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22页]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一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北京大学教授肖蔚云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认识。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的民主制度主要是:(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它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组织形式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人士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它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维护祖国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
(4)“一国两制”方针。
它是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香港、澳门回归与和平统一台湾的基本方针。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它是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民主形式在内的广泛的基层群众性的民主自治制度。
这些民主制度都是我国的根本或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中国特色;它们涵盖了我国各民族、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阶层人士在内,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它们既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符合我国国情、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民主制度。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民主与法制是密不可分的,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行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内容
共9页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
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呢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用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能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吸收科学前沿的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弥补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从而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无产阶级革命史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地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时代特点与俄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飞跃。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共9页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苏联模式的特征,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1)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革命;(2)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即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3)有了新的革命方法,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政权;(4)有了新的革命前途,即社会主义;(5)有了新的革命时代背景,即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内容关于推进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思想关于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的思想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思想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思想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党的领导的内容1、政治领导: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行动上始终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思想领导:思想上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并在行动上始终不渝的贯彻这一理论成果。
3、组织领导:由党的委员会向国家权力机构、政府机构或企事业单位推荐党员干部。
从而在组织上保证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顺利实施。
其中,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治教案-第七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政治教案-第七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初三思想政治第七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七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一教时课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介绍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内容。
二、学情分析对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解,由于这一政治现象对学生来说不太了解,因此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四、教学重点、难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五、教学方法图示法、例举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哪几方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讲授新课:第七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板书)问: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民主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基本目标:领导——中国共产党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内容——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自治协商年度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依法治国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板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则:民主集中制人员组成:人民选举代表机构性质:权力机关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国务院——行政机关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说明: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板书)2、人民代表是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板书)人民代表产生——选举——直接、间接观看录象3、坚持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确保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参与国家管理、既保证中央集中领导,又发挥地方积极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全球治理结论
引言
0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理论定义
该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强调政治建设的核心是人民民主,主张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相结合。
理论特点
为我国政治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确保了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
理论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03
0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02
该制度强调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0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1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础平台。
02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
04
0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球治理的主体和机制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第七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措施:
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 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 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 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 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
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 度
第二节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 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 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 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 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 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各种制 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 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人民民主专政是 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 级专政:它在根本性质、作用与职能、 历史使命等基本方面与无产阶级专政 是相同的。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中国特色: 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党派之间的 关系、概念的表述等方面,都有中国 的特点。
4、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工人阶级为领 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 合专政,担负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实现工业化,完成社会 主义改造,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保卫社会主义制 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对反动 势力和反动分子实行专政。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原则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 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分步骤、有秩序 地进行。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完善法律制度; 完善司法体制机制;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优 化机构设置;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 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方面(1)了解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理解中国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初步思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执政党建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掌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2.思想教育方面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概括总结,教育学生:不能照搬照抄苏联经验,只能以之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回顾,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自我、以我为主、吸取人类文明一切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回眸。
(2)中国工业化道路。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2.教学难点为什么“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课时分配约用5节课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第七章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第一节中共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一、以苏为鉴,走自己的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已经到来。
在这一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鉴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国情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以苏联为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探索中的两个发展趋向在曲折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有两个发展趋向。
一个发展趋向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趋向,这就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政府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
另一个发展趋向是错误的趋向,这就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课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课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政治建设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政治建设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指在政治信仰、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建设。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是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关键性工作。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1.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全球议事规则制定和国际治理体系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2.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彻底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促进人民政治参与广泛、深入、常态化。
4.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提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推进路径
1. 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2. 加强宪法和法治教育,增强全民法治意识。
3.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政治制度体系。
4. 加强和完善民主监督体制,提高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水平。
5.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构建廉洁政治环境。
四、结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性工作,其目的是全面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增强政治信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体制,创新民主形式,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制度体系,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PPT
(1)
以保证人民当家作 主为根本,坚持和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以 及基层群众自治制 度,更加注重改进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 政方式,保证党领 导人民有效治理国 家。
(2)
更加注重健全 民主制度、丰 富民主形式, 保证人民依法 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 主监督。
(一)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其他制度的 产生方式。——[美]蒂莫西·耶格尔
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 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 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的调整和完善。
政治体制改革重要性的具体表现
1、从政治维度看
政治体制改革是直接从“文革”的负面教 训中产生的。 “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 曾经评价说,这样的事件在英国、法国、 美国不可能发生。但是仍然导致了文化大 革命。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邓 小平
总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善社 会主义制度的客观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是 全面深化改革和维护国家社会稳定的客观 需要。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 要求、基本原则与目标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1) (2) (3) (4) (5)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发展道路; 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为根本; 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 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 建设法治国家,发展 政治文明。
二、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线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治理论的变迁常常引发政治体制大规模的变革。 以政治理论变迁为线索反思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1949年到1956年,这是中国式的民主政治 体制的初步形成阶段。 谈谈您所了解的新政协和人大一次会议 (二)1957年到1977年,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政治理论指导下,中国政治陷入了曲折发展和 体制衰退时期。
(完整word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深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认识,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1.政治和政治观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制度、以国家政权机构为主体的各类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深了政治的本质,为认识政治现象提供了科界观和方法论.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人民内部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的阶级斗争是政治问题以外,由党和国家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由国家政权协调、整合人民内部各种利益和关系的大政方针和重大举措等,都是中国现阶段政治的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这一理论深刻反映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认识当代中国政治现象、推动政治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思想武器。
其基本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构的原则。
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中国实行自治来解决民族问题,对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别行政区制度。
二是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中国的政治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能放弃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党的政治建设Microsoft Word 文档
党的政治建设指的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的经济、政治等状况,制定党的纲领以及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以此去教育和团结全体党员和干部,使他们能够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
我们党成立80多年来,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建设,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同时也积累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宝贵经验。
1执政前党的政治建设1921年7月23日至月底,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l922年7月16日至23日,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
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为了贯彻党的最低纲领,大会还在《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提出了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设想。
l923年6月12日至20日,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但同时要坚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党的“三大”后,党积极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推动下,1924年1月20日至30日,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宣言》和改组国民党的各项具体办法,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的各个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后,工农运动得到了发展,北伐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宪法学 第七章 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本章练习测验答案
一、单选题。
1.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之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选择一项或多项:ABDA. 引导B. 鼓励C. 扶助D. 支持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目的。
选择一项:AA. 坚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B. 坚持共产党领导C.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D.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BCDA.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C. 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D. 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
4.下列属于国家所有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BDA. 荒地B. 森林C. 农村土地D. 城市土地5.下列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CDA. 森林B. 山岭C. 矿藏D. 水流6.下列选项中关于个体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BDA. 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可以促进竞争B. 个体经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存在C. 个体经济对繁荣市场,增加社会财富作用不大D. 个体经济有利于扩大就业7.下列选项中关于私营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BDA. 私营企业属于营利性经济组织B. 私营企业的资产归个人所有C. 私营企业必须雇工8人以上(不含8人)D. 私营企业中存在雇佣劳动关系8.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BCDA. 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B.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C. 在我国现阶段在分配方式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D. 要克服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平均主义思想9.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公共财产不可侵犯的表述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爱护公共财产是每一个公民基本义务 ABDB. 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包括全民所有制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财产C. 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制度是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前提D.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10.下列关于公民合法财产不可侵犯的表述正确的是()。
党课教程重点--第七章
第七章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填空题1.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组织上的领导。
2.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3.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6.党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8.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9.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
10.党的先进性的特征,突出表现在阶级性人民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
简答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答: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3.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点是什么?答: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维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党必须全面领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牢固树立党的领导权力不可侵犯的意识,维护和加强党的组织、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
二、推进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要推进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能力,健全健康有序的法治体系,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四、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支撑。
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建设要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性、规范性和内在活力,确保党始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巩固党的根基,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第七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在我国政权组织应该采取什么原则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确立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20世纪40年代中期,毛泽东曾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
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始,民主集中制一直被载入宪法,成为我国政权组织的原则。
我国之所以实行这样的原则,是因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必须以广泛的民主为基础,只有按照民主的原则组织政权,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吸收广大群众的意见,制定出符合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又必须实行集中,以便把人民群众分散的、零星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国家意志,并以国家权力保证其贯彻实施,才能体现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和号召力。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总结长期革命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充分发扬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如何才能确保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实现当家作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两种方式或途径:一是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由直接或间接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二是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由群众依法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通过选举制和人民群众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制,来保证各级国家机关具有最广泛的民主基础,并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从而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提供切实的保障。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执政党建设
现代交际·2018年6期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执政党建设陈青青(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执政党更应与时俱进,加强自身的建设,即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新规定。
因此,执政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而促进党的自身建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建设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224-02作者简介:陈青青,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这一总目标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执政党建设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新规定。
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这是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最具体、最全面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
十九大报告中同样指出,我国迈入了新时代,要致力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政治建设内容范文(精选8篇)
党的政治建设内容范文(精选8篇)范文一: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持和巩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党的政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党的政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党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的核心引领作用。
其次,党的政治建设要加强党组织建设。
党的组织是党的领导的重要载体,党的政治建设要加强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党员管理,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组织纪律观念。
第三,党的政治建设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反对和纠正党内存在的问题。
要加强廉洁自律,落实党的纪律,严肃处理腐败问题,提高党的形象和凝聚力。
第四,党的政治建设要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党的群众工作是党的基础工作,要加强党委的群众工作,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要求。
要紧密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谋福祉,发挥党的群众基础优势。
第五,党的政治建设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创新党的制度建设,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要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大会和党支部的作用,广泛凝聚人心。
第六,党的政治建设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党的纪律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纪党规,严肃党内纪律,对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处,维护党的纪律权威。
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第七,党的政治建设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增强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要加强党的理论研究,提高党的理论水平,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第八,党的政治建设要加强党的宣传工作。
党的宣传工作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加大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宣传力度。
要加强新闻舆论工作,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传播党的政治建设的声音,凝聚党心民心。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 会 发 展 的 根 本 动 力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社 会 形 态 生 产 方 式
生产力
推 动 社 会 形 态 的 更 替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 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 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 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 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 与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 质的矛盾。
• 2)不同选择: • A、拒绝改革,固守僵化的苏联模式,最终 大多数国家发生剧变。做出这一选择的国家 是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柬埔 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从20世纪 70年代中期开始,这些国家已陷入重重危机, 柬埔寨由于大搞阶级斗争,急于向共产主义 过渡,首先亡党。此后其他国家虽然依靠强 大的国家机器维持了一段时间,但在政治经 济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以后,实行苏联模式所 产生的巨大差距明显地摆在国人面前,到 1989年,大多数国家发生了历史性逆转。
1、对社会主义的科学 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 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
2、对社会主要矛盾的 科学判断:生产力发展 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 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
必须从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出 发而改革旧体 制和建立新体 制,以解决社 会基本矛盾。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 关键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
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
(MPA)系列教材
7.3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共 产党的自身建设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
❖ 1.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及其战略目 标
❖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发展与完善
❖ 其六,国际上少数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 大的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 战略图谋不会改变。
(MPA)系列教材
7.3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共 产党的自身建设
❖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新 的任务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 问题
❖ (3)坚持不懈地进行反腐败斗争,提高执政 党拒腐防变的能力。
❖ (4)坚决防止执政党内部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
(MPA)系列教材
7.3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共 产党的自身建设
❖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形势 ❖ 1.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
❖ 其一,由于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经济、 科技、军事上处于超强地位,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进 程不会一帆风顺。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 (MPA)系列教材
7.3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共 产党的自身建设
❖ 3.中国共产党的自身状况发生重大变化
❖ 党的领导如何更加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和市场发展 的广泛领域;
❖ 如何更好地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不同社会群 体的具体利益;
(MPA)系列教材
7.3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共 产党的自身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和创新精 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 身建设,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
❖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 身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
(MPA)系列教材
7.3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共 产党的自身建设
❖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 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MPA)系列教材
7.2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 建设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若干经验教训
❖ 1.与时俱进是永葆执政党活力和创造力的关 键
❖ 2.执政党需要及时完成角色转换,适时地改 变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
❖ 3.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切实实行民主集中制 是执政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MPA)系列教材
7.2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 建设的经验教训
4.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 问题
❖ (1)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 人心的向背,而人心向背决定党的存亡。
❖ (2)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和 官僚主义,保持健康的思想作风、学风和工 作作风。
(MPA)系列教材
7.2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 建设的经验教训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社会主义建设 理论与实践
(修订版) 李景治 蒲国良 主编
第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 执政党建设
重点问题
❖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要 性
❖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
❖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
❖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MPA)系列教材
7.1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 建设的基本内容
❖ 2.执政党的角色与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3.党的思维方式与领导方式面临转型与创新 的巨大压力
❖ 4.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对加强自身建设必要 性认识的曲折发展
(MPA)系列教材
7.1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 建设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
❖ 1.加强执政党的理论建设,用发展着的马克 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 其四,当今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 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软实 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与竞争。
(MPA)系列教材
7.3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共 产党的自身建设
❖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形势 ❖ 1.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
❖ 其五,有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已经垮掉,丧 失了政权。
❖ 其二,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发展中 国家总体上处于弱势,如果没有正确的对策就会落
入更加不利的地位。
(MPA)系列教材
7.3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共 产党的自身建设
❖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形势 ❖ 1.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
❖ 其三,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作用越来越直接。
❖ 6.加强执政党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 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MPA)系列教材
7.2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 建设的经验教训
认真总结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的 理论与现实意义
❖ 1.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经验 教训是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需要
❖ 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领导和代表人民当家作主。密 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执政党建设的核心 内容。
(MPA)系列教材
7.2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 建设的经验教训
❖ 2.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经 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 强和改善自身建设的需要
❖ ❖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
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不能 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必然要垮台。
❖ 2.加强执政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正确的纲领 、路线、方针、政策
❖ 3.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 思主义水平
(MPA)系列教材
Hale Waihona Puke 7.1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 建设的基本内容
❖ 4.加强执政党的组织建设,造就一支德才兼 备的干部队伍
❖ 5.加强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宗旨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要性
❖ 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推翻旧制度、夺 取政权之后,其自身变成了执政党,其地位 和面临的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新的地位、新的角 色、新的任务都给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MPA)系列教材
7.1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 建设的基本内容
❖ 1.执政党所处的环境与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