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共5道分析题,题号是34-38题,分别对应5个科目:
第34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般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35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36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时候是纲要+毛泽东思想)
第37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38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通用模板
一、是什么?(阐述原理)
联系原理: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
照抄方法:**原理要求我们(原理包含的方法论)
二、为什么?(过渡部分)
联系材料:这个材料告诉我们…
解释说明:如果有错误观点要批驳(以上观点具有完全的欺骗性,是毫无根据的,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是把xx问题政治化)
三、怎么做?(行动性的语言)
提出行动
建议措施:调动三个积极性:人+自然条件+科技(主体、客体、媒介)
分析题:马原(哲学)
1.实践(人与自然,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
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核心)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题模版一:马原(哲学)——实践、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一、是什么
1.实践的定义:
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客观性=物质性=无条件
2.范畴
①生产②处理社会关系③科学实验
3.基本特征
①物质性(直接现实性);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③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
4.实践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发源地)
①人与自身意识
②人与人(思想道德修养)
③人与自然(马哲)
二、为什么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②由于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谐相处
③人类社会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共同发展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
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
②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决践行科学发展观
①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②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怎么做:调动三个积极性4点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人)
②依靠技术进步,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科技)
③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绿化改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
④加强环保的法制宣传
分析题模版二:马原(哲学)——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可以应对所有的主观题)一、是什么: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必背
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
2)双方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需一定条件)
3)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约
造成量变,实现质变。
二、为什么:永远之第二步
①贯穿始终的“一分为二”:A+B
一方面,我们在干A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B;(学习原理时不忘实际)
另一方面,我们在干B的时候,也要注意做A。(实际工作时,要上升到原理的高度)
②批判割裂的“形而上学”:
如果我们只注重A,忽视了B,我们就会…严重后果(教条主义)
如果我们只注重B,忽视了A,我们就会…另一个严重后果(经验主义)
三、怎么做:矛盾分析法
⑴“两点论”:16个字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再16个字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⑵“重点论”:
①干事情,多选一:
抓关键--抓主要矛盾
②对一个人或事情做判断、评价:
看主流--看矛盾的主要方面
分析题模版三:马原(哲学)——必然性与偶然性(次数、频率问题)
一、是什么?
①区别:
内外根源、稳定性表现、地位
②联系:
ⅰ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
ⅱ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受必然性支配;
ⅲ.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为什么?
理论与题目概念对应的关系(把A、B具体化)
三、怎么做?
方法论意义:积极发现并总结规律,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材料:败中取胜,歪打正着(已经做坏了,但是出乎意料很圆满)
分析题模版四:马原(哲学)——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先后问题)
一、是什么?
1.感性认识vs理性认识
①区别:认识的初级阶段vs高级阶段(具体vs概括)
②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ⅰ.获取丰富实际的感性材料
ⅱ.加工制作,上升为理性认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④实现从理性到感性的飞跃:检验认识
二、为什么?
从材料中带入
三、怎么做?
①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