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1.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报纸
…材料一‟既而渐入中华各省亦有立此报馆者,而尤以西人教会报为多,故前有耶稣教会派人查考中国各报始末,去年已经刊列,除京报外,自始至今①共有七十六种……十之六系教会报,有数月停止者,有数年停止者。
──杨光辉等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
…材料二‟自林乐知②、李提摩太诸人创《万国公报》,属中土人士为译述,旬月一发刊,虽专为基督教家言,然亦锐意以开导民智为己任,破除文人之结习,于报界一新其面目。甲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于是《时务报》、《湘学报》等……顾其时则无有党派,攘臂发抒,恶旧俗而维新之是求,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主之说,亦时有流露。
──杨光辉等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
【解读】材料一引自李提摩太作于1895年的《中国各报馆始末》一文。李提摩太是近代来华传教士,1870年受英国浸礼会派遣来华,在山东以及东北等地传教,1916年退休回国。在中国期间,李提摩太借《万国公报》和广学会向中国人宣传基督教思想,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为中国近代报刊业和出版业等做出了很大贡献。材料二引自胡汉民作于1909年的《近年来中国革命报之发达》一文。胡汉民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他在这篇文章中,回顾了近代革命派创办报纸的历史,指出了革命报的意义、性质、作用、效果,是研究这一段时期中国报纸发展的重要文献。
1.早期来华外国人在中国办报,多以传教士为主,以教会为依托。2.早期传教士所办报纸,多以中国人为翻译。3.传教士所办报纸,虽然有宣传宗教思想之考虑,但是不乏以“开导民智为己任”者,因此在传播西方民主自由、进步成果,引进科学技术,推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传教士所办报纸对近代中国社会及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发表了各种意见,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5.传教士所办报纸还刺激了中国人的办报活动,对于中国人自办近代报刊产生示范效用。
传教士和某些外国人在近代中国的办报活动,虽然一方面是为了本国在中国的侵略利益服务,但是在客观上起到传播西方近代文明的积极作用,也对我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注释】①至今:到1895年。②林乐知:美国监理会传教士,在中国生活、工作长达40多年,1868年在上海创办《教会新报》。1874年,该报改称《万国公报》。2.戊戌前后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兴起
…材料一‟我国民报①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②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此为同治十三年③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④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⑤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⑥光绪二十一年⑦,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二‟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以一人或一公司之利益为目的者,一人之报也;以一党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党之报也;以国民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国之报也;以全世界人类之利益为目的者,世界之报也。中国昔虽有一人报,而无一党报、一国报、世界报。日本今有一人报、一党报、一国报,而无世界报。若前之《时务报》、《知新报》者,殆脱一人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党报之范围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当戊戌⑧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应试者以报纸为兔园册子⑩,而服习不外乎是。书贾坊刻,亦间就各报分类摘抄刊售以侔利。
──《东方杂志》第14卷第6号
【解读】材料一引自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中《民报勃兴时期》一章。戈公振是近代著名的记者、新闻学家、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新闻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国报学史》初版于1927年,叙述了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报纸的产生及其发展情况,较早全面而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材料二引自梁启超的《〈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一文。梁启超是近代著名的维新派代表人物,1895年与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北京两地组织强学会,创办了《中外纪闻》(初名《万国公报》)、《强学报》等报刊,1896年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中国一度掀起了“办报热”。梁启超为中国报刊业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舆论界的骄子”。《清议报》是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898年12月23日创刊于日本横滨。该报仍为旬报,刊式与《时务报》多有相似之处,编辑水平则更上层楼,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上最早的时事短评专栏。侨商冯紫珊署名编辑兼发行人,梁启超、麦孟华等人实际担当主编之职。梁启超为该报撰写了30多篇论说文以及大量诗文。《清议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面痛斥“逆后贼臣”,歌颂光绪圣德,一面继续宣传“维新”,热烈倡导民权,着重以“哲理”启迪国民。1901年12月,报馆失火,《清议报》停刊。材料三引自姚公鹤的《上海报业小史》,这是较早专门研究地方报业史的著述,先发表于《东方杂志》,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早期的报纸主要集中在汉口、香港、上海、广州等地,即近代中国开风气之先之地,而在内地仍然存在着“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等问题。2.中国人自办报刊的盛行,开始于维新运动时期。3.戊戌变法时期所提出的改试策论,使科举考试内容与报纸所报道的时事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阅报人数的增加。这也是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中国人自办报刊一度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地区。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战败使有识之士受到巨大的震撼。他们纷纷行动起来,以办报的方式来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时期某些主张的提出,在客观上也推动了近代报刊的发展。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兴起和发展,曾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但向读者开展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而且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对变法维新起到了宣传鼓动作用。
【注释】①民报:指近代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②同治十二年:1873年。③同治十三年:1874年。④光绪二年:1876年。⑤光绪十二年:1886年。⑥迨:到,至。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⑧戊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