压转化后将低压电流输送到接触网上。

列车在接收到接触网的电流之后再在内部进行一次电流降压并将电流整流为直流电,最终成为列车的驱动力。

1.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相关技术分析1.1接触网新型技术分析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是最近几年发展出来的一种新技术,在施工的难度上以及技术的要求上还十分欠缺。

由于接触网所面临的环境是露天的、危险的,因此无论在施工铺设阶段还是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后,都有着许多的注意事项,下面将从施工前需做的准备开始进行分析:首先在施工前,要提高铺设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建设的重视程度,对沿铁路轨道中的每一个位置进行精准地探测和定位。

在选择材料和配件时,要站在长远可续持发展的角度上,尽量挑选一些品质好、性能好、环保耐用的新型材料,以保证其产品的安全性,在我国时代经济迅速发展的态势下依旧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1]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完整的施工过程体系,充分考虑各种施工细节,便于后期的正式施工顺利开展和进行。

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灌输全面的安全生产、安全施工意识,避免后期施工过程中因人员疏忽造成施工事故。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接触网的施工运营过程体系来进行,对每一项环节进行严密严格的监控和把握,力求将所有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电气化铁路

电气化铁路

优点
优点
电气化铁路是一种现代化的铁路运输工具,和使用的内燃、蒸汽机车牵引的铁路相比,具有技术经济上的优 越性。
能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
由于电力机车以外部电能作动力,它不需要自带动力装置,可降低机车自重,这样,在每根轴的荷重相同的 条件下,其轴功率较大,目前国内的电力机车最大为7200千瓦,内燃机车为500千瓦,在相同的牵引重量时,其 速度较高。而在相同速度下,其牵引力较大。客运用的SS8型电力机车持续速度为100公里/时,而DF11型内燃机 车只有65.5公里/时。从货运机车的功率来比较,SS4型电力机车为6400千瓦,DF10型内燃机车为3245千瓦,而 前进型蒸汽机车仅为2200千瓦。由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因为电力机车的功率大,所以它的牵引力大和持续速度较 高,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
直流电气化铁路动态模拟计算台直流电气化铁路动态模拟计算台由前苏联莫斯科铁道学院于1950年开始研制。
模拟计算台各环节简介
利用相似标准,按与实际相符的一定比例模拟变电所电压、内阻,接触和钢轨的电阻、的电阻、电流,机车 的F1,I1,研制了包括5个变电所,125km长的接触、钢轨和线路及电力机车组成的模拟台,其原理结构图见图2。 ①供电系统:牵引变电所由交流供电经桥式整流及内阻后向4条馈线供电;接触和钢轨用10个步进选择器组成, 其中每层有25条支路,共计250条,每条代表0.5km,其第一层每条支路的电阻模拟10mm2~738mm2的等值铜导线 截面,第二层模拟P45和P60型钢轨。②线路纵断面:利用一系列的串、并联电阻形成—电位器,其上不同的正、 负电压相似地模拟不同的上、下坡道阻力,使每个0.5km具有不同的坡道。③电力机车牵引列车:机车的主回路 由图2中机车电阻和电流来模拟,取电压UkM,形成电流为(M代表模拟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化铁道技术
电气化铁道技术(电力机车方向)专业
A.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电力机车乘务与检修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到铁路机务段、机车厂、工厂铁路专用线、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等部门从事机车试验、运用、维修保养等工作。

B.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从事电力机车试验、运用和检修等专业技能。

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机车基本构造、电力机车工作原理、电力机车故障处理及城市轨道交通等基本知识,接受外语、计算机办公及绘图、金工等基本技能训练和机车常规试验、运用、检查保养等专业技能训练。

达到培养目标者,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后可获得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C.主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机车电机、电力机车电器、电力机车控制、电力机车制动系统、电力机车总体及走行、行车规章、机车运用管理、列车牵引计算、电力机车构造检修乘务实训等。

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供电方向)专业
A.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铁路电力设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到铁路供电中心、电气化工程局、工矿企业、城市轨道交通、铁路机务段、机车厂等部门从事电力技术与管理工作。

B.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操作、使用及维修电力设备等专业技能。

主要学习电路基础、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电压技术、牵引变电所、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远动技术、接触网、牵引供电规程与安全等基本知识,接受外语、计算机办公及绘图、金工、电工电子等基本技能训练和牵引变电所故障处理方法、变压器、电动机接线、接触网施工方法等专业技能训练。

达到培养目标者,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后可获得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C.主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电工仪表与测量、牵引变电所、高压电器、继电及微机保护、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远动技术、接触网、牵引供电规程与安全、电力设备操作技能实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