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诵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背诵,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学习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宋代学者陈亮云就说过:“童子以记诵为能。”郑板桥在《自叙》中也曾说过:“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只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万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可见背诵的重要性。但近些年来,一部分人在对“素

质教育”错误的理解下越来越明显地忽视了这背诵一环节,只谈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很少论及“背诵”。认为背诵就是死记硬背、僵化记忆。实际上,背诵对当代中学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有极大作用。因此,我认为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的合理因素,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夯实学生古诗文的基础。

一、陶冶情操励志磨心

选入教材的古诗文都是经历历史文化沉淀,久经考验的名篇,诵读、理解、记忆这些诗文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励志磨心。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过程中,对文章的风采格调,脉络层次,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融会贯通。我国著名作家谢冕就曾说过,欣赏诗歌“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情感活动,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因此背诵李白诗歌“黄河之水

天上来”可以让人更豪放更大气,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人更淡泊明志。背诵,能够滚瓜烂熟地背出数十篇古文、数百首古诗词,乃至现当代作家的一些美文,是读书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人生历练、懂得生活的基本

功。

二、增强理解改善记忆

在我国古代,学生集中识字以后,就开始诵读经典文章。学生学习主要靠自己在“诵”上下功夫,朝夕吟读,直至背诵,文章读顺口了,文章的大意也就把握了,从而达到无师自通。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么熟读成诵就更便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理解了书义,也便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理解能力,对生活自然有了正确的观点、态度。朱熹在这

方面论述很精辟。他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其义皆若发于我之心。

另外,人的记忆力与其他的能力一样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培养而提高的。马克思有超常的记忆力,但其超常的记忆力也不是天生的,这与他坚持强记的习惯分不开。他从少年时代起,坚持用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去背诵诗歌,

天长日久,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强。列夫〃托尔斯泰称这种方法“是记忆力的体操”。有关试验表明:人的大脑记忆目的明确时,脑细胞处于高度活动状态,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而注意力格外集中,接受外来信息相对主动,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也非常清晰、深刻。大家一定也有这样的体会,考试前的记忆力要比平时强。因此,明确记忆目的和任务是记忆的动力。背诵就是记忆目的明确

的一种记忆,有目的的背诵古诗文有助

于记忆力的增强。

三、培养语感提高表达

朱光潜先生的学生回忆先生教育他们要重视背诵时说:“作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倒不如精选精读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散文作品或诗歌,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

养成敏锐的语言感。”背诵就是具有这种特殊的功效。“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背诵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语言材料的重要形式。朗读背诵的心理活动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它要求眼到、心到、口到、耳到。学生在朗读背诵过程中,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就能认真观察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使用语言材料,自然能取得培养语感的功效。因此朗读背诵是训练语感的好方

法。让学生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作品,特别是其中的精彩片断,文章的精妙之处自然烂熟于心,语感能力从而得到加

强。

孙洙在他编纂的《唐诗三百首》的扉页上写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至今广为流传,可见背诵还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及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

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深刻得多; 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朗读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

达。

四、死记活用提升写作

人们常常给背诵扣上一个“死记硬背”的罪名。孰不知背诵还能提升写作能力。幼年的莎士比亚要在天不太亮的时候,就到学校坐在课桌前去,念拉丁文,背拉丁文,也是用强迫记忆这一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维在谈及语言的学习是说到:“学语言有一个从“死”到“活”的过程,“死”的东西多了,熟能生巧,慢慢就会“活”。死记硬背到一定程

度,便会“死”去“活”来。所谓“死”就是原始的语言积累,创建个人的语料库,语料丰富了,一旦掌握了运用技巧,就能随意提取,运用自如,“死”的语言材料变“活”起来了。”这样写起文章来当然

得心应手。

古今中外文学史上许多名家之所以能够写出横空巨著与背诵有着莫大的关系。著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于1933年移

居上海,在私立光华大学外文系任讲师,兼任国文教员。当时钱钟书和同事顾献梁住在一个房间,顾献梁正在读着一本外国文学批评史,钱钟书说:“我读过这本书,不知现在还记不记得。你随便抽几段考考我。”顾献梁听了以后,半信半疑,特意找了几段比较难的段落读了个开头,让钱钟书接着背诵。结果是每一段落钱钟书都能流利地背出来。还有刚刚过世的巴金先生,他10岁的时候

就可以将《古文观止》里的200多篇文章背诵下来。几十年过去了,他在晚年的时候说,他之所以后来成为作家,写出了那么多的小说和散文,全靠当年那200多篇背诵的文章垫底。可见提升写作水平,背诵是必不可少。

综上所述,背诵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也可以说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一条捷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

过程中要重视背诵,多背一些诗文打好

语文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