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探究陈丽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9期
2012年9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Sep.2012Vol.9No.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有助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学习型政党是由每个学习型党组织构成的[1],因此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就是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
而高校基层党组织是中共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其建设是合乎全局发展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一项正确举措。
一、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相辅相成
党的建设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进行的党的建设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党规党法。
推进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是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而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使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体现,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相辅相成。
(一)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础工程
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是党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的充分体现[2],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而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其自身的优势,如党员知识丰富、思想活跃、创新力强,他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探索建立学习型政党有效模式的兴趣也较浓等,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奠定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是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契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形势下这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引人注目地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管党治党的首要任务提了出来。
随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不断推进,以“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主要内容的创建“五好”先进党组织活动在全国各地踊跃开展起来。
这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举措为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
二、准确把握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特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条件
学习型党组织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党组织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它以学习为基本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宗旨。
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主要是通过提升党员个体的学习力、领悟力、创新力等能力,实现党员个体、高校基层党组织和高校之间的和谐统一发展。
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和其他学习型政党有一些共同特征,如政治性、组织性、创新性等。
此外,它还有自身的一些特征:
(一)学习主体的集体性
高校是汇集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学生和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高度集中的地方。
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学习主体集中学习、统一管理的优势,能够做到全员参与、集体协作、整体提高。
但要注意的是,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强调的“团队学习”、“集体学习”,不仅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开发,而且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开发。
也就是说,在制度规定中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学习主体的学习效果不是以其中每个党员学习成果的简单累加,而是全体师生党员基于共同目标进行的团队性、组织性学习,具有非常鲜明的集体性。
(二)学习资源的丰富性
目前国内一些知名高校以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许多高校在专业上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种学科交叉在广度上近乎无所不包,并向纵深发展。
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使高校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
另外,高校非常注重政治、经济、社会和谐共生、交互发展,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种和谐开放的发展环境充分调动了
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探究
陈丽晖1,黄俊超2
(1.莆田学院社会科学基础部,福建莆田351100;2.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
要: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础工程,它具有学习主体的集体性、学
习资源的丰富性、学习介体的多样性、学习效果的高效性等特征。
在推进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为抓手,落实基本教育;以完善内容体系为支点,增强学习针对性;以创新方法体系为导向,提高建设实效性;以构建学习型社会为契机,建立共同愿景;以建立健全考核反馈机制为后盾,保证监控到位。
关键词: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
137··
广大科学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了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为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最后,高校拥有的独特优势,如图书馆资源、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及校际资源共享等,都增加了高校学习资源的丰富性。
(三)学习介体的多样性
高校是人才高度集中的地方,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可以借用各种方式、载体,在学习介体上实现多样性。
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可以通过知识竞赛、学术讨论、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现:一是可在教学过程中渗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推广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化水平,倡导研究型、互动型、开放型、问题型等学习方式。
二是可在科研业务上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如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观摩听课制、进修培训制、人才交流制等相关制度。
三是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如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开展重大节庆日纪念、深入基层调研等活动。
(四)学习效果的高效性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组织、有目的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主体具有集中学习的优势。
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易于在此优势下集中广大党员进行学习,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交流、讨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三、推进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选择
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应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结果。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完善内容体系、创新方法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建立反馈机制等是推进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路径。
(一)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为抓手,落实基本教育
在推进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诸多路径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能较好较快地产生教学效果。
课堂教育与“个别教学”相对应,它要求教师按照规定的内容,通过对教材的组织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向学生授课知识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育教学有诸多优点:如集中年龄和知识水平相当的学生集体学习,相互交流;节省人力财力物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条件;统一的教学计划、目标和要求使教学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等等。
而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具有学习主体的集体性特征,加强其建设过程中,强调课堂教育,就是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为抓手,通过相关课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相融合,落实基本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在继续坚持中央部署与地方落实相呼应、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手段并用、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三讲”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推向前进,从而继续推进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二)以完善内容体系为支点,增强学习针对性
完善内容体系是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支点。
学习内容是否有针对性,是否与时俱进,直接关系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进程和成效。
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更新学习内容,做到常教常新。
首先,要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实头脑。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其蕴含社会主义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等重要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成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是党领导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理论基础。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我国实际相结合、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理论成果。
新时期,在高校坚持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助于创新理念、理清思路、破解难题,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加快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第二,要以宪法、法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自己。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通过传播法律基础知识宣扬法治精神,使广大党员师生树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意识,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第三,要以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完善自我。
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社会管理以及现代国际关系等方面知识,使高校师生党员不断开阔思路、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习实践能力。
第四,要以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提升自己。
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既要向间接经验学习,又要向直接经验学习;既要向书本知识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三)以创新方法体系为导向,提高建设实效性
创新方法体系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组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除了理论学习研讨会、形势报告会、专题讲座等这些经常使用的理论教育法外,要不断更新其方法体系[3]。
第一,要推广新闻分析法或舆论引导法,就是通过观察、分析相关的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对社会组织及社会事件的相关报道情况来辨别是非、掌握国内外局势。
另外,随着各种新兴的媒体模式的出现,如博客、论坛、微博等的产生和爆炸式发展,这种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结合时代进步需要、教育发展需要、高校党建建设需要的方式,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称之为“与时俱进”的新方式[4]。
当然,应用此方法要加强监督和引导,否则容易引起方向上的偏颇,导致放任自流而影响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第二,要推广自我教育法,就是高校师生党员要自觉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相关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的宪法及法律知识、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和相关的实践经验等,在此基础上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省和自我改进,做到慎独。
第三,要推广典
138··
型教育法,就是把抽象的理论与具体、形象、生动的事例相结合,通过具有先进代表性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提高高校党员师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
该方法通常通过树立榜样来实现,具有具体性、典型性、参照性、可操作性和易感染性等特征,易于为广大党员师生所接受。
当然,使用该方法要注意选取的典型要客观、真实、富有时代感。
第四,要推广实践教育法,就是要引导高校党员师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向实践学习直接经验,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提升高校党员师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如党团组织的活动、学生会社团的活动和以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
但要注意的是,实践教育法并非简单地参加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与交流同样不可忽略。
实践活动结束后,应要求高校党员师生召开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会,书写社会实践总结报告等,切实推进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四)以构建学习型社会为契机,建立共同愿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哈钦斯首先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顺应潮流,积极投身于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活动中。
2001年5月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
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社会形态和社会境界的一个发展趋势,明确提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面前。
那么,所谓学习型社会是在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急速缩短、创新频率快速提高的背景下,培养学习型公民,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等,使学习行为具有持续性和长久性,使学习现象社会化和普遍化,实现全民学习、终生学习。
学习型社会要求个人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教育,家庭和单位、组织等要不断进步与变革,国家要不断创新与发展。
学习型社会是崭新的一种社会发展状态,构建学习型社会将孕育无限的创造力,激发强大的驱动力,形成长期的凝聚力,使组织中的所有成员拥有共同的、发自内心的学习意愿。
学习型社会建设是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契机,它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根本性、长远性和稳定性的发展环境,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共同愿景,形成整个社会共同学习的意识和良好氛围。
(五)以建立健全考核反馈机制为后盾,保证监控到位
建立健全考核反馈机制是检验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效果的重要环节。
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要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计划、方法的调整,不断培养学习兴趣、拓宽学习途径。
建立健全考核反馈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坚持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对教师的考核可以通过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民主评议、自由讨论等方式进行,对学生的考核可以通过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课堂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二是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相对较灵活,可以对高校师生进行灵活测试,测试的内容和方式都可以多样化,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配以相应的物质奖励、精神鼓励,改变考核流于形式的弊病,提高高校党员师生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视,使考核走向正常化、规范化;三是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是对高校师生在学习型党组织中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实效的质的方面的考查核实,定量考核是根据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现状,确定合理、明确的若干个考核项目,合理、恰当地评定标准以考查核实,在定性基础上形成定量结果,在定量结果中体现定性评价价值,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结合将使得对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考核更加公正、真实、准确。
四、小结
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础工程。
因此,在全党全国推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良好契机下,推进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抉择。
在把握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究将使该项工作继续推向前进,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小兵.关于高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的思考[J].学校党
建与思想教育,2010,(5):30.
[2]王先俊.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
2010,(13):39.
[3]刘云山.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求是,2010,(9):7-9.
[4]李景田.树立良好学风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保证[J].
求是,2010,(10):25.
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