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等级标准划分
中国公路与城市道路分级标准
中国公路与城市道路分级标准根据道路的不同功能,中国的车行道路一般分为公路与城市道路。
城市总体规划区以内的以车辆通行为主的道路为城市道路,城市总体规划区以外的道路为公路。
一、公路的分级标准:(一)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5000~80000辆;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60000~100000辆。
2、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15000~30000辆;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
4、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辆。
5、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辆以下。
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00辆以下。
(二)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3、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充分考虑走廊带范围内远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影响。
(三)公路等级选用的基本原则:1、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等,经论证后确定。
一二三级公路标准
一二三级公路标准
一二三级公路标准是指根据道路等级、道路规模、道路功能及交通流量等因素确定的公路建设标准。
一级公路是指在国内有重要路线和区域意义的公路,主要用于连接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城,其标准包括:设计车速大于等于10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标准为60吨,路面宽度为9-12米,设计标准可视具体情况而有所调整。
二级公路是指连接县城以及县级行政区域内的重要经济产业区域的公路,其标准包括:设计车速大于等于80公里/小时,设
计荷载标准为30吨,路面宽度为7.5-10.5米,设计标准可根
据道路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三级公路是指连接村庄和农村地区的公路,其标准包括:设计车速大于等于6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标准为10吨,路面宽
度为5.5-8.5米,设计标准可根据道路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这些标准是根据交通发展需求和道路功能划分而来,旨在统一公路建设规范,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具体的建设标准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调整和确定。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划分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划分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各等级道路的设计车速、车道数和路幅宽度等指标都有所不同。
1.快速路:快速路是为长距离、大流量、快速交通服务的道路,设计车速为60-80公里/小时,车道数不少于四条,每条车道宽度为3.75米。
2.主干路: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区域,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流量和运输任务的交通干道。
设计车速为40-60公里/小时,车道数不少于四条,每条车道宽度为3.75米。
3.次干路:次干路是连接主干路与支路的交通干道,设计车速为30-40公里/小时,车道数一般为双向四车道。
4.支路:支路是连接次干路与小区、工厂等区域的小型交通道路,设计车速一般为20-30公里/小时,车道数为双向两车道。
此外,城市道路还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组成部分,不同等级的道路在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总之,城市道路等级标准划分是为了满足不同交通需求和提高交通效率,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道路等级的分类
道路等级的分类引言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等级的道路对于城市交通的流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道路进行分类管理和评估是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
道路等级的分类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背景,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提供有效的交通组织和管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道路等级的分类。
一、道路等级的定义道路等级是指根据不同的交通需求和功能,将道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系统。
通常,道路等级的划分依据可以包括道路的交通量、车速、功能定位和对整个交通网络的重要性等。
二、国内道路等级划分标准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道路分类与等级》对城市道路的分类和等级划分提供了具体的标准和规范。
根据该标准,道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指具有双向四车道或以上的、限制最低时速为每小时80公里的道路。
高速公路通常作为城市和城市之间的主要交通干道,具有车速快、通行能力大的特点。
2. 快速路快速路是指不具备高速公路条件,但具有专用路面、交叉口等交通设施的道路。
快速路通常作为城市内部交通干道,连接城市主要区域和周边地区,车速较高,通行能力较大。
3. 次干道次干道是指连接城市内部各区域的道路,通常由主次干道组成道路网。
次干道通常车速较快,通行能力较大,但比起快速路来说,交通量和车速相对较低。
4. 主干道主干道是指连接城市内外的交通要道,通常连接城市主要出入口和周边城市。
主干道在城市交通中起到连接城市交通流的作用,车速和通行能力较高。
5. 支路支路是指连接次干道和主要道路之间的短途道路,通常连接住宅区和次要的交通集散点。
支路的交通量和车速较低,通行能力相对较小。
6. 社区道路社区道路是指连接住宅区内部的道路,通常服务于小区居民和附近商业区的交通需求。
社区道路的交通量和车速较低,通行能力较小。
三、道路等级划分的目的与意义道路等级的划分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道路管理和规划。
不同等级的道路具有不同的交通功能和重要性,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分级
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分级【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祝大家工作顺利】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
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主干道承载着市区交通的交通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城市主干道是一个城市中贯穿城市较长或最长,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道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并且全天禁行中型重型客车。
对于主干道的设施应达到以下标准:道路名称规范、公共图形标志规范,设置合理,符合国家标准;机动车道无被侵占、毁坏现象,路面无明显坑洼积水;人行道平整畅通,道板、护栏等设施完好,无损坏占用现象。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对于人口超过200 万的大城市而言,各级道路宽度如下:快速路40-45 米,主干道45-55 米,次干道40-50 米,支路15-30 米。
对于人口低于200 万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各级道路的宽度均有所差异,请参看相关规范。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干路的说明:支干道:又叫支路、街坊道路,通常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次干道:又叫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
次干道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与主干路组成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路交通。
主干道路图片(10 张)主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
一、道路的组成及等级划分:(一)道路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
1、公路的组成:线形组成、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排水系统、隧道、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交通服务设施)2、城市道路组成3、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二)道路等级的划分:1、公路的等级划分: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二、路基1、定义: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2、分类:填方路基(路堤):填土路基、填石路基、砌石路基、护肩路基、护脚路基挖方路基(路堑):土质挖方路基、石质挖方路基半挖半填路基3、组成:路肩、边坡、排水设施、挡土墙。
4、对路基的要求:1)有足够的强度:在车辆荷载、路面及路基自重作用下,变形不超过允许值。
2)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在行车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不发生滑坡、塌陷等。
3)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在水温变化时,路基强度变化小,不产生翻浆。
三、路面(一)结构组成:路层:是直接与行车及大气接触的表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
基层:承受面层传来的垂直荷载并扩散至垫层和路基中。
垫层:在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隔水、防冻及扩散传力作用。
(二)度与路面排水(三)路面的等级与分类1、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
2、路面类型:(1)路面基层的类型:按照现行规范,基层(包括底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有:1)水泥稳定土基层: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面板下2)石灰稳定土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可作二级以下的公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3)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4)级配碎(砾)石基层。
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
级配砾石可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
城市道路速度等级标准
城市道路速度等级标准
城市道路速度等级标准是根据道路的设计、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要求等因素确定的,用于划分道路速度等级的标准。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速度等级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高速道路(Expressway/Highway):通常是交通流量较大、车速较快的道路,适用于高速行驶。
速度限制一般在100公里/小时以上。
2. 快速道路(Thoroughfare):交通流量较大、车速较快的道路,但相对于高速道路来说,交通流量较小。
速度限制一般在60-100公里/小时。
3. 干线道路(Arterial Road):主要负责城市内交通流量的主干道路,通常连接各个城区和重要目的地。
车速一般在50-60公里/小时。
4. 主要辅路(Main Co-lateral Road):负责连接各个住宅区和商业区的道路,交通流量一般较小。
车速一般在30-50公里/小时。
5. 次要辅路(Minor Co-lateral Road):连接住宅小区及其它次要目的地的道路,交通流量较小。
车速一般在20-30公里/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城市道路速度等级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以上只是一般常见的划分标准。
当然,实际的速度限制也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中国公路与城市道路分级标准
中国公路与城市道路分级标准道路分级根据道路的不同功能,中国的车行道路一般分为公路与城市道路。
城市总体规划区以内的以车辆通行为主的道路为城市道路,城市总体规划区以外的道路为公路。
一、公路的分级标准:(一)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5000~80000辆;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60000~100000辆。
2、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15000~30000辆;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
4、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辆。
5、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辆以下。
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00辆以下。
(二)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3、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充分考虑走廊带范围内远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影响。
城市一级二级道路标准
城市一级二级道路标准一级道路道路宽度:标准路面宽度一般不少于24.5米,具体宽度根据车道数量和是否设置分隔带有所不同。
机动车的车行道不少于四条,每条宽度通常为3.75米。
非机动车行车道的宽度每条不小于6~7米。
若设置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宽度可能不小于5米。
高度与净空:道路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5米,以保证大型车辆和公共交通的通行。
材料与设计标准:路面材料需具备耐磨损、抗滑移、抗车辙等特性,通常采用耐磨、耐压、抗裂的路面材料。
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交通需求和未来发展规划,确保线路的畅通、曲线平缓、坡度适宜。
其他设计考虑:作为干线公路或在平原微丘时,设计行车速度范围为每小时80至100公里。
作为集散公路或在山岭重丘时,行车速度范围为每小时60至80公里。
应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如标线、标志等,以提高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二级道路道路宽度:机动车的车行道一般不少于四条,每条宽度为3.5米。
非机动车行车道宽度一般不小于5米。
道路总宽度通常在30~60米之间。
高度与净空:这类道路的净空高度通常也要求不小于5米,但具体可能根据地区和设计要求有所不同。
材料与设计标准:路面应采用耐磨、耐压、抗裂的材料,以提高道路的平整度和舒适度。
设计时需考虑地理、交通和未来发展因素,确保安全和经济效益。
其他设计要素:行车速度一般设计为每小时40至60公里,也有可能达到每小时40至80公里。
应注意交通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以提升道路的服务水平和用户满意度。
施工要求:对于路基,要求土质工程稳定,排水系统完善,路肩宽度符合标准。
路面施工应保证平整度高、防滑性好、耐久性强。
桥梁和隧道结构需稳定,承载能力强,以确保通行安全。
地区差异:不同城市和地区可能会有特定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以适应地方交通需求和地理环境。
城市规划、人口密度、气候条件等都可能影响道路的具体设计。
总的来说,一级和二级道路的标准会根据具体地区和使用情况有所调整,但上述信息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和参考。
市政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市政道路等级划分标准市政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等级划分标准对于城市交通运输、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市政道路等级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道路的功能、交通量、道路等级和道路等级划分的需要来确定的。
首先,市政道路的等级划分主要根据道路的功能来确定。
一般来说,市政道路可以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个等级。
快速路主要用于城市主干道的快速通行,一般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干线,交通量大,车速快,主要承担城市间交通和城市主要交通枢纽功能。
主干道主要承担城市内部交通的主要干线功能,交通量较大,车速较快,是城市交通的骨架。
次干道主要承担城市内部交通的次要干线功能,交通量适中,车速适中,是城市交通的血管。
支路主要承担城市内部交通的支线功能,交通量较小,车速较慢,主要服务于居民区和商业区。
其次,市政道路的等级划分还要考虑道路的交通量。
交通量是衡量道路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交通量大的道路等级较高,交通量小的道路等级较低。
交通量主要是指道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量,可以通过交通统计数据来确定。
交通量大的道路一般都是城市主要道路,承担着重要的交通运输任务,因此需要保障道路的畅通和安全。
交通量小的道路一般都是城市次要道路,主要服务于居民区和商业区,因此需要保障道路的便捷和舒适。
再次,市政道路的等级划分还要考虑道路的等级。
道路的等级一般是根据道路的宽度、车道数、车速等因素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道路等级高的道路宽度大,车道数多,车速快,道路等级低的道路宽度小,车道数少,车速慢。
道路等级高的道路一般都是城市主要道路,承担着重要的交通运输任务,因此需要保障道路的畅通和安全。
道路等级低的道路一般都是城市次要道路,主要服务于居民区和商业区,因此需要保障道路的便捷和舒适。
最后,市政道路的等级划分还要考虑道路等级划分的需要。
道路等级划分的需要主要是指根据城市的交通状况、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城市的交通需求来确定的。
道路等级划分的需要是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需要综合考虑交通量、道路等级、道路宽度、车速等因素来确定。
青岛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青岛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一、道路类型
1. 城市道路:指城市内的所有道路,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街巷等。
2. 公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道路。
3. 乡村道路:指农村地区内部连接村庄与村庄、村庄与农田之间的道路。
4. 高速公路:指具有较高行车速度和全立交、全封闭的快速通道。
二、道路设施
1. 路面材料:包括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砖路面等。
2. 道路宽度:指车道及路肩的总宽度。
3. 道路绿化:指道路两侧种植的行道树、草坪、花坛等绿化设施。
4. 交通标志:指道路上设置的各类交通指示标志,如限速标志、停车标志等。
5. 交通信号灯:指道路上设置的各类交通信号灯,如红绿灯、人行横道信号灯等。
6. 护栏、栏杆:指道路上设置的各类护栏、栏杆,如中央护栏、路侧护栏等。
7. 照明设施:指道路上设置的各类照明设施,如路灯、隧道灯等。
8. 给排水设施:指道路上设置的各类给排水设施,如雨水口、污水口等。
三、道路状况
1. 路况质量:指道路的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等路况质量指标。
2. 车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
3. 车速限制:指道路上规定的车辆最高行驶速度。
4. 道路安全:指道路上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及安全程度。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概况:城市划分标准道路指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道路包含众多种类,性质功能等均有不同,因此无法用一个唯一标准对所有道路进行等级划分,为此各国现行做法一般都是先划分道路种类,后针对各类道路的技术标准划分等级。
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基本含义:我国按照道路使用特点,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
除对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划分等级。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额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
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
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
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
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道路分级标准
道路分级标准道路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分级标准对于交通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道路分级标准是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等级,并对不同等级的道路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标准。
道路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合理规划道路网络,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保障交通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是城市内部连接各个区域的主要通道,其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快速路、主干道和支路三个等级。
快速路是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其设计速度高,通行能力大,主要用于城市快速通行和连接城市主要区域。
主干道是连接城市各个区域的次要干道,其设计速度较快速路低,通行能力适中,主要用于城市主次干道的连接。
支路是连接城市各个小区域的道路,其设计速度较低,通行能力较小,主要用于城市内部的小区域通行。
二、乡村道路。
乡村道路是连接乡村各个村庄和农田的重要通道,其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一级乡村道、二级乡村道和三级乡村道三个等级。
一级乡村道是连接乡村主要村庄的主要通道,其道路宽度较大,路面平整,适宜机动车通行。
二级乡村道是连接乡村次要村庄和农田的次要通道,其道路宽度适中,路面平整度较一级乡村道低,适宜小型车辆通行。
三级乡村道是连接乡村各个农田和村庄的小路,其道路宽度较窄,路面平整度较低,适宜非机动车通行。
三、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是连接城市和城市、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重要通道,其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一级高速公路、二级高速公路和三级高速公路三个等级。
一级高速公路是连接城市和城市之间的主要通道,其设计速度高,通行能力大,主要用于城市之间的快速通行。
二级高速公路是连接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次要通道,其设计速度较一级高速公路低,通行能力适中,主要用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连接。
三级高速公路是连接乡村和乡村之间的小路,其设计速度较低,通行能力较小,主要用于乡村之间的小区域通行。
道路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保障交通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道路分级标准,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
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分级
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分级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
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主干道承载着市区交通的交通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城市主干道是一个城市中贯穿城市较长或最长,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道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并且全天禁行中型重型客车。
对于主干道的设施应达到以下标准:道路名称规范、公共图形标志规范,设置合理,符合国家标准;机动车道无被侵占、毁坏现象,路面无明显坑洼积水;人行道平整畅通,道板、护栏等设施完好,无损坏占用现象。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对于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而言,各级道路宽度如下:快速路40-45米,主干道45-55米,次干道40-50米,支路15-30米。
对于人口低于200万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各级道路的宽度均有所差异,请参看相关规范。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干路的说明:支干道:又叫支路、街坊道路,通常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次干道:又叫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
次干道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与主干路组成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路交通。
主干道路图片(10张)主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双向四车道:比如往南有两条车道相向往北也有两条就是双向四车道城市道路网等级级配研究道路与交通工程Road&TrafficEngineering城市道路网等级级配研究张云龙,李昂400074)01-0019-03ResearchonGradeProportionofUrbanRoad NetworkZhangYunlong,LiAng城市道路网必须具有合理的等级级配,以保障城市道路交通流由低一级道路向高一级道路有序汇集,并由高一级道路向低一级道路有序疏散,从而通过不同等级道路交叉口间距的控制及不同出行距离交通的分流来提高道路网的运转效率。
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根据城区地质、地形特点,不宜大挖大填,避免土石方平衡量大和工程造价高,道路布置宜减少宽度,增加密度,减少投宝、天城、五桥三大片区各组团对外交通的联结干道和城市交通的快递通道。
龙宝新区应规划建设龙宝大道,道路红米,从岩上坝港口,中间联结火车站站前广场,经龙宝镇至双河口,形成城市附中心的一条主干道。
五桥百安坝规划安大道,道路红线宽度34米,形成五桥新区的重要交通干道。
天城周家坝是天城片区的商业文化中心,海关口岸所在划建设天子大道,道路红线控制为40米。
各组团内各小区之间的联系,可规划为城市支路,道路红控制在14—18米景观与城市形象规划应搞好城市景观规划,突出三峡库区城市特色,塑造万州城市形象。
一是城市布局要新颖。
万州以长江为主轴,岸组团式布局,城市依山傍水,层次分明,既有江城风貌,又有山城特色,融湖光山色为一体。
二是滨江景观要优美蓄水后,城市中心形成一个水面很宽的湖泊,长江两岸南北沿江大道形成一条风景线,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横跨长江库区一大景观。
苎溪河两岸建筑错落有致,万安大桥和万州大桥飞跨两岸,风景尤为壮观。
三是突出山水园林特色。
山傍水而建,湖面宽阔,群山环抱,风景优美。
特别要作好绿化景观规划,搞好太白岩、天子城、香庐山、北山观、龙宝河公园规划和绿化建设。
要搞好长江两岸护堤和沿江大道园林绿化规划和建设,突出山城和江城的特色。
建设与政策措施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任务十分艰巨。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抓住三峡移民的历史机遇,采取特实现城市建设的跳跃式发展。
确处理好城市总体规划与移民迁建规划的关系规划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总龙头,城市总规一旦批准实施,各种分区规划,移民迁建安置规划,修建性详规都应服从城求。
鉴于原万县市城市总规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移民迁建的要求,移民迁建规划又评审通过的特殊情况,在城市总规民规划实施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做好有机结合。
城市道路等级划分
我国按照道路使用特点,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
除对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划分等级。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额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
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
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
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
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5—40米,支路12—25米。
⑴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
又称汽车专用道。
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⑵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⑶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⑷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
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
市政道路等级
市政道路等级
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
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一级道路等级划分条件:
1、商业网点集中,道路旁商业店铺占道路长度不小于70%的繁华闹市地段;
2、主要旅游点和进出机场、车站、港口的主干路及其所在地路段;
3、大型文化娱乐、展览等主要公共场所所在路段;
4、平均人流量为100人次/分钟以上和公共交通线路较多的路段;
5、主要领导机关、外事机构所在地;
6、本市确定的重点道路、景观道路、快速路。
二级道路等级划分条件:
1、城市主、次干路及其附近路段;
2、城市网点较集中、占道路长度60—70%的路段;
3、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所在路段;
4、平均人流量为50—100人次/分钟的路段;
5、有固定公共交通线路的路段。
三级道路等级划分条件:
1、商业网点较少的路段;
2、居民区和单位相间的路段;
3、城郊结合部的主要交通路段;
4、人流量、车流量一般的路段四级道路等级划分条件:
1、城郊结合部的支路;
2、居住区街巷道路;
3、人流量、车流量较少的路段。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
一、道路的组成及等级划分:(一)道路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
1、公路的组成:线形组成、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排水系统、隧道、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交通服务设施)2、城市道路组成3、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二)道路等级的划分:1、公路的等级划分: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二、路基1、定义: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2、分类:填方路基(路堤):填土路基、填石路基、砌石路基、护肩路基、护脚路基挖方路基(路堑):土质挖方路基、石质挖方路基半挖半填路基3、组成:路肩、边坡、排水设施、挡土墙。
4、对路基的要求:1)有足够的强度:在车辆荷载、路面及路基自重作用下,变形不超过允许值。
2)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在行车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不发生滑坡、塌陷等。
3)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在水温变化时,路基强度变化小,不产生翻浆。
三、路面(一)结构组成:路层:是直接与行车及大气接触的表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
基层:承受面层传来的垂直荷载并扩散至垫层和路基中。
垫层:在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隔水、防冻及扩散传力作用。
(二)度与路面排水(三)路面的等级与分类1、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
2、路面类型:(1)路面基层的类型:按照现行规范,基层(包括底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有:1)水泥稳定土基层: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面板下2)石灰稳定土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可作二级以下的公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3)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4)级配碎(砾)石基层。
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
级配砾石可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划分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
我国按照道路使用特点,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
除对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划分等级。
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我们做项目一般涉及不到。
1、主干路
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额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
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
主干道30—40米,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2、次干路
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
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次干道20—24米,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3、支路
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
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支路14—18米,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