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装逼指南

合集下载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一幅书法作品,放在我们的面前,怎么评价、怎么读懂、怎么欣赏,是我们每个初学书法的人、甚至是广大读者都感到困惑而且很想知道的问题。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他所强调的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作为一个读者,我认为在读作品之前,心里首先要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这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

其次是要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这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所在。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

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

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

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

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

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

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

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

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

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

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

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书法的鉴赏方法

书法的鉴赏方法

书法的鉴赏方法
书法呀,就像一个神秘又迷人的宝藏,想要鉴赏它,可有不少好玩的办法呢。

然后咱再瞧瞧这墨色。

好的书法作品,墨色可不仅仅是单调的黑哦。

你看有的地方墨重,黑得浓郁,就像黑夜一样深沉;有的地方墨淡,就像清晨的薄雾一样轻盈。

这种墨色的变化,让整个字、整个作品都有了一种节奏感。

就像音乐一样,有高音有低音才好听呢。

还有这字的结构。

结构就像是盖房子的框架。

你看那些好看的字,各个部分的比例都很协调。

就好比一个人的身材,头、身子、四肢比例合适了才好看。

有的字重心很稳,不管笔画怎么变化,就稳稳地站在纸上。

有的字呢,结构上还有一种独特的创意,会给你一种很新奇的感觉。

再来说说这作品整体的布局。

一幅书法作品就像一个小世界。

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有着一种默契。

有的作品字挨得比较近,就像一群好朋友在窃窃私语;有的字间距比较大,就像大家在宽敞的地方各自玩耍。

整个作品看起来要和谐,不能有的地方很挤,有的地方又很空。

咱鉴赏书法呀,还得感受一下这字里的精气神。

你看那些大师写的字,能感觉到他们写字时候的情绪。

是高兴呢,还是有点小惆怅。

字就像他们的代言人一样,把内心的情感都传达出来了。

这就是书法的奇妙之处,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个有故事的朋友,等着你去发现它的美呢。

怎样欣赏书法

怎样欣赏书法

怎样欣赏书法作者:张公者来源:《新阅读》2019年第02期欣赏书法包括两個方面:格调、技法。

技法包括点画、结字、章法。

点画有“力”、结字要“衡”、章法须“和”。

格调要“雅”、不俗。

格调比技法重要。

佳作的要素是技法与格调兼备。

古今对书法的品鉴文章很多,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其观点都可成立,说得“都有道理”。

同时这也给人们对书法的欣赏、品鉴带来纷扰。

令人不知所措。

那么,有没有既“准确”又“实用”且有“高度”的品鉴书法方法呢?下面谈谈我对书法品鉴欣赏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任何事物最终都归于道,站在“道”的高度看问题,便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从哲学角度入手,从事物的本体出发。

我们知道,事物都是由两方面构成:物质与精神。

物质与精神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物质是实体存在的,是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精神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是我们肉眼所不能看见的。

比如,我手里的水杯,它是瓷的,它的外形是圆的,这些是水杯的物质组成。

这些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得到的,手感可以触摸到的。

另一个方面,有人认为这个水杯外观设计得比较纯朴,也可能有人认为设计的有些“土气”。

这些都是我们的感受,是肉眼看不到的。

这就是水杯的“精神存在”形式。

精神是看不到却是存在的。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对书法的品鉴、欣赏。

书法也是事物,同样由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构成。

书法的物质方面就是书法的技术层面,即技法。

书法技法由三个部分组成:点画、结字、章法。

书法的精神方面表现出来的就是书法作品的格调,或叫作气息、品格、境界。

书法技法的品鉴欣赏什么样的技法与格调是美的、雅的?要注意以下4点。

1.点画:力点画就是笔画。

也称为用笔、笔法。

用笔是行为动作,笔法是学术用语,点画是用笔呈现在纸上的物质痕迹。

点与画是两个部分,短的笔画称作“点”,长的笔画称作“画”。

(现在人们常用“线条”一词来表示中国书画中的点画、笔墨)那么什么样的点画是美的?古人对点画做过各种论述,有的很生动形象,比如,点,如高峰坠石;竖,万岁枯藤等。

中国书法作品的鉴赏技巧

中国书法作品的鉴赏技巧

中国书法作品的鉴赏技巧中国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要欣赏中国书法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欣赏中国书法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要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

中国书法包括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不同的书体,每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要欣赏书法作品,首先需要了解这些书体的区别和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书法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要注重书法作品的整体感和结构美。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注意整体布局的和谐与统一,文字的排列、间距、笔画的粗细、长短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协调一致,形成美感。

同时,要关注作品的气韵和节奏感,感受到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动和动静结合的美感。

另外,要善于品味和感悟书法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文字的表现,更是艺术家内心思想和情感的抒发。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通过文字和笔墨的表现形式,感受到艺术家的心灵与意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从而更深入地领略书法作品的内涵和魅力。

此外,要重视笔法和墨韵的品味。

中国书法以笔墨为工具,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韵来表达文字的意境和气质。

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留意书法家的笔势和用墨技巧,感受到文字所展现出来的力度和韵味。

同时要注意墨色的浓淡和渗透、勾勒的粗细,这些都是书法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情绪的表现形式。

最后,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欣赏书法作品是一个长期的修行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感悟和领悟。

通过多观摩名家书法作品,参加书法展览和讲座等活动,积累经验和提高鉴赏能力,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书法的魅力。

总的来说,欣赏中国书法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同时也需要有一颗敏锐的鉴赏之心。

通过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注重整体感和结构美、品味和感悟意境与情感、重视笔法和墨韵的品味以及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领悟中国书法作品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如何欣赏硬笔书法艺术作品

如何欣赏硬笔书法艺术作品

如何欣赏硬笔书法艺术作品作为一位硬笔书法爱好者或收藏者来说,要想得到一件称心如意的硬笔书法作品,必须具备一定的欣赏知识和审美观,方能对硬笔书法作品的优劣进行恰如其份的辨析。

笔者根据平时习字积累的经验和翻书获得的一点知识.对如何欣赏硬笔书法作品,作简略介绍。

一、先看作品的章法布局。

—幅硬笔佳作的章法布局,即是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一幅硬笔书作的好坏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否舒明,这是给读者的第一总体印象。

其它不说,总体印象好,这幅书作就好,感觉差,这幅作品就劣。

因此,在欣赏硬笔书法作品时,这是最为直接的感觉。

其次,还要看章法是否得当,布局是否合理。

一幅硬笔书法作品尺幅不论大小,但在整幅作品内容的安排上,要有大小,远近,浓淡,聚散的变化。

如果分层次,大小,没有穿插,表面平平,这幅作品就是较差的作品。

总之,在章法布局上,一幅好的硬笔书法佳作.尤如古代易经中的“八卦”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才是上乘之作。

二、看骨法线条。

一幅硬笔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仅是该作品的总体面貌,尚属浅层次上的问题。

对硬笔书法作品的欣赏除了解总体面貌外.更多地注重于骨法线条。

因为—幅硬笔书法佳作的形成,可以说是点、线、面的完美结合。

在一幅硬笔书法作品中,点、线有很多种,有的深厚苍劲,有的松动灵秀,有的长有的短,但不管是用何种点、线。

一定要有劲,有力,不能纤弱。

这样的作品才使人感到老辣、厚重敦实,有力度,在硬笔书家中,许多人已有很高的成就。

但还是要用很多的时间学习毛笔书法,学习篆刻的用笔,目的是为了要求金石气。

金石气一是古朴典雅,二是沉郁稳健,通过操练,就能使自己的用笔达到人木三分的境地。

因此,在欣赏—幅硬笔书作时,要注意观察是否用骨法用笔,线条是否既刚挺又松动。

如果只有刚挺而不松动,整幅作品就显得呆板,如果只见松动就显得浮动,缺乏行笔功力。

但是,由于书写字体不同和为了内容的需要,有的浑厚,有的清丽,仍不失他的骨法功力。

欣赏名家书法作品的方法与欣赏点

欣赏名家书法作品的方法与欣赏点

欣赏名家书法作品的方法与欣赏点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智慧与情感。

欣赏名家书法作品,不仅能够领略到艺术家的独特韵味,还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欣赏名家书法作品的方法与欣赏点。

首先,我们可以从字体的形态特点来欣赏名家书法作品。

名家书法作品的字体往往具有独特的形态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了书法家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理念。

比如,王羲之的行书以瘦劲挺拔见长,颇具韵律感;颜真卿的楷书则以端庄稳健为主,字体线条流畅有力;而柳公权的草书则以疏放豪迈、气势磅礴为特点。

通过欣赏字体的形态特点,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家的个性与情感。

其次,我们可以从作品的构图和布局来欣赏名家书法作品。

名家书法作品的构图往往精心设计,注重整体的和谐与美感。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以章回体的形式呈现,行列有序,字体大小适宜,给人以一种宁静和谐之感;而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则以行书的形式展现,行间距离适当,字体排列紧凑,给人以一种紧凑有力之感。

通过欣赏作品的构图和布局,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家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造诣。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作品的笔法和墨迹来欣赏名家书法作品。

名家书法作品的笔法独特,每一笔都经过精心的思考和斟酌。

比如,王羲之的行书笔法丰富多样,有点有线,有疏有密,给人以一种变化多端的美感;而颜真卿的楷书则以笔势雄浑有力,笔画饱满圆润为特点,给人以一种厚重沉稳之感。

通过欣赏作品的笔法和墨迹,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家的笔墨功力和艺术造诣。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来欣赏名家书法作品。

名家书法作品往往寄托着书法家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墨迹的点滴流露出来。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表达了他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给人以一种深沉内敛之感;而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则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给人以一种温情脉脉之感。

通过欣赏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家的情感世界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欣赏名家书法作品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字体的形态特点、作品的构图和布局、笔法和墨迹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书法鉴赏要点

书法鉴赏要点

书法鉴赏要点
以下是 6 条关于“书法鉴赏要点”的内容:
1. 线条质量可重要啦!你看那笔画,是不是有的流畅得像小溪流淌,有的刚劲有力得像钢铁?就像颜真卿的楷书,那线条多有质感啊!线条可是书法的灵魂啊,难道不是吗?
2. 字的结构也得好好品品呀!有的字结构严谨得像士兵排队,有的又灵动得像小鸟飞翔。

比如说“永”字,它的结构多妙呀,就像一座精巧的小房子,你能不被吸引吗?
3. 墨色变化好玩极了!有的地方浓得像墨块,有的地方淡得像烟雾。

王献之的某些作品里墨色变化那叫一个丰富,这不就是书法的魅力之一吗?
4. 章法布局就像将军排兵布阵一样呢!或疏或密,或错落有致,或整齐有序。

像《兰亭序》的章法,那简直是太精彩啦,你难道不想好好研究研究?
5. 书法家的情感也藏在字里呀!喜悦时写的字可能像欢快的舞蹈,悲伤时写的字可能像沉重的叹息。

苏轼在被贬时写的字,不就透着一股无奈吗,这多有意思啊!
6. 神韵气质可是高级玩意儿呢!有的书法作品看着就高雅大气,有的就清新脱俗。

像草书大家怀素的字,那神韵简直绝了,你能忍住不去欣赏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书法鉴赏真是个充满乐趣和奥秘的事情啊,每一个要点都能让人沉醉其中,深入探究会发现无尽的精彩!。

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

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

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鉴赏书法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下面介绍一些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

一、审视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审视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包括字体、布局、笔画等。

字体是书法作品的基础,应该具有规范的字形和优美的线条。

布局应该合理,字间距离应该恰当,字体大小应该协调。

笔画应该流畅,有起伏有变化,形成美感。

二、分析书法作品的笔法书法作品的笔法是指书法家运用笔触的技巧和方法来表现字体的形态和气韵。

笔法包括用笔和停笔、虚实和浓淡、长短和粗细等方面。

通过分析书法作品的笔法,可以了解书法家的功力和风格。

三、品评书法作品的气韵书法作品的气韵是指书法家通过用笔的技巧和变化,表现出来的一种生动的艺术形式,是书法作品最重要的方面。

气韵包括书法作品的神韵、意境、情感和艺术性等。

通过品评书法作品的气韵,可以了解书法家的艺术追求和表现力。

四、辨别书法作品的真伪鉴赏书法作品的真伪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一般来说,真品的笔画流畅自然,字形规范,墨色浓淡适宜。

而假品的笔画生硬不自然,字形变形,墨色不均匀。

在鉴别书法作品的真伪时,还需要了解书法家的历史背景和风格特点。

五、了解书法作品的历史价值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历史文物。

通过了解书法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价值,可以更好地鉴赏书法作品。

历史价值包括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时代背景、书法家的身份和地位等方面。

鉴赏书法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品评。

通过了解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笔法、气韵、真伪和历史价值等方面,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鉴赏书法作品,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欣赏装逼指南
站位很重要看正书(分不清楷魏篆隶,就找不连笔的)要保持2米距离,看行草(就是连笔字)则要距离3米之外。

站定后,伸右手食指在左手掌点画做临摹状。

如友人在侧,则说此作深悟“中和”之美,如能背诵《书谱》中句“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就更妙了。

看书法篆刻展忌说“好看”“这幅字真好看!”收获大多是嘲笑白眼,是否“好看”不是评价艺术品的标准,对于挑剔的欣赏者,“好看”甚至不是褒义词,反而有“轻佻”之意。

夸书法是个技术活儿有三个地道的词可选用:章法、结体、用笔。

章法说“空灵”,结体说“紧凑”,用笔说“精到”。

你可先夸“章法”,嫌不够文艺可叫“留白”或“布白”,就是墨迹和空白处的搭配。

夸章法,你就学会一句:“此作真乃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啊”就够了。

记住这是清人邓石如说的,但称“完白山人”则更有范儿。

欣赏书法作品时,不说“字形”只评“用笔”。

这是装腔的高级境界。

因书法可“取意忘形、自变其体”,但却要求“笔笔中锋、一撇一捺有出处”。

“用笔”简单说就是运笔写字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用笔“圆熟、精当、浑厚、细腻、方圆结合”,这些说法都足以让书家对你另眼相看。

说楷书,唐楷登峰造极无可超越颜柳欧赵尽人皆知,但谈较陌生的作品能提高你范儿。

谈颜真卿要叫鲁公,最爱“大小麻姑”《自书告
身》;柳体只谈神策军;欧体可说皇甫诞碑;赵体胆巴碑、三门记都好。

如有人较真,你便说“归根结底,都以虞世南、褚遂良为宗啊!”,全毙。

聊行草“二王”张怀是常识,装腔需个性化:孙过庭的《书谱》“俊拔刚断”、米芾行书“充满韵律感”、黄庭坚书“长戈大戟”……你认为《兰亭序》固然神品,但却更爱颜真卿《祭侄文稿》。

如非谈“二王”,你喜欢右军(定要这么叫!)《远宦帖》和献之《鸭头丸帖》。

谈隶书须谨慎,水深易露馅入门级《史晨》《乙瑛》不足以支撑你装,如非要谈则可叹“礼器碑阴更可爱。

”汉碑种类繁芜风格各异,往远扯更安全:“朝侯小子残碑是隶书美学上的创新”、“好太王碑看似朴拙却变化万千”……特别注意:若论今人隶书,你爱王暇举超过刘炳森。

米芾《伯修帖》若与人聊魏碑,先掂自己分量敢聊魏碑的通常不外行。

张黑女,张猛龙,郑文公等名碑都属于实干派,只要咬定“《始平公造像》雄峻伟茂,乃方笔之极规。

我正准备用大白云临摹之”就可招摇过关。

如遇较真,你可以“北碑中的无名碑铭墓志最为可爱,可惜流传不广”结束谈话。

若谈篆,你得分清大篆小篆偏长的是小篆,偏方的是大篆。

谈大篆时言必称“古籀”,尽显装x范儿。

大部分大篆书法作品都宗法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石鼓文,把这老四样端出来基本能罩住师承来历。

如说起大篆书家,你只说吴缶老(吴昌硕)习石鼓用笔遒劲无人能及即可。

聊小篆的捷径是谈汉篆不理秦篆。

汉篆袁安袁敞二碑走宽博一路蔚为
大观,是你最爱。

必须主动谈起三国孙皓立的《天发神谶碑》。

你须说“此碑奇伟,但我临摹时常混淆楷书笔意纳入其中,着实烦恼。

”另,如能说“赵之谦之外,齐白老衰年印风一变也
受此碑启发”就更好了!补充:聊魏碑不聊“二爨”就缺少腔调,说起爨宝子爨龙颜你须说“浑金璞玉,魏晋以还,此两碑为书家之鼻祖。

”“招商银行”那四个字就是学二爨,赖少其写的,有人说他是学“扬州八怪”的金农的“漆书”,你要驳斥:金农也是学二爨!补充:历代小篆名家你得知道几个,明清前知道个李阳冰就够了,明清金石学盛行名家辈出: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杨沂孙吴大澂我知道你都记不住。

就记吴让之吧,名廷扬字熙载,因同治皇帝名“载淳”,故避讳号“让之”或“让翁”。

吴字师承邓石如,法度精深篆法美绝,但缺乏创新。

装成这样就差不多了。

苏东坡书法作品聊篆刻,你得先分清楚人
家的师承源流是学先秦小玺、汉铸、凿官印、还是元押封泥元朱文、或西泠八家为代表的明清流派印?看不懂篆刻师承,就没法装x了。

例句:“这兄弟的白文印想必取法文何二老”、“此公朱文印有汪关苏宣遗风啊”……这样的片儿汤话是装腔
首选。

篆刻家多是精通金石文字的学者篆刻家不因刀功深厚,也不因篆法优美,而因有一套自己的古文字体系,将不同出处的古文字融于一炉为己所用。

篆刻家多是精通金石文字的学者。

只做刀石功夫、刻一个字查一次《篆刻字典》的最多是刻字匠。

故说篆刻,认完师承认篆法,把封泥元朱文并骨
的肯定“海青”啊。

跟人家吹牛用刀,你甭管刻多大多小的印,都用一把钨钢大刀,这样才够范儿。

而且刻刀并非越锋利越好,吴缶老钝刀刻石自成一家。

陪友人买印泥,到柜台上直接要“光明”或“美丽”——物美价廉,等拿货的当儿可叹“十年前一把好刀15块,一块好印泥30块,时光不复返啊……”聊篆刻绕不开石头,你兜里没钱但莫输气势昌化鸡血石虽有盛名,但石质太涩且有铁锭伤刀;巴林冻质地太细,达不到你追求的金石味;田黄?有多少我要多少!不怕掏钱!关键是你有货吗?说到底还是青田寿山的低端料合用,挑石时定要吩咐掌柜的“再开一包新的”才够有腔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