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物角色的理解
浅谈人物角色的理解
浅谈人物角色的理解演员,作为一个创作者,他必然是以自己的认识水平去分析与认识角色,以自己的创作方法和专业技巧去塑造人物,并且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把握着创作的方向。
因此,演员的生活素养、思想修养、艺术修养与专业技巧,对于创作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演员是在剧作家所创造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再a创造,这个文学形象是剧作家以文字和语言创造出来的。
它是有它自身的客观标准的,即它在一定的程度上,或者说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给演员的创造以规范。
例如,无论谁去演林黛玉,虽然她只能是以自己的条件与修养去进行创造,但是她都要按照曹雪芹和改编者所塑造的林黛玉的文学形象为基础去进行创作,最终都要达到林黛玉这一形象的客观要求。
这就决定了演员既是创作者,但又要受到他所创造的角色的形象要求的制约。
从这个意义上讲,演员的创作永远也不应该是自我表现,他总是在创造一个与自己不很相同,甚至是很不相同的另一个人物,一个特定的角色。
既然演员的创作必须从自我出发,即根据自身的条件与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去理解角色,但是又必须要创造出一个与自己不很相同或者说是很不相同的人物形象,因此演员与角色之间就不可能不存在矛盾。
为此,这就需要对剧本中的人物进行深刻的理解与精心的塑造。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说来包括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
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
理解人物就是去测定人物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的内心的真髓。
理解人物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基调。
性格基调即人物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和人物思想、个性的主要特色。
周瑜、吕布、赵云三个人都是三国时的名将,作为角色,都是穿白靠的武生,虽然外表相仿,但周瑜骄、吕布贱、赵云却是不骄不躁,敢做敢当的好汉,三者间不同就是人物各自的性格基调。
浅谈戏剧表演中人物的理解和人物的体现
浅谈戏剧表演中人物的理解和人物的体现作者:段小琳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4期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说来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一是体现人物。
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
演员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划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变成直接可见的,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使剧中人物从剧本中走出来,使我们更亲近、更理解他。
一、人物的理解首先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基调性格基调即人物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和人物思想、个性的主要特色。
掌握人物性格基调主要从剧本情节和人物的行为、语言中去挖掘。
人物性格是在构成情节的矛盾冲突中显示和发展的。
我们理解人物性格就要从情节的发展中,从人物在情节展开的每个事件里他做些什么和怎样做的行动中去探求。
《红楼梦》里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异常鲜明,作者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又着重描绘出他们各自独具的性格特点。
我们看到了人物突出的个性特点是多次地反复地显现在许多不同的事件和行动中,离开了这些事件和行动,人物性格也就无从体现了。
王熙凤个胎炙人口的不朽艺术典型,性格色彩丰富,个性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像。
她的性格基调可以比做一条美丽的蛇,内里是心毒手狠、贪婪无已、心计极深,外表则八面玲珑惯于逢迎、口齿灵俐、谈笑风生、泼辣诙谐,正像兴儿所说:“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对人物的理解是深是浅,是对是错,还取决于演员文化知识、艺术素养和思想水平的高低,这需要日积月累,不断提高,是没有止境的。
二、人体的体现需要演员的二度创作演员要反复钻研剧本,分析每个情节,琢磨人物的每一句话,透过字里行间探索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心目中形成角色的雏形,这才有在舞台、银幕上塑造鲜明形象先决条件。
演员主要是通过研究剧本理解人物,但仅止于此就不够了,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是深入生活。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决定一个剧目的成败。
人物角色的塑造需要考虑人物的性格、行为、言语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方面。
下面我将从人物的身份、性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谈一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人物的身份是塑造人物角色的基础。
在话剧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身份,这个身份可能是职业、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
身份可以决定一个人物的行为方式、言谈举止等。
一个富有的商人可能会拥有高傲的性格和自信的表达方式,而一个贫穷的农民可能会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朴素的语言风格。
在角色塑造中,要注重对人物身份的准确把握,根据身份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人物的性格也是塑造人物角色的关键。
人物的性格包含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
不同的人物性格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
如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物会有积极向上的行为和较好的人际关系,而一个消极悲观的人物则可能会有退缩的行为和紧张的人际关系。
在话剧表演中,要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挖掘和理解,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人物的人际关系也是人物角色塑造的重要环节。
人物的人际关系可以决定角色的行为方式、情感表达等。
一个人物与其他人物的亲密关系可以展示其关怀和温柔的一面,而一个人物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关系则可以展示其冷漠和傲慢的一面。
在话剧表演中,要注重人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人际关系展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人物角色的塑造是话剧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准确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可以塑造出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和角色的情感。
在话剧表演中,要注重人物角色的塑造,通过细腻的表演和准确的情感表达,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给观众。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故事中的中心和推动力。
通过对人物的细致描绘和深入剖析,作家们能够塑造出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人物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
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塑造和作用。
一、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1.主人公主人公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他们通常是故事的核心和主线。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外貌、性格、思想、行为和言语来塑造他们。
主人公的形象必须具有独特性和鲜明性,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发情感共鸣。
2.配角配角是主人公的衬托和补充,他们能够丰富故事情节和展示主题。
作者通过描写配角的性格、经历和与主人公的关系来塑造他们。
配角的形象可以是善良、勇敢、聪明或者阴险、自私、愚昧等,以突出主题和推动故事发展。
3.反派角色反派角色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常是主人公的对立面。
通过描写反派角色的恶毒行为、阴险手段和冷酷心态,作者能够激发读者的敌意和愤恨,同时凸显主人公的英勇和善良。
二、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1.推动剧情发展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剧情驱动力,他们的冲突、对抗、合作和追求使得故事发展得井然有序。
主人公的决策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故事的进展,而配角和反派角色的出现和行动则为故事添加了更多的情节和张力。
2.表达主题和观点人物形象是作者表达主题和观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塑造不同性格、思想和行为的人物形象,作者能够传递出关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读者通过对人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3.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体验优秀的人物形象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
读者可能会对主人公的遭遇感到同情,对配角的助力感到欣赏,对反派角色的恶行感到愤怒。
人物形象的情感触发,使得读者更加投入和体验到作品中的情感世界。
4.展示人性和社会人物形象能够展示出人性和社会的不同面貌。
通过塑造各种性格和行为的人物形象,作者能够反映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社会的丑恶和善良。
浅谈演员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塑造
浅谈演员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塑造——耿海棠摘要:演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工作,可分为以下两点,一是对人物的理解,二是对人物的体现。
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演员能更好地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在剧本给予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人物进行深刻的理解。
在这方面,我认为了解人物本身的性格在理解人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其更好地塑造出完美,鲜活的人物形象。
演员能更好地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应该在剧本给予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人物进行深刻的理解。
在这方面,我认为了解人物本身的性格在理解人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其更好地塑造出完美,鲜活的人物形象。
关键字:演员人物形象塑造我从事演员这份职业已有三十几年,对演员如何演戏、演好戏,如何在演戏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塑造人物这一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在接到角色后,如何去演好这个人物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塑造人物。
对于所扮演的角色只有深刻的理解、吃透,才能更生动、全面的表现出来。
首先我们拿到剧本后,不急于想如何表演人物,而是试图在各方面去理解、去摸索我的人物。
首先要分析所要演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她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和其它性格色彩?怎样形成自己的思想逻辑和行为逻辑?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来演“活”这个角色?在这一系列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我们根据自己全面的理解来塑造人物形象。
我们资深的前辈和老师已塑造出许多优秀的人物形象。
例如马金凤在戏曲《穆桂英挂帅》中所塑造的穆桂英身负重任、斗志昂扬、英勇坚定;《花枪缘》中姜桂枝诙谐、俏丽、轻快、活泼;《花打朝》中程七奶奶却又格外泼辣、爽快、热烈;常香玉在戏曲《花木兰》中所塑造的花木兰爱国不幕名利、深明大义、机智勇敢、淳朴有责任心。
这些人物形象都是通过对其深刻的理解、体会加上演员自身的素养才被成功的塑造出来。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我认为在理解人物性格方面包括以下几点:一、了解人物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背景在理解人物中,首先要了解人物的时代背景和生活背景。
浅谈对戏曲人物的认识
浅谈对戏曲人物的认识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而戏曲中的人物则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戏曲人物的认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曲,还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本文将就浅谈对戏曲人物的认识进行探讨,从不同角度去解析戏曲人物的形象和内涵。
一、戏曲人物的类型与特点戏曲中的人物可分为正面和反面两大类型,正面人物包括君臣、闺秀和侠客等,这些人物形象多半是积极向上的,具有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而反面人物则包括奸邪、丑角和宵小等,这些人物形象多半是消极堕落的,其形象多半是反面人物。
1. 正面人物:君臣:君臣是戏曲中常见的正面人物,他们往往有一定的威严和权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忠义之气。
在《赵氏孤儿》中,赵盾是一个忠臣,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忠臣的形象。
闺秀:闺秀是戏曲中的宫廷女性,她们通常被塑造成贤淑、端庄的形象,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西厢记》中的英宗皇后等,她们具有高贵的气质和深沉的情感,形象优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侠客:侠客是戏曲中的正面英雄人物,他们英勇无畏,敢爱敢恨,义薄云天。
例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赵云等英雄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杀敌,成为民间英雄的代表。
奸邪:奸邪是戏曲中的反派人物,他们往往具有狡诈奸诈的性格,善于算计和暗算他人。
如《西厢记》中的王熙凤、《红楼梦》中的薛宝钗等,她们心机深重,阴险狡诈,成为戏曲中的反派人物。
丑角:丑角是戏曲中的一种特殊形象,他们往往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具有一定的喜剧效果。
如《京剧》中的张生、《越剧》中的张半枫等,他们多扮演着一些滑稽可笑的角色,给观众带来欢乐。
宵小:宵小是戏曲中的一种负面形象,他们往往是一些小人物、无赖之徒,他们阴险狡诈,利欲熏心,常常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如《王老板》中的王老板、《朝鲜科长》中的杨村长等。
二、戏曲人物的形象与扮演戏曲人物的形象是多方面的,既有文字塑造,也有音乐表现,还有舞蹈演绎等。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话剧表演是一种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手段,在舞台上演绎人物故事的艺术形式。
而人物角色在话剧表演中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剧情的发展和观众的接受。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表演技巧以及与观众的互动等方面,来谈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话剧表演中的关键环节。
一个好的人物形象能够让观众迅速地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进而更好地理解剧情。
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演员需要关注角色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
外在特征主要包括容貌、着装和动作等方面,而内在特质则涉及到角色的心理活动、思想情感等。
演员可以通过服装、化妆和体操等手段来突出人物的外在特征,比如通过穿着朴素的衣服、化一些浓妆来表现一个高傲的女主人公;而通过一些特定的动作,如挺胸、扬眉、颔首等动作,则能够更好地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表演技巧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话剧表演中,演员们需要通过声音、语气、表情和动作等手段来传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声音是演员最为基本的表演手段,通过调整音量、音调和语速等来表达人物的情绪变化。
语气则是表演者在发声时所产生的情感色彩,它可以体现人物的性格、情绪和态度。
而表情和动作则能更直接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它们可以通过面部肌肉的运动、眼神的交流和身体的动作等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变化。
当角色面临悲伤的情绪时,演员可以通过落泪、颤抖的声音、身体的颤动等方式来表现出角色的痛苦和悲伤。
与观众的互动是话剧表演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话剧表演中,演员们需要将观众作为演出的目标,并与观众进行紧密的互动。
演员可以通过直接对视观众、与观众的视线交流等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传达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内核。
通过与观众的情感互动,演员可以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话剧是一种重要的舞台艺术形式,通过舞台表演来传达故事和情感。
在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剧情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下面我们来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人物角色的塑造需要深入理解剧本和角色本身。
在准备表演某一角色之前,演员必须对剧本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角色的性格、背景、动机等各个方面。
只有深入理解角色,才能更好地将其内心世界和情感表现出来。
演员还需要对角色进行角色分析,探索角色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性格特点等,从而更好地塑造角色。
人物角色的塑造需要充分发挥演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演员理解角色的基础上,需要通过想象和创造来赋予角色更加丰富的内涵和个性。
这包括但不限于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声音等方面。
演员需要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角色赋予生命和魅力,让观众在舞台上看到一个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
人物角色的塑造还需要通过表演技巧来实现。
演员需要通过自身的表演技巧,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情感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这包括但不限于情感表达、动作技巧、语言技巧、声音表达等方面。
只有通过表演技巧的运用,才能更好地呈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人物角色的塑造还需要与其他演员的表演相互配合。
在话剧表演中,每一个角色都是整个剧情的一部分,演员们需要通过相互配合和默契的表演,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整个剧情的连贯性和真实感。
这需要演员们在表演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而将整个剧情展现得更加完整和真实。
人物角色的塑造需要保持对角色的尊重和理解。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特点,演员们在塑造角色时需要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角色。
只有对角色充满尊重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将其塑造得更加真实和生动。
人物角色的塑造是话剧表演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剧情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在塑造人物角色时,演员需要通过深入剧本的研究和角色的分析理解角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角色更加丰富的内涵和个性,运用表演技巧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真实地呈现给观众,并与其他演员相互配合,最终保持对角色的尊重和理解。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是整个表演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对角色的塑造,能够让观众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表达主题。
下面笔者基于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首先,要认真研究剧本,深入理解角色的背景、性格、情感状态等,以便更好地创造出逼真的角色形象。
在表演中,要注意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方面的变化,以塑造出真实有感的人物形象。
其次,要注意人物角色在剧情中的转变和发展。
有些角色在剧情中会经历明显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动,这时表演者要刻画出对应的情感状态和变化,体现出角色的成长和转变,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再次,要注意与其他演员角色之间的互动,以增加戏剧张力和情感表达。
在表演中,演员之间的眼神交流、动作配合、感情互动等能够有效地传递出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矛盾,让观众更加投入地体验整个剧情。
最后,要注意表演的细节。
细节是塑造人物角色的关键之一。
表情、动作、语音等细节方面的把握,可以让角色形象更加准确真实,体现出角色的独特性格和特征。
同时,对于服装、化妆等也要注重细节的处理,以便更好地传达角色的身份和角色所处的社会背景。
总之,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非常重要,它是整个表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塑造角色形象时,演员需要深入剧本,注重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在表演中要注意角色在剧情中的转变和发展;与其他演员角色之间的互动也是表现角色特点和塑造形象的关键之一。
最后还要注意表演细节的处理,从而更好地传达角色的特征和个性。
小说人物分析
小说人物分析小说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通过人物的描写、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描绘,来展示作者对社会现象、人性问题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
人物是小说中的核心元素之一,他们的塑造能够影响小说的整体氛围和阅读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小说人物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他们的形象、性格和作用。
1. 主角人物分析主角通常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故事往往围绕着他们展开。
主角人物通常具有复杂的性格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深入思考和内心冲突的强大动力。
他们的命运和经历对整个故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在经典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被塑造成一个富有矛盾性格和激烈情感的人物。
他是贾府的独子,天生富贵,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爱情的追求使他感到无尽的痛苦。
他的形象将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相结合,成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2. 配角人物分析配角人物在小说中扮演着辅助主角的角色,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提供支持和冲突。
他们的描写通常包含主角人物的补充或对比,从而更好地凸显主角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增强故事的张力。
举个例子,在经典小说《飘》中,配角人物阿什利·威尔克斯是主角斯嘉丽·奥哈拉爱慕的对象,他代表着南方贵族文化的象征。
阿什利的风度和温文尔雅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斯嘉丽的粗犷与冲动。
通过配角人物描写的辅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主角人物的心理和动机。
3. 反派人物分析反派人物是小说中的反面角色,他们的存在往往是为了制造冲突和障碍,激发主角的成长和转变。
反派人物可以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来塑造,他们的形象通常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我们可以看到汤姆·罗宾逊这个反派角色的描写。
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种族主义者,因为他的行动导致了错误的指控和无辜人的冤死。
他的形象引发了主角斯科特和她的父亲艾图斯对正义和平等的思考,同时也加深了小说的紧张氛围。
4. 次要人物分析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通常是为了补充故事情节或增加故事的情感色彩。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话剧是一种通过人物表演和对话来展示故事情节的舞台艺术形式,而人物角色的塑造是话剧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成功的话剧表演需要演员对人物角色有深刻的理解和塑造,这不仅需要演员具备扎实的表演技巧,还需要对人物角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在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直接关系到整个剧情的质量和观众的观感,因此在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人物角色的塑造需要演员具备深入的角色分析能力。
每个人物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处境、遭遇和命运,而演员需要通过剧本以及自己的想象力来深入分析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个好的演员不仅要了解角色在剧情中的作用和地位,还需要了解角色的成长经历、情感世界和心灵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塑造人物角色。
只有通过深刻的角色分析,演员才能将人物角色塑造得更加丰满和立体,使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联结。
人物角色的塑造需要演员具备丰富的表演技巧。
演员需要通过声音、动作、表情以及台词的表达来展现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
在塑造人物角色的过程中,演员需要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和遭遇,选择合适的表演方式,使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
一个内向羞涩的人物角色需要通过柔和的语调和温和的动作来展现其性格特点,而一个坚强果敢的人物角色则需要通过有力的台词和肢体动作来展现其个性特征。
演员需要通过不断的排练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角色。
人物角色的塑造还需要演员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表演感悟力。
在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观察生活和人物,不断吸收和积累生活中的经验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为人物角色塑造出真实感人的形象。
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演员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塑造人物角色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使角色的表演更加自然和真实。
演员还需要注重对角色的气质和性格特征的把握,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表演感悟,使人物角色的形象更加饱满和丰富。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话剧表演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形式的戏剧演出,在演出过程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刻画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也能够使剧情更加吸引人,更有力地传达剧作的主题和信息。
下面将从角色性格、言行举止、表演细节等方面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角色性格是人物塑造的基础。
每个人物角色都应该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以使观众能够一眼看出人物的个性。
善良、勇敢、正直的角色可以通过其言行举止来展现出来;而邪恶、自私、阴险的角色则可以通过其冷漠的表情和激烈的语调来表达。
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角色的思考和观察来确定其性格特点,从而塑造出一个真实且立体的人物形象。
人物角色的言行举止也是塑造的重要环节。
一个人物角色的性格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
一个自信而且风趣的角色会有幽默的台词和流畅的动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一个悲伤或者沮丧的角色会有蔫儿巴拉的表情和动作,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人物角色的身体语言也是不可忽视的塑造元素。
身体姿势、动作和眼神等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角色,并与之产生共鸣。
表演细节也是塑造人物角色的关键。
在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形象可以通过服装、化妆和道具等方面来加以突出。
服装是直接展示人物角色身份和特点的方式。
通过对服装的选择和色彩搭配,可以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社会地位、年龄和性格。
化妆是为了更好地展示人物角色的外貌特征和内心状态。
通过化妆的技巧,可以改变演员的面貌和气质,使其更贴近人物形象。
道具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的线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通过选择合适的道具,并在表演中巧妙地运用,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话剧表演是演员把剧本中的人物立体化塑造出来,让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人物角色的塑造是话剧表演的核心,它需要演员通过身体、语言、情感、气息等方面的表现来实现。
首先,对于话剧表演中的主要角色,演员需要通过对剧本的深入理解和角色内心的细致揣摩,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经历,以此来塑造人物的形象。
演员需要思考,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经历和内心经历?他的性格是怎样的?这样,演员才能做到在表演中把人物塑造得更加真实。
其次,身体语言的表现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身体语言的表现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比如,演员可以通过动作、姿态、眼神等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某个人物性格沉稳,那么演员可以通过缓慢而有力的步伐、稳定的姿态表现;如果是一个情感激动的人物,演员可以通过快速的动作和激烈的眼神表现。
而人物的语言表达也是话剧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语言的表达,演员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角色特点。
这需要演员深入理解人物的角色性格和内心感受,把语言表达和人物的内心相结合,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人物所表现的情绪和心情。
在表演中要避免口胡台词,要让人物的话语能够更加真实自然,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感受。
此外,强化人物的呼吸也是塑造角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不同情绪、不同场景中,人物的呼吸都是不同的,而通过控制呼吸,演员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内心。
在呼吸的控制中还可以加入人物的体态、眼神等元素,更加准确地塑造人物的内心形象。
总之,人物角色的塑造是话剧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员需要通过深入理解人物、勤于练习和体验、多方面的表演技巧,来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只有在表演中充分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才能让观众更好地欣赏、体验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内心,产生共鸣。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话剧表演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
人物角色的塑造是话剧表演的核心之一,它决定了整个剧情的展开和观众的观感。
下面我将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三个方面来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首先是人物的外貌。
演员通过服装、化妆和造型来塑造人物的形象。
服装可以反映人物的社会地位、年龄和性格特点。
一个身穿高级西装的男人看起来就会比较有权威感,而一个穿着朴素的农民则显得朴实和质朴。
化妆也是表演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还原人物的特点。
一个角色有两个高耸的眉毛,使得他看起来更加威严和严肃。
而另一个角色有一个大大的鼻头,使得他看起来更加可笑和滑稽。
造型也是塑造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主要通过发型、眼神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一个角色有一头乱发,眼神闪烁不定,动作狂野,给人一种疯狂和不羁的感觉。
其次是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话的方式可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一个角色说话时语速很快,表达着他的思维敏捷和急躁的性格。
另一个角色说话时语速慢悠悠,给人一种悠闲和淡定的感觉。
人物的语言还可以通过口音、方言和语调来表现他们的身份和地域特色。
一个农民角色说话时带有浓重的农村口音,使得他更加真实和生动。
最后是人物的动作。
动作是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状态。
一个自信的角色可以展示出挺胸抬头、步履生疏的姿态。
而一个胆怯的角色则会表现出缩手缩脚、害怕的状态。
动作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眼神和面部表情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一个角色的眼神坚定、面部表情冷漠时,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他的冷酷和无情。
人物角色的塑造是话剧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演员要通过细微的表演来还原人物的特点,使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存在和情感。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人物的背景和内心世界,并通过适当的表演手法来塑造角色,才能让观众真正投入剧情,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浅谈对戏曲人物的认识
浅谈对戏曲人物的认识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栩栩如生。
对戏曲人物的认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还可以启迪我们对生活、人性、情感等方面的思考。
在戏曲中,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文化价值,因此对戏曲人物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从戏曲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来认识他们。
在传统戏曲中,人物形象的性格往往都非常鲜明,有的刚烈豪迈,有的柔和忠厚,有的狡诈奸诈,有的忠诚义气。
京剧中的红色人物一般都是刚毅豪迈的,如《刘胡兰》中的刘胡兰、《凤求凰》中的杨乃武等;而青色人物则多表现柔和忠厚的性格,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桑园会》中的李白等。
通过这些性格的塑造,人物形象在戏曲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性理解的深刻和独特见解。
戏曲人物的行为举止也是我们认识他们的重要途径。
在戏曲中,人物的行为举止不仅仅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更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京剧中的武打动作、表演技巧、唱腔变化等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情感状态。
如《赤桥驿》中的佘太君、《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等人物,通过他们的行为举止,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权谋心机、聪明伶俐,或者忠心耿耿、坚贞不移。
这些行为举止的塑造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情感、道德等方面的理解和反思。
戏曲人物的命运遭遇也是我们对他们进行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物的命运遭遇往往是戏曲中最感人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命运、情感、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
在传统戏曲中,有许多经典的人物命运遭遇,如《三岔口》中的范进、《西厢记》中的张生、《霸王别姬》中的虞姬等,他们的命运遭遇无一不令人动容。
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的认识,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情感、命运的理解,更可以启迪自己对于生活、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思考。
在这些人物的命运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忠诚、爱情、家国情怀等方面的思考,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命运、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
浅谈演员对人物的理解和体现
浅谈演员对人物的理解和体现作者:卞干嵘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21期【摘要】演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概括来说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
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
【关键词】演员;人物;理解;体现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42-01理解人物的定位要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作为青年演员,想要更好地在舞台上体现人物角色,只有在平时不断学习和锻炼,才能在艺术表演空间上有较大的扩展。
理解人物要先深入了解人物的背景,还要博览各种书籍,包括美学、历史、哲学……这一切夯实了自己的基础,丰富了自身文化内涵,再根据人物的特点,综合借鉴各种行当手段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才能使自己的表演更为鲜活。
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体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深入到角色的年代,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所谓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就是深入生活、体验生活。
戏剧创作的术语又叫“观察生活”。
观察生活就是主体深入生活,接受客观的刺激,通过视觉的观察、听觉的捕捉,体验到生活中运动形态的造型,日积月累沉淀下来予以总体的感受。
这里有感性的直觉的感受体验,又有以生活沉淀为基础的思考和分析。
通过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具体原型,再通过细致的组织建构,逐步循序渐进地形成一种抽象的艺术感觉。
这是从众多具象的原型中升发出来的组织建构,也是一种对大众生活原型的总体把握。
二、对角色的理解构思、直觉把握予以沉淀沉淀是一种化合现象,就如同化学分子式中原子与原子的化合一样。
沉淀的意义在于把主体深入到生活当中,用人的视听知觉去接受客观的刺激,对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和原型再进行组织建构,并获得抽象的总体把握,以生活积淀为基础,与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有机地化合在一起。
舞台艺术的展现和体现,要理解角色,在于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进行归纳与演绎。
归纳就是把分散的、局部的感受和认识进行概括,进行总体把握。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话剧是一种充满艺术性和表现力的演出形式,其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是话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物角色的塑造涉及到角色的身份、性格、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要求演员通过表演手法将角色形象深入人心,让观众产生共鸣和共情。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人物角色的身份是塑造角色形象的重要元素。
身份包括社会地位、职业身份、家庭背景等方面。
演员在表演中要根据角色的身份来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和言谈举止,以展现角色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特点。
一个高官权贵的角色可以通过自信、傲慢的表演方式展示其社会地位和权势;而一个普通百姓的角色则可以通过朴实、真挚的表演塑造出平凡人的形象。
人物角色的性格也是塑造角色形象的重要因素。
性格决定了人物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
演员需要通过细腻的表演手法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和立体。
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的角色可以通过活泼、阳光的表演方式来展示其乐观积极的性格;而一个性格内向、沉默的角色则可以通过脸部表情和动作的细微变化来展示其内心世界。
人物角色的行为方式也是塑造角色形象的重要方面。
行为方式包括角色的动作、语言和声音等方面。
演员需要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境来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以展示角色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一个文雅的角色可以通过优雅的动作和温文尔雅的语言来展示其修养和气质;而一个粗鲁的角色则可以通过粗暴的动作和粗俗的语言来展示其粗野的个性。
从人性的角度浅谈《mr.know-all》中的人物角色
从人性的角度浅谈《mr.know-all》中的人物角色摘要:“Mr. Know-all”译为中文《万事通先生》,是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历史上久富盛名的作家和戏剧家之一,也是二十世纪拥有诸多读者的作家”。
毛姆的个性坦率,常常宣言不讳,因此总是招引文艺批评界的诋毁,但他仍坚持以英、法等国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短篇小说,在20世纪英国短篇小说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毛姆短篇小说的标志就是冷静,客观和深刻地剖析与解读人性的弱点,无情地嘲弄,讽刺了当时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
上流社会的荒理无度以及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导致了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幻想,让人们从他的小说中亲身领赂,目睹了社会的罪恶,人性的丑恶及命运的不公。
本文便从小说《万事通先生》中出发,寻觅毛姆作品中对人性的剖析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畸形又病态的社会关系。
一、《Mr.Know-all》的故事情节《Mr.Know-all》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和散文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作品之一。
《Mr.Know-all》一文主要围绕叙述者对凯兰达的情感态度转变而展开。
叙述者最初因凯兰达的姓名,肤色和行李的摆放而对凯兰达产生厌恶之感,到最后因凯兰达对拉姆齐夫人的外遇事件保持沉默而导致厌恶感的消失。
整篇小说的转折点也正是整个船舱的人对拉姆齐夫人项链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在叙述者眼中一向无所不知的高傲的凯兰达最终竟然为了拉姆齐夫妇的和谐,宁愿牺牲自己的形象并对全舱的游客说了一个谎言:拉姆齐夫人的项链价值18美元;而在各位眼中一向乖巧、温柔和贤惠的拉姆齐夫人也向拉姆齐说了一个谎言:项链是我离开纽约前在一家百货商店买的。
他们的谎言是善还是恶,他们的本性又是如何呢?二、关于叙述者的人物性格分析文章是以“我”这个叙述者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讲述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我”是一个典型的英国旧社会贵族中的上流人士。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话剧表演是一种传统的舞台艺术形式,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故事和人物。
在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表演的质量和效果。
如何塑造人物角色,让其栩栩如生,充满魅力和感染力,是每个演员都需要不断探索和提高的技能。
本文将就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进行深入探讨。
塑造人物角色需要演员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在演员准备角色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包括人物性格、内心世界、经历、情感等方面的塑造,需要全面、立体的把握。
演员需要通过研读剧本、了解时代背景、从各个角度去解析人物,以便更准确地还原人物形象。
通过这些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演员才能对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传达人物的情感和情绪。
只有对角色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地表演角色,才能更好地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魅力和魔力。
塑造人物角色需要演员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塑造人物角色的过程中,演员需要根据人物形象和心理构建出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
这就需要演员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塑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物形象和特质。
在演员表演的过程中,演员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充分还原和描绘出人物在剧情中的形象和情感,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塑造出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和魅力。
只有演员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塑造出深入人心的人物角色,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塑造人物角色需要演员有扎实的表演技巧和功底。
在塑造人物角色的过程中,演员需要通过扎实的表演技巧和功底,才能在舞台上有更好的表现和发挥。
演员需要通过各种表演技巧,如语言表达、动作表演、情感演绎等方面的训练和提升,通过娴熟的动作和情感的表达,才能更好地还原人物形象和内心情感。
演员还需要通过对自身优缺点的认识,对自己的身体、声音、呼吸等方面的训练和提升,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表演功底和潜力,才能更好地表演出人物的魅力和魔力。
浅谈戏剧演员对角色的塑造
浅谈戏剧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戏剧是一种表现艺术,戏剧演员是戏剧作品的生动呈现者。
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是戏剧艺术的核心之一,通过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精心塑造,演员能够将角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本文将从戏剧演员的角度来探讨戏剧演员对角色的塑造。
一、深入理解角色在塑造角色之前,演员首先要对角色进行深入的理解。
这包括对角色的性格、情感、背景、动机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演员应该尽可能地去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明白他们的人生轨迹和性格特点。
只有深入理解了角色,演员才能将角色真实地还原在舞台上。
在这个过程中,演员可以通过阅读剧本、与导演和其他演员进行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也可以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来获得灵感,让角色更加丰满和有血有肉。
二、身临其境演绎角色理解了角色之后,演员需要通过自身的表演能力来演绎角色。
这需要演员将自己融入到角色当中,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演绎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演员需要通过角色的情感变化、语言表达、动作举止等方面来展现角色的特质和特点,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的存在和生动性。
在这个过程中,演员需要通过不断的排练和演绎来完善角色的塑造。
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让角色更加立体和有深度,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三、突破自我,挖掘表演潜力对角色的塑造不仅仅是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演绎,更需要演员在表演中不断地突破自我,挖掘自己的表演潜力。
演员需要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自己的表演极限,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和表演力量注入到角色当中。
在演员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地挑战和突破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不断地挖掘自己的表演潜力,才能让角色塑造更加真实和生动,也才能让自己的表演水平不断提高。
四、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当演员成功地塑造了角色之后,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演员应该通过自己的表演力量和情感表达,让观众产生共鸣,与观众建立情感上的联结。
在这个过程中,演员需要通过自己的情感投入和细腻的表演来影响观众,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存在和生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人物角色的理解
演员,作为一个创作者,他必然是以自己的认识水平去分析与认识角色,以自己的创作方法和专业技巧去塑造人物,并且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把握着创作的方向。
因此,演员的生活素养、思想修养、艺术修养与专业技巧,对于创作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演员是在剧作家所创造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再a创造,这个文学形象是剧作家以文字和语言创造出来的。
它是有它自身的客观标准的,即它在一定的程度上,或者说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给演员的创造以规范。
例如,无论谁去演林黛玉,虽然她只能是以自己的条件与修养去进行创造,但是她都要按照曹雪芹和改编者所塑造的林黛玉的文学形象为基础去进行创作,最终都要达到林黛玉这一形象的客观要求。
这就决定了演员既是创作者,但又要受到他所创造的角色的形象要求的制约。
从这个意义上讲,演员的创作永远也不应该是自我表现,他总是在创造一个与自己不很相同,甚至是很不相同的另一个人物,一个特定的角色。
既然演员的创作必须从自我出发,即根据自身的条件与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去理解角色,但是又必须要创造出一个与自己不很相同或者说是很不相同的人物形象,因此演员与角色之间就不可能不存在矛盾。
为此,这就需要对剧本中的人物进行深刻的理解与精心的塑造。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说来包括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
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
理解人物就是去测定人物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的内心的真髓。
理解人物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基调。
性格基调即人物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和人物思想、个性的主要特色。
周瑜、吕布、赵云三个人都是三国时的名将,作为角色,都是穿白靠的武生,虽然外表相仿,但周瑜骄、吕布贱、赵云却是不骄不躁,敢做敢当的好汉,三者间不同就是人物各自的性格基调。
掌握人物性格基调主要从剧本情节和人物的行为、语言中去挖掘。
高尔基说:“情节是性格的历史。
”人物性格是在构成情节的矛盾冲突中显示和发展的。
理解人物性格就要从情节的发展中,从人物在情节展开的每个事件里他做些什么和怎样做的行动中去探求。
我阅读小说《红岩》,以地下党员许云峰的性格情操作为依据,加上翻阅工人运动中著名工人领袖人物顾正红(“二七”罢工)的资料,从感性升华到理性,再把理性的东西与戏中的李玉和联系对比,努力做到胸中有人物在活动。
演《十五贯》中的况钟,我同样寻找人物依据,历史上“青天明镜”是秉公执法,不循私情,然而况钟的身份不同于包公,他上头有“都堂”压着,而且冤案已是“三审定案”,况钟只是人微言轻一个“监斩官”,完成“监斩”任务就可以了事。
我在寻找人物依据时发现况钟的最可敬之处在于“铁肩担道义”,舍身为民请命,历史上这些好官吏尤其令人感动。
演《关羽斩子》中的关羽,有更多的音像、绘画和历史传说可作人物依据,把握性更大,因而演得顺畅自然、形神兼备。
张瑞芳谈她演李双双的经验时说,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我不急于想如何表演李双双,而是试图在各方面去包围、去摸索我的人物。
我首先要找到李双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其它性格色彩?怎样形成自己的思想逻辑和行为逻辑?她给人总的印象是什么?我给这一切的总和起个名字叫人物总的精神状态或人物基调。
她比喻说画画时要用虚线打轮廓,轮廓比例都对了,才好进行光彩浓淡描绘,并且在作画时要常常退后去看看,为的是能掌握总的画面精神。
有位女同学,总喜欢长站在画架前,埋头先将细部画好,把眼睛画得非常细致,教师改画时,却因为整个比例不合适,只好连这美丽的眼睛也擦去了。
在塑造人物上,我也试图以虚线为人物打草稿,只是不在画布上,而是在我自己的心中。
演员把握住人物的基调,再进行光彩浓淡的描绘,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才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既体现出人物多方面的色彩变化,使人物形象丰满动人,又不至于把人物演偏,而远离了他的基本性格。
《红楼梦》里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异常鲜明,作者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又着重描绘出他们各自独具的性格特点。
我们看到了人物突出的个性特点是多次地反复地显现在许多不同的事件和行动中,离开了这些事件和行动,人物性格也就无从体现了。
王熙凤是个脍炙人口的不朽艺术典型,性格色彩丰富,个性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她的性格基调可以比做一条美丽的蛇,内里是心毒手狠、贪婪无已、心计极深,外表则八面玲珑惯于逢迎、口齿伶俐、谈笑风生、泼辣诙谐“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正如兴儿所说:“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如此复杂的人物性格,作者是通过每一章、每一节具体事件逐步展现出来的,我们也是从这些情节事件中逐步认识、感受的。
例如:从王熙凤设局害死贾瑞,弄小巧借剑杀人逼死尤二姐,看到她的老谋深算、手段毒辣;从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银子断送两条人命,看到她的贪;为秦可卿的丧事,王熙风协理宁国府,表现了她的干练、精明;正月十五晚上,王熙风效戏彩斑衣逗的贾母满心欢喜,则写出了她八面玲珑善于逢迎、谈笑风生、诙谐的一面。
综观这些生动的情节,使我们从中提炼出王熙凤的性格基调。
人物性格同时也体现在人物的语言中。
“情理不顺我就要管”,李双双常说的这句话就是李双双性格基调的写照。
一个中国的普通农村妇女能说出这样一句话,包含着多么深刻,多么不平凡的内容啊。
过去几十年、几百年以至上千年来,她们只是作为男子的附属品而存在,被称作“俺那个屋里人”、“俺做饭的”、“孩子他妈”,一辈子的生活就是生儿育女,围着“锅台”转,其它事情不能多问一句,更不用说“管”了。
在新社会,在人民公社化的农村,他们有了新的生活内容,新的社会地位,接受新思想的教育,李双双这样的人物就像初春萌发的绿树,像吸收阳光、空气、水分那样接收着周围的新鲜事物,她的思想、精神面貌迅速地变化着,蕴藏在她身上的优美性格无束的迸发出来,她全身心地热爱新的生活,热爱党,热爱人民公社,从这点出发,凡是对集体有益的事她使劲去做,对集体不利的事,她就要管,这是李双双性格中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
演员要反复钻研剧本,探讨每个情节,琢磨人物的每一句话,透过字里行间探索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心目中形成角色的雏形。
演员主要是通过探讨剧本理解人物,但仅止于此是不够的,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是深入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演员需要从生活中获取对人物直接的感性体验,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
可以说演员生活经验的多少、生活阅历的深浅是创作人物、理解人物、体现人物的决定性因素。
作为一个演员,最基础的就是要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吸取能量。
把生活中典型的人物,及其典型的特征、典型的性格,典型的语言、体态记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艺术修改,以备创造舞台人物的需要。
如何更加合理地把这转变的过程做的更加完善,成为我在理解人物角色当中的一个突破口,特别要认识到体验生活的重要性,带有审美性质的人物形象创造。
这些都要求演员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更为细致的体验,把生活中的事实、事件素材进行挖掘提炼,最后演员加入艺术加工把生活中的典型人物重塑,将平凡的人变成舞台上不平凡的人,这才是一个优秀的演员!
扮演华程的演员李仁堂谈到他的创作体会时说:“演员的表演,一举一动,音容笑貌是具体的,他要把一个人整个地端到银幕上,因此他应当尽可能地接触到与剧中人物相近似的活生生的人,亲自感受他们思想的火花,情感的波澜,脉搏的跳动,他们的言谈笑语,行动举止”。
李仁堂成功地塑造了党的领导干部的形象,这与他长期的生活积累以及在大庆深入生活,与大庆领导干部和大庆工人密切接触,同生活、同劳动,切身感受到他们的思想情节和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
对人物的理解是深是浅,是对是错,还取决于演员文化知识、艺术素养和思想水平的高低,这需要日积月累,不断提高,是没有止境的。
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有段论述很有说服力,他说:“角色没有变,但演员会变,他的思想认识不可能长期停留在一点上,他提高了、发展了,对角色会有新的认识,那么他所掌握的扮演同一角色的技术和分寸也必然会随之有新的发展与新的变化。
演员通过探讨剧本、深入生活、进行排练以至整个演出过程中随着演员认识的提高,会不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而理解人物的深度决定着塑造人物形象的深度,只有深刻理解了人物,才会有在舞台、银幕上塑造鲜明形象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