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的一词多义归纳
高一 文言文 一词多义
高一文言文一词多义若: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表否定假设)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之:辍耕之垄上(往,到)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子犯请击之(代词,带秦军)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是寡人之国也(的,结构组词)若舍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朝济而西设版焉(表转折,连词)见:见陵之耻(被)顾: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图穷而匕见(通“现”显露)顾笑武阳(回头看)府吏见丁宁(我)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乃: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于是,就)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朋友,名词)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你们的)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军: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打,砸)军中不得驱驰(军营)秦王不肯击缶(敲击)足下一军敌彼二军(军队最大编制单位)因击沛公于坐(刺杀)李广军极简易(治军,带兵)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攻打)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像)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弟子不必不如师(比得上)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沛公起如厕(到,往)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公屡促之,必如约(按照······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如果,假使)乃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凋谢)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胜:沛公不胜杯酌(力能担当,经得起)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刑人如恐不胜(尽、完)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确信,真实)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胜过)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证)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胜利)自可断来信(使者,托信之人)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好)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有才智的,高明的)举:中江举帆(挂起,拉起)意: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意思)举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双手抬举)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稍通(看法,见解)大喜,笼归,举家庆贺(全)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猜想,意料)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克,攻占)目似瞑,意暇甚(神情)众议举宠为督(推举)内:少间,怜内掷一纸出(里,内部)杀人如不能举(全、尽)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对内)范进中举(科举考试,举人)内怀犹豫之计(内心、心里)修:怨灵修之浩荡兮(长)相:儿已薄禄相(命相)余虽好修以为常(修饰)相见常日稀(互相)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誓不相隔卿(你)谢:谢家来贵门(辞别)适: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阿母谢媒人(谢绝,拒绝)处分适兄意(适合,依照)多谢后世人(劝告,告诫)适得府君书(刚才)极:屋极有窗以达气(屋顶)引: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导)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极点)将军夜引弓(拉开)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到达)相如引车避匿(避开,退却)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伏尸而哭,极哀(非常,十分)引酒且饮之(取来)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最多,至多)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引用)是:定国是之诏(国家大事,大政方针)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介词,由于)觉今是而昨非(正确、对的)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也(···的原因)是日也,天朗气清(这)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相当于“而”)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表判断,是)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当于“来”)惟进修是急(与“惟”搭配,使宾语提前)可以无悔矣(介词,凭)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于:于人为可讥(对于)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此(在)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些,指好游者)常在于险远(介词,不译)距其院东五里(那,指禅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介词,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指埋葬时间)于是余有叹焉(组成复音虚词,于是,放独其为文犹可识(它,它的)在句子开头,表前后承接因果关系)其孰能讥之乎(放在句首表反问语气“难道”)然后刑于是起矣(在这件事情上,在这时)然: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称名,命名)然视其左右(连词,然而)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名字)。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1、安:1、怎么(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卑:1、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3、备:1、周全、详尽。
(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如: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同"披",穿(如: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5、鄙:1、鄙陋、目光短浅(如:肉食者鄙《曹刿论战》)2、出身鄙野(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全部(如: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如: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如: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8、策:1、马鞭。
(如: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如:策勋十二传《木兰诗》)9、长:cháng1、长度。
(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如: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如: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排行最大(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如: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如: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称赞(如: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11、诚:1、的确,实在(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2、果真(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陈涉世家》/《隆中对》)12、驰:1、骑(如:愿驰千里足《木兰诗》)2、驱车(追赶)(如:公将驰之《曹刿论战》)13、出:1、发、起(如:方其出海门《观潮》)2、来到(如: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观潮》)3、产生(如:计将安出《隆中对》)14、辞:1、推辞(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如: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15、次:1、编次。
(如: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高一语文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烛之武退秦师一词多义○若1.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
《捕蛇者说》)2.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代词,这,这样,如此。
《论语·宪问》)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假如。
《烛之武退秦师》)4.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选择连词,或,或者。
《汉书·高帝纪》)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
《桃花源记》)○辞1.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
(拒绝)《肴之战》2.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文词)《送东阳马生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托辞,辩解之辞)《季氏将伐颛臾》4.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烛之武退秦师》)5.停数日,辞去。
(告别。
《桃花源记》)6.不辞劳苦。
(推托)○之1.辍耕之垄上。
(往,到。
动词。
《陈涉世家》)2.子犯请击之。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秦军)。
《烛之武退秦师》)3.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的。
《烛之武退秦师》)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烛之武退秦师》)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师说》)○说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说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捕蛇者说》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动词)《桃花源记》3.神仙诡诞之说。
(说法)《梅花岭记》4.范增说项羽曰。
(shuì劝说)《鸿门宴》5.秦伯说,与郑人盟。
(同“悦”,喜欢,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境;边远的地方。
《为学》)。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目光短浅。
《曹刿论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3.孔子鄙其小器(鄙视。
《训俭示康》)。
4.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
《孔雀东南飞》)。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高一必修一二文言文一词多义
高一必修一二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具有多义的特点,下面我将从《高一必修一》和《高一必修二》中选取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语,分别举例说
明其多义现象。
1. 必修一中的词语:
心,在《论语》中,“心”可以表示内心、心思、意志等含义,比如“心如刀割”、“心不在焉”等,都是“心”这一词在文
言文中的多义运用。
明,在《论语》中,“明”可以表示明白、清楚的意思,也
可以表示明亮、光明的意思,比如“明明德”、“明察秋毫”等,
都是“明”这一词在文言文中的多义运用。
2. 必修二中的词语:
道,在《庄子》中,“道”可以表示道路、途径的意思,也
可以表示道义、原则的意思,比如“道法自然”、“道不拾遗”等,都是“道”这一词在文言文中的多义运用。
情,在《红楼梦》中,“情”可以表示感情、情感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情况、状况的意思,比如“情深意重”、“情景交融”等,都是“情”这一词在文言文中的多义运用。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实际上文言文中的多义词语非常丰富,需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原著,结合语境来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多义用法。
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多义现象。
高考复习:一词多义汇总
古文积累:一词多义1.从①跟随,跟从。
[例]张良是时从沛公。
(司马迁《鸿门宴》)②靠近,挨着。
[例]樊哙从良坐。
(司马迁《鸿门宴》)③听从,顺从。
[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参与,从事。
[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⑤沿袭,重蹈。
[例]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⑥从,由。
[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2.殆①大概,恐怕,可能。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接近,几乎。
[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苏洵《六国论》)3.当①阻挡,抵挡。
[例]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鸿门宴》)②应当,应该。
[例]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③在,在……时候。
[例]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王羲之《兰亭集序》)④担任,充当。
[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⑤把守。
[例]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⑥主持,掌握。
[例]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⑦会,将会。
[例]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并序)》)4.道①从,经过,取道。
[例]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司马迁《鸿门宴》)②道路。
[例]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司马迁《鸿门宴》)③说。
[例]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④风尚。
[例]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⑤学问,主张。
[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⑥方法,手段。
[例]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贾谊《过秦论》)⑦道理,原因。
[例]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苏洵《六国论》)5.独①岂,难道。
[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司马迁《项羽之死》)②单独,独自。
[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司马迁《鸿门宴》)③唯独,只有,仅仅。
高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
高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晋陶渊明独爱菊: 喜欢安君安与项伯有故: 怎麽沛公安在: 那里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安定毅良久稍安安心燕鹊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麽衣食所安,弗赶加也: 享受既来之,则安之: 使动无情郎安在哪里按按诛五人: 查究缇骑按剑而前: 按着包举一滴可以包函谷怀着包住包举宇内名词用作状语像??一样暴暴霜露: 显露忠义暴于朝廷: 显露暴秦之欲无厌: 残暴被幸被齿发蒙受如被冰雪遭受本予本非文人花士: 本来,原本本图宦达: 希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根本抑本其成败之迹: 推究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根鄙言语粗鄙粗俗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意动,以?为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顾不如蜀鄙之僧载: 边远的地方敢竭鄙怀浅陋比比去,以手阖门: 及,等到天涯若比邻: 并列,挨着纳比笼中并列,挨着比权量力: 比较比吾乡临之死则已后矣: 比较比得软脚病近来宰严限追比追征敝侯生摄敝衣冠: 破旧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劳,困乏因人之力而敝之: 使动,损害毕少选当毕结束毕尽于此全1/38页兵非我也,兵也: 兵器非兵连祸结: 战争斯用兵之效也:战争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穷兵黩武: 军队而秦兵又至矣: 军队草木皆兵: 士兵病故病且殆: 穷困病偻: 患病君之病在肌肤: 疾病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有病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动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担心,忧虑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缺点,弊病(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疲劳,困乏) 并并受促织恩荫一并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连搏水石相搏: 击,拍,扑森然欲搏人: 抓薄日薄西山: 迫近门衰祚薄: 浅薄有薄德于古今浅薄的厚古薄今: 意动日以厌薄轻视拨曲终收拨当心划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转轴拨弦三两声拨动弹奏策振长策而御宇内: 鞭子蒙故业,因遗策: 策略,计谋策扶老以流憩: 著着退而论书策: 竹简策勋十二转: 书写,记曾风景旧曾谙:曾经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adv连?都曾益其所不能: 增常非常之观: 平常,寻常常在于险远: 常常,副词胜地不常常存长一技之长: 长处,特点长歌当哭: 放声求木之长: 生长无长无少: 年纪大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2/38页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朝服衣冠: 在早晨诚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实在诚怛人心实在此天意诚难测确实诚不可忍确实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果真诚能见可欲: 果真,表假设诚知其如此果真帝感其诚: 诚心诚意乃能衔哀致诚诚意致负诚托真心诚意帝感其诚诚意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乘车聊乘化以归尽: 顺应着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 一车四马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就着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趁着自京师乘风雪: 冒着耻耻学于师: 意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意动知耻而后勇: 羞耻出家君作宰路出名区过无出其右者超出因出己虫拿出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朔气传金柝: 传递,传送其传之非其真也: 传来的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吾何辞焉推辞卮酒安足辞:推辞,拒绝不辞劳苦推托辞不赴命:辞谢停数日辞去告别,告辞不遑辞候告辞何辞为:告辞我从去年辞帝京离开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水边3/38页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轮到又间令吴广至次所旁丛祠中:驻扎从惑而不从师:跟从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跟从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殆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殆有神护者:大概,表揣测的语气词思而不学则殆:疑惑旦旦日,客从外来:第二天旦辞爷娘去:早晨其若吾乡临之旦旦有是哉:天天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天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时然五人之当行也:面对,对着当其南北者:在(某地或某时) 及山颠崖限当道者:处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把守,占着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阻挡当奖率三军,被定中原:必定他日,汝当用之:会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他日汝当用之:将对酒当歌对着木兰当户织对着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倘”,如果失期当斩:判罪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有大石当中流:挡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顶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臣生当陨首:应当老当益壮应当当任东宫:任,充当惴惴恐不当意合乎道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知识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于是废先王之道:思想,主张4/38页有碑仆道:道路何可胜道也哉:说得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得双石于潭上:得到,找到不能得日:得到耳得之而为声:得到此言得之:适宜诚不得已:可以吾得兄事之:必须,一定,副词不得极夫有之乐也:能够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能够愿得生归能够往往有得:心得,收获等等终军之弱冠同于等死死国可乎同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吊吊有忧,贺有喜:慰问,安慰形影相吊:安慰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安慰死则往吊哭之:吊念祭奠死者董董道而不豫:遵守董事长:监督董之以严刑:监督断自可断来信:回绝三日断五匹制成一匹)截下来度内立法度:规章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计算万里赴融机,关山度若飞:通渡,超过 (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揣度) 恶彼且恶乎待哉 wu 何宾语前置而舍瑟而作:连词,表承接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与:承接或百步而后止:表承接锲而舍直,朽木不折:承接,就鸟倦飞而知还:承接骊山北构而西折:承接赂秦而力亏: 承接而秦兵又至矣:承接咏而归:连词,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修饰顺流而东行:修饰。
(完整版)高中必备文言文一词多义
高中文言文必备一词多义1.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⑤若何:怎么办,怎么样⑥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2.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②《师说》《捕蛇者说》一种文体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④范增说项羽曰劝说、劝服⑤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3.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拒绝②停数日,辞去告辞、告别③不辞劳苦推托④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⑤《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婉言道歉。
4.鄙:①言语粗鄙粗俗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④孔子鄙其小器轻视5.微:①人微言轻轻微的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⑤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不暴露、深奥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喻指细小的东西6.之:①辍耕之垄上到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代秦军③是寡人之过也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的结构助词,的。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知: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知识,智慧8.复: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②其有敢不尽力乎?请复战再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再④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⑤不敢出一言以复回复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9.既:①既而儿醒,大啼不久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10.劝: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鼓励②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劝服遂①自杀未遂成功②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③遂使之行成于吴于是11.当: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在……时候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④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应当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要或介词“正当”⑥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抗⑦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酒当歌对着,面对⑧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一定、肯定⑨犯法当死判处,判罪12.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③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13.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地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疑问代词14.诚: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实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假使、假如15.善: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与恶相对,善良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优点、长处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工好的、答应⑤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须臾喜欢、羡慕16.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⑤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⑥从郦山,道芷阳间行小路、从小路17.质:①文质彬彬质地,底子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做人质抵押③质疑问难质问18.及: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③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以及④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⑤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等到19.甚:①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③目似瞑,意暇甚相当很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深,仔细20.少:①少时,一狼径去一会儿②太后之色少解稍微③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轻④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文言文阅读:高中文言文阅读必备一词多义汇总大全
文言文阅读:高中文言文阅读必备一词多义汇总大全顾:①回头,回头看: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看,视: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归:①返回:相如既归②归还: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过:①过失,过错: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②胜过,超过: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促织》③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④走过,经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行:①量词: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孔雀东南飞》②动词,经历: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③古诗的一种体:《琵琶行》④行军: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诗经·采薇》⑤行为,品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⑥行走,走路: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师说》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⑦离去,前往: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⑧实行,施行: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何:①代词,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副词,何等: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③同“呵”,呵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欢:①欢心: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交情:绝秦赵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即:①副词,表时间的相连,立即:项伯即入见沛公②介词,表时间、地点,当,就在: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③连词,表让步,即使,纵使: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假:①假期: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②凭借、借助:假舟楫者;善假于物也《劝学》见:①代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有所动作: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②会见: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③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徒见欺④看见,看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⑤看见的东西: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⑥同“现”,出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⑦召见,接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解:①分开: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促织》②解释,解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理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就:①靠近,接近:金就砺则利《劝学》②趋,赴: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居:①居住: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经·采薇》②在平时:居则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举:①攻克,占领: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②尽: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③全,合: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绝:①断绝: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副词,全然: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③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君子:①领兵的将帅:彼路斯何?君子之车②品行高尚的人: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堪:①经得起,受得住: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②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率:①表范围,一律,都,全: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那?”《六国论》②率领,带领: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莫:①表否定,不: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②同“暮”: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内:①里面: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②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③同“纳”,接纳,使进来: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奇:①惊异: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高三文言文一词多义知识点
高三文言文一词多义知识点在高三阶段,文言文是我国语文考试中的一大重点。
文言文作为汉语的经典之一,其词汇使用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
尤其是在高考中,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知识点,以便准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
本文将就几个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知识点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一词多义例子:“内”。
在一些语境中,“内”表示“内部”的意思,例如《论语·子罕》中的“过而不中者,内外皆饰。
”,意为“过分操劳无益于内情外貌的整饰装饰。
”。
而在另一些语境中,“内”则表示“内地”的意思,例如《桃花源记》中的“见猎者,弗得,唯见猎者之所得。
”,意为“那些在内地没有得到好处的人,只看到在内地得到好处的人。
”。
在解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具体的意思。
另一个经典的一词多义例子是“色”。
在现代汉语中,“色”一词主要用于表示颜色、光彩和情感色彩。
而在文言文中,“色”还有许多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红楼梦》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意为“色彩即是空虚,空虚即是色彩。
”。
在这里,“色”表示外表的华丽与虚幻。
又如《三国演义》中的“审计江南财务,为转盘系刘备。
”,意为“查阅江南的财务,要以严密的审计为刘备打下良好的局面。
”。
在这里,“审计”中的“审”与现代汉语中的“审查”意思不同,而是指“查阅”。
此外,文言文中还有不少一词多义的例子。
例如,“奇”在某些语境下表示“特殊、非凡”的意思,《汉书·郦食其、王贡名臣传》中有一句“童子何足奇也?”意为“什么是童子很特殊的?”。
而在另一些语境下,“奇”则表示“奇特”的意思,例如《史记·后妃表》中的“争奇功,嫉贤使能”意为“争夺特殊的功绩,忌妒贤能之人”。
总之,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
解读文言文,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运用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词汇积累和一定的语境判断能力。
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文言文题目。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一、关于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它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于文言文是个体系庞大、分类严谨的文体,因此其词汇多义性极强。
下面我们将对文言文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整理。
二、文言文的一词多义1、“然”(1)形容词,意为“这样”、“如此”。
例句:天地虽大,然无不容。
(2)副词,意为“仅仅”、“而已”。
例句:上以德,下以轻,譬之疾风而不厉,酆鹿之畏虎也而不惧,然后可以使前后一致。
(3)连词,意为“但是”、“却”。
例句:子曰:“非吾所及也,而勇也者,于乎!”曾子曰:“文武之道,未如之何?”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子曰:“君子不器。
”2、“快”(1)形容词,意为“舒适”、“自在”、“愉快”。
例句:心快则神清,神清则情逸,情逸则形柔。
(2)动词,意为“亲近”、“亲近朋友”、“便捷”。
例句:周公旦舒”,大失人心,于是寡人宫中博采众长,择瑞应之。
(3)名词,意为“虎皮裙”。
例句:忽然惊起,开门一看,见青旄手悄然,杀来入门,即袭身而上,振连后目,喇叭口中,及板天甲上。
3、“姑”(1)副词,意为“暂且”、“暂时”。
例句:子谓韶:“尽美矣,又何加焉?”对曰:“虽美,不如乡人之舞袖雪转,人之放鹤云退也。
”曰:“姑为尔容。
|”(2)代词,意为“女儿”、“妻子”。
例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姑以此。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故君子不谋其不可能,不言其不可,姑若容。
(3)介词,意为“在”、“于”。
例句:加之人之欲则善诋,恶信,然后姑息罪过,将以听信之。
4、“既”(1)连词,意为“已经”、“既然”。
例句:既为蛟龙,便宜不能够经常举重若轻。
(2)副词,意为“还不如”、“尽管”。
例句:人之言然后可以举几,几然后可以知得失,相知得失然后可以为纲常,纲常然后可以为宗庙,宗庙然后可以为天下兴利除害。
既除害而天下平矣。
5、“行”(1)名词,意为“行列”、“队伍”。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一词多义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一词多义1.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⑤若何:怎么办,怎么样⑥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2.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②《师说》《捕蛇者说》一种文体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④范增说项羽曰劝说、劝服⑤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3.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拒绝②停数日,辞去告辞、告别③不辞劳苦推托④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⑤《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婉言道歉。
4.鄙:①言语粗鄙粗俗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④孔子鄙其小器轻视5.微:①人微言轻轻微的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⑤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不暴露、深奥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喻指细小的东西6.之:①辍耕之垄上到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代秦军③是寡人之过也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的结构助词,的。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知: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知识,智慧8.复: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②其有敢不尽力乎?请复战再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再④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⑤不敢出一言以复回复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9.既:①既而儿醒,大啼不久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10.劝: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鼓励②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劝服遂11.当: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在……时候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④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应当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要或介词“正当”⑥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抗⑦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酒当歌对着,面对⑧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一定、肯定⑨犯法当死判处,判罪12.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③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13.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地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疑问代词14.诚: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实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假使、假如15.善: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与恶相对,善良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优点、长处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工好的、答应⑤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须臾喜欢、羡慕16.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⑤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⑥从郦山,道芷阳间行小路、从小路17.质:①文质彬彬质地,底子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做人质抵押③质疑问难质问18.及: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③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以及④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⑤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等到19.甚:①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③目似瞑,意暇甚相当很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深,仔细20.少:①少时,一狼径去一会儿②太后之色少解稍微③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轻④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
当
1.怀宾身当战伐(面对)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假如)——《六国论》
3.一夫当关(把守)——《蜀道难》
道
1.则指道以明之(引导)
2.就有道而正焉。(道德,德行)——《论语十二章》
3.行军用兵之道。(方法)——《过秦论》
4.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志向,理想)——《报任安书》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彰显)(美好的)——《大学》
3.名实已明。(明了,清楚)——《答司马谏议书》
4.明于治乱。(懂得)——《屈原列传》
5.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光明)——《登泰山记》
乃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的)——《伶官传序》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竟然)——《石钟山记》
居
1.武灵王平昼闲居(平素、家居)
2.居为奇货。(积储)——《聊斋志异·促织》
3.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登泰山记》
4.居则曰。(平素、家居)——《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
抗
1.邓公抗言于孝景之朝(大声)
2.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过秦论》
3.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拒绝)——《答司马谏议书》
克
非
1.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不是)
2.觉今是而昨非(错误)——《归去来兮辞》
3.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不是)——《劝学》
负
1.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倚仗)
2.苍山负雪(覆盖)——《登秦山记》
3.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六国论》
4.见犯乃死,重负国(对不起)——《苏武传》
5.使负栋之柱(承受)——《阿房宫赋》
4.宰严限追比。(官府限期办好公事)——《促织》
毕
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多种含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1. 望
望见山(远望)
望其旗靡(看到)
每月望日(月圆的时候)
2. 乘
乘犊车(驾车)
因利乘便(趁着)
以乘韦先(四的代称)
3. 负
使负栋之柱(支撑)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秦贪,负其强(倚仗)
4. 行
将欲行(离开)
朝暮见来而而而献行焉(行为)
故为之文以志(记载)
5. 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致之何由(取得)
不致之辞(表达)
6. 或
或曰(有人)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者)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7. 引
手引而行(牵引)
引而不发(拉弓)
引经据典(引用)
8. 食
食不饱,力不足(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之不能尽其才(喂养)
9. 方
方其壮时,举进士(正在…的时候)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刚刚)
方成器,而加以才干之训(才能、才干)10. 而
而后乃今将图南(然后,副词)
而后世乃至始得之也(而后,副词)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竟然,副词)而卒以祸(因而,副词)
11. 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不拘于时,学于余(向)
请于相君(给)。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的一词多义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的一词多义归
纳(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引:
1.引车避匿
2.奖引后进,如恐不足
3.引绳而束缚之
4.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谢:
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2.乃令张良留谢
3.多谢后世人
4.阿母谢媒人
举:
1.孙叔敖举于海
2.杀人如不能举
3.今之亦死,举大计亦死
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负:
1.秦贪,负其强
2.廉颇闻之,内袒负之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以: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愿以十五城易璧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且:
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矣。
文言文一词多义高中级
文言文一词多义(高中级)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实词1. 古今异义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词义缩小:如“臭”,古义指气味,今义指难闻的气味。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2. 一词多义本义: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用打比方的方法形成的新的意义。
3. 通假字同音通假:如“蚤”通“早”。
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4.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名词作状语: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名词作状语,意为“像兄长一样”。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北”,动词用作名词,意为“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与……交好”。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二、虚词1. 而表并列:如“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承接: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转折: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假设: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修饰:如“吾尝跂而望矣”。
2. 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等。
副词,“多么”。
3. 乎表疑问语气:“吗”“呢”。
表测度语气:“吧”。
表感叹语气:“啊”“呀”。
介词,“于”。
4. 乃于是,就。
才。
竟然。
是,就是。
代词: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指示代词(这、那)。
副词:表推测(大概)、表反问(难道)、表祈使(一定)、表商量(还是)。
连词:表假设(如果)、表选择(是……还是……)。
6. 且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而且)、表让步(尚且)。
副词:“将要”“暂且”。
7. 若动词:“像”“比得上”。
代词:“你”“你们”“这样”。
连词:“如果”“或者”。
8. 所与“为”组成“为……所……”表被动。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汇总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汇总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汇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1拂①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孟子>二章》②行拂乱其所为(违背,不顺)《<孟子>二章》故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孟子>二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论语>十则》③广故数言欲亡(故意)《陈涉世家》④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曹刿论战》⑤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样)《狼》⑥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扁鹊见蔡桓公》若①若为佣耕(你)《陈涉世家》②若夫霪雨霏霏《跟夫连用,用在一段话开关用以引起下文》《岳阳楼记》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像,如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愚公移山》⑤若听茶声然《好像,似乎》《核舟记》得①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感激,感恩)《鱼我所欲也》②一狼得骨止(得到,获得)《狼》入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进入)《狼》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孟子>二章》夫①其夫呓语(丈夫)《口技》②夫环而攻之《发语词》《<孟子>二章》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愚公移山》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叹词,啊)《岳阳楼记》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岳阳楼记》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岳阳楼记》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细看)《岳阳楼记》开①开我东阁门(打开)《木兰诗》②旁开小窗(设置)《核舟记》③连月不开(放晴)《岳阳楼记》一①一碧万顷(都,一概)《岳阳楼记》②长烟一空(全部)《岳阳楼记》③孤帆一片日边来(数词)《望天门山》④传一乡秀才观之(全,满)《伤仲永》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曹刿论战》芳①野芳发而幽香(花草)《醉翁亭记》②芳草鲜美(发出香味的)《桃花源记》临①把酒临风(面对着)《岳阳楼记》②临溪而渔(靠近)《醉翁亭记》③东临碣石(登临)《观沧海》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出师表》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秀丽)《醉翁亭记》②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醉翁亭记》见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木兰诗》②曹刿请见(拜见,谒见)《曹刿论战》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通现,出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胡不见我于王(引见)《公输》书①乃丹书帛曰(写)《陈涉世家》②得鱼腹中书(帛书)《陈涉世家》③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书信)《石壕吏》④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册,公文)《木兰诗》语①卒中往往语(谈论,说)《陈涉世家》②贫者语于富者(告诉)《为学》章①又用篆章一(印章,图章)《核舟记》②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通彰,显著)《黑池记》然①吴广以为然(对,是)《陈涉世家》②庞然大物也(的样大)《黔之驴》③然而,北通巫峡(这样)《岳阳楼记》谓①太守谓谁(是)《醉翁亭记》②太守自谓也(命名)《醉翁亭记》③何以谓之文也(称作,叫作)《〈论语〉十则》④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爱莲说》⑤义兴人谓为三害(称为)《周处》鄙①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曹刿论战》②先帝不以臣卑鄙(浅陋)《出师表》③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益①不治将益深(更,更加)《扁鹊见蔡桓公》②曾益其所不能(增加)《〈孟子〉二章》③有所广益(增益)《出师表》志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志向,志趣)《为学》②寻向所志(标记)《桃花源记》③处处志之(做标记)《桃花源记》寻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寻找)《桃花源记》②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或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陈涉世家》②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岳阳楼记》食①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马说》②食不饱,力不足(吃)《马说》③一箪食,一豆羹(吃的东西,粮食)《鱼我所欲也》道①会天大雨,道不能(路)《陈涉世家》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途)《出师表》③策之不以其道(方法,措施)《马说》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王道)《〈孟子〉二章》⑤伐无道,诛暴秦(道义)《陈涉世家》⑥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桃花源记》令①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命令)《陈涉世家》②攻陈,宽守令皆不在(官名)《陈涉世家》③令辱之(使,让)《陈涉世家》④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让)《陈涉世家》具①故人具鸡黍(准备饭食或酒席)《过故人庄》②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准备)《活板》③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具备)《核舟记》④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尽)《桃花源记》⑤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岳阳楼记》就①还来就菊花(亲近,观赏)《过故人庄》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趋,赴)《隆中对》③瞬息可就(完成)《活板》并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狼》②并杀两尉(一共)《陈涉世家》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全、都)《桃花源记》④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和,以及)《核舟记》国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国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岳阳楼记》名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命名,起名字)《醉翁亭记》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字)《木兰诗》③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有名的,著名的)《马说》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有名声)《陋室铭》⑤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解释)《口技》亡①今亡变死(逃跑,逃亡)《陈涉世家》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孟子〉二章》③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愚公移山》④亡羊补牢(丢失)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制作,制成)《公输》②为坛而盟(修筑,建造)《陈涉世家》③唐人尚未盛为之(使用)《活板》④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论语>十则》⑤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是)《出师表》备①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岳阳楼记》②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准备,防备)《活板》③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备办,做)《石壕吏》乘①车六七百乘(量词,读shèng)《陈涉世家》②公与之乘(坐,驾)《曹刿论战》行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行走)《桃花源记》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行)《观沧海》③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指军队)《出师表》④行拂乱其所为(行动)《<孟子>二章》⑤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品德》《出师表》⑥行收兵(行军)《陈涉世家》⑦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陈涉世家》会①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口技》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合,聚合)《陈涉世家》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会)《岳阳楼记》④长风破浪会有时(必然,一定)《行路难》⑤每有会意(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奔①屠乃奔倚其下(急走,跑)《狼》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指飞奔的马)《三峡》①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为学》②愿以十五城易璧(交换)《公输》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改变)《愚公移山》市①东市买骏马(交易物品的场所,市场)《木兰诗》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买)《木兰诗》③百里奚举于市(市井)《<孟子>二章》自①并自为其名(自己)《伤仲永》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论语>十则》数①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几个,读shù)《寓言四则》②珠可历历数也(计算,读shǔ)《核舟记》类①佛印绝类弥勒(像)《核舟记》②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一类)《活板》策①执策而临之(鞭子)《马说》②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马说》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iǎn)《爱莲说》②芳草鲜美(鲜艳,读xiān)《桃花源记》卒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终于)《送东阳马生序》②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士兵)《陈涉世家》③生卒不详(死)环①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孟子>二章》②环滁皆山也(环绕)《醉翁亭记》①四时之景不同(景物)《醉翁亭记》②至若春和景明(日光)《岳阳楼记》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岳阳楼记》②感极而悲者矣!(极点)《岳阳楼记》③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岳阳楼记》意①与君离别意(情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望西都,意踌蹰(心绪)《山坡羊潼关怀古》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情趣)《醉翁亭记》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狼》胜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好的)《岳阳楼记》②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胜利)《陈涉世家》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论语>十则》②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军队)《曹刿论战》请①公将战。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重点掌握以下词、句1.一词多义:(1)“卒”:①死。
“卒葬之”。
②终于。
“卒相与欢”。
(《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士兵。
“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
“其文漫灭。
”②文字。
“独其为文”。
、③华美、有彩饰。
“舍其文轩”。
(《公输》)(3)“道”:①道路。
“有碑仆道”。
②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
③道理。
“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4)“极”:①尽,-尽情享受。
“极夫游之乐”。
②至多,最多。
“亦极七八万耳”。
(《赤壁之战》)(5)“观”:①观察、看。
“古人之观于天地……”②景象。
“非常之观”。
③建筑物的一种,读,“大王见臣列观”。
(《廉颇简相如列传》)(6)“得”:①能够。
“不得极夫游之乐”。
②心得、收获。
“往往有得”。
③融洽。
“与公甚相得”。
④得到,获得。
“某得八焉”。
(③、④均《王忠肃公翱事》)(7)“夷”:①平坦。
“夷以近”。
②铲平、削平。
“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
③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
“南抚夷越”。
(《隆中对》)(8)“相”:①帮助、辅佐,读。
“无物以相之”。
②宰相、丞相,读。
“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互相,读。
“卒相与欢。
“(《廉颇商相如列传》)。
(9)“悲”:①感叹、叹惜。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②悲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③哀怜。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10)“胜”:①尽。
“何可胜道也哉”。
②能承担,禁得起,。
“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
③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④胜利,。
“终不能加胜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词性活用:(1)“舍”:筑舍定居。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掌握文言文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还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将对高中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实词1. 古今异义- 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 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 词义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2. 一词多义-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如“兵”,本义是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战争等义;“爪牙”,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为得力的助手。
- 实词的不同用法:如“使”,可作动词,意为派遣、让;也可作名词,使者。
3. 通假字- 音近通假:如“蚤”通“早”。
- 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4.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 名词作状语: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北”,动词用作名词,逃亡的人、败北的人。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形容词用作动词,赞美。
-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二、虚词1. 而- 连词,表示并列、递进、转折、修饰、承接等关系。
如“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表示并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表示递进;“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而”表示转折;“吾尝跂而望矣”中的“而”表示修饰;“拔剑切而啖之”中的“而”表示承接。
2. 之- 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所学的知识。
- 助词,可作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
1.引车避匿
2.奖引后进,如恐不足
3.引绳而束缚之
4.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谢:
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2.乃令张良留谢
3.多谢后世人
4.阿母谢媒人
举:
1.孙叔敖举于海
2.杀人如不能举
3.今之亦死,举大计亦死
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1.秦贪,负其强
2.廉颇闻之,内袒负之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愿以十五城易璧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且:
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