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2020年智能交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智慧城市智能化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智慧城市智能化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2020年4月目录一、2019 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 (4)1、关键战略业务进展 (4)(1)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壮大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团队 (4)(2)扎实推进智能技术研发和内部赋能体系建设,研发投入和成果持续提升 (5)(3)产品化升级加速,进一步完善“数字平台+智能终端”产品矩阵 (5)(4)探索轨道交通总承包和智能化产品渠道销售模式 (6)(5)牵手国内知名ICT 企业,合作生态进一步丰富 (7)2、各项业务进展情况 (8)(1)智能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业务 (8)(2)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业务 (8)(3)ICT 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业务 (9)3、员工发展与能力建设 (9)4、市场与品牌建设 (10)二、行业格局和趋势 (10)1、人工智能技术和行业发展 (10)(1)国家出台多部人工智能发展政策,人工智能成为“科技新基建”重要抓手 (10)(2)人工智能技术下沉,应用规模化落地将给不同行业带来深刻变革 (11)(3)伴随5G 商用化开启,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和行业“Know-How”的科技企业大有可为 (11)2、智能轨道交通行业格局和趋势 (11)3、智慧城市行业格局和趋势 (13)(1)城市公共安全 (13)(2)城市智能交通 (14)4、ICT 产品服务行业格局和趋势 (15)三、公司核心竞争力 (15)1、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和技术生态优势 (15)2、行业Know-How 及人工智能产品化优势 (17)3、智能化行业解决方案服务优势 (17)4、市场品牌优势 (18)四、公司发展战略 (18)五、公司经营计划 (20)1、推动营销体系战略升级,加强区域平台建设,带动自研产品销售扩大..202、坚定不移地推动产品化转型,促成业务结构的升级 (20)3、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加快技术创新 (21)4、推进干部管理与激励,强化人才体系建设 (22)5、构建数字化运营体系,持续提升经营价值 (22)六、可能面对的风险 (23)1、政策风险 (23)2、技术创新风险 (23)3、市场风险 (24)4、项目管理风险 (24)5、人才管理风险 (24)一、2019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2019年,管理层在新“3×3”规划的引领下,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城市交通三大场景的产品创新和落地应用,进一步完善了“数字平台+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布局,为公司未来在实现高质量增长、提升盈利能力的道路上持续进步奠定基础。
2020年ETC智能网联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ETC智能网联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2020年4月目录一、2019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 (4)1、主要业务经营情况 (4)(1)ETC业务 (4)(2)智能网联业务 (6)(3)激光检测业务 (8)(4)动态称重业务 (9)(5)海外市场业务 (10)2、技术创新及前沿产品研发情况 (10)3、运营管理 (13)4、投资并购 (13)5、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14)二、行业发展阶段情况 (14)1、ETC行业 (15)2、智能网联行业 (17)3、激光雷达行业 (19)三、公司核心竞争力 (20)1、技术与研发优势 (20)2、营销网络优势 (22)3、资质优势 (22)4、服务优势 (23)5、管理人才优势 (23)6、数字化管理优势 (24)四、公司发展战略 (24)五、2020年工作计划 (25)1、业务拓展 (25)(1)ETC业务 (25)(2)智能网联业务 (27)(3)汽车电子业务 (27)(4)激光检测业务 (28)(5)动态称重业务 (29)(6)海外市场业务 (30)2、技术开发与创新 (30)3、运营管理 (31)4、投资并购与资本运作 (32)六、可能面对的风险 (32)1、市场风险 (32)2、业务季节性波动风险 (32)3、应收账款风险 (33)4、新产品拓展及技术创新风险 (33)5、经营管理风险 (34)一、2019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120.7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4.10%;营业利润100,668.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482.80%;利润总额100,759.3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285.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154.6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52.74%。
2019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是受益于全国撤销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的全面推进,以及交通部门大力推广普及ETC 建设,公司ETC电子标签出货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同时公司路侧天线产品陆续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和验收交付使用,带动ETC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2020年智慧停车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智慧停车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2020年4月目录一、2019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 (5)1、传统主营业务智能硬件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5)2、战略转型培育的新业务实现高速发展 (7)(1)智慧停车业务高速发展,线上运营实现规模化收入 (7)(2)停车场云托管业务试点推广,取得良好市场效果 (7)(3)行业解决方案业务效果显著 (8)(4)城市停车业务持续推进 (8)3、持续技术创新,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9)4、提升客服交付能力及效率 (10)二、行业发展情况 (10)1、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停车行业蕴藏巨大的市场空间 (10)2、智慧停车业务需求持续释放,市场快速发展 (11)3、智慧停车行业洗牌加速,市场集中度继续提高 (11)4、停车场无人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12)5、智慧人行业务快速发展 (13)6、国内城市级智慧停车业务加速发展 (13)三、公司核心竞争力 (14)1、行业先发及市场卡位优势 (14)2、生态化的产品体系优势 (14)3、已经形成的智慧停车业务规模优势 (15)4、产业互联网的模式优势 (15)5、BCG业务整体的战略协同优势 (16)6、上市公司的资质及资金优势 (16)四、公司发展战略 (16)1、智能硬件业务 (17)2、智慧停车运营业务 (18)(1)通道服务业务 (19)(2)广告运营业务 (20)(3)车位运营业务 (20)3、停车场云托管运营业务 (21)4、行业解决方案业务 (21)5、城市级智慧停车业务 (22)五、2020年经营计划 (23)1、经营方针 (23)2、重点业务方向 (24)(1)停车场云托管业务 (24)(2)智慧人行业务 (24)(3)智慧停车运营业务 (25)(4)行业解决方案业务 (25)(5)城市停车业务 (26)六、风险因素 (26)1、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26)2、应收账款规模增加的财务风险 (27)3、新业务带来的管理风险 (27)4、新业务发展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27)。
2020年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2020年4月目录一、2019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 (4)1、健全经营网络,拓展市场区域 (4)2、紧跟政策形势,做好业态布局 (5)(1)完善市场开发产业布局 (5)(2)优化投资业务结构和分类 (5)(3)优化投资业务产业分布 (6)3、彰显品牌效应,打造品质工程 (6)4、落实“双百行动”,谋划战略布局 (6)5、加大融资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二、行业格局和趋势 (7)三、公司核心竞争力 (9)1、地区领先的施工资质 (9)2、丰富的新疆地区路桥施工经验 (9)3、完整的路桥施工业务体系 (10)4、过程管理和成本控制优势 (10)5、科技研发优势 (11)6、良好的企业信用等级及品牌影响力 (11)7、区位优势 (12)四、公司发展规划 (12)1、构建公路行业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12)2、巩固现有市场,拓展内地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 (12)3、抢机遇,拓市场,大力发展PPP项目 (13)4、融资计划 (13)五、发展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3)1、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13)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14)3、加强“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力度,确保企业有序高效的运营 (15)4、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经营效益 (15)5、提高公司在勘察设计、试验检测的市场竞争能力,拓展公路养护业务 .. 16六、2020年度经营计划 (16)七、可能面对的风险 (16)1、政策性风险 (16)2、市场风险 (16)3、投资风险 (17)4、财务风险 (17)5、工程安全风险 (18)6、不可抗力产生的风险 (18)一、2019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公司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
一方面,面对国家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外部环境,国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公司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内部要求,交通行业发展不断深刻变革,发展重心已由大建设转为大交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面临升级,供求模式发生转变,形成从投融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
2020年智能交通系统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2020年智能交通系统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2020年8月
目录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3)
1、路端 (3)
2、车端 (4)
二、具体业务发展计划 (4)
1、ETC业务 (5)
2、智能网联业务 (6)
3、激光检测业务 (7)
4、动态称重业务 (7)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行业进入产业变革期。
万集科技始终坚持以研发创新驱动业务升级,围绕“车”、“路”两大交通基本要素提供涵盖产品、服务、系统、平台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构建面向多元化的客户需求的智能交通产业生态体系,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交通生态综合服务提供商。
1、路端
公司将围绕“感知—传输—计算”为道路赋能完善公司在路侧的业务布局。
公司将利用多年来在路端累积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完善并丰富产品结构,升级迭代ETC、激光雷达、动态称重、智能网联等业务线产品,并基于路侧ETC设备、V2X设备、3D激光雷达设备、智慧基站、非现场检测等多产品线优势和在大数据、边缘计算、多源感知融合等领域技术积累,提供路侧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解决方案,为路侧交通提供多维度、全要素的感知能力,低延时、高可靠、广范围的数据通信能力以及智能化、快响应的数据分析能力,并针对未来智能交通多业务多场景应用需求建立一体化交通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一方面,为交通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提供集管理、监督、支付、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提升综合运输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公司将依托于平台开发及海量数据的驱动不断延伸客户群,为管理部门、驾驶者、物流、金融等交通参与者提供驾驶出行、设计规划、分析决策、车辆画像等增值服务。
2020年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2020年4月目录一、2019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 (5)1、“智能终端+大数据”实现商业价值闭环,持续构建AIOT生态 (5)2、各事业群协同并进,全方位增强发展引擎 (6)(1)智能金融事业群 (6)①协同创新,场景赋能,聚焦“银行前台”的金融科技公司 (6)②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成熟,财政国库支付电子化领域显优势 (8)(2)智能安全事业群 (8)①以智慧警务为基础探索智慧安全城市 (9)②武装押运业务总体稳健增长,加速推进全国布局 (10)(3)智能交通事业群 (10)①传统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创新协同打造智慧示范车站 (10)②聚焦“以人为中心”智慧化场景,逐步构建大交通生态 (11)(4)智能便民事业群 (11)①线下+线上模式,服务全国智慧共享 (12)②积极搭建云平台,智能便民稳中有进 (13)(5)海外事业群 (13)3、AI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14)4、重视公司软实力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 (15)(1)品牌建设:持续提升人工智能品牌影响力 (15)(2)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与标准建设,构筑企业护城河 (16)二、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竞争格局 (16)1、AI+金融领域发展趋势 (17)2、AI+安防领域发展趋势 (19)3、AI+交通领域发展趋势 (20)4、AI+便民领域发展趋势 (22)(1)新零售领域 (22)(2)智能文旅领域 (23)三、公司核心竞争力 (24)1、场景落地优势 (25)2、技术研发优势 (25)3、体制机制优势 (26)4、供应链优势 (26)四、公司发展战略 (27)1、业务发展战略 (28)(1)智能金融事业群 (28)(2)智能安全事业群 (29)(3)智能交通事业群 (30)(4)智能便民服务群 (31)(5)海外事业群 (31)2、技术研发战略 (32)(1)持续完善“专家委员会+研究总院+专业研究院”的研发组织体系 (33)(2)以aiCore system连接算法与智能终端,赋能场景应用,形成商业价值 (33)(3)打造人工智能产学研平台 (33)3、投融资战略 (34)4、管理保障战略 (34)(1)体制机制建设 (34)(2)人才战略 (34)(3)财务战略 (35)(4)风险管控战略 (35)五、2020年经营计划 (35)1、业务拓展:发挥事业群的灵活性和创新力,促进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 .. 36(1)智能金融:做银行“前台”金融科技领跑者 (36)(2)智能安全:推动“AI+公共安全”业务规模化发展 (36)(3)智能交通:开启大交通业务新局面 (36)(4)智能便民:打造智能便民业务生态圈 (37)(5)海外事业群 (37)2、技术研发:明确清晰的技术发展路径,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37)3、投融资:在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以及金融、交通、安全、便民四大业务领域开展产业投资,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38)4、经营管理 (38)六、公司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39)1、市场风险 (39)2、投资风险 (39)3、经营规模迅速扩张导致的管理风险 (40)4、商誉减值风险 (41)5、汇率波动风险 (41)一、2019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2019年度,公司围绕“振奋精神•深化落地•责任到位,高质量推动AI+战略又好又快发展”的年度发展主题,围绕“智能终端+大数据”产业核心,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行业场景落地,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实现营业收入649,626.51万元,同比增长19.00%;实现利润总额103,395.05万元,同比增长14.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797.57万元,同比增长13.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4,018.33万元,同比增长19.14%。
2020年智能交通安全企业发展策略及经营计划
公司始终坚持“客户第一”的经营理念,特别是公司在从科技型公司向“科技+服务”型公司转型、从“ToB”业务向“ToB+ToC”业务转型后,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更显得重要。公司会一如既往地从客户需求出发,优质高效做好客户服务,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形成闭环。
7、人力资源:持续激励,向奋斗者致敬
公司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引进符合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战略的高素质研发、市场营销及运营管理等方面人才,加大力度招募有行业经验的精英,用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公司将全面推行目标考核体系,构建全新的激励机制,优化组织架构和职能管理,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司管理模式由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全面调动公司全体员工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3、智慧车检行业
鉴于中国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增量都稳居全球第一;机动车检测行业政策放开,检测பைடு நூலகம்费由市场定价;国家对在用车尾气排放标准不断提升,政策不断加码,全社会都在积极参与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共同防治大气污染,遥感监测方兴未艾;新能源车销售快速增长;二手车交易日趋活跃、成交量节节攀升,主动检测需求会越来越多;中国每万辆车对应的车检站数量相比发达国家差距过大,急需增加车检站数量等原因,现有机动车检测行业的总体服务品质有待提升,检测站数量有待提升,车检智慧化程度有待提升。环保政策推动汽车尾气遥感检测法标准发布和实施,机动车检测设备迎来大发展,市场规模近百亿,机动车检测以及汽车后市场服务比如保险、维修、二手车交易等等综合市场规模近千亿。
智能交通安全企业发展策略及经营计划
2020年4月
智能交通安全企业发展策略及经营计划
一、行业发展态势
1、智慧车管、智慧驾培行业
2020年交通数字化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交通数字化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4月
目录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4)
1、5G车联网协同发展智慧交通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4)
2、大数据+智能交通数据资源资产化成趋势 (5)
3、交通领域军民融合纵深发展,微位移雷达市场可期 (6)
二、公司核心竞争力 (7)
1、科技研发优势 (7)
2、品牌资源优势 (7)
3、产业链协同优势 (8)
三、公司发展战略 (9)
四、2020年度经营计划 (9)
1、聚焦科技研发培育新型商业模式 (9)
2、进一步优化营销体系,加大渠道及海外拓展力度 (10)
3、推进业务协同,实现公司各业务板块协调发展 (10)
4、关注团队建设,加强核心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1)
5、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推动产业合作共赢发展 (11)
五、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2)
1、季节性波动风险 (12)
2、经营半径扩大引致的管理风险 (12)
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13)
4、商誉减值风险 (13)。
2012-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征求意见
2012-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征求意见日前,第三届智能运输大会(ITSCC)召开,大会期间发布《2012-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智能交通产业界、投资界都会掀起新一轮的智能交通热。
1、国家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1-2020年)2011年8月,交通运输部在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发布《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1-2020年)(初稿)文件,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智能交通发展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实施策略和措施等内容进行了描述。
本报告摘取涉及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部分内容。
1.1战略目标在主要大中城市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路网、相关高速公路以及综合枢纽的集成化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决策支持和服务系统,实现对公交车、出租车、城市轨道运行车辆以及客运枢纽运营车辆的智能监管,实现对城市交通运行的整体协调管理与服务,公交智能化车载调度装备普及率达到80%。
公交电子支付全国平均普及率达到70%。
在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实现覆盖城乡、兼顾多种运输方式的公众出行实时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高速公路推送式交通广播系统和依托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的道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依托大中城市的综合客运枢纽,实现城市公交、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等多种方式的信息共享及公众出行信息服务。
全面建成高速公路气象服务系统,为出行者提供道路气象服务,为交通管理和应急处置提供支撑。
在规模化应用和商业应用的推动下,在不停车收费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和装备、车载安全辅助驾驶装置、公交和营运车辆及船舶运行监管系统、港口与集装箱运输智能化装备等方面实现产业化,总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
中国智能交通网()到2020年,我国智能交通技术的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2010年的水平,在交通信息采集、交通数据处理、城市交通信号控制、集装箱运输、港口自动化等方面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主要智能交通技术及装备、应用软件和控制软件的自主开发和规模应用。
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2020年4月目录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4)二、公司核心竞争力 (5)1、国家级高水平实验室平台优势 (5)2、持续创新优势 (6)3、人才池培养优势 (8)4、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势 (8)5、合作与本地化服务优势 (9)三、公司发展战略 (9)1、技术战略 (10)2、市场战略 (10)3、服务战略 (11)4、人才战略 (11)四、公司经营计划 (12)1、市场 (12)2、研发 (12)3、工程项目 (13)4、品牌建设 (13)5、生产与质量 (14)6、人才建设 (14)五、主要风险 (14)1、研发失败或技术未能产业化的风险 (14)2、技术升级替代风险 (15)3、技术流失风险 (15)4、市场竞争风险 (15)5、采购产品、原辅材料及接受服务价格波动风险 (16)6、新业务及新市场开拓失败的风险 (16)7、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风险 (16)8、毛利率下降风险 (16)9、行业风险 (17)10、宏观环境风险 (17)一、行业格局和趋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为城轨行业智慧城轨建设指明了方向。
未来几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力争通过“两步走”实现智慧城轨建设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在2025年,中国式智慧城轨特色基本形成,跻身世界先进智慧城轨国家行列。
第二步在2035年,进入世界先进智慧城轨国家前列,中国式智慧城轨乘势领跑发展潮流。
截止目前,我国国内有12家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总承包商,行业处于爆发性增长期,与新技术的融合逐渐加速,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同时,在现代化都市圈理念及交通强国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逐步形成新的行业格局。
(1)线路建设从单线建设向线网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得对于线网运行、互联互通、多系统协同联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2)自动化水平,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信号系统与新技术融合的速度加快,对于智能调度、智能网络、智能运维的研究工作也陆续开展。
2020年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2020年4月目录一、2019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 (4)1、健全经营网络,拓展市场区域 (4)2、紧跟政策形势,做好业态布局 (5)(1)完善市场开发产业布局 (5)(2)优化投资业务结构和分类 (5)(3)优化投资业务产业分布 (6)3、彰显品牌效应,打造品质工程 (6)4、落实“双百行动”,谋划战略布局 (6)5、加大融资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二、行业格局和趋势 (7)三、公司核心竞争力 (9)1、地区领先的施工资质 (9)2、丰富的新疆地区路桥施工经验 (9)3、完整的路桥施工业务体系 (10)4、过程管理和成本控制优势 (10)5、科技研发优势 (11)6、良好的企业信用等级及品牌影响力 (11)7、区位优势 (12)四、公司发展规划 (12)1、构建公路行业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12)2、巩固现有市场,拓展内地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 (12)3、抢机遇,拓市场,大力发展PPP项目 (13)4、融资计划 (13)五、发展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3)1、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13)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14)3、加强“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力度,确保企业有序高效的运营 (15)4、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经营效益 (15)5、提高公司在勘察设计、试验检测的市场竞争能力,拓展公路养护业务 .. 16六、2020年度经营计划 (16)七、可能面对的风险 (16)1、政策性风险 (16)2、市场风险 (16)3、投资风险 (17)4、财务风险 (17)5、工程安全风险 (18)6、不可抗力产生的风险 (18)一、2019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公司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
一方面,面对国家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外部环境,国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公司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内部要求,交通行业发展不断深刻变革,发展重心已由大建设转为大交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面临升级,供求模式发生转变,形成从投融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
2024年交通企业年度工作总结(3篇)
2024年交通企业年度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本文将对2024年度交通企业的工作进行总结与回顾。
一、工作概述2024年是我公司发展的关键一年,面临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交通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创新发展,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
二、市场拓展在今年,我们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与客户的合作,扩大了市场份额。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拓展了产品线,与各级政府合作,积极推进交通设施建设。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成功地打开了市场,实现了销售额的大幅增长。
三、科技创新在2024年,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我们建立了研发中心,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
通过科技创新,我们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高了我们的科研创新能力。
四、服务提升在2024年,我们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建立了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
我们加大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了技术服务水平。
同时,我们建立了客户意见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五、安全生产在2024年,我们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我们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排查,加强了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成功地保障了生产安全,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六、团队建设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加强了团队建设,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的团队更加紧密团结,发挥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七、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市场导向,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合作,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2020年智能交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20年智能交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2020年4月目录一、2019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 (4)1、智慧交通+智能物联,战略协同效应显现 (5)(1)把握多重发展机遇,智慧交通业务稳健增长 (5)(2)海外业务维持高增长态势,智能物联业务快速成长 (6)(3)资源全面整合,战略协同效应显现 (7)2、推动与阿里的深度业务融合 (7)3、持续强化技术产品领先优势,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成长业务落地 (8)4、推进业务组织变革,支撑业务长期有效增长 (9)二、行业发展趋势 (9)1、智慧交通行业 ....................................................................................................9102、智能物联产业 ..................................................................................................三、公司核心竞争力 (11)1、股东结构进一步优化,协同优势显著 (11)2、客户资源及生态资源丰富,价值场景落地优势显著 (11)3、构建持续技术创新的研发体系,技术领先优势持续强化 (12)4、营销服务网络覆盖广泛,供应链布局持续优化 (12)135、核心人才优势显著 ..........................................................................................四、公司发展战略 (13)五、2020年度经营计划 (14)1、践行“双驱动-双引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 (14)2、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推动创新业务快速发展 (14)3、加强内部协同与外部战略合作,推动产业合作共赢发展 (14)4、推动组织升级变革,持续优化运营管理体系 (15)5、多措并举应对YQ带来的业务冲击 (15)六、风险因素 (16)161、行业波动的风险 ..............................................................................................2、国际贸易环境与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 (16)3、智能交通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17)4、智能物联境外业务的风险 (18)195、经营合规风险 ..................................................................................................一、2019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2019年,国外政治经济等不确定风险加大,国内经济转型持续推进,公司业务需求面临多重因素影响;同时面对公司所处行业以AI、物联网、云计算、5G、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公司坚定贯彻落实“双引擎+驱动”发展战略,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核心技术为引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技术储备,加快技术、产品及业务模式创新步伐,推进公司数字化升级转型,为公司未来的全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慧交通发展战略
智能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六: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发展
完善标准法 规
建设聪明的路
制定顶层设 计
完善智慧的 车
强化理论研 究
智能网联
推动应用“示 范—推广—成 网”
提高通行效率、提升交通安全、促进节能环保
优先在长途货运和公交车方面推进无人驾驶
智能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七:交通安全智能化提升
支付等先进技术,通过行车、
停车、枢纽换乘、末端出行 以及应答式定制服务等各个
智能公交系 统
1
2
一站式
环节的智能化实现门到门一 站式高效便捷服务
一站式出行 5 服务平台
智能客 运服务
实施个性化服务、多样化服 务、全程服务、预约式服务
4 智能慢行系统
等多种智能服务方式
智能停 车系统
智能枢 纽系统
智能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三:门到门一单制智能货运服务
智能工程建设
数据自动采集,构建 工程建设质量的全寿 命可追溯闭环管理体 系和综合管理平台
1234567
智能列车 智能动车组 智能自动驾驶
智能调度指挥
采用多层域数据融合与 列车运行态势预测技术,
实现智能调度指挥
智能养护维修
维修智能化, 全过程管理,
降低成本
谢谢大家
3 建立大数据政企开放共享模式和机制
分析交通需求,优化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挖掘交通大数据的潜在 4
价值,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 5 实现智能化的交通安全管理、拥堵管理、共享管理、运维管理、智能物
流、智能公交等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
智能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二:高效便捷一站式智能客运服务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电子
2020年智能公共交通企业发展策略及经营计划
智能公共交通企业发展策略及经营计划2020年4月目录一、行业发展态势 (3)1、发展现状 (3)2、发展趋势 (3)(1)城市公交智能调度应用将向云服务的智能调度方向发展 (3)(2)标准规范将向综合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交换共享等方面发展 (4)(3)大数据技术将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管理决策中得到广泛应用 (4)(4)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大力提升公交出行服务水平 (4)二、未来发展策略 (5)三、2020年经营计划 (5)1、围绕交通行业,集中市场优势,向标准品市场快速拓展 (5)2、加大技术投入,加快产品转化 (5)3、全力推进新工厂的布局与规划 (6)4、进一步重视人才梯队和企业文化建设 (6)智能公共交通企业发展策略及经营计划一、行业发展态势1、发展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拥堵现象的日益严重,智能交通和智慧公交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
同时,全国多地出台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强绿色出行的政策。
“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得到全社会的积极响应。
智能交通和智慧公交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据前瞻研究院的报告认为,未来三年我国智能交通行业有望保持20%左右的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到2023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
2、发展趋势(1)城市公交智能调度应用将向云服务的智能调度方向发展随着城市公交运营企业管理水平与管理要求的提高,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技术日益成熟,基于云服务的智能调度平台已在行业中出现应用案例。
对于有多家公交企业的大中城市,通过建设公交智能调度云平台,以“企业在线”的服务方式为各公交企业提供运营调度功能,便于公交的协同调度和综合运营管理,并可进一步扩展至区域范围内的中小城市公交企业,形成区域性的公交智能调度云服务中心,从而节约建设和运维成本。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与规划方案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与规划方案第一章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概述 (2)1.1 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背景 (2)1.2 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目标 (2)1.3 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现状 (3)第二章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 (3)2.1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3)2.2 交通信息处理与分析 (4)2.3 交通信息平台构建 (4)第三章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与评估 (4)3.1 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4)3.2 交通需求评估指标 (5)3.3 预测与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5)第四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 (6)4.1 信号控制策略 (6)4.2 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6)4.3 信号控制效果评价 (7)第五章城市交通拥堵治理 (7)5.1 拥堵原因分析 (7)5.2 拥堵治理策略 (7)5.3 拥堵治理案例分析 (8)第六章智能停车管理 (8)6.1 停车信息采集与管理 (8)6.1.1 停车信息采集技术 (8)6.1.2 停车信息管理系统 (9)6.2 停车诱导系统设计 (9)6.2.1 停车诱导系统概述 (9)6.2.2 停车诱导系统设计原则 (9)6.3 停车收费与管理策略 (9)6.3.1 停车收费策略 (9)6.3.2 停车管理策略 (10)第七章城市公共交通优化 (10)7.1 公共交通线网优化 (10)7.1.1 线网布局原则 (10)7.1.2 线网优化策略 (10)7.2 公共交通运行调度 (10)7.2.1 调度原则 (10)7.2.2 调度策略 (10)7.3 公共交通信息服务 (10)7.3.1 服务内容 (10)7.3.2 服务渠道 (11)7.3.3 服务优化 (11)第八章智能交通管理与规划决策支持 (11)8.1 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11)8.2 决策模型与方法 (11)8.3 决策效果评估 (12)第九章城市交通政策与法规 (12)9.1 交通政策制定 (12)9.1.1 概述 (12)9.1.2 政策制定内容 (13)9.1.3 政策制定程序 (13)9.2 交通法规完善 (13)9.2.1 概述 (13)9.2.2 法规完善内容 (13)9.2.3 法规完善程序 (13)9.3 政策与法规实施与监督 (14)9.3.1 概述 (14)9.3.2 实施与监督措施 (14)9.3.3 实施与监督程序 (14)第十章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未来发展 (14)10.1 智能交通发展趋势 (14)10.2 智能交通关键技术创新 (15)10.3 智能交通管理可持续发展策略 (15)第一章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概述1.1 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频发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公路管理与运输规划方案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公路管理与运输规划方案第一章智能化公路管理概述 (3)1.1 智能化公路管理的发展背景 (3)1.2 智能化公路管理的意义与目标 (3)1.3 智能化公路管理的关键技术 (4)第二章智能化公路基础设施 (4)2.1 公路监测与感知技术 (4)2.2 公路信息采集与传输 (4)2.3 公路智能照明与绿化管理 (5)第三章公路交通信息处理与分析 (5)3.1 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 (5)3.1.1 信息采集 (5)3.1.2 信息处理 (6)3.2 交通流分析与预测 (6)3.2.1 交通流特性分析 (6)3.2.2 交通流预测 (6)3.3 交通信息可视化与发布 (6)3.3.1 可视化技术 (6)3.3.2 发布渠道 (6)第四章智能化公路养护管理 (7)4.1 养护管理智能化技术 (7)4.2 养护决策支持系统 (7)4.3 养护作业智能化设备 (7)第五章智能化公路安全监管 (8)5.1 公路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8)5.1.1 风险识别技术 (8)5.1.2 风险评估方法 (8)5.2 公路应急预案与智能调度 (8)5.2.1 应急预案制定 (8)5.2.2 智能调度系统 (8)5.3 公路处理与信息反馈 (8)5.3.1 处理流程优化 (9)5.3.2 信息反馈 (9)第六章智能化公路运输规划 (9)6.1 运输需求预测与分析 (9)6.1.1 引言 (9)6.1.2 运输需求预测方法 (9)6.1.3 运输需求分析 (9)6.2 运输网络优化与布局 (9)6.2.1 引言 (9)6.2.2 运输网络优化方法 (9)6.2.3 运输网络布局策略 (9)6.3 运输资源配置与调度 (10)6.3.1 引言 (10)6.3.2 运输资源配置方法 (10)6.3.3 运输调度策略 (10)第七章公路物流智能化管理 (10)7.1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10)7.1.1 平台架构设计 (10)7.1.2 关键技术研究 (11)7.2 物流运输过程监控 (11)7.2.1 运输监控体系构建 (11)7.2.2 监控技术选用 (11)7.3 物流资源优化配置 (11)7.3.1 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12)7.3.2 优化算法研究 (12)第八章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12)8.1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12)8.2 智能交通诱导系统 (12)8.3 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13)第九章公路智能化管理与运输规划的政策法规 (13)9.1 政策法规框架 (13)9.2 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 (14)9.2.1 政策法规制定 (14)9.2.2 政策法规实施 (14)9.3 政策法规评估与调整 (14)9.3.1 政策法规评估 (14)9.3.2 政策法规调整 (14)第十章智能化公路管理与运输规划的实施与评估 (15)10.1 实施策略与步骤 (15)10.1.1 制定实施计划 (15)10.1.2 技术研发与集成 (15)10.1.3 建设与实施 (15)10.1.4 人员培训与宣传 (15)10.2 实施效果评估 (15)10.2.1 评估指标体系 (15)10.2.2 评估方法与流程 (16)10.2.3 评估结果应用 (16)10.3 持续改进与优化 (16)10.3.1 跟踪监测 (16)10.3.2 技术更新与升级 (16)10.3.3 政策支持与推广 (16)第一章智能化公路管理概述1.1 智能化公路管理的发展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也日益加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________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 年月日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
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长远,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着力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平,着力探索培育新模式,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激发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内生动力。
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公平市场竞争的发展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
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与模式的创新突破。
坚持互利共赢,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
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
统筹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调动各方积极性,协调推进。
针对制造业薄弱与关键环节,系统部署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试点示范、标准化、工业互联网建设等系列举措,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坚持遵循规律、分类施策。
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引导行业循序渐进推进智能化。
针对不同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加强分类施策、分层指导,加快推动传统行业改造、重点领域升级、制造业转型。
(三)发展目标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2020年的具体目标:——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
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
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
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30%。
——发展基础明显增强。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制(修)订智能制造标准200项以上,面向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及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初步建立。
——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培育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基本建立。
——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著。
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运营成本、产品研制周期和产品不良品率大幅度降低。
三、重点任务(一)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攻克关键技术装备,提高质量和可靠性。
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推进工程应用和产业化。
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装备(产品)中的融合应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二)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围绕感知、控制、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针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智能产品、重大成套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开发和应用,突破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安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智能制造相关的核心支撑软件,布局和积累一批核心知识产权,为实现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
(三)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围绕互联互通和多维度协同等瓶颈,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搭建标准试验验证平台(系统),开展全过程试验验证。
加快标准制(修)订,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推广。
成立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充分利用现有多部门协调、多标委会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凝聚国内外标准化资源,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四)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研发新型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构建工业互联网试验验证平台和标识解析系统。
推动制造企业开展工厂内网络升级改造。
鼓励电信运营商改良工厂外网络,开展工业云和大数据平台建设。
研发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搭建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与试验验证平台,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检查和信息共享机制。
(五)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在基础条件好和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选择骨干企业,围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批量定制、远程运维服务、工业云平台、众包众创等方面,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形成有效的经验和模式。
围绕设计、研发、生产、物流、服务等全生命周期,遴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在相关行业进行移植、推广。
(六)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促进制造工艺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
针对传统制造业关键工序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需求,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提高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发展层次,迈向中高端。
加强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产业间绿色循环链接,提升重点制造技术绿色化水平。
(七)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推进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开展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升级试点应用。
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推进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机制,提升中小企业智能化水平。
整合和利用现有制造资源,建设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在线提供关键工业软件及各类模型库和制造能力外包服务,服务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
(八)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面向企业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推动装备、自动化、软件、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逐步形成以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为核心、各领域领先企业联合推进、一大批定位于细分领域的“专精特”企业深度参与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体系。
加快培育一批有行业、专业特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大力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集团;做优做强一批传感器、智能仪表、控制系统、伺服装置、工业软件等“专精特”配套企业。
(九)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
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
加强规划引导,提升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区规范有序发展。
促进区域智能制造差异化发展。
结合《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实施指南》,紧密依靠本区域智能制造发展基础,聚焦重点。
大力推进制造业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率先实现优势产业智能转型,积极促进制造业欠发达地区结合实际,加快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逐步向智能化发展。
加强区域智能制造资源协同。
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资源协同平台,不断完善体系架构和运行规则,加快区域间创新资源、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推进制造过程各环节和全价值链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实现区域优势资源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
(十)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突出职业精神培育。
加强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培养一批能够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带动制造业智能转型的高层次领军人才,一批既擅长制造企业管理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一批能够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开发、技术改进、业务指导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批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