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简介
丹霞地貌考察报告doc
丹霞地貌考察报告篇一:张掖丹霞地貌简介张掖丹霞地貌简介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主要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境内,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主要分为遥相呼应的南北两大群块。
北群位于张掖市北侧合黎山脉,距市区约25公里。
北群山势低且平缓,主要以红白和赭红色为主色调。
南群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距市区约有40~50公里。
南群丹霞地貌地势相对险峻,以层理延绵,纹理清晰,色彩斑斓而称奇。
张掖丹霞地貌划分为窗棂状宫殿式、柱状式和巷谷式三类不同的地貌景观群,并分别描述了各类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景观特征;从景观的典型性、美学价值、科考价值、观赏价值四个方面评价了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的科教旅游价值;认为张掖丹霞地貌既有南方丹霞之秀美、又有北方雅丹之雄浑,彩色丘陵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气势宏大,这两种奇特的地貌景观相互衬托,成为国内独特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是旅游观光、绘画摄影、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考察的最佳场所。
..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摘要: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经过雨水洗润,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内色彩斑斓的戈壁丹霞地貌令游客流连忘返。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位于临泽县倪家营乡和肃南县白银乡交界处,总面积约510多平方公里。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这里的丹霞色彩艳丽,气势磅礴,造型奇特,深邃辽远,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
XX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
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该景区作为外景拍摄地。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雄奇壮美,鬼斧神工,在甘肃张掖丹霞地貌面前,这些形容词都如此黯然失色,这个与九寨沟、黄龙、野柳、澎湖列岛、天山托木尔冰川一同被《图说天下·国家地理》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的张掖丹霞地貌,色彩之绚丽、风情之粗犷、气势之磅礴、造型之奇特、场面之壮观,让其PK掉西部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主要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甘肃省张掖市概况
甘肃省张掖市概况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
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
面积42400平方公里,人口126万。
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裕固、蒙古等26个少数民族。
简介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北朝西魏改为甘州。
隋恢复郡制。
唐初设州。
元置甘州路。
明设甘州卫。
清为甘州府。
1927年置张掖县,1985年撤县设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甘肃省第四大城市。
面积42400平方公里,人口130万(2010年)。
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裕固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
市人民政府驻甘州区南环路,邮编:734000代码:620700区号:0936车牌:甘G拼音:ZhangyeShi张掖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
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
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历史沿革1954年,考古学家安志敏在张掖市山丹县城南6公里发现距今约4000多年的四坝滩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马家窑文化类型;1984年和1987年,在张掖“黑水国”遗址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彩陶;1987年7月,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张掖市民乐县六坝乡东北3公里的东灰山遗址,发掘出土大量磨制石器、陶器、炭化粮食籽粒及猪、牛、羊、鹿的齿骨等考古资料,由此证明,距今5000多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张掖先民已在这里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和畜牧业,能用石球、石纺轮纺织、做衣服,制造彩色陶器,并开始使用青铜器。
从《尚书·禹贡》的记载看,中华大地划分为九州时,张掖属雍州。
汉代(前206-220年)以前,月氏国称雄于敦煌祁连间,张掖为其属地;西周时期,戎、狄两族在这里居住;春秋战国时,乌孙与月氏共居河西。
漫话张掖世界地质公园
漫话张掖世界地质公园胡经国一、概述及基本信息张掖世界地质公园(Zhangye UNESCO Global Geopark),位于中国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第一阶梯分界处、祁连山向河西走廊的过渡带,祁连山北麓。
该公园面积为1289.71平方千米;由“彩色丘陵”、“冰沟丹霞”、“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和“九个泉板块构造科考区”组成。
2020年,该公园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
该公园基本信息如下:中文名: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外文名:Zhangye UNESCO Global Geopark公园位置:中国甘肃省临泽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公园面积:1289.71平方公里公园组成:由“彩色丘陵”、“冰沟丹霞”、“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和“九个泉板块构造科考区”组成公园级别:世界地质公园公园特色:地质多样性;地貌以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为特色所属网络:APGN(亚太地质公园网络)二、地质遗迹该公园地质遗迹丰富多样。
其中,发育有距今1.3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系红层”;“九个泉蛇绿岩套”地质遗迹世界罕见;“冰沟肃南二齿兽化石”和“冰沟硅化木化石”稀有珍贵;“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地貌景观独具特色。
该公园西部的“九个泉蛇绿岩套”是近5亿年前洋壳的重要物质组成,真实地记录了由“古祁连洋”演化为祁连山的历程;祁连山山前丰富的新构造运动遗迹,记录了360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历程;该公园是“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彩色丘陵”犹如飘洒在河西走廊之上的多彩丝绸,其色彩之多变、造型之奇特、规模之宏大,为世界地学奇观之一。
该公园拥有的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以地貌色彩艳丽、层理交错、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称奇;“彩色丘陵”的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中国。
它们被誉为“张掖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张掖彩色丘陵中国第一”,“张掖丹霞地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资料
简述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
张掖丹霞地貌在方圆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
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
一、地理位置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张国臂掖(腋),以通西域”之意。
张掖,在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滋润下,孕育了广袤的绿洲,方才孕育了河西走廊文化。
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有着美不胜收的原生态城市湿地,气势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亚洲最大的万匹军马驰骋,独特的裕固族风情,祁连山草原风光,沙漠冰川奇景……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湖泊、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600万年前,位于张掖市临泽、肃南县境内,面积约510多平方千米,仅次于中国最大的赤水丹霞。
她是中国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
彩色丘陵色彩之缤纷、面积之大冠绝全国。
二、地貌群这里发现了鲜为人知的地貌景观——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群,迄今已发现的丹霞地貌群坐落于祁连山北麓,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东经99°30’~100°20’、北纬38°40’~39°10’之间,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5~10公里,分布面积在300多平方公里以上。
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张掖七彩丹霞简介
张掖七彩丹霞简介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惊喜的旅游目的地。
这个小城市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七彩丹霞地貌景区,它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丹霞地貌之一。
在这个简介中,我们将为您介绍张掖七彩丹霞的历史、地理特点以及值得游览的景点和活动。
张掖七彩丹霞地貌景区位于张掖市临泽县境内,占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多样化的岩石颜色而闻名。
丹霞地貌由于特殊的地质运动形成,经过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和冰川作用,形成了美丽多姿的山峰、峡谷、地突和山谷。
这里以其色彩斑斓而闻名,主要是由于地下矿石的特殊成分。
在不同的光照和天气条件下,岩石会呈现出橙色、红色、紫色、黄色和绿色等不同的色彩,使整个地区变得如七彩斑斓的画卷般美丽。
七彩丹霞地貌景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这个地区曾是古代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之地,许多史前遗址和文化遗迹在这里被发现。
丹霞地貌也是古代人们追求仙境和灵魂净化的地方。
许多传说和故事与这个地区的形成和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七彩丹霞地貌景区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并且在2004年被评为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欣赏其壮丽的景色。
在这个地区,有一些必看的景点和活动。
首先是七彩丹霞大峡谷,这是一个长达几十公里的峡谷,两旁耸立着各种形状独特的山峰,色彩斑斓的峭壁令人目不暇接。
第二个景点是火焰山,这座山峰因其岩石呈现出火焰般的红色而得名。
火焰山是一个绝佳的观赏点,尤其是在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照射下,整个山峰都仿佛被点燃了般壮观。
此外,还有丹霞地貌的地突景点,这些独特的地突形状,如同大自然的艺术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观赏自然景观外,游客还可以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和探险。
七彩丹霞地貌景区内有许多徒步路线,途中可以欣赏到美景和丰富的生态系统。
您还可以参加一些探险活动,如攀岩和野外露营,体验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总而言之,张掖七彩丹霞是一个值得一游的绝美地区。
张掖
张掖历史
西汉时期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 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浑邪、 休屠二王率众归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开通。汉元鼎六年(前111 年),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置张掖郡。此后,开始大规模徙民垦殖, 戍兵屯田,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中原与 西域的经济、文化交通和繁荣。“立屯田 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 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 下。”张掖遂为丝绸之路的重镇。西汉 (前206-8年)末年,窦融任张掖属国 督尉时,注重发展农牧业生产,使人民安 居乐业。《后汉书》记载:“窦融据河西 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政亦宽 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安定北地, 上郡流入避饥荒者, 归之不绝。”两晋 南北朝时期沮渠蒙逊在张掖建立北凉国, 都建康(今高台县骆驼城),他采取发展 农业,大兴儒学,扩大同西域各国的文化 交流,继承发扬汉文化,推广佛教,翻译 佛经,开凿石窟,并以当地音乐、歌舞与 龟兹乐相结合,创造新的音乐《秦汉伎》 等措施,使张掖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 面,成为北方中国佛教的中心,同时也使 张掖成为中国内地与西域通使和商贸的中 介。北魏(386-535年)时,《秦汉伎》 传入中原,称《西凉乐》,成为北朝宫廷 的“国伎”;张掖的佛教音乐传入中原, 称《西凉州呗》,成为北朝佛寺的法乐。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因境内之甘泉 而改张掖为甘州。
张掖简介
九州时期张掖 属雍州。汉 代(前206-220年)以前 月氏国称雄于敦煌祁连间, 张掖为其属地西周时期戎、 狄两族在这里居住春秋战国 时乌孙与月氏共居河西。其 后,月氏逐乌孙而独居。秦 汉之际北方的匈奴族强大起 来,击败并赶走了月氏人, 河西遂为匈奴右贤王的领地。 黑河东、西分别由休屠王、 浑邪王分领。
张掖简介
张掖,是甘肃省四座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之一;张掖,在元朝,明朝,一度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张掖,位于河西走廊的中心;张掖,有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张掖,拥有中国室内最大的卧佛;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张掖,有中国六个最美丽的草原之一——祁连山草原;张掖,又最神奇美丽的地貌--丹霞地貌;张掖,有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裕固族;张掖,就是"金张掖"!张掖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临武威、金昌,西连酒泉;有祁连山和龙首山南北夹峙,南出扁都口与唐蕃古道相交,可达青藏高原;北沿居延古道可远抵蒙古大漠。
由于其军事地理位置之险要,而成为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活动的中心,因“张中国之臂掖,以通西域,断绝匈奴右臂也”之意,而取张掖之名,为当时的河西四郡之一。
张掖城内有甘泉,被誉为“河西第一泉”,因而又名甘州。
据史书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时,张掖属雍州管辖,后有西戎、氏羌、乌孙、月氏、匈奴等族居住。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勘定边患,开拓疆域,始设张掖郡。
从此,张掖成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和中两交通的门户和要道。
唐为甘州宋为甘州路,元为甘州路,明为甘肃治所和巡府驻地,清为甘州府,民国为甘凉道。
1949年9月张掖解放,属张掖分区。
1985年撤县建市,现为张掖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人口45万,有汉、回、满、蒙、藏、裕固、朝鲜、土、壮、苗、土家、东乡、布衣、维吾尔、撒拉、纳西、锡伯等17个民族。
张掖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商埠,在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上海。
隋炀帝于大业五年(609年)西巡时曾驻于此,会见了西域 27国的君主和使臣,还亲自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国际商品交易会,号称“万国博览会”。
届时“西域诸国悉至张掖交市”,从而使张掖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交易市场。
为了炫耀隋帝国的繁荣,场帝命河西一带的仕女聚于张掖,盛装艳服夹道迎宾,奏乐焚香,歌舞喧哗,一日寸车马阻塞大道、好不热闹,使张掖的繁荣达到了顶峰。
张掖概况
张掖概况简介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北朝西魏改为甘州。
隋恢复郡制。
唐初设州。
元置甘州路。
明设甘州卫。
清为甘州府。
1927年置张掖县,1985年撤县设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面积40874平方公里,人口131万(截至2011年)。
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裕固族、蒙古族等26个少数民族。
张掖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
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
境内有大佛寺、马蹄寺、木塔寺、镇远楼、山丹军马场、丹霞地貌、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丝绸之路与张掖古丝绸之路由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新疆。
再继续西行,前往印度、波斯、希腊、罗马帝国。
丝绸之路源于汉武帝时期,前138年和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中原通西域的路线。
后来这条路线成为中原通往西域和中亚、西亚诸国的交通要道。
东汉(26-220年)时期,内地与西域以丝绸为主的商业贸易逐步繁荣,中国丝绸通过张掖运往西域,远销大夏、安息、大秦,直至地中海沿岸地区。
蚕丝生产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丝绸的输出和缫丝技术的西传,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地理学家希特霍芬提出以丝绸为这条路命名,得到人民的普遍认同。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而地处河西走廊咽喉地带的张掖,则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
西魏(535-556年)时期,西域商队云集张掖,东罗马帝国和波斯钱币可在张掖交易中使用,张掖成为国际贸易城市。
隋代(581-618年),张掖成为经营河西和西域的大本营,民族贸易异常活跃。
609年,隋炀帝西巡,亲自在张掖主持有西域27国使臣、商贾参加的“互市”。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张掖市委、市政府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全力打造张掖生态优势、凸显张掖生态特色的一个重大建设项目。
张掖坐落在河西走廊中部,南面是祁连山,跨过祁连山是青藏高原;北面是合黎山,跨过合黎山是内蒙古高原。
目前,张掖境内共有各类天然湿地316万亩。
特别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张掖全境,流经345公里,形成了河流湿地62万亩,成为两大高原之间一道天然的分界线和河西走廊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
正是立足于这样的禀赋优势和文化传承,张掖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顺应自然,建设生态张掖,塑造张掖新形象”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实施张掖市黑河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一项重要举措,列为全市“十大工程”的首要工程来加以推进。
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依托62万亩黑河河流湿地,建设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9年11月20日,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通过国家级评审,2011年4月16日,经国务院审定,正式批准建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继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被批复命名后,我市湿地再次膺取的第3个国家级殊荣。
根据规划设计,该自然保护区横跨高台县、临泽县、甘州区三县区,其中高台县辖区内为核心区,临泽县辖区内为缓冲区,甘州区辖区内作为实验区。
保护好这片湿地,对于维系两大高原生态平衡,遏制巴丹吉林沙漠持续南侵,维护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国防稳定和民族团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甘州区作为项目建设主体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做好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恢复保护工作的基础上,依托城市北郊3万亩湿地资源,建设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已于2009年12月23日被国家林业部正式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公园规划面积6.2万亩,其中保护完好的天然湿地3万多亩。
保护好这片天然湿地,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该区域地处城区北郊、城市上风向,是拱卫城区的一道天然屏障和天然氧吧,对改善城市空气湿度、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该区域又处于祁连山冲积扇最低洼地段,祁连山雪水融化后,其地表水和地下水都要向该区域汇聚,通过湿地的净化后返还黑河下游,对保证下游的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三是这片湿地是目前全国距离城市最近的天然湿地,具有生物的多样性,其中有各类植物195中、动物124种,具有很高的保护和开发价值。
赞美张掖的诗
赞美张掖的诗
摘要:
1.张掖简介
2.赞美张掖的诗歌
3.诗歌中的张掖形象
4.张掖的文化价值
5.结语
正文:
张掖,位于我国甘肃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它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因此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和美丽景观。
这里,我们要通过一些赞美张掖的诗歌,来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赞美张掖的诗歌:“张掖千里外,山水两相连。
祁连横亘远,黑河贯城边。
临峰山似画,丹霞色如烟。
此地人称绝,古今共赞传。
”(《张掖行》)这首诗歌描绘了张掖的自然风光,如祁连山、黑河等,以及张掖的著名景点丹霞地貌。
诗人对张掖的美景赞不绝口,认为这里的风光堪称绝世之作。
在诗歌中,张掖的形象被塑造得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例如,“张掖风物美,风景似江南。
桃花映水红,柳絮舞风翻。
”(《张掖春晓》)这里,诗人将张掖的风光与江南相提并论,赞美了张掖的桃花和柳树,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张掖。
张掖的文化价值也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张掖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正如诗歌中所描述的:“张掖自古传,文化几千年。
丝路从此过,商贸曾繁盛。
”(《张掖怀古》)这首诗歌讲述了张掖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曾经商贸繁荣的历史。
通过对张掖文化的赞美,我们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总之,通过赞美张掖的诗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张掖美丽的自然风光,还领略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美张掖_陈圆圆 赵锦林
我爱张掖
我可爱的家乡——张掖,是祖国的一块宝地,是甘肃大地上一颗 璀璨的明珠。她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令人向往的 地方。 我爱张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张掖有石窟、寺庙、古城、 墓葬、烽燧、名胜古迹100多处。有创建于魏晋时期的马蹄寺、 金塔寺、文殊寺,保存着文物价值极高的泥塑木胎卧佛,为全国之 最。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历代皇家马场——山丹军马场,以亚洲最 大,世界第二而闻名遐迩。在中国革命史上,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 的英雄业绩曾在张掖大地留下光辉的足迹。丰厚的历史文化遗迹, 多姿绚丽的自然风光,勾绘出独特的人文景观。 我爱张掖丰富的物产。这里土 地肥沃,水源充裕,为全市农业发 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甘 州乌江大米、山丹油菜籽、临泽小 枣、民乐苹果梨、紫皮大蒜等一大 批农产品,多次获得国优、部优称 号,畅销全国,名扬海内外。 纵观历史,张掖无比辉煌;展望未来,张掖前程似锦。当前, 张掖人民正在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撤地设 市三大机遇,全面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市、城镇化建设三大战 略,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国内外朋友。 不久的将来,张掖经济将要腾飞,实现江总书记“再铸金张掖辉 煌”的目标。张掖大地的画卷将会更加气势磅礴,绚丽多彩。 摘自《张掖日报》
摘自《张掖日报》 3
目录 封底
家乡简介 家乡特产 魅力湿地 丹霞美景
鱼儿粉
鱼儿粉是用精细的大豆粉制成的小吃,形状像小鱼,颜色有白有 红,配上调料、小菜,活像一条条小鱼在碗里。吃起来清凉可口, 即充饥,又止渴,是一种地道的夏令风味小吃,随喝一声“鱼儿 粉——吃”,总招来不少顾客,卖者走街串巷,几十年过去了, 那悦耳动听的晚喝声仍萦回在“老张掖”的耳边。
张掖大佛寺简介
张掖大佛寺简介张掖大佛寺源于汉晋,创于西夏,兴于元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千年名刹。
东晋时期,涅槃宗师昙无谶到河西走廊一带弘法,涅槃教义在张掖广为传播。
西夏时期,国师嵬咩在“迦叶如来寺”故址掘得古涅槃佛像,并在原址重修寺院,建大雄宝殿,塑涅槃佛像,形成大佛寺雏形。
宋元之际,宋恭宗赵显降元后曾避祸大佛寺,元始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懽贴睦尔据传都出生在大佛寺,忽必烈的生母别吉太后死后曾奉安大佛寺。
明洪武、宣德、成化和万历时期对大佛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
当时的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前山门、牌楼、钟楼、东阳楼、西阳楼、金刚天王殿、卧佛殿、大乘殿、轮藏殿、弥陀千佛塔、后山门、内外圆殿、北庑、南庑及原迦叶如来寺遗存的建筑,仅东西中轴线上就有9座建筑,真正体现了“九五之尊”的皇家气魄。
明正统年间,英宗朱祁镇将《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共收经1621部,6361卷)颁赐大佛寺。
时任钦差镇守甘肃等处总兵、御马监兼尚宝监太监、鲁安公王贵以名贵绀青纸和金银粉书写600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并入藏大佛寺。
至此,大佛寺以大殿、大佛、大藏经名闻天下。
清康熙、雍正年间,张掖大佛寺虽屡有维修,但寺院已辉煌不再,开始走向衰败。
著名诗僧卜舟于康熙末年重游大佛寺时感慨之余,写下了“那堪牲牧厂,驼马践苔斑”的诗句。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发和西部大开放的实施,张掖大佛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为切实加强大佛寺保护,从1985年开始,原张掖市在大佛寺原址先后修复牌坊一座、钟鼓楼两座、山门一座、金塔殿一座、南北配殿各一座、大成殿一座、藏经殿一座,并修复了因地震损坏的土塔塔顶,使张掖大佛寺这座历经千年的西夏国寺,得以重现历史原貌。
1986年,张掖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和2005年,张掖大佛寺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AA级旅游景区。
高孟其人及总兵府简介高孟,字浩然,甘州城东十三里处高家河湾〔现甘州区上秦镇高升庵村〕人。
张掖
啊吃来 ,“张 掖 亲 , ! 要 记 得 ”
孙
炒 炮
Welcome to 张掖
Byebye!!!
震 撼
张 掖 的 丹 霞 地 貌 , 如 用 文 字 来 表 达 ,
丹 霞
风
光
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
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位于甘肃 张掖地区山丹县南,是目前亚洲规模 最大的马场。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 水草丰茂,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 场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养马历史。 山丹马是以当地蒙古马和西域良马杂 交培育而出的,体形匀称,粗壮结实, 雄健膘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 度和持久力均属上乘,是不可多得的 良骥。 山丹军马场风光旖旎,在这里 除骑马旅游、野营、参观赛马或马术 表演之外,还可以尽览绿草如茵的自 然风光。
张 掖 交 通
区内交通通讯便利,兰新铁路及国道312、 227线贯通,县(市)乡公路四通八达;西- -兰--乌通讯光缆横贯全境,数字移动电 话与全国并网;县市及乡镇实现了电话程控 并与因特网相连。改建后便捷、高速化的国 道227线、312线,兰新复线铁路的电气化, 民航张掖机场支线业务已开通,加快了张掖 立体交通框架的形成;2009年11月4日开工 建设的兰新二线横穿全境,与规划建设的兰 州至张掖客运专线,将使张掖的交通枢纽位 置更加凸现。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寺内安放有 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 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 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 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 张掖大佛寺 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大佛寺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 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 的标志性建筑。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 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 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 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 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寺内古 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张掖介绍-张掖简介PPT(经典版)
3、旅游景点
钟楼
从古至今,张掖都有一处地标性建筑,这是张 掖的钟楼,也有人习惯称其为镇远楼。这是河 西走廊地区现存最大的钟楼,见证了这里五百 年的沧桑巨变。虽已不能登楼,但无论何时, 这里的钟声永远都指引着张掖人找到心中的家 园。
3、旅游景点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
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复合区,被 《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 貌之一。主要包括冰沟丹霞和七彩丹霞两大风 景区,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造型奇 特的山地丘陵色彩斑斓、气势磅礴。这里也是 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姜文执导的《太 阳照常升起》和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外景 地。现为甘肃省著名的旅游景点。
张掖
张掖市,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骞、班超、法 显、唐玄奘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 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 召开了“万国博览会”。 马可.波罗曾醉心于此,停留长达一年之久。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张掖城市概况
别 名:甘州;下辖地区: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面 积:40874平方千米;人 口:常住人口:122.42万人;GDP:407.71亿元。
2、城市概况
张掖
甘肃省商品粮基地,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美誉。 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 家级湿地保护区。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万寿寺
在现在的张掖广场西侧,有一座木塔矗立在那 里,无数的燕子围绕在木塔上空盘旋。万寿寺 正是因这座木塔而出名,而且现在也仅存这座 木塔,所以当地人也称之为木塔寺。 据说,这座塔最早始建于北周,甚至还要靠前, 历代修缮,至今仍可以登塔远眺。木塔身后的 藏经阁,作为展览馆一直会开放到天黑。
甘 州 区 概 况
甘州区概况甘州区位于千里河西走廊腹地、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龙首二山,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区辖18个乡镇244个行政村、5个街道17个社区和1个工业园区,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有汉、回、裕固等22个民族,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江泽民同志曾两次视察张掖,分别题写了“金张掖”和“再铸金张掖辉煌”。
甘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从夏商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有羌、戎、狄等少数民族居住。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北朝西魏改为甘州。
隋恢复郡制。
唐初设州。
元始祖忽必烈设甘肃行中书省省会,“甘肃省”首字即源于此。
明设甘州卫。
清为甘州府。
1927年置张掖县。
1936年红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建立了“中共甘州中心县委”。
1985年撤县设市。
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2002年撤市设甘州区。
甘州条件优越、矿产丰富。
区内遍布黑河等26条河流,年径流量2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达2.13亿立方米。
广袤的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共有7.7万亩,仅城北就有湿地近3万亩。
区内土壤肥沃,物产丰饶,已成为全国十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五大“西菜东运”基地和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甘州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全国12个重点找矿区之一,有铁、钨、钼、铜、锰、煤、粘土等矿产资源30多种,已探明煤10.5亿吨、钨50万吨、钼102万吨,居全国北方之首,钨、钼远景开发价值达1万亿元。
甘州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兰新铁路、国道312线、227线、GZ45线穿境而过,区乡公路四通八达,沿国道227线南出扁都口可达西宁,北上可达内蒙古;通讯光缆横贯全境,数字电话与全国并网。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军民合用机场及即将开工建设的张掖至兰州城际铁路,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
甘州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奇特。
“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曾是古甘州的真实写照。
张掖丹霞地貌简介
张掖丹霞地貌简介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主要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境内,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主要分为遥相呼应的南北两大群块。
北群位于张掖市北侧合黎山脉,距市区约25公里。
北群山势低且平缓,主要以红白和赭红色为主色调。
南群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距市区约有40~50公里。
南群丹霞地貌地势相对险峻,以层理延绵,纹理清晰,色彩斑斓而称奇。
张掖丹霞地貌划分为窗棂状宫殿式、柱状式和巷谷式三类不同的地貌景观群,并分别描述了各类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景观特征;从景观的典型性、美学价值、科考价值、观赏价值四个方面评价了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的科教旅游价值;认为张掖丹霞地貌既有南方丹霞之秀美、又有北方雅丹之雄浑,彩色丘陵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气势宏大,这两种奇特的地貌景观相互衬托,成为国内独特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是旅游观光、绘画摄影、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考察的最佳场所。
..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摘要: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经过雨水洗润,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内色彩斑斓的戈壁丹霞地貌令游客流连忘返。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位于临泽县倪家营乡和肃南县白银乡交界处,总面积约510多平方公里。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这里的丹霞色彩艳丽,气势磅礴,造型奇特,深邃辽远,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
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
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该景区作为外景拍摄地。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雄奇壮美,鬼斧神工,在甘肃张掖丹霞地貌面前,这些形容词都如此黯然失色,这个与九寨沟、黄龙、野柳、澎湖列岛、天山托木尔冰川一同被《图说天下·国家地理》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的张掖丹霞地貌,色彩之绚丽、风情之粗犷、气势之磅礴、造型之奇特、场面之壮观,让其PK掉西部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主要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张掖的实践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张掖的实践1. 引言1.1 张掖地理环境简介张掖地处中国西北的甘肃省,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张掖地理环境多样,有河谷、戈壁、草原、湖泊等多种地貌景观。
张掖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气候干燥。
主要河流有黑河、浩门河等,湖泊有素有"西域明珠"之称的雅丹湖。
山脉纵横交错,有祁连山、扁都山等。
这种多样的地理环境为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平衡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和资源。
在这种环境下,张掖的生态系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方式。
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平衡对于维护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张掖地理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对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和恢复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管理。
1.2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平衡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指的是各种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张掖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多样、生态脆弱的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山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还调节了气候、保持了水资源的平衡。
林地则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对象,它们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
田地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需要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湖泊是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承载着众多生物群落,同时也是人类的重要生活和生产水源。
草原是牲畜的重要放牧场所,也是保持土地生态平衡的关键。
只有山水林田湖草各自健康发展,才能实现生态平衡,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持续的生产力和生存环境。
2. 正文2.1 张掖实践中的山水保护措施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地处祁连山脉和河西走廊的交汇处,是一个山水交融的地区。
在保护山水的过程中,张掖采取了多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掖简介
张掖,别称甘州,西汉时设置郡,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驿镇。
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民风淳朴,水草丰美,素有"金张掖"的美誉。
面积4240平方千米。
人口42.99万。
汉族为主,另有回、蒙古等10余个少数民族。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北朝西魏改为甘州。
随恢复郡制。
唐初设州。
元置甘州路。
明设甘州卫。
清为甘州府。
1927年置张掖县,1985年撤县设市。
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
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
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
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镇远楼、
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张掖市现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共有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
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
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126万人口。
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其民
族风情独特,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张掖历史悠久,据在市境内黑水国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文物证明,早在上古时代,人类就在这里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
张掖在远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为羌族所居。
周时,戎、狄两族在这里居处,春秋战国时期乌孙、月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战国时建立城邑,修筑长城,今张掖一带还留有秦长城遗址。
后乌孙被月氏赶走迁逃新疆的伊犁,张掖归"控弦者可一二十万"的月氏族所属。
月氏都城(今民乐永固城)它与昭武城(今临泽县境内)当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两岸的中心城市。
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拥有几十万强兵的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了月氏人;张掖成为匈奴之中右贤王的领地。
匈奴占据后,不断进行掠夺,破坏了匈汉的友好往来,割断了汉王朝同西域早已存在的关系。
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
自汉唐以来,张掖就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中原通往西亚东欧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要冲。
由于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张掖"的美誉。
张掖市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古为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之一,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
张掖曾是北凉国的国都、行都司的首府、甘肃省省会和历朝诸代设州置府的治所,素有"塞上锁钥"之称。
市内汉明长城、历代石窟、寺民、碑塔、古城、烽隧、墓葬群星罗棋布。
大禹导弱水入合黎,老子骑青牛入流沙,周穆王乘八骏西巡会见西王母的传说,张骞、班超、法显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召开了"万国博览会",唐玄奘经张掖去西天取经,马可·波罗旅居张掖一年等历史传说和记载,使这块土地更加神奇。
创建于魏晋时期的马蹄寺、金塔寺,保存着文物价值极高的雕塑、壁画。
气候特点
张掖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年平均气温6℃,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
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特色小吃
张掖的小吃也比较有名,比如有搓鱼儿,拉条子,炒炮,揪面片,炒拨拉,鱼儿粉本地小吃,还有诸如兰州拉面,新疆烤羊肉串,四川麻辣烫等等,在保持传统口味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张掖特色,保证让你吃的回味无穷.由于地处西北,光照充足,使得这里的瓜果多而且甜,每年夏秋两季整车的瓜果被运往外地,为张掖人增加了收入.张掖最有名的还是要数葡萄酒了,由于张掖的纬度和法国极为相似,具有和法国一样的酿制葡萄酒的自然条件,而且张掖的葡萄酒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著名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说的就是古代的张掖.但是由于交通和历史原因,张掖的葡萄酒至今没能进入省外市场,这
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城市名片
张掖市在198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张掖市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奇特,造型各异的古建筑,构建精巧,绚丽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之美景。
有大佛寺、西来寺、土塔、镇远楼、山西会馆、明粮仓等古代建筑,黑水国遗址、汉墓群、古城墙、长城烽燧等历史足迹;还有甘泉公园、沙漠公园、黑河山庄、大野口自然风景区等融南国秀色与塞外风光为一体的绚丽的自然景观。
张掖主要旅游景点:马蹄寺·大佛寺·张掖·木塔寺·山丹军马场·山丹新河驿·甘泉公园·河西学院·镇远楼·肃南康隆寺猎场·张掖市森林公园·东大山·龙首山·道巷庙·甘州古塔·诸葛楼·东山寺和西武当·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许三湾城及墓群·牍侯堡·民勤会馆
交通通讯
[编辑本段]
区内交通通讯便利,兰新铁路及国道312、227线贯通,县(市)乡公路四通八达;西--兰--乌通讯光缆横贯全境,数字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系统已与全国并网;县市及乡镇实现了电话程控并与因特网相连。
改建后便捷、高速化的国道227线、312线,兰新复线铁路的电气化,民航张掖机场支线业务已开通,加快了张掖立体交通框架的形成。
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其环境优越,物阜民丰,有诗赞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1992年8月和2000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先后两次视察张掖,亲笔题写“金张掖”、“再铸金张掖辉煌”,赋予了张掖新的含义。
张掖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辖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万。
张掖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5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张掖郡,这里遂成为军事战略要地,丝绸之路重镇,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
张掖市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奇特。
始凿于魏晋时期的马蹄寺、金塔寺,保存有价值极高的雕塑,与那里优美的祁连山风光、浓郁的裕固族风情相映生辉。
始建于隋代的木塔和元代的土塔,历经沧桑,风韵千古。
建于西夏的大佛寺,有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
山丹马场从西汉时就是皇家马场,今仍为亚洲马场之最。
以北凉国都城———高台骆驼城、张掖大佛寺、肃南马蹄寺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代表的文物遗迹达800多处,反映了历史上张掖的繁荣和兴盛。
张掖市物产丰富。
祁连山、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风光优美,物种繁多,探明有铜、铅、锌、钨、铁等矿藏32种,特别是电力、煤炭、钨矿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祁连雪山、冰川源远流长,使张掖成为全国商品粮油高产区。
张掖市是国务院确立的北方第一个节水型社会示范区,粮油、草畜、制种、蔬菜、轻工原料等特色产业已形成规模,张掖的乌江大米、民乐苹果梨、紫皮大蒜、临泽红枣等,多次获国优、部优称号。
张掖市地方工业蓬勃发展,已形成食品、建材、机械、化工、医药、冶金等特色产业,白酒、葡萄酒、粉丝、玉米淀粉、真空冻干食品、脱水蔬菜、水泥、节水器材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张掖市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
作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河西走廊上的重要支点,张掖市城市功能完善,通讯信息网络联通全球、遍及乡村,亚欧大陆桥及国道312、227线贯通全境,龙首水电站等黑河梯级电站及张掖火电厂,提供了充裕的能源保障。
张掖东北郊、山丹城北郊、高台南华、临泽新民、民乐北部滩工业区被列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张掖市成为东西部大跨度联合和开放开发的重要枢纽和商埠。
新世纪之初,新一届张掖市委、市政府以只争朝夕、与时俱进的精神,带领全市人民抢抓三大机遇(西部大开发、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张掖撤地设市)、实施三大战略(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加快城镇化建设)、营造一个环境(投资、建设、干事创业的环境)、建设两支队伍(企业家队伍和干部队伍),使金张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崭新时期。
金张掖不仅是一块富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宝地,更是有志之士施展才华的沃土。
金张掖热忱欢迎四海宾朋前来考察观光,投资兴办实业,共创“金张掖”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