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

XX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浅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学生姓名: 李XX

学号: XXX

专业名称: 法学

学习层次: 专科

年级: 0 9 秋

指导老师: XXX

职称: 高级

教学点: XX

九江广播电视大学

目录

引言 (3)

摘要 (4)

一、青少年犯罪概述 (4)

(一)青少年犯罪概念 (4)

(二)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 (5)

(三)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类型 (6)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7)

(一)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意义 (7)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7)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9)

(一)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含义 (9)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及五种措施 (9)

总结 (11)

谢词 (12)

引言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事。完全或者限期取消青少年犯罪记录,不让刑事污点载入档案,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青少年犯罪法律研究专家近日建议我国应该立法加强对犯罪青少年获释后的保护,取消他们的犯罪记录,以利于他们重归社会。

摘要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法律意识青少年犯罪预防

结帮犯罪,是当代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点,有的帮派已发展成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文章从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角度,分析了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氛围存在的不足及其对对青少年加入黑帮、从事犯罪活动的影响。笔者认为,只有家庭、学校、法院、社会紧密协作,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感化,才能杜绝青少年结帮犯罪。

第一章青少年犯罪概述

第一节青少年犯罪概念

一、青少年犯罪的含义

所谓“青少年犯罪”,在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青少年犯罪不仅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某些违法行为,不良行为,狭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是指触犯刑法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我国《刑法》是我们确定狭义要领的主要依据。

二、我国刑法是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四第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14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上面这些规定,说明了我国刑法关于责任年龄的规定是采取了4分法,即:

(一)已满16周岁的人犯任何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这在法律上叫做“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二)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在法律上叫作“减轻刑事责任年龄”

(四)因不满十四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在法律上叫作“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四段是完全符合我国少年智力、所受教

育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实际情况的。它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原则,既不会扩大打击面,又不会放纵一些严重的犯罪。

第二节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其目的在就在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作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和对于已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挽救改造工作。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基本特征主要有同下几点:

一、犯罪的团伙性我国几乎所有大中型城市都存在一些青少年团伙犯罪,犯罪团伙涉及的成员少的几十人,多的近千。这些城市中发生的流氓械斗,打群架,拦路抢劫,侮辱和强奸妇女等重大扰乱社会秩序案件,绝大多数都是这种犯罪团伙干的。

少年团伙犯罪一般来说,组合过程简单,它是一种一拍即合,一说而就,一哄而起的临时组合。它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因此,青少年团伙犯罪,比单人犯罪对社会危险要严重的多,对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也大的多。

二、犯罪年龄低龄化青少年犯罪向低年龄化发民是当前全世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显著特征。近年来,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犯罪年龄逐年在降低一般是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多就走上犯罪,14-17周岁成为犯罪的高峰年龄。

三、幼年少女犯罪率大幅度增加我国女青少年违法犯罪。在全部违法犯罪青少年中的比率逐年也在增加,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显得少的多,但严打以后,女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但没能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四、在校学生犯罪显著增多根据有关数据预测,在今后几年内,学生犯罪人数还要有所增加的趋势。我国在校学生犯罪显著增多。这一严重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校学生犯罪问题,是有极其深刻复杂原因的,从教学工作看主要有: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

(二)设置法制课效果不佳以致使许多少年罪犯,根本不知自己是违法犯罪。

(三)学校对后进生简单粗暴,处理不当,使一些学生旷课逃学,流散于社会成了扰乱社会治安的后备军。

(四)校内校外教育脱节。

五、重新犯罪的青少年很为突出在国外,重新犯罪的青少年很为突出,在

我国青少年犯中,有前科犯罪的为数也不少。有些青少年劳教后,改了又犯,犯了又改。反复的次数越多,其危害性越大。

第三节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类型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而且在犯罪的类型方面也起了新的变化。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些类型案犯的动向。

一、“游戏型犯罪” 目前,许多国家的青少年犯罪本身却是为了追求享乐,寻找刺激,把偷盗、行凶、杀人、放火等看作是“一场游戏”。这种“游戏型”的青少年,严重侵犯公共安全财产或人身权益,触犯刑律,但就动机而言,又与一般刑事犯罪的主要出于利欲不同。这些青少年犯罪主要是由于精神空虚,寻找刺激追求享乐。

二、“暴力型”犯罪在我国反映出的“暴力型”犯罪,主要表现如下:

(一)“无利害冲突”的杀人或伤害。这种暴行正反映出青少年犯罪者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恶化他们崇尚暴力,荣辱颠倒,这类犯罪愚昧,野蛮、凶残、视人命如儿戏,是青少年“暴力型”犯罪的一种新类型。

(二),案杀我国以青少年为犯罪主体的案杀案件是较为罕见的。可是近年来不仅出现,而且大力增加的趋势。多数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家庭矛盾逐步积累,激化的结果。

(三)校内暴力事件所谓“校内暴力”,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对教师的暴力事件;2、以集团或集团的威力作为背景,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3、毁坏学校设备等事件。这类案件给社会,学校及学生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而且近几年来屡屡发生学生之间殴打致死的事件。

三、“经济型”犯罪青少年中的经济型犯罪具有明显增加和蔓延的趋势。具体表现如下:

(一)有的青少年和社会上的无业人员互相勾结,大肆盗窃古玩、白银、黄金,进行走私贩卖。

(二)有的青少年放弃学习、工作,走私手表、录音机、影碟机、服装等物品。由于投机倒把活动猖獗,致使有的学生不去上学,而去黑市倒卖商品牟利。

(三)聚赌成风当前,有些地方聚赌成风,它不仅影响生产,而且是盗窃、抢劫、诈骗等事件的诱因。赌博是一条通向犯罪的渠道。

四、“淫乱型”犯罪这些青少年道德水平低下,又受黄色电影、电视、录

像和书刊的毒害与刺激,追求向往西方所谓的“性解放”,视男女性关系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以紊乱的性行为主要活动内容。性犯罪低级腐朽。糜乱的性生活不断强化,以致他(她)们难以摆脱或转移性欲要求。这类人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危害着社会风色,影响极坏,应坚决打击,并认真加以研究防止其发展和蔓延。

五、“酗酒型”犯罪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禁止未成年人饮酒法和禁酒法等(如美国)。特别是青少年酗酒现角越来越多,酒后行凶使他们的胆子更大,而酗酒后大多数人都后悔。

通过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类型,使人们能更好的了角犯罪的严重危害性,也能使有关人事部门根据这些观战更好的冶理青少年犯罪的趋势。

第二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第一节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意义为什么要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概括起来说,它的目的有两种:(一)就单个案件来说,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助于决定对犯罪青少年的处理方法;(二)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可以制定与实施刑事政策,有关社会政策以及制定与实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了解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发展变化,有助于加深对青少年犯罪复杂性的认识。其中根本原因有个社会制度的问题。随着同青少年犯罪斗争经验和积累和理论研究的深化,逐渐意识到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二、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对制定有关保护青少年的法律具有直接的实用价值。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综合冶理,可以说目前还只是一种总的构思。

三、科学地认识青少年犯罪原因是建立青少年司法制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青少年犯罪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青少年法庭或少年法庭,用以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而对青少年案件的处罚以及诉讼程序,也都不同于成年人的犯罪,其根据主要也是在于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

第二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我认为应按照它的本来面目,全面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进而还要找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要把青少年犯罪这个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去考察,弄清它的社会

历史根源。犯罪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不产生犯罪,而且为预防犯罪、减少犯罪和逐步消灭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从违法犯罪青少年生活的具体条件和周围环境影响来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不仅要深刻地分析社会历史方面的诸种原因,同时也要研究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直接、具体的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良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良家庭环境及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一般地说,不良家庭教育主要有:1、娇惯子女;2、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常常打骂为主要教育手段;3、家庭对子女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放弃教育责任;4、家风不正,对子女的不良行为经常包庇袒护,有的甚至教唆纵容;5、无力教育,或无人管教,或无时间、无精力管教,或无能力管教;6、父母教育子女意见分歧较大。不良家庭教育,以娇惯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较为普遍和突出。

(二)学校教育缺陷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三)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例如:娱乐中心,由于这些娱乐场所游客成分复杂和流动性,使得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极易混迹其中;许多犯罪分子,尤其是惯犯,常常在这些场所作案;有些青少年往往在这样的场所被教唆而开始他们的首次违法犯罪。

(四)文化冲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中外文化的相互传播也必然会导致不同文化特质间的碰撞、冲突与调适,造成文化与社会变迁或动荡,这时,因价值取向与判断标准的混乱更极易导致行为的失范。

(五)外来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青少年由于抑制力差,抵制不住西方文化的诱惑,盲目追求金钱、性解放、腐朽生活方式,受市场上暴力、色情、反动书刊的影响,抢劫、杀人、卖淫,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也使青少年身心受到摧残。

三、从青少年主观因素和心理特点来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

(一)个体心理结构方面原因。从犯罪青少年来看,具体表现是性格粗野、任性、具有畸形的好奇心,反常的需求心,强烈的虚荣心,霸道的好胜心,冒险的侥幸心,虚伪的侠义心等等。他们的情感低级,待人处事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喜怒无常。

(二)个体人生观结构方面的原因。一个人的行为,其实就是其人生观的外部表现。犯罪青少年中的许多人显然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但是从他们的言行中

都表现出道德混乱,追求享乐,缺乏法制观念,还有一套流氓哲学。

第三章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第一节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含义

所谓青少年犯罪预防,就是指在青少年犯罪行为发生之前,家庭、学校、国家机关及社会各方面事先采取种种教育性、保护性和防范性措施,以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根据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必须抓好3-6岁学龄前的教育,有意识地使孩子养成讲礼貌,爱祖国,守纪律的好习惯,也要抓好13-16岁青少年成长时期的教育,这个年龄段一般是青春前期,是青少年成长的最佳年龄,也是国际公认的“危险年龄”由于青少年堕落到违法犯罪常常发生在这个年龄段,所以,学校很有必要针对这一年龄段少年的特点,进行一系列生动的道德规范、纪律规范、法律规范的教育,社会规范的习惯,而且要使他们具备必要的社会规范知识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进入青年期,则社会教育社会影响将越来越大,因此,家庭、学校、社会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所以,最初期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阵地应是家庭和学校。

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总起来,无非是靠两手:一手是预防犯罪的发生尽可能把犯罪行为控制在发生之前,这是积极性的预防。另一个是惩办,惩办也是为了制止和控制犯罪的发展,不使已犯罪的人重新犯罪,这是消极性预防。总的来说,预防犯罪问题,这两手都必须采用。但就效果来说,事后惩办是治标的,而事先预防作为控制。减少犯罪和解决犯罪问题的重点来进行研究,因此,我主张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的。

第二节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及五种措施

一、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

(一)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强有力的防线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人最先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为了搞好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强家庭在预防犯罪方面的作用,必须彻底改变目前家庭教育状况,有必要认真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家庭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事作起,即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诱导。孩子从一出生就要给予良好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等孩子走上违法

犯罪道路,再进行教育是比较困难的。

2 、家庭教育不仅夫妻要协调一致;互相配合而且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结合。

(二)学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以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地方,而老师则是在这个地方塑造人的灵魂工程师。我国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广大学生培养成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在学校教育方面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理想,思想品德和纪律教育,使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促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优良的品德。

2、认真进行法制教育,这是改进学校教育工作,预防犯罪,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3、学校教育制度上某些环节的缺陷,为青少年犯罪增加了预备队伍。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对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社会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必不可少的环节。

根据各地经验,在社会教育工作中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1、堵塞电影、电视、戏剧等文化宣传对青少年污染的渠道或者进行消毒工作

2、严格禁止转抄、传看、出售、出租淫秽书刊和播放淫秽录像。

为了贯彻党和政府的指标精神,防止和减少淫秽书刊录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几种具体措施:

(1)坚持查禁目前散落在社会上的淫书,淫画和其他淫秽性物品。

(2)根据刑事法典的有关条款对淫秽书刊和淫秽性物品的制作者以及故意传播者给予严厉的打击。

(3)应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问题。

(4)开辟广阔的“第二课堂”,丰富青少年的课余,业余生活。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五种措施

(一)保护性预防所谓保护性预防,就是指由国家或有关部门依据青少年违法犯罪出现的主要问题,制定法律或者有关规定等,并采取相应措施,在预防犯罪问题上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积极作用。

(二)疏导性预防所谓疏导性预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想性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是通过思想政

治工作,予以解决,方式只能是用民主的,讨论的,批评的和说服的方法来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三)堵塞性预防所谓堵塞性预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已产生了违法犯罪问题,因而发现和寻求到使青少年犯罪的漏洞,有针对性的采取事后预防措施。堵塞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财物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漏洞,显然是十必要的。

(四)惩戒性预防所谓惩戒性预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由国家政治机关对于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依照法律分别给以行政处罚、刑事处罚、警戒他们不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同时也警戒其他青少年或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不要违法犯罪。前者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个别预防或特殊预防,后者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一般预防。

(五)改造性预防改造性预防,也是事后预防的一种,它与惩戒性事后预防不同的地方,主要是侧重点不一样,惩戒性预防,主要是运用法律武器,惩处违法犯罪人,使之不敢再犯,改造性预防,则是以生产劳动为手段,通过政治思想教育,文化技术教育,改造违法犯罪的人,使他们改邪归正,成为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可见改造性预防,也是事后预防的重要一种。

总结

我们就是要从学习《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诉讼法律入手,着重在受传统“厌讼”思想影响较少的青少年中更新陈旧的诉讼观念。在我们看来,诉讼不过是使得受损害的权益得到救济的一种常用手段而已。即使是亲友“对簿公堂”也不是撕开脸皮,抛开情理,而是一种让争端在公开、公平的前提条件下谋求来自第三方独立公正地加以解决的争端解决机制,比之以前的私人调解、裁决等私力救济更加文明和进步。我们要教育青少年将为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诉讼视作一种权利,以及捍卫这种权利的正当行为。鼓励青少年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在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实际生活中大胆地运用法律的武器,及时充分地利用诉讼权利,为了维护合法权益,未雨绸缪或者亡羊补牢。

谢词

敬爱的各位老师:

大学的学业即将结束,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和各位授课老师,是您用认真地工作态度和丰富知识教育了我、培养了我。也非常感谢我的论文导师----李老师,由于非常时期我不能回校直接找老师帮助我辅导论文,可李老师为了能让我把论文写好并及时交到学校,李老师还利用在家里的业余时间为我辅导,还多次打电话告诉我论文需要修改的地方。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和各位授课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此致

敬礼

学生:李XX

2011 年10 月 27日

【毕业论文】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标题】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作者】肖冬梅【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对策【指导老师】杨兴坤【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正文】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有学者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就中国而言,中国的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的研究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总数的70%以上,因此青少年犯罪已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同时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民族振兴的希望,能否正确引导和帮助这些青少年健康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能否取得成功的大事。所谓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刑法中,仅对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作了专门的规定,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青少年犯罪并不是一个法律术语,而是一个基于社会学形成的综合性概念,是按照犯罪者心理、生理是否完全成熟作出的分类。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其主体为青少年。关于青少年主体的年龄范围,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一般认为是14周岁至25周岁,其中重点是14周岁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二是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主要是指:(1)违反《刑法》和其他刑事法律条款的行为;(2)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体特征 1、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近几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以及因出国、分居、监禁和意外事件等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数量日渐增多,

这就弱化了家庭中的抑制作用。家庭结构的变化使本来受制约的成员间的某些权利义务关系出现了裂痕,导致其子女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享受家庭的温暖以及正常的家庭教育和情感上的引导,这就很容易使这些青少年在性情上养成冷漠、压抑、逆反、忧郁和焦躁等品性,在不良诱因的引发下,极易发生对家庭、社会的偏激行为,由此误入歧途,陷入犯罪的深渊。 2、流动人口的青少年犯罪愈演愈烈?流动在大众城市的外地青少年人口的数量近年来增长较快,除了在城市中打工的青年外,还有些是因厌学、失学或受不法分子欺骗而被迫滞留的。这些人可能具有合法的打工资格,但所得的报酬很低。此类受教育程度极其有限而涉世不深的外地人,在强烈的收入落差刺激下,面对高档的城市生活和自己生活环境的极大反差,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理挫折感,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女性未成年人犯罪剧增女性未成年人犯罪主要以追求“钱财”和“淫乱”为特征。过去犯罪女性的未成年人往往与男性合作,处于从属地位,而现在女性未成年人犯罪,单独作案或团伙作案日益增多,目前我国女性青少年犯罪约占刑事犯罪的15%左右。一般来说,女性未成年人犯罪的腐蚀性往往要大于男性,有的外国学者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女性犯罪,特别是未成年女性犯罪,是衡量全社会道德水准的一个标志。(二)青少年犯罪的类型特征 1、性犯罪突出?近年来,未成年人强奸、奸淫幼女、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等性犯罪突出,这与他们的生理发育情况有不可忽视的关系。14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生理发育的最明显特征是性成熟。性的发育和基本成熟使未成年的心理形成和发展发生很大的变

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对于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本文将从研究的必要性、概念分歧及存在问题三方面进行分析,综述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现状以及治理对策。 【关键词】中国青少年犯罪、分歧、问题、治理 当前,客观存在着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是世界各国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已严重危及到一国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并以行为性质的暴力化、成员的低龄化、类型的多样化以及手段的智能化而成为全世界各国刑事违法犯罪活动和社会治安中的一个焦点。处在转型社会中的中国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在这样一个迅速发展而又多姿多彩的环境中,青少年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总量居高不下,在整个青少年的刑事犯罪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伴生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无疑正困扰着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使得越来越来多的专家学者积极关注这一现象,并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由此制定一系列救治措施。 一、关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青少年犯罪需要特别关注,因为这是一个涉及社会未来的重大问题。青少年是上一代人的接替者,这是不以任何人的一致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希望都在未成年人一代身上。 犯罪学家认为,青少年犯罪是社会的一面特殊的镜子、他能从反面反映社会文化、道德素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甚至暴露出社会某些方面的的弊病和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性,不仅是这部分犯罪未成年人本身的堕落和社会直接危害,而且会影响、污染社会空气,腐蚀、毒害其他的未成年人。因此,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的而且非常繁重的历史任务。 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建国50多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的比例也是逐步上升的。50年代平均10%,到60年代“文革前”,上升到20-30%。60年代后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未成年人犯罪约占整个刑事犯罪的一半左右。70年代以后,比例继续提高,许多地区的未成年人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的比例曾上升到60-70%。进入90年代,犯罪像洪峰一样逐年上升,90年代中期发案率上升到80年代前半期的8倍,且居高不下。 未成年人犯罪成了我国刑事犯罪的主要部分,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治理犯罪的最核心的问题是治理青少年犯罪问题。我国对青少年犯罪问题比较重视,一直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但是反观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治理成效并不是很大,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并有缓慢增长趋势。有学者认为,犯罪率降不下去是由于综合治理的措施并未落到实处。也有学者认为这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必然现象。 二、关于青少年犯罪概念的争论与分歧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青少年犯罪就成为一个广泛接受并使用的概念。但是在早期文献及研究中,却缺乏对青少年犯罪概念的精确定义。随着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发展,理论界开始对这一概念提出质疑,但分歧主要并非在“犯罪”上,而是在于“青少年”的内涵和外延上,以及由此带来的这一概念是否适合于在法学中使用,与未成年人、少年等概念的关系问题。 早在1979年,青少年犯罪研究尚处于发育时期,王德祥就对青少年犯罪这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 划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为了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进步一加强我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实行综合治理,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制订本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实施《末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按照“扩大宣传、夯实基础、健全网络、维护权益、预防犯罪”的工作方针,组织和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建立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监督与落实。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措施和办法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长 效机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项艰巨而又长期的社会化 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党政统—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家庭、社会 广泛参与,一手抓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质,一手抓改善外部环境,消除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和条件,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 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各部门和广大教师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 度出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把预防 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结合 贯彻县、乡预青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并 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学校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有效推动预防 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的落实。 2、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学校、社会、家庭三个环节,加强青 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1)加强与家长联系,充分发挥家长或监护人对青少年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功能,把加强青少年的管理教育列入创建文明校 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法制教育阅报刊、宣传栏等教育服务设

毕业论文:对青少年犯罪的思考 好

中共甘肃省党校函授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新形势下对青少年犯罪的思考 班级:省函2009级敦煌法律本科班 学号:213904093400001 姓名:梁艳花 指导老师:姜生治 二0一一年十二月

论文提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为现代社会进步的伴生物,具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由于青少年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特殊年龄段,他们的犯罪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约占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为严重;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愈演愈烈。笔者认为深入分析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维护和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成功之路。

论文提纲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浅析。(一)自身原因 (二)家庭原因 (三)学校原因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一)自身预防 (二)家庭预防 (三)学校预防 (四)社会预防 (五)司法预防

新形势下对青少年犯罪的思考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约占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为严重;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愈演愈烈。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得到了我国有关部门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我国也已颁布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可以说,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结合新的社会实际,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进一步深入探析预防对策,仍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确的界定。就其词义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与少年的合称,“青年”是指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少年”指人从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年龄段。理论界对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如何给儿童青少年犯罪问题提出一个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课题:如何给儿童青少年犯罪问题提出一个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息息相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透视形形色色的青少年犯罪,面对青少年犯罪导致一个个破碎的家庭,面对青少年因一时失足导致他人受损受害自己花季泯灭,令人痛恨又痛心又惋惜。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青少年失足,挽救失足青少年是十分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表现形式从以前的“打架斗殴、流氓滋事”到现在出现了“为维持畸形消费”而发生一些青少年铤而走险去抢劫、敲诈、盗窃导致违法犯罪行为。二是结伙违法、暴力犯罪增多。用武力、用凶器来犯罪比较突出,青少年由于贪玩、易冲动、好出风头,经常喜欢三五成群纠集在一起,当其中一个人出个坏主意,大家就喜欢跟风一哄而上,不计后果,出于“哥们义气而不辩是非”实施犯罪。三是激情犯罪比较明显。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遇事往往不加思考,突然起意,导致激情犯罪。四是涉毒品犯罪案件增加。一些辍学青少年对毒品的认知能力差,受好奇心理强,或因精神空虚,为寻求刺激而吸毒,或交友不慎被拉下水,走上了吸毒的道路,染上了毒瘾,以贩养吸,走上迷途。 二、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分析 引发青少年犯罪因素很多,有来自社会风气影响,有来自学校教

育缺失,有来自家庭监管不力,有来自特定成长时期潜在困惑。表现为以下情况: 一是图眼前小利不顾后果,思维简单偏激。一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动机和目的往往很简单,看问题往往只看表现现象,看到一个原因,想到的只是一种结果。 二是交友不慎。青少年贪玩、易冲动、好出风头,经常喜欢三五成群纠集在一起,假如其中有一个人出个坏主意,大家就喜欢一哄而上,出于哥们义气就不辩是非,从众尚武,结伙犯罪,不计后果,导致身陷牢刑。 三是理智战不能战胜冲动。一些青少年在学校里虽然也或多或少地听到和受到有关道德、法律等的知识和思想教育,受不良文化的影响,但在遇到某一件具体的事物时,那种朦胧的理智观念常常不能战胜瞬间突然产生的情感冲动,于是常会感情用事,守不住法律底线,干出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 四是对毒品的认知能力差。不少吸毒青少年在吸毒前对毒品本身知之甚少,甚至无知,对毒品的害处只是道听途说,口耳相传,略有所知,非常肤浅,在不正当的好奇心驱使下而涉毒,走上了吸毒的道路,染上了毒瘾。 五是家庭失管学校失教。一些辍学的青少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校期间无心向学而过早辍学,导致文化素质较差,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较低,自我管控能力差,步入社会后,生性懒惰不肯外出打工(或因年龄问题不能外出打工),为打发无聊的青春,不分事

浅谈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摘要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青少年犯罪表现出盲目追求金钱和满足物质欲望,虚荣心极强,以盗窃、抢劫等犯罪居多,多以侵占财产为目的,并不同程度地带有暴力。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综合起来,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等因素。青少年自身素质差,是最终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家庭环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思想不成熟,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学校只是一味的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制教育,使青少年不能从小树立法制观念。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互相配合,共同营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原因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的界定 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亦即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年龄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统称。中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已年满十四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当前在我国青少年犯 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这已被国际社会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 的第三大公害。 二、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一)犯罪问题突出。据权威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14—18岁未成年作案成员占全部刑事作案成员的比例一直处于10%以上 (二)呈现低龄趋势。15岁以下的少年违法犯罪增多。违法犯罪的低龄趋势潜伏着巨大的 社会危害。 (三)犯罪突发性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生理发育快,心理状态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冲动,做事往往不顾后果 (四)团伙犯罪严重。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中常见的、频发的犯罪方式。青少年犯罪案件中70%左右由青少年组成团伙作案。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1、个人因素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青少年本身的素质。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 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各种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种神秘感,想试试的心理;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正是由于大多数青少年犯文化素质不高和其脆弱的心理,使得他们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因素家庭是未成年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境和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论文摘要】青少年违法犯罪原来越严重,学校、家庭、社会高度的关注。就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谈谈个人的看法。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特点犯罪类型犯罪原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中的孩子一般都为独身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要什么,没有就可能去偷、去抢,还有现代电影、电视的武打、帮派等内容也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常常带入角色中,给社会的管理造成了困难。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结合当今社会,我个人认为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疯狂性。 现在的青少年在不好的视频教导下,由于某些青少年在步入社会的进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人格,依样学样,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二)突发性。 由于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因为心情不好、哥们义气等因素的刺激,一时的感

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三)连续性。 有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只是因为图一时的心快,一次过后,后面去享受犯罪行为带来的快感等,就像电视放的去抢劫就是去证明自己行,头脑聪明,所以就很有连续性。(四)团伙性。 有的就是几个人之间互相看的顺眼,脾气相投,一说就同意,就聚众一起从事犯罪行为,时聚时散,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 (五)动机的单一性和目的的荒诞性。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 (六)心态的逆反性。 不愿受到管束,喜欢自己想就怎么做,有时一被管教就发脾气,离家出走,最后干出错事。 二、青少年犯罪的类型 (一)盗窃犯罪。 从我县的情况看,青少年犯罪涉及的类型包括盗窃、抢

青少年犯罪问题探析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存续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成长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良好的,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在一些地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是目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思考。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一般说来,青少年犯罪是指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青少年犯罪以其犯罪主体年龄小、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周期长等因素而倍受人们关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在各类犯罪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影响日益增大,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其现状和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犯罪情节恶劣,犯罪手段升级。当前,在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重、特大案件比例逐年上升,居高不下。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杀人、强奸、抢劫、盗窃四类重大刑事案件中,每1000件此类案件至少有30件是青少年所为。而且,从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案例看,其作案手段往往凶恨残忍,犯罪的暴力化倾向十分明显,一些青少年在犯罪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天不怕地不怕的心态,实施犯罪行为极少顾及后果。 (二)犯罪年龄提前,低龄化严重。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年龄有所提前,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年龄较以前平均提前了2—3岁,其犯罪的年龄阶段大致为:10岁—12岁开始有劣迹,13岁—14岁开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14岁—17岁进入犯罪高峰期。据统计,2002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上升了大约120,14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上升了大约280.(1)随着犯罪年龄的提前,越来越多的花季少年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团伙犯罪增多,集团化趋势明显。据有关资料统计,团伙犯罪在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占据大约60以上的比例,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青少年的犯罪团伙中,其成员有的是同学,有的是同一区域的邻居,有的是不良少年,他们经常在一起消遣、玩乐,相互纠合,相互利用,逐步结成犯罪团伙。团伙犯罪的增多是青少年犯罪向组织化、集团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四)犯罪诱因简单,盲目性突出。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和诱因来看,其犯罪的随机性和盲目性有所增大。一些青少年犯罪的目的十分简单,如在许多侵财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非法攫取财物。而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犯罪常常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或因琐事吵嘴,或因小事纠纷,或是单单看不惯别人的行为就实施加害行为,从而导致犯罪。犯罪诱因的简单化使青少年犯罪的盲目性、突发性加大,这给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增加了实际困难。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青少年犯罪受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成因也呈现出多样与复杂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电大法学本科论文题目:浅析青少年犯罪形成的原因及预防资料

浅析青少年犯罪形成的原因及预防 2015级秋法学本科王泉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加重,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突出,已向低龄化发展。究其原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而缺乏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则是一个重要方面。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把住人生的每一个关口。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是关键的一环。本文首先从法理上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界定,其次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最后根据中外案列简要介绍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原因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加重,且犯罪向低龄化、高智商、暴力型、团伙性犯罪转变。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

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国家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并把其提到重要位置。[1]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成长都十分关心。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突出,已向低龄化发展。究其原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而缺乏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则是一个重要方面。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把住人生的每一个关口。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是关键的一环。 (一)什么是青少年犯罪 处理或研究青少年犯罪,离不开刑法。因为各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都做了规定,概括起来主要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等几种。我国的刑事法律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采用了四分法,具体内容包括: 1、已满 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2、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问卷

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问卷 一.单选 1.您的年龄是() A.小于16 B.17-18 C.19-25 2.您所知道的涉及青少年的案例有多少() A.很多B.一般C.少D.没有 3.您觉得哪一方应队青少年犯罪负最大的责任()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其他 4.您觉得青少年犯罪与受教育程度关系大吗() A.非常大B一般C.很少D.没有一点关系 5.您觉得犯罪的青少年的家庭背景如何() A.具有优质的家庭背景 B.普通工薪家庭 C.家境贫寒 D.青少年犯罪与家庭背景无关 6.您觉得犯罪青少年应该受到何种制裁() A.刑罚 B.拘留 C.管制 D.不收任何制裁 7.您觉得犯罪的青少年父母受教育水平如何() A.本科或者本科以上 B.专科 C.中学 D.未受教育 8.您对犯罪青少年持什么态度: A.惋惜/同情 B.无所谓 C.认为其咎由自取 D.回避 9.您认为最易构成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是: A.学习成绩差 B.教师素质问题 C.校风问题 D.其它

10.您觉得现今网络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影响如何() A.非常大 B.一般 C.影响很小 D.没影响 11.您觉得预防青少年犯罪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A.改善家庭环境,提供健康的家庭教育 B.改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C.对青少年进行定期法制教育,提高自身觉悟 D.靠青少年自制 12.您觉得什么性别的青少年容易产生犯罪() A.男性 B.女性 13.您觉得青少年犯罪队社会危害如何() A.很严重 B.一般 C.危害不大 D.没有影响 14.您觉得我国对青少年犯罪的法律制度如何() A.很完善 B.一般 C.不是很完善 D.极不完善 二.多选题 1.您觉得社会中那些因素容易引发青少年犯罪() A.黄赌毒 B.封建迷信 C.治安环境 D.网络媒体 E.暴力事件F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具体因素) 2.您觉得学校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A.加强教师素质 B.多开展法制讲座 C.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D.聘

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有多少青春年少可以重来 ——由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发的思考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曾几何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近期我院受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敲诈勒索案,犯罪嫌疑人张某是一个年仅16岁的少女,在看守所里看着面前这张稚嫩的脸,让人很难将她与犯罪联系到一起。通过与张某的交谈,我们了解到了整个案件的始末,更引发了我们对未成年犯罪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思考。 一、花季少女怎样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一)张某的成长环境 张某的父母均在葫芦岛市政府机关工作,家庭收入较为稳定,是典型的小康之家。张某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她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从小到大张某不管犯什么错误,最严重的顶多只有父母几句责骂;在生活方面,张某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除了读书以外,几乎所有事情都由父母代劳,十几岁了还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自理能力很差。 在父母的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张某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任性、骄纵、自私且依赖性强。2008年9月,张某被父母送到阜新市某职专读书,娇娇女的性格使张某在新的学校里很难处理好同学关系而倍受排斥,于是张某开始频繁出入学校周围的网吧,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安慰和寄托。 (二)交友不慎入歧途 白某是张某的男友,二人在网吧里相识,确立了恋爱关系。白某没工作、没收入身边却有一群酒肉朋友整天游手好闲、花天酒地。趋新求异的张某沉迷于花天酒地的生活不能自拔,最终因逃寝被学校退学。退学后的张某非但没能深刻反省,反而千方百计摆脱父母的管制,于2010年年初只身从葫芦岛返回阜新和白某过上了同居生活。和白某同居后张某每天除了上网就是和白某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研究报告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研究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世界各国均形成了犯罪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具有共同性的社会问题,他被不少犯罪学家和刑法学家喻为难以医治的“社会痼疾”。无论是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处在发展中的国家,大都面临着青少年犯罪迅速增多,犯罪率日益攀升的严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同样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中也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犯罪现象,如骇人听闻的马家爵事件等。如何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做到有效的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深入调查和了解大中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看法,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作用等。分别在xx大学和xx大学附属中学中抽取了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x份,该问卷同时涵盖了高中一、二、三年级的高中生和大学一、二、三、四年级的本科大学生。最后收取有效问卷x份,问卷回收率为x%。为了使本次调查更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本次调查还特别邀请了xx大学法学院的刑法学专家指导设计了本次调查问卷形式和基本问题,并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我们深入杭州市各基层法院、检察院以及了解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犯罪动机、犯罪过程等。 犯罪预防是指对犯罪风险的参与、承认、评鉴以及为消除或减少而采取的措施总称,也称之为犯罪风险管理,它是在符合经济效益且能保证潜在被害人人身及社会地位安全的基础上,减少犯罪风险系统措施的总和。犯罪预防作为政府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寻求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以干预犯罪发生的原因来降低未来发生的几率,进而控制犯罪的成长与减轻人们居高不下的被害焦虑。在世界各国俨然已成为犯罪控制的新典范。它不限于犯罪处罚,犯罪处罚着重在犯罪发生之后,而犯罪之预防则着重在犯罪发生之前,就像医疗卫生一样,犯罪也需要事先预防。“事先的预防绝对重于事后的治疗与处遇。”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要好。因为刑事立法最终目标是在于预防犯罪发生,而非仅仅是在犯罪发生后追诉处罚犯罪者,且大部分的政府理论也认为公共安全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 一、破窗效应理论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历史上曾进行过这样一项著名的实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完好无损,停放在社区环境较好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车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后来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在几小时后就被人盗走。以该实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也没有及时修复,他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玻璃,而这些窗户就会给人造成无序的感觉,在这种无社会秩序的氛围下,客观上使得犯罪滋生、蔓延。”这证明同一个道理:环境具有强烈暗示性和误导性。青少年,尤其是大中学生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度的阶段。从人的生理变化来看,他们身体各个器官的成长速度急剧上升或发育趋于成熟、身高、体重、胸围增加;性激素分泌水平明显提高,第一、第二性征表现明显;生理发展走向成熟。从人的心理变化来看,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社交需求增加,对他人的认可与尊重的需求加强;有虚荣心,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模仿力强,易受暗示;好胜心强,易冲动,好感情用事。

青少年犯罪论文

家庭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四川省少管所失足少年家庭情况的调查分析 08心理1班20085743 宋盼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趋势一直呈居高不下态势,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较低的知识层次、犯罪手段成人化、有极强的随意性、犯罪成员团伙化的特点。青少年犯罪有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几方面的原因。本文调查并分析了一些四川省少管所失足少年的一些家庭状况,力求归纳出容易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一些家庭特点,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他们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抚养者氛围 【正文】 一、研究背景: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 可见,青少年犯罪之普遍、之危险、之复杂、之麻烦、之难以治理. 近几十年来,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引进大量先进技术的同时,各种思想、文化、观念也都涌进我国,一些腐朽的东西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毒害着我国青少年。除此外,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失调,人口发展失控所带来的青少年待业问题,由于学校教育体制的弊端造在流失生增多等等,使得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出现主体低龄化,手段成人化等特点,成为社会治安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这诸多因素中,家庭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客观因素。因此了解和研究各种类型的家庭及其变化,分析其与青少年犯罪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是配合社会和学校教育,做好青少年犯罪早期预防工作的重要一环。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近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控制。但是,在新旧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违法犯罪仍然比较严重。与过去比较,出现了犯罪性质、犯罪类型、犯罪方式、危害程度的一些新变化。 (一)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数量占全部犯罪嫌疑人的多数,青少年仍是犯罪主体。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小城镇以及交通枢纽地区,青少年犯罪活动更为突出,成为困扰社会治安的症结所在。 (二)青少年犯罪性质恶化,暴力犯罪严重。青少年犯罪性质不断恶化,攻击性特别强,杀人、伤害、抢劫、强奸、绑架人质等重大暴力性犯罪增多,对社会危害加剧。 (三)青少年犯罪类型增加,出现了新的犯罪类型。以往青少年犯罪是以盗窃、抢劫、强奸、流氓、伤害杀人等类型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增加了智能化、高科技犯罪类型。 (四)青少年犯罪方式更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出现早熟,犯罪方式也逐步升级。近几年逐渐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流动作案、结伙作案和利用高科技作案。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经济全球化,新的高智能、高科技犯罪正在不断出现,亟需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本研究即是在这个背景下,以四川省少管所的失足青少年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希望能了解解家庭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并基于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对策建议,以期为预防青少年犯罪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四川省少管所的失足青少年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全部为男生,共45

关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5级物理学3班郭雪如 一、调查对象:十二岁至十八岁的青少年 二、调查目的:了解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调查方法:数据统计分析 四、调查现象及应对策略: 都说青少年是新时代的希望,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然而,最近这些年青少年犯罪问题越发的加重,青少年的人生道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顺利,青少年的犯罪案例历历在目,有些青少年e时段,却因种种原因陷入了犯罪的泥潭,给人生中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阴影。人们对犯罪行为感到深恶痛绝的同时,也不得不对新一代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叹息。 2001年至2003年,福建省龙岩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青少年(14到25周岁)犯罪嫌疑人2338人(其中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505人),占批准逮捕刑事犯罪嫌疑人总数5378人的43.5%。青少年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重接近50%,且犯罪年龄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类型以侵财型为主,此类占批捕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总数的65%,以抢劫和盗窃最为突出,其次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犯罪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较常见,三年共批捕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绑架等五类暴力犯罪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920人。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类型多样化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类型,如绑架、投毒、破坏生产经营等犯罪,特别是与网络有关的犯罪明显增加,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等。青少年犯罪手段向成人化、智能化发展。一些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反侦察意识明显增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青少年模仿澳台的黑社会组织,组成具有黑社会萌芽性质的犯罪团伙实施犯罪活动。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社会不良文化影响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青少年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模仿欲望,难以抵制不良诱惑。不良家庭环境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师长,良好的家庭环境会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反之,会造成子女的心理障碍,以致诱发违法犯罪。另外,家庭的变故,如父母离异、死亡及父母犯罪等,都有可能会使子女失去家庭的温暖和精神支柱,产生孤傲冷漠、报复等病态心理,有的甚至过早辍学流入社会,与社会不良青少年结群而误入歧途。学校对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疏忽,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许多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成长因素也不容忽视。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期,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格和正确的理想、道德观念,缺乏是非曲直的判断力,容易感情冲动而失去理智和控制,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致产生犯罪动机。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样的,因此,要从不同方面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治理。以教育为本,预防为主,才能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 第一、要从家庭入手,家长对子女必须真正担起法定的义务和社会道德义务。应循循善诱,使自己的子女懂事,有礼节,且坚强务实,会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会理智的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同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不良倾向,及时加以诱导,教会子女正确思考人生和面对人生。 第二、要从社会入手,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对于当前文化的 “黄”“赌”“毒”泛滥的情况,应坚持不懈的进行调整,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不断进化我们的社会环境。 第三、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控制教育。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人身观、世界观的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要有意识地磨练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进行健康有益的活动来充实自己。

我国青少年犯罪心理问题的相关分析

我国青少年犯罪心理问题的相关分析 我国的法律制度对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历来持宽容的态度,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处遇原则。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却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受到国家、社会的关注。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监护群体都希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遵纪守法,对青少年的轻微违反犯罪行为也是“宽容多于严厉”。但是,这种“博爱”不仅未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效果,反而还成为青少年犯罪状况的恶化的诱因。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键是重视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和矫治,因此,以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为材料基础,进而了解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状况并据此予以矫治,才能够实现有效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标。 一、青少年犯罪概述 (一)青少年的界定 对青少年界定的年龄标准各个国家是不同的,例如,《日本少年法》规定青少年是指14岁以上20岁以下的少年;《德国青少年刑法》规定是指从“14岁到18岁”,《德国青少年法庭法》规定“18岁到21岁”的群体也可适用《青少年刑法》。青少年的范围应该界定为13岁到25岁比较合适。毕业论文 (二)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1. 暴力犯罪突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在总体上呈现出

不断上升的趋势(江西等省份由于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下降),犯罪情节愈发恶劣,犯罪类型趋于复杂。暴力文化的传播对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充满了刺激性和吸引力,抢劫、盗窃、强奸、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暴力型犯罪极为突出,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青少年暴力犯罪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智能化的犯罪手段。青少年犯罪的手段日趋成人化、智能化,利用手机、电脑、网络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作案的情形也日益增多。青少年的年龄虽然小,但具有较强的认识能力、模仿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为突出,其犯罪手段的智能化比较明显。 3. 团伙犯罪突出。人具有集群的意识,青少年表现的更为突出。青少年一般喜欢拉帮结派、组成小团伙,在这样的小群体中,具有各种不良行为和心理倾向的人混迹一起,便会诱使成员之间互相模仿、交叉感染,强化共同犯罪案件的不断发生。近几年各地发现了不少在校生和社会不良青年组成的带有封建行帮和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也是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 (一)内部成因: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外界环境的矛盾 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是不均衡的,生理发育迅速,而心理发育缓慢,由此产生了如下的矛盾:一是生理发育和心理水平发展不均衡。心理的发展要具有一定的生理基础,青少年的生理发育迅速,而缓慢的心理发育不能与之相适应,使他们缺乏调节和支

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问卷

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解青少年犯罪情况,避免青少年出现行为偏差,给社会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特开展本次调查。本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下列问题,对您的回答,我们将按照“统计法”予以保密!谢谢合作! 东莞 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东莞社情研究中心 09社会工作专业易泳欣 二零一三年四月个人基本情况: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的年龄()岁 3、你长期生活在哪?() A.农村 B.乡镇 C.城乡结合处 D.一般城市 E.省级城市 4、你的文化程度() A.未读书或小学程度 B.初中 C.高中、中专、技校、职高 D.大专 E.大学本科或研究生 5、你现在或曾经在学校的表现怎样?() A.优秀 B.一般 C.不好 6、你在学校和老师、同学、寝室的关系怎么样?() A.很好 B.一般 C.不好 7、你的家庭成长状况()

A.从小成长在双亲(即父亲、母亲共同抚养我成长)的家庭 B.从小成长在单亲(即父、母亲离异或是其他原因,只有母亲或父亲抚养我成长)的家庭 C.由其它家庭成员抚养长大的(由于某些原因,父母无法在身边,所以是(外)祖父母或是其他亲威抚养我)的家庭 D.是孤儿,是在孤儿院或是由其他领养、抚养机构(个人)或其它环境成长的 8、你曾经是否受过虐待?() A.是 B.否 家庭情况: 9、你抚养人平均受教育水平() A.文盲 B.小学学历 C.初中学历 D.高中学历 E.大学学历 F.硕士或博士学历 10、若你做了错事,家长的态度与作法是() A.给我讲道理、要求自己改正 B.体罚 C.责骂 D.凶打 E.不闻不问 11、你与你父母相处或沟通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有距离,不能很好交流 12、你认为你的家庭经济情况() A.优越 B.良好 C.一般 D.家庭经济负担重 13、你在你朋友、同学面前谈及的家境吗?() A.经常 B.很少 C.几乎没有 14、你希望家里人关心你的学业吗?() A.希望 B.无所谓 C.不希望 15、你的家长与你经常交流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什么?() A.学习 B.感情 C.金钱 D.娱乐 E.其他 16、你认为父母间感情对你各方面发展重要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