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电商供应商管理制度
电商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电商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电商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通过网络经营食品的采购、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公司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第四条公司应当设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五条公司应当建立食品采购台账,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供应商等信息。
第六条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应商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合法证明文件,并留存复印件。
第七条采购的食品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第八条公司应当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具备良好信誉和质量保障的供应商合作。
第三章储存管理第九条公司应当根据食品的性质、特点和保存要求,合理设置食品储存设施,保证食品储存条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第十条食品储存应当分区、分类、分层次进行,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定期对食品储存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确保食品储存环境卫生。
第四章运输管理第十二条公司应当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包装材料,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三条食品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食品受到污染、损坏或者其他不良影响。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对食品运输过程进行记录,包括运输时间、温度、湿度等信息。
第五章销售管理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在网络平台上明确标示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食品退货制度,及时处理消费者的退货请求,保证消费者权益。
第十七条公司应当定期对销售食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销售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第六章员工管理第十八条公司应当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电商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规范公司食品经营行为,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部门、员工及合作伙伴。
第三条公司食品安全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全员参与,责任到人;3. 科学管理,持续改进。
第二章供应商管理第四条供应商选择:1. 供应商应具备合法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2. 供应商应具备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供货能力;3. 供应商应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第五条供应商评估:1. 公司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产品质量、供货能力、服务态度等方面;2. 评估不合格的供应商,应及时终止合作关系。
第六条供应商管理:1. 供应商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和包装;2. 供应商应保证食品原料的来源合法、安全、可追溯;3. 供应商应定期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报告。
第三章食品经营第七条食品采购:1. 采购人员应严格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确保食品质量;2. 采购人员应核实供应商资质,确保食品来源合法、安全。
第八条食品储存:1. 食品储存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2. 食品应按照分类、分区、分层储存,避免交叉污染;3. 食品储存温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第九条食品销售:1. 销售人员应熟悉食品知识,正确指导消费者购买;2. 销售人员应确保食品在销售过程中不受污染;3. 销售人员应定期检查食品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四章食品安全检测第十条食品安全检测:1. 公司应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食品安全;2. 检测不合格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五章事故处理第十一条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召回、销毁等措施;2. 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查明原因,采取整改措施;3. 对涉及食品安全事故的供应商,应依法终止合作关系。
网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网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店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网络经营的食品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
第三条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在网上公示。
第四条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入驻商家进行实名登记,并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第五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审验并留存供货商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第六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在网店首页显著位置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安全承诺等信息。
第七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储存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储存条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八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销售记录制度,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销售日期、销售对象等信息。
第九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召回制度,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召回已售出的食品。
第十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
第十一条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入驻商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第十二条食品经营者违反本制度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查处。
第十三条第三方平台未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第十四条食品经营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报告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食品经营者应当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十六条食品经营者应当承担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对受害者给予赔偿。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八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电商供应商管理制度
电商供应商管理制度进行备货,确保有足够的库存满足订单需求。
如出现缺货情况,需立即补货,确保订单能够及时发货。
2、大促备货:供应商需要提前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和市场预测进行大促备货,确保能够满足订单需求。
如出现缺货情况,需立即补货,确保订单能够及时发货。
五、结算标准1、结算周期为每月10日-15日,供应商需在结算前提交和货款清单,经过财务审核后进行结算。
2、如出现售后问题,需在结算前处理完毕,否则将影响结算款项。
3、如出现质量问题或发货问题,需承担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包括但不限于退货运费、补发运费等费用。
4、供应商需按照约定价格进行结算,不得擅自调整价格。
六、其他规定1、供应商需保证所售商品的质量和合法性,如出现质量问题或侵权问题,将承担由此产生的所有责任和后果。
2、供应商需遵守平台规定的所有规则和政策,如违反规定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3、供应商需密切关注平台的运营情况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商品和价格策略,提高销售效率和竞争力。
4、供应商需积极配合平台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如促销活动、市场调研等,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和延误问题,客服要先安抚客户情绪,然后及时与物流公司联系解决问题。
处理退换货问题时,要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和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客户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解答客户售后疑问时,要耐心细致,确保客户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维护好会员VIP群,及时更新店铺活动和优惠信息,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遇到投诉和中差评时,要及时处理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③售后客服工作流程:接待客户并查单、询单、催单。
处理退换货问题,确保客户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解答已购买产品客户的相关售后疑问。
维护好会员VIP群,及时更新店铺活动和优惠信息。
处理投诉和中差评,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食品电商供应商管理制度
食品电商供应商管理制度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供应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i条目的为了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对其进行持续跟踪,确保其能为公司提供合格的产品与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给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供应商。
第3条职责划分1.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产品部、运营部负责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2.产品部、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对供应商进行考核。
3.总经理负责对合格供应商的审批工作。
第二章供应商选择标准第4条评价合格供应商公司相关人员评价合格供应商时,应按照以下标准综合考虑。
1.供应商应有合法的经营许可证或成熟的初级农产品合作社,同时拥有足够的资金。
2.优先选择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并已通过认证的供应商。
3.对于关键原料,应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与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考查,其中包括下列五个方面的要求。
(1)进料的检验严格。
(2)出厂的检验符合我方要求。
(3)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
(4)生产的配套设施、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完好。
(5)供应商产品质量应长期稳定,且信誉较高。
4.具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能满足本公司连续的需求及进一步扩大产量的需要。
5.能有效处理紧急订单。
6.有详细的售后服务措施,且令人满意。
7.同等价格择其优,同等质量择其廉,同价同质择其近。
8.样品通过试用且合格。
第三章供应商的评价程序第5条供应商初步评价1.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产品部、运营部及其他部门视公司实际需求寻找适合的供应商,同时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如以质量、服务、交货期、价格作为筛选的依据,并要求有合作意向的供应商填写“供应商基本资料表”。
2.产品部对“供应商基本资料表”进行初步评审,挑选出值得进一步评审的供应商,召集本部门、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及运营部门相关人员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时使用“供应商现场评审表”。
供应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供应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供应商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供应商食品安全管理应遵循合法合规、预防为主、全面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设立供应商食品安全管理组织,负责供应商食品安全的统一管理工作。
第二章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第五条公司应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能力、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第六条供应商应具备合法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有效证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七条供应商应具备稳定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公司的采购需求。
第八条供应商应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食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第九条公司应与供应商签订食品安全协议,明确双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食品采购与检验第十条公司应建立食品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食品的品种、品牌、数量等相关计划安排。
第十一条采购人员应按照公司规定的采购要求进行采购,确保采购的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第十二条采购的食品应进行进货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气味、保质期等,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入库。
第十三条公司应建立食品检验记录制度,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结果等信息。
第四章食品储存与运输第十四条供应商应具备符合食品储存要求的储存设施,保证食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第十五条食品的运输应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第十六条供应商应建立并执行食品运输记录制度,记录食品的名称、数量、运输时间、温度等信息。
第五章食品追溯与召回第十七条供应商应建立食品追溯体系,记录食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信息,确保食品的可追溯性。
第十八条供应商应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进行召回。
第十九条供应商应制定食品召回计划,明确召回的食品品种、数量、时间等信息。
食品安全电商平台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电商平台的管理,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权益,规范电商经营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食品安全电商平台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商家及其相关人员。
第三条食品安全电商平台应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确保平台内食品安全,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第二章供应商管理第四条供应商准入:1. 供应商应具备合法的经营许可证,具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2. 供应商应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3. 供应商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明、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
第五条供应商考核:1. 平台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考核,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物流配送等方面。
2. 考核不合格的供应商,平台有权终止合作,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六条供应商退出:1. 供应商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本制度规定等情形,平台有权终止合作。
2. 供应商退出平台前,应妥善处理未售出的产品,确保消费者权益。
第三章食品安全管理第七条食品信息展示:1. 平台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展示食品信息,包括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生产者名称和地址等。
2. 平台不得展示虚假、误导性信息。
第八条食品仓储与配送:1. 平台应确保食品储存条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防止食品变质、污染。
2. 平台应选择具备资质的物流企业进行食品配送,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安全、卫生。
第九条食品追溯:1. 平台应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实现食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消费全过程的可追溯。
2. 消费者可查询食品的来源、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第四章消费者权益保护第十条平台应设立消费者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平台应加强广告审查,不得发布虚假、违法广告。
第十二条平台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禁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第五章监督与检查第十三条平台应定期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电商采购供应商管理办法
电商采购供应商管理办法一、引言电商行业的发展,给企业采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管理电商采购供应商,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制定了本管理办法。
二、管理原则本管理办法的管理原则包括: 1. 公正、公平原则:对所有供应商一视同仁,不歧视任何供应商。
2. 透明原则:提高供应商评估、选择和管理的透明度,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过程。
3. 风险控制原则:对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避免采购风险的发生。
4. 合作共赢原则: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三、供应商准入1.供应商资质评估:向所有有意向成为采购供应商的企业提供供应商资质评估申请,包括工商注册信息、税务登记证明、产品质量认证等。
同时,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评估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
2.供应商分类管理:根据供应商的资质评估结果和采购需求,将供应商分为不同等级,实行差异化管理。
优质供应商可以享受优先采购、优先结算等优惠政策。
四、供应商评估与筛选1.评估指标: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包括供货能力、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交货准时率等指标。
为了量化评估结果,可以对每个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
2.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供应商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客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供应商的管理级别和采购合作方式。
五、供应商合作与管理1.供应商合同管理:与供应商签署正式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产品质量标准、价格、交货时间、售后服务等内容。
定期审查合同执行情况,确保供应商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
2.供应商绩效管理: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交货准时率、服务质量等绩效指标进行评估,及时反馈供应商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奖惩措施,以激励供应商持续改进。
3.供应商信息管理:建立供应商信息数据库,包括供应商的企业信息、资质评估结果、合同信息等。
定期更新供应商信息,及时了解供应商的变更情况。
电商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制度
电商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制度1. 引言电子商务(e-commerce)是指通过电子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基于全球互联网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活动。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采购成为了企业获取商品和服务的重要渠道。
而供应商管理则是保证采购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电商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的流程,确保企业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2. 采购流程2.1 采购需求确认根据企业经营计划和销售预测,采购部门负责确认采购需求。
采购需求要明确商品或服务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等,同时需要与销售部门沟通以确定采购时间和预算。
2.2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采购部门负责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供应商的信誉度、生产能力、质量控制体系等。
评估结果将作为采购决策的参考依据,最终确定供应商。
2.3 询价与议价采购部门向确定的供应商发送采购询价,供应商提供报价后,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进行进一步的价格议价。
最终确定采购价格。
2.4 采购合同签订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合同内容包括商品或服务的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时间、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
合同签订后,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履行。
2.5 交付与验收供应商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和交付。
采购部门对供应商交付的商品或服务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合同要求。
2.6 付款与结算采购部门负责按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时间付款给供应商。
同时,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配合进行采购结算工作,确保采购活动的账务处理准确无误。
3. 供应商管理3.1 供应商准入管理采购部门应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明确供应商准入的条件和程序。
对于新的供应商,需要进行资质审核和工厂考察等,确保其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和要求。
3.2 供应商绩效评估采购部门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估,主要评估指标包括交货准时率、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
评估结果将作为供应商持续合作和考核的依据。
3.3 供应商风险管理采购部门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
电商平台的供应商管理方法
电商平台的供应商管理方法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电商平台上销售产品。
电商平台作为销售渠道的重要一环,做好供应商管理是确保平台发展和用户满意度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电商平台的供应商管理方法。
一、供应商准入管理供应商准入是一个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的第一步。
为了确保供应商的合法性和产品质量,平台应制定一套准入标准,并进行严格审查。
准入标准可以包括供应商的注册资料审核、法律合规性审查、产品质量认证等。
1. 注册资料审核平台应对供应商提交的注册资料进行审核,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证件的有效性核实,以及联系人信息的审核等。
2. 法律合规性审查平台应对供应商的经营资质进行审查,确保其合法经营。
例如,审查供应商的行政许可证、专业资质证书等,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黑名单信息。
3. 产品质量认证平台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产品的质量认证证书,如ISO认证、国家质检报告等。
对于高风险商品,如食品、药品等,还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
二、供应商绩效考核供应商绩效考核是评估供应商的整体表现和贡献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考核,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供应商的绩效考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交货准时率考核供应商的交货准时率可以衡量其对订单的履约能力,及时交付订单是保障客户体验的重要因素。
2. 产品质量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质量抽检,评估其产品的合格率。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平台的声誉和用户的满意度。
3. 售后服务考核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水平,包括售后服务响应速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4. 合作态度绩效考核还应考察供应商的合作态度和沟通能力。
供应商应积极配合平台的工作安排,及时反馈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三、供应商奖惩措施供应商奖惩措施是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对供应商进行激励和惩罚的手段。
合理的供应商奖惩措施可以激发供应商的积极性,提升整体供应链的效率。
电商平台供应商关系管理制度
电商平台供应商关系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成为了各个行业供应链的重要环节。
为了建立稳定的供应商关系并优化合作效益,电商平台需要建立供应商关系管理制度,以确保双方的合作顺利进行并实现共赢。
本文将重点探讨电商平台供应商关系管理制度的内容与要求。
二、供应商准入1. 供应商资质审核电商平台应当建立完善的供应商准入机制,对准入的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注册资料、经营许可证、品牌授权证书等。
只有符合审核要求的供应商才能进入电商平台进行合作。
2. 供应商信用评估除了资质审核外,电商平台还应进行供应商的信用评估。
通过供应商的信用评估可以了解其经营状况、信誉记录等关键信息,进一步筛选优质供应商并建立更加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供应商权益保障1. 合同签订电商平台与供应商之间应当签订合作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与义务。
合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供货条件、货款结算方式、售后服务等,以确保供应商在合作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2. 信息透明电商平台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和交易情况给供应商,确保供应商对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信息的了解。
并且,电商平台还应定期向供应商提供销售数据、市场分析以及产品反馈等信息,以便供应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供货策略。
四、供应商管理1. 绩效评估电商平台应当建立供应商的绩效评估机制,评估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质量、供货及时性、售后服务等。
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以提升供应商的运营质量。
2. 培训支持为了提高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电商平台应当为供应商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电商平台操作技巧、市场趋势分析以及售后服务等,以帮助供应商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五、纠纷解决1. 双方协商电商平台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问题应该首先通过双方协商的方式进行解决。
双方可以通过沟通交流,协商解决方案,以达成共识,并尽可能地减少纠纷的发生。
电商公司供应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供应商的管理,确保公司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的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供应商的选择、评估、合作、监督和终止等环节。
第三条供应商管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服务至上、诚信合作的理念。
第二章供应商选择第四条供应商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范围;2. 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商业道德;3. 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和稳定的供货能力;4. 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5. 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
第五条供应商选择流程:1. 收集供应商信息:通过市场调研、行业协会、客户推荐等方式收集供应商信息;2. 初步筛选:根据供应商的基本条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3. 审核评估:对筛选出的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产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等;4. 评审决策:由采购部门、质量部门、法务部门等组成评审小组,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合格供应商;5. 签订合同:与合格供应商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供应商合作第六条供应商合作期间,双方应遵守以下规定:1. 严格履行合同约定,保证产品质量和供货时间;2. 主动沟通,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 保守商业秘密,不得泄露给第三方;4. 定期进行质量、供货、服务等方面的评估,持续改进。
第四章供应商监督第七条采购部门负责对供应商进行日常监督,包括:1. 质量监督:对供应商产品进行定期抽检,确保产品质量;2. 供货监督:监督供应商按约定时间供货,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3. 服务监督:评估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质量,及时解决客户问题。
第五章供应商终止第八条以下情况,公司有权终止与供应商的合作:1. 供应商产品质量不合格,经多次整改仍无法达到要求;2. 供应商未能履行合同约定,严重影响公司业务;3. 供应商存在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4. 供应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环境污染事件。
第九条供应商终止合作前,双方应进行充分沟通,协商解决相关问题。
电商公司_供应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供应商管理,确保公司供应链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供应商,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商、物流供应商等。
第三条供应商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供应商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第四条供应商选择标准:1. 供应商应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 供应商应具备良好的信誉,无不良记录。
3. 供应商应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公司生产需求。
4. 供应商应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5. 供应商应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能够及时解决客户问题。
第五条供应商评估流程:1. 采购部门根据需求提出供应商候选名单。
2. 采购部门对候选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确定符合要求的供应商。
3. 采购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包括生产环境、设备、人员、质量管理体系等。
4. 采购部门根据考察结果,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分,确定最终供应商。
第三章供应商合作与监督第六条供应商合作:1. 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 供应商应按照合作协议约定的时间、质量、数量等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提供产品或服务。
3. 供应商应积极配合公司进行产品改进和质量提升。
第七条供应商监督:1. 采购部门对供应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供应商按照合作协议履行义务。
2. 质检部门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 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进行监督,确保客户满意度。
第四章供应商考核与淘汰第八条供应商考核:1. 采购部门根据供应商履约情况、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
2.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3. 对考核不合格的供应商,采购部门应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整改。
第九条供应商淘汰:1. 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供应商,采购部门应提出淘汰建议。
2. 淘汰建议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终止与该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电商公司采购制度管理制度
电商公司采购制度管理制度采购是电商公司运营中的关键环节,涉及到商品的源头控制、成本预算、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采购制度,对于保障公司利益、提高运营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一、采购计划制定采购计划应基于市场需求分析、销售数据预测以及库存管理情况来制定。
采购部门需与销售部门、仓储部门紧密合作,确保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是采购制度中的重中之重。
公司应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包括价格、质量、交货期、服务等多个维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审,以确保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采购流程规范采购流程应规范化、透明化。
从需求提出、询价比较、订单下达、收货验收到付款结算,每一环节都应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责任人,确保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率性。
四、质量控制商品质量是电商平台生存的根本。
采购部门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进货进行抽检或全检,确保商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
五、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提高公司利润的关键。
采购部门应通过市场调研、谈判技巧等多种方式,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保证商品质量不受影响。
六、合同管理合同是约束供应商和公司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
公司应制定标准化的合同模板,明确商品规格、价格条款、交货期限、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并由法务部门审核,以降低法律风险。
七、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ER系统、电子采购平台等,可以提高采购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公司应不断投入信息化建设,实现采购流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
八、培训与激励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采购效果。
公司应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其市场分析、谈判、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采购人员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
九、监督与评价建立一套完善的采购监督机制,对采购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价,对采购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不断优化采购流程。
十、持续改进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的变化要求采购制度能够灵活适应。
电商平台与供应商合作与管理
电商平台与供应商合作与管理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已成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部分。
电商平台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与管理,成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一、合作模式电商平台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模式一般分为独家供应、非独家供应、自营、代销等几种模式。
其中,独家供应模式同样适用于非垄断企业。
独家供应模式指供应商只将商品上架在某一电商平台上,不允许进驻其他平台,也不直接参与平台运营。
如优衣库与天猫的合作,即采用了独家供应模式。
这种模式有助于品牌方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非独家供应模式指供应商将商品同步上架在多家电商平台上,与多家平台进行合作,进行多方位营销。
这种模式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更高,平台的利益也能够更好体现。
自营模式指电商平台自己销售某个品牌的产品,既收取品牌方批发价的差价,同时也承担了库存、发货和售后等任务。
如京东自营店。
代销模式指电商平台只作为销售渠道,商品保持原有的供应链。
平台不需要对库存、发货和售后等任务负责。
如拼多多。
二、合作&管理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电商平台为了获得更好的商品价格,亦需进行合理的供应链管理,维护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
首先,作为电商平台需要制定完善的体系流程,通过数据分析和供应商的反馈,改进流程中的不完善、不稳定因素。
其次,平台需要遵循合作契约,维护供应商的权益。
对于合作有问题的供应商及时给出补救,让双方关系保持稳定。
第三,在合作中,平台需要让供应商明确知道平台对于商品的要求。
同时,平台也要完善商品分类和标准,不断对商品质量进行监管,以提高平台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任度。
最后,为避免供应商与平台产生矛盾,电商平台还需要建立健全供应商管理体系。
结合供应商的发展需求和自身发展战略,制定奖励政策、培训政策等,提高良好合作关系的稳定性。
三、案例分析如何与供应商合作,体现平台的利益和品牌方的价值,这既是电商平台的诉求,也是供应商的需求。
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家具网与泰兴市瑞盛家具工贸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
叮咚买菜管理制度
叮咚买菜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一、背景叮咚买菜是一家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蔬菜水果的电商平台,我们的使命是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新鲜美味的蔬果。
为了保证蔬菜水果的品质和安全,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我们的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用户的期望。
二、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叮咚买菜的蔬菜水果仓储管理、采购管理、配送管理等环节都能保持高效、安全和可控;并通过管理制度实施,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确保用户对我们的信任和满意度。
第二章仓储管理一、仓储设施1. 叮咚买菜的仓储设施应满足标准的食品仓储要求,保证干净整洁、通风卫生。
2. 进出货口应设有专门负责监控的检查点,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完整。
3. 仓储设施应设有温湿度监测系统,保证蔬菜水果的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二、库存管理1. 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蔬菜水果的进货、出货、库存等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2. 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安全。
3. 严格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对库存产品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
三、仓储安全1. 定期对仓储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的安全和耐用。
2.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3. 建立紧急预案,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够迅速做出应急处理。
第三章采购管理一、供应商管理1. 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蔬菜水果。
2. 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蔬菜水果的品质标准、交付期限等具体要求。
二、采购流程1. 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对采购流程进行全程跟踪监控,确保采购流程的透明和规范。
2. 采用多元化的采购方式,确保能够获取到优质的蔬菜水果。
三、产品质量监控1. 对采购的蔬菜水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产品符合叮咚买菜的品质标准。
2. 一旦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用户权益。
第四章配送管理一、配送流程1. 采用先进的配送管理系统,对配送流程进行全程跟踪监控,确保配送过程的高效和安全。
电商供应商管理制度
电商供应商管理制度
一、目的
本制度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电子商务供应商管理体系,以确保电子商务供应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帮助企业确保符合业务需求。
二、供应商分类
1)受信任的供应商:这类供应商一般拥有良好的商业信誉,稳定的质量水平,合理的价格水平,减少了企业的风险,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2)一般供应商:这类供应商一般拥有相对较好的商业信誉,质量水平较稳定,价格水平也较合理,企业能够接受其产品和服务
3)紧急供应商:这类供应商一般拥有较好的商业信誉,它们能够提供快速的价格优势,并且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支持企业的需求
三、供应商评估
2)能力评估:企业应评估供应商的技术能力与水平,例如供应商是否具备设计能力、制造能力等;企业还应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物流能力、服务水平等
3)价格评估:企业应评估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价格是否合理,以确保企业能够满足自身的经济效益。
食品电商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食品电商平台的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平台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平台所有食品电商供应商、运营人员、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食品质量。
二、食品安全责任第四条供应商责任1. 供应商应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提供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2. 供应商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所提供的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3. 供应商应确保食品包装、标签、标识等符合国家规定。
第五条运营人员责任1. 运营人员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从采购、储存、加工、运输、配送等环节的安全。
2. 运营人员应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质量。
3. 运营人员应配合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检查。
第六条管理人员责任1. 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 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
3. 管理人员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七条食品采购制度1. 供应商选择:优先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良好信誉的供应商。
2. 采购验收:对采购的食品进行验收,确保食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
3. 采购记录:建立采购记录,记录采购时间、数量、批次、供应商等信息。
第八条食品储存制度1. 食品储存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
2. 食品应按照品种、批次进行分类储存,防止交叉污染。
3. 食品储存温度、湿度应符合国家规定。
第九条食品加工制度1. 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
2. 食品加工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手套等。
3. 食品加工过程应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防止食品污染。
第十条食品运输、配送制度1. 食品运输、配送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
2. 食品运输、配送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不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供应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了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对其进行持续跟踪,确保其能为公司提供合格的产品与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给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供应商。
第3条职责划分
1. 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产品部、运营部负责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2. 产品部、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对供应商进行考核。
3. 总经理负责对合格供应商的审批工作。
第二章供应商选择标准
第4条评价合格供应商
公司相关人员评价合格供应商时,应按照以下标准综合考虑。
1. 供应商应有合法的经营许可证或成熟的初级农产品合作社,同时拥有足够的资金。
2. 优先选择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并已通过认证的供应商。
3. 对于关键原料,应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与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考查,其中包括下列五个方面的要求。
(1)进料的检验严格。
(2)出厂的检验符合我方要求。
(3)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
(4)生产的配套设施、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完好。
(5)供应商产品质量应长期稳定,且信誉较高。
4. 具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能满足本公司连续的需求及进一步扩大产量的需要。
5. 能有效处理紧急订单。
6. 有详细的售后服务措施,且令人满意。
7. 同等价格择其优,同等质量择其廉,同价同质择其近。
8. 样品通过试用且合格。
第三章供应商的评价程序
第5条供应商初步评价
1. 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产品部、运营部及其他部门视公司实际需求寻找适合的供应商,同时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如以质量、服务、交货期、价格作为筛选的依据,并要求有合作意向的供应商填写“供应商基本资料表”。
2. 产品部对“供应商基本资料表”进行初步评审,挑选出值得进一步评审的供应商,召集本部门、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及运营部门相关人员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时使用“供应商现场评审表”。
3. 在对供应商进行初步评审时,产品部需确定采购的货品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要求,对于有机食品、森林食品等认证食品,应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第6条供应商的现场评审
1. 根据所采购货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可将采购的货品分为关键、重要、普通货品三个级别,以对不同级别实行不同的控制等级。
2. 对于提供关键与重要货品的供应商,产品部组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运营部对供应
商进行现场评审,并由产品部填写“供应商现场评审表”,同时由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运营部签署意见,供应商现场评审的合格分数需达到70分(含)以上。
3. 对于提供普通货品的供应商无需进行现场评审。
第7条签订供应商质量保证协议
1. 产品部负责与重要货品的供应商和普通货品供应商签订供应商食品安全保证协议。
2. 供应商质量保证协议一式四份,供一份,需方三份,以作为供应商提供合格货品的一种契约。
第8条提出样品需求
1. 如公司有样品需求,由产品部采购人员通知供应商送交样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相关人员需对样品提出详细的技术质量要求,如品名、规格、包装方式等。
2. 样品应为供应商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生产出的代表性产品,数量应多于两件。
第9条样品的质检
1. 样品在送达公司后,由运营部、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完成样品的品质、等级、规格、外观质量等方面的检验工作,并填写“样品检验确认表”。
2. 在确认合格的样品上贴“样品标签”,并注明合格,标识检验状态。
3. 合格的样品至少为两件,一件返还供应商,作为供应商生产的依据;一件留在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作为今后检验的依据。
第10条确定合格供应商的名单
1. 在“供应商基本资料表”、“供应商现场评审表”、“供应商质量保证协议”和“样品检验确认表”四份资料完成后,产品部将供应商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交公司总经理批准。
2. 原则上一种货品需暂定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合格供应商,以供采购时选择。
3. 对于唯一供应商或独占市场的供应商,可直接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
4. 接单生产时,如果客户指定供应商名单,产品部采购人员必须按客户提供的供应商
名单进行采购。
客户提供的供应商名单直接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如需从非客户提供的供应商处采购时,必须事先得到客户的书面批准。
5. 适时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修订“合格供应商名单”,删除不合格供应商。
修订后的“合格供应商名单”由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第五章供应商的监督与考核
第11条考核对象
供应商考核对象为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的所有供应商。
第12条考核方法
公司对供应商实行评分分级制度,供应商的考核项目包括质量、交期、服务、价格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第13条考核频率
对关键、重要货品的供应商,应每月考核一次;对普通货品的供应商,则每季度考核一次。
第14条考核结果的处理
1. 对于考核结果在90分以上的供应商,公司应优先向其采购。
2. 考核结果在80~89分的供应商,要求其对不足部分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供应商评价小组对其提交的纠正措施和结果进行确认。
3. 考核结果在70~79分的供应商,要求其对不足部分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供应商评价小组对其提交的纠正措施和结果进行确认,并决定是否继续采购,或减少采购量。
4. 对考核结果在69分以下的供应商,应从“合格供应商名单”中删除,并终止向其采购。
5. 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由采购人员书面通知供应商。
第15条对合格供应商进行交期监督
采购人员应要求供应商准时交货,同时记录由供应商原因引起的分批发运造成的超额费用。
第16条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质量监督
1. 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和产品部应保存合格供应商的供货质量记录,若提供的产品不合格,应对供应商提出警告,连续两批产品不合格则暂停采购,另选供应商,或待其提高产品质量后再行采购。
2. 对于不合格的供应商,应取消其供货资格,并将其从“合格供应商名单”中删除。
第5章供应商政策的执行、反馈与变更
第17条供应商政策的执行与反馈
供应商管理相关部门在接到供应商政策执行通知书后,需按规定执行,并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均应立即反馈给产品部。
第18条供应商政策的临时性变更
1.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经过公司产品部负责人的书面同意后,可对某些供应商的政策作临时性调整。
(1)某供应商的发展战略或地域销售政策发生对公司有利或不利的重大调整。
(2)某供应商决定把本公司作为重要客户。
(3)重要供应商出现经营危机。
(4)市场供应价格发生剧烈震荡,使供应风险骤然加大,引起供需双方相应做出重大的政策调整。
(5)其他需作临时性调整的情况。
2. 临时性供应商等级调整同样应填写“供应商等级变动申请表”,并在表格右上方注明临时字样和调整时限。
3. 一旦调整结束,应立即恢复其原有等级,如仍需继续保留临时等级,需报总经理特
批,并于该季度在供应商评审会议上通过。
第六章建立供应商质量体系
第19条对供应商质量体系的开发
每年由产品部组织供应商学习质量体系标准,并要求供应商制订质量体系推行计划,并通过质量体系认证。
第20条供应商质量体系的评定
1. 对于提供重要、关键货品的供应商每年评定一次;对于提供普通货品的供应商两年评定一次。
2. 对于提供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制订评定计划,采取评定小组(品控、开发、质量)现场评定,或供应商自我评定的办法。
3. 按质量体系制定“供应商质量体系评定表”,列明评定内容。
4. 如果供应商通过了质量体系的第二方或第三方认证,并提供了认证证明资料(证书或报告),可免除评定。
第七章附则
第21条本制度由产品部制定,并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22条本制度经总经理审批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