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摘要】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问题。
免疫研究一直是防控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方向,该研究在作用机制、治疗方法、疫苗研发、抗体应用和基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免疫系统对禽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有助于解析感染过程和免疫应答机制,提供治疗靶点和疫苗设计依据。
疫苗研发和抗体应用在禽流感的防控中起着关键作用。
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工程研究为深入了解病毒特性和疫苗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持。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疫苗的覆盖范围和效果、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等。
免疫研究对禽流感病毒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面临着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和持续投入。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免疫, 研究, 进展, 作用机制, 治疗方法, 疫苗, 抗体, 防控, 基因工程, 疫情, 挑战, 研究方向, 结论1. 引言1.1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可以感染禽类的病毒,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禽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和传染性,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免疫机制对于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免疫对禽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宿主的免疫系统在禽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科学家们揭示了禽流感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禽流感病毒免疫治疗方法研究和禽流感病毒疫苗研发进展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研究人员持续探索新的疫苗设计方案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病毒感染。
免疫抗体在禽流感防控中的应用以及禽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研究也为禽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免疫抗体的应用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的防控策略,为禽流感病毒的防控作出贡献。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对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未知领域。
未来,科研人员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防控策略,为禽流感病毒的防控作出更大的贡献。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研究进展
收 稿 日期 : 0 0— 6— 1 2 1 0 0
作 者 简介 : 爱 娟 (96 ) 女 , 师 。 冯 17 一 , 讲
第 3期
冯 爱 娟 : 流 感 病 毒 的致 病 性 研 究 进 展 禽
定 高 致 病 力 和 潜 在 高 致 病 力 分 离 株 的 遗 传 标 记 。 成 熟 的 H 是 一 个 由 5 2个 氨 基 酸 构 成 的 多 肽 链 。 同 A 5 时 也 证 明 了 在 裂 解 区 附 近 的 氨 基 酸 序 列 发 生 置 换 的
关 键词 : 血凝 素 ( A) 禽流 感病毒 ; H ; 致病 性
中 图分类 号 :Q 1 8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7 -9 0 2 L ) 30 1 —4 6 2 15 ( O O 0 - 00 0
禽类 流 行 性 感 冒 ( v nif ez , I , 称禽 ai n una A ) 简 a l
苗株 的选 育上 显得愈加 艰难 ; 由于 多价 疫苗的相 互干扰作 用 , 造成免 疫原性 降低或毒 又 会 力增 强等 。因此 , 研制 广谱 、 高效 、 低毒 的疫 苗 一 直是 困扰人 们 的一 个 难题 。其 中, N D A
疫 苗 被 认 为 是 防 制 禽 流 感 最 具 潜 力 的 基 因 工程 疫 苗之 一 。
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禽流感对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关注的人畜共患病。
本文从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分子学特性,跨越种属的传播机制以及各基因组份与致病性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简述。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传播机制;致病机制1前言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1)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划分为A、B、C型。
其中A型流感病毒感染范围最广、危害最大,常以流行性的形式出现,并能引起世界性人流感的大流行。
A型流感病毒也可以从各种动物体中分离到,例如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猫、狗和鸟类等[1]。
根据对鸡致病性的不同,AIV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AvianInfluenza.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ow PathogenicAvian Influenza.LPAI)。
高致病性AIV 由于其传染性极强,可引起家禽全身性感染,造成多个组织器官严重病理损伤,致死率达100%,其感染禽类达88种,主要是鸡、鸭、鹅,除此之外,还可感染猪、猫、狗、老虎等哺乳动物和人类,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对各国的公共卫生构成严重的危害[2]。
近年来不断增加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直接感染人、致人死亡的事件不断增加。
本文对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提高人们对公共卫生学意义上禽流感防控紧迫性的认识。
2AIV生物学特征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一种呈球形或杆状、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分为8个节段,编码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酰胺酶(neuraminidase, NA),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M1和离子通道M2,非结构(nonstructrual,NS)蛋白NS1和NS2,核蛋白(nucleo protein,NP)以及三个聚合酶PB1、PB2(polymerase basic1,2)和PA(polymeraseacidic)以及新发现的与有道细胞凋亡有关的PB1-F2蛋白[3]等10种蛋白。
禽流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血 清 做 血 凝抑  ̄( ) 验 , 排 除 ND感 rHI实 i 以
就 有 1次“, 史 L危害 最大 ,N1 HS ) 于 18 年 美 爆发 93
大 , 成 的 经 济 损 失 严 重 。 世 界 卫 生组 染 。 后 用 免 疫 扩 散 等 方 法 来 测 定 特 异 造 据 然 织 公布 的资 料 显 示 , 这一 次 爆 发的 禽 流感 性 核 心 抗 原 一核糖 蛋 白( ) 基 质 蛋 白 NP 或 导致 近 亿 只家 禽 被销 毁 , 接和 问接 经济 ( 直 MP) 再 用 血 凝 抑 制 实 验 和 神 经 氦 酸 酶 , 损失 不 可估 量 , 更为 严重 的 是这 一 次 禽流 抑 制 实验 鉴 定 A型流 感病 毒 亚 型 。 离 鉴 分 感 导 致 上百 人 感 染 , 十 人死 亡 … 这 定 的 同 时 , 行 致 病 力 实 验 , 定 毒 力 强 数 。 进 确
明部 分 H5 Nl AI V对哺 乳 类 动 物 的 健康 ( u a dn s , Ne rmiiaeNA) 均具 有 亚 型和 株 的
构 成 了威 胁 。 年 来 通过 试 验 也 已证 实 特 异性 , 据 AI 表 面 糖 蛋 白凝 血素 的 不 ( ) 体 , 近 根 V MP 抗 检N A型流 感 病毒 群 型特 异 性
更加 突 出 , 在经 历S S 后 , AR 之 人们 已认识 确切 , 但操 作 程序 繁 琐 , 用多 , 费 费时 费 力
禽 流 感 病 毒 ( V) 泛 分 布 于 世 界 AI 广
范 围 内的 诸 多野 禽 和家 禽 中 , 目前 已发现 到 了高 致病 性 禽流 感潜 在 的危 害性 。
南 亚 多 个 国 家爆 发 H5 型 禽 流 感 , 着 性 , 为阴 性 则继 续 盲传 2 代 。 具 有 亚 接 若 ~3 对 给 养 禽业 带 来 丁 巨大 的经 济 损失 。 9 5 我 国大 部 分 地 区也 向世 界 宣 布 爆 发 了高 血 凝 活性 的 尿 囊液 需 先 用 新 城疫 ( 自1 5 ND) 抗 年 到2 世纪 末 , 方认 可的 H A 大 暴 发 致 病性 禽 流 感 。 次 禽流 感 疫情 波 及 面 巨 0 官 P I 这
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研究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影响禽类,但也有可能感染人类,并且一旦发生大规模爆发,将对畜牧业、禽类养殖业以及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针对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研究至关重要。
分离方法禽流感病毒分离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病毒分离法和传代病毒分离法。
直接病毒分离法是将采集来的样品(充气囊液、肠道、气管、内脏等)进行磨碎、过筛后,加入细胞培养基中,通过激活剂或其他手段激发细胞后将病毒从培养基中筛选出来。
传代病毒分离法是将直接病毒分离法筛选出来的病毒,在细胞培养基中通过不断传代,逐渐升高病毒浓度,获得目标病毒菌株。
鉴定方法病毒鉴定是确定所分离的病毒种类的一系列实验。
鉴定方法包括:病理学观察、抗原鉴定和核酸检测。
病理学观察法通常采用组织学、细胞学等方法观察病毒的组织病变和病变情况,以及确定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能力损失情况。
抗原鉴定法通过病毒对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酶的反应来鉴定病毒的类型。
常用的抗原鉴定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等。
核酸检测法是通过核酸杂交技术、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等方法来鉴定病毒。
其中,PCR扩增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PCR扩增技术可以选择病毒特异性的保守区域,扩增出目标片段,用于比对成果,确认病毒的种类和亚型。
研究进展目前,针对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成功对H9N2亚型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比对,揭示了其与其他亚型的基因组演化关系;同时,也研制出了多种疫苗和抗体,为禽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但是,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研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病毒分离效率低、鉴定方法繁琐、检测灵敏度低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病毒分离和鉴定的精度和效率,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总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研究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科学问题。
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仍然任重道远,需要继续深入推进。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引起的家禽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感染家禽,如鸡、鸭、鹅等,但极少数情况下也可以传染给人类。
自从2003年中国发生了SARS疫情以来,禽流感疫情就被公众所关注。
禽流感的爆发不仅对家禽养殖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影响,更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禽流感的病毒学特性和免疫学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禽流感病毒的病理学特性禽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正反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分为A、B、C、D四种型号。
其中只有A型和B型病毒会引起流感病毒,而D型病毒则主要感染牲畜。
A型病毒具有高变异率和广泛感染性,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类。
据统计,自2003年开始,全球已经发生了多次禽流感大规模暴发,间歇性地在全球不同地区爆发。
1.清洁蛋白材料。
禽流感病毒外表皮有两种糖蛋白质: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酯化酶。
其中血凝素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清洁标记物,其血凝素亚型不同决定了其毒性和致病性的差异。
2.覆盖膜。
每个病毒都包含了一层薄膜,这是由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过程中夺取细胞膜形成的。
病毒的薄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类物质和覆盖蛋白质。
3.病毒复制能力。
禽流感病毒具有强大的复制能力和变异能力,可以在任何宿主内复制。
病毒的感染和复制也受到宿主细胞的限制,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和复制于多种宿主细胞中,然而只在特定环境下才会产生足够的病毒产生细胞,从而继续传播病毒。
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性决定了其研究的重要性,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则是控制禽流感疫情的重要途径之一。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学特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病毒抗原结构分析。
研究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内质膜蛋白、核蛋白、非结构蛋白等多种蛋白结构,寻找高度保守的免疫原性表位,为开发新型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2.疫苗研发。
目前,研究禽流感病毒免疫学特性主要集中在疫苗的研制上。
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亚型具有多样性,不同亚型的血凝素互相之间没有交叉保护能力。
禽流感诊断研究进展
E IA 法 。我 国 建 立 的禽 流 感 问 接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J - LS 方 AV E IA诊断技术 及禽 流感抗体斑点- LS 诊断技术 ,既可用于禽流 LS ) E IA 感 的早 期 诊 断 ,又 可 用 于抗 体 的监 测 ,其 中 的禽 流感 抗 体斑 点一 E IA LS 诊断技术 ,结果易于判定 ,适合 于现场禽流感抗体监测及流行 病学调查。诊断 试剂盒 ,具有敏感性高 、 异性强 、快速 、稳定定性 特 好等特点 ,便于大批量检测 。2( ,李海燕等在禽流感全病毒酶联 0 ̄ K 免疫吸附试验(LS ) E IA和斑点一 LS 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以杆状病 E IA 毒系统表达的AV I 核蛋 白为抗原的禽流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 技 术( N — L S ) 。此法不仅具有与A V E IA同样 的特异性和敏 R P E IA I — LS 感性 , 而且具备了抗原制备工艺简单 、 生物安全度高 、成本价廉、易 于生产等优点 。 () 3 分子生物学诊 断技术 。①聚合 酶联反应 ( C 及反转录 P R) 聚合酶联 反应 (T C ) C 是近来发展成熟起来的一种体外基因 R P R。P R 扩 增技术 ,能在 数小时 内使 D A N 呈指数增 加 ,现在 已成功地 用于多
禽流感 ( i f ez , I 是由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属A v n n u naA ) ai l 型流 感病毒引起 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以急性败血性死亡到 无症 状带毒等 多种病 征为特点 。该病 一旦在 活禽或禽 肉产品 中检 测 出,将直接影响活禽 及相关产 品的对 外贸易 ,并 造成恶 劣的国际 影 响 。特 别是高致病 性禽流感 (P 1 H A) ,是严 重危害养 禽业 的烈性传染 病 ,不仅对 鸡群造成毁灭性打击 , 而且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据 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 : ) 0 3 l月底在亚洲各国爆发的禽 )20年 2 , 流感至2 0 年1 月 ,有 l8 09 O l 人感染 禽流感 ,其 中6 人死 亡。禽流感 在 1 亚洲肆虐之后 ,又蔓延至欧洲诸 国。我国于20 年冬 l 多个 省地相继 05 0 发生禽流感, 并出现人类死亡病例 面对 H益严峻的形势 ,多国纷纷 ’ 。 推 出防范新举措 , 全球防疫战 已经打 响。本 文就禽 流感诊断的研 一场
禽流感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a in if e z i .I h sr ve va n l n a ves n ti e iw,t e p o r  ̄ n r q ac fa t a i n i t e z i l a e t i cu i g c e c l a d b oo i a u h r ge .i e e rh o n i va nl n a vr s g ns n ld n h mias n i lgc ・ — u l
i n ubr a su x c e y.Fe p r e fa ia a n ue a 、r sa e t a e n e a tefc o da s.a n fwh c s la t a d o t e k ne pe tdl y w s e ’ s o nt—vin if nz u g nst k so x c fe tn wa y i l i mo g o i h o et—
mii i t e o l n e o nz d h i g r ss n fif e z i s i as n i o tn su .a d te c mi g o n u n a A vr s h ny o e r c g ie .T e c u —e it l l n a vr s lo a mp r ti e n h o n fH1 I a o nu u a s N1 if e z l vr sg v s a f e a am o t e p o l S li n c sa y t r s ac r n ii l g n sa d t e a e t o l t rv n n o t l f i ie r lr t h e p e, Oi s e e s r o e e rh moe a t r e t n h rp u i tos op e e ta d c n r u i vaa c oo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来 严 重 的 后 果 。注 意 选 择 适 宜 的 给 药
立 用 药记录 ,农业 部颁 布 了禁 止使 用 的 兽 药及 其化 合 物清 单 。有休 药 期规 定 的兽 药 用 于食 用动 物 时 ,饲养 者应 向购买 者 或者 屠 宰者 提供 准 确 的 、真 实 的用 药 记录 。禁 止 销售 含有 违禁 药
种 呼 吸 系 统 到 严 重 全 身 性 败 血 症 等 多
以 为它 是 一种 自限性 疾病 ,是 一种 真 性 鸡 瘟 。15 9 5年 S h fr 实 该 病 原 c ae 证 属 于 A型 流感病 毒 ,18 年在 美 国马 91 里兰 州 召开 的 首 届禽 流感 会议 上把 该
禽 流感 病毒 广 泛分 布 于 许 多家 禽
在 宾 夕法 尼亚 州 、弗 吉尼 亚 州、新 泽
西 州 暴 发 的 HP , 资 5 0万 美 元 , AI 耗 0 间 接 经 济 损 失 达 34 .9亿 美 元 。 我 国
二 、病 原学
( )分 类和命名 禽流感的病原 一 为禽流感 病毒 , 类属于正黏 病毒 科 。 分 根据 病原核蛋 白 ( NP) 和膜 蛋白 ( MP) 抗 原 及其 基 因特性 的 不 同将流 感病 毒 分 为 A、B、C三型。A型流 感病 毒可 引起 人和 动物 发 生流 感 ,常以 流行 形 式 出现 ,引起 世界 性 流 感大 流行 ,在 动物 中广 泛 存在 ,也 可能 引起 大批 动 物死 亡 ,B型和 C型流 感病 毒 主要 引 起人 发生流感 。 A 型流 感病 毒根 据 表面 抗 原血 凝
一
区 病定名 为 “ 高致病性 禽流感 ”( ih y H g l 个 省 ( ) 的部 分 地 区暴 发 禽 流 感 。
浅析研究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相关进展
浅析研究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相关进展禽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对禽类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对人类健康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禽流感病毒对于防控禽流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相关进展进行浅析。
一、传统检测方法1. 细胞培养法细胞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传统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
该方法将病毒接种到特定的细胞培养物中并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病毒感染区域出现的细胞变形、塑像等特征来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禽流感病毒。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细胞培养以便检测,且检测结果需要通过显微镜观察,此法的数据精度相对较低,不能对病毒毒株作差异分析。
此外,细胞培养法只能检测能够感染特定细胞系的禽流感病毒株,不能检测全部毒株。
2. 血清学方法血清学方法是利用血清学技术,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方法。
血清学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标本保存期长等优点,同时可对不同毒株作差异分析,且可以作为定量方法来测定病毒的抗体或抗原含量。
但是该方法的灵敏度相对较低,不能检测到病毒感染初期的病例;同时抗体响应不稳定,因此不能用于诊断急性感染,只能用于长期的流行病学监测。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禽流感病毒检测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新型检测方法,如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法)、LAMP法、核酸微芯片法等。
1. PCR法PCR法是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通过扩增目标病毒基因片段使其呈指数倍增长从而检测样本中的禽流感病毒。
PCR法具有闭管式系统、扩增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快速检测等优点,但PCR法检测中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等误差,并且PCR扩增后的目的产物需要进行凝胶电泳分析,需要一定实验经验,操作相对较复杂。
RT-PCR法是在传统PCR法基础上,通过引入逆转录过程得到RNA模板进行扩增,从而实现对RNA病毒如禽流感病毒检测。
禽流感病毒免疫研究进展
用 鼠单克隆抗体与待测血清 竞争结 合禽流感病 毒 N P虽 白, 二抗是抗 鼠单克 隆抗体 的抗体 。该 方 法能够检测 除 鼠以外
的多 种 禽 类 和哺 乳 动 物 血 清 中 的流 感 病 毒 抗 体 。
火鸡 体 内感 染 的 流 感 病 毒 , 现 出 高 进 化 率 和 高 变 异 率 - , 呈 3 】 鼠 , 产 生 的 N 抗 体 能 增 强 H 抗 体 的保 护 作 用 。用 只含 所 A A 有N A基 因 的 D A疫 苗 免 疫后 进 行 攻 毒试 验 证 明 , A抗 体 能 N N 减少 病毒 的排 放 , 只含 有 H 而 A蛋 白 的疫 苗却 能完全 保护 【 。 5 】
粘膜 免疫反应 产生 的分泌性 抗体对保 护宿主和 防御病 毒的进一步感染可能起重要 的作 用 , 特别是 对主要以粘膜感
染 为 主 的低 致 病 性 禽 流 感 ( A )但 是 对 抗 高致 病 性 禽 流 MP I ,
疫苗免疫的结果与此一致 。鸭血清中存在 5 7s和 7 8S的 . 两 种 不 同 的 IY。5 7S的 IY 是 主 要 的 抗 体 , 重 链 上有 2 g . g 在
感( P ) H AI感染也可能有作 用 , 因为 H A 病毒颗粒最初是通 PI 过粘膜表面而感染 的。流感病毒不 同分离株感染鸭 子后 , 能
在 胆 汁 中 检 测 到 IA 抗 体 , 是 根 据 IA 基 因 的 表 达 模 式 , g 但 g IA 抗 体 也 可 能 存 在 别 的 粘 膜 表 面 。 目前 报 道 的 有 新 城 疫 g 病 毒 和 传 染 性 支 气 管 炎 病 毒 感 染 后 产 生 的 IA 抗 体 能 产 生 g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至坏死 ,脚鳞 出血;呼 吸 困难 、咳嗽 、打 喷嚏 、流 泪 。
初期两 眼流浆液 性带泡沫 的 分泌物 ,后期 流黄 白色脓性
分泌物 , 肉髯增 厚变硬 , 向两 侧开 张 ,呈 金鱼 头状 。也 有 的 出现抽 搐 ,头颈 后 扭 ,运 动 失 调 ,瘫 痪 等神 经 症 状 。如 不采取措 施 ,很 容易造 成疫情 扩散 、蔓延 。并且 病毒毒力还有变强 的可 。
先 要 搞清 楚 禽 流 感病 毒 的致病 机 制 ,对于 禽 流感 的危 害 。我们必须要有全面 、正确 、科学 的认识。
参考文献 【 l 】牟维东。王永 录.禽流感 的研 究进展.中国兽医科技【 J 】 .2 0 0 4 ,
3 4 ( 4 ) : 3 2 — 3 9 .
4 病理变化
3 . 2 急性型 表现 为突然发 病 ,体温 升高 ,可达4 2 ℃ 以 上 ;采食量 急剧 下降 ,头部 、鸡冠 和 肉髯肿胀 、出血甚
7 结语 目前 ,禽流 感 己给 世 界养 禽业 造 成 了巨大 的经济损 失,更重要 的是它 对人类 健康 也构 成 了极 大威胁 ,所 以 A I 的 防治工作 已经提 升到前 所 未有 的 公共 卫生学 高度。 A I 是一种 古老 的禽类传 染病 ,对 于人类又 是一个新 的课 题 。要高度警 惕禽 流感病 毒可 能发 生抗原 变异 ,所 以首
山东畜牧兽医
2 0 1 3 年第 3 4
禽流感 的研 究进展
穆平玲 ( 山东 省泰安市 岱岳区畜牧兽医 局 2 7 1 0 0 0 )
中图分类号 :¥ 8 5 8 . 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1 7 3 3 ( 2 0 1 3 ) 0 2 . 0 0 6 0 - 0 2
禽流感研究新进展
85
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排后才能感染人的常规,
警示我们 HS 亚型的高致病性流感病毒 N,
( HP W) 可以引起人的发病甚至死亡。此次香港 A 地区的禽流感中1 例传染病, 8 其中6 例死亡; 在 20 3 年n 月下旬, 0 首先在韩国, 其次在泰国、日 本、 越南和我国相继爆发禽流感, 泰国出现了4 5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 HS 变异株并有3 人致死的 N: 2 病例; 自 X 5 年以 从2( ) 来, 在世界各地包括欧洲的 意大利、荷兰、俄罗斯、英国, 北美的加拿大、
生动物及家禽都可感染, 并可由禽直接感染人。
已 证实能 感染人的 感病毒有三种[ , 禽流 1 z 按临床 表 严 现 重性依次为: A ( H, A ( H, 和A Nl) N7)
( H, 。在20 5 年1 月的 《 NZ) )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上确认了 第一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禽流感病例。
了 人流感只 H:、 是 HZ和H3亚型的A 型流感病毒 感染, v 只有通过在中间宿主 ( 如猪) 体内与 l A
全球范围内 报道了2 多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 0
[ 基金项目] 九江学院校级课题 《 o k 3 ) o N 7j4
[ 收稿日 期】2( 7 一 一 ) X 4 0 0 3
第1期
、 过七根, 等:禽流感研究新进展
3321 洲) 洲)
关键词 禽流感; 危害; 疚苗; 防治 中图分类号 R s l .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以 383 (2( 8) 0 一 8 - ( 以 ) 拓一 8 ) X 1 0 4
禽流感 ( Av a in u n . AI 是禽流行性感 in l ez a ) 冒的简称, 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以呼吸系统 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烈性禽类传染疾病综合症, 被国际兽疫局定位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具有较高毒性和传染性的病毒,可引起禽类和人类的严重疾病。
近年来,禽流感病毒的不断传播和变异给人类健康和禽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病毒的传播,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免疫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一、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现状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主要包括疫苗研发、免疫应答机制、免疫诊断技术等多个方面。
在疫苗研发方面,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改良疫苗的配方和制备技术,研发了多种禽流感病毒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重组疫苗等,这些疫苗在禽类和人类中均表现出较好的保护效果。
在免疫应答机制方面,研究者们发现了禽流感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应答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为深入理解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免疫诊断技术方面,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包括PCR技术、ELISA技术、免疫荧光技术等,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关键支持。
二、禽流感病毒疫苗研发的进展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病毒传播的关键手段之一。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禽流感病毒疫苗的研发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研究者们通过对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和致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不断优化疫苗的配方和制备技术,开发了多种新型的禽流感病毒疫苗。
基因重组疫苗通过将禽流感病毒的关键抗原基因导入其他病毒载体,使之表达禽流感病毒的抗原蛋白,从而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科学家们通过在传统疫苗配方中添加佐剂(adjuvant)等辅助成分,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研究者们还不断改进疫苗的制备工艺,提高了疫苗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之更适合在大规模禽类养殖中使用。
这些工作为禽流感病毒疫苗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为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禽流感病毒免疫应答机制研究的进展禽流感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多种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这些免疫应答对于清除病毒、保护机体免受感染起着关键作用。
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染禽 的禽种 、 日龄 、 别 、 发症等 因素 , 性 并 综合征可表 现为从
亚 临床到轻度 的呼吸 系统疾病 , 从产蛋下降到急性致死性疾 病等多种形式 , 临床症状 有咳嗽 、 其 喷嚏 、 流泪 、 窦炎 、 羽毛散 乱、 皮肤发绀 ( 特别是冠 和 肉髯 ) 头面部水肿 、 经紊乱 、 、 神 下 痢等 , 这些症状可单独 或同时出现 , 有些禽类发病迅速 , 甚至
经济损失 。禽流感已被国际兽医局( I ) 为 A类烈性传染 OE列 病 ,9 5年我 国农业 部也将其列 为 I 18 类传染病 。近几 年来 ,
在 我 国 的一 些 地 区也 发 生 了禽 流感 的 流 行 , 已经 并 正 在 给养
状 的香港儿童体 内分离 到 H N 病毒 , 92 经过研究发 现此毒株 与鹌鹑体 内存在 的病毒 A Q a/ o gogG /7 H N ) 着 / uiH n kn/ 1 ( 9 2有 l 9 相似 的抗原性 与分子生物学特性 。这两次事件 发生后 , I AV 作为可以感 染人的病原而得到 了人们 的重新认识 , 引人关 更 注的问题是原来 只存 在于禽类 中的流感病 毒亚 型是否也 具 有引起人类 流感大暴发 的潜在威胁?
专 论 与 综 述
禽 流感病 毒 的研 究 展 荭
于 洋 , 敬 双 李
( 宁 医学院 畜牧 兽 医学 院 。锦 州 1 1 0 ) 辽 20 1
DO l 0.9 9J. : 36/ I 1 SSN.6 1 6 2 .0 0. 10 6 1 7 — 0 72 1 1 。0
1 禽流感的概述
禽流感防控措施研究开题报告
《禽流感的综合防制措施研究》开题报告一、国内外研究进展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以侵害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发生于各种家禽和野禽的病毒性传染病,有多种表现形式,是危害禽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过去一直用欧洲鸡瘟或真性鸡瘟来描述这种致死率极高的急性出血性疾病,1981年在美国马里兰州Beetsville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禽流感学术讨论会上废除了“鸡瘟”这一病名,改称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因为禽流感除了HPAI外,还有其他各种表现形式。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
早在1878年,Perroncito就报道了该病在意大利的流行,1901年Centanni和Saronuzzi分离和描述了本病的病原,为一种“可过滤的”病原,直到1955年才由Schafer证明该病原为A型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AIV)属正粘病毒科的A型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粒子呈中等大小,螺旋对称,囊膜上有含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活性的糖蛋白纤突。
根据HA和NA的抗原特性将A型流感病毒分成亚型,目前已经发现14种特异的HA和9种特异的NA亚型。
据报道,目前已分离到16种HA和10种NA亚型。
由于每个病毒粒子的变异是独立的,因此通过各自的变异可以产生许多不同亚型的毒株。
禽流感病毒变异主要集中在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两种表面结构蛋白上,而核蛋白(NP)则具有种群和型的特异性,是禽流感病毒型的分类和诊断基础。
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与预防中心和香港的科学家,已破译了禽流感病毒的整个基因组,这些基因载于8段RNA上,负责控制该病毒内部10种蛋白质的合成,这10种蛋白质反过来又决定了该病毒的传染力和致命性。
美国研究人员认为,禽流感病毒一般先感染家畜,然后与侵染家畜的人类感冒病毒相结合,形成一种“混血”病毒。
禽流感病毒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分离病毒以采集气管和泄殖腔拭子为最佳 ,死后采
在实 际 中 的应 用 。但是 由于传 统检 测方 法对 实验 条 件 要 求 不高 , 无需特殊实验仪器设备 , 易 于在 基 层 兽 医检测 部 门推广 , 特 别是 一些 新 的 A I V检 测 方法 建立 都 要 以传 统 检测 方 法 为标 准进 行 比较 验 证 , 为 此 国内外 学 者 对 A I V传 统 检 测方 法 也 进 行 了积 极 探索 和改 进 。
1病毒 分离培 养 由于 临 床 症 状 和 剖 检 病 变 变 化 较 大 且 无 特 征
性, 所 以多 年来 A I 确 诊一 直 依 赖于 病毒 分 离 鉴定 。
疫病防制
而抗 原 9种 神经 氨酸酶 亚型 鉴定 。 1 9 8 3年 V a n等 对 常量 N I 试验 进 行改 良 ,建 立 了平板 微 量 N I 试验。 美 国 国立兽 医 实验 所 已将微 量 N I 试 验 列 为 流感 病 实用 的方法 。E L I S A方 法的敏 感性 和特 异性 与抗 原
性也 千 差 万别 , 早 期 快速 诊 断 和血 清 学监 测 无 疑是
预防 、 控制 A I的前 提 条 件 。所 以 , 建立 特 异 、 准确 、 敏感 的诊 断 A I 的方法 , 成 为迫 在 眉 睫的 问题 , 也 成
为 目前 研究 的热点 。
一
传统 检测 方 法
2血 清学诊 断 技术
禽流感病原学研究进展
要 的表 面抗 原[ 2 1 。
№
根据流感病毒血凝 素( H A ) 和神经氨酸酶( N A ) 差 异 ,可将 A型流感病毒分为不同亚型。迄今为止 , H A 已发现 1 6种 , N A有 9种 ,分别 以 H 1 ~ H I 6 、 N 1 ~ N 9 表示。它们之间可发生随机组合 , 从而形成 许多不 同亚型。目 前 已经发现的流感病毒亚型至少 有8 0 余种 , 其 中高致病性亚型主要是 H 5 和H 7 。
2禽 流感病 毒 的形态 和结 构
电子 显微 镜 下可 明显 看 到 表面 纤 突分 为 两类 , 一类 呈棒状 , 由血 凝 素 分 子 的三 聚 体 构 成 ; 另 一类 呈 蘑
A型流感 病毒 的致 病性 与毒株 和 宿主 均有很 大
关系 , 不同毒株对 同一宿 主或同一毒株对不同宿主 的致病性差异很大 , 根据毒力强弱将禽流感病毒划 分为无致病性 、 低致病性禽流感 ( 1 o w p a t h o g e n i c a —
的病 毒 型 。
点 。A型流感病毒共编码 l 1 种病毒蛋白, 其中 8 种 是 病 毒 的组成 成 分 ( H A 、 N A 、 N P 、 M1 、 M 2 、 P B 1 、 P B 2
和P A ) , 另外 长 度最小 的 N S基 因编码 是两 个非 结 构
蛋白N S 1 和N S 2 , 还有病毒粒子外 的脂质囊膜伸出
而转变为具有严重致死性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 至今高致病性 禽流感病毒包括 H 7 和H 5 亚型中的 部分毒株 , 由于其传染性极强 , 可引起 家禽全 身性 感染 , 造成多个组织器官严重病理损伤 , 致死 率可
禽流感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反 应 能力 因种 属 不 同差 异 很大 。同样 ,不 同种 属对
要 作 用 , 别是 由黏 膜感染 的 L A 。在 鸡和 火鸡 中黏 特 PI 膜免 疫应 答研 究较 少, 染 AI 在 胆 汁和其 他 黏 鸭感 V后 膜表 面都 能检 测到 IA。肉鸡 感染 新城 疫病 毒 和传 染 g 性 支 气 管炎病 毒后 会产 生 IA。 究 表 明 , A对 呼 吸 g 研 I g
1 AI 免 疫 性 V的
11 V 的 抗 原 . AI 流 感病 毒 囊 膜 表 面 的纤 突 是 3个 H A单 体 聚合
一
比较 , 究发 现两个 重要 结 论 。第 一 , 与受 体结 合 研 病毒
起形 成 的 三 聚体 , 分 成两 部分 , 部分 是 呈球 状 可 一 的头部 , 有 受体 结 合 位 点和 抗原 决 定簇 ; 含 另一 部分
道感 染 的病 毒具有 保护 性 免疫 应答 。
1. . 3机 体 细胞 免 疫 2
细胞 免疫 在 防 御 肿 瘤 和非 肿
一
的 A型流感病毒引起 的禽类疾病, 其中高致病性禽流 感 ( i l p toபைடு நூலகம்ei a i un a, P I 已 被 世 hg y ah gnc v ni ez H A ) h a n l f 界动物卫生组织 ( I 列为 I OE) 类烈性传染病 。现就 离 流 感病 毒 ( I ) 免 疫 性 、 I 苗 及 AI AV 的 A疫 的预 防 予 以综述 。
为柄 , 与囊膜 相连 。 A是 A V 中最 大 的糖蛋 白 , H I 它是
诱 生保 护. 1 生免疫 的 主要 抗 原 。 囊膜 上 N A纤 突是 N A 单 体形 成 的四聚体 ,每个 N A纤 突有 4个 抗 原位 点 , 每个 位 点 又含 有 多个 抗 原 决定 簇 ,抗原 位 点 . 主 2是 要 的免疫 原位 点 。国外有 人发 现 , 点 12和 3的单 位 、 克 隆抗 体 对动 物 有保 护 作 用 , 位点 1 护作 用 最 强 , 保 位 点 4无 保护 作 用 。N P是 特异 型 抗 原 , 主要 决 定宿 主 范 围 ,P至少 有 3 互 相 重 叠 的抗 原 区 ,其 中 一 N 个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1. 引言1.1 禽流感病毒的背景介绍禽流感病毒,又称禽传染性流感病毒,是一种感染禽类动物的病原体,可以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接触污染的物体或食物传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
禽流感病毒对禽类动物造成严重威胁,不仅会导致禽类动物的大规模死亡,还有可能通过接触感染人类。
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禽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们亟需加强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控策略,以保护禽类动物的健康,并预防疫情的传播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
免疫研究在禽流感病毒的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禽流感病毒的免疫机制,探索有效的免疫研究方法和技术,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000字】1.2 免疫研究的重要性免疫研究在禽流感病毒防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会引起禽类和人类感染的病原体,其传播速度和致命性极高。
免疫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机制、病原特性和传播途径,为疫苗研发、药物筛选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免疫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深入挖掘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应答机制,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疫苗设计思路。
免疫研究还可以帮助改善禽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疫情对禽类养殖业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加强免疫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对禽流感病毒的认识,还可以为未来疫情爆发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禽流感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免疫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2. 正文2.1 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途径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三种方式。
飞沫传播是禽流感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当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鸟类呼吸道或消化道受到刺激时,会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等方式释放含有病毒的飞沫,其他鸟类在吸入这些飞沫后即可被感染。
接触传播也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流感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9-07T12:08:08.2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0期作者:刘元金1,2 付小敏2 赵晓会2
[导读] 与其他病毒性疾病类似,禽流感的防治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接种疫苗是预防禽流感发生与传播的最有效手段。
刘元金1,2 付小敏2 赵晓会2
(1华兰生物河南新乡 453000)
(2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禽流感(Bird Flu或Avian Influenza) 具有高致病性和高致死率,它不仅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构成了威胁。
因此,研究禽流感的特点及其防控技术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综述了禽流感概况、病原体结构特征、疫苗的研发及防控手段。
【关键词】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02-02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on avian influenza Liu Yuanjin1; Fu Xiaomin2 Zhao Xiaohui2
1. HuaLan Bio-engineering, Henan Xinxiang 453000,China
2. Sanquan Medical College,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Henan Xinxiang 453000,China
【Abstract】Avian influenza virus can causes a very high level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t is not only greatly harmful to culturist, but also underlying dangerous to human being. Therefore it should be stressed to establish its molecular character and prevent strategy. In this review, we foucus on the molecular character and prevent strategy of the Avian Inluenza.
【Key words】Avian influenza ; Vaccine; Research progress
1.前言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被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与其他病毒性疾病类似,禽流感的防治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接种疫苗是预防禽流感发生与传播的最有效手段。
随着禽流感病毒多种亚型的发现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研发出了针对禽流感的多种疫苗。
2.禽流感概况
2.1 禽流感的发病历史
禽流感(Bird Flu或Avian Influenza)又称欧洲鸡瘟,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
最早于1878年发生在意大利。
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病原体为A型流感病毒;至到1981年被正式更名为禽流感。
在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仅能以消毒、隔离、宰杀禽畜的方式防止其蔓延。
2.2 禽流感的发病特点
禽流感常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气管炎、大肠杆菌病等混合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与自身毒株、鸡群性别、环境等有关。
如禽流感病毒侵入黏膜,有利于大肠杆菌继发感染,进而增强禽流感病毒血凝作用,导致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禽流感病毒血清型多,各型间交叉保护弱,同一血清型不同毒株的毒力差异很大;禽流感病毒变易变异,极易发生致病性变异及抗原漂移和转变。
3.禽流感病原体
禽流感病毒(AIV)属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
呈多形性,直径为80~120nm。
其核酸由8段单股负链RNA组成,共编码8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
病毒包膜上有10~12nm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分别是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
每个病毒颗粒大约由0.8%~1.1%的RNA,70%~75%的蛋白质,20%~24%的脂质和5%~8%的碳水化合物组成。
4.禽流感病毒的分类及致病性
4.1 禽流感病毒的分类
禽流感病毒(AIV)可按病毒粒子表面的HA和NA进行分类,共分为15个H亚型和9个N亚型。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H5和H7,它们具有或转变为高致病性的潜力,致使最初的病毒若未受到控制而得以在鸡群中繁殖和传播。
4.2 禽流感的致病性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引起,其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但传播范围往往局限。
低致病性禽流感特点是潜伏期长,传播慢,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一旦发病,如不采取积极措施,病毒很难在疫区根除,疫情会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而且病毒毒力还有可能变强。
5.禽流感疫苗的研制策略
5.1 全病毒灭活疫苗
禽流感灭活疫苗一般是用禽流感病毒鸡胚尿囊液经甲醛灭活而成。
其工艺简单、免疫效果好、免疫持续时间长等优点,现已在规模化家禽养殖中使用,有效的避免了禽流感的暴发。
但此类疫苗的副反应较多。
5.2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指将野毒株感染鸡胚,并在25~26℃下连续传代得到冷适应的减毒毒株,该病毒只能在25℃左右复制,不能在37℃下传代,使用该弱毒株接种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多项人体和动物研究证实,该减毒株有很好的稳定性,对表面抗原发生转移的流行株病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具有毒力恢复的风险。
5.3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指提取禽流感的有效成份并经进一步精制而成。
这种疫苗的特点是安全性好,但成本相对高。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外源表达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可大大降低成本。
1994年Kodihalli等研制了火鸡H5N2病毒NP/HA和ISCOM的复合亚单位疫苗并用其免疫火鸡,21d后可产生较高的抗体滴度,对同源和异源(H6N1)亚型病毒的攻击产生保护作用。
5.4 基因重组活载体疫苗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来分离血凝素基因(H5、H7、H9),并把它们插入载体病毒(如痘病毒),构建表达HA的重组病毒。
此重组病毒
可在体内复制并表达HA蛋白,诱导机体产生针对AIV的免疫力。
活载体疫苗克服了常规活疫苗毒力返强的缺点,但表达载体系统本身的性质和对外源基因插入的选择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也为以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5.5 转基因植物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是借助植物遗传转化载体将抗原基因导入植物,使其在植物中表达,生产出能使机体获得特异抗病能力的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具有以下优势: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口服植物疫苗能诱导黏膜免疫反应;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可起到生物胶囊的作用,更好地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生产简便、成本低廉,不需要冷藏和低温运输;安全性好,无外源性病原污染等。
宋长征等利用转基因马铃薯表达AIV的HA蛋白,结果显示,用转基因马铃薯生产口服AIV疫苗具有较好前景。
6.禽流感的防控策略
防控禽流感的最终目的是将其根除。
采取以免疫接种和扑杀相结合的防控策略是目前的一大特色。
其中,全面免疫是防控禽流感的关键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需要坚持。
随着养禽业的迅猛发展,对禽流感的防制越来越重要。
因此,研制出安全、高效、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适用的禽流感疫苗意义重大。
但是,禽流感病毒血清型多、容易变异的特点给禽流感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很大困难。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命认识的不断加深,相信研制出能够改变目前禽流感病毒防治状况的新型疫苗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张丹,鲁会军,谭磊等.H5-H7双价禽流感核酸疫苗免疫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2011(2):184-188.
[2]高宏博,崔红玉,石星明等.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火鸡疱疹病毒的构建[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0(5):329-333.
[3]沈志强.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J].今日畜牧兽医,2009(3):40-41.
[4]王坤珍.禽流感病毒及禽流感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5):131-132.
[5]吴清民.兽医传染病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