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康复医学教案第1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医学概论
学时分配 2学时。
导入新课在医学取得巨大进展的今天,各种传染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目前人类的死因可以认为主要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癌症和创伤。但这些患者除急性死亡者外,还有很大部分可以存活一个长时期,对于存活的患者生存质量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随之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康复医学。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健康的定义;康复医学理论基础;康复流程、结局及自我康复意识;临床康复;残疾定义、分类、评定、预防、康复。
教学重点健康的定义;康复医学理论基础;康复流程、结局及自我康复意识;临床康复;残疾定义、分类、评定、预防、康复。
教学难点健康的定义;残疾定义、分类、评定。
教学内容
康复、康复医学定义范围
一、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
1946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确定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疾病或虚弱的消除,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
二、康复
(一)定义
康复是一个过程,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通过各种手段使非健康状态者尽量达到或保持健康状态,使之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康复≠恢复——在我国语言中康复(rehabilitation)与疾病后的恢复(recovery)是同义的,recovery 一般是指患病后健康水平下降,治疗和休息后健康恢复到病前水平,亦即达到了100%的恢复。但Rehabilitation所指的康复却是指伤病后健康水平下降,虽经积极处理,但已形成残疾,健康水平复原不到原先水平的清况,亦即达不到100%的恢
复。我国历来把康复作为疾病后完全“恢复”的同义词,这使我国对康复的理解与国际上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是值得注意的。在香港把Rehabilitation译为复康;在台湾译为复健,这也是我们就当注意的。
(通过各种手段使非健康状态者尽量达到或保持健康状态,使之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二)内涵
1.措施: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
医疗康复
康复工程
全面康复教育康复
社会康复
职业康复
2.目标:提高生存质量最终融入社会。
3.时机:早(防微杜渐)
(三)康复服务方式
1.康复机构的康复服务:医院中的康复科康复门诊、专科康复门诊、康复医院、专科康复医院以及特殊的康复机构(特教学院)
2.上门康复服务:康复人员的上门服务
3.社基(社区)康复或基层康复:一本社区的资源为基础提供服务,强调发动社区、家庭和患者互动,以医疗、教育、社会、职业等全面康复为目标。
二、康复医学
(一)定义
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等问题。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二)对象、范围
由于损伤以及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和先天发育障碍者。
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可以是潜在的或现存的、可逆的或不可逆的、部分的或完全的。分为器官水平的病损、个体水平的残疾和社会水平的残障三个层次。
康复医学的发展
一、康复与康复医学形成与发展
中国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方法早有记载,且比其他国家都早,它起源于道教的养生思想,那时已有关于康复的姿势治疗和呼吸练习,《内经》中也有关于针灸、推拿、导引等康复手段的论述。在西方,古希腊的神庙壁画中就有用运动治病的。但这些康复理论虽然较早出现,但康复医学此时并未作为一个单独医学分支提出来。
20世纪是现代康复医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包括运动生理、神经生理、行为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现代康复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两次世界大战大大推进了创伤康复的发展。各国在战时建立的伤兵康复中心,成为各型康复机构的前驱。50年代经康复医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
目前,在中国有三大系统-一一卫生部门、民政部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各自支持着相应的康复事业。康复事业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康复医学的发展符合医学发展的规律,即从纯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转变。鉴于康复医学对人类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及其显著特点,故可认为它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以外的另一个大的医学体系。WHO 和中国卫生部均已明确将康复划归为综合医院所必须具备的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的四大功能之一。
(医学模式转换即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l)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转变。过去认为疾病是单纯躯体发生病理转变的一种表现。新医学模式理论则认为:疾病是人在社会中生存,会受到社会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人的心理也会发生改变,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后机体产生一系列复杂变化后的一种整体表现。)康复医学发展与演变:
1.物理治疗学阶段(1880-1919年)
这个阶段利用物理因子单纯治疗,如按摩、矫正体操、直流电、感应电、达松阀、日光疗法、太阳灯、紫外线等。学会名称为按摩师学会。
2.物理医学阶段(1920-194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伤及小儿麻痹流行使残疾人增多,刺激了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如电诊断、电疗、不仅用于治疗还用于诊断及预防残疾,发展成为物理医学。英国成立了物理医学会(1943),美国物理治疗师学会成立(1938)。
3.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阶段(1946~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伤员较多,为使伤员尽快返回前线,Howard A.Rusk(1901-1989)等在物理医学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综合应用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假肢、矫形支具装配等,大大提高康复效果。二战结束后Rusk等大力提倡康复医学,把战伤的康复经验运用于和平时期。美国成立了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委员会(1947年),1951年成立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1969年国际康复医学会成立。
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但我国以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与世界现代康复医学潮流相汇合,积极开展国外学术交流,发展较迅速。目前各地已建设起一批康复中心,康复医学院、康复医学门诊,并开展多层次的康复医学教育计划,培养大批康复医学专业人才。
二、康复医学发展基础
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
在医学取得巨大进展的今天,各种传染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目前人类的死因可以认为主要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癌症和创伤,但这些患者除急性死亡者外,还有很大部分可以存活一个长时期,对于存活的患者,康复医学就有巨大的作用。如在心肌梗死后存活的患者中,现已证明,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寿命,参加康复治疗者,其后的病死率比不参加者低36.8%。
在脑卒中后存活的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能重新步行和自理生活,可使30%的患者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地只有60%和5%。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比不康复组也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