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供电系统中发生短路特征是短路电流、电压、系统频率可能变化。

2.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按大于本线路末端的整定,其灵敏性通常用来衡量。

3.定时限过电流继电器的启动电流返回电流,其返回系数 1。

4.距离保护是反应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动作的—种保护装置。

5.差动保护只能在被保护元件的故障时动作,而不反应故障,具有绝对的选择性。

6.电流增量保护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电流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幅度来区分是负荷电流和故障电流,负荷电流

在短时间(ms级)内增量,短路电流在短时间(ms级)内增量。

7.在铁路电力供电系统中,自闭线与贯通线的接地运行方式主要有、中性点经消弧线

圈接地、等三种运行方式。

8.微机保护干扰的形式,按干扰侵入装置的方式可分为和两种。

9.铁路供电系统的三种状态是正常工作状态、、。

10.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速动性、、可靠性四个

基本要求。

11.电流保护I段的灵敏系数通常用来衡量,其保护范围越长表明保护越。

12.方向圆阻抗继电器既能测量的远近,又能判别方向。

13.变压器差动保护一般由和两个元件组成。

14.反时限过负荷保护是动作时间与被保护线路中电流的大小有关的一种保护;当电流大时,保护的动作

时限,而当电流小时,保护的动作时限。

15.算法是研究计算机继电保护的重点之一,衡量算法的指标是和。

16.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在分层分布式结构中,按照设备的功能被分为、、过程层

(或称:设备层)三层。

17.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保护在应动作时,不应动作时。

18.在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保护的短路电流为,而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两相短路时,则

短路电流为。

19.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属于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

接地属于接地系统。

20.变压器差动保护中,变压器各侧不同,需适当选择变压器各侧电流互感器变比;变压

器各侧不同,需适当调整各侧电流相位。

21.比率制动特性是指继电器的电流和继电器的电流的关系特性。

22.瓦斯保护中,保护反映变压器油箱内的不正常或轻微故障,动作于信号;

保护反映变压器油箱内的严重故障,动作于跳闸。

23.对大电流接地系统发生的接地故障,可采用零序和零序保护动作于跳闸。

24.微机保护是将被保护设备输入的模拟量经后变为,再送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和

处理的保护装置。

25.后备保护包括和。

26.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按躲开线路电流进行整定。

27.三段式电流保护中,段灵敏度最高,段灵敏度最低。

28.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电网中,根据电容补偿程度的不同,消弧线圈有、欠补偿和

三种补偿方式。

29.二次谐波闭锁是当检测到差动电流中二次谐波含量整定值时就将差动继电器闭锁,以防止

励磁涌流引起的。

30.牵引变压器主保护主要由和组成。

31.微机保护中电压形成回路的作用是将、进一步降低以适应微机对信号屏蔽

或隔离作用,起到抗干扰的作用,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32.不同时期、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分层分布式的结构有、分散安装与集中

组屏相结合、三种形式。

33.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将部分切除,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工作时,继电

保护装置一般应。

34.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与相邻线路电流速断保护在定值上和时限上均要配合,若不满足要求,

则要与相邻线路保护配合。

35.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的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时,系统中出现零序电压,的零序电压 U0最

高、零序功率最大,的零序电压为0。

36.变压器差动保护需要进行校正和调整,以使正常运行时流入到差动回路中

的电流为0。

37.目前我国通常采用、和间断角鉴别的方法,三种方法来防止励

磁涌流引起差动保护的误动。

38.我国电气化铁道中主要有、直供+回流供电方式、BT供电方式、

四种供电方式。

39.线路相间短路电流保护,当负荷较小或线路不长时,若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按躲开被保护线路末

端短路来整定,则它的动作范围可能,甚至没有。

40.微机保护装置硬件系统按功能可分为:、、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

人机接口与通信系统和电源。

41.近后备保护与主保护安装在处,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后备保护)

启动跳闸。

42.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启动电流按躲开电流来整定,动作时限是按

来选择的一种保护装置。

43.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其他两相的电压将会升高倍。

44.二次谐波闭锁原理是根据中含有大量二次谐波分量,而电流中二次谐

波含量很低的特点。

45.目前在电力系统中,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配合的方式有两种,即自动重合闸保护动作

和自动重合闸保护动作。

46.牵引变压器低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一般按变压器的电流整定,电压整定值一般

按牵引网额定电压的整定。

47.微机保护人机接口回路是指、及接口CPU插件电路。

48.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是将变电所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

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所设备的、、自动控制和保护以及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二、单项选择题:

1.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工作时,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应 [ ]

A.立即切除不正常工作的元件

B.发出信号

C.不动作

2.三种圆特性的阻抗继电器中,既能测量故障点的远近,又能判别故障方向的是 [ ]

A.全阻抗继电器;

B.方向圆阻抗继电器;

C.偏移圆阻抗继电器

3.复线供电方式,牵引变电所馈线配置中,距离(阻抗)Ⅰ段保护电抗边Xset整定按( )整定。[ ]

A.保护线路L全长的85%整定

B.保护线路L全长

C.保护线路2L全长

4.铁路变配电所调压器一般有( )个挡位。 [ ]

A.8

B.9

C.10

5.在微机保护的数据采集系统中,模拟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 [ ]

A.滤掉低于fs/2的暂态频率分量

B.滤掉高于fs/2的暂态频率分量

C.滤掉所有的高频分量

6.供电系统中发生短路的特征有 [ ]

A.短路电流上升

B.电压上升

C.系统频率不会变化。

7.自动重合闸装置是将跳闸后的( )自动投入的装置。 [ ]

A.断路器

B.隔离开关

C.负荷开关

8.电气化铁道中,安装吸流变压器一回流线装置的供电方式简称 [ ]

A.DN供电方式

B.BT供电方式

C.AT供电方式

9.牵引变电所采用两路进线、两台牵引主变压器互为备用运行,当1#进线带1#主变运行(运行方式一)

中的进线失压时,如果交叉供电允许情况下,进行电源自投则转为( )运行方式。 [ ]

A.2#进线带2#主变

B.2#进线带1#主变

C.1#进线带2#主变

10.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改变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的缺陷,取代常规的测量系统,如变送器、录波

器、指针式仪表等。 [ ]

A.不能与外界通信

B.操作机构

C.整定值

11.三段式电流保护中,保护范围最小的是 [ ]

A.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B.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C.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12.为避免阻抗保护装置在电压二次回路断线的情况下出现误动作,则 [ ]

A.引入断线闭锁装置

B.引入振荡闭锁装置

C.引入电压记忆元件

13.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零序电流保护,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应装于 [ ]

A.中性点引出线上

B..变压器两侧引出线上

C.低压侧馈线上

14.并联电容补偿保护中差电压保护的整定原则是:第一步:确定并联电容器组中故障电容器端电压超过

倍额定电压时,熔断器已切除电容器的台数K。第二步:确定差电压?U。第三步:差电压保护整定值。 [ ]

A.1

B.1.1

C.1.2

15.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微机系统所采集的变电所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实时数据都属于

[ ]

A.输入/输出量

B.数字量

C.模拟量

16.定时限过电流保护需要考虑返回系数,是为了 [ ]

A.提高保护的灵敏性

B.外部故障切除后保护可靠返回

C.解决选择性

17.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导致不平衡电流产生 [ ]

A.变压器励磁涌流

B.电流互感器传变误差

C.变压器容量

18.牵引变电所采用两路进线、两台牵引主变压器互为备用运行,当1#进线带2#主变运行(运行方式二)

中的进线失压时,进行电源自投则转为( )运行方式。 [ ]

A.2#进线带2#主变

B.2#进线带1#主变

C.1#进线带1#主变

19.在牵引网馈线保护中距离保护通常采用( )特性。 [ ]

A.偏移四边形

B.全阻抗特性

C.偏移圆阻抗特性

20.变电所自动化技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其体系结构也不断变化,性能、

功能及可靠性等也在不断提高,在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中,目前我国主要采用( )结构为主。 [ ]

A.分散式

B.集中式

C.分层分布式

21.零序电流I段保护的最小保护范围要求不小于本保护线长度的( ),其整定的动作延时为0。[ ]

A.100%

B.80%

C.15%

22.为了加快变压器内部严重故障时差动保护的动作速度,往往增加一个不需要考虑励磁涌流影响的[ ]

A.差动速断保护元件

B.电流速断

C.过电流

23.当进线失压后,主变高低压侧母线将失压,即当检测到主变高低压侧无压时,应将运行变压器退出,

因此,在主变保护装置中设( )保护。 [ ]

A.电压

B.高压

C.失压

24.变压器差动保护差动继电器内的平衡线圈是消除( )的不平衡电流。 [ ]

A.励磁涌流产生;

B.两侧相位不同产生;

C.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型号不同产生。

25.继电保护装置发生动作后故障录波数据是( )分析最有效的手段。 [ ]

A.运行

B.正常

C.故障

26.在供电系统中为了确保故障元件能够被切除,每一个重要元件都必须配备( )保护。 [ ]

A.一套主保护

B.一套后备保护

C.至少两套保护,一套主保护,一套后备保护

27.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的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时,系统中出现零序电压,故障点的零序电压 U0最高、零序

功率最大,变压器中性点的零序电压为 [ ]

A.0

B.线电压

C.相电压

28.变压器的差动速断保护与( )保护配合,以反应变压器绕组及变压器电源侧的引出线套管上的各种故

障。 [ ]

A.过电流

B.过负荷

C.瓦斯

29.下列关于铁路电力供电系统中电流速断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A、B、C三相电流同时大于定值时,电流速断保护才快速跳闸。

B.当A、B、C三相电流中任一相大于定值时,电流速断保护快速跳闸。

C.当A、B、C三相电流中任一相大于定值时,电流速断保护延时跳闸。

30.目前,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采用( )结构体系。 [ ]

A.集中式

B.分层分布式的多CPU

C.分散式单CPU

三、多项选择题:

1.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的电流保护中,零序电流灵敏I段与零序电流不灵敏I段的区别是 [ ]

A.定值整定原则不同

B.作用不同

C.动作灵敏度不同

D.动作时限不同

2.下列关于为什么用差动保护和瓦斯保护共同构成变压器的主保护,缺一不可,说法正确的是[ ]

A.差动保护是保护变压器绕组、套管及引出线上的故障

B.差动保护对变压器内部铁芯过热或因绕组接触不良造成的过热无法反应,且当绕组匝间短路时短路

匝数很少时,也可能反应不出。

C.瓦斯保护是保护变压器油箱内的各种故障及油面降低,是铁芯烧损的唯一保护。

D.瓦斯保护虽然能反应变压器油箱内部的各种故障,但对于套管引出线的故障无法反应

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Ⅲ段)中说法正确的有 [ ]

A.动作时限与电流大小无关

B.启动电流按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C.启动电流按躲开下一条线路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进行整定

D.越靠近电源端其动作时限越大

4.微机保护的软件由( )组成。 [ ]

A.初始化模块

B.数据采集管理模块

C.故障检出模块、故障计算模块

D.自检模块

5.变压器差动保护是可以保护 [ ]

A.保护变压器内部多相短路故障

B.保护变压器外部多相短路故障

C.保护变压器套管以及引出线上的多相短路故障

D.也可以保护单相层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

6.铁路牵引供电负荷属于一级电力负荷,因此备用电源自投装置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 [ ]

A.牵引变电所中的110kV或220kV进线自投

B.AT供电方式下的自耦变压器自投

C.开闭所中的进线自投

D.牵引主变压器自投

7.变压器差动保护中,产生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有 [ ]

A.变压器的励磁电流

B.变压器带负荷调节分接头

C.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的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一致

D.电流互感器有传变误差。

8.下列关于牵引变压器低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中说法正确的有 [ ]

A.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一般按变压器的额定电流整定

B.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的电压整定值一般按牵引网额定电压的60%?70%整定

C.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只要满足过电流或者低电压条件时,保护就会动作

D.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只有满足过电流、低电压两个条件时,保护才动作

9.常用的测量比较元件中,被测电气量超过给定值动作的过量继电器有 [ ] A.低电压继电器 B.过电流继电器 C.过电压继电器 D.阻抗继电器

10.关于自动重合闸“后加速”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有 [ ] A.第一次跳闸也是有选择性的,不会扩大事故

B.这种方式使再次断开永久性故障的时间缩短,有利于系统并联运行的稳定性

C.第一次切除故障可能会带上时限

D.第一次跳闸无选择性,不会扩大事故

11.中性点非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保护方式有 [ ] A .绝缘监视装置 B.零序电流保护 C.零序功率方向保护 D.电流速断保护

12.下列关于牵引变电所馈线保护中的重合闸与分区所馈线保护中的重合闸说法正确的有 [ ] A.对于分区所馈线保护的重合闸应检测进线是否有电压,只有在有压的时候才进行重合闸 B.对于分区所馈线保护的重合闸不需要检有压条件

C.对于牵引变电所馈线保护的重合闸则不需要检有压条件

D.对于牵引变电所馈线保护的重合闸则需要检有压条件

四、简答题:

1.什么叫主保护?什么叫后备保护?

2.牵引变电所备用电源自投作用是什么?牵引变电所采用两路进线、两台牵引主变压器互为备用运行时共有几种工作方式?

3.什么叫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什么叫系统最小运行方式?

4.什么叫距离保护?距离保护又称为什么保护?

5.什么叫近后备保护?什么叫远后备保护?

6.什么叫重合闸的前加速?什么叫重合闸的后加速?

7.变压器励磁涌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8.什么叫轻瓦斯保护?什么叫重瓦斯保护?

9.变压器差动保护中,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0.什么叫变电所自动化系统?

11.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是对继电保护性能的最根本要求,什么叫安全性?什么叫信赖性? 12.在铁路电力供电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有哪几种?

五、计算题:

1.如图所示网络的线路上均装设了三段式电流保护,线路每公里正序阻抗X 0=0.4Ω/km ,线路AB 的最大负荷电流I L.max =540A ,可靠系数 ,自启动系数

,返回系数

,其它参数如图所示。试对保护装置1进行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1)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

(2)计算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要求 )

; (3)计算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要求 , )

25.1,2.1,3.1===III II I rel

rel

rel

K K K 85.0=re K 1=ss K 5.1>II sen K 5

.1.>III 近sen K 2.1.>III 远

sen K

2.如图所示网络的线路上均配置有三段式电流保护,线路每公里正序阻抗为X1=0.4Ω/Km,系统的,;可靠系数

线路L1=25Km,L2=62Km,线路L1的最大负荷电流I L.max=174A,自启动系数Kss=1.3,返回系数Kre=0.85;试对线路L1上配置的三段试电流保护进行整定计算:

(1)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求最大保护范围、最小保护范围;

(2)计算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

(3)计算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

3.如图所示的网络中线路上均装设了三段式电流保护,已知,线路每公里的正序阻抗为X1=0.4Ω/km,系统的,,线路AB的最大负荷电流

可靠系数2.1

,1.1

,

25

.1=

=

=III

II

I

rel

rel

rel

K

K

K,自启动系数5.1

K

ss

=,返回系数85

.0

=

re

K,保护3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时限s

t5.0

3

=

III

,其它参数如图所示。对保护装置1进行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1)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要求:电流速断保护最小保护范围Lmin%>15%);

(2)计算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

(3)计算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

KV

E

3

37

=

?,1.1

,2.1=

=

=II

III

I

rel

rel

rel

K

K

K

123

A

10km t3III =0.5s

15km

KV

E

3

5

.

10

=

?

Ω

=

Ω

=2.0

3.0min

.

max

.s

s

X

X,A

I L B

A

150

max

.

=

-

Ω

=

Ω

=3.6

4.9

min

.

max

.s

s

X

X,

4.如下图35KV单侧电源的输电线路所示网络,线路上均装设了三段式电流保护装置,线路L1的最大负荷电流I L.max=150A,自启动系数,返回系数,由短路计算求得的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值于表所示,可靠系数线路L3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时限。试对保护装置1进行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1)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

(2)计算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要求:);

(3)计算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要求: ,

)。

短路点L1末端L2末端

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A)1310 500

最小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A)1070 485

5.如图所示网络,系统的,;可靠系数,线路每公里正序阻抗为X1=0.4Ω/Km,试计算:

(1)当保护线路L1=50Km时,试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最小保护范围。

(2)当保护线路长度减到L1=25Km时,试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最小保护范围。

(3)通过上述两次计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1

,2.1=

=

=II

III

I

rel

rel

rel

K

K

K

85

.0

=

re

K

5.1

=

ss

K

25

.1

>

II

sen

K

2.1

.

>

III

sen

K

s

t5.1

3

=

III

5.1

.

>

III

sen

K

KV

E3

/

115

=

?

Ω

=

Ω

=10

15

min

.

max

.s

s

X

X,2.1

=

I

rel

K

6.如图所示的网络中线路上均装设了三段式电流保护,已知,系统的 KV E 3/5.10=? ,

Ω=Ω=2.03.0min .max .s s Z Z ,;线路L1的最大负荷电流I L.max =150A ,自启动系数5.1K ss = ,返回系数 85.0=re K ,图中各电抗值均为归算至10.5KV 的欧姆数即Z 1=4?、Z 2=6?,保护2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动

作时限s t 5.12=III

可靠系数 2.1,1.1,25.1===III II I rel rel rel K K K 。试对保护装置1进行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1)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

(2)计算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要求:3.1>II

sen K )

; (3)计算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要求:3.1.>III 近sen K ,

2.1.>III

远sen K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上升下降

2.最大短路电流保护范围的大小

3.大于小于

4.故障点时限

5.内部外部

6.不大很大

7.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8.差模干扰共模干扰

9.不正常工作状态故障状态 10.选择性灵敏性

11.保护范围的大小灵敏 12.故障点故障

13.比率差动保护差动速断保护 14.短长

15.算法的速度算法的精度 16.变电所层间隔层(或称:单元层)17.不拒动不误动 18.最大最小

19.有效非有效 20.额定电流电流相位

21.动作制动 22.轻瓦斯重瓦斯

23.电流电压 24.模数转换器数字量

25.远后备保护近后备保护 26.下一条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27.III I 28.完全补偿过补偿

29.大于误动 30.差动保护瓦斯保护

31.电流电压 32.系统集中组屏全分散模式

33.故障发出信号 34.灵敏性限时电流速断

35.故障点变压器中性点(或者:系统中性点)

36.相位电流平衡 37.速饱和变流器二次谐波制动的方法38.直接供电方式 AT 供电方式 39.很小保护区

40.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 41.同一断路器

42.最大负荷阶梯时限特性 43.对地

44.励磁涌流内部故障 45.前加速后加速

46.额定 60%?70% 47.键盘显示器

48.自动监视自动测量

二、单项选择题:

1—5: B,B,A,B,B 6—10: A,A,B,B,A 11—15: A,A,A,B,C

16—20: B,C,A,A,C 21—25: C,A,C,B,C 26—30: C,A,C,B,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D

4.ABCD

5.ACD

6.ABCD

7.ABCD 8.ABD 9.BC 10.ABC 11.ABC 12.AC

四、简答题:

1.主保护是指能以较短时限切除被保护线路(或元件)全长上的故障的保护装置。

后备保护是考虑到主保护或断路器可能拒动而配置的保护。

2.牵引变电所备用电源自投作用是: 快速恢复供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共有4种工作方式。

3.系统最大运行方式是通过保护装置短路电流为最大的方式。

系统最小运行方式是通过保护装置短路电流为最小的方式。

4.距离保护是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动作时限的—种保护装置。

距离保护又称为低阻抗保护

5.近后备保护:近后备保护与主保护安装在同一断路器处,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后

备保护)启动断路器跳闸。

远后备保护:一般下级电力元件的后备保护安装在上级(近电源侧)元件的断路器处,当主保护或其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上一元件的保护起后备作用。

6.重合闸的前加速是:当线路第一次故障时,靠近电源端的保护无选择性瞬间动作,然后进行重合。 重合闸的后加速是:当线路第一次故障时,保护有选择性动作,然后进行重合。

7.变压器励磁涌流的主要特点是:

①变压器励磁涌流包含有很大成分的非周期分量(对称涌流除外); ②变压器励磁涌流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以二次谐波为主; ③变压器励磁涌流波形之间出现间断。

8.轻瓦斯保护是:反映变压器油箱内的不正常或轻微故障 ,动作于信号。 重瓦斯保护是:反映变压器油箱内的严重故障 ,动作于跳闸。 9.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是:

①变压器的励磁电流;

②变压器带负荷调节分接头;

③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的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一致;

④电流互感器有传变误差。

10.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是将变电所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所设备的自动监视、自动测量、自动控制和保护以及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11.所谓安全性:是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不该动作一定不动,即不发生误动)。 所谓信赖性:是要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该动一定动,即不拒动)。 12.铁路电力供电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等三种运行方式。 五、计算题

1.解: (1)对保护1进行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

②动作时限

(2)对保护1进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下一条线路BC 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进行整定)

②动作时限

③灵敏度校验(按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AB 末端发生两相短路时的反应能力来校验)

灵敏度符合要求。

)

(491437803.1)

3(max ..1.A I K I B k rel op =?==I I )

(195012503.12.1)3(max ..2.1.A I K K I K I C k rel rel op rel op =??===I II I II II )(5.05.0021s t t t =+=?+=I II )

(01

s t =I 5.158.11950355023

231.)3(min .1.)2(min ..>=?===II II II op B k op B k sen I I I I K

(3)对保护1进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线路上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②动作时限

③灵敏度校验

a.作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时(采用最小运行方式下本线路AB 末端两相短路时的电流进行校验)

灵敏度符合要求。

b .作下一条线路的远后备保护时(采用最小运行方式下相邻线路BC 末端两相短路校验)

灵敏度符合要求。 2.解:

(1)保护1电流速断(电流I 段)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L1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

② 动作时限:10t s I

=

③灵敏度校验,

a. 求最大保护范围(用保护线路L1全长的最大保护范围的百分数来表示)

)(12.79454085

.0125.1max .1.A I K K K I L re ss rel op =??==III III

{}

)(25.0212,max 431s t t t t =?+=?+=III

5.187.312.794355023

231

.)3(min ..1.)2(min ...>=?===III III III op B k op B k sen I I I I K 近2.126.112.794115023

231

.)3(min ..1.)2(min ...>=?===III III III

op C k op C k sen I I I I K 远)

(66.1572)

254.03.6(310372.13

1

1min .)3(max ..1.A L X X E K I K I s rel

B k rel op =?+??=+==I I I ?

max

1min .1

.L X X E I

s op +=

I ?

)

(21.18)3.666

.15723/1037(4.01)(13min .1.1max Km X I E X L s op =-?=-=I ?

b.即求最小保护范围(用保护线路L1全长的最小保护范围的百分数来表示)

最小保护范围满足要求。

(2)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电流II 段)保护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下一条线路L2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进行整定)

②动作时限:s t t 5.05.021=+=I

II

(3)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电流III 段)保护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线路L1上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②动作时限:

s t t t 5.25.0221=+=?+=I I I

I I I

3.解 (1)保护1电流速断(电流I 段)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AB 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

)(08.686)

624.0254.03.6(310372.11.13

2

111min .)

3(max

..2

.1

.A L X L X X E K

K I

K K I

K I

s rel

rel C k rel rel op rel op =?+?+???=++===I I I I I I I I I I I

?

)

(34.31917485

.03.12.1max .1

.A I K K K I

L re ss rel op =??==I I I

I I I min

1max .1

.23

L X X E I s op +?=I

?)(91.5)4.966.15723

/103723(4.01)23(13max .1

.1min Km X I E X L s op =-??=-?=I ?%15%6.23%10025

91

.5%100%1min min >=?=?=

L L L %

50%8.72%10025

21

.18%100%1max max >=?=?=

L L L )

(22.1804105.1025.13

1min .)

3(max

..1

.A L X X E K I K I AB

s rel

B k rel op =??=+=

=

I

I I

?

②动作时限:10t s I =

③灵敏度校验,即求最小保护范围(用保护线路AB 全长的最小保护范围的百分数来表示) ∵ ∴

最小保护范围满足要求。

(2)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电流II 段)保护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下一条线路BC 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进行整定)

②动作时限:s t t 5.05.021=+=I

II

(3)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电流III 段)保护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线路AB 上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②动作时限:

s t t t 5.15.025.0231=?+=?+=I I I

I I I

)(21.817)

154.0104.02.0(3105.1025.11.13

11min .)

3(max

..2

.1

.A L X L X X E K

K I

K K I

K I

BC

AB s rel

rel C k rel rel op rel op =?+?+???=++===I I I I I I I I I I I

?

)(65.31715085.05.12.1max ..1.A I K K K I L B A re ss rel op =??==-III III min 1max .1

.23

L X X E I s op +?

=I

?)(52.6)3.022

.18043/105.1023(4.01)23(13max .1

.1min

Km X I E X L s op =-??=-?=I ?%15%2.65%10010

52

.6%100%min min >=?=?=

AB L L L

(1)对保护1进行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L 1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

②动作时限

(2)对保护1进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下一条线路L 2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进行整定)

②动作时限

③灵敏度校验(按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L 1末端发生两相短路时进行校验)

灵敏度符合要求。

(3)对保护1进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线路L 1上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②动作时限

③灵敏度校验

a.作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时(采用最小运行方式下本线路L 1末端两相短路时的电流进行校验)

b .作下一条线路的远后备保护时(采用最小运行方式下相邻线路L 2末端两相短路校验)

灵敏度均符合要求。

)

(157213102.1)

3(max ..1.A I K I B k rel op =?==I I )(01

s t =I )

(6605002.11.1)3(max ..2.1.A I K K I K I C k rel rel op rel op =??===I II I II II )(5.05.0021s t t t =+=?+=I

II )(65.31715085

.05.12.1max .1.A I K K K I L re ss rel op =??==III III

)(5.25.025.123

1

s t t t =?+=?+=I I I 25

.140.1660107023

231

.)3(min .1

.)

2(min ..>=?===

II II II op B k op B k sen I I I I K 5.192.265.317107023

231

.)3(min ..1.)2(min ...>=?===III III III op B k op B k sen I I I I K 近2.132.165.31748523

231

.)3(min ..1.)2(min ...>=?===III III III op C k op C k sen I I I I K 远

(1)当保护线路L1=50Km 时,保护1电流速断(电流I 段)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L1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

② 动作时限:10t s I =

③灵敏度校验,即最小保护范围(用保护线路L1全长的最小保护范围的百分数来表示)

∵ ∴

最小保护范围满足要求。

(2)当保护线路长度减到L1=25Km 时,保护1电流速断(电流I 段)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L1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

②动作时限:10t s I =

③灵敏度校验,即最小保护范围(用保护线路L1全长的最小保护范围的百分数来表示)

∵ ∴

)

(81.2655)

504.010(3101152.13

1

1min .)3(max

..1

.A L X X E K I K I s rel

B k rel op =?+??

=+=

=

I

I

I ?

min

1max .1.23

L X X E I s op +?

=I

?)(63.16)1581

.26553/1011523(4.01)23(13max .1.1min

Km X I E X L s op =-??=-?=I ?%

15%26.33%1005063

.16%100%1min min >=?=?=L L L min

1max .1.23

L X X E I s op +?

=I

?)(42.1)1572

.39833/1011523(4.01)23(13max .1.1min

Km X I E X L s op -=-??=-?=I ?)(72.3983)

254.010(3101152.13

1

1min .)

3(max

..1.A L X X E K I K I s rel

B k rel op =?+??=+=

=

I

I I ?

最小保护范围为负数,即没有保护范围,最小保护范围不满足要求。

(3)通过保护线路L1长度分别为50Km 和25Km 的电流速断保护整定计算,可以得出结论:被保护线路的长度很短时,电流速断保护可能没有保护范围。

6.解:

(1)保护1电流速断(电流I 段)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AB 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

②动作时限:10t s I =

(2)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电流II 段)保护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下一条线路L2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进行整定)

②动作时限:s t t 5.05.021=+=I

II

③灵敏度校验(按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L1末端发生两相短路时的反应能力来校验)

灵敏度符合要求。

(3)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电流III 段)保护整定计算 ①求动作电流(按躲开线路L1上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②动作时限:

s t t t 25.05.121=+=?+=III

III

③灵敏度校验

a.作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时(采用最小运行方式下本线路L1末端两相短路时的电流进行校验)

)

(22.1804)

42.0(3105.1025.13

1min .)

3(max

..1.A Z Z E K I K I s rel

B k rel op =+??=+=

=

I

I I ?

)(21.817)

642.0(3105.1025.11.13

2

1min .)3(max ..2.1.A Z Z Z E K K I K K I K I s rel

rel C k rel rel op rel op =++???=++===I

II I II I II II ?

)(65.31715085.05.12.1max

.1.A I K K K I L re ss rel op =??==III III 3.149.121.817)

43.0(3105.1023232331

.1max .1.)3(min

.1

.)2(min ..>=+??=+?===

II II II II op s op B k op B k sen

I Z Z E I I I I K ?

灵敏度符合要求。

b .作下一条线路的远后备保护时(采用最小运行方式下相邻线路L2末端两相短路校验)

灵敏度符合要求。

3.18

4.36

5.317)

43.0(3105.1023232331

.1max .1.)3(min

..1

.)

2(min ...>=+??=+?===

III III III III op s op B k op B k sen I Z Z E I I I I K ?近2

.16.165

.317)

643.0(3105.102

3

232331

.21max .1.)3(min

..1

.)

2(min ...>=++??=

++?===

III

III III III

op s op C k op C k sen I Z Z Z E I I I I K ?远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作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结课论文 姓名杨双双 学号201420542396 专业控制工程 性质国家统招(√)单考() 工程硕士()同等学力()科目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 成绩

加强电网三道防线建设的建议 开题报告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电网的发展,电网的动态特性日益复杂,电网运行稳定控制的复杂度也相对提升。然而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均发生了大面积停电,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生活,这些引起了国内外对电网安全运行的高度关注。为了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一次系统建立了合理的电网结构、配备完整的电力设施、安排合理的安全运行方式,二次系统应配备性能完备的继电保护系统和适当的安全稳定控制措施,这组成一个完备的防御系统,为三道防线。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规定我国电力系统承受最大扰动能力的安全稳定标准分为三级: 第一级标准:保持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常供电[单一故障(出现概率较高的故障)]; 第二级标准:保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失部分负荷[单一严重故障(出现概率较低的故障)]; 第三级标准:当系统不能保持稳定运行是,必须防止系统崩溃并尽量减少负荷损失[多重严重故障(出现概率很低的故障)]。 三道防线是电力系统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三道防线来确保电力系统在遇到各事故时的安全稳定运行,其定义如下: 第一道防线:由性能良好的继电保护装置构成,确保快速、正确地切除电力系统的故障元件。 第二道防线:由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装置及切机、切负荷等稳定控制措施构成,对预先考虑到的存在稳定问题的运行方式与故障进行检测、判断和实施控制,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道防线:由失步解列、频率及电压紧急控制装置构成,当店里系统发生失步震荡、频率异常、电压异常等事故时采取解列、切负荷、切机等控制等措施,防止系统崩溃,避免出现大面积停电。第三道防线一般不站队特定的运行方式与

DLT723-2000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

F23 备案号:7783—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723—2000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security and stability control 2000-11-03 发布 2001-0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综科教[1998]28号文《关于下达1997年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的通知》中所列项目任务《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而编制。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这类措施虽然已在电力系统中有较普遍的应用,但尚缺乏较全面、系统的技术规定来指导有关的科研、设计、制造和运行工作。本标准即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制定。 原电力工业部曾制定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1981年),并且正在进行修订。该导则提出了对电力系统在扰动时的安全稳定原则要求。本标准是根据这些原则提出对安全稳定控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编写格式和规则遵照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单元:标准起草与表达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及DL/T600—1996《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要求。 本标准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和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委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分专委会和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季修、孙光辉、李发棣。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目次 前言

高压电工入网考试题单选题 (电力系统过压)

六、单选题(电力系统过压) 1. 电力系统过电压分成(A.外部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两大类。 2. 下列关于保护变压器的角型间隙安装位置描述正确的是(C.高压熔断器的内侧)。 3. 为防止直接雷击高大建筑物,一般多采用(A.避雷针)。 4. 烟囱顶上的避雷环采用镀锌圆钢或镀锌扁钢,其尺寸不应小于下列数值:(C.圆钢直径12mm;扁钢厚度4mm,截面积100mm2)。 5. (D.避雷器)用来防护高压雷电波侵入变、配电所或其他建筑物内,损坏被保护设备。 6. 普通阀型避雷器由于阀片热容量有限,所以只允许在(A.大气过电压)下动作。 7. 下列避雷针高度为h,其影响系数描述正确的是(A.h<30m时P=1)。 8. 外部过电压,与气象条件有关,又称为(B.大气过电压)。 9. 在防雷装置中用以接受雷云放电的(B.金属导体)称为接闪器。 10. 在高杆塔增加绝缘子串长度,线路跳闸率(A.降低)。 11. 屋顶上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可按保护角(A.60°)确定。 12. 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的距离应(A.大于)3m。 13. 阀型避雷器都由火花间隙和阀电阻片组成,装在密封的瓷套管内。火花间隙用铜片冲制而成,每对间隙用 (C.0.5~1.0mm)厚的云母垫圈隔开。 14. 35~110kV线路电缆进线段为三芯电缆时,避雷器接地端应与电缆金属外皮连接,其末端金属外皮应 (D.直接接地)。 15. 雷季经常运行的进出线路1条时,10kV避雷器与变压器的最大电气距离是(D.15)m。 16. 氧化锌避雷器的阀片电阻具有非线性特性,在(B.电压超过其启动值时),其阻值很小,相当于“导通”状态。 17. 一般地,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B.允许最高工作电压)。 18. 其他接地体与独立避雷针的接地体之地中距离不应(B.<)3m。 19. 以下过电压中(C.操作过电压)属于内部过电压。 20. 多雷区,如变压器高压侧电压在35kV以上,则在变压器的(D.高、低压侧)装设阀型避雷器保护。 21. 无续流管型避雷器安装时其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A.不小于45°)。 22. 下列关于保护间隙特点描述正确的是(B.灭弧能力小)。 23. 同等高度的避雷针,平原的保护范围(B.大于)山区的保护范围。 24. 雷季经常运行的进出线路3条时,10kV避雷器与变压器的最大电气距离是(A.27)m。 25. 雷电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由于(A.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会使周围的物体产生危险的过电压,造成设备损 坏、人畜伤亡。雷电的这种破坏形式称为感应雷。 26. 在土壤率不大于100Ω·m的地区,独立避雷针接地电阻不宜超过(A.10Ω)。 27. 下列关于低压阀型避雷器特点描述正确的是(D.串联的火花间隙和阀片少)。 28. 单支避雷针的高度为h,其地面保护半径是(B.1.5h)。 29. 在防雷装置中用以接受雷云放电的金属导体称为(A.接闪器)。 30. 内部过电压是在电力系统内部(D.能量)的传递或转化过程中引起的过电压。 31. 为防止直接雷击架空线路,一般多采用(B.避雷线)。 32. 金属氧化锌避雷器特点有动作迅速、(A.无续流)、残压低、通流量大。 33.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引下线应适当(B.加大截面)或采用其他防腐措施。 34. 与FZ型避雷器残压相比,FS型避雷器具有(A.残压低)的特点。 35. 管型避雷器由(B.产气管、内部间隙和外部间隙)三部分组成。 36.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C.近似锥形空间)。 37. 下列关于避雷线保护角描述正确的是(D.多雷区的线路保护角适当缩小)。 38. 金属氧化性避雷器应安装垂直,每一个元件的中心线与避雷器安装中心线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该元件高度的 (B.1.5%)。 39. 下列关于氧化锌避雷器特点描述正确的是(D.残压低)。 40. 对于需要频繁投切的高压电容器,为了防止断路器触头弹跳和重击穿引起操作过电压,有时需要并联 (C.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1. 金属氧化性避雷器应(C.垂直立放)保管。 42. 外部过电压通常指(C.雷电)过电压。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电网体系的结构日趋复杂,电力设备单机容量逐步提高,与之相关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问题也不断涌现。积极研究和运用先进的安全稳定控制技术不但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大大提高,而且可以直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相关技术,然后就这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说明,旨在为电力部门提高安全稳定控制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应用 电力作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与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息息相关。供电系统如果不稳定,往往导致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因此,学习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理论并研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对于实现当前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我国现有电力系统的输电能力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概述 1.电力系统稳定的相关概念 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向用户提供不间断的、电压和频率稳定的电能。它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电力系统可靠性是指符合要求长期运行的概率,它表示长期连续不断地为用户提供充足电力服务的能力。安全性指电力系统承受可能发生的各种扰动而不对用户中断供电的风险程度。稳定性是指经历扰动后电力系统保持完整运行的持续性。 2.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模式的分类 按照信息采集和传递以及决策方式的不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就地控制模式。在这种控制模式中,控制装置安装在各个厂站,彼此之间不进行信息交换,只能根据各厂站就地信息进行切换和判断,解决本厂站出现的问题。二是集中控制模式。这种控制模式拥有独立的通信和数据采集系统,在调度中心设置有总控,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表,发出控制命令并实施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三是区域控制模式。区域控制型稳定控制系统是针对一个区域的电网安全稳定问题而安装在多个厂站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能够实现站间运行信息的相互交换和控制命令的传送,并在较大范围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 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关键技术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及其防范措施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工农业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电力需求不断加大,同时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压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这就给我们电力部门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为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系统稳定破坏,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的重要性,防止电网事故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频率;电压;防范措施 1.前言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破坏是事故后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的最严重后果。随着电力 系统的迅速发展,现代电网以大机组、大电网、超高压、长距离、重负荷、大区 域联网、交直流联合为特点,虽然强有力地保证了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但 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系统稳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导致电力系统因不能 继续向负荷正常供电而停止运行,甚至其后果将使电力系统的长期大面积停电, 严重是还会造成系统崩溃事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因此,现代电网对 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要求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并 保持电力系统有足够的安全稳定运行裕度,同时也是赋予系统规划设计和电网调 度运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2.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分类 当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后,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运行状态,或者凭借控制设备 的作用过渡到新的稳定状态运行,即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从广义角度来看,可分为: 1)发动机同步运行的稳定性问题。根据电力系统所承受的扰动大小的不同,又可分为静态稳定、暂态稳定、动态稳定三大类。 (1)静态稳定是指当电力系统受到小干扰后不发生非同期性失步,自动恢复到起始运行状态。 (2)暂态稳定功是指当电力系统受到大扰动各同步电机保持同步运行并过渡到新的或恢复到原来稳定运行方式的能力,通常指保持第一或第二个振荡周期不 失步的功角稳定,是电力系统功角稳定的一种形式。 (3)动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小的或大的扰动后,在自动调节或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保持较长过程的运行稳定的能力。 2)电力系统无功不足引起的电压稳定性问题。电压稳定是指电网电压受到 小的或大的扰动后,能保持或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不发生电压失稳的能力。电 压失稳可表现为静态失稳、大扰动暂态失稳、大扰动动态失稳或中长期过程失稳。 3)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不足引起的频率稳定性问题。频率稳定是指电力系统有功功率扰动后,电网运行频率能够保持或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不发生频率崩溃 的能力。 3.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三道防线” “三道防线”是指电力系统受到不同扰动时,对电网保证安全可靠供电方面提 出的要求: 1)当电网发生常见的概率高的单一故障时,电力系统应当保持稳定运行,同时保持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2)当电网发生了性质较严重但概率较低的单一故障时,要求电力系统保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失部分负荷(或直接切除某些负荷,或因系统频率下降,负荷 自然降低);

2010级电力系统过电压复习题

1、试分析雷击杆塔时影响耐雷水平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工程实际中往往采用哪些措施 来提高耐雷水平 2、输电线路有哪些防雷措施?试分析各种防雷措施的作用。 3、什么是彼德逊法则?其适用范围如何 4、电弧接地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影响电弧接地过电压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消除 电弧接地过电压? 评价消弧线圈限制电弧接地过电压的作用 5、变电站入侵雷电波防护设计的原则是什么?对于接线复杂的变电所该如何处理避 雷器的安装位置?阀型避雷器与被保护设备间的电气距离对其保护作用有何影响? 6、断路器的并联电阻为什么可以限制空载分、合闸过电压?它们对并联电阻值的要求 有何区别? 7、什么是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 绝缘配合的方法有哪几种? 8、说明直配电机防雷保护的基本措施及其原理。 9、断路器的并联电阻为什么可以限制空载分、合闸过电压?它们对并联电阻值的要求 有何区别? 10、试分析中性点运行方式对绝缘水平的影响? 11、试求线路、电感、电容的贝瑞隆等值电路,并描述用贝瑞隆法计算电力系统过 电压的具体步骤。 12、试分析冲击电晕对线路波过程的影响。 13、试说明在何种情况下,保护变电所的避雷针可装设在变电所构架上,何种情况 下又不行,为什么 14、试画出25000~60000kW直配电机的保护接线图,并说明各种保护原件的作用。 15、试分析断路器灭弧能力的强弱对切除空载线路过电压和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 压的影响。 16、为什么在超高压电网中很重视工频电压升高?引起工频电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7、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往往用1min工频耐压试验代替雷电冲击 与操作冲击试验,试分析如何确定1min短时工频耐受电压值? 18、试分析保护间隙、管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的工作原理 19、平原地区110kV单避雷线线路水泥杆塔如图所示,绝缘子串由6×X-7组成, R为7Ω,导线和避雷线长为1.2m,其正极性U50%为700kV,杆塔冲击接地电阻 i 的直径分别为21.5mm和7.8mm,15℃时避雷线弧垂2.8m,下导线弧垂5.3m,其它数据标注在图中,单位为m,试求该线路的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

励磁控制与电力系统稳定

技术讲座讲稿 励磁系统与PSS 2004年10月

1. 前言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 7409.1~7409.3-1997“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的规定的定义,同步电机励磁系统是“提供电机磁场电流的装臵,包括所有调节与控制元件,还有磁场放电或灭磁装臵以及保护装臵”。励磁控制系统是包括控制对象的反馈控制系统。励磁控制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对励磁控制系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里,就励磁系统分类、对励磁控制系统的要求、励磁控制系统与电力系统稳定的关系、电力系统稳定器等几个问题和大家一起进行讨论。 2. 励磁系统分类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主要的方法有两种,即按同步电机励磁电源的提供方式分类和同步电机励磁电压响应速度分类两种分类方法。 按同步电机励磁电源的提供方式不同,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可以分为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和静止励磁机励磁系统。 按同步电机励磁电压响应速度的不同,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可以分为常规励磁系统、快速励磁系统和高起始励磁系统。 2.1 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 由直流发电机(直流励磁机)提供励磁电源的励磁系统叫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它主要由直流励磁机和励磁调节器组成。早期的中小容量的同步电机的励磁调节器从发电机的PT(电压互感器)和CT(电流互感器)取得电源;较大容量的同步电机的励磁调节器的电源有时经励磁变压器取自发电机端时,此时,励磁变压器也是主要组成部分(图2-1)。 同步电机的励磁电源是直流励磁机的输出,励磁调节器根据发电机运行工况调节直流励磁机的输出,从而调节发电机的励磁,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要求。 直流励磁机主要采用由原动机拖动与主发电机同轴的拖动方式,少数(主要是备用励磁机)为由异步电动机非同轴的拖动方式。直流励磁机的励磁方式,主要有它励、自并励和自励加它励三种方式。它励方式的直流励磁机的励磁全部由励磁调节器提供;自并励方式的直流励磁机的励磁全部由直流励磁机本身提供,励磁调节的任务是通过调节与励磁绕组相串联的电阻的大小来实现的;自励加它励方式的直流励磁机的励磁,一部分由励磁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接地装置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电力系统过电压与接地装置 班级:电气化铁道技术1132 姓名:刘浩 学号:201108023211 指导教师:赵永君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九日 摘要 本课程设计中和运用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接地技术等知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电力系统各种过电压防护措施研究接地装置的测量方法和降阻方式,设计电力系统的接地装置等。 关键词:内部过电压雷电过电压接地保护 前言 电力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所出现的超过工作电压的异常电压升高,属于电力系统中的一种电磁扰动现象。电工设备的绝缘长期耐受着工作电压,同时还必须能够承受一定幅度的过电压,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研究各种过电压的起因,预测其幅值,

并采取措施加以限制,是确定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前提,对于电工设备制造和电力系统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电力系统、用电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往往采用接地的方式来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本课程设计根据《高电压技术》简单的对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与接地装置进行研究。 电力系统过电压与接地装置 一、电力系统过电压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雷电、电磁能量的转换会使系统电压产生瞬间升高,其值可能大大超过电气设备的最高工频运行电压。其对电力系统的危害是很大的。电力系统过电压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雷电过电压、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 1内部过电压 1.1工频过电压 系统中在操作或接地故障时发生的频率等于工频(50Hz)或接近工频的高于系统最高工作电压的过电压。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过电压倍数不高,一般对设备绝缘危险性不大,但在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确定绝缘水平时起重要作用当系统操作、接地跳闸后的数百毫秒之内,由于发电机中磁链不可能突变,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的惯性作用,使发电机电动势保持不变,这段时间内的工频过电压称为暂时工频过电压。随着时间的增加,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产生作用,使发电机电动势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这时的工频过电压称为稳态工频过电压。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 廖欢悦电自101 2 电力系统的功能是将能量从一种自然存在的形式转换为电的形式,并将它输送到各个用户。电能的优点是输送和控制相对容易,效率和可靠性高。为了可靠供电,一个大规模电力系统必须保持完整并能承受各种干扰。因此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使系统能承受更多可能的故障而不损失负荷(连接到故障元件的负荷除外),能在最不利的可能故障情况些不知产生不可靠的广泛的连锁反应式的停电。 由此,电力系统控制所要实现的目的: 1.运行成本的控制:系统应该以最为经济的方式供电; 2.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负荷变化及发电资源变化情况调整功率 分配情况; 3.供电质量的控制:必须满足包括频率、电压以及供电可靠性在内的一系列基本要求;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与基本准则 首先,一个正确设计和运行的电力系统: 1.系统必须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负荷有功和无功功率需求。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不同,电能不能方便地以足够数量储存。因而,必须保持适当的有功和无功的旋转备用。 2.系统应以最低成本供电并具有最小的生态影响 3.考虑到如下因素,系统供电质量必须满足一定的最低标准: a)频率的不变性 b)电压的不变性 c)可靠性水平 对于一个大的互联电力系统,以最低成本保证其稳定性运行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一问题能得到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从控制理论的观点来看,电力系统具有非常高阶的多变量过程,运行于不断变化的环境。由于系统的高维数和复杂性,对系统作简化假定并采用恰当详细详细的系统描述来分析特定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二、电力系统安全性及三道防线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 电力系统可靠性:是在所有可能的运行方式、故障下,供给所有用电点符合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的电力的能力。是保证供电的综合特性(安全性和充裕性)。可靠性是通过设备投入、合理结构及全面质量管理保证的。 电力系统安全性:是指电力系统在运行中承受故障扰动的能力。通过两个特征表征(1)电力系统能承受住故障扰动引起的暂态过程并过渡到一个可接受的运行工况,不发生稳定破坏、系统崩溃或连锁反应;(2)在新的运行工况下,各种运行条件得到满足,设备不过负荷、母线电压、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内。 电力系统充裕性:是指电力系统在静态条件下,并且系统元件负载不超出定额、电压与频率在允许范围内,考虑元件计划和非计划停运情况下,供给用户要求的总的电力和电量的能力。 电力系统稳定性:是电力系统受到事故扰动(例如功率或阻抗变化)后保持稳定运行的能力。包括功角稳定性、电压稳定性、频率稳定性。 正常运行状态下,通过调度手段让电力系统保持必要的安全稳定裕度以抵御可能遭遇的干扰。要实现预防性控制,首先应掌握当前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数据和必要的信息,并及时分析电网在发生各种可能故障时的稳定状况,如存在问题,则应提示调度人员立即调整运行方式,例如重新分配电厂有功、无功出力,限制某些用电负荷,改变联络线的送电潮流等,以改善系统的稳定状况。 目前电网运行方式主要靠调度运行方式人员预先安排,一般只能兼顾几种极端运行方式,且往往以牺牲经济性来确保安全性。调度员按照预先的安排和运行经验监视和调整电网的运行状态,但他并不清楚当前实际电网的安全裕度,也就无法通过预防性控制来增强电网抗扰动的能力。因此,实现电力系统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和决策,得出当前电网的稳定状况、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措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实时仿真决策系统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实时仿真决策系统 郭炳庆!孙元章!卢 强 "清华大学电机系!北京#$$$%&’ 摘要(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实时仿真决策系统是我国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的重 大科学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子课题)文中提出了该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和体系结构!分析了建立该系统过程中须研究和解决的有关技术问题!如信息的提取*传输与处理!数学模型和专家系统的建立!稳定性理论与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应用等)关键词(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决策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中图分类号(,-.#/+,-. &0收稿日期(/$$$1$.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 33%$/$0$$’)4引言 为建立我国电力大系统的高安稳度*高效率和低损耗运行的保障体系!需构造全新概念的发电厂与电网控制*调度的计算机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即需开创性地研究电力大系统整体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实时仿真决策系统"包括自动优化调度和实时控制两方面’)为此!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5我国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 的研究67#8 中!将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实时仿 真决策系统列为&个一级子课题之一!以期通过对最新理论成果的有效集成!为我国电力大系统的高安稳度*高效率和低损耗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由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涉及的理论与技术领域较多!并且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其研究过程必然面临许多技术困难!需要不断地加以充实和完善)作为建立最终可应用于实际电力大系统的实时仿真决策系统的起点!我们以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和大型发电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动态模拟分室的&机系统为对象!设计了一套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实时决策系统数字物理仿真平台) 本文简要介绍了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实时仿真决策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设计原则!并分析了建立该系统过程中需研究和解决的有关技术问题) 9实时仿真系统的功能 电力大系统实时仿真决策系统的功能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可用图#表示)为这一系统设定的目标 是在现有各大区静态电网能量管理系统":-; ’和离线调度人员培训仿真系统"<,;’的基础上!面向未来我国电力大系统!分层次*分块地建立运行中各发电厂与整个电力系统的实时在线仿真决策系统"简称影子系统或软指挥系统’! 它可以实时给出潮流调度最佳方案和反事故紧急措施的合理建议等 ) 图=电力大系统实时仿真决策系统 >?@A =B C D E F G ?H C I ?H J E D G ?K LD L MM C N ?I ?K LH D O ?L @ I P I G C H K Q G R C E D S @C T K U C S I P I G C H 此外!该系统还将重点研究电力大系统的数据图形建模及高度可视化的动态仿真科学问题)电力系统具有庞大而复杂的数据结构!图形建模可将不断变化的原始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形形式!以这种高级形式反映实时数据采集*实时分析和处理过程及其结果)高度可视化的动态仿真科学以稳定性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数据图形建模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利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科学预测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变化趋势!实时显示其稳定域及动力学行为)实时仿真决策系统具有根据电力大系统非线性控制理论"一级子课题之一’的研究成果!实时产生如何将系统状态在最短时间内由临界及紧急状态牵回稳定区域的反事故措施和控制策略的能力!这些措施和策略既可以提供给调度人员作为决 策参考!亦可以自动闭环实施!以做到有效防灾7#!/8 ) 电力大系统实时仿真决策系统不仅为验证有关理论研究成果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且也是电力大系 V 第/&卷第#%期 /$$$年3月/V 日 W X Y A /&Z X A #% [ [[[[[[[[[[[[[[[[[[[[[[[[[[[[[[[[[[[[[[[[[[[[[[[[[[[[[[[[[[[[[[[[[[;\]A /V !/$$$ 万方数据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保护措施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保护措施 电力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所出现的超过工作电压的异常电压升高。过电压属于电力系统中的一种电磁扰动现象。电工设备的绝缘长期耐受着工作电压,同时还必须能够承受一定幅度的过电压,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在我国电力系统工作运行的过程中,电气设备不仅要承受工作 电压,还将会遭受到过电压的伤害以及作用。这其中的过电压就是作用于电力系统中的电压,而过电压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过电压;另一种是雷电过电压。这其中由系统中的谐振和开关操作上引起的过电压就是内部过电压,该过电压在数值上已经超过了工作电压的数值;而系统中有雷电所引起的过电压就是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过电压的概念 1 过电压是指在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经常处于正常工作的状 态,而此时的电气设备也在额定的电压下处于绝缘的状态,但是,当遭遇雷击或者由于操作不当、参数配置错误等原因,就会造成电力系统中的一些特定区域的电压值升高,最终超出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范围。过电压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气电压;另一种是内部过电压。而。此处内容被屏蔽<其中的内部过电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则是断线和。弟使所发生的事故,合闸与拉闸时的操作以及一些存在的不可>

预测的系统影响因素,但是就是因为这一系列的问题,在电力系统中将会引起运行状态上的变化,从而产生了系统局部性过高电压,最终将会导致电力系统整体遭受到损害。而内部过电压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暂态过电压;而另一种是操作过电压,它是由于电力系统中操作故障所引起的,最大的特点是随机性较大;而大气过电压可以分为侵入雷电波、直接雷击、感应雷击这三种过电压,并且该电压还具备冲击能力强、持续的时间短对系统的伤害大等诸多优点。过电压产生的原因 2 2.1 操作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内部过电压中的操作过 电压不仅具有随机性,还具有很高的频 率振荡,并且衰减非常迅速。其中,这种操作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了以下几点。)切除空载电路的时候容易产生过电压,这是因为由于在线1 (路上残留的电压造成的。)空载电路合闸上产生的过电压是因为在合闸的时候,突然( 2 发生了回路上的高频振荡而造成的。使用灭弧能力强的高压断路器,而其中,采取的解决措施有: 且要将电网中性点接地进行运行操作。谐振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2.2 谐振过电压是由于在电网中,电容和电感元件的参数组合不合 理而产生的,从而最终导致谐振的产生,这种过电压具有倍数高且 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而引起谐振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线性的谐振过电压,是因为谐振回路是由输电线路电感等(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探讨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5-30T09:26:37.00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期作者:高磊塔娜 [导读] 摘要:电力系统的安全是电网运行的关键之所在,文章阐述和分析了电力安全稳定计算的原则和组成,重点就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进行了研讨和分析,同时结合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和设计经验,针对电力安全控制提出了一些休整意见和建议,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重要性。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电业局康巴什供电分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200) 摘要:电力系统的安全是电网运行的关键之所在,文章阐述和分析了电力安全稳定计算的原则和组成,重点就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进行了研讨和分析,同时结合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和设计经验,针对电力安全控制提出了一些休整意见和建议,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稳定;电力行业;安全生产 十一五期间,我国以新增4.3亿千瓦的电力装机跃居世界第一的电网规模,展示了我国电力系统是如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在现代化的运输体系中,我国电网企业在物联网中率先起步,以特高压长距离输送能源的方式,实现了整体运输效能的最优组合,创造了最大的综合效益。在特高压领域,我国电网企业已经成为世界电网企业的领跑者;在开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灵活特性的智能电网方面,我国电网企业或将成为世界标准的制定者;由此可见,无论是“十二五”的投资规模还是科技水平,我国电网以其巨大规模正在实现弯道超车。本文重点在借鉴国外先进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就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进行了探讨。 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能源补给系统,因此稳定性计算成了电力系统计算的重中之重。1972年自加拿大Dommel教授等首次将隐式梯形积分规则应用于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数值仿真计算后,隐式梯形积分规则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计算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国内外率先将“辛几何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数值计算。正是在对比研究中他们发现并证明了传统的数值积分方法并不是“绝对稳定的”数值计算方法,目前“辛几何方法”已运用于国内最大的南方电网电力系统之中。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中,我们都是以配置自动装置为最终目的,其关键就是研究系统正常接线的情况下多发生的二三级扰动下的稳定性。如果系统出现异常,就应该在第一时间找到异常故障,通过区域内功率平衡找出具体的分区解列点。 2、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要求 可靠性要求是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运行的关键和基础,如果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发生拒动,就会产生较大的破坏性,它不但会直接导致系统稳定的剧降,还会引发数据的误动,从而造成部分系统的机组和负荷的损失,其后果是不可低估的。所以说我们在可靠性要求过程中,极力强调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分两个方面进行控制。第一种是在系统发生了相对比较大扰动,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控制了部分机组和负荷,装置运行之后,一旦控制量不能满足前提要求,系统就会处于一个完全失稳的状态之下,这样就起不到任何的稳定控制的作用。第二种是对控制对象的选择,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快速消弱出力控制对象,第一时间对一些有效性相对比较高的对象进行控制。在远距离的送电稳定控制装置中,电厂出线为主要的保护范围,根据实际需要最多可以延伸到下一级,通过对下一级出线故障进行控制而缓解损失。对于一些网间的稳定性控制,一般都是利用特质的网间装置对其进行控制,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发电厂的具体装置进行控制。所以说,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要确保协调控制,逐步满足所有系统的具体要求。 3、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组成 3.1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配置 在正常潮流方式和正常接线情况下,电力系统一旦发生了二三级扰动,或者是检修接线正常潮流方式和正常接线加重潮流方式下,电力系统发生了一二级扰动,只是简单地依靠电力系统的一次网架是难能满足A级稳定的要求,必须要配置一些安全的稳定控制装置进行对其科学合理的控制和引导。如果电力系统一旦发生了扰动,管理者必须要应用具体的处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置和控制,让其在短时间内快速降低扰动,使之能够满足B级的稳定要求。在系统安全的装置中,通常都是按照双重的配置进行设计,这种配置都是在单一的装置,通过三选二的起动逻辑对其进行控制,利用这种双重冗余的配置就能满足相应的要求。 3.2自动限制频率装置 本项装置必须要覆盖所有的独立运行区域,主要包括因为异步方式而被自动控制所解列出来的所有系统。我们可以利用限制频率装置对整个系统进行切机/切负荷的控制,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实现所有的限制缺额频率变化。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对这种装置进行分散配置的,这种同类配置的做大优势就是可以实现配置间相互备份和共享。自动限制装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和防范事故发生后,电力系统一些节点不允许值的突然增大或者减小而导致的设备损坏。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对于这种装置都是依据其计算结果,对其进行配套的配置。在允许时间内的限制电气设备超过允许的过电流值。比如真实的电流并没有高于手控时间允许值时,就尽量不要装设任何的限制设备。当前我国还没有出现装置设备和允许时间之间参数值的具体规定,很多情况下都是依据国外数值进行选定,笔者建议我们在自动限制设备的装置过程中,应该设计一些对电流和电压进行监视的设备,这样就可以对输送电的厂家减小出力或切负荷的控制。 4、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应用 沈阳万益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RCS-992A系列稳控装置采用了模块化、主从式结构,整套系统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组合而成。系统由主机RCS-992A从机RCS990A,通信复接装置MUX-22A、MUX-64B和MUX-2M等共同构成。主站、子站和执行站装置的硬件结构基本一致,只是当稳控系统较大时,主站需扩展通信接口,而子站用于与主站和执行站的通信接口较少,执行站可能只需要一个通信接口用于与主站或子站通信。每个站均由一套主机和数套从机构成,需要时还有信号复接设备。子站主机负责与其他站的装置通信、接收本站从机采集的数据和判别结果、实施稳定控制策略,从机负责数据采集、计算,判别线路(主变、机组)是否运行、及判别线路(主变、机组、母线)是否跳闸及故障形式等,并执行主机下发的命令;从机同时需要进行与系统运行方式无关的稳定控制功能的实施,如变压器或线路的过负荷判别等。某地区联变过载远切负荷稳控系统由A、B、C、D、E变电站的稳控装置通过通讯通道连接而成。该稳定控制系统A 站为主站,其他站均为远方切负荷执行站。各站间采用2M光纤通信,A站装置系统由500kV向220kV送电时主编过载三轮动作,向其他4个

过电压保护电路

新疆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所属院系: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上 设计题目:过电压保护电路设计 班级:电气14-1 学生姓名:庞浩 学生学号:20142450007 指导老师:常翠宁 完成日期:2016.6.30

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此外,电子技术综 合课程设计是将我们所学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电路》的综合应用,欲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去,一致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我们此次的设计任务是“电网电压异常报警器过电压保护电路设计”,主要是针对我们学习模拟电子技术与之前所学的物理、电路基础综合起来,进行综合,以设计培养我们独立分析、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学以致用,将所学的课程运用到实践生活中。 通过此次的课程设计,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能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得的类型和特性,合理地进行选择和运用。 2.能够独立地对课题进行分析,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翻阅资料,设计出最优方案。 3.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培养我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教师评语: 评定成绩为: 指导教师签名:2016年6月30日

电网电压异常报警器 过电压保护电路设计(Over Voltage Protection) 一、总体方案的选择 经过小组成员的分析与讨论,得出过电压保护电路设计的框图如下: 1.双向二极管限幅电路 运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可以对输入电压进行限幅。电路图如1-1所示,限幅后的波形图如图1-2所示。 图1-1二极管双向限幅仿真电路图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必考题

1、何谓“并列操作”? 答:电力系统中的负荷随机变化,为保证电能质量,并满足安全和经济运行的要求,需经常将发电机投入和退出运行,把一台待投入系统的空载发电机经过必要的调节,在满足并列运行的条件下经开关操作与系统并列,这样的操作过程称为并列操作。 2、同步发电机组并列时遵循什么原则? 答:⑴ 并列断路器合闸时,冲击电流应尽可能小,其瞬时最大值一般不超过1~2倍的额定电流;⑵ 发电机组并入电网后,应能迅速进入同步运行状态,其暂态过程要短,以减小对电力系统的扰动。 3、同步发电机自动准同期并列的理想条件是什么?实际条件是什么? 答:理想条件:频率相等,电压幅值相等,相角差为零。 实际条件:① 频率差不应超过额定频率的±0.2%~±0.5%;② 电压差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5%~±10%;③ 在断路器合闸瞬间,待并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的相位差应接近零,误差不应大于10°。 4、什么是准同期并列?什么是自同期并列? 答:准同期并列:发电机在并列合闸前已加励磁,当发电机电压的幅值、频率、相位分别与并列点系统侧电压的幅值、频率、相位接近相等时,将发电机断路器合闸,完成并列操作。 自同期并列:将未加励磁、接近同步转速的发电机投入系统,随后给发电机加上励磁,在原动转矩、同步力矩作用下将发电机拉入同步,完成并列操作。 5、什么是滑差、滑差频率、滑差周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滑差:并列断路器两侧发电机电压角频率与系统电压角频率之差,用s ω表示;滑差频率:并列断路器两侧发电机电压频率与系统电压频率之差,用s f 表示; 滑差周期:并列断路器两侧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之间相角差变化360°所用的时间,用s T 表示。关系:s s f ?=πω2 s s s f T π21== 6、在自动准同期并列过程中,⑴ 滑差角频率为常数,⑵ 滑差角频率等速变化,⑶ 滑差角频率的一阶导数等加速变化,分别代表并列过程中的什么现象? 答:⑴ 滑差角频率为常数,表示电网和待并机组的频率稳定;⑵ 滑差角频率等速变化,表示待并机组按恒定加速度升速,发电机频率与电网频率逐渐接近;⑶ 滑差角频率的一阶导数等加速变化,说明待并机组的转速尚未稳定,还在升速(或减速)之中。 7、什么是同步发电机自动准同期并列?有什么特点?适用什么场合? 答:同步发电机自动准同期并列是频率差、电压差和相角差都在允许的范围内时进行合闸的过程。其特点是并列时冲击电流小,不会引起系统电压降低;但并列操作过程中需要对发电机电压、频率进行调整,并列时间较长且操作复杂。 适用场合:由于准同步并列冲击电流小,不会引起系统电压降低,所以适用于正常情况下发电机的并列,是发电机的主要并列方式。但因为并列时间较长且操作复杂,故不适用紧急情况的发电机并列。 8、同步发电机自动准同期并列时,不满足并列条件会产生什么后果?为什么? 答:发电机准同期并列时,如果不满足并列条件,将产生冲击电流,并引起发电机振荡,严重时,冲击电流产生的电动力会损坏发电机,振荡使发电机失步,甚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DL 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各网省电力公司: 强制性电力行业标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已由国家经贸委批准发布,于2001年7月1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原电力工业部1981年颁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即行废止)。现将国家经贸委《关于发布<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通知》(国经贸电力[2001]409号,见附件)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国家经贸委通知中所提出的各项要求,组织学习、贯彻《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研究落实各项电网安全措施,认真执行《加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管理的若干意见》(另发),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对用户的可靠供电。 附件:关于发布《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通知 二零零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前言 本标准对1981年颁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进行了修订。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指导电力系统规划、计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科学试验中有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同时,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要鼓励采用新技术,例如,紧凑型线路、常规及可控串联补偿、静止补偿以及电力电子等方面的装备和技术以提高电力系统输电能力和稳定水平。自本标准生效之日起,1981年颁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即行废止。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SD131-84 电力工业部 1984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试行) SD131-84电力工业部 1984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试行)编制说明 SD131-84电力工业部 1984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修订单位: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员:赵遵廉、舒印彪、雷晓蒙、刘肇旭、朱天游、印永华、郭佳田、曲祖义。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DL 755-200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 2.1 总体要求 2.2 电网结构 2.3 无功平衡及补偿 2.4 对机网协调及厂网协调的要求 2.5 防止电力系统崩溃 2.6 电力系统全停后的恢复 3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标准 3.1 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储备标准 3.2 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安全稳定标准 3.3 对几种特殊情况的要求 4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 4.1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任务与要求 4.2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 4.3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计算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