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街巷改造景观设计初步研究
城市微更新视角下对大油坊巷片区的改造研究
![城市微更新视角下对大油坊巷片区的改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78a05847e21af45b207a8bc.png)
城市微更新视角下对大油坊巷片区的改造研究作者:张晓晶吴冬蕾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15期摘要:歷史街区是一座城市文化的发源地,是城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南京大油坊巷片区为例,以城市微更新这一视角对老城区内进行改造提出合理的设计理念。
在历史风貌区内进行小而精的改造,提升整体生活环境的质量,同时避免丧失历史记忆和地区文化价值[1],打造更好的公共空间。
基于主要受众人群的需求,以及前期的调查和对空间的分析,根据微更新的模式来思考和设想,对片区的更新改造提出初步的设计构思。
关键词:大油坊巷;微更新;居住区;更新改造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5-0-041 对城市微更新的理解1.1 传统的城市更新对于南京人来说,身边一直悄无声息地进行着翻新工作,如老城区旧小区的改造、建筑立面的更新、道路的规划与改造。
这些发生的种种变化,不仅仅是老旧小区外表的更新,更是城市的宜居性和功能品质的提升。
老城区作为城市文化的发源地,它的功能退化不能够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如果运用传统的更新手法,无非是推平重来,建立现代化的居住小区,更能符合现代化都市的称号。
但对于原来居住于此的人群,生活的记忆对他们来说尤为珍贵,一味简单粗暴的推倒、拆除和重建,便是阻断了城市记忆的生长。
对于规划和管理者来说,建筑的更新只是“表面功夫”,在此基础上提升居住功能、重塑城市空间结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里”。
尽管城市更新是大势所趋,但不应该是单纯的自上而下。
1.2 微更新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城在保护和发展之间出现了很多矛盾,尤其是建设较早,地处城市中心区域的那些无法满足当今城市的居住环境。
城市的大规模拆除重建使城市历史遗存逐渐减少,加之城市记忆保护与规划实践的缺失使得城市历史片段断层[2]。
“微更新”则是在此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合适的模式,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
微更新可以是对一栋楼、一个小公园、一处垃圾回收进行的小设计,只要对他们进行更新改造,就能提升整片区域的生活品质。
试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
![试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3472aa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0.png)
试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为促进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效果更好,给历史建筑更为全面的保护,本文以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为例进行详细分析,首先介绍了此街区的一些基础概况,并从街区风貌、环境景观、居民生活等角度进行空间环境的解读。
而后,对应问题给予了一些实用性建议,如延续传统空间的原真性、科学评估空间特色要素、注重历史建筑的活化与再利用、完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
标签: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环境景观老门东是南京老城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老门东因为兵防要求,形成了东西向通往中华门城堡的三条”街”,和南北方向建筑之间的若干“巷”。
整个街巷保留着很多历史遗迹,文化氛围浓厚。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况与多维度现状分析1.1街区概况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多元文化集聚地,汇集了很多历史文化建筑,老门东地处南京老城南,因位于中华门以东而得名。
自古以来,老门东都是南京传统生活、市井文化的缩影。
在非物质文化要素层面,集合很多要素,如画坊、茶馆、民俗博物馆、手工艺工作室等。
与此同时,其作为一个社区,极具生活气息,现居人口比例中,老年人比例较大,超过了10%,因此需要对此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激活工作进行重视。
在政府的牵引下,很多居民对原有建筑进行了升级或置换以及功能更替,以增强历史建筑空间的活力,至此,老门东已成为当地较具代表性的特色旅游街区。
1.2多维度现状1.2.1规划落实的基本情况在对老门东进行保护、整治工作时,先要严格按照政府编制的《保护规划》指导相关操作与组织,而后,对片区内的历史遗存进行认定,让保护工作的落实范围更加明确,并保证建设工作达到相应水平。
在对街区的整治保护工作进行落实时,需要配合列出整治保护计划,这可让整改工作进行的更加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老门东正街的西段,环境整治工作已经初步完成。
其中涵盖的工作包括历史建筑的修缮与保护、升级基础设施、提升街区景观环境等。
其中,工作落实的重点是重要的街巷,把较狭窄的“巷”改成更适宜步行的“街”,赋予空间形式多样化,从而增添街区魅力。
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08123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4.png)
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一、研究背景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步行街兴起。
步行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之一,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步行街作为城市空间的“面孔”,其空间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感官体验和城市形象。
因此,研究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对于提高城市美学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和质量。
三、研究内容1. 现有步行街的街道空间景观设计调研分析通过现有步行街的调研和分析,总结出现有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 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的设计标准和原则探讨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的设计标准和原则,包括设计的重点、设计的原则、设计的要求等。
3. 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选取多个典型步行街案例,分析其街道空间景观设计,提炼出成功的设计经验和问题,为今后的设计提供参考。
4. 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方案创新研究根据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的标准和原则,结合已有成功案例,提出创新方案,为今后的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获取关于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的相关信息,包括步行街的定位、功能定位和设计理念等。
2.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找和分析文献,了解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的理论体系和设计标准。
3. 成功案例分析法选取多个成功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提取出其中的成功因素和设计经验。
4. 创新设计方法根据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的标准和原则,结合成功案例,提出新的创新设计方法,为今后的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提出步行街街道空间景观设计的标准和原则,帮助规划设计者在设计中避免重复和不合理的设计,提高步行街的美学和实用价值。
宜家效应语境下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以南京梅园新村历史街区为例
![宜家效应语境下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以南京梅园新村历史街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a80ec1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75.png)
魏远航 WEI Y uanhang 梁家年 LIANG Jianian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 echnology,210044 Nanjing Jiangsu)18摘要:为促进南京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微更新提供恰当的设计方案,以提升区域空间内居民生活活性。
文章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走访调研,分析宜家效应理论与城市街区景观微更新的关系,归纳出景观空间环境更新设计要与人、事、物之间相互联结,塑造居民与空间景观环境的情感联系。
以历史文化街区的“人”作为设计主线,形成宜家效应理论语境下的景观街区寄托是空间布局、模块化设施维护等设计策略,以此推动南京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景观保护更新。
关键词: 宜家效应;景观微更新;梅园新村;历史街区Abstract: The study aims to provide appropriate design solutions to promote the micro-renewal of the landscape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of Nanjing Meiyuan New Village to enhance the living activity of residents.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KEA effect theory and the micro-renewal of urban neighborhood landscapes, and summarizes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spatial environment renewal to be interconnected with people, business and things, and shape the emot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residents and the spati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Taking the "people"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as the main line of design,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landscape block renewal design strategy under the context of IKEA effect theory, it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landscape micro-renewal design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of Nanjing Meiyuan New Village.Key words: IKEA effect ;landscape micro renewal ;Meiyuan New Village ;historical block中图分类号:TU97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2.04.018收稿日期:2022-07-15作者简介:魏远航(1998—),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居空间环境设计;梁家年(1965—),男,艺术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设计学理论与实践。
老门东地区
![老门东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960f8e2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8.png)
房价一涨均 涨的时代
房价有升有
降,土地市 场内冷外热
02
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改造后空间设计探讨
改造背景
3 现实背景
南京城南历史城区的保护情况也岌岌可危,近年来,现状 历史街区仅保留少量历史建筑,其余传统建筑正遭拆除, 甚至部分地段已遭完全拆毁的严峻形式。整体环境风貌遭 严重破坏,使街区的保护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另一方 面,在已拆除、破坏的区域依然能够辨析其历史空间结构 以及城市肌理关系。使得老城南历史街区研究极为紧迫。 根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和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和城市设计》,老门东的 大量民宅和和街巷都应该保留。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 区应确立“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 的方针,采用“小规模、渐进式、院落单元修缮”的有机 更新方式,不得“大拆大建”。
【屋架】
老门东传统民居的屋架有扁作和圆堂之分, 前大厅正贴多为抬梁式,用料较大;边帖采用 穿斗式,用料较小。而后堂屋架相对简单,采 用板条仰尘,用宽约12cm的木板条满铺,接 近檐柱时向下弯曲。改造后屋顶的屋架形式与 传统民居的形式基本符合。 虽然内部功能有 所改变,但在外观上保持了较好的传承性。
【横梁雕饰】
《城南门 东雅居长 乐渡地块 修建性详 细规划与 政策方案》
《城南历 史城区门 东箍桶巷 示范片区 保护与复 兴设计方
案
城南历史
地区门东 c2地块保 护与复兴 设计方案
03
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改造后空间设计探讨
理论支撑
活态传承,是指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将非物 质文化遗产融入其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使 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 中得以自然传承与发展的传承。 活态传承不仅能实现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保护,更能 达到依附于物质文化遗产而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的目的。 活态传承是区别于以现代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 行“博物馆”式的保护,用文字、音像、视频的方式记 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方方面面的方式。
重新唤醒街区活力——探讨南京兴智美食街景观改造
![重新唤醒街区活力——探讨南京兴智美食街景观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29a4ee0855270722192ef7c4.png)
重新唤醒街区活力——探讨南京兴智美食街景观改造作者:秦迎凤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05期摘要:城市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兴智路美食街景观的设计提升,氛围营造城市时尚小空间,建立一个紧凑有序、绿色休闲和人性尺度的街道动线,重新唤醒兴智路街区活力,完善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套服务体系。
关键词:绿色街道、时尚美食、动感曲线一、项目背景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建区,目前园区面临转型发展,急需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强化产城融合、强化配套服务。
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现代化高科技园区。
兴智路美食街承托园区的餐饮、娱乐的服务配套功能。
对其形象改造,是打造满足创新创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国家级高新园的配套服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解读场地2.1场地分析地块位于兴智路西侧,北临恒广路,南接恒发路。
南北长约350米,东西长约73米。
场地建筑退道路20米,临街呈带状布置。
南北道路高差约1.2米。
设计中需巧妙利用高差创造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
2.2建筑分析2.2.1建筑风格建筑沿街面空间开阔具有现代气息,体现城市规划的脉络关系。
建筑造型上,单体互相穿插成组,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轮廓线。
以四种立面风格错落分布,分解带状建筑的连续性。
建筑材料上,米色石材、木百叶、透玻灰框的玻璃幕墙,配以局部的彩色玻璃及红砖等大地色的天然材料。
2.2.2建筑业态定位招商清晰,针对园区的主要人群定位以餐饮、咖啡、超市、甜品、保健等为主。
设计中考虑与建筑业态相结合的户外景观,打造成统一有调性的休闲商业街。
三、设计构思和规划布局3.1设计对象需要分析商业街的主要客源为园区的办公人员及周边小区居民。
基于对象需求有:标志性的商业街指示小品、近便开敞的步行路线、可坐下休闲休憩的空间、活跃的商业氛围。
3.2设计构思“一场行走的曲线运动”。
场地呈直线的带状空间,建筑体块硬朗,且场地内外具有一定的高差。
南京评事街的景观保护与更新初探
![南京评事街的景观保护与更新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76f6d290856a561253d36f4f.png)
园林与建筑A R丁E D U C A丁1O N R E S E A R G H南京评事街的景观保护与更新初探□董利婷顾小品冯晓娟摘要:近年来,城市历史街区改造势在必行。
然而一些历史街区在更新过程中,景观被大量破坏,不仅丢失了街区独特的历史风貌,而且形成了分不清地域、风俗、文化的“雷同”街区。
针对这一现象,该文作者实地调研了南京待建的评事街区,深入了解基地景 观现状,结合评事街自身的场所精神,借鉴国内相关的成功案例,对评事街日后的景观保护与更新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评事街景观内涵设计原则设计构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的老街在基础设施和经济效益上已跟不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结合街区景观的个性研究,景观更新应保护自身的特色和价值,同时符合城市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城市肌理。
在实地考查研究并参考相关案例后,笔者认为评事街的景观更新应强调保护当地特色,号召人们积极参与,重现邻里的活力,使其可持续发展。
一、 评事街的性质界定评事街的性质属于历史文化街区,被称为历史街区。
其中体现这一概念最早的文件是1933年8月雅典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采用的《雅典宪章》“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200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将历史街区列入不可移动文物范畴。
具体规定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 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
”历史街区不仅涵盖了建筑群的有形文化,还包括代代相传 的非物质文化,如价值观、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民族特色、习俗 和礼仪等。
在一定程度上,非物质文化能够更好地表达历史街 区的特殊文化价值,因此,人们在街区景观更新时应尊重其非物 质文化,充分展示其特殊性。
二、 评事街的现状调研及分析1.评事街的现状调研其一,区位。
评事街位于南京秦淮区,东北始于建业路,西南止于升州路。
南京秦淮区传统街巷环境研究讲解
![南京秦淮区传统街巷环境研究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95c9d71c850ad02df80413d.png)
概念界定
传统街巷空间是院与院的联系纽带,呈网络状布局,它的空间意义是多方面的,包 括交通、交往、日常生活活动等等,是外向型、公共性的空间形态。
传统街巷的特征:
宽度一般比较狭窄,两侧多为单层或低层建筑 少有直线形态而常常具有微妙的曲线 私密性较低的空间形态
与现代街巷的差别:
与现代城市街道繁忙的交通相比,在传统居住区内的街巷一般比较窄,交通流量较小,人们多步 行或骑自行车。这种慢速度交 与人碰面的机会,同时亦增加了交往的可能。
一类是保存相对完整的,还有是传统风貌已不完整,但局部仍有零星历史文愚化园资(胡家花园)、阮籍衣
门西历源史文点化的街区,以及北南仅至至剩集城庆墙下路、名、西东至称至胡的中家华 花巷门 园子、 ,。鸣 殷羊 高街 巷、 、磨 孝盘 顺街 里、 、凤 大游 小寺 百、 花
始于六朝, 历经南唐、宋、
冠墓、糖坊廊河防、钓鱼台 河坊、高岗里、殷高巷、泾
建邺片区(②南捕顺厅历应史地文化势而路,自北然靠建形邺成路的, 南街临巷升州,具平章有巷很、泥强马的巷领、走域马感巷、 始于六朝, 历经南唐、宋、
街③区)有着丰富人文路,活占动地面痕积迹30.、5hm经2 过历大史板巷的、洗老礼坊巷的、街打钉巷巷
元、明、清、民国至今
甘熙故居
梅园新村④历史具文化有街内区 向型(分梅、、园雍私园新部村密分)性钟、的岚桃里园小沿新尺街村度部, 空汉府间街形西段态、东箭道、大悲
南京传统街巷保护 南京市规划局对于保护传统民居“活化石”,历史街巷的做法是“历史街巷改造不更名不
拓宽”,这一方案提出对不同状况下的建筑,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质量、风貌较好的建 筑,以日常保养、现状整修为主;然而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则要进行较大规模改建,包括 平改坡、降低层数、加建等。风貌、质量均较差的建筑将予以拆除。
南京历史性街道景观更新探讨
![南京历史性街道景观更新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b8cf1d1d15abe23482f4d10.png)
的有一 定历史 文 化积淀 的建 筑 、较 为完 整能 够反 映
社 会生 活 和文化 特色 的场所性 街道 空 间。与其 意思 相 近 的概念 有 “ 历史街 区” 历史 地段 ” 历史保 、“ 、“ 护区”等 。 “ 史 地段 ” 是指 真 正 反 映社 会 生活 文 历 化 多样性 的包含 城市 历史 特色 和景观 意 向的 自然环 境 、人工 环境等 多方 面 的地 区。 “ 史 街 区 ”是 指 历 与周 围环 境共 同形成 历史 景观 的具有 一定 价值 的传 统建 筑群 落 。因此相 比较 而 言 。 “ 史 性 街道 ” 是 历
关 键 宇 :历 史 性 街 道 ;景 观 ;更 新
中图 分 类 号 :T 8 文献 标 识 码 :A U9 4
S u y o n wa fHitr a tet n sa e n g t d nRe e l so i l r e d c p si Na jn o c S La n i
为 :保 护 上海近 代社会 发展 的脉络 ,推动 泰康路 新
型现 代里坊 社 区的形象 塑造 ;促 进视 觉创 意产业 的
良性 发展 ,推动 上海文化 创意 产业群 的形 成 ;创 造
开放 的社 区型休 闲空间 ,完善上 海都 市休 闲消费 体
系。
更新 方案对 于 田子 坊 中的老房 子 ,因其与 艺术
Ab t a t t r ig wi h o c p fh so ia sr es e s n a d e p e so fh so ia n u — sr c :S a t t t e c n e to it rc l te t ,r a o n x r s in o i rc l d c I n h t a t r l e iin y i d r n s a e d s n we e su id a d t e n w u lto h e e 1d sg f u a f e c mo e n 1 d c p e i r t d e n h e o t n t e r n wa e i n o d c n a g e
南京“老门东”旧城改造项目中景观设施营造探究
![南京“老门东”旧城改造项目中景观设施营造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b66bc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e.png)
南京“老门东”旧城改造项目中景观设施营造探究
梁亦文;杨小军
【期刊名称】《设计》
【年(卷),期】2016(000)023
【摘要】在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传统遗存被遗忘、丢弃在城
市的角落,其中的大部分已遭到严重损毁。
因此,对老旧城区的保护改造是延续和发展传统文脉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南京老城南旧城改造中的核心区域——老门东
为例,通过对旧城改造项目的前后对比,探索旧城改造过程中景观空间营造的原则,策略和设计途径。
【总页数】2页(P150-151)
【作者】梁亦文;杨小军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庶民的胜利——浅析2001—2010年南京老门东的三次规划方案 [J], 胡恒
2.探究老门东历史街区中连锁品牌的植入现象 [J], 周紫祁; 杨周华; 郭苏明
3.基于"五感"体验的景观设计探析——以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 [J],
文问; 文卫民
4.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旧城改造——以南京老门东为例 [J], 刘明珠; 朱华锋; 陈周翔
5.用格式塔理论研究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
——以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J], 陈雯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街巷改造景观设计初步研究
![南京街巷改造景观设计初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b97b4d12cc58bd63086bd16.png)
南京街巷改造景观设计初步研究摘录:结合现有概况,介绍了南京街巷改造的设计理念。
并对其街巷改造设计、科学理论和新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南京街巷改造对强化街巷空间归宿感,提升街巷环境和谐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With project profiles, describ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njing street design principles.Transformation of its streets and the design, use of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new technologies in areas such as are described, pointing out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njing street street space to strengthen the feeling of belonging, enhance the street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harmony is important.关键词:项目概况;改造设计;居民满意度Key words:Projectprofiles;transformationdesign;residentsatisfaction以《南京市城市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南京市城市环境综合提升行动街巷整治出新工作导则、关于街巷整治出新初步设计编制工程量划分和计量的要求等为依据,2011年南京八区出新600余条街道,街巷改造是关系到民心的民生工程,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工程,其改造核心就是根据江苏省城市容貌标准、南京市城市道路主题整治提升标准、南京市城市店招店牌设置标准、南京市城市建设相关文件的精神等相关规范规程为标准。
街巷改造实施标准分普通达标、适度提高和特色打造。
垂直街巷南京秦淮风情街设计方案
![垂直街巷南京秦淮风情街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9a6d77f242336c1eb95eb3.png)
联系起来
设广的策略是从公共空间入手 . 并把两组 建筑 当成一组做 由于这是 一个商业 封 . 为加强它 的吸引力 . 街道形态应 当具有张 力和 悬念 区 使
人有摩擦的机会 不期而遇 使人有期待的心理. 不断发现 为此 . 我们把原本 平铺直叙的街道系统搅和了一把. 让街面张弛相间演绎 . 介乎 于坡与平之 间 地方 的黑白对
比色 在建筑 中一 目了然 . 黑 色基 底的建筑 上还 闪烁昔光 斑
把 黑外衣穿成白的
有 一个房 子坏 了规
由此 .
又有一个房 子坏 了规矩 . 把 白内衣穿成 了红 的
建筑带着地万的乡土气息来到今天. 走向未来
棋型鸟幽图
/
地块分析日
这是一片新 月发的商业街区 出 内侧 场地6 m
一 片精 品商铺
公寓
紧邻秦淮河畔
防汛 的河堤使靠河岸一侧 的地 面高 酒吧 的后 面 . 两条平 行的内街 夹特
最后一排的建筑是酒 店或 酒店式
沿河
是一栋栋特色 酒吧
商镁的两瑞各设 了一个 小广场
我们的分工是 没 卞 中间的那片商铺和沿河的一个 酒吧 . 还要把前后两个标高 区域
/
,,, 尹
姻 体
/
界
恤 .t 租p .. 卜
_
4 犷 一
I 4
U E D D ES } N G
_新中式_景观设计初探_以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为例
![_新中式_景观设计初探_以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639c880ec3a87c24028c43f.png)
doi:10.3969/j.issn.1000-8101.2011.02.033“新中式”景观设计初探———以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为例李康淳1,李响2,刘雷娜1,夏嵩3(1.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210008;2.苏州西林园林建筑有限公司;3.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摘要:“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融合。
总结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
介绍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在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工程中的运用,项目中的基础设施、景观路标、硬质铺装、植物配置等运用“新中式”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以及大自然中抽象出可以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简洁语言符号,创造出“新中式”景观。
关键词:“新中式”景观设计;传统文化;现代元素;街巷景观;南京夫子庙“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融合,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
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新中式”景观设计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元素正是当下的一种风格趋势。
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循规蹈矩等常见的不足之处。
其特点是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传统的色彩搭配、抽象传统的图案符号、营造传统的植物空间等,营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夫子庙地处南京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南京人引以为豪的历史名迹和旅游胜地,是新兴的文化、商业、游览中心,庙市合一的繁华之地。
该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便捷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
在全球化盛行的今天如何在有限的用地上设计出既有中国文化内涵,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现代景观,不仅是本项目的设计原则,也应成为当今景观设计师的职业宗旨。
南京秦淮区传统街巷环境研究共37页文档
![南京秦淮区传统街巷环境研究共3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8bfee2fc850ad02de804181.png)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浅析城市街道景观的有机更新——以天津市南京路景观环境整治为例
![浅析城市街道景观的有机更新——以天津市南京路景观环境整治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a7a783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9.png)
园林规划与设计46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曾庆宜(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广东 广州 510055) ZENG Qing-yi(Guangzhou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uangzhou 510055, China)浅析北京园博会园中园设计——以岭南园、江苏园、北京园为例A Brief Analysis of 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 Garden Design: Taking the Lingnan Garden,Jiangsu Garden and Beijing Garden for Example摘要:文章介绍了北京园博会的总体情况,并图文并茂地分析北京园博会三个主要的园中园——岭南园、江苏园、北京园的空间布局、地域特色、设计亮点与不足。
通过总结这三个园中园的异同,进一步探讨了北京园博会园中园的设计特色与不足。
Abstract: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 introduces three main garden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 Lingnan Garden, Jiangsu Garden and Beijing Garden from layout,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It summari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se three garden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features and shortcomings on the garden design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Key words :Beijing 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 Landscape; Lingnan Garden; Jiangsu Garden; Beijing Garden关键词:北京园博会;景观;岭南园;江苏园;北京园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1-0046-04收稿日期:2013-10-30修回日期:2014-02-11北京园博会是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自开园以来,游人如织,盛况空前。
城市更新中老街区既有建筑的改造研究——南京中山北路、乐业村、凤颐村民国街区保护与更新概念设计
![城市更新中老街区既有建筑的改造研究——南京中山北路、乐业村、凤颐村民国街区保护与更新概念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fa4dd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c.png)
城市更新中老街区既有建筑的改造研究——南京中山北路、乐业村、凤颐村民国街区保护与更新概念设计张蕾;王畅【摘要】近三十年来的城市建设,造成了大量千城一面的现代化大城市.老街区是城市记忆与文化历史最完整的体现,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以老街区改造为核心内容的城市更新面临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南京中山北路、乐业村、凤颐村几组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南京中山北路、乐业村、凤颐村的建筑特色、保留与再利用价值、改造更新方式等等,对散存于城市中的小型既有建筑的保护与更新问题进行探索.【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8(000)021【总页数】2页(P80-81)【关键词】城市更新;老街区改造;保护与更新;既有建筑【作者】张蕾;王畅【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南京 211800;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4城市中的老街区大多位于老城区域,经过多年的城市发展,承载着大量的信息,记录了民俗和记忆,是城市记忆和历史最完整的物质体现。
老街区不像历史街区一样,具备研究和保护价值,这种尴尬的情况导致各地出现大量盲目拆除的现象。
然而,作为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老街区的生存、保护与发展对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在城市更新中留存有价值、有记忆的城市建筑?如何留存并凸显城市的文脉?如何激活并且重塑城市名片?是我们在建筑保护与更新改造中经常面临的问题。
1 城市更新中若干问题城市更新是一种试图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目标和行为,旨在为特定的城市区域带来社会、物质、经济和环境的长期提升。
近年来,我国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迅速,大量老街区被更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我们在为取得的巨大成就欢心鼓舞的同时,应当注意到城市在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并及时解决,将有可能对城市历史及文脉留下不可磨灭的遗憾和创伤。
1.1 大规模拆迁及重建老城区不顾其原始风貌及价值,大规模的推倒重建,这种最原始、最粗暴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既有建筑、古木小品等永远的消失了。
适老化背景下的街道景观改造研究——以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为例
![适老化背景下的街道景观改造研究——以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b913d72ec3a87c24128c491.png)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区的生态用地空间格局发生着明显变化,导致生态效能降低[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发展环境的需求和养老人群居住环境的需求之间,矛盾日益激化,无法使老人与良好的社会居住环境更好的交融和渗透,这直接导致了养老家庭居住环境的幸福指数下降,人际交往、健康锻炼等方面都不断涌现出很多问题,适老化景观改造势在必行。
南京市针对晶桥镇过去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将其打造为以康养为主题的特色田园区。
本文针对养老人群的生活特点和需求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策略,使适老化街道景观改造研究对其他城市街道改造提供启智价值。
1养老人群在街道活动的特点和需求分析1.1养老人群在街道活动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步入中老年时期后,生理、心理、行为活动上都会发生变化,最主要的体现在生活活动机能的不断衰退,逐渐打破人体的各项功能平衡,还会引发感知系统、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障碍,从而影响正常生活。
在日常活动中,街道上的基本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正常出行。
出于安全性和舒适便捷性考虑,无障碍设施设计方面不够完善;其次老年人感知系统的不断退化对环境中标识系统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另外,根据调查研究,老年人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具有聚集性和怀旧情怀。
综上所述在设计中,应当把握老年人的活动特点,针对性的设计符合老年人生活需求的街道空间。
1.2养老人群在街道活动的需求根据调查发现,老年人的室外活动主要是锻炼身体、人际交往,业余爱好等方面。
户外运动是老年人保持身体活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街道中需要预留一定空间为老年人的锻炼提供场所;人本身就存在聚集性,老年人更是倾向于与人交流,因此在空间中应设计小型聚会的活动空间;除此之外在整个景观环境中渗入年代符号,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一些记忆场所2晶桥老街适老化问题分析通过对养老人群在街道活动的特点和需求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晶桥老街的街道设计缺乏适老化考虑,其主适老化背景下的街道景观改造研究——以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为例(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通过对适老化小镇的景观改造研究,从康养人群对街道景观的体验需求、生活需求、审美需求等方面出发。
南京市宏运大道道路景观研究
![南京市宏运大道道路景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a70b9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9.png)
南京市宏运大道道路景观研究【摘要】南京市宏运大道作为南京市重要的城市主干道之一,其道路景观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以南京市宏运大道道路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理论,设计创新方案,提出研究方法,并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南京市宏运大道道路景观的优化改造将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结论部分展示了研究的启示和展望,指出优秀的道路景观设计可以带来城市美化和居民幸福感提升。
总结部分对本次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强调了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南京市宏运大道的道路景观设计和城市改造提供有益参考,有望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关键词】南京市、宏运大道、道路景观、研究、背景、意义、目的、现状分析、相关理论、设计方案、实施方法、成果展示、启示、展望、总结。
1. 引言1.1 南京市宏运大道道路景观研究的背景南京市宏运大道是南京市重要的城市干道之一,连接了市区的主要交通枢纽,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功能。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道路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南京市宏运大道的道路景观却存在一些问题,如绿化不足、景观单一、空间利用不合理等。
为了提升南京市宏运大道的道路景观品质,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开展南京市宏运大道道路景观研究势在必行。
南京市宏运大道道路景观研究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密度增加,道路景观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对城市形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道路景观的绿化、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备受关注;三是居民对宜居环境的需求不断提升,道路景观设计需要更加贴近市民的实际需求。
南京市宏运大道道路景观研究的背景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市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要求。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南京市宏运大道的道路景观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南京市宏运大道道路景观研究的意义南京市宏运大道作为南京市重要的城市主干道之一,承载着城市交通、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的重要功能。
基于“五感”体验的景观设计探析——以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
![基于“五感”体验的景观设计探析——以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0c552e20b4e767f5bcfce78.png)
Analysis of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the“Five Senses”Experience——Take Nanjing LaoMendong Historic District as an example
作者: 文问[1];文卫民[2]
作者机构: [1]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37;[2]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
院,湖南长沙410076
出版物刊名: 湖南包装
页码: 112-11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历史文化街区;老门东;“五感”体验;策略
摘要:通过对景观设计中由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构成的“五感”体验进行分析,
并对“五感”体验介入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相关设计进行分析整理,以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提炼其设计理念,从5个方面分析“五感”体验介入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表现形式,为其他相关设计提供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街巷改造景观设计初步研究
摘录:结合现有概况,介绍了南京街巷改造的设计理念。
并对其街巷改造设计、科学理论和新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南京街巷改造对强化街巷空间归宿感,提升街巷环境和谐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With project profiles, describ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njing street design principles.Transformation of its streets and the design, use of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new technologies in areas such as are described, pointing out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njing street street space to strengthen the feeling of belonging, enhance the street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harmony is important.
关键词:项目概况;改造设计;居民满意度
Key words:Projectprofiles;transformationdesign;residentsatisfaction
以《南京市城市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南京市城市环境综合提升行动街巷整治出新工作导则、关于街巷整治出新初步设计编制工程量划分和计量的要求等为依据,2011年南京八区出新600余条街道,街巷改造是关系到民心的民生工程,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工程,其改造核心就是根据江苏省城市容貌标准、南京市城市道路主题整治提升标准、南京市城市店招店牌设置标准、南京市城市建设相关文件的精神等相关规范规程为标准。
街巷改造实施标准分普通达标、适度提高和特色打造。
其中景观改造主要分为五个方面:雨污分流、建筑景观、绿化景观、公共设施、市容环境。
1 概况
近年来,由于我国关于街巷景观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街巷改造工作正处于发展与探索阶段,建设局、房管局、城管局、交管局等多个专业管理机构,对街巷改造的认识还停留在一般水平。
因此街巷普遍存在着缺乏系统、规范的规划和设计,管理力量薄弱,和谐生活内容不充分,街巷特色不突出,指示错漏,设施缺乏艺术性,门头文字书写不规范,功能不完善。
大部分街巷修建年代较久远,普遍存在街巷狭小、两侧住宅拥挤、道路坑洼、交通不畅、环境差等问题。
虽然对南京街巷进行了不断的改造和整治工程,有关部门也在不断的关注街巷景观的设置与管理,许多设施也有所应用,但仍然存在居民生活不便和不满意空间环境的问题。
特别是在许多小的细节和一些功能交叉空间,改造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甚至有的街道还存在着交通误导等弊端。
从被调查的居民中看出,居民对街巷生活环境满意度并不是很高。
这说明南京街巷以往的改造和管理方面与居民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于街巷年代久远,情况复杂,当时有关管理部门也缺少关于街巷改造、管理的理念,因此街巷改造并不完善。
虽然,在最近几年,南京相关部门对八区街巷不断的修
整,但景观系统还是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加上历史的遗留,使得街巷景观系统需要整治和改善。
2 设计原则及目标
街巷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顺应肌理;生态优先、文化为重;系统综合、品质至上;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及打造“挖掘街巷特色;提升片区品质”的设计目标,以“四大街道、八大片区、纵横交错、脉脉相连”的设计构架结合用地性质及街巷风貌进行改造设计。
3 街巷改造设计
基于街巷改造的相关标准,对鼓楼区街巷的现场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对其街巷情况及居民满意度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
根据居民的各个方面的反映和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了南京街巷的现状、并对于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其陈旧的面貌日益成为城市景观质量提升的障碍。
如何通过有效的景观改造方式提升其城市文脉的承续关系,凸显旧街巷的文化共性与街巷个性特征,并营造功能合理,符合市民生活特点的街道环境,重塑旧街巷景观新的当代形象,成为下文探讨的问题。
从现状环境分析,针对存在的道路路面龟裂沉降、交通设施不完善、照明设施老旧等问题,结合周边有利条件,以此次改造设计为契机,以沿街立面改造为主要手段,完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实现首层功能置换,做到路面平坦无车辙、管道通畅不阻水、井盖平整无沉陷、牙沿顺直无缺损、人行道板平整无坑洼、盲道坡道无障碍、路灯达标且美观、充分展示南京“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特色形象。
在短期内形成一条满足定位要求的街巷,降低开发轻度,尽量减少住宅的拆迁量,提高方案的可行性,打造平淡实在的市井生活和恢弘大气的旧址新企顺畅连接的特色街巷。
3.1 市政设施方面
市政设施:车行道、人行道、路牙沿、桥涵、路灯、挡墙、路内景观硬质铺装等。
该部分内容与人关系最为亲和,是人可触摸范围,也是视觉可精细辨别的领域,具有街巷文化的触媒意义。
这些城市设施及城市组件最需用特色线索进行整理。
色彩布局要依一定的原则进行,如根据街道的方向选用不同的色彩,又如根据街巷的环路选用不同的色彩或以主次干道为原则来确定色彩的布局等。
无论哪种色彩分布方式均可达到强化城市标识的作用。
广场、道路铺装材料的选用亦然。
此外,标志图案在铺装中的重复使用可以强化城市视觉的连续性,使各种不同功能及性能的城市组件形成统一。
3.2 园林设施方面
园林设施:绿化、树(花)池、行道树等。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历来好以植物作为颂咏的题材,久而久之使很多植物均具有人文色彩及人格化意义;植物的芬芳对人的感官有直接作用,所有这些均是街巷特色的资源。
3.3 公共设施方面
公共设施:交通标志标线、护栏、路内停车设施、公交车站、座椅、电话亭、标识牌、垃圾桶、各类城市家具、景观小灯具、信息栏等。
停车难是街巷改造公共设施的主要问题,关注民生,结合空白空间解决车位是现阶段急需改造的问题。
街巷亮化拓展了空间范畴,是街巷景观表达的延伸。
通过不同的亮化色彩来表述街巷的空间层次及景深;并在亮化分区的基础上对亮点进行分级。
可以依据城市结构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亮化分级使用的方式更多,如光晕、光色、光强的变化、运动型灯光的使用(镭射灯光)等。
街巷的标牌有路标、单位标识等;广告有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之分。
设计要求所有的标牌、标识设计都应具备历史文化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街巷中的交通标志本身具有视觉的完整、统一性,已具备市井文化的各种属性,我们应对其色彩和形象给予尊重。
4 科学理论新技术
南京街巷改造工程科技含量相对较高,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新结构和新理论。
景观设计采用了分类规划到有机设计到动态施工的循环科学理论。
整体设计采用了分类规划,实施后情况满足不同街巷的要求。
绿化采用有机设计,以生态最大化保护原有绿化,同时淡妆设施,浓妆花草树木,见缝插绿,以点带线,以线代面;庭院绿化连接小巷绿化,小巷绿化连接支路绿化;新材料方面则应用了真空注液塑木、滴灌技术,体现了环保、经济、可循环利用的特点。
施工方面采用动态施工,保护原有管线、绿化等设置,调整施工方案,节约造价;施工中灵活根据街巷宽度调整盲道、树池尺寸与位置,满足行走需求;收集街巷换下的雨水井盖和人行道砖等,积累起来使用在其他需要的地区;施工时间选择非上下班、非上下学的高峰期,减少因施工受干扰人数;交通性街巷开挖路面白天回填、夜间施工,不对行人造成干扰,达到了节能、环保、和谐的效果。
6 结束语
南京街巷改造景观设计,是在旧街巷深厚历史的背景下提升的,这就增添了改造的困难与制约,街巷的改造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道路的综合服务水平,没有他们的提升,城市的建设历史上将有一个巨大的断层。
因此,简单的完成局部的基础建设改造或者重新拆除重建都是不合理的运作,只有立足南京城市固有的文化与特色之上合理的保留和改造,才会形成凝聚力强、和谐舒适的街巷环境,才是对南京城历史的尊重,才能将南京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品质和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