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案 直线与圆复习

合集下载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圆的定义。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分类。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和圆的定义,让学生回顾相关概念。

2. 提问:直线和圆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相交、相切还是相离?3.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举例说明。

练习题目:a) 直线x=2与圆x^2+y^2=4b) 直线y=3与圆x^2+y^2=9c) 直线x+y=4与圆x^2+y^2=8第二章:直线与圆的相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相交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圆相交的定义。

2. 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与圆相交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相交的含义。

2. 提问:直线与圆相交时,会有什么特殊的性质?3.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让学生举例说明。

练习题目:a) 直线y=2x+3与圆x^2+y^2=16b) 直线x-y+4=0与圆x^2+y^2=16c) 直线x+y-6=0与圆x^2+y^2=36第三章:直线与圆的相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相切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圆相切的定义。

2. 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与圆相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相切的含义。

2. 提问:直线与圆相切时,会有什么特殊的性质?3.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让学生举例说明。

练习题目:a) 直线y=3x+2与圆x^2+y^2=16b) 直线x-y+4=0与圆x^2+y^2=16c) 直线x+y-6=0与圆x^2+y^2=36第四章:直线与圆的相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相离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直线与圆相离的性质。

【精品】(解析几何)直线与圆、圆与圆复习优秀教案.docx

【精品】(解析几何)直线与圆、圆与圆复习优秀教案.docx

总第74. 75教时课题: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知道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并会根据定义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能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来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也能根据联立方程组的解的个数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能解决弦长、切线以及最值问题。

4、掌握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使学生掌握各种位置关系中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了解它是性质又是判定。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高考要求:教学重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断和应用两圆相交、相切的及两圆相切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难点:通过解方程组来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各种位置关系中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应用。

教具:多媒体教时安排:2教时教程:第一教时一、知识点复习回顾(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和相交。

有两种判断方法:A > 0 <=>相交(1)代数法(判别式法)< △ = 0 o 相切,A<0 o相离d < r o相交(2)(几何法)(〃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 ^o 相切d〉r <=>相离注意:一般宜用儿何法。

2、圆的切线方程:主要元素:切点坐标、切线方程、切线长等问题:直线/与圆C相切意味着什么:圆心C到直线/的距离恰好等于半径厂(1 )过圆X2 + y2 =厂彳上一点M(兀0,儿)的切线的方程为y Q y = r2(2 )过圆(兀一°)2 +(y-/?)2 =厂$上一点M(兀0,儿)的切线的方程为(x0 -6Z)(x-6Z)+ (y0-bXy-b) = r2(3 )过圆x2 + y2 + Dx+ Ey + F = 0上一点M(兀。

,儿)的切线方程为“+y°y+D.d+E.Z±21+F=02 2(4 )自圆外一点M(兀o,y°)作圆x2 + y2 = r2的两条切线,则点A/(x0,y0)关于该圆的切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兀()兀+ y()y = r2(5)常见题型一一求过定点的切线方程①切线条数:点在圆外--- 两条;点在圆上---- 条;点在圆内--- 无②求切线方程的方法及注意点• • •(1)点在圆外如定点卩(兀0,儿),圆:(%-。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课时)》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课时)》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课时)》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理解切线的性质定理;2.会运用切线的性质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教学重点:用切线的性质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教学难点:用反证法证明切线的性质定理.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2min活动一:复习回顾1.圆的切线是如何定义的?如果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叫圆的切线.2.判断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有哪些方法?切线的判定方法有三种:(1)当直线和圆只有唯一公共点的时候,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2)当圆心到直线的的距离等于半径的时候,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文图式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OA为⊙O半径,直线l⊥OA于A,∴直线l与⊙O相切于A.(直线l是⊙O的切线.)3.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圆的切线有什么性质?9min 活动二:探索性质根据切线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切线的如下性质:(如图)(1)切线l和⊙O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A (这个公共点A就是切点);(2)圆心O到切线l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切线的判定定理,实际上可以看成:①OA为⊙O的半径(点A在⊙O上),②直线l⊥OA于A.③直线l是⊙O的切线.(交换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如果已知直线l是⊙O的切线,下面又可分为“切点已知”和“切点未知”这两种情况分别研究,我们先看“切点已知”的情况)问1:如图,已知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连接OA,直线l⊥OA吗?从现有知识看,不具备直接证明垂直的条件,我们可以考虑用反证法. 已知: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连接OA.求证:l⊥OA.证明:假设OA与直线l不垂直,则过点O作OM⊥l,垂足为M,根据垂线段最短,得OM<OA,即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OM<半径OA.∴直线l与⊙O相交,这与直线l是⊙O的切线矛盾.∴假设不成立,即l⊥OA.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切线的性质定理: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结合图形分析切线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文图式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直线l与⊙O相切于A,(直线l是⊙O的切线,点A 是切点,)∴直线l⊥OA.可以看成:①OA为⊙O的半径,③直线l是⊙O的切线,点A是切点.②直线l⊥OA于A.(我们再来看“切点未知”的情况)问2:如图,已知⊙O的切线l,但切点未知,你能作出切点A吗?我们过O作直线l的垂线,设垂足是T,也就是OT⊥l于T.假设切点是A,由切线的性质定理,过切点A的半径OA⊥l于A,由于“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所以垂足T就是切点A.也就是说,过圆心作切线的垂线,垂足就是切点.由此得到结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一定经过切点.文图式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一定经过切点. ∵直线l与⊙O相切(直线l 是⊙O的切线),l⊥OA于A,∴点A为切点.实际上可以看成:③直线l是⊙O的切线,②直线l⊥OA于A . ①OA为⊙O 的半径.问3:请同学们课后研究:结论2: 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一定经过圆心.9min 活动三:性质的应用例1.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腰AB与⊙O相切于点D.求证:AC是⊙O的切线.分析: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要证明AC是⊙O的切线,只要证明由点O向AC所作的垂线段OE是⊙O的半径就可以了,而由切线的性质,OD是⊙O的半径,因此只需证明OD = OE.证明:如图,过点O作OE⊥AC,垂足为E,连接OD,OA.∵⊙O与AB相切于点D,∴OD⊥AB.又△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AO是∠BAC的平分线.又∵OE⊥AC,OD⊥AB,∴OE=OD,即OE是⊙O的半径.∵OE为⊙O的半径,OE⊥AC于E,∴AC与⊙O相切.例2.如图,AB为⊙O的直径,AC是弦,D是⌒AC的中点,过点D作⊙O的切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AC∥ED;(2)若OA = AE = 4,求弦AC的长.分析:这里有三个条件:(1)AB为⊙O的直径;(2)D是⌒AC的中点;(3)ED切⊙O于D. 特别要关注D的作用:它即是弧的中点,又是切点.(1)证明:连接OC,OD.∵ED切⊙O于D,∴OD⊥ED.∴∠1 = 90°.∵D是⌒AC的中点,∴⌒AD= ⌒CD,∴∠2 = ∠3,又∵OA = OC,∴OD⊥AC,∴∠4 = 90° =∠1,∴AC∥ED.(2)连接AD.∵∠ODE = 90°,OA = AE = 4,∴142AD=EO=.又∵OA = OD = 4,∴△ADO为等边三角形.由(1)OD⊥AC,设垂足为F,∴12AF=AC,在Rt△ADF中,可得23AF=,∴243AC=AF=.2min 活动四:课堂小结课堂小结:1.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关系:(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①OA为⊙O的半径(A在⊙O上),②直线l⊥OA于A.③直线l是⊙O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①OA为⊙O的半径,③直线l是⊙O的切线, 点A是切点. ②直线l⊥OA于A.(3)结论:结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③直线l是⊙O的切线,②直线l⊥OA于A.①OA为⊙O的半径.结论2: 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2.已知圆的切线,要利用切线的性质时常添的常用辅助线:切点的位置如果确定,常常是连接圆心和切点;切点位置如果不确定,可以过圆心作切线的垂线,垂足就是切点.1min 活动五:布置作业1.如图,已知⊙O的直径AB与弦AC的夹角为35°,过点C的切线PC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则∠P=_______°.2.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3,直线AB是⊙O的切线,OC交AB于点C,且∠OCA = 30°,则OC的长为_________.3. 如图,在Rt△ABC中,∠C=90°,BC=3,点O在AB上,OB = 2,以OB为半径的⊙O与AC相切于点D,交BC于点E,求弦BE的长.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已知☉O的半径为R,直线l和☉O有公共点,若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是d,则d与R的大小关系是()A.d>RB.d<RC.d≥RD.d≤R2.若☉O的直径为5,直线l与☉O相交,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是d,则d的取值范围是()A.4<d<5B.d>5C.2.5<d<5D.0≤d<2.53.已知☉O的半径为5,圆心O到直线AB的距离为2,则☉O上到直线AB的距离为3的点的个数为()A.1B.2C.3D.4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的半径为1,则直线y=-x+√2和☉O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B.相交C.相切D.以上三种情形都有可能5.已知直线l与☉O相切,若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是5,则☉O的半径是.6.如图,☉O的半径OC=10 cm,直线l⊥CO,垂足为H,交☉O于A,B两点,AB=16 cm,为使直线l与☉O相切,则需把直线l .7.如图,给定一个半径为2的圆,圆心O到水平直线l的距离为d,即OM=d.我们把圆上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个数记为m.如d=0时,l为经过圆心O的一条直线,此时圆上有四个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1的点,即m=4.由此可知:(1)当d=3时,m= ;(2)当m=2时,d的取值范围是.8.如图,∠AOB=60°,M为OB上的一点,OM=5,若以M为圆心,2.5为半径画☉M,请通过计算说明OA和☉M不相切.★9.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3,若以A为圆心的圆和BC所在的直线l:(1)没有公共点;(2)有唯一的公共点;(3)有两个公共点.求这三种情况下☉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二、创新应用★10.如图,在△ABC中,∠C=90°,∠B=60°,AO=x,☉O的半径为1,问:当x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AC所在的直线和☉O相离、相切、相交?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D2.D3.C4.C直线y=-x+√2与x轴的交点A的坐标为(√2,0),与y轴的交点B的坐标为(0,√2),则AB=2,△ABO的面积为1.由等面积法得点O到直线y=-x+√2的距离为1.因此d=r,故相切.5.56.向左平移4 cm或向右平移16 cm连接OA,设CO的延长线交☉O于点D.因为l⊥OC,所以OC平分AB.所以AH=8 cm.在Rt△AHO中,OH=√AO2-AH2=√102-82=6(cm),所以CH=4 cm,DH=16 cm.所以把直线l向左平移4 cm或向右平移16 cm时可与圆相切.7.(1)1(2)1<d<3(1)当d=3时,由于圆的半径为2,故只有圆与OM的交点符合题意,所以m=1;(2)当m=2时,即圆上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个数为2,当d<1时,m=4,当d=1时,m=3,当d=3时,m=1,当d>3时,m=0,故m=2时,1<d<3.8.解如图,过点M作MC⊥OA于点C.在Rt△OMC中,∠AOB=60°,∴∠OMC=30°.∴OC=12OM=2.5.∴MC=√52-2.52=5√32>2.5,即☉M和OA不相切.9.解在等边三角形ABC中,过点A作AD⊥BC,垂足为D(图略),得BD=12BC.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D=√AB2-BD2=√BC2-(12BC)2=√32BC.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2BC·AD=12BC·√32BC=3√3,所以BC=2√3.所以AD=√32BC=3.(1)当☉A和直线l没有公共点时,r<AD,即0<r<3(如图①);(2)当☉A和直线l有唯一公共点时,r=AD,即r=3(如图②);(3)当☉A和直线l有两个公共点时,r>AD,即r>3(如图③).二、创新应用10.分析由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取决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作OD⊥AC于点D,分别由AC和☉O相离、相切、相交可得相应的OD和☉O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式,从而求出x的范围.解如图,作OD⊥AC,垂足为点D,在Rt△ABC中,∠C=90°,∠B=60°,所以∠A=30°.所以OD=12AO=12x.当12x>1,即x>2时,AC和☉O相离;当12x=1,即x=2时,AC和☉O相切;当0≤12x<1,即0≤x<2时,AC和☉O相交.。

直线与圆复习导学案

直线与圆复习导学案

2.2 直线与圆的复习一、学习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4.会求圆的切线方程;5.掌握求有关弦的问题的方法.二、知识梳理1.圆的定义 .2.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 ,它所表示的圆的圆心是 ,半径长为 ,可化为标准方程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点:),(00y x P ,设圆C :222)()(r b y a x =-+-(0>r )(1)当满足 ,则点P 在圆外;(2)当满足 ,则点P 在圆上;(3)当满足 ,则点P 在圆内.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直线l :0=++C By Ax (B 、A 不同时为0),设圆C :222)()(r b y a x =-+-(0>r )(1)直线与圆相交⇔ ;(2)直线与圆相切⇔ ;(3)直线与圆相离⇔ .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1C :)0()()(1212121>=-+-r r b y a x ,圆2C :)0()()(2222222>=-+-r r b y a x (1)圆与圆外离⇔ ;(2)圆与圆外切⇔ ;(3)圆与圆相交⇔ ;(4)圆与圆内切⇔ ;(5)圆与圆内含⇔ .6.求圆的切线方程问题(1)求过圆上一点),(00y x P 的切线方程的步骤是什么?(2)求过圆外一点),(00y x P 的切线方程的步骤是什么?7.圆中有关弦的问题构造直角三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得到半径、弦心距、半弦长三者关系 .三、知识运用例1.已知圆C :4)3()2(22=-+-y x ,直线l :87)12()2(+=+++m y m x m 。

(1)证明:无论m 为何值,直线l 和圆C 恒相交;(2)当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线段最短时,求m 的值.变式训练:圆2226150x y x y ++--=与直线(13)(32)4170m x m y m ++-+-=的交点个数是几个?例2.若过点)0,4(A 的直线l 与圆1)2(22=+-y x 有公共点,则求直线l 的斜率取值范围.变式训练:过点)2,1(总可以作两条直线与圆0152222=-++++k y kx y x 相切,则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例3.已知两点)0,2(-A ,)2,0(B ,点C 是圆0222=-+x y x 上任意一点,则ABC ∆面积的最小值.变式训练:已知圆的方程是08622=--+y x y x ,设该圆过点)5,3(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为BD 、AC ,则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例4.自点)5,3(A 作圆C :1)3()2(22=-+-y x 的切线l ,求切线l 的方程.例5.已知点)5,0(P 及圆C :02412422=+-++y x y x .(1)若直线l 过点P 且被圆C 截得的线段长为34,求直线l 的方程;(2)求过点P 的圆C 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四、当堂反馈1.若方程02)22(2222=+-+-+m y m mx y x 表示一个圆,且该圆的圆心位于第一象限,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圆012222=+--+y x y x 上的点到直线2=-y x 的距离最大值是 .3.若直线:10 (0,0)l ax by a b ++=>>始终平分圆M :228210x y x y ++++=的周长,则14a b+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五、小结反思。

高中数学第十节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第十节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第十节讲解教案
主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3. 能够应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圆的切线与切点的概念。

2. 如何判断一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直线和圆的相关知识。

2.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习: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并介绍判定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4. 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做好预习。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相关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思考,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相关概念。

2. 学会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条件。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章:直线与圆的基本概念1.1 直线的定义及性质1.2 圆的定义及性质1.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2.1 直线与圆相交的判定条件2.2 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条件2.3 直线与圆相离的判定条件第三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3.1 求圆的方程3.2 求直线的方程3.3 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四章: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1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4.2 求点到圆心的距离4.3 求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第五章:综合练习5.1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5.2 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5.3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判定条件以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练习题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第六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6.1 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6.2 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6.3 直线与圆相离的性质本章主要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

学生将学习到在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情况下,直线和圆的特定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交点的数量、切点的位置、距离的关系等。

教学活动:通过图形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总结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时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几何推理证明这些性质。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这些性质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性质的理解程度。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考复习教案)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考复习教案)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考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导入1.1 复习点、直线、圆的基本概念1.2 复习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1.3 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离第二章:点的几何性质2.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2 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位置关系2.3 点在圆上、圆内、圆外的判定第三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1 直线与圆相交的条件3.2 直线与圆相切的条件3.3 直线与圆相离的条件第四章:圆的方程与性质4.1 圆的标准方程4.2 圆的半径、直径与弦的关系4.3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五章:点、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5.1 点在圆上、圆内、圆外的判定与应用5.2 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应用5.3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实际例子分析第六章:复习与巩固6.1 复习点、直线、圆的基本概念及性质6.2 复习点与直线、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6.3 解答学生疑问,巩固知识点第七章:中考题型分析7.1 点在圆上、圆内、圆外的判定题型7.2 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题型7.3 点、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题型第八章:中考模拟试题8.1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单项选择题8.2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填空题8.3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答题第九章:错题解析与反思9.1 分析学生在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方面的常见错误9.2 讲解典型错题,引导学生反思9.3 提高学生对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0.2 鼓励学生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加强对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10.3 展望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心第六章:点的几何性质(续)6.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6.2 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6.3 点在圆上、圆内、圆外的判定与应用的例题解析第七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续)7.1 直线与圆相交的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7.2 直线与圆相切的条件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7.3 直线与圆相离的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八章:圆的方程与性质(续)8.1 圆的标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8.2 圆的半径、直径与弦的关系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8.3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九章:点、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续)9.1 点在圆上、圆内、圆外的判定与应用的综合例题解析9.2 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应用的综合例题解析9.3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实际例子分析与拓展第十章:中考复习策略与建议10.1 中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复习策略10.2 中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解题技巧与方法10.3 对学生中考复习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建议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复习导入中的点、直线、圆的基本概念和位置关系的复习,是整个教案的基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后续内容的前提。

新课标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直线和圆的方程详细教案

新课标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直线和圆的方程详细教案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直线和圆的方程详细教案知识结构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学习目标1.了解直线的方程、方程的直线的定义;2.掌握直线的倾斜角、直线的斜率的定义及其取值范围;3.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会运用公式求出有关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重点难点本节重点:正确地理解斜率的概念,熟练地掌握已知直线上两点求直线斜率的公式,这是学好直线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本节难点: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定义中的几个条件,如直线与x轴相交与不相交,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最小正角等.求倾斜角时,要特别注意其取值范围是高考中,由于本节内容是解析几何成果中最基础的部分,一般是隐含在综合题中进行考查.典型例题【分析】【解】【点评】【分析】【解】【点评】【解法一】代数方法:套两点斜率公式.【解法二】【点评】“解析几何的特点之一是数形结合,数无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在学习数学时,应该记住华罗庚的这段话.教材上还涉及证明三点共线的练习题,怎样证明三点共线呢?请看下面例4.【分析】证明三点共线,可以用代数方法、几何方法,可以用直接证法、间接证法,你能想出至少一个方法吗?下面是同学们讨论出的几种证法供参考.【证法一】【证法二】【证法三】第二节直线的方程学习目标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参数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式.重点难点本节重点: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一般式,点斜式是推导直线方程其他形式的基础,一般式是直线方程统一的表述形式.本节难点:灵活运用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解题.在高考中几乎每年都要考查这部分内容,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居多.典型例题【分析】关键是确定直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解】【点评】学习直线的方程常犯的错误是忽略方程各种形式的应用条件,因此造成丢解.本例中各个小题均为两解,你做对了吗?第(4)小题的解法一要用到下节学到的公式,解法二用到课外知识,供有兴趣的同学欣赏.【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点评】灵活运用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常常要和平面几何的有关知识相结合.本题还有别的解法,不再一一列举.【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证明】【点评】【分析】【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点评】第三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以及两条直线的夹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难点本节重点: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本节难点: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并用解析几何方法研究角.在高考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几乎年年必考,常常单独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或作为综合题的一部分出现在解答题中.典型例题学习了本节以后,应该对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怎样求直线的斜率、距离与角有哪些公式等问题进行归纳小结,以便提纲挈领地掌握有关知识,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1.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是什么?答:2.怎样求直线的斜率?答:3.距离和角有哪些公式?能灵活运用吗?答:【解】用下面的例题检验是否理解和掌握了以上这些内容.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解】2.两条直线所成的角【解】【解法一】【解法二】3.有关交点的问题(A)1 (B)2 (C)3 (D)4【解法一】【解】【解法二】4.点到直线的距离【错误的解】【正确的解】【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解法四】第四节简单的线性规划学习目标1.了解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2.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重点难点典型例题学习了简单的线性规划以后,常见的题型是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用线性规划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下面的例题可检验是否掌握了这些内容.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分析】【解】【点评】例2 试讨论点线距离公式中,去掉绝对值符号的规律?【分析】【解】【点评】2.线性规划初步例3钢管长11.1米,需要截下1.5米和2.5米两种不同长度的小钢管,问如何截取可使残料最少?【分析】关键是利用约束条件,列出线性目标函数.【解】【评析】例4 用不超过500元的资金购买单价分别为60元、70元的单片软件和盒装磁盘,软件至少买3片,磁盘至少买2盒,则不同的选购方式共有().(A)5种(B)6种(C)7种(D)8种【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列表数点.故选(C).【点评】本题为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4题,难度系数0.47.如果有利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知识,此题将不再困难.【分析】甲的解法错误,错在(1)、(2)(3)、(4),反之不行,用必要不充分条件代替原条件,使解的范围扩大,[6,10]是[5,11]的子集.乙的解法正确.本题数形结合,利用本节的知识还可以有以下的解法.【解】【点评】第六节曲线和方程学习目标1.掌握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等概念.2.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解析法,学习运动变化、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重点难点本节重点:了解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掌握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这两个重要概念,并掌握由曲线的已知条件求方程的方法和步骤,熟悉解析法.本节难点:理解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以及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在高考中,曲线和方程常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出现在解答题中.典型例题学习了本节后主要要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以及用解析法解题的步骤,以下归纳供参考.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是:一建--选取适当的点和直线,建立坐标系;二设--设曲线上点,以及利用已知条件设出其他有关点的坐标等;三列式--根据动点符合的条件,列出含、的方程0;四化简--化方程0为最简形式;五证明--证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这一步不要求写出).解析法的主要步骤是:一建--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建系原则是使已知条件好用,使表达式简明,运算简便.因此,尽量利用已知点和已知直线;二设--选取一组基本量,用字母表示出题目涉及的点的坐标和曲线的方程;三算--通过运算,得到所要的结果.用以下例题检验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内容.1.怎样求轨迹方程【解法一】【解法二】【点评】【错误解法】【正确解法】【点评】【解法一】【解法二】【点评】2.解析法与综合法【证法一】【证法二】【证法三】【证法四】【点评】不同证法,以解析法较简便,复数将在高三年级学习,这里的证法实质和解析法一样,不过是换个说法.【分析】【解】【点评】解析法与综合法的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吗?解析法的优点是程序固定(一建二设三算),操作简便,但一般运算量较大;综合法的优点是思路灵活,但如何添加辅助线不易掌握.【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解法四】【点评】“是否可以用代数中的计算过程代替几何中的证明?”“让代数和几何中一切最好的东西互相取长补短”等是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的初衷.解析几何既然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对象的特征和性质,当然对运算能力要求较高.运算能力是一种计算化了的推理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知识、方法、技能和技巧的结合.在解析几何中,如果不注意运算方法上的特点和技能,就可能陷入有思路但算不出或很难算出正确结果的窘境,如本题的思路一、二.解析几何中常用的运算方法和技能是:①注意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如思路四;②不忘利用定义,尤其是圆锥曲线的定义解题;③充分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不忘对判别式的要求,如思路三;④合理利用曲线系;⑤数形结合,依形判数,就数论形;⑥灵活运用字母的可轮换性,减少同类量的重复运算.以上方法和技能,要在实际解题中逐步掌握.第七节圆的方程学习目标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理解圆的参数方程.2.初步了解直线和圆中反映出的运动变化、对立统一等辩证思想和观点.重点难点本节重点: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参数方程及其相互转化.本节难点:直线和圆的综合运用.在高考中,圆的方程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各类题型中出现.本节要掌握三种类型的问题,之一是求圆的方程,之二是直线和圆的综合题,之三是应用直线和圆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1.圆的方程有哪些形式?典型例题用下面的例题检验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圆的方程的三种形式:【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点评】怎样求圆的方程?这三条思路具有典型意义.【解法一】【解法二】【点评】【解法一】【解法二】【点评】【分析】关键确定圆心坐标和半径.【解】【点评】本题为1997年全国高考理科第25题,难度系数0.20.难在什么地方呢?第一文字叙述较长,有同学读不懂题;第二涉及众多知识,有同学不会运用;第三丢解,忽略了不同的位置关系.会不会用知识和怎样用知识,是一个人有没有能力和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努力吧!2.直线和圆综合题【分析】【解】【点评】【解法一】【解法二】【分析】【点评】【解】【点评】【解法一】【解法二】【点评】分类是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数学中的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就是依据数学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分类讨论并归纳结论,这一思想方法,在近代数学和现代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应该学习和掌握的重要思想方法.3.怎样利用直线和圆的知识解题?【分析】数形结合,将代数式或方程赋予几何意义.【解】【点评】从“数”中认识“形”,从“形”中认识“数”,数形结合相互转化,是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数学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的生命力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所有的各个部分不可分离地结合.”(希尔伯特)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不仅是中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也是学习高等数学和现代数学的基本能力.本题是利用直线和圆的知识求最值的典型题目.【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点评】。

直线和圆复习 教案

直线和圆复习 教案

直线和圆一、1.过点P (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为2.直线l 1:ax +2y -1=0与直线l 2:x +(a +1)y +4=0平行”等价于二1.过点(0,2)与圆22(1)1x y -+=相切的直线方程为__2.已知圆22450x y x +--=的弦AB 的中点为(3,1)Q ,直线AB 交x 轴于点P ,则||||PA PB ⋅=3.已知两圆C 1:x 2+y 2-2x +10y -24=0,C 2:x 2+y 2+2x +2y -8=0,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______4.直线R 与圆的交点个数是5.6.由直线y=x+1上的点向圆x2﹣6x+y2+8=0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7.如图,圆O1和圆O2的半径都是1,|O1O2|=4,过动点P分别作圆O1和圆O2的切线PM、PN(M、N为切点),使得|PM|=|PN|,试建立适当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8.已知直线:ax+by=1(其中a,b是实数)与圆:x2+y2=1(O是坐标原点)相交于A,B两点,且△AOB是直角三角形,点P(a,b)是以点M(0,1)为圆心的圆M上的任意一点,则圆M的面积最小值为求a与b满足的关系式9、过点(,0)引直线l与曲线y=2x-1相交于A,B两点,则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是10.已知圆C :(x -3)2+(y -4)2=1和两点A (-m,0),B (m ,0)(m >0),若圆C 上存在点P ,使得∠APB =90°,则m 的最大值为( )练习1.已知a ∈R ,则“a=1“是“直线l 1:a 2x +2y ﹣1=0与直线l 2:x +2y +4=0平行“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过点P (-3,-1)的直线l 与圆x 2+y 2=1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3.直线y=kx +1与圆x 2+y 2﹣2y=0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取决于k 的值4.若点P 在直线1:30l x y ++=上,过点P 的直线2l 与曲线()22:516C x y -+=只有一个公共点M , 则PM 的最小值为( )5.已知直线ax+y ﹣2=0与圆心为C 的圆(x ﹣1)2+(y ﹣a )2=4相交于A ,B 两点,且△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实数a= .6.直线y x b =+与曲线x =,则b 的取值范围是A.||b =B.11b -<≤或b =C.1b -≤≤1b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分别是x 轴和y 轴上的动点,若以AB 为直径的圆C 与直线2x +y -4=0相切,则圆C 面积的最小值为( )8.已知点,过点P 的直线与圆x 2+y 2=14相交于A ,B 两点,则|AB |的最小值为( )A .2B .C .D .4作业1.设a ∈R ,则“a=4是“直线l 1:ax +8y ﹣3=0与直线l 2:2x +ay ﹣a=0平行”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圆C 经过直线x +y ﹣1=0与x 2+y 2=4的交点,且圆C 的圆心为(﹣2,﹣2),则过点(2,4)向圆C 作切线,所得切线方程为( )A .5x ﹣12y +38=0B .5x +12y +38=0C .5x ﹣12y +38=0或x=2D .5x +12y +38=0或x=43.设直线l 的方程为(a +1)x +y +2-a =0 (a ∈R ).若l 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求l 的方程;4.已知圆C 经过坐标原点,且与直线x ﹣y +2=0相切,切点为A (2,4).(1)求圆C 的方程;(2)过动点P 作圆C 和圆D :(x +9)2+(y ﹣1)2=50的切线PM 、PN (切点分别为M 、N ),使得|PM |=|PN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5.已知圆C :04222=+--+m y x y x 。

人教版高中必修2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程主要围绕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展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了解直线与圆的基本概念,能够应用相应的术语描述并解决问题。

•能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会根据位置关系讨论问题。

•熟悉正切、切线、切点等相关概念,能够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灵活运用代数方法解决直线与圆的问题。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讨论。

•正切线、切线以及切点的概念正确理解及运用。

2.2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代数方法解决直线与圆的问题。

3. 教学内容及方法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直线与圆的基本概念及位置关系2.切线、正切线、切点的概念及性质3.代数方法解决直线与圆的问题3.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程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前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的初期,我们会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而让学生对该概念有一个基本了解。

2.知识点的讲授:讲解本节课程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及其相关性质,配以图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入骨髓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3.实例演示并讲解:我们将选取一些典型例题进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加以思考。

4.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一些小组探讨、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点,营造良好氛围,相互促进,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点。

4. 教学评价4.1 教学考核本节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考核:1.课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本节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练习,旨在加强巩固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2.作业布置: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考试评估:安排一次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于本节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4.2 教学改进教学改进需要我们针对本次教学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完善。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复习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复习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及切线的判断和性质,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2.通过解答涉及直线与圆的有关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了解、认识常规证明的分析方法和一些常规辅助线的添法;了解开放探究性、运动型问题的基本分析思路;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及切线的判断和性质的运用.教学难点:运用直线和圆位置关系判断方法及切线的判断和性质的解题技巧.教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采用导学案题组复习,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互查反馈题组,回忆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然后由“题组训练——构建知识框架——基础训练——错题警示—考题再现——拓展应用—检测达标”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小题组练习、考题再现、拓展应用层层推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动脑、动手、动口,展开小组合作和互动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前准备:老师: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学生:导学案、练习本、课本(九年级下册)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 明确考试要求师:同学们,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中考中经常和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扇形阴影面积等内容相联系,我们今天就来复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首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中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1.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概念.2.掌握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并能综合运用解决有关证明计算.3.了解三角形的内心.预计2013年会在选择题中考查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的试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解答题中仍以证明切线及求线段的长为重点.设计意图:直接导入,了解中考要求及题型,为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作好准备。

师:拿出导学案,完成题组一,并说明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题组一:自主完成 互查反馈2.已知Rt △ABC 的斜边AB =6cm ,直角边AC =3cm ,以点C 为圆心,半径分别为2cm 和4cm 画两个圆,这两个圆与AB 位置关系是 ;当半径为 cm 时,AB 与⊙C 相切。

大纲版高中高一数学全套教案:直线和圆的方程

大纲版高中高一数学全套教案:直线和圆的方程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直线上的点与直线的方程的解的一一对应关系、方程和直线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迁移能力.(三)学科渗透点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品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教材分析1.重点:通过对一次函数的研究,学生对直线的方程已有所了解,要对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介绍,以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概念;斜率公式要在熟练运用上多下功夫.2.难点:一次函数与其图象的对应关系、直线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是难点.由于以后还要专门研究曲线与方程,对这一点只需一般介绍就可以了.3.疑点:是否有继续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三、活动设计启发、思考、问答、讨论、练习.四、教学过程(一)复习一次函数及其图象已知一次函数y=2x+1,试判断点A(1,2)和点B(2,1)是否在函数图象上.初中我们是这样解答的:∵A(1,2)的坐标满足函数式,∴点A在函数图象上.∵B(2,1)的坐标不满足函数式,∴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现在我们问:这样解答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体会.)讨论作答:判断点A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满足函数关系式的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判断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应满足函数关系式.简言之,就是函数图象上的点与满足函数式的有序数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二)直线的方程引导学生思考:直角坐标平面内,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吗?直线都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直线不一定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如直线x=a连函数都不是.一次函数y=kx+b,x=a都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的解和它所表示的直线上的点一一对应.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之,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上面的定义可简言之:(方程)有一个解(直线上)就有一个点;(直线上)有一个点(方程)就有一个解,即方程的解与直线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显然,直线的方程是比一次函数包含对象更广泛的一个概念.(三)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性通过研究一次函数,我们对直线的方程已有了一些了解,但有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如y=kx+b中k的几何含意、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方向怎样求直线的方程、怎样通过直线的方程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都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四)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如图1-21中的α.特别地,当直线l和x轴平行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直线倾斜角角的定义有下面三个要点:(1)以x轴正向作为参考方向(始边);(2)直线向上的方向作为终边;(3)最小正角.按照这个定义不难看出:直线与倾角是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五)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直线与斜率之间的对应不是映射,因为垂直于x轴的直线没有斜率.(六)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在坐标平面上,已知两点P1(x1,y1)、P2(x2,y2),由于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直线P1P2就是确定的.当x1≠x2时,直线的倾角不等于90°时,这条直线的斜率也是确定的.怎样用P2和P1的坐标来表示这条直线的斜率?P2分别向x轴作垂线P1M1、P2M2,再作P1Q⊥P2M,垂足分别是M1、M2、Q.那么:α=∠QP1P2(图1-22甲)或α=π-∠P2P1Q(图1-22乙)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经过点P1(x1,y1)、P2(x2,y2)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四点:(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七)例题例1 如图1-23,直线l1的倾斜角α1=30°,直线l2⊥l1,求l1、l2的斜率.∵l2的倾斜角α2=90°+30°=120°,本例题是用来复习巩固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可由学生课堂练习,学生演板.例2 求经过A(-2,0)、B(-5,3)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tgα=-1.∵0°≤α<180°,∴α=135°.因此,这条直线的斜率是-1,倾斜角是135°.讲此例题时,要进一步强调k与P1P2的顺序无关,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可通过直线上的两点的坐标求得.(八)课后小结(1)直线的方程的倾斜角的概念.(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3)直线的斜率公式.五、布置作业1.(1.3练习第1题)在坐标平面上,画出下列方程的直线:(1)y=x(2)2x+3y=6(3)2x+3y+6=0(4)2x-3y+6=0作图要点: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找出方程的两个特解,以这两个特解为坐标描点连线即可.2.(1.4练习第2题)求经过下列每两个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1)C(10,8),D(4,-4);解:(1)k=2 α=arctg2.(3)k=1,α=45°.3.(1.4练习第3题)已知:a、b、c是两两不相等的实数,求经过下列每两个点的直线的倾斜角:(1)A(a,c),(b,c);(2)C(a,b),D(a,c);(3)P(b,b+c),Q(a,c+a).解:(1)α=0°;(2)α=90°;(3)α=45°.4.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k AB=k AC.六、板书设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能化直线方程成截距式,并利用直线的截距式作直线.(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两点式方程向截距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二、教材分析1.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上.2.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即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的坐标不满足这个方程,但化为y-y1=k(x-x1)后,点P1的坐标满足方程.三、活动设计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点斜式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的方程(图1-24)?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P1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注意方程(1)与方程(2)的差异:点P1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P1不在方程(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l的方程.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P1、斜率为k的直线l的方程.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图1-25),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二)斜截式已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b,求直线的方程.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出了直线上一点(0,b)及直线的斜率k,求直线的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代入点斜式方程可得:y-b=k(x-0)也就是上面的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什么叫斜截式方程?因为它是由直线的斜率和它在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当k≠0时,斜截式方程就是直线的表示形式,这样一次函数中k和b的几何意义就是分别表示直线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距.(三)两点式已知直线l上的两点P1(x1,y1)、P2(x2,y2),(x1≠x2),直线的位置是确定的,也就是直线的方程是可求的,请同学们求直线l的方程.当y1≠y2时,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方程改写成请同学们给这个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叫做直线的两点式.对两点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两点:(1)方程只适用于与坐标轴不平行的直线,当直线与坐标轴平行(x1=x2或y1=y2)时,可直接写出方程;(2)要记住两点式方程,只要记住左边就行了,右边可由左边见y就用x代换得到,足码的规律完全一样.(四)截距式例1 已知直线l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和b(a≠0,b≠0),求直线l的方程.此题由老师归纳成已知两点求直线的方程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解:因为直线l过A(a,0)和B(0,b)两点,将这两点的坐标代入两点式,得就是学生也可能用先求斜率,然后用点斜式方程求得截距式.引导学生给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对截距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三点:(1)如果已知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可以直接代入截距式求直线的方程;(2)将直线的方程化为截距式后,可以观察出直线在x 轴和y轴上的截距,这一点常被用来作图;(3)与坐标轴平行和过原点的直线不能用截距式表示.(五)例题例2 三角形的顶点是A(-5,0)、B(3,-3)、C(0,2)(图1-27),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本例题要在引导学生灵活选用方程形式、简化运算上多下功夫.解:直线AB的方程可由两点式得:即 3x+8y+15=0这就是直线AB的方程.BC的方程本来也可以用两点式得到,为简化计算,我们选用下面途径:由斜截式得:即 5x+3y-6=0.这就是直线BC的方程.由截距式方程得AC的方程是即 2x+5y+10=0.这就是直线AC的方程.(六)课后小结(1)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的命名都是可以顾名思义的,要会加以区别.(2)四种形式的方程要在熟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3)要注意四种形式方程的不适用范围.五、布置作业1.(1.5练习第1题)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画出图形:(1)经过点A(2,5),斜率是4;(4)经过点D(0,3),倾斜角是0°;(5)经过点E(4,-2),倾斜角是120°.解:2.(1.5练习第2题)已知下列直线的点斜方程,试根据方程确定各直线经过的已知点、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解:(1)(1,2),k=1,α=45°;(3)(1,-3),k=-1,α=135°;3.(1.5练习第3题)写出下列直线的斜截式方程:(2)倾斜角是135°,y轴上的截距是3.4.(1.5练习第4题)求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再化成截距式方程,并根据截距式方程作图.(1)P1(2,1)、P2(0,-3);(2)A(0,5)、B(5,0);(3)C(-4,-3)、D(-2,-1).解:(图略)六、板书设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能化直线方程成截距式,并利用直线的截距式作直线.(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两点式方程向截距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二、教材分析1.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上.2.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即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的坐标不满足这个方程,但化为y-y1=k(x-x1)后,点P1的坐标满足方程.三、活动设计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点斜式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的方程(图1-24)?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P1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注意方程(1)与方程(2)的差异:点P1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P1不在方程(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l的方程.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P1、斜率为k的直线l的方程.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图1-25),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二)斜截式已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b,求直线的方程.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出了直线上一点(0,b)及直线的斜率k,求直线的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代入点斜式方程可得:y-b=k(x-0)也就是上面的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什么叫斜截式方程?因为它是由直线的斜率和它在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当k≠0时,斜截式方程就是直线的表示形式,这样一次函数中k和b的几何意义就是分别表示直线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距.(三)两点式已知直线l上的两点P1(x1,y1)、P2(x2,y2),(x1≠x2),直线的位置是确定的,也就是直线的方程是可求的,请同学们求直线l的方程.当y1≠y2时,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方程改写成请同学们给这个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叫做直线的两点式.对两点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两点:(1)方程只适用于与坐标轴不平行的直线,当直线与坐标轴平行(x1=x2或y1=y2)时,可直接写出方程;(2)要记住两点式方程,只要记住左边就行了,右边可由左边见y就用x代换得到,足码的规律完全一样.(四)截距式例1 已知直线l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和b(a≠0,b≠0),求直线l的方程.此题由老师归纳成已知两点求直线的方程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解:因为直线l过A(a,0)和B(0,b)两点,将这两点的坐标代入两点式,得就是学生也可能用先求斜率,然后用点斜式方程求得截距式.引导学生给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对截距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三点:(1)如果已知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可以直接代入截距式求直线的方程;(2)将直线的方程化为截距式后,可以观察出直线在x 轴和y轴上的截距,这一点常被用来作图;(3)与坐标轴平行和过原点的直线不能用截距式表示.(五)例题例2 三角形的顶点是A(-5,0)、B(3,-3)、C(0,2)(图1-27),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本例题要在引导学生灵活选用方程形式、简化运算上多下功夫.解:直线AB的方程可由两点式得:即 3x+8y+15=0这就是直线AB的方程.BC的方程本来也可以用两点式得到,为简化计算,我们选用下面途径:由斜截式得:即 5x+3y-6=0.这就是直线BC的方程.由截距式方程得AC的方程是即 2x+5y+10=0.这就是直线AC的方程.(六)课后小结(1)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的命名都是可以顾名思义的,要会加以区别.(2)四种形式的方程要在熟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3)要注意四种形式方程的不适用范围.五、布置作业1.(1.5练习第1题)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画出图形:(1)经过点A(2,5),斜率是4;(4)经过点D(0,3),倾斜角是0°;(5)经过点E(4,-2),倾斜角是120°.解:2.(1.5练习第2题)已知下列直线的点斜方程,试根据方程确定各直线经过的已知点、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解:(1)(1,2),k=1,α=45°;(3)(1,-3),k=-1,α=135°;3.(1.5练习第3题)写出下列直线的斜截式方程:(2)倾斜角是135°,y轴上的截距是3.4.(1.5练习第4题)求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再化成截距式方程,并根据截距式方程作图.(1)P1(2,1)、P2(0,-3);(2)A(0,5)、B(5,0);(3)C(-4,-3)、D(-2,-1).解:(图略)六、板书设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能用定比分点公式设点后求定比.(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研究直线的一般方程与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对应概念;通过对几个典型例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简化运算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对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看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材分析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表示直线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直线的一般式能表示所有的直线,教学中要讲清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2.难点:与重点相同.3.疑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对多的关系.同条直线对应的多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三、活动设计分析、启发、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点斜式、斜截式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截距式既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又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与x 轴垂直的直线可表示成x=x0,与x轴平行的直线可表示成y=y0。

直线与圆的方程复习教案

直线与圆的方程复习教案

直线与圆的方程1.直线的方程【复习要求】【知识点梳理】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1)方向向量:与直线l平行的非零向量叫做直线l的方向向量,通常用d表示;(2)法向量:与直线l平行的非零向量叫做直线l的方向向量,通常用n表示。

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倾斜角:设直线l与x轴相较于点M,将x轴绕点M逆时针方向旋转至与直线l重合时所成的最小正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注:错误!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直线l的倾斜角为0;错误!直线l的倾斜角的范围为[)0,π。

(2)斜率:把倾斜角不为90°的直线l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直线l的斜率,用k表示,即tan=kα注:错误!当2πα=时,斜率k 不存在;○,2当0k ≥时,arctan k α=;当0k <时,arctan k απ=+。

错误!当直线l 经过点()111,P x y 、()222,P x y ()21x x ≠时,1212y y k x x -=-. 3. 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d u v =(),n a b =垂直)2y ()00,x y【基本例题】例1 求直线210x y ++=的倾斜角.解:斜率2k =-,所以倾斜角arctan2απ=-.例2 已知直线:1l y kx =+与两点()1,5A -、()4,2B -,若直线l 与线段AB 相交,求k 的取值范围. 解:直线l 恒过定点()0,1C ,4AC k =-,34BC k =-,数形结合知(]3,4,4k ⎡⎫∈-∞--+∞⎪⎢⎣⎭。

例3 已知()4,6A 、()3,1B --、()4,5C -三点, (1) 求经过点A 且与BC 平行的直线l 1的方程; (2) 求过点A 、B 的直线方程l 2; (3) 求B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l 3。

解:(1)直线l 1的一个方向向量()7,4BC -=,所以直线l 1的点方向式方程为4674x y --=-,化为一般式方程为47580x y +-=.(2)直线l 2的一个方向向量()7,7AB =--,所以直线l 2的点方向式方程为4677x y --=--,化为一般式方程为20x y -+=.(3)直线l 3的一个法向量()7,4BC =-,所以直线l 3的点法向式方程为()()74460x y ---=,化为一般式方程为7440x y --=。

高中数学直线和圆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和圆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和圆教案
课题:直线和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和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能够运用直线和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分析、思维导向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直线的概念及斜率、方向角的相关性质;
2. 圆的概念及圆心、半径、弦、弧、切线等基本概念;
3.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及相关公式。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给出一道直线和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直线和圆之间的关系,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直线的知识点:讲解直线的概念、斜率、方向角等基本知识,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直线的斜率和方向角。

3. 学习圆的知识点:讲解圆的概念、圆心、半径、弦、弧、切线等基本知识,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圆的相关参数。

4.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及相关公式,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5. 练习与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题,并对答案进行核对和讲解。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拓展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课堂评价:
考核学生对直线和圆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相关公式的掌握情况,包括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总结笔记,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直线、圆的复习教案

直线、圆的复习教案

教案一 直线的方程【授课对象】高三一轮复习【高考比重】“直线的方程”属于必修2第三章内容,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在兰州平时的模拟考试中对于直线方程性质的题型尤为常见,高考中主要结合圆、圆锥曲线为每一年的必考题型。

【授课过程】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1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表示x 轴正方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的夹角α,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2倾斜角的范围为[)π,0; (2)直线的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1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倾斜角不等于2π的直线斜率k =tan α,倾斜角是2π的直线斜率不存在;○2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 (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y 2-y 1x 2-x 1;○3根据两直线位置关系求解斜率; ○4根据导数求解斜率。

例1、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均有斜率。

( × ) 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均有倾斜角。

( √ )例2、(2010,北京)若直线L :y=kx-3与直线2x+3y-6=0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L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结合图像我们画出定直线2x+3y-6=0,过A(3,0),B(0,2) 由直线L 过定点C (0,)及交点在第一象限知L 移动到AC 时;移动到BC 时k=,即倾斜角为.故 26παπ<<.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名称 方程适用范围点斜式 y -y 0=k (x -x 0) 不含垂直于x 轴的直线 斜截式 y =kx +b 不含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两点式 y -y 1y 2-y 1=x -x 1x 2-x 1 不含直线x =x 1 (x 1≠x 2)和直线y =y 1 (y 1≠y 2)截距式 x a +y b=1 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Ax +By +C =0(A 2+B 2≠0)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注意:在使用时切记其适用范围;常用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在截距式中的截距不是距离,因此可正可负可为零。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新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代数法、几何法.(二)学习目标1.清楚圆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计算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的常用方法.4.求过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三)学习重点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2.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问题.(四)学习难点1.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问题.2.用坐标法判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读一读:阅读教材,填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几何含义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共点个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关系图形相交2个d<r相切1个d=r相离0个d>r(2)记一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方法一:代数方法步骤:1.将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成方程组.2.利用消元法,得到关于另一个元的一元二次方程.3.求出其判别式Δ的值.4.比较Δ与0的大小关系,若Δ>0,则直线与圆相交;若Δ=0,则直线与圆相切;若Δ<0,则直线与圆相离.反之也成立.方法二:几何法1.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2.计算出圆的半径为r.3.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半径r的大小关系,若d>r,则直线与圆相离;若d<r,则直线与圆相交;若d=r,则直线与圆相切. 反之也成立.2.预习自测(1)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称为_____,有两个交点称为_____,没有交点称为____.【知识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定义【数学思想】分类与整合【解题过程】根据定义填空【思路点拨】看图理解定义【答案】相切、相交、相离.(2)直线与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若方程组无解,则直线与圆,若方程组仅有一组解,则直线与圆,若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则直线与圆_____.【知识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定义【数学思想】分类与整合、数形结合【解题过程】根据定义填空【思路点拨】理解方程的解的定义【答案】相离、相切、相交.(3)直线210x y +-=与圆()()()222110x y r r -+-=>相交,求r 的取值范围. 【知识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 【数学思想】 函数与方程 【解题过程】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因为相交,所以r d >=【思路点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 【答案】552r >(4)判定直线34120x y +-=与圆22(3)(2)4x y -+-=位置关系是 . 【知识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解题过程】圆心(3,2)到直线的距离1d =,d r <,所以相交 【思路点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 【答案】相交.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1)直线与圆的方程(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等价条件 (3)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问题探究探究一 结合实例,认识圆与直线的平面位置关系★ ●活动① 清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我们清楚两个物体在空间位置关系有上下前后左右这几种,那么我们了解在名片上两个图形同样也有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那么圆和直线这两种图形的位置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称呼呢?首先我们设想自己正在海边观看日出:当看到太阳从海岸线上升起的时候,太阳和地平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叫什么呢?当看到太阳与海岸线相切的时候呢太阳完全升起来的时候呢根据课本知识和图像我们知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两个图形的交点个数可以分为相交、相切、相离三种.请完成下列空格: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称为_____,有两个交点称为_____,没有交点称为____. 【答案】相切、相交、相离【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中引入圆与直线位置关系,并运用课本中知识来解答实际问题,巩固预习成果,明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活动② 辨析概念、学会根据图像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请看图判断直线与圆位置的关系.【答案】相离、相切、相交.【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显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让同学们加以辨析,明确概念理解与专业名词的运用,加深记忆同时检验预习成果. 探究二 探究判断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 ●活动① 回顾直线与圆的方程大家能够说出直线解析式的通式吗(抢答) (1)点斜式:11()y y k x x -=- (2)斜截式:y kx b =+ (3)两点式:1121212121(,)y y x x y y x x y y x x --=≠≠--(4)截距式:1(0,0)x ya b a b+=≠≠ (5)一般式:0Ax By C ++=(A ,B 不同时为0). 大家能够说出圆的三种方程吗(抢答)(1)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220x y Dx Ey F ++++=(D 2+E 2-4F >0).(3)圆的直径式方程:1212()()()()0x x x x y y y y --+--=(圆的直径的两端点是1122(,),(,)A x y B x y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直线和圆方程的知识,为后面学习使用代数方法求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打下基础.●活动② 做例题初步认识代数和几何方法的解题思路已知直线:360l x y +-=圆心为C 的圆22240x y y +--=,判断直线l 与圆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书本例题)【设计意图】从课本的例子出发,让同学们初步建立代数方法和几何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活动③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例1 已知圆的方程是222x y +=,直线y x b =+,当b 为何值时,(1)圆与直线有两个公共点;(2)只有一个公共点;(3)没有公共点. 【知识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不等式 【数学思想】分类讨论【解题过程】联立方程求判别式或者计算距离【思路点拨】判别式法或者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比较 【答案】(1)22-<>b b 或(2)22-==b b 或(3)22<<-b同类训练 设m ,n R ∈,若直线(1)+(1)2=0m x n y ++-与圆22(1)+(y 1)=1x --相切,则的取+m n 值范围( ).A [1- .B (,1[1+3,+)-∞∞.C [2-.D (,2[2+22,+)-∞-∞【知识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不等式 【数学思想】方程不等式【解题过程】利用相切求出,m n 关系,再用重要不等式求出范围 【思路点拨】利用相切找条件 【答案】D探究三 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的常用方法★ ●活动① 直接求弦长的方法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x +2y -3=0被圆(x -2)2+(y +1)2=4截得的弦长为5552. 【知识点】垂径定理、弦长公式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 解法一:因为圆心(2,-1)到直线x +2y -3=0的距离d ==所以直线x +2y -3=0被圆截得的弦长为=解法二:利用韦达定理得到直线与圆的两个交点()11,y x 和()22,y x 有5525;5262121===⋅-=-=+a c x x a b x x 2x -求出弦长. 【思路点拨】垂径定理、韦达定理【答案】5同类训练 求直线0x -+=被圆224x y +=截得的弦长. 【知识点】垂径定理、弦长公式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法一:求出圆心到直线距离,利用垂径定理;法二:韦达定理,弦长公式 【思路点拨】垂径定理、韦达定理 【答案】2●活动② 已知弦长,转化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来求参数例3 已知圆02222=+-++a y x y x 截直线02=++y x 所得弦的长度为4,则实数a 的值是( ).A 2- B .4- C .6- D .8- 【知识点】垂径定理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圆的标准方程为()()a y x -=-++21122,圆心C (-1,1),半径r满足a r -=22,则圆心C 到直线02=++y x 的距离d ==所以2r =4+2=2-a .4a =- 【思路点拨】垂径定理 【答案】B同类训练 已知过点(3,3)M --的直线l 被圆224210x y y ++-=所截得的弦长为45,求直线l 的方程.【知识点】直线的点斜式、弦长公式 【数学思想】分类讨论、转化思想【解题过程】(0,2),5,r -=圆心设直线为3(3),330y k x kx y k +=+-+-=即,l d d ===弦长可得又212-==k k 或, 所以直线方程为290x y ++=,230x y -+=【思路点拨】再利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 【答案】290x y ++=,230x y -+=●活动③ 过圆内一点的最长弦和最短弦方程问题例4 已知圆()()51422=-+-y x ,求过圆内一点()03,P 的最长弦和最短弦所在直线方程【知识点】直线方程、圆的几何性质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圆心(4,1)A ,最长弦一定为直径,即直线AP ,则最长弦的方程为03=--y x .最短弦和直径垂直,最长弦即直径所在直线的斜率是1,所以最短弦斜率是-1,过因为过点P ,则最短弦的方程为03=-+y x . 【思路点拨】利用几何关系得出结论 【答案】03=--y x ,03=-+y x同类训练 设A 为圆1)2()2(22=-+-y x 上一动点,则A 到直线05=--y x 的最大距离为______.【知识点】圆的几何性质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15,2d =再加上半径,则最大距离5212d =+ 【思路点拨】利用几何关系得出结论 【答案】5212d =+ ●活动② 互动交流、初步实践组织课堂讨论:我们能否根据不同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出切线方程? 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求过定点的圆的切线方程问题是一类很重要的题型.我们都知道有这样的结论.过圆222r y x =+上一点A ()00,y x 的切线方程为200r yy xx =+在运用这个结论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可以来看一道例题:例5 求过点A ()1,2向圆422=+y x 所引的切线方程. 【知识点】圆的切线 【数学思想】分类讨论 【解题过程】解法一设切点为B ()00,y x ,则过B 点的切线方程为40000=+y y x x ,又点A ()1,2在切线上∴ ⎩⎨⎧=+=+442202000y x y x 联立可以解得切点(2,0)B ,68(,)55B 则最终解得切线方程2x =,01043=-+y x .解法二(1)当斜率不存在的时候,2x =满足;(2)当斜率存在的时候,设切线方程()21-=-x k y ,即012=+--y k kx , ∵圆心(0,0)到切线的距离是2,∴22121k k -+=+解得34k =-∴所求切线方程为01043=-+y x .综上所述:切线方程2x =,01043=-+y x . 【思路点拨】利用结论、求切线的通法 【答案】2x =,01043=-+y x .同类训练 从点(,3),P x x R ∈向圆22(2)(2)1x y +++=作切线,求切线段长度最小的切线方程【知识点】圆的切线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分析可知切线段最小,则点到圆心距离最小的点为所求,即(2,3)P -,求得直线为326(2)y x -=±+【思路点拨】找出切线段最小的那个点P .【答案】32)y x -=±+.3.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两个图形的交点个数可以分为相交、相切、相离三种.(2)解决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几何法,代数法.(3)与圆相交的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的计算.(4)过点求圆的切线方程的方法.重难点归纳(1)解决直线与圆位置关系题目的方法有代数法和几何法(2)使用直线和圆的方程来计算所截弦长、以及圆的切线方程.(三)课后作业基础型 自主突破1.对任意的实数k ,直线1y kx =+与圆222=+y x 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A.相离B.相切C.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D.相交且直线过圆心【知识点】直线与圆位置判别【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直线1y kx =+必过点(0,1)【思路点拨】根据该点与圆心的距离和圆半径大小的比较进行判断.【答案】C2.圆012222=+--+y x y x 上的点到直线2=-y x 的距离最大值是( ) B.21+ C.221+ D.221+ 【知识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22(1)(1)1,(1,1),1x y r -+-==圆心,圆心到直线距离公式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1d =1,则1d =+【思路点拨】加上半径是关键.【答案】B.3.直线3y kx =+与圆22(2)(3)4x y -+-=相交于N M ,两点,若≥||MN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3[,0]4- B.[ C. [ D.2[,0]3- 【知识点】已知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数学思想】转化思想【解题过程】(2,3),2,r =圆心直线为30kx y -+=,1,d d k =≥≤=≤≤弦长MN 可得又解得 【思路点拨】找到正确的方法对k 进行求【答案】B4.直线32+=x y 被圆08622=--+y x y x 所截得的弦长等于_______.【知识点】弦长公式【数学思想】方程思想【解题过程】22(3)(4)25,x y -+-=圆心(3,4),5,r d l ====54【思路点拨】圆中的弦长公式 【答案】54.5.过点A )1,2(的直线中被圆04222=+-+y x y x 截得的弦长最大的直线方程 是( ).A 053=--y x B .073=-+y x .C 053=-+y x .D 053=+-y x【知识点】最值问题【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22(1)(2)5,x y -++=圆心(1,-2),圆心B (1,2)-,则直线为053=--y x【思路点拨】该弦所在直线过圆心【答案】A6.圆222r y x =+上有某点)(00,y x P ,求过此点的切线方程.【知识点】圆的切线【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圆心(0,0),半径r ,切线斜率与点)(00,y x P 与圆心直线斜率乘积为1- ,00100,y x k k x y ==-,0000:(),x l y y x x y -=--化简得200r y y x x =+ 【思路点拨】点斜式求直线【答案】200r y y x x =+能力型 师生共研7.圆0422=-+x y x 在点)3,1(P 处的切线方程为( ).A 023=-+y x B .043=-+y x .C 043=+-y x .D 023=+-y x【知识点】圆的切线【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22(2)4,x y -+=圆心(2,0),点P 在圆上,圆心与P 的直线斜率1k k =∴=023=+-y x 【思路点拨】抓住点在圆上,该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特点.【答案】D8.0y +-=截圆224x y +=得的劣弧的圆心角为__________.【知识点】弦长、圆心角【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直线与圆交于AB ,可求得2AB =.又2OA OB ==,所以AOB ∆是等边三角形,AOB ∠=3π.【思路点拨】求出AB ,解AOB ∆ 【答案】3π探究型 多维突破9.已知圆C :222430x y x y ++-+=.若圆C 的切线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求此切线的方程.【知识点】求切线方程【数学思想】分类讨论【解题过程】∵切线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切线的斜率是±1或过原点,故所求切线方程为:x +y -3=0,x +y +1=0,x -y +5=0,x -y +1=0.(2y x =±【思路点拨】利用截距绝对值相等【答案】x +y -3=0,x +y +1=0,x -y +5=0,x -y +1=0.(2y x =10.已知圆C :x 2+y 2+2x -4y +3=0.从圆C 外一点P (x 1,y 1)向圆引一条切线,切点为M ,O 为原点,且有PM =PO ,求使PM 最小的点P 的坐标.【知识点】圆的切线【数学思想】方程思想【解题过程】∵切线PM 与CM 垂直,∴222PM PC CM =-,又∵PM =PO ,(,)P x y ,坐标代入化简得2430x y -+=.PM 最小时即PO 最小,而PO 最小,即过O 点作直线2430x y -+=的垂线与之交点即为P , 从而解方程组24302x y y x -+=⎧⎨=-⎩得满足条件的点P 坐标为33(,)105P -.【思路点拨】找出P 满足的条件,找到最小值得位置 【答案】33(,)105P -.自助餐1.直线y =x +1上的一点向圆(x -3)2+y 2=1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 ).A 1 .B .C .D 3【知识点】圆的切线【数学思想】转化思想【解题过程】l d =切线段的长度为圆心(3,0)到直线上的点的距离,所以切线段最短,则当d 最短时取得,min d =,min l ==【思路点拨】利用切线长的公式.【答案】C.2.直线x -2=0与圆x 2+y 2=4相交于A ,B 两点,则弦AB 的长度等于__________.【知识点】弦长【解题过程】根据圆的方程知,圆的圆心坐标为(0,0),半径R =2,弦心距1,d ==,所以弦长AB == 【思路点拨】弦长公式.【答案】3.圆C :(x -1)2+(y -2)2=25,直线l :(2m +1)x +(m +1)y =7m +4 (m ∈R).(1)证明:不论m 取什么实数,直线l 与圆恒相交于两点;(2)求⊙C 与直线l 相交弦长的最小值.【知识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弦长最值问题【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转化思想【解题过程】(1)将方程(2m +1)x +(m +1)y =7m +4,变形为(2x +y -7)m +(x +y -4)=0.直线l 恒过两直线2x +y -7=0和x +y -4=0的交点,交点M (3,1).又∵(3-1)2+(1-2)2=5<25,∴点M (3,1)在圆C 内,∴直线l 与圆C 恒两个交点.(2)由圆的性质可知,当l ⊥CM 时,弦长最短.又||CM ==∴弦长为l ===【思路点拨】.找到几何关系【答案】454.已知过点()3,3M --的直线l 与圆224210x y y ++-=相交于,A B 两点,(1)若弦AB 的长为l 的方程;(2)设弦AB 的中点为P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知识点】弦长、直线方程、轨迹问题【数学思想】方程思想【解题过程】(1)若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则l 的方程为3x =-,此时有24120y y +-=,弦()||||268A B AB y y =-=--=,所以不合题意.故设直线l 的方程为()33y k x +=+,即330kx y k -+-=.将圆的方程写成标准式得()22225x y ++=,所以圆心()0,2-,半径5r =. 圆心()0,2-到直线l 的距离d =,因为弦心距、半径、弦长的一半构成直角三角形,所以()22231251k k -+=+,即()230k +=,所以3k =-. 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3120x y ++=.(2)设(),P x y ,圆心()10,2O -,连接1O P ,则1O P ⊥AB .当0x ≠且3x ≠-时,11O P AB k k ⋅=-,又(3)(3)AB MP y k k x --==--, 则有()()()23103y y x x ----⋅=----,化简得22355222x y ⎛⎫⎛⎫+++= ⎪ ⎪⎝⎭⎝⎭......(1) 当0x =或3x =-时,P 点的坐标为()()()()0,2,0,3,3,2,3,3------都是方程(1)的解,所以弦AB 中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355222x y ⎛⎫⎛⎫+++= ⎪ ⎪⎝⎭⎝⎭. 【思路点拨】.解析法求轨迹【答案】3120x y ++= 22355222x y ⎛⎫⎛⎫+++= ⎪ ⎪⎝⎭⎝⎭.5.过直线x +y -0上点P 作圆x 2+y 2=1的两条切线,若两条切线夹角是60°,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知识点】圆的切线【数学思想】转化思想【解题过程】如图所示,过点P 作圆x 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连接OA ,OB ,OP .由已知得,∠APO =30°,所以PO =2.设P 坐标为(,)x y ,则2204x y x y ⎧+-=⎪⎨+=⎪⎩,所求坐标为). 【思路点拨】角度转化为长度【答案】).6.已知点M (a ,b )在圆O :x 2+y 2=1外,则直线ax +by =1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不确定【知识点】点与圆、直线与圆位置判别【解题过程】M (a ,b )在圆O :x 2+y 2=1外,则122>+b a ,【思路点拨】直接转化条件【答案】C。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直线与圆的性质及相关定理
2. 掌握直线与圆的交点求解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直线与圆的公共部分
2. 直线与圆的交点求解
教学难点:
1. 利用直线与圆的性质解决较复杂问题
2. 应用所学知识综合思考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粉笔、几何工具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引入直线与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解直线与圆的性质(15分钟)
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直线与圆的交点情况
3. 直线与圆相交时的性质
三、示范求解例题(15分钟)
通过实际例题,演示如何求解直线和圆的交点,让学生掌握方法和技巧。

四、学生练习(20分钟)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引导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直线与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延伸:
1. 探究直线与圆的其他性质和定理
2. 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直线与圆的性质展开,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
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例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数学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数学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数学教案
标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

2. 掌握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根据条件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实例引入,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比如篮球运动员投篮时,球的运动轨迹就是一个抛物线,而篮球框是一个圆形。

那么如何确定球是否会进入篮筐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

2. 新课讲解:
(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2) 判断方法: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

3. 练习巩固: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
设计一些相关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一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高一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高一数学上册优秀教案高一数学上册优秀教案(篇1)一、教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知识体系上看,它既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延续与提高,又是学习切线的判定定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

从数学思想方法层面上看它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以及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学情学生初中已经接触过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和判定;且在上节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点的坐标、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掌握利用方程组的方法来求直线的交点;具有用坐标法研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用图形表示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可以利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和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简单判断出直线与圆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操作、观察、探索、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从而锻炼观察、比较、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锻炼积极探索、发现新知识、总结规律的能力,解题时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用解析法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难点体会用解析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高一数学上册优秀教案(篇2)1、知识与技能(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2)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同的定义方法;(3)了解如何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表示出来;(4)掌握并能初步运用公式一;(5)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2、过程与方法初中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就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引导学生把这个定义推广到任意角,通过单位圆和角的终边,探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最终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根据角终边所在位置不同,分别探讨各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以及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最后主要是借助有向线段进一步认识三角函数.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3、情态与价值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方法,而且各种定义都有自己的特点.过去习惯于用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的“比值”来定义,这种定义方法能够表现出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推广,有利于引导学生从自己已有认知基础出发学习三角函数,但它对准确把握三角函数的本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从角的集合到比值的集合”的对应关系与学生熟悉的一般函数概念中的“数集到数集”的对应关系有冲突,而且“比值”需要通过运算才能得到,这与函数值是一个确定的实数也有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本节利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定义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这个定义清楚地表明了正弦、余弦函数中从自变量到函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表明了这两个函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公式一).难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三角函数线的正确理解.高一数学上册优秀教案(篇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识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与圆 复习
(一) 直线的倾斜角α与斜率k 求k 方法:
1.已知直线上两点1p (1x ,1y )2p (2x ,2y )(1x ≠2x ) 则 2.已知α时,k=tan α(α≠900) k 不存在(α=900) 3.直线Ax+By+C=0,(A ,B 不全为0,) B=0时k 不存在, B ≠0时 k=-B
A
(二)直线方程
(三)位置关系判定方法:
当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限制条件)
1212
y y x x k --=
(四)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是 d=
两平行直线Ax+By+C1=0和Ax+By+C2=0间的距离为 d= .
(五)直线过定点。

如直线(3m+4)x+(5-2m)y+7m -6=0,不论m 取
何值恒过定点(-1,2) (六)直线系方程
(1)与已知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的设法: Ax+By+m=0 (m ≠C)
( 2 ) 与已知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的设法: Bx -Ay+m=0
(3)经过直线1l ∶1A x+1B y+1C =0,2l ∶2A x+2B y+2C =0交点的直线设法: 1A x+1B y+1C +λ(2A x+2B y+2C )=0(λ为参数,不包括2l )
2
200B A C
By Ax +++222
1B A C C +-
(七)关于对称
(1)点关于点对称(中点坐标公式)
(2)线关于点对称(转化为点关于点对称,或代入法,两条直线平行) (3)点关于线对称(点和对称点的连线被线垂直平分,中点在对称轴上、
kk’= -1二个方程)
(4)线关于线对称(求交点,转化为点关于线对称)
(八)圆的标准方程: 222b)-(y a)-(x r =+ 圆心(a,b ) 半径r >0
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F E D 422-+>0)
圆心(2,2E D ) r=
(九)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C ∶222b)-(y a)-(x r =+,点M(00,y x )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有:
(1)d >r 点M 在圆外;
(2)d=r 点M 在圆上; (3)d <r 点M 在圆内. (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 C ∶222b)-(y a)-(x r =+,直线l 的方程Ax+By+C=0,圆心(a ,b)到直线l 的距离为d,判别式为△,则有:(几何特征) (1)d <r 直线与圆相交; (2)d=r 直线与圆相切; (3)d >r 直线与圆相离; 弦长公式:
或(代数特征)
(1)△>0 直线与圆相交,圆C 和直线l 组成的方程组有两解; (2)△=0 直线与圆相切, 圆C 和直线l 组成的方程组有一解; (3)△<0 直线与圆相离, 圆C 和直线l 组成的方程组无解。

(十一)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C1:222b)-(y a)-(x r =+和圆C2:222n)-(y m )-(x r =+ (R,r >0)且设两圆
2
422F E D -+222d r l -=
圆心距为d ,则有: (1) d >R+r 两圆外离; (2) d=R+r 两圆外切;
(3) │R -r │<d <│R +r │两圆相交; (4) d= │R -r │ 两圆内切; (5) d <│R -r │ 两圆内含; (十二)圆的切线和圆系方程
1.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222r y x =+,圆上一点为(00,y x ),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0x x+ 0y y= 2r (课本命题).
圆222r y x =+,圆外一点为(00,y x ),则过此点的两条切线与圆相切,切点弦方程为200r y y x x =+。

2.圆系方程: ①


C1

11122=++++F y E x D y x 和圆C2∶
022222=++++F y E x D y x .若两圆相交,则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11122F y E x D y x +++++λ(22222F y E x D y x ++++)=0(λ为参数,圆系中不
包括圆C2,λ=-1为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②设圆C ∶022=++++F Ey Dx y x 与直线l :Ax+By+C=0,若直线与圆相交,则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F Ey Dx y x ++++22+λ(Ax+By+C)=0(λ为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