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的历史典故

合集下载

关于阿拉善文化的探源

关于阿拉善文化的探源

黄丽娜阿拉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早在魏晋南北朝就有狄、匈奴、鲜卑、回纥、柔然、党项、突厥、蒙古等族聚居,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繁荣的游牧文化,如北朝民歌《敕勒川》就是说的游牧文化。

在地理位置上,阿拉善位于黄河以西贺兰山阴至额济纳的广袤地域,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孕育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和上演了许多的英雄故事,有汉代的李广、霍去病、卫青破匈奴,也有近代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不仅如此,阿拉善地区还有着其悠久的历史,如西夏党项族的首领元昊便在这个地区建国。

总之,要探讨阿拉善地区的文化源头,就要从这些方面加以分析。

1.阿拉善地区的历史文化流变1.1阿拉善文明史概述早在魏晋时期,狄、匈奴、柔然、鲜卑、党项、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在此定居和活动,留下了丰富的文明遗迹,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

但这不是最早的,阿拉善地区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在旧石器时代,阿拉善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从当代考古的遗迹来看,这一地区遗存诸多打制石器、细石器和磨制石器印证着阿拉善地区历史上的文明,多处彩陶遗址的发现,更加巩固了阿拉善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

以曼德拉山岩画为代表岩画的发现,使阿拉善文化又多了一份艺术的气息,它不仅是阿拉善地区原始先民生活情景的有力证据,还是当时艺术水平的代表。

到了封建社会,阿拉善地区基本上是游牧民族的天下,以马背为生的游牧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善文化。

魏晋以后,阿拉善地区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进程加快,唐、明、清都有在阿拉善地区设置管理机构,加强对阿拉善地区的管理,促进了阿拉善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1.2阿拉善地区历史行政变更从地理境域来看,现今的阿拉善盟包括原阿拉善地区和额济纳地区。

在历史上,阿拉善地区属陕西雍州之域;在春秋时期隶属秦国;到了秦汉两代,分别在阿拉善地区设置了北地、武威、张掖三郡;到了晋朝,阿拉善地区为前凉、后凉和北凉所管理;隋唐则在阿拉善地区设置了甘州、肃州进行管理;到宋代,阿拉善地区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西夏国,与宋约为兄弟之国;直到明末,阿拉善地区开始由额鲁特蒙古族居住。

阿拉善定远营城史话

阿拉善定远营城史话

阿拉善定远营城史话一、中国北疆历史名城——定远营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阿拉善和硕特旗第二世旗王阿宝奉调征讨青海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叛乱。

因功晋爵多罗郡王。

因阿宝是和硕特部先祖顾实汗后裔中最忠实臣服清廷的额驸郡王,所以1724—1733的八年中阿宝奉清廷之命,统辖管理刚刚平息叛乱的青海和祁连山后和硕特诸部。

在此期间,清廷认为:阿拉善辖地贺兰山之北,乃朔方(今宁夏——内蒙古河套地区)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圣心(中央)轸念山后一带,切近宁(夏)城,为此,清廷先命工部侍郎通智细行踏看,勘察考证,再命通智与陕甘总督岳锤琦(时阿拉善属甘肃省节制)调研考察,详议具奏《建城方案报告》,呈报清廷。

该《报告》奏曰:“贺兰山后,葡萄泉一带水甘土肥,引导诸泉,亦可耕种。

兼之,山险挺生松柏,滩中多产红盐,且扼瀚海(喀尔喀蒙古)往来之捷路”。

控北塞(北疆)七十二处之隘口,在此修建一城名曰“定远营”,可西接平羌(青海西藏),遥通哈密、巴里坤(新疆)等处,东接威城(甘肃武威),远连“三受降城”(自北京向西沿山西与归绥境内,有一受降城、二受降城、三受降城一线连绵数百里三座城池),两狼山(今内蒙古五原—临河一带)之要地。

借以保障边远与内地联络畅通,安定和睦。

清雍正王朝准奏,降旨委任工部侍郎通智,偕光禄卿臣史俞福共同督理,开拓造城工务。

原城内城隍庙墙上壁画和现存阿盟博物馆内的巨幅文物画卷《定远营建城图》,真实的记载了先人建城时艰辛、苦难的历史事实。

定远营城依据地形高下,倚山筑城,气势轩昂。

该城占地东西长约一华里多,南北宽约一华里,面积约一平方华里。

城墙周长三点三华里。

城墙全部用灰白色粘土石杵夯打筑成。

有高大雄伟、华丽的南城门(正门),外侧门楣上书石刻大字“定远营”。

全城高大坚固,巍峨壮观。

自1730年始建,1733年落成,该城历经清代、民国至新中国三朝二百四十四年,是阿拉善旗的旗府驻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解放后,阿拉善旗府所在地行政地名由“定远营”更名为巴音浩特,“定远营”城仍在。

文玩新宠阿拉善玛瑙的前世今生

文玩新宠阿拉善玛瑙的前世今生

文玩新宠阿拉善玛瑙的前世今生“阿拉善”是贺兰山的音转,贺兰山名源于匈奴族贺兰部在此住牧,阿拉善因贺兰山而得名。

阿拉善地区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证实,旧石器时代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就有人类存在。

在如今也流传着隔壁草原的上古传说。

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猎人叫海力布,他勤劳善良,总把打猎的收获分给人们享用。

有一天,他看到天上有一只老鹰抓着一条挣扎的白蛇,于是他果断地举起弓箭,老鹰随即受伤落地,白蛇得救了。

原来白蛇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报答海力布的救命之恩,白蛇把他请入龙宫,见了龙王。

龙王为了重谢恩人,搬出龙宫里所有的宝物任由海力布挑选,而他只选了龙王嘴里含着的一颗宝石,龙王爽快地送给了他。

海力布像龙王那样也把宝石含在嘴里,这样他就可以听懂鸟、兽及所有动物的语言。

临行时,龙王嘱咐他,不管听到什么只有自己知道,天机不可泄漏,一旦告诉别人自己就会变成石头。

海力布回到草原继续以打猎为生。

嘴里含着那块宝石,能听懂动物们的语言,便于熟悉它们的活动规律,使他比原来更容易获得猎物,因此海力布给更多的人分享着他的收获。

有一天,他听到两只鸟的对话:“今晚不要在这里住了”“为什么?”“今晚要山崩地裂、洪水泛滥,这里会变成一片汪洋”,说完鸟儿们双双飞去。

海力布听后心急如焚,他告诉人们带上财物、赶上牛羊赶紧离开,可是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

人们都莫名其妙,觉得海力布疯了,谁都不肯离开。

看没有人信他的话,海力布只好张开嘴露出闪闪发光的宝石,并向他们讲述了宝石的秘密和将要来临的灾难。

大家终于被他说服了,信了他的话,全部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果然在当天深夜的时候,灾难真的发生了,海力布为了乡亲们的平安和幸福,泄漏了天机,变成石头留在了草原上,也留在了一代一代草原人的心中成为圣物;无论草原的哪个角落都有海力布的身影,都能听到颂扬他的歌声。

草原深处的老额吉如果没有把手中的玛瑙叫做玛瑙,就会亲切地叫它海力布。

阿拉善玛瑙是英雄之身的一部分,是代表神力护佑与美德。

金色沙丘阿拉善摩天沙山

金色沙丘阿拉善摩天沙山

金色沙丘阿拉善摩天沙山阿拉善摩天沙山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这座神奇的沙山因其壮丽的景色和金黄色的沙丘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金色沙丘阿拉善摩天沙山的地理特征、历史传说以及人文景观,带您领略这片金黄的奇迹。

一、地理特征金色沙丘阿拉善摩天沙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东经103°35',北纬39°42'。

这片沙丘地貌面积广阔,沙山平均高度达200米,最高的沙丘更是达到了近300米。

沙丘由细沙堆积而成,沙质纯净,呈现出金黄色的色调,故而得名“金色沙丘”。

金色沙丘阿拉善摩天沙山沙丘覆盖范围广大,呈现出起伏连绵的形态,犹如一片宽广的黄沙海洋。

这里的沙丘清晰可见沙纹,风吹沙响,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景观。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深邃的沙漠湖泊、奇特的沙漠植被等丰富的生态系统,为游客提供了难得一见的旅游体验。

二、历史传说金色沙丘阿拉善摩天沙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

据传说,古时候这里是一个美丽的仙境,供奉着天神、山神等神灵。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这个仙境逐渐沦为了沙漠。

传说中,仙境的神灵变成了沙山上的魔鬼,以惩罚人类的贪婪与无知。

金色沙丘阿拉善摩天沙山作为这个传说的遗迹,吸引了许多寻仙问道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人们常常在这里沐浴着阳光,倾听着沙漠的故事,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三、人文景观金色沙丘阿拉善摩天沙山除了壮丽的地貌之外,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人文景观。

首先是摩天寺,这座寺庙位于沙丘之巅,占据了一块宽广的平台。

寺庙由精美的佛像和庙宇构成,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观的位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站在寺庙上俯瞰整个沙漠,让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力。

此外,还有许多沙漠驼队等待着游客的到来。

乘坐骆驼穿梭在金色沙丘之间,感受沙丘的威力和风貌。

在夕阳西下之际,沙丘上绘画出美丽的色彩,为游客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

此外,金色沙丘阿拉善摩天沙山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包括摄影展览、驯鹰表演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

阿拉善追寻历史的足迹

阿拉善追寻历史的足迹

阿拉善追寻历史的足迹阿拉善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的交界处,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区。

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吸引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和旅行者。

本文将带您穿越时空,追寻阿拉善的历史足迹。

1. 史前文明的遗迹在阿拉善的辽阔草原上,有着许多史前文明的遗迹。

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古墓葬,这些发现证明了古代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事实。

据研究,这些古代居民是以狩猎、采集和放牧为生,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现代人有着很大的差异。

2. 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阿拉善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曾经是东西方贸易的纽带。

商人们通过阿拉善将丝绸、茶叶、药材等东方宝物运往西方,也将西方的商品带回到东方。

这种物资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交融。

阿拉善的历史街区至今仍然保留着当时的建筑风格和街道格局,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历史韵味。

3. 文化交融的见证阿拉善是蒙古族、回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共同的居住和交流使得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传统的民族风俗、舞蹈和音乐等文化表演,都能够展示出各民族特色的魅力。

4. 自然遗产的辉煌阿拉善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从茫茫草原到雄伟的沙漠,从蜿蜒的河流到奇特的地貌,阿拉善的自然遗产令人叹为观止。

例如,鸣沙山是一座以沙漠奇观而著名的景点,每当微风吹过,沙山便会发出声音,宛如千军万马齐鸣。

此外,还有神秘的月牙泉和壮丽的火山口等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

5.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兴盛,阿拉善也开始重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当地居民努力保护着这片独特的自然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游客们也可以参与到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土地。

结语:阿拉善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区,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承着古老的文明和着独特的自然景观,阿拉善值得我们去追寻和探索。

无论是沉浸在历史的足迹中,还是领略自然的壮丽,我们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和启迪。

阿拉善----一个被遗忘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源地

阿拉善----一个被遗忘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源地

阿拉善----一个被遗忘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源地(区域地理资料库) 廖书庆编近几日,中央电视台报导了北京出现多次沙尘暴天气,使人们又一次关注我国北方的土地沙漠化问题,我在中国地图上凝视良久,对阿拉善----一个被遗忘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源地进行了一些研究,编成此文,意在使我们地理老师理更加关注我国已不容乐观的地理环境。

阿拉善——沙漠中的贺兰山阿拉善盟(阿拉善一词,最早记载于《蒙古秘史》,是关于阿拉善的词义,有几种解释,此处为汉语贺兰山的音转。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东经97°10′-106°52′,北纬37°21′-42°47′,西与甘肃省酒泉地区、张掖地区、武威地区相连,东南隔贺兰山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相望,东北与巴彦淖尔盟、乌海市接壤,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

国境线长733.48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54年,阿拉善成立专区一级的政权机构--宁夏省蒙古自治区。

之后由于区划变更,先后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蒙古自治州、甘肃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

1956年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管辖。

1969~1979年,阿拉善地区三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管辖。

1980年4月,阿拉善盟正式成立,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盟府驻地巴彦浩特镇。

三大沙漠齐聚内蒙古高原最西部地形呈南高北低状平均海拔900-1400米,地貌类型有沙漠戈壁、山地、低山丘陵、湖盆、起伏滩地等,土壤受地貌及生物气候条件影响。

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有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在湖盆和低洼地区有盐碱土和沼泽土。

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29%,居世界第四位,国内第二位。

阿拉善盟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对外传播的研究

阿拉善盟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对外传播的研究

阿拉善盟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对外传播的研究阿拉善盟是中国蒙古族和汉族地区人民居住的地方,是蕴藏着宝贵文化遗产的地方。

民间故事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阿拉善盟的蒙古族民间故事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不同于汉族民间故事的特殊风格。

本文将从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以及对外传播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阿拉善盟的蒙古族民间故事经历了多年的时间沉淀,成为了一块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民间故事富含着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相传的智慧和经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蒙古族民间故事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在这些故事中,人类和自然界的互动关系是平衡的,存在着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和谐关系表现在人类对自然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同时也反映了民族心灵的一种纯洁的追求。

二、文化精神传承。

蒙古族民间故事是蒙古族人民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在于,一代传承一代,深化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同时也起到了激发后代尊重本民族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心的作用。

这些故事让人重温了历史,感受到了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

三、道德规范。

在蒙古族民间故事中,道德与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许多有关道德规范的例子,如诚实、宽容、勇敢、忠诚等。

民间故事通过描绘一个个人物形象和事实情况,告诉我们要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这些故事在不断地提醒读者,要珍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以及祖国的尊严。

蒙古族民间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阿拉善盟的蒙古族民间故事也被广泛地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蒙古族民间文化的魅力。

一、书籍出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阿拉善盟蒙古族民间故事已经被编纂成书,在国内和国外出版。

这些书籍的出版,有助于更好地宣传蒙古族民间文化,并对外传播。

二、电影电视。

阿拉善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阿拉善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阿拉善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阿拉善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边陲地区,是一个面积广阔、人口稀少的边疆地区。

阿拉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这里曾是匈奴、鲜卑等民族的居住地。

随着历史的演进,阿拉善先后成为了元朝、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

阿拉善盟成立于1956年,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

起初,阿拉善盟的辖区只包括当前的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善盟的辖区不断扩大,目前包括了6个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拐子湖旗、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和1个市(阿拉善盟市)。

其中,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为中国内地最大、第二大和第三大的旗县级行政区。

阿拉善盟的自然环境十分艰苦,属于典型的荒漠草原地区。

这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年平均气温只有2℃左右。

然而,虽然条件十分苛刻,却并没有阻碍阿拉善盟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以后,阿拉善盟先后发展了畜牧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

阿拉善盟的畜牧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里的畜牧业主要以牛马、绵羊和骆驼为主。

1956年成立的阿拉善骆驼管理部门被列为我国唯一的骆驼管理机构,阿拉善的骆驼是全国最重要的骆驼饲养和优良骆驼品种繁殖基地之一。

此外,阿拉善盟的绵羊和马匹也深受当地人们青睐。

阿拉善的绵羊被誉为“生命之毛”,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纤维组织细密、质地柔软、纤维长度均匀,是极为优秀的纺织原料。

除畜牧业外,阿拉善盟的旅游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阿拉善盟的荒漠风光、神秘的古文明遗址、奇特的地貌景观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阿拉善盟不仅拥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沙漠——“库布齐沙漠”,还有着美丽的草原、壮丽的峡谷等自然景观。

此外,阿拉善盟还有着多处文化遗址,如西夏文明的代表性遗址——月牙泉遗址、42个人工堆积的又称“史前玛尼风车”的巴丹吉林沙漠风车群等。

然而,阿拉善盟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其地处边疆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

阿拉善左旗从“塞外小北京”到西部强旗

阿拉善左旗从“塞外小北京”到西部强旗

阿拉善左旗:从“塞外小北京”到西部强旗作者:苏云峰来源:《财经界》2010年第09期阿拉善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边陲,著名的腾格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横贯全境,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有85公里流经境内;全旗总人口15万,有蒙、汉、回等2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

早在新石器时代,阿拉善左旗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自春秋战国时代起,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吐蕃、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

汉唐以来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阿拉善第一代开拓者从新疆、青海迁入定居。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立阿拉善和硕特旗,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旗和平解放,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年来,阿拉善左旗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工业方面,阿拉善左旗依托资源优势形成煤化工、盐(硝)化工、冶金、建材等优势特色产业。

农业方面,不断调整种植结构,着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畜牧业则是自治区牲畜总头数超百万的大旗之一。

“我是牧民的儿子,出生在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的阿格坦乌素嘎查,从小就骑骆驼、放骆驼,也就是我们阿拉善著名的双峰驼。

我喜欢骆驼的坚忍不拔!.....欢迎来报道我们这个正在快速发展、民族特色浓郁、充满活力的好地方!”阿拉善左旗旗长魏巴依尔是典型的蒙古族领导干部,性情直爽、开朗,身材魁梧,古铜色的面容和蔼可亲,目光质朴友善、充满自信。

出于对奇石的相同爱好,他与记者有一见如故之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阿拉善左旗位于西北和华北的结合部,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银川经济带,东与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相连,南与宁夏交界,西与甘肃为邻,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88公里。

乌海至巴彦浩特一级公路、银川至巴彦浩特二级公路(银巴高速公路即将建成)、旗通公路构成了阿拉善左旗交通运输大动脉。

巴彦浩特距离银川和乌海机场、火车站均在130公里左右。

阿拉善沙漠之谜

阿拉善沙漠之谜

阿拉善沙漠之谜阿拉善沙漠,位于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之一。

它的庞大面积和复杂地理环境一直以来都给人们带来很多谜团,许多科学家和探险家都对阿拉善沙漠的形成及其所蕴藏的奥秘深感兴趣。

本文将探讨阿拉善沙漠之谜及其对研究和保护沙漠生态环境的意义。

一、阿拉善沙漠的形成阿拉善沙漠之所以成为如今庞大的沙漠,是由于历史上地壳运动的结果。

在约6500万年前,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开始发生隆升现象,逐渐形成了新生代黄土高原。

同时,受到花岗岩等侵蚀产生的砂石源物质的供应,以及旱河的冲积作用,逐渐形成了阿拉善沙漠的沙质沉积层。

而后,气候和地质因素相互作用,加速了沙漠的形成过程。

二、阿拉善沙漠的地理特征阿拉善沙漠位于内蒙古、甘肃和宁夏三个省区交界处,总面积约为108,000平方公里。

沙漠地区的地质特征主要由黄土、风沙和沙丘组成,其中不乏奇特的地貌景观,如沙山、漏斗状河流和盐湖等。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阿拉善沙漠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包括草原、灌木丛和珍稀濒危物种等。

三、阿拉善沙漠的水源之谜尽管阿拉善沙漠地区降水量较少,但它却拥有着重要的地下水资源。

沙漠内部存在着大量的地下水储层,这些水资源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水资源的补给来源一直是个谜团。

科学家们通过对阿拉善沙漠进行地质和水源调查,提出了可能的补给渠道,如岩石裂缝和下降渗漏,但这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四、对阿拉善沙漠的生态保护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阿拉善沙漠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过量的水资源开采、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发都对沙漠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阿拉善沙漠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科学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退化草地恢复、植树造林和环境监测等。

此外,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和意识也是保护阿拉善沙漠的关键所在。

五、阿拉善沙漠的旅游价值正因为阿拉善沙漠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它逐渐成为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阿拉善”神石的传说

“阿拉善”神石的传说

“阿拉善”神石的传说在敖伦布拉格镇哈鲁乃山的一处山坡上,有一块数米见方的红色岩石,在它的一个平面上有一片天然形成的灰白色岩斑,清晰地显现出“阿拉善”三个蒙文字的字样。

有关它的来历也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很久以前一个夏日,一场罕见的大风突然席卷了黄河东岸的鄂托克全境。

当日天空中烟尘滚滚,遮天敝日,地面上飞沙走石,人畜难行,整个大地都似乎在微微颤动,隐约中还不时传来阵阵轰鸣……人们都被这突然而至的灾难惊吓的目瞪口呆,绻缩在屋里不敢出门。

一天一夜后,这一切终于恢复了平静。

可当地的一家牧户却在房屋附近发现了一块来历不明的巨大红色岩石。

起初附近的人们好奇地纷纷前来观看,消息不径而走,后来都觉得这块石头并没有什么特别,也就被渐渐的淡忘了。

这样过了几年,这家的主人却发现这块石头好象自己在慢慢地移动,离他家的房屋越来越远。

他感到十分地惊奇,就默默的一至在暗中观察,这一年祭敖包时他悄悄地把这一切告诉了一位造诣颇深的喇嘛。

半信半疑的喇嘛亲自来到了这块岩石旁,绕着四周仔细的观看了一番。

他告诉主人说:“这块石头来历不凡,看似确有灵性,要告诫当地的人们不要在它的附近拉屎撒尿,也不能在它上面栓驻牲口,日后它定会给人们带来福音”。

喇嘛回到主人家沐浴净身后,拎起一块条毡说是今晚要去陪伴神石,就只身出去了。

这晚他作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位白发皓鬓的老者,骑着一匹白马来到了他的跟前,告诉他:“几年前西边地界有一条神龙,为了降服一只强占百姓水源的老鳖,在鏖战中被撕去了一片鳞甲,很可能飞溅到了此地,如果能使物归原主,神龙定会赐福于你们”说完隐身而去。

梦醒后喇嘛认真地回味了一番刚才的情景,不禁感到恍然大悟。

几天后他召集了七个大汉,用驼毛搓成缰绳,将石头捆绑起来,用木杠抬着向西方而去。

可这块石头被抬着却不觉得十分沉重,两天后他们就赶到了黄河岸边。

这时却遇到了困难,要运送如此巨大的石头过河,小伐子难以承受,附近又找不到大船。

就在他们左右为难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大浪打来,放在岸边的石头突然被卷入了河中,在场的人们全都惊呆了,而这时奇迹却出现了,只见这块石头落河后并没有沉底,而是半浮在水面。

阿拉善的历史典故

阿拉善的历史典故

阿拉善的历史典故
阿拉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西汉名将霍去病入居延收复河西。

元代设亦集乃路总管府。

康熙年间,卫拉特和硕特部从新疆天山迁徙到阿拉善草原,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万里东归到额济纳河流域。

清代设阿拉善和硕特旗和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两个特别旗。

1949年阿拉善和硕特旗、额济纳土尔扈特旗和平解放。

1980年5月成立阿拉善盟。

“苍天般的阿拉善”辽阔而神奇。

全球唯一以沙漠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三大胡杨林之一的额济纳胡杨林、世界三大载人航天中心之一的东风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坐落于此。

额济纳地区出土的居延汉简被誉为20世纪中国四大考古发现之一,曼德拉山岩画和贺兰山岩画被称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

漠西卫拉特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三大部文化在此融合发展,沙漠文化、草原文化、骆驼文化、航天文化、赏石文化交相辉映。

阿拉善享有中国观赏石之城、中国骆驼之乡、中国肉苁蓉之乡的美誉。

这里还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越野盛会——阿拉善英雄会的永久举办地。

关于阿拉善的神话故事

关于阿拉善的神话故事

关于阿拉善的神话故事阿拉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著名的地区,它不仅有着广袤壮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流传着许多关于阿拉善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承载着这片土地的独特文化。

一、传说起源据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阿拉善是一片荒芜的沙漠。

降雨稀少,植被稀疏。

然而,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个仙女。

仙女的名字叫酿茶桑,在她的帮助下,这片土地逐渐开始变得茂盛起来。

二、仙女世界酿茶桑仙女居住在一个神秘的仙女世界中。

这个世界是一个奇特的植物王国,各种形状奇特的植物在这里欢快地生长着。

仙女们善于利用植物的力量,创造出一个个神奇的事物,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茶。

仙女们用茶叶泡制出的茶水有着神奇的功效,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能让人们心情舒畅,拥有无限的智慧和灵感。

三、传播茶文化酿茶桑仙女将她所掌握的茶文化传授给人们,茶文化就这样在阿拉善传承了下来。

人们在茶的陪伴下,渐渐摆脱了贫瘠的环境,他们用茶的精神,培养了坚韧的品质,学会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阿拉善逐渐成为一个繁荣富饶的地方,吸引了很多勇敢的探险家和智慧的学者们前来寻找茶的秘密。

四、茶商之谜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位叫做茶商的人,他追求着更高级的茶文化,他相信在阿拉善的深处有着更高级的茶存在。

茶商带着好奇心和热情,踏上了探索之旅。

他在阿拉善的各个角落搜索,却始终找不到所谓的高级茶。

五、悟道之旅茶商因为茶的事业,对寻找高级茶难以割舍,无法安心稳定下来。

直到有一天,他在阿拉善的沙漠中迷路了。

茶商的兴趣从茶转向了这片土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在他的悟道之旅中,他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六、自然力量茶商终于明白,传说中的高级茶并不是真正的高级,而是一种力量,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力量。

这种力量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只要我们愿意去感受、去理解,也可以获得。

茶商将这个领悟带回了家乡,他建立了一个茶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向更多的人传播这种力量。

阿拉善王爷简史

阿拉善王爷简史

阿拉善王爷简史阿拉善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阿拉善境内的蒙古族由和硕特部、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原籍外蒙古的喀尔喀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蒙古各部组成。

从1679年和罗理被封为阿拉善和硕特旗第一代蒙古旗王到最后一代亲王达理札雅,阿拉善和硕特共传九代十王,历时307年。

称谓头像在位时间婚配生平大事蒙古旗王和罗理1677-1707(30年)/1、1677年,率部摆脱葛尔丹残暴统治,东迁徙牧西套,定居阿旗;2、三次见驾,提倡汉学,改善与中央关系争取“封号”、要求“赐印”管理部众;3、参与康熙平定葛尔丹战役,维护统一;4、争取封地,建立旗制。

第一代亲王阿宝1707-1739(32年)皇族格格道克欣1、1706年,结缘六世达赖仓央嘉措;2、1718年,从征准格尔部,驻军新疆;3、1721年,护送七世达赖噶桑嘉措回藏,镇守西藏;4、1724年,驻牧青海;5、1730年,回归故土,世居定远;6、1739年,将曾祖父顾实汗所传玉印呈献乾隆皇帝。

第二代亲王罗卜藏多尔济1739-1783(44年)皇室格格娥掌郡主1、参与平息达瓦齐、哈萨克部落、维吾尔贵族上层大小和卓叛乱等战争,功勋卓著;2、镇压苏四十三领导的撒拉族民众起义;3、组织开采矿金矿,增加财赋收入;4、扶持黄教,广建寺庙;5、在阿拉善旗首开乌日斯盛会先河,举办盛会,发展贸易。

第三代亲王旺沁班巴尔1783-1804(21年)中年丧偶,先后两次尚皇族格格为妻,诏封多罗额驸1、弹压西北回民利用宗教反清,晋升将军;2、整顿地方武装,扩建亲王兵马队;3、水运吉盐,拓展财源。

第四代亲王玛哈巴尔1804-1832(28年)/1、推行经济变革措施,发展畜牧生产;2、加强行政管理,设置巴格机构;3、筹备军驼战马,支援“平张”战事;4、重视文化事业,翻译《朔漠方略》。

第五代亲王囊都布苏隆1832-1844(12年)/1、勤于职任年班朝贡;2、迷恋宗教,崇尚佛陀;3、统治加强,赋税沉重。

探秘阿拉善的古老文化

探秘阿拉善的古老文化

探秘阿拉善的古老文化阿拉善古老文化的探秘阿拉善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古老文化的地方。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化遗迹和传统习俗,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秘阿拉善的古老文化,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传统与底蕴。

一、现存遗迹阿拉善地区拥有丰富的现存古代文化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当地古老文化的历史。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那达慕大会,这是阿拉善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蒙古族和回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那达慕大会举办于每年的七月中旬,吸引了来自内外的游客。

其次是阿拉善地区的莫尔道嘎城遗址,这是一个古代城市遗址,据说是较早时期的蒙古人聚居地。

莫尔道嘎城遗址中的古代建筑、墓葬和器物等,给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阿拉善人生活的线索。

除此之外,阿拉善还有许多寺庙和宫殿,如三家村寺庙、石家寺庙等,这些寺庙充满着宗教氛围,构成了当地人民朴素而虔诚的信仰体系。

二、独特风俗阿拉善地区的古老文化不仅体现在现存的遗迹上,还体现在当地人民的传统习俗中。

例如,当地居民信奉藏传佛教,经常举行各种佛事活动,如开光、卜卦等。

在这些活动中,人们祈求平安和幸福,同时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此外,那达慕大会也是展现阿拉善地区独特风俗的重要场合。

在那达慕大会期间,蒙古族人民会进行传统的马上射箭和赛马比赛,同时还有民族服饰秀和歌舞表演等节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观众的目光。

三、传统工艺阿拉善地区还以其传统工艺而闻名,如传统的云石雕刻、皮革制作和马铁锻造等。

云石雕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云石雕刻中,艺人们通过琢磨、镶嵌和打磨等步骤,将石头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各种形态,如人物、动物和山水等。

皮革制作是另一项重要的传统工艺,阿拉善地区的皮革制品以其精细的纹路和高度的实用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制作过程中,皮匠们需要将动物的皮毛加工成皮革,再通过剪裁、缝制和装饰等步骤,制作成各种皮具和服饰。

这些皮革制品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成为了当地人民重要的生活用品和礼品。

阿拉善本地历史

阿拉善本地历史

阿拉善本地历史1969年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的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划归甘肃省;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

1979年将阿拉善建旗三百年纪念碑甘肃省的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划入内蒙古自治区,设立阿拉善盟。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阿拉善盟总人口196279人。

其中:阿拉善左旗148672人、阿拉善右旗25281人、额济纳旗22326人。

2006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阿拉善盟《关于调整全盟苏木镇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阿拉善盟关于调整撤并部分苏木镇的意见。

这是阿拉善盟苏木镇机构改革继2001年改一革后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调整撤并后,三旗原有的40个苏木镇调整为23个。

阿左旗将原有23个苏木镇调整为13个。

其中将通古勒格淖尔苏木和木仁高勒苏木整建制并入巴彦浩特镇;撤销豪斯布尔都苏木整建制并入巴彦诺日公苏木;撤销古拉本敖包镇整建制并入宗别立镇;撤销锡林高勒镇、巴彦洪格日苏木整建制并入吉兰泰镇;撤销超格图呼热苏木整建并入嘉尔格勒赛汉镇;撤销查干布拉格苏木整建制并入额尔克哈什哈苏木;撤销银根苏木整建制并入乌力吉苏木;撤销图克木苏木整建制并入敖伦布拉格镇。

撤并调整后,阿左旗设13个苏木镇,其中建制镇8个,苏木5个,即巴彦浩特镇、吉兰泰镇、乌素图镇、嘉尔格勒赛汉镇、宗别立镇、巴润别立镇、敖伦布拉格镇、温都尔勒图镇,乌力吉苏木、巴彦诺日公苏木、巴彦木仁苏木、额尔克哈什哈苏木、腾格里额里斯苏木。

阿右旗将原有的9个苏木镇调整撤并为5个。

其中,撤销额日布盖苏木整建制并入额肯呼都格镇;撤销塔木素格布拉格镇整建制并入阿拉腾敖包苏木;撤销曼德拉苏木整建制并入孟根布拉格苏木;撤销努日布盖苏木整建制并入阿拉腾朝克苏木;保留雅布赖镇。

调整撤并后,阿右旗苏木镇行政区划结构为镇建制3个,苏木建制2个,即额肯呼都格镇、雅布赖镇、阿拉腾敖包镇和孟根布拉格苏木、阿拉腾朝克苏木。

额旗将原有的8个苏木镇调整为5个苏木镇,撤销合并苏木镇3个。

阿拉善盟之得名

阿拉善盟之得名

阿拉善盟之得名

【期刊名称】《致富之友》
【年(卷),期】2005(000)011
【摘要】阿拉善盟得名于贺兰山。

阿拉善即贺兰一音之转。

贺兰山,屹立在内蒙古自冶区阿拉善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

贺兰山一名,始见于唐代文献。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贺兰山形势如“骏”,山上树木青白,远望如奔腾的骏马。

“北人”称骏为“贺兰”,因名贺兰山。

这里所指北人,应当是古代北方的某一民族,但不知古代的哪个民族称骏马为“贺兰”。

【总页数】1页(P43)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26
【相关文献】
1.论“成都”得名研究中古蜀情结与秦文化的纠结——三论“成都”得名是在秦灭蜀后 [J], 李殿元
2.阿拉善盟委副秘书长吴天军到阿拉善盟档案史志局调研 [J], 李斌;
3.项目机遇与阿拉善盟图书馆事业发展关系探讨——以阿拉善盟图书馆项目建设为例 [J], 陶绿原;
4."敦煌"得名新考 [J], 李并成
5.论"成都"得名研究中的资料误导 [J], 李殿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关阿拉善旗旗名来历

有关阿拉善旗旗名来历

有关阿拉善旗旗名来历
达力扎布
【期刊名称】《《中国边疆民族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阿拉善(A1asan)地名源自贺兰山,是突厥和汉语的复合词,作为地名在元明清时期蒙古文史籍中称Alasan或Alasai,在清代蒙古文档案中记为Alasa 或Alasan,汉译为贺兰山、阿拉善或阿拉善山;亦用蒙古语称作alaγaγula,汉泽为“阿喇克山”、“阿拉克山”或“阿喇骨山”等蒙古语和汉语复合词。

阿拉善地名从唐代就已存在,厄鲁特旗建立之后,清朝官方以其地名称之为贺兰山厄鲁特旗,后来汉语音译贺兰山为阿拉善,称作阿拉善厄鲁特旗,简称阿拉善旗。

【总页数】23页(P116-138)
【作者】达力扎布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6
【相关文献】
1.情系阿拉善右旗--纪念阿拉善右旗建旗四十周年 [J], 陈瑞清
2.阿拉善旗亲王府遗址——阿拉善和平解放电文发出地 [J], ;
3.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档案馆通过国家三级档案馆测评 [J], 那日苏
4.双轨制下南京国民政府省旗关系处理的困境——以宁夏省与阿拉善旗关系为考察
中心 [J], 杨钧期
5.四子王旗森林公安局两名民警被评为全旗“优秀驻村干部” [J], 杨敬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善的历史典故
1. 阿拉善马嵬坡之战:公元1205年,金朝与西夏联军在阿拉
善地区的马嵬坡展开了一场激战,最终以金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2. 阿拉善盟起义:公元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阿拉善
盟发动起义,领袖有刘少奇和邓小平等。

起义最终失败,但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的重要一步。

3. 阿拉善草原:阿拉善地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它被誉为“北方的塞北江南”,其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来。

4. 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地区设有阿拉善右旗和阿拉善左旗两个旗县,其中阿拉善右旗是蒙古族聚居地,也是中国重要的草原养殖基地之一。

5. 阿拉善驼铃:“阿拉善驼铃”是蒙古地区的特产,经过长时间的打制和加工,制作出的驼铃响亮清脆,不仅富有民族色彩,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乐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