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概况

合集下载

甘肃张掖介绍

甘肃张掖介绍

甘州遍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 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 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 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 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 ,破蕃奚。凤皇诏下,步步蹑 丹梯。
谢谢观看!!!
5/16/2013
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1个省级重点 学科,1个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1个研 究所(中心)。现有34个本科专业,涉 及文学、理学、
农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 学、法学、经济学等9个学科门类。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被教育部遴选为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省级精品 课程10门。
2013-5-16
为新奇集风示垂交半组红张 城区平其面张 方中积掖张 一疆、广光奇直错干成色掖 公 公彩约市掖 体五幽东为,节层旱,砾祁 公 里 里色 临丹 。彩、丹主它理理气有石连 里 。 。丘 泽霞 城美霞的是、、候明、山 , 本 北陵平县地 的于山自一色四的显砂丹 南 区 距面方和貌 色一的然个彩壁印的岩霞 距 丹 张积公肃区 彩身雄风以斑陡迹干和主 肃 霞 掖约里南位 斑,、景自斓峭,旱泥要 南 ,县于 斓揽险区然而、以、岩由 县市 35 5
( 包 括 ) 以 制 下 定 五 发 个 展 方 战 面 略 : 规 划 的 指
学 校 发 展 战 略 规 划 的 内 容 主 要
4
3
2
1
,
,
Page 14
张掖特有少数名族——裕固族
裕固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 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 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现有一 万多人。裕固族有东西部之别, 但都信仰藏传佛教和原始宗教。
• 六月大会 • 俗称“过会”,是裕固族传统宗教 节日。流行于甘肃肃南县裕固 族居住地,各寺院会期时间不 一,多在农历六月初一至十五 日举行。届时,山区牧民要请 喇嘛念平安经,并上山祭鄂 博。去时人们手拿鄂博杆和清 茶,来到规定的祭神地点,边 向山上洒清茶,边祈求山神保 佑。

甘肃张掖

甘肃张掖

张掖概况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

西汉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丝绸古道之重镇,西北交通之咽喉。

张掖自然景色宜人,生产条件优越,是甘肃省商品粮、商品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有诗赞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张掖市现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县区;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特别是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其民族风情独特,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张掖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

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

因此,张掖又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张掖大佛寺: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隅,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盘像而得名,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

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白世永问不明。

大佛寺的历史和传奇已经随着昔日的驼铃声渐渐地远去了,不过它作为一笔历史遗产,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张掖丹霞: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600万年前,位于张掖市临泽、肃南县境内,面积约510多平方公里。

这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

张掖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

附件1: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一、社会自然环境基础条件(一)地理位置张掖市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山,素有“桑麻之地”、“渔米之乡”之美称。

区域内盛产小麦、玉米、红枣、甜菜、葵花、蔬菜等80多种农产品和名贵中药材,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祁连葡萄酒等,是西北肉牛养殖第一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西菜东运”五大基地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被称之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

(二)气候状况张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农田水利建设以灌溉农业为主,有着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

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灌溉体系完善,耕种条件优越。

全市保有耕地380万亩,土壤肥沃,污染较少;全年日照3000小时,无霜期112—145天,农产品品质好;年平均气温5—8℃,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绝佳的水土光热资源组合,使得张掖农产品光合作用充分、病虫害少、品质优良,是全国少有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交通运输条件境内高速公路和连接新疆、内蒙、青海的主干道全部贯通,机场建成通航,兰新高铁开工建设。

公路、铁路、航空相互交织,东西、南北干线交错纵横,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节点城市和新亚欧大陆桥的战略要地,也是我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菜东运、西粮东调的战略通道。

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立体交通,为张掖特色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社会经济条件张掖市现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区县,共有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

总面积40874平方公里。

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126万人口。

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其民族风情独特,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20.76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44.8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7.11%;乡村人口75.9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2.89%,其中初中文化程度61.2万人,高中文化程度8.3万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4万人,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甘肃省概况

甘肃省概况

甘肃政区图甘肃省设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兰州市:(五区三县)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嘉峪关市:(不辖区、县,市直管六街道、三镇。

)五一街道、新华街道、前进街道、胜利街道、建设街道、镜铁山矿区街道、峪泉镇、文殊镇、新城镇金昌市:(一区一县)金川区、永昌县。

白银市:(二区三县)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天水市:(二区五县)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武威市:(一区三县)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张掖市:(一区五县)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一区二市四县)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平凉市:(一区六县)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一区七县)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定西市:(一区六县)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

陇南市:(一区八县)武都区、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宕昌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市七县)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市七县)合作市、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

主要铁路干线: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青线、干武线,宝中线,天定高速,天宝高速;主要公路干线:西兰公路、甘新公路、甘川公路、京藏公路,兰平高速等;现有民用机场: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庆阳机场、酒泉机场。

规划中民用机场:金昌金川机场等10个民用机场。

民航开辟了以兰州为中心,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南京、昆明、敦煌、庆阳等全国主要城市及省内主要旅游胜地和革命老区的航空网。

甘肃张掖造林树种的选择和树种配置

甘肃张掖造林树种的选择和树种配置

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3Vol.55No.3注:1亩ʈ666.7m 2∗作者简介:车宗彩(1984-),女,甘肃会宁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森保护㊂甘肃张掖造林树种的选择和树种配置车宗彩∗(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张掖734000)[摘㊀要]㊀针对甘肃张掖市地理区位㊁气候以及自然环境等特点,结合张掖市林业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中树种的选择原则㊁树种特性和生境条件等,并根据张掖市不同造林区环境条件㊁经济特点㊁造林目的和立地条件等提出了该地区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㊂[关键词]㊀张掖市;造林树种;选择;树种配置中图分类号:F326.27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3)03-0110-03Tree Species Selection and Tree Species Allocation inZhangye ,Gansu ProvinceChe Zongcai ∗(Gansu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Center,Zhangye 734000,Gansu,China)Abstract :In zhangye in gansu provi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climate,and natural environment,combined with empirical fore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the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region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principle of selecting tree species,tree species characteristics,habitat conditions,etc.,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production area zhangy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economic characteristics,purpose and site conditions of 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mode in the region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Zhangye city;afforestation tree species;choice;tree configuration近年来,我国对林业资源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为了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建设,国家林业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其中营林造林是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1]㊂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㊁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3大高原交错汇集之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黄河㊁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对保障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屏障作用[2]㊂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甘肃省总体完成25万亩的天保工程造林,126万亩的三北工程造林任务[3],草原生态修复建设得到显著提升㊂张掖作为甘肃省林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近年来,随着张掖市各部门对林业建设的重视,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㊂但由于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土地荒漠化㊁盐碱化程度日趋严重以及林木树种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对林业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4]㊂营林造林树种的选择是关键[5],该文通过对张掖地区林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讨论不同立地类型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旨在为提升甘肃营林造林效果,促进其生态林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㊂1㊀张掖市地理概况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下辖1区(甘州区)㊁5县(高台县㊁山丹县㊁临泽县㊁民乐县和肃南县)㊂其境内地形㊁地貌复杂多样,土壤沙化㊁盐碱化较严重,年均温7.8ħ,历史最高温度可达40ħ,历史最低温度为-33ħ,年降水量104~495mm,无霜期约155d,年日照时数3080h,除祁连山区外,各地均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6]㊂张掖市属于黑河流域,境内大小河流26条可用于农林业生产及当地居民生活,均起源于祁连山北麓,年均流量24.6亿m 3,水资源总量为46.1亿m 3,作为我国境内第2大内陆河的黑河,全长900多km,其流域面积达11.6万km 2㊂黑上游为莺落峡以上区域,该区域地势高寒,有较丰富的降水,是黑河径流主要来源,形成了以降水㊁地下水和冰雪融化混合补给型水源[7]㊂地表水质良好,可适用于人畜饮水㊁农业灌溉等㊂2㊀张掖市林业发展现状截至2019年底,张掖市森林面积达31.5万hm 2,活立木蓄积量127.4万m 3,森林覆盖率13.12%㊂其中包括4.1万hm 2的经济林业,可收获20万t 果品产量,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2%[8],此外,还有中部地区绿洲化可达15万hm 2,北部防沙保护农田有7.4万hm 2㊂近年来,张掖市也逐渐从传统林业转变向现代林业发展,本着生态惠民㊁绿色富民为核心,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城市园林化㊁城郊森林化和道路林荫㊃011㊃2023Vol.55No.3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化等格局,积极大力发展该地区现代林业,提升森林质量,积极改善生态环境,营造森林健康,山水林田草相融共存的生态体系㊂据张掖市林草局数据统计,2022年张掖市实施林草生态修复治理达7.5万hm2其中营造林有2万hm2:包括人造林0.93万hm2,修复退化林0.54万hm2,森林抚育0.1万hm2以及封山育林有0.41万hm2,城乡区绿化有200hm2,草原生态修复15.5万hm2㊂经济林业也有较大发展,新建了特色经济林和油料作物种植基地有760hm2,体质增效林业实施0.2万hm2㊂张掖市总体林木覆盖率可达24.86%㊂在大力发展现代林业的同时,积极营造特色林业区域网,建成省级森林城市3个,省级森林小镇7个以及森林乡村16个㊂3㊀树种选择的重要性3.1㊀树种选择是造林成功与否的关键营造出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和土壤荒漠化的绿化带,其是造林的主要目的,考虑到植被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具有较长的寿命,因此营林造林是一项能够对当地生态有着长远影响的活动㊂在具有干旱荒漠气候特征的张掖市,年平均降水量稀少,环境非常恶劣,普通植被在当地也比较难存活,如果在造林时未能全面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不重视选择具有抗寒及抗旱类型的植被,不仅会导致植被难以存活,影响造林工程的进展,而且会造成巨大的资源和时间的浪费,不利于当地林业的健康发展㊂如果没有经过深入了解当地的环境条件,即使选择的植被能够成活,但其在生长过程中也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难以成林㊁成才,营造林的发展潜力以及功能也很难发挥出来,失去对当地应有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㊂因此,在营林造林中,选择出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植被,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造林工程的预期目的㊂3.2㊀降低造林成本众所周知,植树造林是一项长期㊁庞大的工程,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其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树苗,成本非常高㊂尤其是在干旱荒漠化地区,由于其自身恶劣的生态环境,部分树种存活下来的也较少,如果在造林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忽视对林木树种选择的重要性,不全面考察树种对该地区的环境的适应性,盲目开展造林活动,就易导致树木的大量死亡,从而导致资金被大量浪费㊂如果在造林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适宜树种进行全面考察,对树种的选择做到谨慎严格,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树木的成活率,从而避免在树种的购买上因选择不适宜而造成成本的浪费㊂4㊀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4.1㊀树种选择原则4.1.1㊀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每种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对生长环境和立地条件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树木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才能提高质量和产量,从而实现植物造林的目的[9]㊂因此,在树种选择上,要基于当地环境条件,优先选择当地的先锋树种㊂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可适当选择兼具观赏和经济价值的树种[10]㊂4.1.2㊀符合造林目的要求造林树种的选择依据林木的需要而定㊂不同地区营林造林规划及发展均有不同的目的,因此各地区在造林树种的选择上是存在较大不同的,不同地区发展不同类型的林业,就应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造林树种㊂比如,建设用材林应选择生长快㊁质量好的树种㊂公益林㊁经济林和生态林建设在树种选择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具体造林目的进行选择㊂4.1.3㊀秉承生态主导型植树造林既要实现绿化效果,也要尽量达到美化的目的,兼具生态和风景特点㊂在林业规划建设时要考虑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区域,根据实地条件营造游憩小公园,发展风景林地㊂在树种选择上,尽量营造混交林,使各种树木混合搭配,做到乔木㊁灌木㊁草本和花卉等多树种㊁草本植物相融合,形成各树种相互搭配的格局,提高观赏性及增加林业生态多样性[11]㊂4.1.4㊀坚持经济性原则植树造林是一项非常浩大的长期工作,不仅规模较大,而且投入的成本也非常高,对政府部门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支出,因此在造林前在对树种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坚持经济性的原则㊂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树种的选择过程中,在了解到适合当地种植的树种之后,还要综合考虑待种植树种的价格以及后续养护的费用,然后全面综合考虑后选择造价较大,经济回报可观的树种㊂这样的选择不仅降低了造林的成本,还能在保证造林质量的基础上促进林业的发展[12]㊂4.2㊀树种分区配置方式先锋树种具有较强抗逆性,防灾抗灾能力明显,适应能力强等优势,因此要大力发展先锋树种㊂树种选择应考虑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同时适应经济发展的目的㊂张掖市气候环境较为恶劣,土壤风化严重,树种选择应以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主要根据不同的分区选择不同的树种以及配置方式㊂根据张掖市气候环境的不同,可将张掖市造林划分为以下4种方式㊂4.2.1㊀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模式该区域是指祁连山浅山区,主要包括甘州区的花寨乡㊁安阳乡和高台县红崖子乡等地区,海拔在2300~2800m,年均温约为2ħ,降水量较小,属于干旱㊁冷凉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较恶劣㊂(1)树种选择需选择兼具抗旱及抗寒的树种作为主要栽植树种,可选择种植具有抗旱㊁抗寒特点的大型乔木,比如,一些杉类㊁松柏类等针叶树种;同时配置沙枣㊁山杨㊁白桦树㊁白榆和紫花苜蓿等具有抗寒㊁耐㊃111㊃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3Vol.55No.3贫瘠和根系发达的树种及牧草等作为混搭㊂(2)配置方式该区域的树种配置模式主要以针㊁阔混交为主,可采用多种树种混交种植方式,搭配比例可配置为阔叶树ʒ针叶树ʒ灌木=3ʒ6ʒ1㊂在栽植前应注意穴状整地,乔灌以 品 字形种植,一般可选择将较多的灌木种植在阳坡,而在阴坡多种植针叶树种㊂4.2.2㊀水土保持薪炭林配置模式该区域主要包括肃南县地区㊂该地区气候特点为阴冷潮湿,冬季时间较长,林木生长期较短㊂海拔在1800~2600m之间,年均温在0.6~5.0ħ,年降水量约为270mm,有效积温为1630ħ㊂(1)树种选择可以选择的乔木树种包括杉类㊁松柏类等针叶树种,山杏㊁桦树等落叶树种;并以毛条㊁梭梭㊁金露梅㊁樟子松㊁花棒和沙棘等灌木为辅㊂(2)配置模式一般以乔灌木混交,林木与药用植物混交模式,可扩大造林的密度,一般纯林栽植株行距为1.2mˑ3.0m,混交栽植株行距为1.5mˑ2.0mˑ5m,局部水平整地,或行间或块状配置,在其中可间作种植药用植物以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农户增收㊂4.2.3㊀防风固沙林营造模式该区域主要是巴丹杏林沙漠边缘地区,包括临泽县㊁甘州区㊁高台县和山丹县的北部地区㊂海拔在1320~1410m,年均温5.7ħ㊂该区域环境较恶劣,不仅降水量较少,且水分蒸发量较大,当地灌溉设施匮乏,灌溉条件欠佳㊂(1)树种选择可选择抗旱㊁耐贫瘠和具有防风固沙作用的乔木树种,比如,新疆杨㊁榆树㊁白蜡和白杨等同时配套具有抗旱㊁抗逆境和抗风蚀等特点的灌木,比如沙棘㊁红柳和梭梭等㊂(2)配置方式可采取林木与药用植物间作种植,乔灌木混交的栽植方式,株行距在1.2mˑ2.0m,带状整地,在种植区周边种植红柳㊁沙棘等具有耐旱㊁耐风蚀和防风固沙等特点的灌木,对种植区可起到有效保护作用㊂乔灌木混交栽植模式,株间距1.0mˑ1.5mˑ5m,穴状整地㊂乔灌草的植物组合,使沙丘的流量得到固定㊂同时,在防护林保护区内套种麻黄㊁板蓝根和甘草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中药材,该配置不仅使沙地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该地区农业产值㊂4.2.4㊀农田防护林配置模式该区域主要包括山丹县㊁甘州区和高台县等大部分的黑河流域灌溉区,海拔在1400~1700m,年降水量129mm,年均温在7ħ,有效积温为3085ħ㊂土壤基质丰富,有良好的灌溉设施,农业管理设施优良[13]㊂(1)树种配置该区域主要种植耗水量较低经济林,间作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药用植物,可选择新疆杨㊁白蜡㊁苹果和梨等具有较强抗逆性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阔叶乔木树种;灌木树种可选择有沙棘㊁红柳等,草本植物可选择紫花苜蓿,药用植物可种植具有西北地区特色的麻黄㊁甘草等作物㊂(2)配置模式可采取林木与药用植物间作,乔灌草间作以及纯林栽植模式,纯林式株行距1.2mˑ3.0m,乔灌混交林2mˑ3m,穴状整地,规格为0.5mˑ0.5mˑ0.6m,间作药用植物或草本植物来提高经济价值,以促进农民增收㊂5㊀结语在张掖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㊁地形特征和立地条件,并结合乔㊁灌㊁草和药的生长特征,选择不同树种配置模式,既要适地适树,也要坚持生态保护,绿化美化相融合㊂充分发挥林业生态资源的涵养水源㊁减灾抗逆和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以此改善当地环境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㊂参考文献[1]谢培干.浅析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造林技术[J].南方农业,2018,12(23):71-72.[2]张玉峰,李俊.祁连山东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J].中国林业,2007(22):39.[3]洪文泉,宁晶,王锋.再造秀美山川构筑绿色屏障[N].甘肃日报,2022-05-24(1).[4]孙奕臻.甘州区造林绿化现状与对策建议[J].绿色科技,2020(23):185-186.[5]李建平.浅谈荒山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造林技术措施[J].花卉,2020(10):235-236.[6]程新平.张掖市退耕还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模式[J].甘肃林业科技,2004(2):53-54,59.[7]程新平,祝建刚.高海拔地区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及配置浅析[J].防护林科技,2016(10):94-96,102. [8]宋洁.祁连山森林碳储量与森林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21.[9]牟宗林.浅析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J].农民致富之友,2019(8):197.[10]修春华.试论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J].农民致富之友,2019(5):178.[11]于凌霄,赵娜,贾建学,等.浅谈大兴平原造林工程的树种选择与模式配置[J].绿化与生活,2013(10):20-25.[12]陈京云,黄文才,吴小龙,等.基于峡江县城市森林建设树种选择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1):56-58. [13]张肇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树种的选择与造林质量控制[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2):57-59.来稿日期:2022-08-19㊃211㊃。

张掖简介

张掖简介

张掖,是甘肃省四座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之一;张掖,在元朝,明朝,一度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张掖,位于河西走廊的中心;张掖,有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张掖,拥有中国室内最大的卧佛;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张掖,有中国六个最美丽的草原之一——祁连山草原;张掖,又最神奇美丽的地貌--丹霞地貌;张掖,有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裕固族;张掖,就是"金张掖"!张掖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临武威、金昌,西连酒泉;有祁连山和龙首山南北夹峙,南出扁都口与唐蕃古道相交,可达青藏高原;北沿居延古道可远抵蒙古大漠。

由于其军事地理位置之险要,而成为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活动的中心,因“张中国之臂掖,以通西域,断绝匈奴右臂也”之意,而取张掖之名,为当时的河西四郡之一。

张掖城内有甘泉,被誉为“河西第一泉”,因而又名甘州。

据史书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时,张掖属雍州管辖,后有西戎、氏羌、乌孙、月氏、匈奴等族居住。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勘定边患,开拓疆域,始设张掖郡。

从此,张掖成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和中两交通的门户和要道。

唐为甘州宋为甘州路,元为甘州路,明为甘肃治所和巡府驻地,清为甘州府,民国为甘凉道。

1949年9月张掖解放,属张掖分区。

1985年撤县建市,现为张掖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人口45万,有汉、回、满、蒙、藏、裕固、朝鲜、土、壮、苗、土家、东乡、布衣、维吾尔、撒拉、纳西、锡伯等17个民族。

张掖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商埠,在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上海。

隋炀帝于大业五年(609年)西巡时曾驻于此,会见了西域 27国的君主和使臣,还亲自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国际商品交易会,号称“万国博览会”。

届时“西域诸国悉至张掖交市”,从而使张掖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交易市场。

为了炫耀隋帝国的繁荣,场帝命河西一带的仕女聚于张掖,盛装艳服夹道迎宾,奏乐焚香,歌舞喧哗,一日寸车马阻塞大道、好不热闹,使张掖的繁荣达到了顶峰。

张掖概况

张掖概况

张掖概况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连山脉,北望巴丹吉林沙漠。

处于我国地形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与第二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其自然落差形成了千里河西走廊。

张掖因位处“国之臂掖”而得名,西汉时设张掖郡,历史上又称甘州;也因发挥着“以通西域”的要塞作用而闻名,成为我国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全市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辖甘州区、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一区五县,65个乡镇(街道),128万人,有38个民族,其中分布在祁连山北麓的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一个少数民族。

张掖是一座坐落在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中的城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称。

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黑河,是大自然对张掖最大的恩赐。

张掖位于黑河中游冲积扇上,这里河床宽浅,坡度平缓,地势开阔,形成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张掖这块沙漠中的绿洲。

境内湖泊、沼泽遍布,有各类湿地21万公顷,2011年4月1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其中城北郊有湿地近3万亩,和城市紧紧相连,已被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是西北地区其它城市没有的自然禀赋。

张掖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绿色生态城市”。

市府所在地的甘州区,以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西有滨河新区,北有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南有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和沙漠地质公园,中间有国家湿地公园为屏障的 5个新型功能区集成的“1+5”的生态城市框架全面形成,“湿地之城”、“戈壁水乡”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彰显。

张掖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上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通道作用。

随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军民合用机场等的建设,张掖已成为航空、铁路、公路交错的立体交通枢纽。

张掖既有“半城芦苇”的自然美景,也有“半城塔影”的历史风貌,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东西文化、南北民族在此交融荟萃,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张掖简介

张掖简介

张掖简介张掖,别称甘州,西汉时设置郡,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驿镇。

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民风淳朴,水草丰美,素有"金张掖"的美誉。

面积4240平方千米。

人口42.99万。

汉族为主,另有回、蒙古等10余个少数民族。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北朝西魏改为甘州。

随恢复郡制。

唐初设州。

元置甘州路。

明设甘州卫。

清为甘州府。

1927年置张掖县,1985年撤县设市。

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

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

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

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张掖市现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共有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

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

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126万人口。

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其民族风情独特,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张掖历史悠久,据在市境内黑水国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文物证明,早在上古时代,人类就在这里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

张掖在远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为羌族所居。

周时,戎、狄两族在这里居处,春秋战国时期乌孙、月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战国时建立城邑,修筑长城,今张掖一带还留有秦长城遗址。

后乌孙被月氏赶走迁逃新疆的伊犁,张掖归"控弦者可一二十万"的月氏族所属。

月氏都城(今民乐永固城)它与昭武城(今临泽县境内)当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两岸的中心城市。

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拥有几十万强兵的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了月氏人;张掖成为匈奴之中右贤王的领地。

匈奴占据后,不断进行掠夺,破坏了匈汉的友好往来,割断了汉王朝同西域早已存在的关系。

张掖介绍-张掖简介PPT(经典版)

张掖介绍-张掖简介PPT(经典版)

2、城市概况
张掖
甘肃省商品粮基地,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美誉。 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 家级湿地保护区。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万寿寺
在现在的张掖广场西侧,有一座木塔矗立在那 里,无数的燕子围绕在木塔上空盘旋。万寿寺 正是因这座木塔而出名,而且现在也仅存这座 木塔,所以当地人也称之为木塔寺。 据说,这座塔最早始建于北周,甚至还要靠前, 历代修缮,至今仍可以登塔远眺。木塔身后的 藏经阁,作为展览馆一直会开放到天黑。
3、旅游景点
西来寺
往南的一个小巷子叫西来寺巷,顾名思义,西 来寺便坐落在这条巷子上。这座寺院在外表上 看来并没有太多惊艳之处,但它却是张掖唯一 的一座密宗寺院。
3、旅游景点
大佛寺
如果说前面的两个地方都属于开胃菜的话,那 么接下来的绝对属于硬菜,也是无数来到张掖 的旅行者首选目的地。在西夏帝国占据河西走 廊之后,党项人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包 括兴修寺院、翻译佛经,张掖的大佛寺就是在 这一时期修筑的。
张掖城市介绍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 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 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 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 得名。 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历代 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 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 动中心。
4
美食文化
牛肉小饭
因其面块小、肉片小、豆腐小、菜丁小,以小 料做成而故名。小饭所用辅料为当地产红豆 (即云豆),粉皮和牛肉(羊肉、猪肉亦可)。 红豆煮熟后下入面块,待面块熟透后将煮熟的 肉块和粉皮一起绘入锅内,调好味后即可食用。

张掖市水资源

张掖市水资源

张掖市水资源
张掖市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张掖市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用水主要依靠过境水,水资源严重短缺。

川区各县及走廊北山,年降水量200~600mm,南部沿山地区降水量250~330mm,祁连山年平均降水量400~500mm。

年内将水量不均,大多集中在6~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0%~85%,空气干燥年蒸发量大于2000mm。

张掖市地势低洼,地下水基本满足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

但区内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黑河,黑河水量的多少又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因此水量年际变化大,容易造成干旱等自然灾害。

为解决水量年际变化大的问题,可以建设堤坝,丰水期蓄水,在枯水期放水,用于缓解干旱。

为解决灌溉用水短缺的问题,应大力推广节水型农业。

在农村发展滴灌,喷灌。

还可以推广防渗漏的“U”型渠,这样便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湿地也是重要的水资源,它可以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漠化。

甘州古有“半城芦苇半城塔”的美誉,所以我们应加快湿地保护区的建设把建设生态家园的观念树立起来。

合理调度和保护水资源是张掖市水资源工作发展的方向。

我们应高深化水资源保护意识,让张掖在戈壁之中散发绿色的光芒。

张掖概况

张掖概况

张掖概况简介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北朝西魏改为甘州。

隋恢复郡制。

唐初设州。

元置甘州路。

明设甘州卫。

清为甘州府。

1927年置张掖县,1985年撤县设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面积40874平方公里,人口131万(截至2011年)。

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裕固族、蒙古族等26个少数民族。

张掖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

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

境内有大佛寺、马蹄寺、木塔寺、镇远楼、山丹军马场、丹霞地貌、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丝绸之路与张掖古丝绸之路由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新疆。

再继续西行,前往印度、波斯、希腊、罗马帝国。

丝绸之路源于汉武帝时期,前138年和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中原通西域的路线。

后来这条路线成为中原通往西域和中亚、西亚诸国的交通要道。

东汉(26-220年)时期,内地与西域以丝绸为主的商业贸易逐步繁荣,中国丝绸通过张掖运往西域,远销大夏、安息、大秦,直至地中海沿岸地区。

蚕丝生产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丝绸的输出和缫丝技术的西传,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地理学家希特霍芬提出以丝绸为这条路命名,得到人民的普遍认同。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而地处河西走廊咽喉地带的张掖,则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

西魏(535-556年)时期,西域商队云集张掖,东罗马帝国和波斯钱币可在张掖交易中使用,张掖成为国际贸易城市。

隋代(581-618年),张掖成为经营河西和西域的大本营,民族贸易异常活跃。

609年,隋炀帝西巡,亲自在张掖主持有西域27国使臣、商贾参加的“互市”。

张掖市气候概况

张掖市气候概况

张掖市气候概况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南靠青藏高原,北临巴丹吉林沙漠,西、西北与酒泉市相连,东、东北与武威市接壤,属于典型的大陆性草原荒漠气候。

天气主要受中高纬度地区的西风带环流控制和极地冷气团影响,气候干燥,冬长较寒、夏短较暖,降水少而集中,多大风、风沙天气。

张掖市气象台位于张掖市甘州区西门外,地理参数:东经100°26′,北纬38°56′,海拔高度:1482.7米。

年平均气温:7.3℃
极端最高气温:39.8℃(2001年7月14日)
极端最低气温:-28.2℃(1991年12月27日)
极端最高地表温度:72.9℃(1998年 7月21日)
极端最低地表温度:-32.7℃(1991年12月27日)
年平均降水量:130.4㎜
最大一日降水量:34.0㎜(1976年6月19日)
年平均蒸发量:2002.5㎜
最大积雪厚度:10㎝(1982年5月11日)
年平均本站气压:852.0hpa
年平均相对湿度:52﹪
最小相对湿度:0﹪(5次)
年平均水气压: 6.3hpa
最大冻土深度:113㎝(1984年2月7日)
年平均日照时数:3065.6小时
年平均雷暴日数: 3.4天
年平均沙尘暴日数: 3.9天
年平均雾日数:0.2天
年平均风速: 2.0m/s
主导风向:东南偏南风(SSE)
十分钟平均最大风速:28.0m/s,风向:西北(NW),(1977
年4月22日)以上为张掖市气象台三十年气候特征的统计资料。

甘肃张掖是属于什么气候

甘肃张掖是属于什么气候

甘肃张掖是属于什么气候1、甘肃省张掖市的简介历史发展张掖,别称甘州,西汉时设置郡,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驿镇。

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民风淳朴,水草丰美,素有"金张掖"的美誉。

张掖历史悠久,据在市境内黑水国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文物证明,早在上古时代,人类就在这里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

张掖在远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为羌族所居。

周时,戎、狄两族在这里居处,春秋战国时期乌孙、月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战国时建立城邑,修筑长城,今张掖一带还留有秦长城遗址。

后乌孙被月氏赶走迁逃新疆的伊犁,张掖归"控弦者可一二十万"的月氏族所属。

月氏都城(今民乐永固城)它与昭武城(今临泽县境内)当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两岸的中心城市。

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拥有几十万强兵的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了月氏人;张掖成为匈奴之中右贤王的领地。

匈奴占据后,不断进行掠夺,破坏了匈汉的友好往来,割断了汉王朝同西域早已存在的关系。

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

自汉唐以来,张掖就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中原通往西亚东欧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要冲。

由于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张掖"的美誉。

张掖市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古为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之一,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

张掖曾是北凉国的国都、行都司的首府、甘肃省省会和历朝诸代设州置府的治所,素有"塞上锁钥"之称。

市内汉明长城、历代石窟、寺民、碑塔、古城、烽隧、墓葬群星罗棋布。

大禹导弱水入合黎,老子骑青牛入流沙,周穆王乘八骏西巡会见西王母的传说,张骞、班超、法显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召开了"万国博览会",唐玄奘经张掖去西天取经,马可·波罗旅居张掖一年等历史传说和记载,使这块土地更加神奇。

张掖市生态功能分区

张掖市生态功能分区
Ecolog ica l Func t ion D ivis ion s in Zhangye C ity PAN J ing2hu, SH I Pei2ji
(College of Geographic and Environm ental Science, Northwe st Norm 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 t: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is a kind of geographic spatial division, which is cla ssified and categorized by the spa tial and 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nd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significance. A im ing at the existing m ain eco- p roblem s, the integrated a ssessments of eco- environm ent sensitivity and its spa tial distribution in Zhangye C ity were done by using GIS spatial analysis m ethod ba 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p revious studies. The im portance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s upon their various spatial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 was a lso analyzed and evalua ted. On the basis of above a ssessment, five eco- regions were divided, and the re levant key tasks, goals and measures of p rotection and establishm ent of each ecological region were a lso recommended.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gional land use planning, eco- environm ent p 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Key wor ds: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eco - environm ental sensitivity; ecosystem se rvice function; GIS; Zhangye City

张掖

张掖

啊吃来 ,“张 掖 亲 , ! 要 记 得 ”

炒 炮
Welcome to 张掖
Byebye!!!
震 撼
张 掖 的 丹 霞 地 貌 , 如 用 文 字 来 表 达 ,
丹 霞


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
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位于甘肃 张掖地区山丹县南,是目前亚洲规模 最大的马场。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 水草丰茂,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 场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养马历史。 山丹马是以当地蒙古马和西域良马杂 交培育而出的,体形匀称,粗壮结实, 雄健膘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 度和持久力均属上乘,是不可多得的 良骥。 山丹军马场风光旖旎,在这里 除骑马旅游、野营、参观赛马或马术 表演之外,还可以尽览绿草如茵的自 然风光。
张 掖 交 通
区内交通通讯便利,兰新铁路及国道312、 227线贯通,县(市)乡公路四通八达;西- -兰--乌通讯光缆横贯全境,数字移动电 话与全国并网;县市及乡镇实现了电话程控 并与因特网相连。改建后便捷、高速化的国 道227线、312线,兰新复线铁路的电气化, 民航张掖机场支线业务已开通,加快了张掖 立体交通框架的形成;2009年11月4日开工 建设的兰新二线横穿全境,与规划建设的兰 州至张掖客运专线,将使张掖的交通枢纽位 置更加凸现。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寺内安放有 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 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 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 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 张掖大佛寺 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大佛寺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 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 的标志性建筑。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 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 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 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 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寺内古 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张掖介绍-张掖简介PPT(经典版)

张掖介绍-张掖简介PPT(经典版)

3、旅游景点
钟楼
从古至今,张掖都有一处地标性建筑,这是张 掖的钟楼,也有人习惯称其为镇远楼。这是河 西走廊地区现存最大的钟楼,见证了这里五百 年的沧桑巨变。虽已不能登楼,但无论何时, 这里的钟声永远都指引着张掖人找到心中的家 园。
3、旅游景点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
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复合区,被 《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 貌之一。主要包括冰沟丹霞和七彩丹霞两大风 景区,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造型奇 特的山地丘陵色彩斑斓、气势磅礴。这里也是 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姜文执导的《太 阳照常升起》和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外景 地。现为甘肃省著名的旅游景点。
张掖
张掖市,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骞、班超、法 显、唐玄奘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 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 召开了“万国博览会”。 马可.波罗曾醉心于此,停留长达一年之久。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张掖城市概况
别 名:甘州;下辖地区: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面 积:40874平方千米;人 口:常住人口:122.42万人;GDP:407.71亿元。
2、城市概况
张掖
甘肃省商品粮基地,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美誉。 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 家级湿地保护区。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万寿寺
在现在的张掖广场西侧,有一座木塔矗立在那 里,无数的燕子围绕在木塔上空盘旋。万寿寺 正是因这座木塔而出名,而且现在也仅存这座 木塔,所以当地人也称之为木塔寺。 据说,这座塔最早始建于北周,甚至还要靠前, 历代修缮,至今仍可以登塔远眺。木塔身后的 藏经阁,作为展览馆一直会开放到天黑。

张掖市地理环境

张掖市地理环境

张掖市地理环境
张掖市地理环境位于甘肃省西部,是一个地处河西走廊的重要城市。

张掖市地理
环境独特,地处河西走廊的中心位置,东连临夏,西接酒泉,南邻武威,北靠天水,
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盆地分布广泛。

张掖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属于干
旱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气候干燥。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张掖市独特的自然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地质构造多样性
张掖市地理环境地质构造多样,有丹霞地貌、戈壁滩、雅丹地貌等。

丹霞地貌是
其特色之一,丹霞地貌形成于距今几百万年前的第三纪,以红色砂岩为主体,经历风蚀、雨蚀形成了独特的地形。

戈壁滩则是张掖市的一大特点,广袤的戈壁滩上荒无人烟,风蚀地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水资源匮乏
张掖市地理环境水资源匮乏,主要依赖地下水和引黄灌溉。

地下水资源是当地重
要的补给水源,但长期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面临着一定压力。

引黄灌
溉工程的建设,为张掖市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也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
张掖市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地重要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
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当地政府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政策。


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恢复,是保护张掖市地理环境的重要举措。

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让张掖市的地理环境更加宜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张掖市概况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

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

面积42400平方公里,人口126万。

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裕固、蒙古等26个少数民族。

简介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北朝西魏改为甘州。

隋恢复郡制。

唐初设州。

元置甘州路。

明设甘州卫。

清为甘州府。

1927年置张掖县,1985年撤县设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甘肃省第四大城市。

面积42400平方公里,人口130万(2010年)。

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裕固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

市人民政府驻甘州区南环路,邮编:734000代码:620700区号:0936车牌:甘G拼音:ZhangyeShi张掖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

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

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历史沿革1954年,考古学家安志敏在张掖市山丹县城南6公里发现距今约4000多年的四坝滩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马家窑文化类型;1984年和1987年,在张掖“黑水国”遗址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彩陶;1987年7月,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张掖市民乐县六坝乡东北3公里的东灰山遗址,发掘出土大量磨制石器、陶器、炭化粮食籽粒及猪、牛、羊、鹿的齿骨等考古资料,由此证明,距今5000多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张掖先民已在这里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和畜牧业,能用石球、石纺轮纺织、做衣服,制造彩色陶器,并开始使用青铜器。

从《尚书·禹贡》的记载看,中华大地划分为九州时,张掖属雍州。

汉代(前206-220年)以前,月氏国称雄于敦煌祁连间,张掖为其属地;西周时期,戎、狄两族在这里居住;春秋战国时,乌孙与月氏共居河西。

其后,月氏逐乌孙而独居。

秦汉之际,北方的匈奴族强大起来,击败并赶走了月氏人,河西遂为匈奴右贤王的领地。

黑河东、西分别由休屠王、浑邪王分领。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

此后,开始大规模徙民垦殖,戍兵屯田,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通和繁荣。

“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张掖遂为丝绸之路的重镇。

西汉(前206-8年)末年,窦融任张掖属国督尉时,注重发展农牧业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

《后汉书》记载:“窦融据河西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

”“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

”“安定北地,上郡流入避饥荒者,归之不绝。

”东晋(317-420年)时,沮渠蒙逊在张掖建立北凉国,都建康(今高台县骆驼城),他采取发展农业,大兴儒学,扩大同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继承发扬汉文化,推广佛教,翻译佛经,开凿石窟,并以当地音乐、歌舞与龟兹乐相结合,创造新的音乐《秦汉伎》等措施,使张掖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北方中国佛教的中心,同时也使张掖成为中国内地与西域通使和商贸的中介。

北魏(386-535年)时,《秦汉伎》传入中原,称《西凉乐》,成为北朝宫廷的“国伎”;张掖的佛教音乐传入中原,称《西凉州呗》,成为北朝佛寺的法乐。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因境内之甘泉而改张掖为甘州。

隋代(581-618年),张掖(甘州)商业发达,商贾云集,张掖郡治所在地的张掖城已成为国际商业大都市。

炀帝派西域校尉裴矩掌交市。

裴矩著《西域图记》献炀帝。

大业五年(609年),炀帝西巡,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口),6月至张掖,登焉支山会见27国国王及使者,盛况空前。

唐代(618-907年)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开置屯田,尽水陆之利,稻丰收稔,一缣数十斛,积军粮数十年”。

河西的国际贸易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张掖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场所。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昌盛。

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天竺)取经,途径张掖。

诗人陈子昂奉旨视察张掖,写有《上谏武后疏》。

王维、高适、岑参、马云奇等驻足甘州时均留下著名诗篇。

甘州音乐《波罗门佛曲》传入宫廷后,唐玄宗改制为《霓裳羽衣舞曲》。

甘州边塞曲流入中原后,成为教坊大曲,以《甘州破》、《甘州子》、《八声甘州》、《甘州曲》等命名的词牌、曲牌流传甚广。

唐末,张掖与中原、西域关系密切,通互市,发展贸易;僧侣往返,佛教文化得到进一步交流。

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击败甘州回鹘,建立西夏。

继承汉文化传统继续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兴办教育,推崇佛教、道教,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大佛寺。

元代(1279-1368年),置甘肃行省,张掖为省会。

元世祖忽必烈亲诏郎中董文用垦甘州之土为水田,仿宁夏之法种水稻。

城内建甘肃最大的粮仓-扎浑仓,供应各路军粮。

甘州成为河西走廊的驿道中枢和茶叶外贸的转口城市,商路四通八达,商品交易频繁。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前往上都途中,曾在甘州停留一年,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了张掖的富庶、城市的规模以及宗教寺庙的宏伟。

明代(1368-1644年),张掖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

明王朝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建设了一批学校、书院,使甘州自此进士、举人、秀才辈出。

从内地大量移民屯垦,大兴水利,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

在甘州大兴土木,修筑长城等一大批军事设施以巩固边防,形成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甘州仍然是西北军事补给基地,河西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商业持续繁荣,成为西北最大的畜产品集散市场,晋商及陕西、山东、京师商人集团云集甘州,建立会馆。

明政府利用山西、陕西商人运粮、茶至甘州,充实边储和开展茶马交易。

清代(1644-1911年),张掖为甘州府治所,甘肃提督统军驻地,节制凉州、肃州、西宁、宁夏四镇总兵。

清王朝在西部的历次军事行动,均以甘州为军事提调中心和后勤补给基地。

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商人云集张掖(甘州),建立商帮会馆,如山西会馆、陕西会馆、直东(河北、山东)会馆、凉州会馆、镇蕃(民勤)会馆,两湖会馆、河南会馆。

各大商团贸易活动辐射新疆、蒙古等西北广大地区,甘州成为河西商业中心和日用杂品的中转批发市场。

清时,文化教育更加兴盛。

城乡普设义学、社学、私塾;民间武学林立,百姓习武成风,在一百多年间出现了二十多名武进士和一百多名武举人。

清末,张掖人王之佐留学日本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乡后宣传革命主张,他的《致马安良书》,公开支持武昌起义、拥护共和、废除帝制,风靡全省。

丝绸之路与张掖古丝绸之路由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新疆。

再继续西行,前往印度、波斯、希腊、罗马帝国。

丝绸之路源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中原通西域的路线。

后来这条路线成为中原通往西域和中亚、西亚诸国的交通要道。

东汉(26-220年)时期,内地与西域以丝绸为主的商业贸易逐步繁荣,中国丝绸通过张掖运往西域,远销大夏、安息、大秦,直至地中海沿岸地区。

蚕丝生产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丝绸的输出和缫丝技术的西传,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地理学家希特霍芬提出以丝绸为这条路命名,得到人民的普遍认同。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而地处河西走廊咽喉地带的张掖,则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

西魏(535-556年)时期,西域商队云集张掖,东罗马帝国和波斯钱币可在张掖交易中使用,张掖成为国际贸易城市。

隋代(581-618年),张掖成为经营河西和西域的大本营,民族贸易异常活跃。

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亲自在张掖主持有西域27国使臣、商贾参加的“互市”。

此后,张掖贸易日益繁荣,由中西贸易的中转站,逐步发展成为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行政区划张掖市现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县区;共有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

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

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126万人。

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其民族风情独特,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张掖市面积40874平方千米,人口128万人(2004年)。

甘州区面积4240平方千米,人口50万。

邮政编码734000。

区人民政府驻县府街。

民乐县面积3687平方千米,人口24万。

邮政编码734500。

县人民政府驻洪水镇。

临泽县面积2777平方千米,人口15万。

邮政编码734200。

县人民政府驻沙河镇。

高台县面积4312平方千米,人口16万。

邮政编码7343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山丹县面积5402平方千米,人口19万。

邮政编码734100。

县人民政府驻清泉镇。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面积20456平方千米,人口4万。

邮政编码734400。

自治县人民政府驻红湾寺镇。

气候特点张掖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年平均气温6℃,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

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地质地貌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

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资源状况张掖市资源丰富,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位居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上游,河西走廊腹地,为新亚欧大陆桥沟通国内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

全区有耕地400万亩(含山丹军马场),有可垦荒地300多万亩;有大小河流26条,年径流量26.6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储量十分丰富;有草原2600多万亩;有森林5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2%;全年日照3000小时。

张掖市还具有丰富的矿产、土地、水利、光热和劳动力资源,有30多种矿藏,其中煤、铁、石灰石、芒销等储量过亿吨。

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资源有煤、石膏、粘土、砖石、铜、铁、锌、钨等,累计储量居全省之首。

张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最,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农作物,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

土特产品有圆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

瓜果,蔬菜种类多、品质好,年产60多万吨,洋葱、辣椒、茄子、西瓜及新引进的精细瓜菜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是著名的西菜东运基地。

红枣、苹果、苹果梨、桃子、葡萄及其它优质杂果颇负盛名。

同时还出产姜活、麻黄等80余种中药材。

1998年,被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