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程地质学

合集下载

地质工程与技术类矿山地质专业

地质工程与技术类矿山地质专业
02
地质灾害监测:利用遥感技术、GIS技术等
03
地质灾害预警: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04
地质灾害治理: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减轻灾害损失
05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
01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和治理,保障矿山安全
02
矿山生态修复: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地质工程与技术类矿山地质专业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专业介绍
专业应用领域
专业发展前景
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介绍
专业定义
地质工程与技术类矿山地质专业是研究地质现象、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与工程相关的学科。
1
主要研究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具备地质工程与技术类矿山地质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国际化教育: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跨学科教育: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实践教学
野外地质实习:实地考察地质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室操作:掌握地质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实习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提高实践经验
01
矿产资源评价:对矿产资源的质量、数量、可采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02
矿产资源开发:根据矿产资源的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如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
03
矿产资源管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进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04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矿山地质学全部知识整理

矿山地质学全部知识整理

矿山地质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磁偏角:地理子午线和地磁子午线之间的夹角2.地球外圈层:从地表往上至地球大气的边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

3.地球内圈层:地球内部的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

4.活动大陆边缘:包括窄的大陆架、窄的大陆坡、岛弧与海沟。

5.稳定大陆边缘: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6.莫霍面:在大陆地下平均约33KM左右,地震波突然增大,表明该处上下物质有变化,存在一个界面,该界面称为莫霍面。

7.古登堡面:在地下2885km处地震波横波波速突然为0,表明该处上下物质也有明显变化,存在一个界面,该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8.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表示内热层中温度的变化。

9.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

10.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能源主要来自地球本身的城内力地质作用。

包括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11.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壳表层,能源主要来自地球以外的称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1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往上运移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

可分为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13.喷出作用:岩浆从火山口溢出或喷出地表的过程。

或称火山作用14.侵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进入周围岩石而为到达地表。

15.变质作用:使岩石改变其成分、结构、构造变成新岩石的作用。

16.风化作用: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气温的变化、水和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生物的活动等,使岩石在原地受到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的作用。

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

17.剥蚀作用:地表水体、地下水、冰川和风等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壳表层岩石进行破坏并将破坏产物搬走的过程。

18.沉积作用:搬运过程中,由于搬运介质能量减弱或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以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脱离搬运介质形成松散沉积物的过程。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Mining Geology课程编号:HZ161990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2.5学时:40(其中: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采矿工程开课部门:环境与资源学院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基础课后继课程:采矿工程专业与地质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学B、岩石力学A、地质灾害与防治、矿床地下开采、矿床露天开采、井巷工程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具有地质学基础及矿床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包括地质作用、矿物、岩石、地质构造、矿床、矿石、脉石、矿体、围岩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常见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方法,了解各类地质构造的野外判断方法;初步能阅读地形地质图;了解矿体的基本形态产状要素与矿山开采的关系。

2、了解基础地质及矿床的基本理论在矿产勘查工作具体应用,初步具有矿产勘查和矿山地质等应用地质的基础知识,如原始地质编录的具体内容及要求,揭露矿体工程手段的特点及适用,矿产取样的概念及各种取样方法的特点,矿体圈定的工业指标,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类型与矿产开发各阶段的关系等。

3、初步具备进行矿山地质管理工作的能力,在掌握矿山地质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熟悉矿山地质工作内容,初步具备分析岩石、地质构造与矿山开采技术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矿山地质管理具体工作内容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学时部分第1单元绪论(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知识点]: 地质学与矿山地质学的概念、特点、研究方法及两者的关系;地质学与矿山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发展方向及发展趋势[重点]:地质学与矿山地质学的概念、特点及二者的关系。

[难点]:地质学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1、识记:地质学、矿山地质学基本概念。

2、领会:地质学与矿山地质学的关系。

3、简单应用: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地质学与矿山地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矿山地质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矿山地质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子,并处于电离状态,因此又称该
层为电离层。
5.散逸层 (800~ 3000km )
空气极为稀薄, 是大气圈与星际 空间的过渡地带。 其温度随高度上 升变化不大或略
有升高。
(三)大气运动—改变地球面貌的动力
(四)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 1.大气污染 2.大气灾害 3.大气资源
四、 地幔
厚约2850km,
(一) 上地幔
占地球总体积的82.3%,
(16~650km)
占地球总质量的67.8%。
密度3.5g/cm3
1.软流圈(70~250km) 250
-含1~10%为液态物
质。
地质意义:岩浆源;
板块运动证据。
2.岩石圈-软流圈
顶~地表,固态,刚
性。
(二)下地幔
比上地幔含更多的铁;(或Fe/Mg的比例)相对 增加了。
物质的密度达5.1g/cm3。 地震波波速也逐渐增大了。
(二) 生物圈的形成
地球上有了太阳光, 有了大气,有了水,就 应该出现生命了;有了 生命后就有了生物,最 后才能形成生物圈及生 态系统。
1.地球水圈形成之后不久 生命就诞生了。
2.生命演化中的第一次突 破,是有生命物质的 出现。
3.生命演化的第二个重大 事件是真核细胞生物 的出现。
4.生命演化中的第三个重 大事件为多细胞的出 现。
矿山地质学
目录
绪论
第七章 煤与含煤岩系
第一章 地球圈层构造
第八章 矿床简述
第二章 矿物
第九章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第三章 地质作用与三大岩类 第十章 煤矿主要地质因素
第四章 地史学基本知识
第十一章 地质勘查与储量分类
第五章 地质构造

矿山勘探与开发的地质学原理

矿山勘探与开发的地质学原理

矿山勘探与开发的地质学原理矿山勘探与开发是指对矿产资源的搜索和利用过程,而地质学则是对地球的物质、结构和历史进行研究的学科。

在矿山勘探与开发中,地质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质学的角度探讨矿山勘探与开发的一些原理。

一、矿源定位原理矿源定位是矿山勘探的第一步,它通过对地质条件、矿床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矿产资源的地区。

矿源定位需要依据地质学原理进行,其中主要原理包括地壳运动和构造运动原理、岩石学原理、地球物理学原理等。

地壳运动和构造运动原理是指地球地壳的运动和变形过程,它对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例如,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断裂和构造混乱常常与矿床的形成有关,因此可以根据地质构造特征来定位可能存在矿产资源的地区。

岩石学原理研究地质构成和岩石成因,通过对岩石类型和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岩石中可能存在的矿物资源。

因此,岩石学原理是矿源定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地球物理学原理主要应用于地球内部结构和地下物质分布的研究,如地震、重力、磁法等方法。

这些地球物理学方法能够揭示地下物质的性质和分布特征,帮助勘探人员确定可能富含矿产资源的地区。

二、矿产资源评价原理矿产资源评价是对矿产资源量和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的过程。

它是矿山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采取合理的开发措施和保护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资源评价依托于地质学原理,其中主要包括床位学原理、矿床成矿规律原理、矿床富集规律原理等。

床位学原理研究矿床中矿石的分布规律、类型和特征。

通过床位学原理,可以了解到矿床中各种矿石的产状、扩展方式、空间分布等情况,从而对矿床的规模和含矿量进行评价。

矿床成矿规律原理研究矿床形成的原因和过程,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判断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富集规律,从而为矿产资源的评价提供依据。

矿床富集规律原理研究矿石中金属元素的富集规律和相关因素。

不同类型的矿床存在不同的富集规律,通过矿床富集规律的研究,可以预测矿床中金属元素的分布情况和含量,为矿产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矿山地质与地质工程设计

矿山地质与地质工程设计

05
矿山地质工程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铁矿的地质勘探与资源评估
总结词
地质勘探准确、资源评估全面
详细描述
该案例中,通过对某铁矿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获取了矿体的形态、规模、矿石 质量等关键信息,为资源评估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评估过程中充分考 虑了矿床的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为矿山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导致地面建筑物破坏、道路塌 陷、河流区跨塌等。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采空区地面塌陷、岩 爆、矿震、地热等。
岩爆影响
可能导致岩石抛射、巷道破坏 和人员伤亡。
地热影响
可能导致矿井温度升高、热害 问题,影响人员健康和矿井安 全。
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与成因
滑坡
由于边坡失稳,在重 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 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矿山灾害防治
研究矿山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 害,提出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
02
矿山地质工程设计
矿山地质工程设计的原则与流程
安全、经济、环保、高效
02
流程
01
原则
需求分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 、施工图设计、设计变更与优化
矿山地质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矿床开采方案设计
确定开采范围、采矿方法、采场布置等
通过对矿山地质的研究,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 学依据,保障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地质的重要性
03
资源保障
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
矿山地质工作是保障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 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 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
矿山地质工作涉及到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 理利用,有助于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 的破坏和污染。

采矿工程专业知识

采矿工程专业知识

采矿工程专业知识
采矿工程是矿山开采和矿产资源管理的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以下是一些采矿工程专业知识的主要内容:
1. 矿山地质学:包括对矿床形成、成矿作用、岩石分类、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研究,用于确定矿床的分布、储量和质量。

2. 矿山测量与导线:包括地质测量、矿山测量和导线技术,用于绘制矿区地图、确定矿山开采界限、计算矿山体积等。

3. 矿山开采技术: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

涉及到采矿方法、开采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爆破技术、支护技术等。

4. 选矿工艺学:研究如何提高矿石的品位和回收率,包括矿石的破碎、磨矿、浮选、磁选、重选等工艺。

5. 矿山安全与环境保护:研究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包括安全管理、灾害防治、矿山环境保护等。

6. 采矿经济学:研究矿山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包括矿产资源评估、成本控制、经济效益分析等。

7. 矿区规划与设计:研究矿区的综合规划和设计,包括矿山布局、交通运输、水资源利用等。

8. 矿业法律与政策:了解矿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矿权管理、环境监管、产权保护等。

以上只是采矿工程专业知识的一部分内容,该领域还涉及到更多的技术和理论。

在实际工作中,采矿工程师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矿山开采和资源管理的工作。

矿山地质工程与岩石力学

矿山地质工程与岩石力学

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强度: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 岩石的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脆性变形等 岩石的破坏:包括脆性破坏、塑性破坏、韧性破坏等 岩石的稳定性:包括岩石的稳定性、稳定性系数等
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作用在岩石上的力,分为正应力、 剪应力和压应力
应变:岩石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 分为线应变、面应变和体应变

国际合作:加强 国际合作,共享 研究成果,推动 全球矿山地质工 程与岩石力学的
发展。
技术创新方向
智能化矿山: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矿山的自动化、智能化
绿色矿山:采用环保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岩石力学技术,开发地下空间,如地下城市、地下交通等 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灾害的关系,提出有效的防 治措施
岩石的物理性质
密度:岩石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单位为kg/m^3 硬度: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分为莫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弹性模量:岩石在弹性范围内抵抗变形的能力,单位为Pa 泊松比:岩石在弹性范围内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无量纲 抗压强度:岩石抵抗外力压缩的能力,单位为MPa 抗拉强度:岩石抵抗外力拉伸的能力,单位为MPa
水治理等
矿床开采技术
露天开采:适用于浅层矿床,成本低, 效率高
地下开采:适用于深层矿床,安全性高, 成本高
爆破技术:用于破碎岩石,提高开采效 率
采矿机械:包括挖掘机、装载机、运输 车等,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包括矿山复垦、土地 复垦、植被恢复等,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岩石力学在矿山 地质工程中的应 用
学科特点
综合性:涉及地质、工程、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实践性:注重实践操作和现场经验积累 复杂性: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环境等多种因素 创新性: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采矿工程地质学

采矿工程地质学

采矿工程地质学
采矿工程地质学是采矿工程专业所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该专业地质学教学特点为:讲授学时少但涉及内容广,包括了地质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从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到矿床学、水文地质学、勘查地质学和矿山地质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都有所涉及。

采矿工程地质学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关采矿工程中涉及到的地质学知识,包括矿床勘探、矿山设计、开采过程中的地质问题等。

通过学习采矿工程地质学,学生可以了解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结构、岩层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采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提高采矿工程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实际采矿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采矿工程地质学的学习对于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矿山地质学的任务和作用

矿山地质学的任务和作用

矿山地质学的任务和作用
矿山地质学的任务
矿山地质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矿山建设、生产中出现的地质现象,分析其规律,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主要任务有:
(1)随探采工程的进展,做好地质编录、取样等日常基础地质工作,进行地质勘探,不断修改和补充矿山地质资料,为采掘生产提
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2)按期计算并分析地质储量和生产矿量的变动情况,监督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综合利用。

(3)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研究和分析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为矿山防治水、控制露采边坡及预测矿山物理地质现象提
供地质资料。

(4)研究矿山地质规律,查明各种地质因素,总结成矿规律,指导隐伏矿体找寻及矿区的矿产预测。

矿山地质学的作用
矿山地质学是专门研究矿山地质的一门应用学科。

任何矿山,从设计、建设开始,直到投入生产,最后关闭为止,都离不开矿山地质工作。

矿山地质是矿山生产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矿床开采的基础性工作,是矿山的尖兵。

其主要作用如下:
(1)地质勘探为矿山提供可靠的矿产资源、储量信息。

(2)为采掘生产工程的设计、布置和施工提供正确的地质依据。

(3)为矿山防治水,预防地质灾害,保证矿山正常安全生产,应有
地质工作配合进行正确管理。

(4)矿山地质工作为矿山地质储量“挖潜增源”,扩大矿山远景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5)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提高回采率、降低贫化率和损失率的措施,达到合理的开采资源,综合利用资源,防止资源流失和浪费,
就更需要加强矿山地质工作。

绪论--矿山地质学

绪论--矿山地质学
绪论
一、矿山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二、矿山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三、矿山地质学的任务 四、采矿专业为什么要学习矿山地质学 五、学习方法和要求
一、矿山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地质学是研究固态地球 地质学研究对象是什 外层部分的物质组成、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 么? 构造形、发展演化及矿 地壳 目前主要研究地壳和上地幔 产资源形成和分布规律 固体部分 地幔 上部-岩石圈 。 等内容的自然科学
(三)矿山地质学的特点 1.先导性—矿山地质工作贯穿于整个矿山建设、
生产过程中,是“采矿工作者的眼睛”
2.实践性—矿山地质学来源于生产实践,研究
对象和成果服务于生产实践,接受生产实践的 检验
3.综合性—矿山地质学涉及内容广泛,几乎包
含地质学所有学科的内容
4.复杂性—地质过程和地质现象极为复杂,影
响矿山生产的地质因素极为复杂
二、矿山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矿物学、岩石学 2.古生物学、地史学 3.构造地质学
4.矿床学、煤田地质学
5.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
6.矿井地质学、煤田勘探
三、矿山地质学的任务 1.开展矿山地质工作—地质编录、地质勘探、
编制地质说明书
2.矿山储量管理—储量变动、三量变化、回收
率计算
3.水文地质调查和水害防治 4.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瓦斯、滑坡、塌
3.建井阶段—确定开凿方法、爆破方式 4.矿井生产阶段—布置采区和工作面,顶板管理,
防治水、安全生产
(二)采矿专业必须学好矿山地质学 1.采矿专业自身的发展要求学好矿山地质学 2.未来的工作要求学好矿山地质学
五、学习方法和要求 (一)课程难度 (二)学习方法和要求 (三)学时分配 (四)考试

矿山地质学

矿山地质学
14
3.资源储量估算
• 3.1 工业指标 • 边界品位 :指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
圈定矿体时单个矿样中有用组分的最低品位。
• 工业品位:即在当前工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 工业上可被利用的矿体或矿块的有用组分最低平 均品位。
• 矿床平均品位:以矿床作为整体、即一个块体, 它的品位的平均值。
• 通过真厚度计算,达到矿体最低可采厚度,方可 圈入矿体。其真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m L(sisnin co s co cso )s
n
式中:L为矿芯长度(米); n为矿芯采取率(%); α为钻孔揭穿矿体时的天顶角; β为矿体的倾角; γ为钻孔揭穿矿体处钻孔倾向与矿体倾向
的夹角; 正负号处理,当钻孔倾向与矿体倾向相反
• 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指标:与主有用 组分共(伴)生的,具有综合利用工业价 值的其他有用组分的最低含量标准。
16
3.2 估算方法
• ①传统几何法 • ②数学统计法 • ③电脑数字法
17
3.3 估算参数的确定
• 面积(S)测定:面积测定是在1:1000的资 源量估算图中进行,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取整数。垂直剖面法断面面积是根据剖面 上各工程入矿点和出矿点坐标,圈定矿体 的几何形态。块段面积则根据各工程穿矿 中心点坐标,外推拐点坐标圈定矿体的几 何形态。其面积均用计算机Mapgis面积计 算功能精确计算求得,辅以几何法在图上 检查确认。
12
岩层(矿体)厚度的计算公式
• 通用的岩层(矿体)厚度计算公式 设地层产状为β1∠α1(α1为倾角;β1为倾 向),导线产状为β2∠α2(α2为导线倾角, 前视仰角为正,俯角为负;β2为导线前视方 向的方位角,导线的长度为L),则岩层厚 度H为:

矿山地质学课程标准-知识归纳整理

矿山地质学课程标准-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矿山地质学》课程标准1 前言1.1课程定位《矿山地质学》是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辟的基于矿实际生产过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模式与真实的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中,学习掌握矿山地质的准备、实施、管理等地质工作操作技术。

学生经过课程学习及实践工作过程的动手操作,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并学习深入专业理论知识,在目标管理的自我设计和管理过程中,获得矿山地质工作岗位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职业关键能力,使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有技术、有能力的社会所需人才。

《矿山地质学》前修课程主要有《普通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矿床学》、《固体矿产勘查》等。

主要为后续的强化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做准备。

1.2 设计思路根据矿山地质实际工作过程开辟课程思路,经过与十几家地矿单位的深入调研,对职业岗位仔细分析,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创建学习情境和课程实施条件。

与企业专家共同确立教学内容。

在课程开辟中与十几家矿山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开辟课程。

在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按照矿山生产过程的逻辑规律罗列课程顺序,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确定课程结构,设置学习性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怎么工作”;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建立以工作过程为主的质量监控与考核方式。

2 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1)可以认识矿山地质工作的技能要求及岗位应有的能力;2)准确的掌握矿山基建阶段的地质工作及责任;3)掌握矿山生产勘探的想法及手段,并且能独立收集、整理矿山地质资料;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4)可以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对矿山地质技术工作举行管理(可以对资源储量、矿石质量、矿石损失贫化、施工现场、采掘单元等举行地质管理);5)可以对采掘单元周边的地质资料深入分析,并且对采掘单元周边的隐伏矿体举行预测;6)可以掌握矿山结束后的闭坑地质工作;2.2 能力目标1)可以熟练使用地质勘查《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总则》、《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等技术规范;2)可以熟练的绘制及分析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探槽素描图、钻孔柱状体、综合图等工程地质图件;3)可以根据矿山生产管理好资源储量、矿石质量矿石损失贫化及现场采掘单元;4)能独立收集整理原始地质资料,并且能独立完成资料分析;6)能使用CAD、MapGIS、DMine等软件绘制地质图件。

矿山教学大纲

矿山教学大纲

矿山教学大纲矿山教学大纲矿山工程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涉及到地质学、地下工程学、采矿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为了规范矿山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矿山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矿山工程概述矿山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地质学、地下工程学等知识,以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开采和利用为目的的工程学科。

矿山工程的发展历史悠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矿山地质学矿山地质学是矿山工程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矿床的形成、分布、性质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学生需要学习地质调查方法、矿床类型和成因、矿床勘探等内容,掌握矿山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三、地下工程学地下工程学是矿山工程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学生需要学习地下工程的基本原理、地下空间的开挖和支护技术、地下水的排放和治理等内容,掌握地下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采矿工程学采矿工程学是矿山工程中的核心学科,主要研究矿石的开采和处理技术。

学生需要学习采矿工程的基本理论、矿井开采方法、矿石选矿技术等内容,掌握采矿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

五、矿山安全与环境保护矿山安全与环境保护是矿山工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学生需要学习矿山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矿井通风与防尘技术、矿山环境保护技术等内容,掌握矿山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矿山工程实践矿山工程实践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和工程项目的实施。

学生需要参与矿山勘探、矿山设计、矿山开采等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矿山工程专业素质培养矿山工程专业素质培养是矿山工程教育的重要目标。

学生需要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总结:矿山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规范矿山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矿山地质学、地下工程学、采矿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可以掌握矿山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学

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学

沉积岩与构造运动
沉积岩:由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构造运动:地壳岩石圈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压实、胶结、成岩 构造运动的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旋转运动 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山脉、盆地、断层等地貌特征 沉积岩与构造运动的关系:沉积岩的形成与构造运动密切相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矿山水文地质勘查与防治水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矿山水文地质勘查 与防治水技术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环保化。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滑坡防治:监测、预警、治理等技术 崩塌防治:监测、预警、治理等技术 泥石流防治:监测、预警、治理等技术
地震灾害防治:监测、预警、治理等技 术
地下水灾害防治:监测、预警、治理等 技术
矿山岩石力学与工程地 质学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矿山岩石力学分析方 法
04
矿山岩石力学概述
02
工程地质学基础
05
矿山岩石力学性质
03
工程地质勘查与评价
06
添加章节标题
矿山岩石力学概 述
岩石力学基本概念
岩石力学:研究岩石在受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和破坏机理的学科 岩石强度:岩石抵抗破坏的能力 岩石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体积变化 岩石破坏: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失去承载能力的现象 岩石稳定性:岩石在自然或人为作用下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 岩石力学在矿山工程中的应用:预测和防止岩石破坏,提高矿山安全与效
工程地质评价原则
科学性原则:采用科学的方 法和技术进行工程地质评价
安全性原则:确保工程地质 评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经济性原则:考虑工程地质 评价的经济效益和成本
可持续性原则:考虑工程地质 评价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确

矿山地质学 第5章--矿山地质学

矿山地质学  第5章--矿山地质学

第二节 褶皱构造
二、褶曲的基本类型
向斜——核部由相对新地层,翼部由相对老地层组 成,岩层凸向变老方向。正常层序下岩层向下凹。 背斜——核部由相对老地层、翼部由相对新地层组 成,岩层凸向变新方向,正常层序下岩层向上拱。
平面上两翼岩层相对于轴迹 对称性重复排列。
第二节 褶皱构造
三、褶曲的分类 (一)根据褶曲的横剖面形态分类
二、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一)产状要素的测定方法 一般使用地质罗盘。
第一节 岩层产状
二、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二)产状表示方法
1、符号表示法(平面地质图上使用)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长线走向,短线-倾向, 数字-真倾角。
直立岩层。 箭头指向新 岩层。
倒转岩层。箭头 指向转向后的倾 向,即指向老岩 层。
• 走向/倾向∠倾角 230º /140º ∠ 40º
– 象限角法表示产状
N50º E/SE∠ 40º 表示走向北偏东50º ,倾角40º ,向SE倾斜
第二节 褶皱构造
一、褶皱要素 褶皱构造——由于构造运动等地质作用的 影响,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连续 弯曲的各构造形态。 褶曲——褶皱中单个弯曲。
2、文字表示法(文字记录和剖面图中使用)
象限角法
1→3方位记为: N75°W,读 作北偏西75°
1→2方位记为: S75°E,读作 南偏东75°
第一节 岩层产状
二、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二)产状表示方法
2、文字表示法(文字记录和剖面图中使用)
– 方位角法表示产状(常用)
• 倾向∠倾角(常用) (SW)140º ∠ 40º
第五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 岩层产状
一、岩层产状及产状要素 二、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矿山地质学》课程笔记

《矿山地质学》课程笔记

《矿山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矿山工程地质学研究对象矿山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矿山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包括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与围岩的稳定性、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矿山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矿山安全生产,保护矿山环境,提高矿山开发效益。

1.2 矿山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矿山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矿床的成因、类型、规模、品位、分布规律等地质特征,为矿山开发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2)矿石与围岩的稳定性:研究矿石与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其在开采过程中的稳定性,为矿山开采提供技术依据。

(3)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研究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发生规律,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4)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矿山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探讨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技术和方法,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

1.3 矿山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矿山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野外调查:通过实地观察、测量、采样等手段,收集矿山地质资料,为室内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钻探、物探、化探:利用钻探、物探、化探等手段,获取地下矿床的地质信息,为矿山开发提供依据。

(3)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手段,获取地表及地下矿床的遥感影像,分析其地质特征。

(4)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矿山地质资料进行管理、分析和展示,为矿山开发提供辅助决策。

(5)实验室测试:通过实验室对矿石、围岩等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测试,为矿山开采提供技术参数。

1.4 矿山工程地质学任务矿山工程地质学的任务是为矿山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矿山安全生产,保护矿山环境,提高矿山开发效益。

具体任务包括:(1)为矿山开发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指导矿山选址、勘探、设计、开采等环节。

(2)分析矿石与围岩的稳定性,为矿山开采提供技术依据,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d 30 Cc d10 d 60
d60—限制粒径,相应于累积百分含量为60%的粒径,
mm;
d10—有效粒径,相应于10%的粒径,mm;
d30—相应于30%的粒径,mm。 一般当Cu≥5及Cc=1~3时的土为级配良好的土。
10.1.2 土的矿物成分
土的矿物成分
原生矿物: 碎石、砂—石英、长石、云母
次生矿物:黏土矿物、次生SiO2 、 Al2O3、Fe2O3等
可溶盐及易分解的矿物
有机物:动植物残骸和微生物及某些化学物质
粘土矿物:含水铝硅酸盐,主要是(高岭石类、蒙 脱石类和伊里石、水云母类)
高 岭 石
蒙 脱 石
伊 利 石
此类矿物具有很高的表面能、亲 水性,在土中少量存在就会使土 的程性质显著改变
物颗粒
形成未胶结硬化的沉积 物(因时间短-固称第 四纪沉积物Q4)
10.1 土的组成与结构、构造
10.1.1 土的固体颗粒
土是由固体颗粒(固相)、颗粒间的孔隙水(液相)和气体 (气相)组成的三相体系。
土的粒组及划分
粒 组 分界粒径 (mm) >200 200~20 粗 中 细 粗 中 细 极细 粗 细 粗 中 细 20~10 10~5 5~2 2~0.5 0.5~0.25 0.25~0.1 0.1~0.05 0.05~0.01 0.01~0.005 特 征
I P wL wP
液性指数IL: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 指数之比 。
IL w wP w wP wL wP IP
10.2.4 土的力学性质
土的力学性质是指土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 列性质:主要包括土在压应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压缩性 和在剪应力作用下抵抗剪应力破坏的抗剪性,以及在动 载荷作用下表现出来的一些性质。
10.2.3 粘性土的物理特征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
随着含水量的改变,粘性土将经历不同的物理状态。 当含水量很大时,土是一种粘滞流动的液体即泥浆,称 为流动状态;随着含水量逐渐减少,粘滞流动的特点渐 渐消失而显示出塑性,称为可塑状态;当含水量继续减 少时,发现土的可塑性逐渐消失,从可塑状态变为半固 体状态。 如果同时测定含水量减少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则可发 现土的体积随着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小,但当含水量很小的 时候,土的体积却不再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小了,这种状 态称为固体状态。
固态
缩限
半固态
塑限
含水量
塑态
液限
流动状态 大

界限含水量: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时的分 界含水量。 液限wL:流动状态与可塑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 塑限wP: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间分界含水量。 缩限wS:半固体状态与固体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
粘性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塑性指数Ip:液限与塑限的差值
用孔隙比e为标准: 优点:简捷方便; 缺点:无法反映土的粒径级配因素。 用相对密实度Dr为标准: 优点:理论上完善;
缺点:实际上难以操作。 工程上经常采用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是动力触探的一种,它利用一定的锤击 动能(锤重63.5kg,落距76cm),将一定规格的பைடு நூலகம்开管 式的贯入器打入钻孔孔底的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贯阻 抗,判别土层的工程性质。贯入阻抗用贯入器贯入土中 30cm的锤击数N63.5表示,按标准贯入锤击数N63.5值确 定砂土的密实度。
黏土
层状、显微层状
10.2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指标
10.2.1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三相比例指标反映 了土的干燥与潮湿、 疏松与紧密,是评价 土的工程性质的最基 本的物理性质指标。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包 括土的颗粒比重、重 度、含水量、饱和度、 孔隙比和孔隙率等。

Ww
Va Vw Vv
10.1.3 土中水和气体及其与土粒的相互作用
土中水 结合水
(土粒表面结合水) 土 中 水 非结合水
强结合水(吸着水)
弱结合水(薄膜水) 毛细水(半结合水) 液态水 重力水(自由水)
气态水(水蒸汽)
固态水(冰)
强结合水
• • • • • 排列致密、定向性强 密度>1g/cm3 冰点处于零下几十度 具有固体的的特性 温度高于100°C时可蒸发
土的构造——是指土体构成上的不均匀性特征的总合。 块石状(土中粗大颗粒彼此直接依靠)
粗碎 屑土
假斑状(土中细粒物质占优势,将粗大
颗粒包围在细粒物质中间) 有交错层的较厚砂层夹薄层粘土层 (冲积物、水沉积物、浅海沉积物) 水平的厚层粘土夹薄砂层(如三角 洲沉积物等)
层状 砂质土:
交错层状 常见于风成砂和冰成扇形堆积物中
漂石或块石 卵石或碎石 圆砾或角砾
透水性大,无粘性,无毛细作用
透水性稍大,无粘性,毛细作用很小
砂粒
透水性中等, 无粘性, 毛细作用随粒经变大而 减小,毛细上升不大 透水性小, 湿时稍有粘性, 毛细上升高度中等, 有水作用时易发生流砂、冻胀
粉粒
粘粒
0.005~0.002 透水性极小至不透水, 结合水作用显著, 粘性 0.002~0.001 及可塑性大,毛细水上升高度大,但速度慢, <0.001 遇水有胀缩性、冻胀性
《矿山工程地质学》编写进展
汇报人:侯定贵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年1月
提 纲
第十章 土
10.1 土的组成与结构、构造 10.2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指标 10.3 土的工程分类 10.4 土的成因类型特征 10.5 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地表 风化、剥蚀 岩石碎 搬运、残留 块或矿 岩石
百分含量(%) 4.0 16.9 69.2 5.9 1.0 3.0
颗粒直径(mm) 累积百分含量(%) >0.1 <0.1 <0.05 <0.005 <0.002 <0.001 100.00 96.00 79.10 9.90 4.00 3.00
颗粒级配累计曲线
不均匀系数
曲率系数
d 60 Cu d10
弱结合水
• • • 位于强结合水之外,电场引 力作用范围之内 外力作用下可以移动 不因重力而移动,有粘滞性
土中气体
自由气体:与大气连通,对土的性质影响不大 封闭气体:增加土的弹性;阻塞渗流通道 主要为空气和水气。但有时也可能会含有较多的二氧 化碳、沼气及硫化氢等气体。这些气体大多因生物化学作 用生成。与土中液体相组成部分比较起来,气体对于土体 的工程地质性质影响较小;但在某些情况下,却有重要的 意义。它能影响到土体的强度和变形。
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固体土粒和水的可压缩量小,土的压缩可视为土 中孔隙体积的减小。
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体对于外荷载所产生的剪应力的极 限抵抗能力。 土的动力特征即在震动或机器基础等的振动作用下, 土体会发生一系列不同于静力作用下的物理力学现象。
谢 谢!
10.1.4 土的结构和构造
土的结构—是指土粒和土粒集合体的大小、形状、表 面特征、相互排列及粒间连接关系。一般分为单粒结构、 蜂窝状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典型的类型。
碎石土与砂土等无粘性土的结构类型——单粒结构
松散单粒结构
紧密单粒结构
粘性土的结构类型—集合体结构(絮凝结构)
蜂窝状结构
絮状结构
粒度成分(颗粒级配)—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以 各粒组土 粒的质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土的粒度成分。 工程意义—可作为土的分类依据 可判别土的工程性质 选择填方土粒等
粒度分析及其成果表示
粒径>0.075mm 筛分法
粒径<0.075mm
密度计法
粒径范围(mm) >0.1 0.1~0.05 0.05~0.005 0.005~0.002 0.002~0.001 <0.001
W
Ws
水 土粒
V
Vs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三相间的比例关系) 表 示
土的物理状态
粗粒土的松密程度 粘性土的软硬状态
影响
力学特性
10.2.2 无粘性土的紧密状 态
无粘性土包括碎石、砾石和砂类土等单粒结构的土。 无粘性土的紧密状态是判定其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综 合反映了无粘性土颗粒的岩石和矿物组成、粒度组成、 颗粒形状和排列等对其工程性质的影响。 无粘性土紧密状态指标及其确定方法 (1)天然孔隙比e (2)相对密度D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