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涉外中医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
《我国医学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范文

《我国医学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医学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我国医学教育必须进行深度的改革与创新,特别在培养医学类复合型人才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医学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医学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在培养医学类复合型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各大医学院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医学专业知识教育,还加强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科研能力、实践技能等多方面的培养。
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我国医学类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尽管我国医学类复合型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医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导致部分地区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医学教育内容与方法相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
此外,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四、解决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优化医学教育资源配置。
政府应加大对医学教育的投入,提高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水平,确保各地区医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2. 更新医学教育内容与方法。
医学院校应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医学院校应与其他领域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医学类复合型人才。
4. 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医学院校为例,该校在培养医学类复合型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该校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开展跨学科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该校还与多家医院、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和就业的机会。
非医攻博高层次复合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成效——广州中医药大学非医攻博十年教学与探索

临床带教工作规范 , 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培训 制度和 出科考 核 制度 , 以考核为杠杆 , 提高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 , 增 强
导师 , 实现教研 室团 队和 导师集约式 的个 性化 培养模 式 , 同 时l 正积极探索跨 校/ 研究 院所 的协 调培养 机制 与方式 , 践行 高层次人才“ 宽 口径 、 个性化 ” 培养新理念 。
3 . 培养质 量得 到广 泛认 可。五届 毕业 生 9 3人 , 执业 医
1 . 生源质 量稳 步提高 。在 更广 泛 的本科 专业 中选 拔优 秀人学习 中医学 , 且生 源中来 源于北 大 、 中科 大 、 浙大 等 9 8 5
( 广 州 中 医药 大 学 , 广东 广州 5 1 0 4 0 5 )
[ 摘要 ] 总结广州 中医药 大学“ 非 医攻博” 专业教 育 1 0年 来在 生源质量提 高、 三段 一体培 养模 式确立、
培养质量较好等方面的成绩, 比较 了“ 非医攻博” 专业具有学制短、 招生录取率低、 培养方式个性化、 优胜劣 汰机制 良 好、 培养规格拓 宽等特 点 , 提出了 加 强专业认 同、 进 一步建设 师资队伍、 创新联合培 养机 制等 建议 。
师通过率超过 9 o %; 分配到高等学校及地市级 三甲医疗 单位 1 3 人, 大 型 医 药企业 5人 , 其他 相关 行业 8 人, 做博 士 后 4
人 。在读期间有 4 2人 次获得 各类 奖学 金 和荣誉 称号 , 发 表
式 。专家教授和用人 单位 均普 遍认 为 医攻博 学生 的综 合
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

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和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研究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教育展开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历史沿革以及新需求。
文章还深入分析了构建中药学类专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探讨了课程设置和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研究和总结,文章得出了针对“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篇文章对于深入了解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推动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健康中国、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研究、历史沿革、新需求、教育体系、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启示、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研究的意义“健康中国”是指中国政府提出的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强调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全民健康等理念,旨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健康中国。
在这一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的研究,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学作为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医学智慧,通过对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的研究,可以促进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研究可以推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结合传统中医药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基础。
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研究还能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改革中药学类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医疗服务标准的中医药人才,为健康中国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医药文化,也有助于促进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而推动中医药服务质量提升和产业健康发展。
1.2 中药学类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中药学类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谈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谈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摘要:综合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在贯彻新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十年来的今天已成为,一个热点议题。
本文以全国九所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建设现状为依据,探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前所实施的策略及所面临的问题,以期这一剖析能为全国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十余年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全国各类综合院校的英语专业办学过程中,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贯彻与实施。
各校英语专业办学的成果既是目前回顾与研讨的依据,也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本文以全国9所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建设现状为依据,探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前所实施的策略及所面临的问题,以期这一剖析能为全国综合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一、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现状全国23所中医药院校中,13所学校开办了英语专业,比例约占57%。
根据对其中9所院校(北京、成都、广州、湖南、长春、陕西、湖北、南京、浙江)所做的调查,其办学模式有如下特点:1创建时间、规模、专业方向各具特色在9所院校中,创建英语专业点最早的在2001年,大部分建于2003—2004年间。
学制为5年的2所,学制4年的7所。
目前各校在校生从160~460人不等。
9所院校所设置的复合专业方向,归纳起来有6个:中医药对外交流、翻译、医学、医药、中医药、中医药贸易。
2课程设置以英语为主,中、西医学等课程为复合专业课程英语课程作为专业主体课程涵盖了大纲规定的全部基础课和大部分的专业课,各校平均学时数为1 409学时。
英语专业选修课总计28项,学时均为162学时。
虽然9所院校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医学课是各校基本必设的课程。
内容涉及现代医学基础概论、中医学基础概论、中药学、方剂学、药理学、中医诊断、生理、病理学等,但学时数差异较大,平均达319学时。
3开设跨医学与英语两大学科的医学英语课程医学英语课程是为英语和医学所搭建的一个交汇平台,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从事医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多方位培养广东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探索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0 02—10 (06 0 05 —0 7 120 )7— 0 1 2
二 、 东 中 医药 复 合 型 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 探 索 广 在 广 东 省 中医 药 现 代 化 建 设 中 , 等 医 药 院 校 应 担 负 起 高 培 养 中 医药 复 合 型 人 才 的 重 任 , 为 人 才 培 养 的 基 地 。 出 成 提 多 方 位 培 养模 式 , 主要 体 现 在 以 下 几 方 面 : 构 建 以 多 学 科 ① 融 合 为 核 心 的 教 学 平 台 , 宽 学 生 视 野 , 学 生 掌 握 多 学 科 拓 使
知 识 和 技 能 , 有 比较 具
、
培 养 广 东 中 医 药 复 合 型 人 才 意 义 及 现 状 分 析
广东 省 中 医药 事 业 有 着 悠 久 的 发 展 历 史 和 得 天 独 厚 的
条件 。 体 实 力 逐 步 步 入 全 国 前 列 。 广 东 省 委 省 政 府 早 在 整 19 年 已 将 医药 工 业 确 定 为 广 东 省 三 大 有 潜 力 发 展 的 产 业 98 之一 进 行 重 点 培 育 , 年 又 出 台 了 《 东 省 医 药 工 业 20 去 广 05— 2 1 发 展 规 划 > 再 次 明 确 要 充 分 利 用 广 东 省 的优 势 , 力 00年 , 着 培 育 和发 展 中药 产 业 , 成 立 了广 东 省 的 中 医药 振 兴 计 划 领 并 导 小 组 , 过 振 兴 中药 产 业 , 展 中 医 医 疗 , 设 中 医 药 强 通 发 建 省 , 促 进广东 省的 中医医疗 、 来 中药 产 业 、 医 药 科 研 、 医 中 中 药 人 力 资 源培 养 四个 方 面 水 平 的 大 幅 度 提 升 。 中 医 药 对 促 进 广 东 的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 高 人 民群 众 的 健 康 水 平 发 挥 着 日 提 益 重 要 的 作 用 。 广 东 中医 药 医 疗 服 务 量 全 国 第 一 ; 中药 饮 片 销 售 收 入 全 国 第 一 、 润 全 国第 四 ; 利 中成 药 销 售 收 入 全 国 第 四 、 润 全 国第 三 , 成 为 名 副 其 实 的 中 医 药 大 省 , 是 , 利 已 但 广 东 目前 还 不 是 中 医 药 强 省 。 目前 , 东 省 绝 大 多 数 中 医 药 企 业 产 品都 是 2 纪 8 广 0世 O 年 代 初 开 发 的 老 产 品 , 品结 构不 合 理 , 品工 艺 落 后 , 技 产 产 高 术 含 量 产 品 更 新 换 代 缓 慢 , 内 外 市 场 信 息 , 大 程 度 上 是 国 很 由于 产 业 技 术 队 伍 知 识 老 化 , 代 科 学 技 术 吸 收 、 化 能 力 现 消
涉外医学生英语听说分阶段教学的几点思考

涉外医学生英语听说分阶段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涉外医学生英语听说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采取适当的方法提高学生英语沟通能力和临床英语水平。
文章介绍广西中医药大学涉外医学专业英语听说分阶段教学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面临问题和对策等方面的内容,对涉外医学生英语听说培养模式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涉外医学;英语听说;分阶段一、实施背景英语听说能力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社会对于人才要求的提高,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用外语进行有效沟通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涉外医学生是培养以医学知识为“主”,外语知识为“辅”的高素质外向型、复合型人才,也是社会急需的涉外人才。
广西中医药大学2001年设立中医学(对外方向,六年制)专业,以培养掌握中医知识为主,英语技能为辅的国际型临床中医学人才为目标;2005年起招收护理学(英语方向,五年制)学生,培养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对外交流的高级专业人才。
中医学(对外方向)和护理学(英语方向)专业(以下简称“涉外医学”专业)是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在专业定位上强调“专业+英语”的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加大英语课程,尤其是英语听说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结合实际,全面贯彻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上“以听说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目标[1],培养高素质涉外医学专门人才。
二、分阶段英语教学的内容和实施步骤相对全国来说,广西属于教育欠发达地区,二本生源大部分来自地方少数民族区域,新生入学成绩相对偏低,听说能力较为薄弱。
一项对2010级中医学(对外方向、骨伤科学方向)、护理(英语方向)、药学、中药学等专业共24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20.8%的人认为自己的听说能力“一般”,55.4%选择“非常差”,而选择“还可以”的仅占8.8%;中学时只有14.2%“系统参加过”听说训练,“有一定训练”和“很少训练”的分别占50.4%和31.3%[2]。
面向医工融合特色学科群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面向医工融合特色学科群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文旨在探索和实践面向医工融合特色学科群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在当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时代,医学和工程学科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因此,为了培养适应这一趋势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培养体系,并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医工融合特色学科群的发展正日益受到关注。
这需要我们培养具备医学和工程学科知识,能够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开展创新研究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接着,我们将分析医工融合特色学科群的发展现状。
我们会从学科群内涵、发展趋势、现有问题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医工融合特色学科群的发展现状,并为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在文章的结尾,我们将对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总结。
通过介绍已有的培养模式和案例,我们可以对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医工融合特色学科群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本文将通过论述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和医工融合特色学科群的发展现状,探索和实践面向医工融合特色学科群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一探索与实践,我们有望为医工融合特色学科群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推动医学与工程的融合做出积极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面向医工融合特色学科群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索与实践展开讨论。
具体而言,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首先介绍了医工融合特色学科群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必要性。
然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和实践面向医工融合特色学科群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复合型商科人才培养教育之思考

复合型商科人才培养教育之思考作者: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04期本刊访研团手记:何强,教授,天津大学管理科学博士,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作为一名高等院校的院长,何强的职场生涯却是从企业开始的。
1995年,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何强先后进入三星电子等多个跨国公司工作,在公司管理层有着8年的实践工作经历。
此间,他赴韩国延世大学完成了高管进修,也曾见证了企业有小到大的华丽蜕变。
在工作中,有一个问题始终令其困惑,那就是为何高等学府毕业的高材生,不能直接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还要经历长期复杂的企业培训,而在企业培训过程中还有个别“高材生”被淘汰、分流。
为了寻找用人单位和高校间人才标准差异背后的逻辑,何强又读下了天津大学管理科学的博士并进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从一名一线教师到教研室主任再到管理学院院长,他一直在思考、探寻并尝试着缩小用人单位与高校间的距离。
在分别经历了企业高管和象牙塔里的教学工作后,他已经基本了解当初的不解与困惑。
他认识到大学教育专注于教学和新的创新科研,较少顾及社会需求,同时也不是所有创新都具备价值,因此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
为此,工作初期的何强即下定决心,要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始,逐步扭转这种局面。
何强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后便开始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与尝试。
特别是在美国UNA大学的国际访学经历,使他具备了专业理论、社会经验、国际水准的比较经验和丰富的高校基层教学和管理经验。
这些有力地推动了何强对培养复合型商科人才的各项改革。
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本刊访研团:何院长,您对复合型商科人才培养教育的思考核心问题是什么?何强院长:我思考的核心问题是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教育理念问题。
理论与实际的交相辉映是处处可见的,但如何将其在教育工作中反馈出来,是千百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
姜昆相声《着急》中,在提到给女儿辅导小学数学题时,有这么一句台词:“你说小学六年级,你弄那么难的功课干吗?这道题说一大水池子要灌水。
谈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谈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是一个多元化的学科,涉及中西医药、医学翻译、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
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医药院校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应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同时,还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便能够将中医药知识传达给国外的学者和医疗专业人士。
其次,中医药院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医学翻译、国际医学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最后,中医药院校还应该积极与国外知名的医学院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
总之,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在语言、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高和培养,以满足中医药人才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 1 -。
地方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实现机制基于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人才需求分析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体育专 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此背景下,湖南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与课程设置成为了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次演示将通过分析当前社会体 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湖南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探讨, 同时对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建议。
地方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与实现机制——基于我国自贸试验区建
设的人才需求分析
目录
01 地方高校涉外法治人 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02 地方高校涉外法治人 才培养的机制建设
03 地方高校涉外法治人 才培养的应用实践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地方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目 标定位与实现机制
随着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显得日益重要。作 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地方高校如何培养符合自贸试验区建设需求的涉外法 治人才,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演示将围绕地方高校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实现机制展开探讨。
1、组织模拟法庭、法律辩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涉外法律环境中锻 炼自己的法律实务能力。
2、支持学生参与各类涉外法律援助项目或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课程或实习项目,让学生有机会 参与到企业的涉外法律事务中。
结论
总的来说,地方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紧密结合自贸试验区建设 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法治人才。为实现这 一目标,地方高校需要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实践教学基地等方 面加强机制建设。通过与政府培养方案,提高涉外法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国中医院校外国留学生培养问题研究

我国中医院校外国留学生培养问题研究一、背景介绍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技术和理论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的中医院校,学习和研究中医药。
随着国内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推广,外国留学生也成为了重要的宣传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力量。
本文旨在探究我国中医院校外国留学生培养问题,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二、外国留学生现状根据国家汉办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经有超过70万名外国留学生,其中有相当比例的留学生选择了我国的中医院校学习,他们的学历从本科、研究生到博士都有,以东亚、东南亚地区为主。
中医院校的外国留学生,他们的任务完全不同于平常奋斗的中国学生,又由于本身的文化条件和语言基础的不同,他们的课题、讲座、看病和实习等方面都和国内学生不太一样。
三、问题与原因1. 语言问题多数外籍学生在中医院校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会遇到中文的困难,从最基本的与老师的沟通,到读懂经文,理解中医理论。
这些任务也遇到了很大的难度,有些外国留学生无法与老师和同学及时沟通。
其次,中药是中国的独特文化,它相信时间的作用及合理的配合来治疗,相较于西方医学,中医药需要汉语助理翻译,让留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其内涵,也是外国留学生的一大难题。
2.理论实践问题外籍学生的掌握基础理论的能力不如国内的学生,不是因为他们的基础不好,而是因为语言、文化和反应能力上与国内学生存在差距,他们需要更多靠老师的帮助填补理论上的差距。
此外,中医药疗法上是在患者身边用机制去治疗疾病的方式,对于外籍学生来说,找到合适的病例进行实操是十分困难,而且人手不够,难以更好的接近中医药实践方面的看法和经验。
3.文化认同问题文化认同难度也让外国留学生有问题,这一方面也是很多外籍留学生都明显的感受。
中医文化与西方医学存在明显的差异,世界对中医的理解和接受也很有限,在这个背景下,外国留学生需要加倍努力去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医学,他们需要去深入的研究中医文化,进而才能学会中医。
中医留学生教学体制改革的几点探索

学 习成 绩 一 直 很 好 的 学 生 , 以 主 辅 修 、 学 位 、 可 双 获 得 研 究 生 保 送 资 格 等 方 式 培 养 复合 型 人 才 。 3 建 立 灵 活 学 籍 管 理 制 度 审 绩 施 荐 我 国 长 期 以 来 对 来 华 留学 生 的 教 育 与 管 理 体 系
樊 旭
( 宁 中医药大 学, 辽 辽宁 沈 阳 1o 3 ) 1o z 关键词 : 中医留学生 ; 学体 制改革 ; 索 教 探 中图分类号 : 6 89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2 1 z o )3— 12— 2 10 4 3 ( o6 o 0 3 0
留 学 生 教 育 已成 为 当 今 世 界 各 发 达 国家 激 烈 竞 争 的领 域 , 也 是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事 业 发 展 重 要 的 新 它 的增长点 , 且 也是 我 国外 交工 作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而 中 医 留学 生 教 育 是 我 国 来 华 留 学 生 的 主 体 , 医 留 中 学 生的教 学质量 , 接 关 系 到 来 华 留学生 的教 学质 直 量 。研究探 索一 整 套 适 合 中医 留学 生 的教 学 体 制 , 提 高 中 医 留学 生 的 教 学 质 量 , 国 际 教 学 体 系 接 轨 , 与 是 当前 留 学 生 教 育 的一 项 重 大 课 题 。 本 文 结 合 留学 生 的 教 学 管 理 经 验 及 当 前 留 学 生 教 学 现 状 , 中 医 对 留学 生 教 学 体 制 提 出 几 点 探 索 意 见 。 1 分 层 次 等 级 审 因 施 类 近年 来 , 随着 中 西 文 化 的 相 互 渗 透 、 洲 中 医 文 亚 化 的盛行 , 统 中 医学 以其 在 治疗 疾 病 中 的独 特疗 传 效 , 国 外 享 有 独 特 的 声 誉 , 来 越 被 国#- 人 所 接 在 越 I 友 受 , 位 也 不 断 提 升 。从 目前 来 华 中 医 留学 生 来 看 , 地 可 将 其 分 为 A、 c、 四 类 ; 我 国 唐 代 盛 行 的 留 B、 D 按 学 生管理 体制 , 将 其分 为学 问生 、 益生 、 问生、 可 请 访 汉 语 生 四类 。 可 根 据 各 个 类 别 , 定 不 同 的 教 学 计 制 划 与 大 纲 , 高 教 学 质 量 。 具 体 分 类 标 准 可 为 : 志 提 ① 在 长期 留学 和 深 造 的 学 生 为 学 问 生 , 般 留 学 时 间 一 为 5~7年 , 称 为 A 类 学 生 ; 常 为 学 历 教 育 留 学 暂 通 生 的 主 体 组 成 部 分 。② 来 华 学 习 前 在 某 一 领 域 已有 定 研究 或造 诣 , 华 进 一 步 研 修 和 研 讨 的 留学 生 来 为 请 益 生 , 称 B类 学 生 ; 常 为 留 学 生 的 辅 助 组 暂 通 成 部 分 。③ 来 华 前 没 有 学 习 基 础 , 本 学 科 的 内 容 对 感 兴 趣 , 用 短 期 或 旅 游 期 间 进 行 短 期 参 观 学 习 的 利 留学 生为访 问 生 , 称 为 c类 学 生 ; 常 占留学 生 暂 通 组 成 的 很 少 部 分 。④ 分 层 次 培 养 汉 语 生 , 称 为 D 暂 类 学 生 ; 常 为 非 学 历 教 育 留学 生 的 主 体 。 通 2 实施 学分 制 审因施 教 现 在 大 部 分 国 内 中 医 类 院 校 , 学 生 的 教 学 体 留 制 仍 沿 用 国 内本 科 教 学 体 制 , 立 适 应 留 学 生 教 学 建 的 学 分 制 , 与 国 际 大 学 教 育 体 制 接 轨 的 重 要 途 径 是 之 一 。 实 行 学 分 制 , 转 变 教 育 思 想 , 新 教 育 观 是 更 念 , 重知识 、 力 、 质 的培养 的重要方 式之一 ; 注 能 素 是 针 对 留学生 个体 差异 , 施 因材 施 教 的重 要方 式 之 实 一 ; 适 合 留学生 教育 的 。 是 在 教 学 体 系 中 , 据 留学 生 的 学 习 成 绩 , 助 其 根 帮 选 择 适 合 自 己 的 教 学 方 案 , 有 限 的 时 间 内 , 好 地 在 较 完成 学业 。①基 础较 差 的学生 , 学好 必修 课为 主 , 以 重 视 知 识 、 力 、 质 的 培 养 ; 基 础 较 好 的 学 生 应 能 素 ② 以必修 课与 选修课 相 结合 的方 式为 主 , 注重 知识 、 在 能 力 、 质 的培养 的 同时 , 强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 素 加 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

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3-06-16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 双元制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最终成果(GH21411)ꎮ作者简介:刘志洋(1983-)ꎬ女ꎬ吉林长春人ꎬ博士ꎬ副教授ꎬ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产类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刘志洋(长春科技学院ꎬ长春130000)[摘㊀要]㊀校企合作㊁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㊁教师业务水平提高㊁教学体系构建㊁企业科技攻关和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ꎮ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立足其现存问题ꎬ分析其影响因素ꎬ从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双重发力共同推进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ꎮ因此ꎬ既要在理论上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立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ꎬ也要从师资队伍建设㊁实验教学㊁实践教学和考核就业体制等实践维度探索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方略ꎮ[关键词]㊀产教融合ꎻ中药学ꎻ人才ꎻ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1-0241-04PracticeandInnovationofTrainingMode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UndertheBackgroundofInteg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LiuZhiyang(Changchu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Changchun130000ꎬChina)Abstract:The fiveinone talenttrainingmodeofChinesepharmac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featuringschoolenterprisecoopera ̄tionandinteg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cultivationofstudents'practicalandinnovativeabilitiesꎬimprovementofteachers'professionallevelꎬconstructionofteachingsystemꎬtacklingkeyproblemsinenterprisescienceandtechnolo ̄gyꎬandlocaleconomicconstruction.Thecultivation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mustbebasedonitsex ̄istingproblemsꎬanalyzeitsinfluencingfactorsꎬandjointlypromotethepracticalinnovationofthecultivationmode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fromboththeoreticalandpracticaldimensions.Thereforeꎬitisnecessarytotheoreticallyexplorethenecessityandbasicideasofestablishingthetrainingmode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underthebackgroundof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ꎻItisalsonecessarytoexplorethebasicstrategyofthetrainingmode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fromthepracticaldimensionsoftheconstructionoftheteachingstaffꎬexperimentalteachingꎬpracticalteachingandassessmentandemploymentsystem.Keywords:Integ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ꎻtalentsꎻteachingsystem中医药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瑰宝ꎬ它的历史地位㊁现实作用和科学价值是长久以来经过实践检验和所证明ꎮ新时代条件下ꎬ以服务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战略为前提ꎬ以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特色为引领ꎬ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㊁复合型高素质中药人才ꎬ是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课题ꎮ1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想㊀㊀结合产教融合的背景和新时代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需要ꎬ应从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㊁主要抓手㊁实施条件㊁客观保证和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建构中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理论依据ꎮ1.1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首先ꎬ创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ꎮ中药的个性特征和本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中药人才的素质要求ꎮ根据相关调查显示ꎬ目前ꎬ高职中药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对医药产业支撑能力不足ꎬ对口存在缺位现象ꎬ甚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ꎬ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仍处于未饱和状态ꎮ尤其是医药机构关于药学服务㊁中药生产和质量管理类的人才缺口将进一步扩大ꎮ因此ꎬ创立产教融合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ꎬ增加中药人才数量㊁提高中药人才质量和扩容中药人才存量是满足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必要手段和直接14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1路径ꎮ其次ꎬ创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的需求ꎮ当前ꎬ全国部分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ꎬ多以本科院校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为蓝本ꎬ忽略了自身的职业特征ꎮ从现实问题上来看ꎬ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缺乏高职特色ꎬ培养手段注重理论化ꎬ培养特点趋于科研化ꎬ培养层次与产教融合趋势错位ꎮ因此ꎬ部分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出现实践能力不足ꎬ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差ꎬ知识与工作相对接出现偏差等特点ꎬ从而使中药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的整个体系出现断裂ꎮ因此ꎬ发挥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特色ꎬ创立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模式ꎬ既是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有效人才的保证ꎬ也是完成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的条件ꎮ最后ꎬ创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ꎮ创新创业教育是保证教育链㊁人才链和创新链一体化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ꎮ在高职中药学专业视域下ꎬ以产教融合背景为主要基点ꎬ注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目标旨向ꎬ既能保证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人才符合 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 的重大趋势ꎬ又能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常规㊁运用创新性思维进行学习ꎬ从而使学生的专业创造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双重提高ꎮ因此ꎬ推进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ꎬ既要把握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特点ꎬ又要坚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逻辑起点ꎬ久久为功ꎬ善作善成ꎮ1.2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想1.2.1㊀确立目标定位中药学类专业主要指中药学㊁中药资源与开发㊁中药制药㊁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1]ꎮ按照现实要求来看ꎬ能够从事中药种植㊁流通㊁检验㊁鉴定㊁制药及用药指导等全部环节的人才是中药学专业培养的总体目标ꎮ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ꎬ高职中药学专业在培养目标定位方面要严格遵照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于中药学专业人才目标设定的相关要求ꎬ结合自身院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设定培养目标ꎮ1.2.2㊀完善课程体系我国的中药教育历史悠久ꎬ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已经完整地形成了从地方取材㊁药用加工㊁炮制制剂到科学用药㊁合理组方和效果检验等全部逻辑环节的应用体系ꎮ从目前医学发展现实状况来看ꎬ现代医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药思维ꎬ甚至出现了中药趋于西化的现象ꎮ因此ꎬ高职中药学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根据目标要求和具体问题合理调整完善ꎮ具体来说是在深刻把握中药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ꎬ将中国传统中医药经典与现代医学技术相融共进ꎬ把学生的创新意识㊁实验技能和综合素养作为重点培养目标ꎬ以此构建和完善新时代中药学专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贯穿的新型课程体系[2]ꎮ1.2.3㊀建立保障制度制度是事物有序运行的根本保证ꎮ创立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模式ꎬ同样需要建立制度有效保障ꎮ①质量保障制度ꎮ即对中药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全程检验和质量评估ꎬ主要包括对教学㊁考核和反馈等多个环节和全部教学逻辑的管理监控制度ꎮ②监督保障制度ꎮ高职中药学专业要将教学质量㊁教学效果和教师队伍纳入到专业监督领域ꎮ对以上监督领域出现的任何问题进行纠正和完善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ꎮ③反馈保障制度ꎮ即通过开展线上与线下㊁课内与课外和专家和学生等不同方式的群体反馈渠道ꎬ动态科学地了解中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现实情况ꎬ以期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反馈和参考ꎬ在此基础上作出适时的针对性调整ꎬ从而改善教学效果ꎮ2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方略㊀㊀在充分结合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ꎬ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ꎬ按照新时代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想ꎬ从几个方面思考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方略ꎮ2.1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ꎬ提高专业教师能力①夯实教师专业知识ꎮ从客观规律来说ꎬ一般程度上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水平和教学高度ꎬ提高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是创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之举ꎮ具体而言ꎬ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扩展教师专业知识结构ꎬ增强教师将传统中医药知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能力ꎬ引导教师进行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ꎬ合力提高教学质量ꎮ②加强学科人才建设ꎮ学科人才建设的程度既是中药学专业开展教学的关键ꎬ也是维系中药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ꎮ具体而言ꎬ要积极推动中医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242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设ꎬ通过包括柔性引进方式在内的多种人才建设机制ꎬ为新兴㊁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ꎮ[3]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ꎮ师德师风建设是中药学专业能否取得优异教学成果的客观保证ꎮ具体而言ꎬ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要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新时代教师的理想信念为前提ꎬ从构建师德师风建设保障制度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效果监督考察等方面重点着手ꎬ全方位多角度提高中药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水平ꎮ2.2㊀全面深化实验教学改革ꎬ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中药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实验教学环节必须严谨ꎮ因此ꎬ必须要在遵循中医药知识基本规律的前提下ꎬ全面深化实验教学改革ꎮ①以课内实验内容为重点ꎬ结合课程内容需要优化整合独立开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ꎮ而其首要的原则是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ꎬ教师要将所讲授的实验理论与操作的实验实践充分结合ꎬ互相对应ꎬ取得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ꎮ②坚持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ꎮ教学方法的使用得当是影响实验效果的直接因素ꎮ因此ꎬ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创新学生实验模式ꎬ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和全班研讨的相结合教学模式ꎬ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探究精神ꎬ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实践技能ꎮ由此可见ꎬ推进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必须要把握好全面深化中药学教学改革这个逻辑必然和有力举措ꎮ2.3㊀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ꎬ建立全方位教学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ꎬ合理适当提高实验课程比例ꎬ保证学生充分实验ꎮ引导学生在参与实验中学习实验知识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ꎮ在学期规定阶段ꎬ按照教学进度和知识连贯的客观规律ꎬ有步骤地开展实践课程设计的综合性实验ꎬ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ꎮ其次ꎬ教师应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ꎬ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ꎬ广泛地参与到现实中药工作中来ꎮ比如ꎬ可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或者其他医药学院高校附属医院药房及社会中药企业ꎬ充分参与实习工作ꎬ利用课堂知识指导校外实践ꎬ用校外实践所得经验印证和补充所学知识ꎬ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ꎮ最后ꎬ学校和中药学院可以联合医药企业和社会机构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校外学习平台ꎮ2.4㊀以产教融合为导向ꎬ完善校企协同考核就业体制产教融合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是培养一支专业知识㊁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相互适应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必须按照产教融合的现实要求ꎬ将专业知识㊁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纳入考核范围ꎬ建立和完善校企协同考核就业体制ꎮ具体而言ꎬ①对专业知识考核ꎮ组建校内教师和企业人员为联合主体的考核队伍ꎬ从中药的种植㊁加工㊁炮制㊁药性㊁配方以及药效等多个方面完成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考核ꎮ②对能力技术考核ꎮ以相同方式组建联合考核小组ꎬ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㊁技能实践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作为考察对象ꎬ进行环比综合考核ꎮ③对综合素质考核ꎮ建立科学考核标准ꎬ全面动态地考核中药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状况ꎬ尤其是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ꎬ并要求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入脑入心㊁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ꎮ具体而言ꎬ教师要通过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ꎬ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ꎬ引导广大中药学专业学生服务于中药行业ꎮ这既是完成新时代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的最终环节ꎬ也是新时代条件下中药行业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支撑ꎮ3㊀结语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是新时代中药学专业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必要之举ꎬ也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ꎮ高职中药学专业与其他本科高校中药学专业在培养目标㊁培养手段和培养方案上既有相同ꎬ也有不同ꎮ新时代ꎬ高职中药学专业必须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ꎬ以本校本专业的教学实际为基础ꎬ首先通过对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重要性和必要性上进行充分的理论探讨ꎬ提出新时代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路径ꎬ其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ꎬ也可以进一步为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医药人才队伍提供理论借鉴ꎮ参考文献[1]马新飞ꎬ吴启南ꎬ洪骏ꎬ等.中药学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药学教育ꎬ2014ꎬ30(5):29-33. [2]林莺ꎬ陈彩云ꎬ王少平.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ꎬ2018ꎬ16(23):33-34. [3]王琪.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以步长医药学院为例[J].传播力研究ꎬ2020ꎬ4(20):162-163.342。
利用医联体背景促进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利用医联体背景促进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发布时间:2022-02-14T07:17:38.716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21年第8期作者:罗钦权[导读] 我国护理教育目前现状:护理课程设置不足、教育意识薄弱、教学方法因循守旧、临床实践条件不符;医联体融合贯通给基层医学教育带来机遇,利用医联体背景促进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有效载体。
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对医联体融合贯通创新了医疗服务,也为重构医学教育保障了技术储备。
医联体融合贯通中建设分级医学教育体系,不同于以往的医学教育工作开展,需要从制度设计、组织架构、设施建设和运行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罗钦权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摘要:我国护理教育目前现状:护理课程设置不足、教育意识薄弱、教学方法因循守旧、临床实践条件不符;医联体融合贯通给基层医学教育带来机遇,利用医联体背景促进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有效载体。
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对医联体融合贯通创新了医疗服务,也为重构医学教育保障了技术储备。
医联体融合贯通中建设分级医学教育体系,不同于以往的医学教育工作开展,需要从制度设计、组织架构、设施建设和运行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在医联体的大时代背景下,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趋向必然是呈现1+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这一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研究和深入探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医联体;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护理教育;培养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科学确定护理教育的规模,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进学校教学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2]。
虽然,我国护理学者逐步意识到具备一定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在解决护理与服务对象多元化需求之间矛盾中的突出作用[3],但我国护理教育目前仍处于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模式,过多关注对基础医学教育和护理技术的培训,忽视了对人文知识和外来文化知识的引入,导致多元文化护理内容的缺失或不足[4]。
中医与俄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课 程 设 置 与 教 材 建 设 是 建 立 大 学 俄 语 教 学 完 整体 系 的 重 要 保 证 。 在 基 础 课
2 0 年 北 京 奥 运 会 期 间 ,笔 者 积 极 采 集 08 图 片 、 料 . 用 多媒 体 课 件 的 形 式 在 课 资 利 堂 教 学 中加 以应 用 。大 大 提 高 了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进 一 步 提 高 了 学 生 课 外 阅
一
《 识 》 例 , 片 由 俄 罗 斯 演 员 参 加 拍 相 为 该 摄 , 节 生 动 , 音 标 准 , 言 准确 , 用 情 发 语 实 性 强 . 映 了 日常 生 活 的各 个 层 面 , 生 反 学
论 坛 ” 经 成 功 举 办 了6 。中 俄 药 学 论 已 届 坛 的举 办 标 志 着 黑 龙 江 中 医 药 大 学 与俄 罗 斯 阿 穆 尔 国 立 医 学 院 双 方 的合 作 . 从 联合办学跨 入到 了更高 的科研 领域 . 进 入 了全 面 合 作 的新 阶段 。 这 也 为 我 校 俄
【 关键词] 中医: 俄语; 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 实际应用能力
立 足 中 医 院 校 。 养 中 医 与 俄 语 培 的 复合 型 人才 黑 龙 江 中 医 药 大 学 和 俄 罗 斯 阿 穆 尔 国立 医学 院联 合 举 办 的 “ 俄 药 学 研 究 中
一
、
专一 选一 研 贯 通模 式 。 在 这 一模 式 中 ,第 一 步 是 对 大 一 新 生进 行 分 级 考 试 , 成 绩 已经 达 到 2 水 对 级 平 的 同学 进 行 3 4 培养 , 这 些 学 生 在 、级 使 年 级 即能 通 过 全 国俄 语 4 统 考 。 入 级 对 学成 绩 较 差 的 同 学 , 基 础 抓 起 。 取 在 从 争 二 年 级 是 学 生 通 过 4 考 试 。 于 已经 通 级 对 过4 的学生进行 医学俄语专业教学 , 级 培 养 学 生 临 床应 用 俄 语 的能 力 。并 开 设 一 些 学 生 感 兴 趣 的专 业 俄 语 选 修课 。 三 、 程 设 置 与 教 材 建 设 课
河南高校涉外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综合 实验 区。 这 些都 给河南带来 了千载难 逢的发展机遇 , 其涉外经 济文化的 交流 必将 日益频繁 . 对 涉外人 才高校 涉外人 才培 养模 式相对滞后 , 外语人才 结构 性过剩与短 缺现 象比较 严重 , 制约着 河南经济 的快
速发展 。 对河南涉外人 才需求和培养现状 , 对人才培养模 式 中的不足和缺 陷 , 特别是 专业课 程设置等方 面的问题 进行分析 , 制 定相应 的应 对策略 , 以期为河南 高校 涉外人才 的合理培养提供有 益的借鉴 关键词 : 高校 ; 涉外人才培养 : 现状 : 对策
教改探 索
河南高校涉外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石 志 亮
( 中原工学 院 外 国语 学院,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7 )
摘 要: 2 0 1 2年 中原 经济区正式纳入全 国规 划 , 上升至 国家战略 层面 。 2 0 1 3年 , 郑 州又获批建设 国内首个航 空港经 济
才 的需求也 在发生深 刻变化 . 以“ 应 用型 ” 为特 色的复合 型
外语 人才越 来越 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同时那些 既有 专业 知识 又懂外 语的“ 双料” 人才也备受用人单位 的青 睐。 有研究表明 : 近几年 , 国家企事业单 位 、 外贸公 司 、 部队 等对单 一外语类人才需求量正在逐年下降 .外语 专业毕业 生就业前景 暗淡 。例如 : 2 0 1 2年全 国就 业红牌警告 的本科
十分重要 的意义 ,可以说 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 空港建
没承载着社 会各界人士的期望 。 ( 二) 经济发展对涉外人才 的需求
随着 中原 经济 区建设 的发展 , 河南省外 资利用成 效显 著, 而且随着对外经济合作步伐 的快 速推进 , 在努力 培育新
高职涉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探索

高 职 涉 外 复 合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研 究 及 探 索
任婷 婷 高丽 红
( 北 工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基 础 部 , 北 石家 庄 河 河 摘 要 : 着 经 济 高速 发 展 , 会 对 人 才 的 需 求 在 数 量 随 社 和 质 量 方 面 都 提 出更 高要 求 。 立科 学 的教 育 理 念 , 树 结合 高等 院校 教 学 实 际 。 索 高职 复合 型人 才 培 养模 式 的创 新 , 于增 探 对 强 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效 果 .提 升 学 生 能 力素 质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 以职 业 活 动 为 导 向 . 职 业 能 力 为核 心 ” 成 为 培 养 复 合 型 以 应 英语 技 术人 才的 验 证 标 准 。改 进 目前 相 对 滞 后 的 专业 课 程 设 置 , 培 养 复 合 型 、 造 型 应 用 英语 人 才 的必 由之 路 。 是 创 关键 词 :高职 复 合 型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服 务 区 域 经 济 , 养 复 合 型 人 才 是 高 职 院校 可 持 续 发 展 培 的 需 要 。教 育 部 在 《 向2 世 纪 教 育 振 兴 行 动 计 划 》 面 1 中指 出 : “ 等 职 业 英语 教 育 必须 面 向 地 区 经 济 建设 和社 会 发 展 , 应 高 适 就 业 市 场 的 实 际需 要 , 养 生 产 、 培 服务 、 理 第 一 线 需 要 的 实 管 用人 才 . 正 办 出特 色 。 由此 可 见 , 区域 经 济 服 务不 仅 是 高 真 ” 为 职 院校 的基 本 职 责 , 是 高 职 院 校 提 高 自身 竞 争 力 、 现 持 续 更 实 发 展 的需 要 :一 是 在 服 务 区域 经 济 过 程 中可 提 升 办 学 水 平 和 学 校 知 名度 . 显 办 学特 色 。 职 院校 为 区域 经 济 发 展做 出成 彰 高 绩 , 社 会 声 誉 就 会 进 一 步 得 到 提 高 ; 是 在 服务 区域 经 济 过 其 二
中医药院校硕士英语ESP课程体系探索、构建与实践

科, E S P研究 始 于 2 0世 纪 6 0年代 , 早 期 研究 对 象 主要 为特 定 范 围中 的英 语 。2 O世 纪 8 0年代 初 , 随着 自然 、 人文 、 社会 科 学等 各领 域 的发 展 以及 国 际学 术 交 流 的 日益 频繁 , E S P开 始 在 英 语 教 学 与研 究 领 域 内逐 步 引 起人们 的关注_ 2 J 。然 而, 与 国外 大批 论文 和专 著相
的能力, 中医药 院校研 究生英语课程 改革势在 必行。本文通过分析硕 士英语 E S P课 程体 系构建与 实践 的必要性 、 可行性 及 完善性 , 探寻如何将研 究生英语 应试教 育培养方式转 向以专业英语 为主体的应用型教育机制 , 培养 出能适应 中医国际
化 交流 所 需 的 具备 较 高 医学 英 语 水 平 的 复 合 型 人 才 。
关键词 : 硕士英语 ; E S P课 程 ; 中 医 药 院校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3 4 4 X( 2 0 1 3 ) 3 - 0 1 2 1 - 0 3
基金项 目: 福建 中医药大学校 管人 文社科课题 ( X 2 0 1 1 0 5 9 )
E S P教学在培养具备 良好专业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方 面 的优 势 , 已 日渐受 到我 国英 语 教 育 界 的重 视 与认 可 。研究 实 践表 明 , 外 语 学 习只 有 同其他 专 业 知 识 的 学 习结合 起 来 , 成 为思 想 和信息 的传 递媒 介 , 学 习者 的 积 极性 才能 得 以继 续 保 持 下 去 , E S P教 学 以其 明确 的 目的性 和较 高 的实 用 性 , 必 将成为“ 我 国高 校 英 语 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 中医学 ( 医学英语 方 向 , 五年制 )辽 、 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专业 ( 英语 方 向, 六 年制 ) 、广西 中医药 大学 中医学 ( 对外 方 向, 六年制 ) 。总体来说 , 等 绝大多数 中医
药 本 科 院 校 都 设 有 涉 外 中 医专 业 , 外 中 涉
背 景
才培养 中的 改革 和具体 实践 , 对人 才培养
过 程 中 出现 的 问题 进 行探 讨 并提 出对 策 。
【 关键词 】 校 高
培养 探 索
涉外中医 复合型人才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4 0 9 8 (0 2 0 C一 0 5 — 8 9 2 1 )6
还是 中医学专业 ( 英语或对外方 向)在学 , 生低年级阶段都按照英语语言专业教学 ,
打 好 英 语 基 础 , 些 学 校 还 把 学 生 送 到 综 有
界专 家对 “ 合型外 语人 才” 复 的看法 主要
包 括 “ 语 +外 语 ” 才 、专 业 +外 语 ” 外 人 “ 人
才 、外 语 +专业 ” “ 语 + 人 才 ( “ 或 外 x” 即 “ 多样 、 向 、 多 多变 、 多彩” 的复合型人才 ) 。 总之 , 复合 型外语人才是能熟练 掌握外语 和一门 以上其他专业 知识 的人才 。但是 , 这 并不 意味 着外语 和专 业处 于同等 重要
统和优势课程 , 打好 中医基础。 一般来说 ,
无论是英语专业 ( 医学 或 医药 贸易 方 向 )
主。从 复合型人才培养 的角度看 , 无论是 中医学专 业 ( 英语 或对外 方 向 ) 是英语 还 专业 ( 医学或 医药 贸易方 向 )都是复合 型 ,
涉 外 中医 人 才 的培 养 。
重本专业课 程和医学英语听说课程 ,五 、 六 年级以临床见习和实习为主 , 点培养 重 学 生英语应用能力 。 打好英语基础和中 在
连外国语学院等 。中西医技能模块 , 按照
因素 ,应符合 2 世纪外语人 才的五大特 1 征。涉外 中医人 才培养 目标与外语 和专业 之间 的“ 和“ 的密切相关 , 主” 辅” 即搞清楚 外语与专业之 间哪一个是专业 , 哪一个是 专业方 向。涉外 中医人 才的培养 , 还要服 务于本地 区经济建设 和发展需要 , 不仅要 高质量 , 还要有特色 。以广西 中医药大学
一
体 , 会 对 外 语 人 才 的需 求 已 呈 多 元 化 社
的趋势 , 过去那种单一外语 专业 和基础技 能型 的人才 已不能适 应市场经济 的需要 , 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 教育
医教 育以本科教育为主 , 而本科教育又 以
培 养 英 语 专业 ( 学 或 医药 贸易 方 向 ) 医 为
0 3— 0 02 — 2
专业交流 , 吸收和借鉴 国外先进经验。
二 、 外 中 医 人 才培 养 体 系建 设 涉
( ) 程 设 置 一 课
第 三类是 中医学专业本科 , 如南京 中医药
一
根据涉外 中医人才培养 目标 , 课程设 置 至少应包 括 四大模块 :中医学 课程模
、
本科 中医药涉 外中医专业发展 的
的地 位 , 两 方 面 的 知 识 或 才 能 以 某 一 方 这
合性大学或外语专业 院校学习一到两年 ,
如 上 海 中 医 药 大 学 送 学 生 到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外 语 学 院 , 宁 中 医药 大学 送 学 生 到 大 辽
( ) 三 涉外 中医人 才培养 目标
人 才 培 养 首 先 应 确 立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人 才 培 养 目标 是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中 的关 键
高校 涉外 中 医复 合型 人 才培 养探 索
口 广 西 中 医药 大 学 周 锋
【 摘
要】 介绍 高校 涉外 中 医专 门人
类 :第一类是七年 制本 硕连读研究生 , 如 北京 中医药大学针灸 推拿对外交流班 、 上 海 中医药大 学 中医学 ( 针灸推 拿英语 方 向 )天津 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 涉外 针灸方 向) ; 等 第二类是英语专 业本科 , 如北京 中 医药 大学英语 ( 医学方 向 , 年制 )成 都 五 、 中医药大学英语 ( 中医药翻译方 向 )河南 、
( ) 二 涉外 中医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医药是 中华 民族 几 千年智 慧 和经 验 的总结 。随着 国际交流 的深 人 , 要培 需 养一 批兼 具 中医知识 背景 和 良好 外语 沟 通 能力 的人才 ,促进 中 医药 的传 播 和普 及, 让世界更好 理解 并逐步接受 中医和中
医药文化 。
中医学 院英语 ( 学英 语方 向 , 医 四年 制 ) ;
础理论 、 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 能及 一定的现 代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熟练地运 用 中 医或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技能防治常见病 、 多发病 , 能处理疑 难病症 , 有一定 的科 具
研 能力 ; 能熟 练 掌 握 一 门外 国 语 , 进 行 能
块、 英语 专业 课程模块 、 医学英语 听说课
程模块 和中西 医技能拓展模块 , 各模块课 程可根据本专业方向和特色来设定 。 中医
学 课 程 模 块 中合 型 外语 人 才培 养 一 复 2 世 纪 中 国 与 世 界 的 发 展 更 加 融 为 1
专业方 向的不 同可分为选修和必修课等 ,
目的 是 为 了 满 足 个 人 爱 好 和 特 长 培 养 , 优
为主, 另一 方为辅 。只有确定 “ 和“ ” 主” 辅 的关 系 ,才 能 真 正 实现 复 合 型 人 才 的
培养。
化知识 结构 , 为复合 型人 才培 养服务 。各
学 校 目前 一 般 按 照 大 学 一 、 年 级 以 医 学 二 基础课 和医学基 础课 为主 , 、 三 四年 级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