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 胡伟荣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黄家荣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黄家荣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黄家荣发布时间:2021-06-07T15:39:09.71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作者:黄家荣[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质量安全始终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住房问题越来越严重,建造了许多摩天大楼来解决住房问题。

佛山市岭南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200摘要: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质量安全始终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住房问题越来越严重,建造了许多摩天大楼来解决住房问题。

因此,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抗震性能十分重要,这部分一直是建筑师设计的重点。

抗震设计是在发生地震时保持建筑完整性的重要元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了解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要点。

当然,抗震设计必须符合结构安全、可靠性和高经济效益的基本原则。

抗震设计是基于科学合理的技术,必须确保在地震时抗震设计可以发挥作用,保证建筑物遭受地震之后经过短时间的修缮工作就可以继续使用,这大大降低维修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引言针对住宅建设结构,合理的抗震设计尤为关键,其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施工效果。

此时要从建筑结构入手,做好抗震优化设计工作,形成完整的抗震体系,为建筑物的稳定使用提供支持。

1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的作用以及关系设计抗震功能之前,首先需要注意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一般来说建筑设计都是经过了设计师的精密计算与反复推敲,因此想要改变结构来提升建筑抗震性能属于非常困难并且也非常危险的行为。

提升抗震性能的过程中,改变结构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根据施工预案中对于各个位置加强布局,从而保证整体结构质量。

这种改善的方法能够在保证原本设计结构不改变的情况来加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原理并非加固,而是保证各个受力点之间的受力逐渐均匀,因此在地震来临时不会轻易发生形变,也就提升了建筑的抗震性能。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2、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3、村镇建筑抗震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4、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探讨5、建筑抗震设计研究(9篇)全文总字数:15701 字篇一: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摘要:抗震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物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难度最大,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原因就是在高层建筑中人口非常的密集,如果高层建筑物的混泥土建筑抗震性能相对薄弱,那么在发生地震自然灾害时,易发生坍塌状况,人们不能及时从中逃脱,那么不可想象的后果就会发生,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和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从而改进的方案。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高层;抗震设计建筑的抗震性设计在建筑行业现在引起了极大的重视度,近年来我国及其他的一些国家频频发生地震灾害。

我国对建筑行业的高层设计提出了关于抗震性的设计目标,根据我国的一些标准法则,要求设计目标要达到大震不倒,小震不坏的情况。

高层的混凝土建筑就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以实现其目标。

1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要求在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对高层建筑的抗震效果进行加强,同时要保证高层建筑在遇到地震时建筑物不会坍塌或者倾斜的情况,同时经过恰当的围护可以保持建筑物的使用,若遇小型的地震时整体结构能保持稳固不会损坏。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稳定性想要得到提高,在其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很多因素得影响,其要求也要做到刚柔并进使高层混凝土建筑能科学合理的受力,以强消弱弯的原则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特点从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方面上看,高层建筑的垂直荷载方向没有变化,而其高度越高就不能增长高层建筑的引起量,从而使建筑物的高度与弯矩是成二次方变化的,那就要求建筑的载荷要均匀分布。

根据较为专业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特点来说,高层建筑为悬臂垂直结构受水平与垂直荷载的影响,其混凝土结构会产生弯矩和极大的轴向力[1]。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王伟从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王伟从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王伟从摘要: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性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使建筑物能够具备理想的抗震性能,需要从结构设计入手,对于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充分提升其相应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性,保障安全。

地震产生的破坏程度非常大,因此,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做好建筑的抗震设计能够提升建筑的稳定性,保证建筑内部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因此,设计人员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地质等情况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性能;工作要点在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应该高度重视对房屋抗震性能的设计,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实施,所以,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的相关概念设计,这种概念设计主要是为了对土木工程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进行很好的控制,使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由此可见,做好房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工作至关重要,不仅对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对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也具有十分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1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地震灾害的发生是无法控制的,其带来的危害往往是就大的,地震灾害发生的时候地面产生振动,当达到一定的强度甚至会出现裂缝等现象,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道路等都造成严重损害,在我国既唐山大地震以后汶川地震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造成整个城市的消亡,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地震灾害的发生带来的伤害与损失。

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当下,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人口密度与城市发展都在不断的变化,一旦地区内发生地震事故势必造成巨大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对地震灾害的预测还处于不完全准确的阶段,虽然已经有了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但是并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无法顺利施展防止策略。

对于地震的不确定性及严重灾害性受到世界各国建筑业都受到影响,如何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手段,降低地震发生时对建筑造成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朱胜兰

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朱胜兰

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朱胜兰发表时间:2019-07-17T09:36:24.40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作者:朱胜兰[导读] 设计人员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工程实际,总结一些思想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结合实际,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摘要: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地震。

地震会对建筑物结构造成破坏,危及人身安全。

因此,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有必要注重抗震设计。

目前中国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是三条防线,即小地震不坏,中地震可以修复,大地震不倒塌。

为了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保障结构构件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应加强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

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结构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使地震设计切实可行,保证居民在地震影响下的安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分析导言: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有效地处理结构的基本要点,提高结构的可靠性,使结构的使用更加合理和安全。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必要对建筑物的概念设计、计算分析和结构实践等方面进行检查。

概念设计和结构实践提供了计算和分析假设的可能性。

计算分析也为概念设计和施工实践提供了一个扩展,它们是不可或缺和相互依存的。

但目前建筑结构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其实是抗震设计中的毒瘤,我们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这些问题的严格控制,才能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性,保障安全。

因此,设计人员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工程实际,总结一些思想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结合实际,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1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合理的结构理论和抗震概念设计可以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对以往地震中倒塌建筑物的数量和条件进行总结。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谢复荣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谢复荣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谢复荣摘要:地震灾难是建设安全生活和人民财产的重大威胁。

在设计建筑物结构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严格控制抗震设计的要点,以便更好地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特点1地震中倒塌的房屋的特点1.1钢筋混凝土结构未符合标准现在民用建筑基本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可塑性高、取材方便、节约成本,而且实用度高、使用时间久、耐火。

地震中出现被破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原因是开始搭建主筋时未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搭建。

人为更改使梁过强、柱过弱,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强挤压,柱端出现问题,从而被破坏。

1.2框架结构楼梯间和填充墙损坏在发生灾害时,楼梯间本属于逃生设施,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

但是当地震发生以后,楼梯间的情况很糟糕,会被破坏甚至倒塌。

填充墙被运用在各种建筑里,以承载地震来临时造成的破坏,用自身特点消耗损害。

但填充墙也是经常发生损坏的地方,裂开甚至倒塌都会给人们带来巨大伤害。

2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2.1多元化抗震设计抗震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基本的抗震设计作为基础,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对地震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知识对其进行多元化的设计,以确保建筑具备多功能的防震性能。

在一些地震多发区域,单纯的抗震设计无法全面提供保障,抗震效果不佳。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抗震设计的多重性。

以增加建筑的安全性能,进而保证其在抗震中发挥显著的效果。

这是如今抗震建筑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2.2科学的结构设计,强弱分布合理建筑结构的设计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强弱分布要以此方面建筑设计的相关标准为依据。

巧妙的结构和强弱分布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最大程度地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做到不变形、不倾斜,各部分构件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

某高烈度区隔震结构设计与分析

某高烈度区隔震结构设计与分析

覆且能完好地恢复至平衡位置;同时在强地震作用发生时, 隔震装置柔性滑动水平向发生反复的剪切变形或摩擦等亦 可消耗地震能量。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宿迁某学校四层体育馆,抗震设防烈度 8 度, 设 计 基 本 地 震 加 速 度 0.3 g,设 计 地 震 分 组 为 第 二 组 ,场 地 特征周期为 0.55 s。 采用传统抗震方法设计本工程时,梁柱
[关键词] 隔震结构;动力特性;时程分析;减震系数;竖向承载力;水平位移 [中图分类号] TU35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270(2019)06-0045-04
Design and Analysis of Seismic Isolation Structure in the High Concentration Area
江苏建筑 2019 年第 6 期度区隔震结构设计与分析
冷斌,谢洪恩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8)
[摘 要] 运用 ETABS 软件对某高烈度区的结构进行了隔震计算,通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的时程分 析,确定了隔震垫的
布置形式、水平向减震系数。 对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应力及位移验算、整体结构的抗风验算表明本项目隔震设计达到了 较好的隔震效果,隔震层的设置也为结构增加了较大的安全储备。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1)根据隔震后结构的前几阶阵型周 期的增大情况,可以初步判断隔震支座是否合理。 (2)四周框架柱尽量选用铅芯橡胶支座,以降低体型的扭转效应,减小上部 结构的地震响应,同时满足抗风的要求。 (3)罕遇地震下验算隔震支座的竖向拉应力和位移时,按三向地震输入,拉应力和位 移较按两向地震输入大,更为不利。
0 引言 基础隔震是在建筑物的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一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分析 朱向荣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分析 朱向荣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分析朱向荣摘要:地震是一种世界性自然灾害,会严重损坏建筑结构,从而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比如我国的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等都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此,国家针对建筑物制定了抗震规范,要求建筑在小型地震中不能被破坏,在中型地震中能实现维护加固,在大型地震中保持不倒。

为此,建筑机构的抗震设计要求,以降低地震损失,优化设计房屋抗震结构成为设计建设结构中的必要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要求1、建筑选址要求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根据地质状况、地形地貌选择适合建筑的地段,这对设计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适合建筑的地段,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结构设计时的抗震等级,同时减少建筑在实际施工中的施工量。

①最常见的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错位,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

为避免这种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应避免将建筑物建造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表错动的部位。

②避免选择土质松软,地下水丰富的地带,这些地带在地震发生时容易造成坍塌滑坡等现象,不利于建筑的安全。

要选择土壤硬度、密度适中的地带,硬度密度不均匀的场地在地震时会增强地震波,从而加强建筑物的倒塌断裂。

条件允许下,建筑场地要选择相对地势开阔平坦、土质密实均匀的地带,这种地带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同时减少了地震时带来的额外破坏。

2、建筑平立面布置的合理性建筑物的造型由建筑专业设计,但其平面和立面的布置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大影响。

科学合理的建筑平立面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整体的质量。

在建筑设计时,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建筑的质量、侧向刚度及承载力应避免突变。

结构对称,有利于减轻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

形状规则,地震时各部分振动协调一致,减小了应力集中的可能性,有利于抗震。

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应尽可能使质心和刚心重合,避免地震时产生的扭转效应严重破坏远离刚心的构件。

同时沿房屋高度方向。

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应逐渐均匀变化,避免出现薄弱部位。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胡原榜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胡原榜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胡原榜摘要:本文以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抗震设计的相关理论,主要分析了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希望为同类工程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要点前言具有极强破坏性和突发性的地震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而在地震中,建筑物的倒塌和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防,提高其抗震性,能成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措施。

我国目前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一原则的推广实施,不仅显著的提升了建筑抗震性能,而且也使得人员及财产损失逐渐得到控制,由此在抗震设计中,应密切结合这一原则。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述1.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特点(1)建筑抗震设计存在强烈的不确定性抗震设计必须面对和处理地震动输入、结构分析模型、分析方法、结构破坏模式等的不确定性。

其中,地震动输入的不确定性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抗震设计中应充分认识到,根据目前所采用的确定性方法所计算出的结构地震反应实质上只是一种平均意义上的结果,因而必须从抗震概念和措施上完善抗震设计。

(2)建筑抗震设计应考虑结构反应的动力特征和弹塑性行为一方面结构地震反应问题属于动力学范畴,基于静力学问题的概念和规律并不都适用于抗震设计,比如在框架结构的梁内随意增加配筋就可能导致产生预期之外的破坏模式。

另一方面抗震设计允许结构在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下产生损伤和破坏,采取什么样的模型和方法才能合理描述和估计结构的非线性行为过程,这是抗震设计区别于一般结构设计的难点[1]。

此外抗震设计的难点不在于使结构不破坏,而在于使结构在多遇地震下不破坏、在设防烈度下产生可接受的破坏、在罕遇地震下产生不致倒塌的破坏。

这就要求结构的破坏有一个合理的破坏部位、顺序和程度,即破坏模式。

(3)建筑抗震设计是强度、刚度、延性等控制问题一定程度上,结构的地震作用是由设计者所决定的,设计者确定了结构的强度屈服水平也就决定了地震作用的大小;而刚度的大小不仅影响结构地震水平,更关系到结构变形能力和破坏状态;延性则是结构自屈服到极限状态的变形和耗能能力的体现。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陈浩文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陈浩文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陈浩文发表时间:2017-12-28T20:30:37.7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作者:陈浩文[导读] 摘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阿克苏中远世纪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阿克苏 843000摘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要想建筑工程能够避免或者减轻地震带来的危害,做好抗震结构设计是重点和关键。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说明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总体要求,最后详细阐述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筑场地;结构延性;抗震防线一、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必要的抗震设计建筑结构的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整体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来临或其他的自然灾害来临之时能有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防止崩塌的能力。

但在现实中,许多建筑企业的设计师并不重视建筑结构中的抗震性设计,而施工工人在具体的是施工中更不会主动地去思考这一问题,这也就导致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都漠视抗震设计,这样建设出来的房屋的质量和稳定性无疑是没有保证的,当地震来临时,根本无法应对强大的震感冲击,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二)设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很多的建筑企业的建筑结构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并不高,实践经验相当匮乏。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只是单纯的参照国家有关参数标准进行设计,没有根据实地的情况对建筑物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这样的结构设计毫无疑问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根本经不起现实的推敲,其建筑物的抗震性也是无法得到保障的。

此外,一些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误,在设计中一味注重建筑物的外观设计,追求美观,丝毫不考虑建筑物的安全性问题。

(三)施工单位素质较低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约建筑成本以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劣质的建筑材料或是不按标准使用足量的材料,恶意的扣减施工材料的投入使用。

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扭转振动效应的研究与实践

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扭转振动效应的研究与实践

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扭转振动效应的研究与实践
刘亚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01(000)B10
【摘要】本文分析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影响建筑物扭转振动效应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考虑扭转振动效应的抗震设计建议。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刘亚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361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73.31
【相关文献】
1.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扭转振动效应的研究与实践 [J], 刘亚
2.水平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破坏控制 [J], 刘军
3.建筑结构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振动效应 [J], 何浩祥;张玉怿;李宏男
4.建筑结构在不同方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振动效应 [J], 潘东辉;蔡健
5.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反应研究 [J], 沈朝勇;周福霖;黄襄云;陈建秋;任珉;金建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王敏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王敏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王敏发布时间:2023-06-28T10:12:33.475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8期作者:王敏[导读] 在建筑物的整体地震反应中,构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地震反应。

通常,建设完毕后,要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塌”的抗震效应,满足上述条件的建筑结构,才能正式投入服役。

为了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在提高忧患意识的同时,也要对工程建筑的抗震设计进行严格的控制,最优的抗震设计不能仅仅依靠数据的计算,还必须将数据计算与实际情况、抗震设计经验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在建筑设计结束后,达到最佳的抗震效果。

身份证号:32068119781201xxxx摘要:在建筑物的整体地震反应中,构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地震反应。

通常,建设完毕后,要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塌”的抗震效应,满足上述条件的建筑结构,才能正式投入服役。

为了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在提高忧患意识的同时,也要对工程建筑的抗震设计进行严格的控制,最优的抗震设计不能仅仅依靠数据的计算,还必须将数据计算与实际情况、抗震设计经验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在建筑设计结束后,达到最佳的抗震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品质,建筑单位需要将良好抗震能力作为前提的结构工程,它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现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地震预警,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地震的到来进行预测,从而在地震来临的时候,可以最大程度上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保护。

所以,对建筑物的地震作用机理及地震作用机理的探讨,是确保建筑物的整体性,增强其地震作用的先决条件。

1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现状在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中,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房屋地震学理论。

就目前国际上的地震理论而言,其大多采用的都是插入式的整体结构,即将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和上层结构设计为一个整体,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时,必须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纳入到整个建筑中来。

旧办公楼抗震鉴定与加固

旧办公楼抗震鉴定与加固

旧办公楼抗震鉴定与加固
李素秋
【期刊名称】《梅山科技》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介绍了某办公楼在加固前所进行的结构安全性检测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作出鉴定结论,对不满足结构安全要求的墙体采用双面配筋混凝土加固,砖柱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总页数】3页(P13-14,17)
【作者】李素秋
【作者单位】梅山钢铁公司设备部,南京,21003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北京某综合办公楼抗震鉴定与加固 [J], 谭军
2.张家口某部队砖混结构办公楼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J], 冀强
3.某办公楼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分析 [J], 莫振林;林东;邓正宇;任然;康景文
4.浅谈某办公楼的抗震鉴定及加固 [J], 宋维峰
5.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的检测、抗震鉴定及加固 [J], 徐兴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发表时间:2020-10-27T14:52:32.93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作者:何平[导读]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建筑高度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也成为结构工程师设计工作的主要重点和难点。

身份证号码:45010219871025xxxx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建筑高度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也成为结构工程师设计工作的主要重点和难点。

其抗震设计变得尤为重要,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从场址的选择到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贯穿了整个过程。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衡量建筑结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指标。

因此如何准确、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情况应区别对待,从而寻求最合理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1.遵循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1.1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1)构件在强烈地震下不存在强度安全储备,构件的实际承载能力分析是判断薄弱部位的基础。

(2)要使楼层(部位)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受力的比值在总体上保持一个相对均匀的变化,一旦楼层(部位)的比值有突变时,会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

(3)要防止在局部上加强而忽视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承载力的协调。

1.2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1)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协同工作。

例如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墙两个分体组成,双肢或多肢剪力墙体系组成。

(2)强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则在第一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因损伤积累导致倒塌。

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冗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简化分析方法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简化分析方法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简化分析方法
廖河山
【期刊名称】《建筑结构》
【年(卷),期】1999()6
【摘要】在简化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规则框架结构自振周期、振型、地震作用、楼层剪力及水平位移等的解析表达式,并制成表格。

利用本文结果,可方便地进行规则框架的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审查。

算例表明,应用于一般非规则框架的抗震分析时,其精度也是令人满意的。

【总页数】5页(P41-44)
【关键词】框架结构;解析表达式;抗震分析;抗震设防
【作者】廖河山
【作者单位】厦门市抗震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23.5;TU311.3
【相关文献】
1.Y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简化分析方法研究 [J], 连鸣;苏明周;郭艳
2.基于刚度的框架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简化方法 [J], 于琦;孟少平;吴京;孙巍巍
3.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非对称框架结构抗震分析简化方法 [J], 王朝晖;汪梦甫
4.平面框架结构抗震易损性的简化分析方法 [J], 李鸿晶;冯启民;王中生
5.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简化分析方法 [J], 廖河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 王强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 王强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王强摘要:房屋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房屋建筑的质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安定。

房屋的建筑结构设计关系到房屋建筑的质量和人们居住的舒适程度,一个合理的房屋建筑设计方案是房屋建筑的基础。

土木结构工程属于一个笼统的概念,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包括房屋、建筑、桥梁等方面的结构设计。

近年来,我国多个省份地震频发,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加入抗震结构设计保证了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引言在我国,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建筑行业如何更好的发展备受关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我们进行工程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当前相关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我们工程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其质量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探讨如何提升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使得人们对于建筑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加之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技术不断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

而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由于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加之地震灾害发生时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这一系列因素的存在使得建筑抗震设计成为重点,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二,土木工程建筑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除了要考虑质量和美观外,更多的要注重实用性和安全性,具体是从实际出发,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达到抗震设计的实质性效果。

2提升土木工程抗震设计水平的策略2.1 抗震设计理念的优化方面优良的设计理念能够确保我们的设计工作顺利实施,也是进行抗震设计的重要保证,促进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提升。

在优良的设计理念指引下,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选取合适的设计方案,保证相关思路与计算步骤清晰,确保判断正确,进而使得所需构件合理设计。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

的需要。 我们要 根据相关的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 , 确 保其 抗震 设 计 目的 的优 化 , 确 保 其 实际建筑工作的稳定运行。 第 一 种 级 别 就 是对 地 震 作 用 的应 用 , 保持其剪力墙的稳定运行 , 避 免 其 受 到 损 坏。 第 二 种 级 别 就 是 在 应 对 中等 强 度 的 地 震作 用 时 , 通 过 相 关环 节 的 优化 , 确保 其 剪 力 墙 的正 常 使 用 。 第 三 种 级 别 就 是 通 过 对 其 罕 见 的 地 震 作 用 的应 用 , 确 保 其 剪 力 墙 环 节 的稳 定 运 行 , 保 证 其 整 体 抗 震 性 能 的 提升 , 来 满 足 工 程 的 发展 需 要 。 为了 确保 其 剪 力 墙整 体 运 作环 节 的优 化, 我 们 要进 行剪 力墙 概 念 设 计 的优 化 , 通
・ 8 2・ 2 0 1 4 年8 月 刊
建筑设 计
I J l N g l l i ' - W ̄ n l ຫໍສະໝຸດ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
胡伟 荣
深圳华森建 筑设 计与顾 问咨询有 限公 司 广 东深圳
【 摘 要】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水 平 的 不 断 提 1 . 2 我们 要 按 照相 关 抗震 规 范 的要 求 , 高, 人们 思想 观 念 的不 断 更新 , 要 求建 筑 物 进 行 剪 力墙 厚 度 及 其 长 度 的控 制 , 确 保 其 标新 立 异 、 彰显个性, 由于城 市 用地 出现 紧 整 体 运 作环 节 的 优 化 , 实 现对 层 高环 节 的 张, 加 上建 筑 功 能越 来 越 复 杂 , 结构 体 系 日 有 效控 制一 、 二 级 时不 宜 小 于 层 高或 无支 趋 多 样 化 的 因素 , 我 国城 市建 筑 逐 渐 由平 长度 的 1 / 2 0 , 三、 四级 时不 宜小 于 层高 或无 面空 间 开 始 向 纵 向 发展 。 而由于地震等 自 支 长度 的1 / 2 5 ; 无 端 柱 或翼 墙 时 , 一、 二级 然 灾 害的 影 响 , 人 们 开始 对 高 层 建 筑 的 抗 时 不宜 小于 层高 或 无 支长 度 的1 / 1 6 , 三、 四 震 性 能提 出 了担 忧 , 为 满 足人 们 对 高层建 级 时不 宜小 于层 高 或 无 支 长度 的 1 / 2 0 。 筑抗 震 性 能 的要 求 , 剪 力 墙 结 构被 广 泛 应 2 . 高层 建筑剪 力墙设 计的原 则 用于 高层 建 筑 中。 对 剪 力 墙 的 设 计 要 做 到安 全 、 经 济合 【 关 键词 】 高层 建 筑 剪 力墙 抗 震 理 , 所 以在 设 计 的 过程 中 除 了对 位移 限制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 吴劲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 吴劲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吴劲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的背景下,土木工程建设发展迅速。

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抗震设计,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更好地确保工程的质量,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在进行土木工程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人员高度重视现场情况,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能,更好的确保土木工程的建设发展。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1土木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要求和必要性众所周知,地震灾害的发生可以直接导致房屋的倒塌、建筑物的破坏、河水水坝决堤、桥梁塌陷等。

严重的地震灾害还会造成地面破坏,比如地表面塌陷、断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一些临海国家在经历地震灾害时,会面临海啸、海底地震等巨大灾害,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质情况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地震发生频率也有较大的差别。

比如就我国而言,在四川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从西北西区向东南地区倾斜,四川地区海拔高达七千多米,地形比较复杂,东部以四川盆地为主,西部以高原地势为主,其中丘陵和山地占全国土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这样的地势背景下,地震灾害频发,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比如发生在2008年的五一二大地震,这场地震灾害波及到多个省市和地区,震区高达十万多平方千米。

在这种地势复杂、地震频发的地区和省市,应该重点研究土木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使当地的房屋和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尽量减小损失。

尤其是当地的房屋和建筑物通过抗震设计应该达到以下要求,在经历低级地震灾害时,保证房屋和建筑物不发生破坏,在经历中级地震灾害时,房屋和建筑物发生较小的破坏,在经历高级地震灾害时,尽量减少灾害对当地桥梁、房屋和建筑物的损害,减轻建筑物的倒塌情况。

2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则2.1整体结构要科学合理结构设计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对建筑的抗震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在针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建设要求对其结构进行规划。

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1 ()
()
RE
()对跨高比不大于的梁和连梁、剪跨比不大于的柱和抗震墙、部分 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柱和框支架、以及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要求:
1
RE ( )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
虽然地震作用可来自任意的方向,但在抗震设计时,一般只需且必须对结 构纵、横两个主轴方向进行抗震计算。
图 框架在水平节点力作用下的弯矩图
设框架共有层,每层有个柱子。第层的总剪力可根据平衡条件求出。设第层各 柱的剪力分别为, , ..., ,则有:
m

()
k 1
设该层的层间水平位移为Δ,由于各柱的两端只有水平位移而无转角,则有
Vjk

12i jk
h
2 j
j
()
其中,为第层第柱的线刚度;为第层柱的高度。
度比、上下层梁的线刚度比、上下层的层高变化等因素有关。 在反弯点法的基础上,考虑上述因素,对柱的抗侧刚度和反弯
点高度进行修正,就
得到值法。
修正后的柱抗侧刚度可表示为
D 12ic
()
h2
系数 可如下导出,假定:
()柱及与其上下相邻的柱的高度均为、线刚度 均为,且这些柱的层间位移均为 ;()柱两端 节点及与其上下左右相邻的各个节点的转角均为
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及其分析 选型、结构布置和设计原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高强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及其分析
结构布置不合理而产生的震害
结构布置不合理而产生的震害主要有: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罗敏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罗敏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罗敏发布时间:2022-04-10T04:30:37.306Z 来源:《时代建筑》2022年1月上作者:罗敏[导读] 抗震设计一直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分析建筑抗震设计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研究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从结构承载能力出发,设置多条抗震线,加强几个层次的基础设计,指出了建筑抗震设计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要点,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人员提供有效的指导,最后,在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质量的同时,将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罗敏 430000摘要:抗震设计一直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分析建筑抗震设计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研究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从结构承载能力出发,设置多条抗震线,加强几个层次的基础设计,指出了建筑抗震设计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要点,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人员提供有效的指导,最后,在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质量的同时,将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工程的质量和强度,在设计阶段应分别从二维和三维的角度来体现规则。

设计复杂性的提高可能会导致质量和刚度的不平衡。

这种类型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相对较弱,在遇到强烈振动时极有可能断裂或扭转,导致建筑主体严重损坏。

因此,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意义在于显著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即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建筑结构不会完全倒塌,为灾民提供更多的逃生机会。

1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主要原则1.1合理的建筑结构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功能满足使用的需要,有必要对定型的设计阶段的基本内容的一部分,以保证承载能力的结合强度的合理性的建筑工程,结构的刚度。

基于整体布局的建筑结构设计可以将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有效地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新能量。

1.2抗震概念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对于整个施工项目来说,建筑设计为项目的施工提供了主要的指导,通常建筑设计应在项目施工前尽可能的完善。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蔡芳芬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蔡芳芬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蔡芳芬发布时间:2023-05-07T07:09:44.769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3年5期作者:蔡芳芬[导读] 土木工程项目抗震设计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精细化的特点,抗震设计的效果对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合理开展抗震设计势在必行。

基于此,本文分析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抗震设计重要意义,提出具体的抗震设计工作要点,旨在为提升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助力。

大连天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00摘要:土木工程项目抗震设计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精细化的特点,抗震设计的效果对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合理开展抗震设计势在必行。

基于此,本文分析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抗震设计重要意义,提出具体的抗震设计工作要点,旨在为提升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助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要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工作,主要是进行工程结构的优化配置,按照区域的地质环境特点和条件特点,根据工程项目的设计标准规范,合理设计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则是以提升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目标,合理设计结构的抗震元素,提升工程项目的抗震水平,促使项目设计工作的高质量和有效开展。

1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意义土木工程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住宅建筑、工业建筑等,都需要确保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符合要求,保证工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满足标准,维护建筑内部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

传统的结构设计工作中,由于忽略抗震设计,不能确保结构抗震性能满足要求,可能会对工程使用过程中内部人群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对建筑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而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就能有效维护建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地震灾害对建筑造成破坏,维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由此可见,土木工程项目结构设计工作中,合理进行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项目设计水平和改善项目设计效果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胡伟荣发表时间:2018-07-13T11:29:17.9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胡伟荣[导读] 摘要:地震是全球破坏力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人们必须要面临的一项难题,因此,要充分的加强建筑的抗震能力,避免因地震等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生命以及财产的损失。

深圳市特区建发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摘要:地震是全球破坏力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人们必须要面临的一项难题,因此,要充分的加强建筑的抗震能力,避免因地震等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生命以及财产的损失。

本文阐述了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并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措施。

关键词:结构抗震设计1、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发展及目标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发展及目标地震灾害是地壳快速释放能力过程中造成的震动,其爆发快,破坏性强,人为预测难度较高,对建筑物的损害极大。

在经历了无数次由于地震带给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巨大损失之后,人类开始研究应对地震的方法。

其中,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建筑的抗震能力提高,人民的安全也有了更多保障。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总结了以往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和长期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时的经验教训,以建筑结构关于抗震理论知识和抗震标准为依据,在当下建筑结构设计中已经对抗震设计有了很好的控制。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的目标包含以下两点:①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达标,即在满足国家及行业对于抗震设计标准的同时,满足委托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对于建筑结构的实用性,美观性,经济性及抗震的作用;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真正以人的生命安全为目标,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

这也是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始终追求的目标,不仅在设计时突出结构特点,功能多样化等功能,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了安全和稳定做基础,建筑设计必将埋下不可估量的隐患。

为实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目标,建筑设计人员要根据建筑设计的场地的地质结构和实际问题进行具体的调研,探索静态的地质情况下也要考虑地震震动时的变动情况,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从而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

2、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2.1 明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念的问题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旨在提高建筑在地震中的生存能力并尽可能地降低损坏程度。

研究表明,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不能仅依靠增加建筑结构的结构尺寸,由于地震在短时间内释放巨大的能量,能量释放方向、强度等因素十分复杂,较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普通结构会吸收更多的能量,同样会造成较严重的破坏,同时其柔性较差,一旦损坏就会导致力学性能和受力模型发生较大变化,因此这种消耗材料和人力较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如果建筑设计成柔性较大的结构形式,虽然提高了建筑的地震生存能力,但是因为地震过程中较大的变形量,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影响。

通过对地震灾害的研究分析,最佳做法如下:建筑的关键结构和部位应提高其抗震能力,同时应适当将部分非关键位置设置得薄弱一下,通过非关键部位的损坏,用以消耗建筑吸收的地震能量,同时延缓破坏的过程,将破坏威力减低,在提高生存能力的同时也便于震后修复。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成为抗震概念设计的典型指导思想。

2.2 选择合适的施工地址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坏,除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破坏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原因,诸如: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等。

针对汶川地震的教训,国家明确规定严禁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类建筑和住宅。

因此,选择合适的施工地质对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十分重要。

2.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验证问题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需要合理和科学的验证,当前主要有建筑抗震模型进行抗震试验、建筑的地震反应监测、建筑震害分析研究三种方式。

只有合理、科学地对抗震设计理念进行验证,才能明确知道设计理念的可行性及需要改进之处。

然而当前已完工的建筑很少会为研究建筑的抗震能力而安装各种监测设备,专门为进行检测而修筑建筑设施又消耗巨大。

地震具有不可预测性,已发生地震的区域,很多建筑结构形式往往应用抗震设计因素较少,验证价值不高。

因此通常对建筑抗震模型进行试验来验证抗震能力。

然而通过软件对模型进行研究分析的精确程度值得怀疑。

近年来国际上多次对不同类型的抗震结构进行盲测试验,不仅不同分析软件间的结果存在差异,即使使用相同的软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此外忽视抗震模型与真实建筑间的构件尺寸效应及加载时间效应的影响也使试验与真实状况存在较大的误差。

因此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验证的可行性、科学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2.4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抗震意识及素质有待提高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近年来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地震,让无数的人民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害,给人们的心灵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

在这些惨痛的结果中,建筑结构缺乏抗震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建筑结构设计是复杂繁琐的,其需要对地质结构,设计的美观性,实用性,安全性等作出全面的考虑,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进行设计,因此,这对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而在当前建筑设计行业里,有不少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知识掌握的不够充分,设计思想过于书本化,缺少全面思考,独立设计的能力,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不够了解,导致设计隐患不断发生。

另外,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过分追求设计中的简洁,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部门没有足够的细化说明,只关注美观,节俭,却不知给建筑的安全埋下了不可估量的后果。

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加强抗震意识,认真学习抗震设计知识,要不断的提高专业素质,以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提高建筑结构的质量。

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措施3.1 充分地质结构,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根据地质结构选择适合建筑的地段,这对设计有着最直接的关系,适合建筑的地段,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结构设计时的抗震等级,同时减少建筑在实际施工中的施工量。

首先,最常见的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错位,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

为避免这种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切忌将建筑物建在这中构造的地质地带。

即使必须建在这种地带,在建筑设计中对抗震性的设计就要有极其高的要求,得不偿失;其次,避免选择土质松软,地下水丰富的地带,这些地带在地震发生时容易造成坍塌滑坡等现象,不利于建筑的安全。

要选择土壤硬度密度适中的地带。

硬度密度不均匀的场地在地震时会增强地震波,从而加强建筑物的倒塌断裂。

另外,建筑场地要选择相对开阔平坦的地带,开阔平坦的地带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同时减少了地震时带来的额外破坏。

3.2 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抗震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

首先,根据不同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当地的地震情况,选择轻质,强度高,一体的材料。

这样的材料可以在地震发生时,使建筑保持很好的一体性,整体结构相对稳定,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性。

现阶段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遍得到应用,其经济且操作简单,但其缺点在于结构框架节点等构件连接处强度低于结构本身强度,在受到高强地震的影响时,构件节点处和主体受力不均匀,导致断裂,从而影响了建筑整体的稳定性,降低了抗震性能。

另外,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价比较高,且价格实惠,其较强的抗侧移,较强的延性等性能起到了很好的抗震作用。

但该建筑结构的缺点是在地震力的反复作用时,随着钢筋等构件的断裂,混凝土将被挤碎。

因此,这种抗震设计也不适用于高强度地震带。

目前,钢结构是在多次地震中表现最好的抗震材料,但是钢结构的成本较高,且受到气候湿度等影响,维护费用较高。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创造,一定可以研究出更好的抗震材料,发挥更好的抗震功能。

3.3 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的复杂化,高层化,传统的只针对建筑物本身采取的抗震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建筑结构抗震的标准。

现代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根据对建筑场地的勘测,对地质结构和土质等进行勘测后,汇总数据,根据抗震设计标准统一设计的过程。

通过这种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整体考虑,使最终的建筑达到抗震作用最大化,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的损坏。

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中会有不同的要求。

但通常会在以往地震灾害的等级范围内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建筑结构设计者以此目标进行抗震结构设计。

为了保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模拟地震的方法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模拟,通过分析地震的破坏程度进行安全评估,找出漏洞和不足并不断完善抗震性能。

3.4 建筑结构平立面体型的确定建筑结构的平立面的的布置对于建筑的稳定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平立面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整体的质量。

建筑结构平立面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同时,尽量选择平面规则的体型设计,这样可以满足同意楼层具有同一刚度。

另外就是对建筑物的竖向凹凸尽可能减少,这样可以使建筑的竖向高度保持一致性,保持稳定。

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建筑结构设计中,要科学是进行抗震缝的设计。

这样是为了分离抗震缝两侧的建筑,当地震发生时,两侧的结构不会发生碰撞。

抗震缝一般在建筑结构变形的敏感部分进行设计,设计尽量科学恰当,否则会造成各大的危害。

4、结束语地震作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地震中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

且其难以预测,突发性强,会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来袭。

不断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降低对建筑的破坏力,可以有效的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以人类生命安全为出发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整体素质,根据地质结构情况,抗震等级等标准,抗震材料的选择,科学地进行抗震设计,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1]黎静.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5):220-221.[2]朱克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65+70.[3]吴涤凡,李建乐.某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14):84-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