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潮州话中亲属的称谓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潮州话中亲属的称谓关系
[摘要]亲属称谓是亲属制度的语言反映,它以简单的词语形式反映出了复杂的亲属制度,考查亲属称谓具有语言学和文化学双重意义。
通过对潮州方言内部的亲属称谓调查,从宗亲、外亲、姻亲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写,并总结出潮州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
[关键词]亲属制度亲属称谓潮州方言
一、潮州地理位置以及潮州方言的概况
潮州位于广东省最东端,处于韩江中下游。
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揭阳市的揭东县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通汕头市和汕头市属的澄海市,并濒临南海,与台湾隔海相望。
陆地总面积3083.9平方公里,还有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36公里。
潮州自古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素有“省尾国角”之称。
潮汕地区的闽语是闽南方言向南传播的产物。
虽然目前潮州方言与福建闽南方言在语言沟通上有一定的障碍,但是我们依然无法否认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保持着闽语共同的特征。
但是潮州方言生长在粤地,必然受到粤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一些独有的特点。
潮州方言既有古汉语的积淀,在语言、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保持留有古汉语的特点,堪称“活化石”,又有潮州民俗文化的生动体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潮州方言亲属称谓关系
1.宗亲
宗亲是血亲的一支,是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并且同姓氏的亲属。
包括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直系宗亲包括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孙子、孙女。
旁系宗亲包括伯父、叔父、堂兄弟姐妹、侄子、侄女等。
(1)直系宗亲
2.外亲
外亲是血缘的另一支,他是指与自己虽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氏的亲属。
(1)母亲的亲属
3.姻亲
姻亲指的是没有血缘关系而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包括自己的配偶及其父母兄弟姐妹,自己兄弟姐妹的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的配偶、堂兄弟姐妹的配偶、表兄弟姐妹的配偶。
(1)夫系
三、潮州方言亲属称谓总体特征
1.遵循汉语亲属称谓的基本规则
(1)男女有别。
性别之分是人类语言中对亲属分辨的基本要求之一。
同样,潮州方言在每一个称谓中分出了男女不同的两个相对应的称呼,尤其是叙称词。
(2)长幼有序。
潮州方言亲属称谓对长幼的区分相当细致,不同辈分的区分是一目了然的,上文几个表格中的祖、父、子、孙辈都层次清楚。
并且,它对同一辈分中的长幼也作了很明晰的区别,如比父亲大的称“阿伯”,比父亲小的称“阿叔”。
(3)脉系分明。
这是汉语亲属称谓的一个最大特点。
潮州方言亲属称谓对各个不同谱系之间作了非常严格的区分,同一辈分同一性别的人,如按女性可分为父系中的“阿姆”、“阿婶”、“阿姑”,母系中的“阿妙”、“阿姨”,按男性可分出父系中的“阿伯”、“阿叔”母系中的“阿舅”等等。
(4)以父系为中心的宗族观。
潮州是一个重男轻女思想较为浓厚的地方,这也在亲属称谓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以父亲为中轴线延续下来的前后代称谓整个亲属称谓系统的骨架,有关这部分的词语划分得最为仔细,对其他亲属的区别也都是以父系中的男性为基点。
如对父系中称谓“父亲的兄弟”为“阿伯”、“阿叔”,而对母系中的“母亲的兄弟”则统称为“阿舅”,没有分出大小。
甚至是对父系中的女性,如“父亲的姐妹”也没有区分大小,统称“阿姑”,这就与母系中对“母亲的姐妹”不分大小统称“阿姨”同理。
2.内部一致性较高
从上面表格中不难看出,潮州方言亲属称谓词汇的内部一致性比较高,存在的差异只限于个别词语,各地之间能够通话。
例如,其他地方称谓伯祖父、叔祖父分别为“老伯”、“老叔”,通过前加“老”来表示辈分的增加,而饶平的黄冈和井洲则称谓为“伯公”、“叔公”,它们是通过后加“公”来表示跟爷爷(“阿公”)同一个辈分。
再如,对于外曾祖父和外曾祖母的称谓语序上存在差异,湘桥、枫溪、古巷、黄冈都称谓为“老外公”、“老外妈”,而庵埠、彩塘、凤塘、井洲则称谓为“外老公”、“外老妈”。
尽管在潮州方言亲属称谓系统里面存在着诸如此类的一些差异,但仍然不会影响不同地方的人的互相沟通。
另外,潮州方言亲属称谓的内部一致性尤其体现在对长辈的称谓上。
相当于祖父辈份及更高辈份的亲属的称谓一致性更高,如“老祖公”(高祖父)、“老祖妈”(高祖母);“老公”(曾祖父)、“老妈”(曾祖母);“阿公”(祖父)、“阿妈” (祖母);“老伯/伯公” (伯祖父)、“老姆姆婆”(伯祖母)等等。
在语音上潮州方言亲属称谓词也存在较大共性。
普通话由于受双音化的影响,己经没有单音节的亲属称谓词了,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亲属称谓词。
潮州方言亲属称谓词也呈现出这种态势,从语音形式来看,亲属称谓词主要是以双音节和三音节词为主体。
3.保留大量古词语
潮州方言中保留了大量古词语,尤其是稳固性很强的亲属称谓词语。
如:“大家”指丈夫的母亲。
这种称谓由来已久,《后汉书•曹世叔妻传》:“(班昭)博学高才……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这里“大家”音义均同“大姑”,是对妇女的尊称,后来由此引申为妇女对丈夫之母的称呼。
《宋书•孙棘传》:未娶妻,“棘妻许又寄语属棘:‘君当门户,其可委罪小郎?且大家临亡,以小郎属君,竟家道不立。
’”《太平广记•陈义郎》:“大家见之,即不忘息六朝时期,‘大家’就已经引申出‘婆婆’之义了。
需要说明的事,(媳)妇。
”显然,在“婆婆”义的“大家”在古代音同“大姑”,潮州话中为了区分“大家”和“大姑”而采用“家”的读音。
“大官”,在潮州话中“大官”不是称职位高的人,而是与“大家”相对而言,即指丈夫的父亲。
“官”在古代除了作“官职”、“官吏”解外,还可以用作“对君主、尊长的敬称”,如晋卢循家人称循(((晋书•卢循传》)、南朝梁袁君正称父昂(《南史•袁君正传》)、晋石鉴称其君石虎(《晋书•石季龙载记》)皆曰官。
以后引申作对“公公”的称呼,与“家”(婆婆)并称。
据宋王愚《野客丛书》记载,妇人“称翁姑为官家”《南唐书•李家明传》注:“江浙谓舅曰官,姑曰家。
”今潮州话的“大官”显然就是源于古时的“官”,并仿照“大家”一词,在“官”之前加“大”而形成。
“新妇”,潮州人称“儿媳妇”为“新妇”。
“新妇”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本意为“新嫁娘”。
《国策•卫策》:“卫人迎新妇。
”《吕氏春秋•淫词》:“惠子闻之曰:‘何事比我于新妇乎!’”从汉代起,“新妇”开始被用来称“儿媳”。
《后汉书•周郁妻(赵阿)传》:“郁骄淫轻躁,多行无礼。
郁父伟谓阿曰:‘新妇贤者女,当以道匡夫。
’”又《何进传》:“张让向子妇叩头。
云:‘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
’”北齐时童谣云:“寄书与妇母,好看新妇子。
”
“阿奴”,这是潮州一带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孙儿、孙女或者特别喜爱的晚辈的爱称。
另外,潮州人也称儿子为“阿奴”。
“阿奴”是一种爱称,有“心肝宝贝”之意,丝毫不带贬义。
这种爱称曾经盛行于六朝。
《世说新语•德行》:“谢奕作刻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又《方正》:“周侯(额)独留予(周漠)饮酒言话,临别,流涕抚其背曰:‘奴好自爱。
’”《南史•齐•废帝郁林王本纪》:“(武帝)临崩,执帝手曰:‘阿奴,若忆翁,当好作!’”又《郁林王何妃传》:“帝谓皇后为阿奴,曰:‘阿奴暂去。
’”从上面诸例可以看出,“阿奴”、“奴”在六朝时期是尊长对卑幼的爱称,可以用作兄称弟,也可以用作祖称孙,还可以用作帝称后。
潮州话中的“阿奴”正是保存了第二种用法。
“同门”,指连襟兄弟,意为同娶一门之女。
“同门’,这种称谓,晋代己见。
《尔雅•释亲》:“两婿相谓为亚。
”晋。
郭璞注云:“今江东人呼同门为僚婿。
”《广雅•释亲》:“同门谓之婿。
”清•王念孙疏注:“婿上盖脱‘友’
字……《汉书•严助传》:‘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
’颜师古注云:‘友婿,同门之婿。
’”
四、结语
亲属称谓是亲属制度的语言反映,它以简单的词语形式反映出复杂的亲属制度。
亲属称谓的特点一般受到亲属制度的制约。
具有不同的亲属制度,自然会形成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
但是语言对社会的反映还受到语言本身内部结构规律的影响。
考察语言中的亲属称谓,不仅可以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的亲属制度的构成状况。
也可以了解这种语言的语言系统特别是词汇的面貌与特点。
潮州方言是闽南方言向南播迁的产物,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保存着闽南方言共同的特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周边语言环境的差异,潮州方言已呈现很多不同于福建闽南方言的特征,亲属称谓也是如此。
潮州方言的特点,为深入研究闽南方言提供了语言材料,对语言接触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艾贵金.浅谈淮阳方言的亲属称谓语闭[J].语言研究,2002.
[2]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3]曹炜.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闭[J].江苏大学学报,2005,7(2).
[4]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陈汉初.潮汕民间亲属称谓浅探闭[J].汕头大学学报,2003.
[6]陈立中.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词语中的排行标志明[J].湘潭大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