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承载力讲解参考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可增强性
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条件下,人们一方面拓宽水资源质和量的 范围,另一方面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使用内涵,从而增加水资源承载力。
6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内容体系
该研究是属于评价、规划与预测一体化性质的综合研究。
➢ 水资源系统的构成;
➢ 生态系统(组成要素、需水耗水规律);
➢ 社会经济系统;
主成分分析法、投影寻踪法、密切值法、灰色关联投影法、 理想区间模型。
这是一种采用统计方法选择单项和多项指标,以反映区 域水资源现状和阈值的方法,此种评价法操作上直观、简便, 可以综合反映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状况,是目前国内进行水 资源承载能力评价运用最广的方法。
10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3、复杂系统分析法 主要包括系统动力学法、多目标分析法、动态模拟递推法、
8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1、经验估算法 主要包括背景分析法、常规趋势法和供需平衡法。 依据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此给决策者提出一个近
似的数值来参考。但是,从估算精度来看,并不能满足要求, 只能作为参考借鉴。
9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2、指标体系评价法 主要包括综合指标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均粮食 行评价,对不同情景方案进行比较。
占有量、用水效益。
密切关系
用率、合理制定水价
影响 因素
夏军、 朱一中
1.水资源系统:人均水资源、水资源利用 多目标情景分析法对西北地区水资
率、人均用水量; 2.生态环境系统:林草 源承载力问题进行预测基础上,采用
覆盖率、COD浓度、生态需水率;3.社会经 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西北地区现状和未
济系统: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水平、人 来10、20、50a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
该二元模式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控制 因素,同时也是很多水问题的症结所在。
5
水资源承载力—特点
➢ 有限性
a.一定区域内可获得的水资源量有限; b.水环境容量有限; c. 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水资源利用效率有限。
➢ 动态性
a.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水资源承载力不同; b.水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动态的。
选取 角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蔡安乐
从用水结构方面探讨水资源供需平 反映用水多少及经济效益:净灌溉定额、
衡关系,得出农业是社会各行业中用 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重复利用率、人均日
水比例最大的产业
用水量、单位耗水产值
承载 对象
王颖
从水资源与水环境两方面分析长江 水量分析通过供需平衡来评价,1.开源:
三角洲水资源承载力与其经济发展的 引水、开采地下水;2.节流:提高水资源利
14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4、实用性原则。应构建大多数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指标体系, 并方便为政府文件、新闻、教育、研究人员所采用。 5、独立性原则。应避免指标信息上的重叠,要尽量选择那些 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指标。 6、主导性原则。设置指标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 指标。
15
作者
研究内容
指标体系的选取
1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13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的概念必须明确,且具有一定的科学内 涵,符合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和目标,能够度量和反映研究区 域的实际情况。 2、完备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该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所研究区域。 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也 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与之相对应,定量指标应均可通过有关部 门发布或监测的数据直接或间接进行计算。在设计指标体系时, 应尽可能减少难于量化或者定性指标的数量。
4
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基础
➢ 可持续发展理论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 水—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理论 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的存在及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我们应在
该复合系统的耦合机理上综合考虑水资源对地区人口、资源、 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撑能力。 ➢ 自然—人工二元模式下的水文循环过程和机制
➢ 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机制;
➢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计算方法;
➢ 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耦合下的水资源承载
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7
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生态、资源等方面: ➢ 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程度; ➢ 生产力水平; ➢ 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 科学技术; ➢ 人口和劳动力; ➢ 政策、法规、市场等因素及其他资源潜力。
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全口 径层次化评价方法。
此类方法相对前两类方法较为复杂,建立的模型需要考虑 的因素更为全面,数据量大,更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经济、 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但是在参变量选 择、求解方法等问题上存在一定难度。
11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在人口增加、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我国于二十世纪80年 代开始研究水资源承载力。
1985年,新疆水资源软科学课题研究组率先提出水资源承 载能力的定义: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在满 足维护生态环境用水要求后,所能支撑的工农业最大产值和人 口数量。
后来,施雅风、许有鹏、冯尚友等对其定义做过小幅度修 改,但都忽略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因素。
3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以上观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 ➢ 从水资源开发容量或水资源开发规模方面定义; ➢ 从水资源支持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定义。 不同点:前者从水资源系统出发,后者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出发 进行描述。 相同点: ➢ 指出水资源承载力的主体是水资源系统,承载的客体是社会经
济系统; ➢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 ➢ 侧重区域水资源量可支持的人口数量和工农业生产活动强度。
2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在随后研究中,何希吾、阮本清、惠泱河、刘晓等补充认 为: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 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以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为条件,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高效利用及优化配置下,并保证其社会文化准则下一定的物质 生活水平,流域的水资源能够支持该地区的最大经济规模和人 口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