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研究-武汉大学-论文

合集下载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研究的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研究的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研究的论文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1.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是全球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相对较佳的计量方法,尤其适合于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此前作为预防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却被指责为“火上加油”甚至“落井下石”的帮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顺周期效应”使得市场交易价格有失公允。

“顺周期效应”简单地说就是指市场高涨时价格会高估相关资产的经济价值;市场低落时交易价格则低估相关资产经济价值。

“顺周期效应”的危害显而易见:在市场向好的时候,增大了金融机构的利润和资本充足率,刺激金融机构过度发放贷款和进行各种投资,这为未来的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经济低迷或危机时期,在市场持续看空、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推动下,相关金融资产价值被过分低估,导致按照市场交易价格计量的资产价值大幅度缩水。

在现有会计准则的要求下,金融机构被迫提取大量拨备,引发市场恐慌,进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资产减记→核减资本金→恐慌性出售→价格进一步下跌→必须加大拨备计提和继续核减权益”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二,估值模型扭曲市场价值。

根据sfas157,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如果不能从公开市场上取得,就需要建立相应估值模型进行公允价值估值。

由于d(llateralized debt bligatins,担保债务债券)通常缺乏活跃的二级市场,引入估价技术进行估值可能是常用的方法。

这些定价模型的缺陷在于存在许多的假设条件。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公式中各个变量的确定方法都具有很大的弹性,如果变量选择不合理,会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合理、不可比,甚至会使信息使用者据此做出错误的选择。

第三,不同计量层次之间的转换造成巨幅波动。

“次贷危机”中涉及的主要产品大多为场外产品,既缺乏活跃市场也缺乏相关产品价格。

金融衍生品论文范文3篇

金融衍生品论文范文3篇

⾦融衍⽣品论⽂范⽂3篇⾦融衍⽣品分析论⽂⼀、⾦融衍⽣品的历史沿⾰⾦融衍⽣⼯具,顾名思义,是指⼀类其价值依赖于原⽣性⾦融⼯具(⼀般指股票,债券,存单,货币等)的⾦融产品,它是有关互换现⾦流量和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

合约到期时,交易者所⽋对⽅的⾦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

⾦融⼯具迅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其时西⽅国家饱受⾼通胀之苦,⼜由于普遍浮动汇率制度的实⾏,使得规避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成为⾦融交易的⼀项重要需求。

具有规避风险作⽤的⾦融衍⽣⼯具应运⽽⽣。

⾦融衍⽣⼯具的迅速发展,为⾦融风险的规避提供了多种灵活的途径,于此同时,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但是,⾦融衍⽣⼯具的迅速发展却有另⼀⽅⾯的原因。

⾦融衍⽣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交易,这个特点使得⾦融衍⽣产品成为国际投机资⾦的⽬标。

它使得投机资本可以以“⾼杠杆化”的过程来实现巨额的收益。

然⽽,与⾼收益相伴随的⾼风险性,这使得⾦融衍⽣⼯具如同⼀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旦投机活动失败,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95年巴林银⾏的倒闭,94年美国加州奥兰治县的破产,以及今天美国的华尔街危机,中国的中航油事件,均是⾦融衍⽣产品操作失败的恶果。

⼆、美国的⾦融衍⽣品发展现状10⽉22⽇,美国联储局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信贷市场的崩溃使他“惊讶”。

他也承认,他拒绝管制某些证券,确实“有点”失误。

格⽼从神坛的⾛下,使得世界的⽬光再次聚焦于美国的⾦融衍⽣品市场。

作为世界最为发达的资本市场的美国,也是全球交易⾦融衍⽣品的主要市场。

然⽽,在⾦融衍⽣品繁荣发展的同时,美国监管部门却没有同时加⼤对于这个市场的监管,甚⾄做出了相反的举动。

他们过于相信市场的⼒量。

⼀⽅⾯是⾦融业贪婪与胆量的齐头并进,另⼀⽅⾯是监管部门的监管松懈,两相结合,为之后的⾦融危机买下了伏笔。

三、⾦融衍⽣品与⾦融危机公平的说,将⾦融危机的责任完全归罪于⾦融衍⽣品是不公平的。

⾦融衍⽣品与⾦融危机的关系,可以从两个阶段进⾏分析:在危机的酝酿阶段,衍⽣品为华尔街的不顾风险的恣意妄为提供了依托,它的发展,或者说过度发展是华尔街赌徒⼼态的直接体现;⽽在危机的爆发阶段,⾦融衍⽣品充其量只是充当了⾦融危机的传导体系——衍⽣品卖到哪⾥,哪⾥就难逃⾦融危机的梦魇。

浅析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及其控制

浅析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及其控制

浅析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及其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是根据基础产品而建立的,其价格变动有一定的关联性,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探究衍生金融工具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衍生金融工具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进而影响世界经济规范。

在这期间,各类衍生金融工具逐渐流入我国市场,比如股票衍生金融工具、外汇衍生金融工具等等。

衍生金融工具对市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是风险源。

本文就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如何进行风险控制给出相关对策,确保金融衍生工具的合理利用。

一、衍生金融工具概述(一)定义衍生金融工具,又可以称作金融品,简称衍生品,它是根据基础产品而建立的,其价格变动有一定的关联性,是受到金融价格变动的影响。

国际相关金融组织对衍生金融品有具有明确定向,金融衍生品最终目的是风险的转移,是指交易双方基于现金流量达成合约,帮助交易者进行风险转移,并且在合约到期之后,交易者必须支付相应金额,而金额总数是由基础商品的价格决定。

(二)分类金融衍生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产品交易分类根据产品交易,可以将金融衍生品分为四类:分别是合约、期货、期权与互换。

2.金融资产分类根据金融资产,可以将金融衍生品分为三类:分别是利润衍生产品、货币衍生产品以及股票衍生产品。

3.交易地点分类根据交易地点的不同,可以将金融产品分为两类:分别是场内金融衍生品与场外金融衍生品。

二、衍生品风险归类(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方不遵守协议规定,进而造成我方经济损失。

企业应该平衡总信用风险,因此必须要评估衍生金融工具价格,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在其利率变动的基础上,进行整体信用风险评估,建立信用管理机制,以此减少交易方的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基于市场价格浮动进而造成经济损失。

可以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出现,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最初目的,但是由于交易风险相对集中,而衍生市场数量较少,如果稍有不慎,风险将以成倍增长。

(三)流动风险流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对合约无法做到真正实行。

衍生金融工具研究相关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研究相关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研究相关论文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及其确认的时点初始确认是对衍生金融工具项目的首次确认,具体是指在特定交易、约定或事项导致的权利、义务、损益等已经发生,这些权利、义务和损益等首次符合确认标准之时进行的确认。

资产或负债在财务报表上的存在是与一定的时间相联系的。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惯例,与资产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己经发生,并取得了交易或事项已经完成的凭证,则企业在实质上就拥有或控制了该资产。

对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其取得是以签约为标志,但是由于在签约之时,它只能是一份待执行的合约,于是问题出现了:是在合约签订之时,还是在合约实际执行或生效之时确认衍生金融工具。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的会计准则比较1.IAS39中规定:“当且仅当成为金融工具合约条款的一方时,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IASC提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概念:“金融资产是指下列资产:(1)现金;(2)从另一个企业收取现金或另一项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3)在潜在有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同权利;(4)另一个企业的权益工具。

金融资产分为四类:(1)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工具;(2)持有至到期投资;(3)企业发起的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是指具有下列合同责任的负债:(1)向另一个企业交付现金或另一项金融资产;(2)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

”IASC在IAS39中明确指出:“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负债,除非它们被指定而是有效的套期工具,否则应认为是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B不是在一项综合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规定金融工具的确认,而是将这个问题零星地分布于若干公告中。

比如SFAS52(涉及外币套期等)、SFAS80(涉及期货合同等)SFAS125(涉及金融资产转让等)、SFAS133(涉及衍生工具和套期核算),等等。

其中,SFAS133指出:“实体应根据合同中的权利或义务,将其所有衍生工具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或负债确认。

论文-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

论文-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

.财务会计与审计自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 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学生姓名:耿菲菲准考证号:030113100389指导教师:韶华2014年10 月21 日.页脚...2世7年代以来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满足了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迫切需,并已成为金融衍生工特风险分风险研.页脚...目次1 引言(或绪论) (1)2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述 (1)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1)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1)3 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 (1)3.1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产生 (1)3.2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1)3.3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研究与国际接轨 (2)4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问题上存在的弊端 (2)4.1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 (2)4.1.1 衍生金融工具与其他项目在确认原则的冲突 (2)4.1.2 衍生金融工具归类单一 (2)4.1.3 没有一个专门的详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2)4.2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2)4.2.1 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方法带来的弊端 (3)4.2.2 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带来的弊端 (3)4.3.1 衍生金融工具表披露的缺陷 (3)4.3.2 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变动大,信息披露时效性短 (3)4.3.3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3).页脚...5 对衍生金融工具未来发展的建议 (3)5.1 培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人才,降低营运风险 (3)5.2 加强国金融机构部管理制度建设 (4)5.3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 (4)5.4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4)结论 (5)致谢 (6)参考文献……………………………………………………………………………………………7.页脚...1 引言衍生金融工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产品。

它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产物, 满足了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迫切需求, 并已成为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金融技术的不断进步,衍生金融工具适应了这种需求背景并迅速发展。

金融衍生品论文(5篇)

金融衍生品论文(5篇)

金融衍生品论文(5篇)金融衍生品论文(5篇)金融衍生品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内在根源外部成因事实上,作为虚拟资本的特有形式,金融衍生产品是用来交换经济风险的一类特别契约,其信用风险与身俱来。

金融衍生产品运用不当,可能导致新信用风险的集中和突发,甚至引发骨牌效应。

所以,只有深刻理解金融衍生产品的运行机制,才能熟悉到其信用风险的内在根源;只有全面分析金融衍生产品的契约性,才能了解到其信用风险的外在成因。

这两者其实是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来阐述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来源。

1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形成的内在根源1.1金融衍生产品运行机制分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fictitiouscapital)是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

虚拟资本与信用(基本形式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制度亲密联系。

“商品不是为取得货币而卖,而是为取得定期支付的凭据而卖”,而这种支付凭据作为商业信用的工具即商业货币进入流通,它已包含虚拟资本的成分。

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消失了银行信用和银行券。

在无黄金保证作为预备金时发行的银行券所追加资本,具有虚拟经济资本形式。

“真正的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不管是金属货币还是国家纸币)为基础,而是以汇票流通为基础。

”虚拟资本是商业和银行信用过度膨胀,伴随货币资本化的过程而消失的,虚拟资本是“生息的证券”,是生息资本的派生形式。

这样,“人们把虚拟资本的形成叫做资本化,人们把每一个有规章的会反复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来计算,把它算做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资本会供应的收入,这就把这个收入资本化了。

”明显,根据马克思的论述,没有实体资本或实体经济,就没有虚拟资本,实体资本是虚拟资本的利润源泉。

作为虚拟资本载体的有价证券成为商品能够流通,不是由于它们作为商品制造出来的,而是由于流通使它们成为商品。

虚拟资本市场价值由证券的定期收益(成正比)和利率(成反比)打算的,不随职能资本价值的变动而变动,其价格波动打算于有价证券和货币的供求。

金融衍生工具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金融衍生工具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金融衍生工具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论文金融衍生工具是1970年以后所产生的新型金融工具,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其数量已经多达1200多种,并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能够方便有效地分散转移风险,但因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而导致严重亏损甚至金融市场波动的事件也频频发生。

目前,我国正在加大市场化的推进,各种市场参数利率、汇率、股指等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风险之一。

由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并不允许股票、商品类的投资,因此利率风险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市场风险之一。

传统的保险、投资组合、资产负债管理等方法已经不足以有效的应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

而运用发展迅速、能够有效的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且方便有效的金融衍生工具来应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则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内涵与特点(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内涵金融衍生工具是从基础金融工具(股票、债券、外汇)上衍生出来的新的金融产品。

它是基于或衍生于金融基础产品的金融工具,其自身并不具有价值,其价格随着基础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它产生的最基本的原因是为了规避风险,金融自由化及金融机构的利润驱动则进一步推动了它的发展。

按交易形式来分类,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可分为四类,即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和互换。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1.虚拟性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虚拟性,它们都是虚拟性的产品,且金融衍生工具同样具有衍生性,也即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是受制于基础工具的,它是从金融基础工具中衍生出来的,同时又可以衍生出其他的金融衍生产品。

如果基础金融工具是股票等的虚拟资本,则金融衍生工具就会具有双重虚拟性。

这是衍生工具所独有的,也是其能够规避风险的原因所在。

2.跨期性跨期性是指,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一般会经过一定的时问跨度,交易者会根据对利率、汇率、股指等指标的变动趋势的预期选择约定在未来按一定条件是否进行交易。

金融衍生工具跨期性的特点十分突出,它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特性,也是金融衍生工具发挥其套期保值功能的基础。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管理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管理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管理分析【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金融创新导致金融产品的种类和形式不断丰富,衍生金融工具也就成为现在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文章试图从会计管理角度,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以及会计信息披露做出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会计计量;披露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监督和管理,是衍生金融工具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而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利用适当的会计控制手段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进行管理无疑是有效的途径。

我国目前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水平在反映和监督风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的研究对于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以及加强金融部门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结合新会计准则中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规定,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管理做出一定探讨。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引入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这一新概念,把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

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两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2)其他金融负债。

①我国新准则采用方法的思路是:增设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会计要素,即把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

用会计恒等式表示:“资产十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二负债+衍生金融工具负债+所有者权益”,认为衍生金融工具不能满足现有会计要素的定义,那么就把衍生金融工具分为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中。

课题研究论文: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选择和计量方法运用

课题研究论文: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选择和计量方法运用

金融研究论文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选择和计量方法运用会计计量是指针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进行衡量、计算和确定,用货币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

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也即完成确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中有关财务报表要素的货币金额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计量模式包括计量对象、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

一般而言,计量对象、计量单位较易确定,重点是计量属性的选择。

因此,对衍生金融工具计量问题的探讨,主要是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

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

1.衍生金融工具的最佳选择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财务会计在计量理论与方法上的一个主要发展,是开展计量属性的系统研究。

1984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5)《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首次提出了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现行成本、现行市价、现值五种计量属性。

这和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列举的五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相类似。

不同之处在于,我国没有采用现行市价这一计量属性,而是特别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突出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独立和重要地位。

根据20xx年1月26日财政部最新公布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第二条,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了许多衍生金融工具,如权证及其创新、资产证券化产品、债券远期交易、资产支持票据(ABCP)等。

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短期内可能价格变化较大,而且本身成本较低甚至成本为零,应用历史成本计量该类资产似乎毫无意义。

而用公允价值计量则能较好地反映其市场价值。

随着各种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使其在金融企业内会计计量相关问题研究的作用日益重要,如何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等问题变得不可回避。

武汉大学衍生金融工具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衍生金融工具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衍生金融工具实验报告实验一,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估计一、套期保值的理论基础,一,套期保值比率的概述定义:套期保值比为期货头寸与现货头寸如果保值者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那么最优套期保值策略就应该是让套保者在套保期间内的头寸价值变化最小,也就是利用我们如下所说的头寸组合最小方差策略。

,二,计算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相关模型虽然上述的介绍中的可以求解最优套期保值比,但其操作性不强,其先要分别求三个量然后再计算,显然误差较大,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关于求解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时间序列模型。

1、简单回归模型(OLS)考虑现货价格的变动(?S)和期货价格变动(?F)的线性回归关系,即建立:*,S,c,h,F,, ttt其中C为常数项,为回归方程的残差。

问题:(1)平稳性(2)序列自相关(3)异方差2、误差修正模型(ECM)在计量分析中,若两个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传统的OLS的估计量将是有偏的。

在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条件下得到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将不是最优的,而存在一定的偏误。

Ghosh(1993)通过实证发现:当不恰当地忽略协整关系时,所计算出的套期保值比率将小于最优值。

3、 ECM-BGARCH 模型考虑时变方差为此我们要估计最优套期保值比率h=COV(?S,?F)/VAR(?F),需要建立二元GARCH(B-GARCH)模型。

在这里我们采用。

下面我们分别采用常数二元GARCH模型和D—BEKK二元GARCH模型给出ECM-B-GARCH方法下估计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模型。

二、实验目的及方法,一,实验目的利用上述理论模型估计中国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期货合约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并对保值效果进行绩效评估,说明期货套期保值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找出绩效评估最佳的套期保值比率模型。

,二,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整理后的价格时间序列按照上面的理论基础模型进行建立模型以得到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系数,其中涉及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方法有:模型参数估计,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变量平稳性检验(含单位根检验),回归残差项的ARCH效应检验等。

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会计问题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会计问题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会计问题论文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会计问题论文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目的就是要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已确认的或尚未确认的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影响的信息,以利于报表使用者合理地估计有关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未来现金流量。

现今社会,各种复杂的金融业务和衍生金融工具大量涌现和广泛使用,可以预见,现行的会计模式的许多方面必将受到挑战,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必将带来一系列的重大变革。

本文就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带来的会计问题作一些浅显探讨。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是指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在原有的现金、银行票据、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基本的金融工具基础上新出现的第二代金融工具,主要包括期权、期货、互换、远期合约、票据发行便利及利率上限和利率下限等等。

衍生金融工具给会计核算上带来的难点有:高风险和高报酬的潜在性。

风险的影响因素多且难以量化。

衍生交易过程价格的变动性。

衍生交易具有高度技术性和复杂性。

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多,且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和交易策略,交易策略又极为复杂,仅只期权就有几百种交易策略,这大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对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现行会计模式的特点现行会计模式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是与工业时代的会计环境相适应的。

其会计核算程序一般都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部分组成,其核算的对象一般是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论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哪一方面都是以过去的交易(事项)为基础,并且严格遵守公认会计原则或会计制度。

概括起来,其基本特点为:以复式记账方法为核心,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标准,以交易价格和历史成本原则为计量原则,以对外财务报告为目标。

三、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会计模式的影响及其会计处理思考(一)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问题企业买卖或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上第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衍生金融工具是否以及何时在会计报表中加以确认。

现行会计模式的确认标准主要有两种: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企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程度越来越高,衍生金融工具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投资及风险管理。

作为规范衍生金融交易行为,传导衍生品市场信息的会计信息披露,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对报表信息使用者至关重要,更影响着衍生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监管,对维护投资者利益和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市的主要14家上市银行2010年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披露质量。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信息质量1 前言资本市场的发展催生金融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

而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高风险、高杠杆性,在意为使用者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可能招致巨大的损失。

因此,真实、充分、及时的提供企业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存在的风险、潜在损益,以及对企业经营影响等信息,对报表的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1]。

为了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各国有关当局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披露制度,其中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最具代表性,均从金融工具分类,套期,期限、条款和会计政策以及风险等方面定性、定量披露进行了系统的规范。

而在我国,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现阶段转型经济时期,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发展迟缓,涉及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也没有独立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制度[2]。

尽管自资本市场开放后一些企业特别是银行开始在全球金融市场上进行了包括衍生金融产品在内的大量投资,但是企业对于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与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仍未得到充分认识。

与此相对应,在实践中,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长期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爆发,更凸显了衍生工具信息披露不足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危害性。

论文_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_耿菲菲

论文_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_耿菲菲

财务会计与审计自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 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学生:耿菲菲准考证号: 030113100389 指导教师:韶华2014年 10 月 21 日目次1 引言(或绪论) (1)2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述 (1)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1)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1)3 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 (1)3.1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产生 (1)3.2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1)3.3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研究与国际接轨 (2)4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问题上存在的弊端 (2)4.1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 (2)4.1.1 衍生金融工具与其他项目在确认原则的冲突 (2)4.1.2 衍生金融工具归类单一 (2)4.1.3 没有一个专门的详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2)4.2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2)4.2.1 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方法带来的弊端 (3)4.2.2 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带来的弊端 (3)4.3.1 衍生金融工具表披露的缺陷 (3)4.3.2 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变动大,信息披露时效性短 (3)4.3.3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3)5 对衍生金融工具未来发展的建议 (3)5.1 培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人才,降低营运风险 (3)5.2 加强国金融机构部管理制度建设 (4)5.3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 (4)5.4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4)结论 (5)致谢 (6)参考文献 (7)1 引言衍生金融工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产品。

它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产物, 满足了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迫切需求, 并已成为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金融技术的不断进步,衍生金融工具适应了这种需求背景并迅速发展。

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应对其会计风险进行分析和防。

金融衍生工具试析论文

金融衍生工具试析论文

金融衍生工具试析论文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以另外一个或一些金融产品的存在为前提,以这些产品为买卖对象,价格也由这些金融产品决定的金融产品,它是一种交易合约。

金融衍生工具按其自身的交易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远期合约四大类。

金融衍生工具像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可以套期保值,转移风险;认识不足,贸然参与,则会造成巨额亏损,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社会经济动荡,造成社会不稳定。

因此,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防范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金融衍生工具最早产生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70年代,是金融机构为满足特定客户避免风险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投资工具,是在汇率、利率、股票、债券和商品等交易工具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的金融交易合约,这种合约赋予一方在将来某一时刻对某一既定资产(或其现金价值)的债权,同时,对另一方的相应债务作出明确的约束,合约的价值取决于一项或多项基础资产(如货币、股票、债券和商品等)或指数的价值。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操作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监管和国际合作,成为国际金融界和各国金融当局的共识。

金融衍生工具问世至今,不过20多年的时间,可是,关于它的是是非非却不绝于耳。

有人在谈到亚洲金融危机时,也不免将投机资本的泛滥,实质经济的虚拟化“归罪”于金融衍生工具。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危害全球,其实质就是华尔街迄今发明的最为复杂的金融衍生系列产品之一,以资产特别是次级按揭贷款为基础发行的各种债券,其相关运作也极为复杂。

的确,金融衍生工具在为实质经济提供以下功能:增强流动性、发挥交易双方的比较优势和套期保值的同时,为投机也开了方便之门,并在金融基础工具对实质经济“一次虚拟”的基础上,对实质经济进行了“二次虚拟”。

但是,金融衍生工具毕竟是一种工具,在某种条件下,是否需要这些工具,怎样设计这些工具,如何使用这些工具,都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因此,不应把条件不具备时的推出,或设计与使用不当所导致的问题,归咎于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学年论文

金融衍生工具学年论文

股指期货的风险及防范策略摘要: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加强,市场风险也不断加大,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国外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已经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了,无论从应用的品种上还是范围上,都值得我国去学习。

股指期货是一个专业性强、风险程度高的市场,其投资理念、风险控制与股票市场有着本质区别。

文章通过对我国股指期货发展的认识了解,分析了股指期货的特点及其投资风险,并提出了防范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货,投资风险,风险防范,市场监管一、我国股指期货的概述股指期货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谓异常“曲折”,严格来说股指期货在中国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1993年3月“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就曾推出“深圳综合指数、深圳A股指数”两种股指期货合约。

但海南开设股指期货交易并没有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属地方越权审批。

1993年9月初深圳证券市场出现收市前15分钟大户联手打压股指行为,有关方面认为股指期货加大了市场投机性决定关闭股指期货。

事实上当时国内并不具备开设股指期货的条件,一方面证券市场规模太小,没有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国内期货、证券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具备健康运作的条件。

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证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波牛市行情就此展开。

但更为重要的是困扰我国股市最大的制度性硬伤“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尾声,国内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

同时新加坡交易所在2006年9月5日推出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的证券期货界,有关方面担心境外抢先推出国内的指数期货会使证券市场的定价权旁落。

2009年9月9日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成立,开始筹备股指期货上市工作。

该交易所以“公司制”形式设立,由国内原有的三家期货交易所、两家证券交易所共同出资设立。

但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司制”交易所,而只是利益平衡而进行的一种创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衍生金融工具研究及分析院别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会计162学号 2618姓名张嘉怡指导教师杨振国目录1 引言(或绪论) (1)2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述 (1)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1)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1)3 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 (1)3.1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产生 (1)3.2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1)3.3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研究与国际接轨 (2)4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问题上存在的弊端 (2)4.1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 (2)4.1.1 衍生金融工具与其他项目在确认原则的冲突 (2)4.1.2 衍生金融工具归类单一 (2)4.1.3 没有一个专门的详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2)4.2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2)4.2.1 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方法带来的弊端 (3)4.2.2 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带来的弊端 (3)4.3.1 衍生金融工具表内披露的缺陷 (3)4.3.2 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变动大,信息披露时效性短 (3)4.3.3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3)5 对衍生金融工具未来发展的建议 (3)5.1 培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人才,降低营运风险 (3)5.2 加强国内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4)5.3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 (4)5.4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4)结论 (5)致谢 (6)参考文献 (7)1 引言衍生金融工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产品。

它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产物, 满足了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迫切需求, 并已成为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金融技术的不断进步,衍生金融工具适应了这种需求背景并迅速发展。

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应对其会计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

2衍生金融工具的概述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财政部(2006)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指出,衍生金融工具是指本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会其他合同: (1)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 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 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

(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 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 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衍生金融工具与基本的金融工具不同, 它们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通常具有如下几大特点:(1)盈利性强(2)投机性强(3)时间和金额不确定(4)资金的流动性高(5)属于表外业务(6)会计核算难度较大(孟庆贺,2011)。

3 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3.1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产生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研究始于上世纪90 年代初期,内容多为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理论成果及衍生工具对我国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冲击。

《金融创新与财务会计理论的重构》(刘峰,2006),《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及其带来的会计问题》(陆德明,2006)等等,此类文献开始讨论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会计基本概念的影响以及对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影响。

3.2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得到了会计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彭家树,2006)中,通过对资产、负债等基础概念的深刻剖析,讨论了衍生金融工具在计量中应采用何种计量属性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应优先考虑相关性,应运用公允价值来反映。

3.3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研究与国际接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衍生金融工具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

为了更快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6年到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填补了我国在金融衍生工具许多会计规范的空白,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实务将产生深远影响。

4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问题上存在的弊端4.1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4.1.1 衍生金融工具与其他项目在确认原则的冲突依据权益发生制原则无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更无法准确反映衍生金融工具未实现的损益及潜在的危险。

衍生金融工具在签订时仅仅是一份有待于执行的合约,很难确定未来交易是否发生,再加上衍生金融工具标的物价格变化比较频繁,而标的物价格变化直接影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的交易金额,未来期间资源和经济利益的流向在时间上和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涂勇军,2011)。

4.1.2 衍生金融工具归类单一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在金融资产中的归类过于的单一,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

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了表内披露项目,可是企业持有的投资可能存在着在类型上相同,而持有目的却不同的情况(寇磊,2009)。

4.1.3 没有一个专门的详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现行的会计准则没有将衍生金融工具和基础金融工具进行区分,而衍生金融工具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并且不断创新的衍生金融工具使相关会计业务更加复杂化, 会计准则的修订速度难以满足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变化, 因此在会计确认时存在许多问题(王继红,2011)。

4.2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4.2.1 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方法带来的弊端刘菁、葛海萍(2009)通过分析提出以报告日的公允价值取代衍生金融工具的历史成本,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初始确认和计量的必然选择。

但如果其他资产、负债项目按历史成本计量,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又会导致报表项目的不可加性,影响对报表的理解。

4.2.2 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带来的弊端张明霞(2010)指出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 而且处于不断的创新之中, 这使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和规范十分困难,各企业对相同的衍生金融工具按照不同的数额计量,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4.3 衍生金融工具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4.3.1 衍生金融工具表内披露的缺陷新的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表内披露解决了之前其游离于报表之外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在按流动性分类和排列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归类的问题(张小驰,2009)。

4.3.2 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变动大,信息披露时效性短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变动的风险非常大,一旦市场出现不利的价格变动,就会出现巨额的“浮动盈亏”,及时披露了会计期末市场价格信息,然而等到报表最后被公布出来时,这个市场价格信息早已过时,如果仅仅作为报表附注的形式进行披露,而不准确定量反映衍生金融工具对于企业资产、损益的影响,对投资者和决策者而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至少是不完整的(高海燕,2009)。

4.3.3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金融衍生工具产品的复杂性很可能掩盖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给这些产品随意定高价,赚取高额手续费和利润。

另外,各投资银行根据假设设计的模型,其运算结果明显低估了市场风险(赵为民,2011)。

5 对衍生金融工具未来发展的建议5.1 培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人才,降低营运风险包力庆(2011)强调我国能够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人才非常缺乏,我们要参与国际金融是市场的竞争,就要培养一大批熟悉国内国际交易标准和惯例,懂得国内国际资本市场规则和制度专业人才。

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培训教材和主要课程,加强理论学习。

另一方面也可以设立相关的可操作的实践性课程,积累实战交易经验。

同时也不能忽略法律意识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5.2 加强国内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朱则庆(2011)主张金融监管部门要督促商业银行逐步建立、健全与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相配套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组织结构,从体制上适应市场竞争机制,以有效防范、控制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带来的风险。

抓紧资本市场建设,使会计计量的基本要素利率、汇率可以随着供求的变化而变动,确保衍生金融工具精确定价和计量。

5.3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李勇(2011)指出我国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FASB的公报,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研究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统一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规范,来指导、规范各项衍生金融工具业务。

同时,政府部门的监管也不能松懈。

但在监管实施中,政府监管要适度,应仅限于宏观基础全局性的工作。

5.4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5.4.1 车立秋(2010)强调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文字描述方式,应当采取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的多种方式, 比如列表、数字列示等等。

总之一个原则, 就是既让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者经济可行又使得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

5.4.2 张灿(2011)指出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披露辅助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增加一张“金融衍生工具明细表”,能够集中提供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信息,从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对风险状况做出评价。

5.4.3 周松、梅丹(2011)呼吁要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及其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必须将相关交易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对交易潜在损失或收益进行确认量化。

为增强套期保值确认问题的有效性,应合理指定套期工具,采用恰当方法,建立合理评价体系。

结论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分散风险、投机获利有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

作为金融监管基础环节的会计监管表现的尤为突出,衍生工具的高杠杆、低投资成本的特性使会计对其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都显得力不从心,在我国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其研究的深入,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监管体系,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的研究一定会更加深入和持久。

致谢关于此篇论文的写作,我必须特别由衷的感谢我的导师杨振国。

是他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不厌其烦的悉心指导,尤其是通过各种方式给我各种指导的同时更鼓励我们树立必胜的信心。

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同时,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会计方面的知识,实践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1] 车立秋. 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再思考[N]. 哈尔滨: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103(3):49-50.[2] 孟庆贺. 国际视野中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J]. 时代金融,2011,454 (8):90-133.[3] 王继红. 浅谈衍生金融工具[J]. 现代会计,2006. 56-57.[4] 张灿.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综述[A]. 河北:河北金融,2011. 52-57.[5] 朱则庆. 浅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风险问题[J]. 中国外资,2011,239 (63):92-94.[6] 张明霞. 衍生金融会计问题研究[N]. 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1,116(1):89-93. [7] 张小驰.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探讨[N]. 企业导报, 2009. 92-93.[8] 赵为民.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研究[J]. 审计与理财, 2011. 30-31.[9] 高海燕. 新会计准则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J]. 会计之友, 2009. 99-100.[10] 李文娜,王斐. 浅析衍生金融工具在中国[J]. 中国商界, 2010. 52-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