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 第五单元测评
第五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现象表明近代( )A.服饰变革冲击等级观念B.服饰变革始于上海C.服饰是社会地位的象征D.社会风气日益败坏,从服饰上已看不出社会等级。
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
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
这反映了( )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C.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对“啤”的起源的分析,不是对啤酒口味的探讨,故B项错误;材料中对“啤酒”的接受说明对西方文化的接受,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是对“啤酒”的认同,不是崇洋媚外,故D项错误。
3.近代的天津孟氏家庙以中式四合院布局,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的砖木结构建筑,但沿街立面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方壁柱,阳台也采用了西式的铁花栏杆。
这体现了( )A.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B.崇仰媚外的民众心理C.中西合璧成为普遍风尚D.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筑,但也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方壁柱和西式铁花栏杆,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A项正确。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择偶观经历了五次重要变化。
下列符合20世纪50年代择偶标准的是( )A.穿着打扮排第一B.家庭人口要简单C.经济条件必须好D.首选工人老大哥世纪50年代是我国工业化的起步时期,工人的社会地位比较突出。
故D项正确。
5.1959年《人民日报》某文章说,北京居民的生活“已经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七件事,而是几十件,几百件事。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五单元测试题
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20XX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灾损报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41亿元。
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2.20世纪中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曾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美国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B.美国掌握了世界银行的决定权C.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蓄货币D.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3.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起来的两个国际金融机构是①关税和贸易总协定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世界银行④国际金融公司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20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
这一现象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世界出现金融危机B、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C、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D、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5.下列体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要目的的是( )A.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B.促进战后世界经济的全面恢复C.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D.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6.欧洲共同体是由以下哪几个机构合并组成的(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欧洲经济共同体④欧洲关税同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欧共体成立以来,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①建立了关税同盟②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③推动了欧洲大市场的建立④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启动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8.如图为20XX年欧盟为庆祝生日设计的图标。
下列关于欧盟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立目的:保障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B.发展进程:从1957年欧共体成立发展到1993年欧盟成立C.发展趋势:成员国的数目不断增多,一体化程度不断增强D.产生影响:动摇美国霸主地位,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9.欧元的问世和实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增强了人们对欧洲统一的认同感B.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建设C.国际货币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促使欧洲的联合提上了历史日程10.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闪耀着一个智慧的选择——区域一体化的合作。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在莫斯科电影展览会上,评判委员会对某部获得荣誉奖的影片的评语是: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
这部影片是( ) A.《定军山》B.《风云儿女》C.《渔光曲》D.《歌女红牡丹》2.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
”据此可见,他认为(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据美国驻沪总领事佑尼的《中国纺织缫丝情形》报告,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海的“华商纺织厂,终年日夜工作,而获利颇厚”,“各厂所用印度棉纱,计进口十八万包,合价银十兆两(一千万两)”。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上海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4.《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
”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 )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C.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5.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
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
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原料供应不足 B.发展速度迅猛C.资本明显短缺 D.地区分布失衡6.1933年2月,实业家方液仙(镇海方家第五代传人)联合二百多家厂家,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下图为1949年1月1日该公司发行的1000万元股票一枚。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综合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五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为加强秦朝中央与北疆边陲的联系,蒙恬奉命修筑了一条被后人称之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这一“公路”是指(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秦朝中央与北疆边陲的联系,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令蒙恬开始修筑一条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直达九原,被后人称为我国最早的“高速公路”,故B项正确。
A、C两项不符合“高速公路”的要求,故排除;五尺道是在南方,故排除D项。
2.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
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可知,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是为了保证公文和书信及时而准确地传达,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故B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政治现象不是经济交流,A项错误;C项不是目的而是结果,故错误;D 项是完善邮驿制度的措施,不是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目的,故错误。
3.据《元史》所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 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
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
这些举措(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驿传制度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政令畅通、军情的及时通报,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故B项正确。
先秦时期已有驿传制度,故A项错误;题干现象有利于民族交流,故C项错误;题干并未强调交通工具的进步,而是强调交通系统对于国家管理的积极作用,故D项错误。
4.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长城大运河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答案D解析修筑长城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故D项正确。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综合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动身,它比鸟的翱翔速度还要快。
你不可思议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非常平稳。
”据此推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A.帆船B.蒸汽机车C.飞机D.汽车2.“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
”下列出现在“狂飙时期”的历史现象应是( )A.英国人霍金斯第一次将黑奴贩卖给西班牙B.英国第一艘商用汽船胜利横渡大西洋C.最早的托拉斯组织美孚石油宣告成立D.苏联放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3.在运用传统交通工具的时代,生疏男女共处某一交通工具内的状况是很少见的,近代以来,随着轮船、火车和公共汽车的相继传入,男女同处一个公共空间的状况越来越多,人们从起先的忧虑、防范,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
这反映出( )A.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B.大众交通工具的层次性日益突出C.近代交通工具变更了人们的出行观念D.西方的自由同等观念已深化人心4.据史料记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
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
这些举措( ) A.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D.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5.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同等化的危急”。
民主子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兴奋,我想封建制度是恒久一去不返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B.变更了传统的社会性质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6.1986年12月,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成立。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鸦片战争后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变迁的原因是()A.西方列强舶来各种洋货B.租界里西方人把其生活方式移植过来C.顽固派的倡导D.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2.在近代国人日常生活的一系列变化中,相沿成习、变化相当迟缓的是()①服饰②发式③妇女缠足④日常食品⑤婚姻礼俗⑥丧葬礼俗⑦相见礼仪A.①②③B.⑤⑥⑦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⑦3.辛亥革命前后的“断发易服”与以前相比,其主要特点是()A.移风易俗B.接受西方生活方式C.带有反清革命色彩D.改革社会制度4. 20世纪50年代,双排扣列宁装和大口兜的军装备受青睐;60年代,一身绿色的军装是最具有特色的着装方式;70年代,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成为时尚;90年代,变化多样的时装极为流行。
以上关于我国人民着装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们的着装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B.服装款式及其面料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C.人们的着装变化与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一致的D.建国后,中国人在“穿”的方面不受西方影响5.下列属于近代城市基础设施的有()①宽阔的马路②地下水道③自来水供应④电灯照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学习和了解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可以()①访问长辈②调查本地历史③采用今昔对比的方法④联系当时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情况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7.民国时期,电讯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是()A.有线电报B.无线电报C.有线电话D.无线电话8.由于人们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新词语。
根据“手机”这一词语,选出与之同时代的新词语()①自由恋爱②革命③数码④双休日⑤动感⑥好酷A.①③⑥B.④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⑤⑥9.下列选项不属于政府启动的是()A.菜篮子工程B.安居工程C.制定《婚姻法》D.国庆外出旅游10.“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学校:___…………装…………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五单元检测试卷一、单选题 1.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 .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 .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D .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2.外资航运业是最早侵人中国的外资企业。
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受到顽固派阻挠时,理直气壮地说:“然以中国内洋任人横行,独不令华商展足耶!”这反映出,近代早期( ) A .洋务运动以抵制外国侵略为根本目的 B .洋务活动首先在航运领域取得成果 C .列强侵略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 D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难以获得发展3.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
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
”这说明当时上海( ) A .汽车已经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B .交通全面实现现代化 C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 .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4.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
这反映了( )A .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B .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C .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D .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府废止漕运。
而当西方已有的传统贸易商路被阻塞时,西方人急切地开辟新航路。
由材料可推断出中西方( ) A .对外政策不同 B .国家制度不同 C .经济发展形式不同D .思想文化的不同6.近代以前的清江浦“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到清末民初,“自海道开通,河运失效,商业遂一落千丈。
津浦铁路通车后,出此途者益鲜”“昔之都会遂成下邑”。
据此推断( )A .外来侵略导致清江浦衰落B .清江浦兴盛衰落源于交通C .清江浦曾经是繁华的都市D .政府政策影响着城市经济7.如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最新⼈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及答案第五单元⼯业⾰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选择题1.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业⾰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呼唤织布技术的⾰新。
技术的发明也推动了⽣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近代⼯⼚的开端是( )A .珍妮纺纱机⼴泛应⽤B .飞梭的发明C .⽔⼒织布机的发明D .阿克莱特开办⽔⼒纺纱⼚2.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回国后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
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 .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峻宏敞”B .到曼彻斯特,观纺织⼯⼚,“皆⽤⽕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C .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D .到柏林,访帝国议会,飞机“备德皇降临之⽤焉” 3.英国⼯业⾰命时期,出现了下列哪⼀重要现象( ) A .⼿⼯⼯场建⽴B .城市化进程开始C .垄断组织产⽣D .资本的全球扩张4.造成英国就业⼈⼝⽐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1 年 1877年英国就业⼈⼝⽐重A .外来⼈⼝增多B .就业机会的增加C .⼯⼚规模扩⼤D .⼯业⾰命的影响⼯业 55%服务业31%农业 14%农业 20%服务业 37%⼯业 43%5.英国经过⼯业⾰命确⽴了“世界⼯⼚”的地位后,以1846年废除“⾕物法”为标志,原来的保护关税转向⾃由贸易的政策。
“⼯业⾰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 A.⽡特改良蒸汽机B.电⼒技术的⼴泛开发和应⽤C.内燃机的创制和应⽤D.计算机的发明和⼴泛使⽤6.英国在18世纪时,⼈⼝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在⼯⼚集中的伯明翰,每千⼈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恶化B.化学⼯业污染严重C.⼈⼝膨胀,⾷物短缺D.医疗技术⽔平下降7.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1896年“西洋影戏”在上海徐园“又一村”与观众见面当时广告称电影“纯用机器运动灵活如生且戏目繁多使观者有应接不暇之势”影评也认为“自电法既创开古今未有之奇泄造物无穷之秘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像”“新文明之势力蔽天而来以吾数千年之旧文明当之乃如败叶之遇疾风无往而不败衄” 据此推论电影传入A. 使中国传统文艺逐渐走向衰微B. 中华近代文明的格局架构成形C. 有助于社会观念的革命性变化D. 引发文化领域除旧布新的潮流【答案】C【解析】根据“新文明之势力蔽天而来以吾数千年之旧文明当之乃如败叶之遇疾风无往而不败衄”可以看出电影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命运的思考引起思想的震动这有助于社会观念的革命性变化 C项正确中国传统文艺不会因为电影的传入而衰败排除A “形成”的说法错误排除B 电影与中国文化领域除旧布新的潮流并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2.如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A. 互联网将完全取代其它大众传媒B. 中国从2005年开始接入互联网C. 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D. 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生活【答案】D【解析】A.表述是错误的互联网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大众传媒B.材料反映的只是从2005年的数据并不能表明中国2005年才开始接入互联网C.材料没有将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相比较D.材料只能看出互联网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快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故选D3.《申报》在1896年4月25日刊登了一则广告说“徐园……‘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 这一材料最大的价值是让我们知道了当时()A. 中国首次放映电影B. 电影艺术开始诞生C. 国产电影快速发展D. 中国有声电影诞生【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西洋影戏”即是电影也就是说题干说明上海至少于1896年电影已传入故A项正确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自己摄制的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真正诞生故排除B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故排除C 中国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是《歌女红牡丹》的拍摄故排除D故选A4.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与下列那部电影有关()A. 《渔光曲》B. 《歌女红牡丹》C. 《英雄儿女》D. 《定军山》【答案】D【解析】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试映成功A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B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D的主题曲建国后被定为新中国的国歌中国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综上所述故故D正确排除ABC5.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这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请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下面哪些影视剧中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①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袍②中共地下党员在地铁站里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③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吉(连衣裙)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看“样板戏”④以为刚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从广播里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毅然辞掉工作回家复习准备圆自己的大学梦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①无袖旗袍是改造后的旗袍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排除②1969年10月01日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和日本侵略军侵占的地区秘密进行革命活动的党组织通常称为地下党排除③列宁装和布拉吉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排除④恢复高考是1977年底到深圳打工是改革开放后排除故选A6.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股票、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这主要说明当时()A. 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B. 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C. 商业的环境日益宽松D. 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答案】A【解析】材料中“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的信息说明报纸发挥作用的领域越来越多功能有所拓展故A项正确B项和D项说法绝对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A7.1874年《申报》刊登了一则外国二轮小车租赁的广告“今有本行新到洋车与中华车大不相同不论天晴下雨一样可推车上另有篷帐下雨不湿衣服格外奇巧”该广告可用于说明晚清时期的上海A. 小型汽车的引人B. 交通便捷化的趋势C. 创新风气的兴起D. 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答案】B【解析】由材料大意可知 1874年《申报》刊登了一则洋车广告洋车不论晴天下雨一样可推下雨不淋湿衣服反映了交通的便捷化趋势故B选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外国二轮小车租赁的广告” 而不是小型汽车 A选项错误材料与创新风气无关并且是引进国外的二轮小车 C选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外国二轮小车的便捷未体现经济的殖民地化 D 选项错误8.1928年《申报》出现了一个新专栏“咖啡座” 当时的编辑明确表示这个专栏就如现实中的咖啡座人们可以在里面自由的就任何问题交换意见这从侧面反映出()A. 人们日益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B. 大众传媒发展助推思想文化传播C. 上海民主政治氛围相对的浓厚D. 西方文化传入改变人们休闲方式【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在“咖啡座”里人们可以自由地交谈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文化传播故选B《申报》里的“咖啡座”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咖啡座因而不能得出人们日益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故排除A自由的就任何问题交换意见并不等于民主政治发达而且缺乏比较得不出上海民主政治氛围相对浓厚的结论故排除CD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B9.现代城市街头“美团外卖”“饿了么”等送外卖的车辆络绎不绝人们也随时随地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休息时间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 城市交通建设推动了快餐行业创新B. 经济发展丰富人们饮食结构C.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D. 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生活方式【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现代城市街头‘美团外卖’‘饿了么’等送外卖的车辆络绎不绝人们也随时随地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可知这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并未涉及交通运输业对餐饮业的影响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饮食习惯被改变故选D10.李鸿章重金聘请英国人督修的唐胥铁路时人戏称为“马车铁路” 缘由是朝廷认为“(蒸汽)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 运输工人遂只能用驴马拉着车厢在铁道上行走“马车铁路”的出现说明()A. 近代交通的发展遭到落后势力的羁绊B. 民营经济的运营遭到封建政府的阻碍C. 外国企业的侵略遭到民族主义的痛击D. 官僚资本的扩张遭到工人阶级的反对【答案】A【解析】先进的交通工具受到落后观念的阻碍体现封建势力的抵制故选A项唐胥铁路是清政府修建的排除B项唐胥铁路不是外国企业排除C项反对的是守旧势力不是工人阶级排除D项故选A11.1932年有中国学者在《谈市政管理》中写道“若管理得法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并进是很容易达于优良地步的文化自然发扬实业自易振兴文明的程度亦易增高国家的富强亦指日可待”这一认识反映出当时()A. 西方工业文明开始传入中国B. 国人积极探索城市现代化道路C. 城市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D. 民族复兴的社会条件已经具备【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开始传入中国(1)材料提供了学者对城市现代化的探索和主张并非现实中“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2)1932年中国尚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排除D项故选 B12.徐风笑为安徽省濉溪县人生于1899年从北伐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其足迹遍及安徽、上海、湖北、北京等地根据他近90年的人生经历判断下列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 在安庆教堂参加一次新式婚礼B. 在上海租界坐有轨电车上下班C. 在武汉手持粮票排队购买粮食D. 在北京医院给老友发电子邮件【答案】D【解析】A.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婚礼传入中国徐风笑生活的年代会出现但不符合题意B.1906年中国出现有轨电车徐风笑生活的年代会出现但不符合题意C.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徐风笑生活的年代会出现但不符合题意D.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因此徐风笑生活的年代不会出现电子邮件故答案为D项13.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 以上材料说明()A. 孙中山可依法承担立宪下的皇权B. 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然性C. 辛亥革命引发急剧的社会大动荡D. 改良相对革命更有利社会稳定【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可以看出威权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然性故B项正确AD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应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误解应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邮政改革的背景1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近代邮政发展过程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邮政业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答案】(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推动社会进行改革当时邮政事业已具备一定基础邮政管理体系混乱邮资昂贵、计费复杂效率低下腐败与不公平现象丛生【解析】(1)根据材料“在19世纪罗兰·希尔的邮政改革之前英国的邮政事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弊端丛现”“邮资通常由收件方负担且由于邮费昂贵”“邮递员收来的钱在层层递缴的过程中时有贪污行为” 结合时代背景回答【答案】(2)特点受西方近代邮政影响创办洋人把持要职总揽大权具有半殖民地色彩有识之士推动由缺乏统一规划到政府开办发展速度较快邮政业务由海关代管到逐步走向独立自主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近代邮政在英国兴起并很快传遍欧洲各国客邮从中国各通商口岸不断向中国内地扩张执行各国邮章使用各国邮票收寄华洋商民信件”“郑观应等有识之士纷纷发表文章要求裁汰驿站兴办近代通信事业”“清代国家邮政开办后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兼任总邮政司邮政仍由海关管理”“至1916年邮政业务彻底脱离海关正式形成了中国独立自主的邮政机构” 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意识到新式邮政‘裕国便民’的功用” 结合所学回答1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15.(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社会背景【答案】(1)特点时间观念随意、模糊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大多数人对时间价值认识不足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计时工具的局限生活习惯的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在中国农业社会人们在用时、计时、守时等习惯上比较随意和模糊”“和季节、天气有关亦和地理位置以及生活习惯有关反映了深深的农耕文明气息”“只是从个人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并没有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惜时的社会风尚”可以概括出特点时间观念随意、模糊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大多数人对时间价值认识不足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原因有小农经济占主导计时工具的局限生活习惯的影响【答案】(2)变化时间观念精准化对时间价值认识增强观念变化的渐进性、不平衡性时间观念近代化社会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小农经济的解体政府推动计时工具的改进与普及【解析】(2)根据材料“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并结合第一小题可概括出变化时间观念精准化对时间价值认识增强观念变化的渐进性、不平衡性时间观念近代化根据材料“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有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并结合所学可归纳出社会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小农经济的解体政府推动计时工具的改进与普及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康熙发展农业的特点16.(2)根据材料二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答案】(1)自上而下多措并举土地开垦与官员考核挂钩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赋税制度【解析】(1)通过材料“康熙下令停止圈地弊政”可以概括得出是自上而下进行改革通过材料“地方官能招徕垦荒者升迁否则罢黜”可以概括得出土地开垦与官员考核挂钩通过材料“实行‘更名田’”可以概括得出更改土地制度通过材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可以概括得出改革赋税制度【答案】(2)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是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改变了“大跃进”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面 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析】(2)可从表格数据中直接得出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第一次是因为60年代尤其是经历三年经济困难后国家注意对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二次是因为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7.(1)材料一在称呼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17.(2)材料二与材料一在称呼上有何相似之处?【答案】(1)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民主、平等等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析】(1)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与当时的革命运动及思想变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答案】(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平等的思想【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称呼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平等的思想。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有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有分析]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共25 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1.最早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要素是()A. 西方列强的入侵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C. 西方民主革命思想D.康有为、孙中山等个人的作用1.A 鸦片战争此后,跟着西方政治、经济权力的侵入,西方文化逐渐浸透到公民生活中,推进了中国社会生活风俗的近代化,西方的入侵是最早最重要的要素。
2.鸦片战争后,西式衣饰传入中国,衣饰改革的潮流开始萌动,形成了近代社会独有的景观是()A. 窄袖革履B.长袍马褂C.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存D.华冠儒服2.C 长袍马褂是中国人传统服饰,鸦片战争后,西风东渐,中国人开始穿起西服,新式服饰和传统服饰并存。
3.晚清期间,有人把“断发易服”提升到强国的高度,上书皇帝说:“今则万国交通,全部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义不亲,邦交不结矣。
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
辫发长重,行摇动舞,误缠机器,能够立死。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该人最有可能属于()A.地主阶级洋务派B.地主阶级固执派C.财产阶级维新派D.财产阶级革命派3.C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曾上书《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为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 , 主张“断发易服”。
解读资料,可知选 C。
4.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倡导中山装,不可以说明的是()①中山装代替了传统的衣饰②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A③人们的衣饰受西方的影响④中山装获取各阶层人民的欢迎.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D 中山装设计出来后很快成为流行的衣饰,但并无代替中国传统的服饰,其主若是遇到新派人士和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
5.1912 年 3 月 2 日,南京暂时政府以暂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宣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好官厅称号文》。
文中指出:“查前好官厅视官之高低,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当咸以官职。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107年,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击败东欧军队。
为了庆祝胜利,他在罗马竞技场举办了盛大的斗兽大会,上场的动物包括狮子、大象等在内的10 000头主要来自非洲的野兽。
其主要运输方式应是( ) A.帆船B.马车C.驴车D.独轮车【答案】A 【解析】罗马城与非洲之间横亘着地中海,故其主要运输方式为帆船,故A项正确。
2.下图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运河灵渠,其航运功能在中断数十年之后,于底开始分段复航。
秦朝时灵渠的主要功能是( )A.灌溉农田B.运送军粮C.旅游观光D.普通航运【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南征百越,军粮供应不上,于是“凿渠运粮”,修建了灵渠,故B项正确。
3.据《人类简史: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记载:河流也给人类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他们能够乘着独木舟和小船来回航行。
而地中海对水手和商人们来说,是一条贸易和探险的黄金水道。
该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古代西欧的水上交通B.古代人对水路的探索C.中东经济格局的变迁D.罗马国家疆域的扩大【答案】B 【解析】材料“他们能够乘着独木舟和小船来回航行”“地中海对水手和商人们来说,是一条贸易和探险的黄金水道”反映了古人对水路的探索,故B项正确。
4.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
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
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A.中国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D.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中外交流【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
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中外交流,故D项正确。
5.由中国设计师詹天佑设计,成为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里程碑的是( )A.吴淞铁路的兴修B.唐胥铁路的兴修C.京张铁路的兴修D.成渝铁路的兴修【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故选C 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测试题1.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B.欧洲一体化有利于美国对其加强控制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D.“冷战”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2.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经济全球化同历次科技革命紧密联系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个整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3.阿登纳认为,“即使在处在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
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
……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不属于上述材料的观点是A.德法和解拥有共同的文化和生活基础B.和解应建立在民主政治之上C.和解的主要途径应以经济合作为主D.经济合作可消除战争4.钱乘旦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说:西方现代化在二战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修补和修正,“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其中的“修正”开始于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C.欧洲共同体成立D.欧洲联盟建立5.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
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 这一现象表明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6.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对外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并制定了对亚非拉地区的共同政策。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下图是武汉三镇示意图关于该地区表述正确的是A. 1927年北伐军攻克武昌取得巨大成功B. 在“自强”的口号下洋务派创办汉阳铁厂C. 甲午战争以后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中心D. 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昌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汉阳铁厂一战期间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中心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由此可知 D项正确ABC错误2.1895年至1898年中国全国出版发行的中文报刊有120种其中约80种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新式报刊以各种学会和团体为依托以新式知识分子为中坚推动报刊、学会与学校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这说明()A. 文化救国成为了爱国民众共同选择B. 报馆起着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C. 维新派救亡图存的策略具有灵活性D. 维新思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B【解析】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报刊、学会与学校三位一体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报馆起着引领社会思潮的基础作用故B项正确 A项“共同选择”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维新派救亡图存的策略 C项表述不准确排除 D项表述材料无法体现排除3.2015年底中国铁路里程将达到14万公里近代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A. 淞沪铁路B. 京张铁路C. 唐胥铁路D. 京广铁路【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是1881年建设的唐胥铁路故C项正确4.1916年5月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40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A. 有线电报B. 电话C. 无线电报D. 信件传递【答案】C【解析】19世纪晚期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如电报、电话)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之一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40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是C有线电报在海上明显受到限制故排除A当时是电话是有线电话也明显受限故排除BD出现在互联网出现后故排除5.“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上述观点反映出()A. 传统产业无需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B. 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活C. 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的文化和价值观D. 互联网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场革命【答案】B【解析】A.传统产业缺乏互联网思维需要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错误B.互联网思维影响的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确C.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的文化和价值观表述片面排除D.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故选B6.近代不少火柴厂的火花体现了国人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20世纪30年代大华火柴厂出品的“飞机”火花以早期双翼单引擎螺旋桨式飞机作为主图湖北武汉火柴厂出品的“航空”火花以当时较先进的单翼多引擎螺旋桨式客机为主图当时这些火花的出现说明中国()A. 近代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B. 中国飞机制造业进步显著C. 近代国人期待航空事业发展D. 新式交通工具已广泛使用【答案】C【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出通信事业的发展B.材料看不出飞机制造业的进步C.材料中把飞机印刷在火花上而火花体现了国人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说明近代中国人希望发展航空事业D.材料体现不出广泛使用也不符合近代中国飞机发展的特点故选C7.读图 1907年《日新画报》上的《不开通》提到每日放学很多人都围在甘石桥第一女学蒙养院门口妨碍了交通这反映了()A. 清朝顽固阻挠教育改革B. 男女平权成为社会共识C. 新旧思想交锋异常激烈D. 传统与现代转型之重叠【答案】C【解析】A.材料并不是强调教育改革遭到顽固派的阻挠B.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些人应该是反对女子学校的建立反对男女平权C.材料中创办的女学蒙养院明显是发展女子教育的表现而其受到了大量人的围攻反映出新旧思想交锋的激烈D.材料体现不出转型的重叠8.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女孩子不能化妆不敢穿裙子更不敢烫发若要烫发需要单位开证明说某某同志是文艺工作者有烫发之必要这表明当时()A. 受到了苏联生活方式的影响B. 人们的生活物质非常短缺C. “左”倾错误困扰了经济建设D. 人们生活受政治氛围的影响【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女孩子的服饰、生活方式较保守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生活方式的影响而且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涉及的是社会习俗方面的状况没有体现生活物质和经济建设故BC两项错误故选D9.《上海竹枝词》有这样的说法“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但是服饰改易运动多集中在知识界和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在守旧和落后的农村普通民众对学界的服饰革新多抱抵拒、排斥的态度缠足思想也仍然禁锢着众多的女性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近代文明的传播发展不平衡B. 普通民众不接受新生事物C. 上海、广州等地最为开放D. 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接受停留在生活层面【答案】A【解析】根据“服饰改易运动多集中在知识界和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在守旧和落后的农村普通民众对学界的服饰革新多抱抵拒、排斥的态度”可知近代文明的传播发展在城市和农村并不平衡故A项正确B项没有注意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农村的普通民众对学界服饰改革多持排斥态度而学界和发达地区已有普通民众开始接受新生事物故错误C项忽视了材料信息只是反映了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对“服饰改易运动”的接受程度较高与其是否是最为开放的地区不同故错误D项没有认识到材料只是涉及了生活层面不能由此得出中国人仅是在生活方面受到西方的影响故错误故选A10.近代《图画日报》记载“沪上自风行报纸后以各报出版皆在侵晨故破晓后卖报者麋集于报馆之门恐后争先拥挤特甚”这反映出()A. 图画类刊物的盛行B. 报刊间的竞争激烈C. 社会信息流通加快D. 报刊经营已多元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各报刊的读者较多所以才出现卖报者争先拥挤于报馆门前的现象这也侧面反映了社会信息流通加快 C项正确材料中的“报纸”不一定是画刊图画类刊物只是其中之一 A项错误据材料是卖报者争先拥挤于报馆门前的现象不能说明报刊间的竞争 B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11.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于()A. 调运快捷B. 连接中外C. 资源开发D. 经济交流【答案】A【解析】王韬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能起到调运快捷的作用故A正确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流材料没有体现故B,C、D错误故选A12.民众衣服色彩、款式比较单调绿色军装成为各界人士时髦的时代特征出现在A. 20世纪40、50年代B. 20世纪60、70年代C. 20世纪70、80年代D. 20世纪80、90年代【答案】B【解析】13.如图是对某报1890年至1912年“报纸”一词出现频率的统计情况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 近代报业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B. 晚清报业与政治局势关联紧密C. 清末政府大力支持报刊业发展D. 戊戌变法导致第一次舆论高峰【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报刊总体上是向上发展但速度并不缓慢特别是清朝末年 A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 1898年报刊发展有一个小高峰与当时的戊戌变法密切相关 1910年以后快速发展与当时的革命潮流密切相关说明晚清报业与政治局势联系密切 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报刊事业发展与清末政府的倡导无关清政府并没有大力支持民间传媒的发展 C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戊戌变法时期报刊获得了发展但并不能说明这一时期出现了舆论的高峰材料只是反映了1890年以后的报刊事业发展并没有反映在这之前中国舆论发展的情况 D排除故选B14.近代某报某栏目一标题为《江南陆师学堂学生退学始末记》内容大抵是学生不满学堂主事者之老迈保守有30多名学生愤而退学之事文后配有对此发表评论的来函这体现出的报刊的功能是()A. 报道新闻传递信息B. 通达民情推进民主C. 传播知识’开启民智D. 引导舆论挟持民意【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某栏目一标题为《江南陆师学堂学生退学始末记》内容大抵是学生不满学堂主事者之老迈保守有30多名学生愤而退学之事文后配有对此发表评论的来函”可知反映的是这一报刊的功能是报道新闻传递信息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材料中不能体现应排除15.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中试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据此可知()A. 中国已经使用无线电报B. 电报主要用于普通百姓事宜C. 电报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D. 中国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提示的时间和现象可以得出有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的结论故C项正确无线电报业务到1906年才出现排除A项科举发榜属于国家大事排除B项材料未能体现中国通信事业发展迅速排除D项故选C16.1934年《青岛平民报》刊登一则新闻“妇人祝氏有宴会欲制新衣一件新衣制就无如裁制之式样尺寸均为落伍者该氏大恚让丈夫前去掉换夫妇发生口角丈夫外出掉换祝氏购得多量鸦片自杀”该报道从侧面反映出()A. 新潮冲击下传统服饰的变迁B. 时代前进需挣脱观念的束缚C. 男女平等意识逐渐增强D. 变革心态中新旧观念杂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新衣制就无如裁制之式样尺寸均为落伍者该氏大恚让丈夫前去掉换夫妇发生口角丈夫外出掉换祝氏购得多量鸦片自杀”可知祝氏看到新衣的式样、尺寸均为落伍之后祝氏很愤怒让丈夫赶紧去掉换在丈夫外出掉换之时祝氏自杀这反映出当时妇人爱时髦为新衣牺牲了生命即侧面反映出新潮冲击下传统服饰的变化 A正确材料现象冲击了旧有观点是挣脱旧观念束缚的表现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主旨明显不是男女平等故C排除材料没有提及旧观念故D排除故选A17.如表是《近代中国电报业大事记(部分)》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②近代通讯方式在中国得到普及③清朝部分官员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电报业最初由京津地区扩展到全国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①③④【答案】A【解析】当时近代通讯方式并未在中国得到普及故②错误④材料未体现故④错误“李鸿章支持架设大沽(炮台)至天津及天津兵工厂至其衙门的电报线”表明由于国防需要促进了早期电报业的发展故①正确丁日昌、李鸿章都是清朝官员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③正确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到近代慈善事业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18.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慈善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慈善事业建设的意义【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9.(1)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是什么?19.(2)根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原因19.(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它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19.(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入超的现象大为改善【解析】(1)根据材料“1914~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 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 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入超的现象大为改善【答案】(2)辛亥革命的影响列强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市场需求的刺激【解析】(2)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此外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也是民族工业增多的原因【答案】(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美加强对华进行经济掠夺说明力量较弱的民族工业即使在发展较快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解析】(3)根据材料“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 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 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 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对华贸易由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2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里铁路等特权”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美加强对华进行经济掠夺实质问题是力量较弱的民族工业即使在发展较快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答案】(4)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立即萎缩和萧条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抵挡不住列强的经济渗透【解析】(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立即萎缩和萧条内在原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抵挡不住列强的经济渗透20.(1)材料一中“古今”择偶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0.(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们的择偶标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答案】(1)变化从注重门第、门当户对到以爱情为基础注重教育、知识和性情等综合素质原因古代择偶受小农经济和儒家思想等因素影响 1905年前后维新变法运动、民主革命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关键信息“门当户对”“门第不合不许轻婚”“今有受教育及有新思想之青年于此其求配偶也必求知识相当、情性契合之人”概括变化即可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有古代择偶受小农经济和儒家思想等因素影响1905年前后维新变法运动、民主革命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答案】(2)变化由重视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到更重视学历原因改革开放前受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影响(或“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分子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解析】(2)分析图表可知择偶标椎由重视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到更重视学历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张之洞上书曰“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张之洞所说的这种“办法”在中国最早实现于A. 19世纪70年代台湾B. 19世纪80年代台湾C. 19世纪80年代上海D. 19世纪60年代天津【答案】A【解析】2.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影响包括()①促进了经济发展②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③束缚了人们思想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据此可知③错误①②④均是我国电讯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综上所述故B正确排除ACD3.1928年《申报》出现了一个新专栏“咖啡座” 当时的编辑明确表示这个专栏就如现实中的咖啡座人们可以在里面自由的就任何问题交换意见这从侧面反映出()A. 人们日益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B. 大众传媒发展助推思想文化传播C. 上海民主政治氛围相对的浓厚D. 西方文化传入改变人们休闲方式【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在“咖啡座”里人们可以自由地交谈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文化传播故选B《申报》里的“咖啡座”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咖啡座因而不能得出人们日益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故排除A自由的就任何问题交换意见并不等于民主政治发达而且缺乏比较得不出上海民主政治氛围相对浓厚的结论故排除CD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B4.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下列选项中与此特点对应顺序正确的是()A. 穿中山装、喝咖啡、贴对联B. 喝咖啡、穿中山装、贴对联C. 喝咖啡、贴对联、穿中山装D. 贴对联、穿中山装、喝咖啡【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喝咖啡是西方习俗传入中国体现了移植性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了中山装体现了变异性贴对联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传承性故B项正确故选B5.20世纪20年代初好莱坞电影进入东方屏幕上的影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成为人们心目中衡量“女神”“男神”的标准也成为众人争相模仿追捧的对象往往一个明星就可以在一夕之间改变服装界的潮流这表明A. 电影艺术影响国人审美观念B. 经济发展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C. 中国的传统服饰完全被摒弃D. 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20世纪20年代初好莱坞电影进入东方屏幕上的影星成为众人争相模仿追捧的对象服装界的潮流也会因明星而发生改变追星成为时尚这说明电影艺术影响了国人审美观念故A项正确”经济发展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国的传统服饰完全被摒弃” 故C项错误材料只强调电影艺术对国人审美观念的影响未体现“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 故D项错误6.1937年8月满洲电影股份公司(简称“满映”)正式成立“满映”生产的影片分为“娱民”“启民”“时事”三种此外还拍摄了大量的纪录片宣传“东亚共荣”“日满一体”“王道乐土”等思想这反映出当时东北地区()A. 大众娱乐丰富多彩B. 电影成为主要媒介C. 殖民思想不断渗透D. 电影事业发展较快【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满映宣传“东亚共荣”“日满一体”“王道乐土”等思想反映出“满映”为日本人服务宣传殖民思想故C项正确殖民思想与丰富多彩无关故排除AB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故选C7.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 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 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 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 ”这主要说明洋务派()A. 中西结合找到了富强的根本B. 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 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D. 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主要是严复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与题意不符8.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人们易把好莱坞与电影划等号然而电影是由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应在A. 1500~1600年期间B. 1765~1830年期间C. 1870~1900年期间D. 1945~1970年期间【答案】C【解析】9.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全国共有宣传员379万人报告员7.5万人覆盖机关、厂矿、农村、学校甚至列车等一切社会组织细胞即使再偏远的山区人们也能得知每一场国家盛大仪式的举行过程及详细内容这一举措A. 推动了民众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B. 宣传了三大改造进程和重大成果C. 保证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和实施D. 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中主要讲的是新中国宣传员遍布全国各地通过宣传让人民了解国家的重大事件增强了人民对新政权的了解和认同故A项正确当时三大改造尚未开始故B项错误第一部宪法是在1954年颁布的不是在1952年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后不是在建国初期故D项错误10.1897年《时务报》司事上书当地官员称翻印之书雠校不详错误甚多又大失原意误人不浅要求地方政府予以保护引起了朝廷和社会的关注 1910年朝廷通过《著作权律》满足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保护版权的要求朝廷的这一举措()A. 增强了国人的版权保护意识B.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 实现了国家对出版业的控制D. 保证了出版业的稳健发展【答案】A【解析】《时务报》司事通过上书当地官员最终使“朝廷通过《著作权律》满足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保护版权的要求” 这是版权意识增强的结果同时政府的这一做法又会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版权意识 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B项“实现了”、“保证了”这种表述都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故选A11.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股票、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这主要说明当时()A. 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B. 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C. 商业的环境日益宽松D. 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答案】A【解析】材料中“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的信息说明报纸发挥作用的领域越来越多功能有所拓展故A项正确B项和D项说法绝对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A12.近代中国,在英美等国提出要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后“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视电报为洪水猛兽,说铜线与中国无所益,更有甚者则认为电报等西洋奇器惊民扰众,变乱风俗" 这表明A. 西方铺设电报线对中国没有任何益处B. 清政府在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C. 封建士大夫仍然深受传统意识的影响D. 政府把抵制电报作为抵制侵略的主要手段【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的“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视电报为洪水猛兽说铜线与中国毫无所益更有甚者则认为电报等西洋奇器惊民扰众变乱风俗”等信息来看说明封建士大夫对近代科技所知甚少仍然具有浓重的传统意识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这一要求具有任何益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吏对铺设电线的错误认识不是清政府在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排除B项清政府官员不是从抵制侵略的立场看待铺设电线的排除D项13.《北洋官报》曾以丰富的刊载内容广泛介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制度与政策并对西方国家的外交、军事、法制等方面的可取之处都作了报道选登文章及其内容多为国人易于接受的要点由此可知《北洋官报》()A. 已成为政府舆论宣传的主要工具B. 使民众对西方世界有了全面认识C. 所宣传的内容已被国人普遍接受D. 有利于中国社会进一步了解世界【答案】D【解析】《北洋官报》介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同时对西方国家的外交、军事、法制等方面的可取之处都作了报道其选择文章考虑到国人的接受程度由此可知这一刊物有助于国人了解西方和世界 D正确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北洋官报》在政府舆论宣传中的地位排除AB错在“全面” 排除“普遍接受”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故选D14.下表是《近代中国报刊业大事记(部分)》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A.1872年还没有出现革命团体排除B.西方出现报纸比中国要早排除C.《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当时把办报与救亡图存联系在一起为民主革命起到巨大的思想宣传作用正确D.《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传播的是民主科学思想排除故选C15.月份牌是西方广告画与中国年画结合的产物民国初年发行遍及全国农村及城市如图所示中间为身穿旗袍的中国女性形象两边附有12个月节令的年历表上方印有“健胃固肠丸”的商品名称据此可知()A. 实业救国思潮盛行全国B. 旗袍是城乡最流行服饰C. 时代变迁影响商品营销D. 西方经济侵略日趋严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月份牌是西方广告画与中国年画结合的产物民国初年发行遍及全国农村及城市……中间为身穿旗袍的中国女性形象两边附有12个月节令的年历表上方印有‘健胃固肠丸’的商品名称”可知在西方广告画的宣传方式影响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形成了月份牌这种中西结合的广告宣传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利用月份牌这种中西结合的广告宣传方式进行商品宣传与实业救国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旗袍是否流行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商品宣传与西方经济侵略无关排除D项故选C16.诗人北岛曾经写过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短的一首现代诗——《人生》这首诗通篇只有一个字“网” 而今一张叫作互联网的网充实在每个人的生活里有人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这表明互联网的发展()A. 使北岛的预测变为现实B. 已经取代传统的“网”C. 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D. 使人类生活完全处于互联网中【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而今一张叫作互联网的网充实在每个人的生活里”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正确诗人的网是指人们生活中的关系网故排除ABD句说法绝对不合史实故排除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7.(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与中国妇女相比近代英国妇女的社会诉求有何不同并指出近代女权发展的趋势【答案】(1)变化逐渐摆脱家庭依附自主意识增强参与公共事务接受新式教育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原因社会变革近代经济的发展西方文明的影响观念更新【解析】(1)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一些知识女性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之中近代化的女子学堂教育改变了清代闺媛的家学传统而闺媛也积极参与到女子教育的教授和管理中来成为近代第一批知识女性同时还培养了大量接受西方思想启蒙的女学生和职业技能的女工”结合所学知识对变化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清代的相关社会背景进行原因的概括即可【答案】(2)不同谋求经济独立(或争取劳动权)追求自我解放(或个性解放)争取政治权利(或自由平等)提升生活品质趋势自由平等(或男女平等)民主法制提升妇女文化素养【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产阶级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参与文化事业充分展示了自我的解放和个性而上层妇女则组织大量的文化性沙龙互相交流思想研讨学术、哲学、生活和艺术使其成为了一个思想文化的文流中心”即可对妇女社会诉求的不同进行归纳第二小问根据妇女社会诉求的不同并结合相关知识便可对趋势进行总结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购物方式(商品种类)的变化——摘编自马海敏《消费从求温饱到追品质》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①购物方式日益便利化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和计划体制的影响人们只能凭票证在指定的国营或集体商店排队购买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各种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等迅速发展大大方便了居民的购物需求加之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网络等购物方式更受青睐现已成为流行购物模式②购物方式更加多样化改革开放以前几乎所有商品都只能凭票证在指定的国营或集体商店排队购买方式单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熊掌”“熊样”“熊出没”新型场景式购物等不断创新购物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计划体制下单一的购物模式被彻底打破其他如购物主体选择性越来越大、购物支付方式日益便捷等【解析】本题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16年人们购物方式的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中提取两项以上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变迁趋势的信息例如购物方式日益便利化、购物方式更加多样化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计划体制的影响、凭票证排队购买、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超市购物中心等迅速发展、互联网等新技术、网络等购物方式等方面予以说明注意史论结合即可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男尊女卑观念形成的原因19.(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妇女缠足的特点19.(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男女平等观念产生的背景及意义【答案】(1)原因封建小农经济的需要男女在体质体力上的自然差异男女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宗法观念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解析】(1)原因通过材料“封建社会的经济以农耕经济为主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男人和女人在体制和体力方面又确实存在自然差距”“影响人们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上男女体质不同和宗法观念影响等角度概括【答案】(2)特点流行时间长得到普遍认可统治者的欣赏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解析】(2)特点通过材料“始自五代南唐后主……清代”可以看出持续时间长通过材料“妇女已普遍缠足……比以前更甚”可以看出普遍流行通过材料“马背民族的男性统治者也欣赏女性缠足”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提倡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理学对人性束缚的角度思考【答案】(3)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男女平等的社会诉求西方思想的传播民国政府的号召知识分子的宣传和斗争意义唤醒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为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实现奠定了基础【解析】(3)背景通过材料“戊戌变法后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金天翮猛烈抨击奴役女性的旧思想和旧制度”“女性们创建了女子军参军参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又开始为争取女性参政权斗争”“抵制西方列强入侵捍卫中国独立”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角度回答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世纪50年代后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步子日趋加快在华外报大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中文报刊的复兴与发展、特别是商业性中文日报的迅速发展六七十年代后随着外国商人、传教士以及其他人士的深入各地在华外报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不断扩展至九十年代维新运动兴起之前一个以上海为中心以广州、汉口、天津、香港、澳门等南北重要城市为基地散布于8个省的14个城市的外报网络基本建成1895年维新运动兴起以后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逐渐崛起结束了外报长期垄断中国报业市场的局面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全面展开国人办报活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自1901~1911年官绅士民积极创办各类报刊新办报刊数量与年俱增据不完整的统计1901年为34种 1902年为46种 1903年为53种 1904年为71种 1905年为85种 1906年为113种 1907年为110种 1908年为118种 1909年为116种 1910年为136种 1911年为209种办报点也已遍布全国计有上海、北京、天津乃至伊犁、西藏等国内60多个城市或地区在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民办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的主体旨在变法图强、注重政论文章的政治性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发展的主流——摘编自黄瑚《中国近代新闻史发展的三个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报刊业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变化中国报业的主体由在华外报到民办报刊报刊内容由以商业性为主到以政论性为主报刊业发展逐渐遍及全国(或报刊分布范围逐渐扩展)报刊种类增多民办报刊逐渐合法化原因列强经济文化侵略加深民族工业兴起政治运动的推动西学传入政府政策的调整有识之士的推动【解析】第一小问需要正确对比材料一、二中的有效信息需从办报者、办报内容、办报地理范围、办报种类进行归纳作答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晩清报刊业发生变化的外因需从外因、内因两个方面考虑21.(1)“40年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名称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21.(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是什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21.(3)请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中共十四大作出的重大决定21.(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21.(5)材料五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哪些重大变化?【答案】(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党的(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国)历史上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答案】(2)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解析】(2)结合材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可知答案为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答案】(3)决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3)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答案为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解析】(4)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答案】(5)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解析】(5)本题根据材料五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22.(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服饰的特点并分析“唐装”与唐朝的关系22.(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山装成为“国服”的原因22.(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新唐装”迅速流行的意义【答案】(1)特点种类多样吸收少数民族特色具有等级色彩影响深远关系唐装的概念与唐朝有关但并非只指唐朝时期的服装唐朝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影响波及海外外国人将中式服装叫做“唐装”或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所穿着的中式服装被称为“唐装”【解析】(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唐朝的服饰种类有袍、襕、襦、衫、贯头衣、裙、披帛等”、“少数民族地区紧身、窄袖的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一般平民用素色的麻布缝制狭小袖口的袍子与用考究的绸、丝段缝制的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的肥大袖子的官袍形成强烈的反差”、“历宋、元至明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中式服装叫做唐装”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唐装的概念与唐朝有关但并非只指唐朝时期的服装唐朝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影响波及海外外国人将中式服装叫做“唐装”或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所穿着的中式服装被称为“唐装”【答案】(2)原因孙中山自行设计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山装具有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政府的提倡【解析】(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1912年民国政府规定了中山装的形制并予礼义廉耻、三民主义和共和理念、五权宪法、和平统一、严谨治国等治国寓意 1929年国民政府规定制服用中山装” 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孙中山自行设计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山装具有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政府的提倡【答案】(3)意义有利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拓展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有利于增强对外开放的活力【解析】(3)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拓展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有利于增强对外开放的活力。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王韬在《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一文中称“乡里小民不知法律子诟其父妇谇其始甚或骨肉乖离友朋相诈访张为幻寡麻鲜耻而新报得据所传语逻迩俾其知所愧悔似亦胜于同胥之觥挞象”据此可知新式报刊的创办有助于()A. 了解时务力争国权B. 扬善抑恶教化社会C. 增广见闻通达民情D. 與论监督吏治清明【答案】B【解析】2.移动互联网兴起后《解放日报》全部记者的第一发稿都发到新媒体平台“上观新闻”APP上成为全国第一家“全员转型”的省级党报材料反映出()A. 舆论阵地已经全面失守B. 传统媒体积极转型C. 传统媒体被互联网取代D. 舆论影响改革成败【答案】B【解析】略3.如表依据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相关内容编制1982年~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下列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①当代家庭规模不断缩小②逐渐以二人户和三人户规模为主③一人户的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④经济发展、居住条件改善是其变化的原因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表格中“五人及五人以上户”的比例逐渐缩小说明当代家庭规模不断缩小故①正确表格中“二人户”和“三人户”比例在21世纪时期稳定在28%和37% 说明逐渐以“二人户”和“三人户”规模为主故②正确表格中“一人户”在1990年下降然后上升故③错误表中人口比例变化主要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有关故④正确4.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听众却感觉其对手尼克松表现更佳为此我们可以认为()A. 影视对国家的政治走向起决定作用B. 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C. 电视、广播的政治功能越显突出D. 现代科学技术让竞选变得更加激烈【答案】C【解析】题干信息说明电视、广播对美国选民选举总统产生了直接影响突出了其政治功能故C项正确 A项“决定作用”的说法言过其实应排除电视、广播同属于现代媒体故B项说法错误题干中无法直接反映D项内容应排除综上选C5.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该主张()A. 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B. 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C.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D.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可知毛泽东主张全面抗战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可以并存与合作这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故答案为B项二者是求同存异并非是回归排除A项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始终存在无法消除排除C项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排除D项故选B6.2019电影票房排行榜之首《哪吒之魔童降世》虽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但却是一部价值观很“现代化”的作品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故事体现了“不被命运所禁锢勇于和命运抗争”的主题上映首日就取得了1.37亿元的高票房这说明电影艺术()A. 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商业运作B. 折射人生真相触动精神共鸣C. 提升综合国力使价值观融合D. 是对外进行文化渗透的主阵地【答案】B【解析】材料未涉及商业盈利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体现了‘不被命运所禁锢勇于和命运抗争’的主题”可知电影艺术反映了当代人勇于突破命运枷锁的价值观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提升综合国力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对外文化渗透故D项错误故选B7.央视《新闻30分》连续两天报道百度搜索的竞价排名黑幕百度竞价排名被指过多人工干涉搜索结果引发垃圾信息涉及恶意屏蔽被指为“勒索营销” 这表明()A. 信息技术逐渐失去活力B. 网络信息要辨别使用C. 我们应该远离网络D. 可以杜绝垃圾信息【答案】B【解析】现代信息技术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需要网络技术的发展故AC说法错误D说法不能体现题意人们对待网络信息正确的态度应是辨别使用故B符合题意故选B8.1926年12月有戏报鼻祖之称的《罗宾汉》在上海创办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该报()A. 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B. 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直接产物C. 是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喉舌D. 说明近代上海传统文化的繁盛【答案】A【解析】该报内容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说明该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文化多元化故A正确故选A9.新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A. 中央电视台B. 上海电视台C. 广州电视台D. 北京电视台【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标志中国电视业诞生故D正确ABC均不合题干“第一家” 排除10.1906年某报道说“(天律)电车开驶而后旅行即便界价尤廉境内欢迎……座间客满肩为之摩甚至有无甚要事姑借以游览者“这一报道()A. 揭示了电车已成为大众化工具B. 强调了电车深受人们的青睐C. 重在说明电车具有大量的优点D. 表明电车取代原有出行方式【答案】B【解析】材料只是反映出天津有电车但是不能说明已经成为大众化的工具并不是所有的城市和地区都有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客人很多而且还有的人想坐着电车进行游览说明当时人们非常喜爱电车故B项正确材料是强调人们对电车的态度而不是强调电车的优点故C项错误电车并没有完全取代原始的出行方式故D项错误故选B11.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A.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 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C. 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D. 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答案】C【解析】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新航路开辟材料时间不符B.人类隔绝状态被开始打破也应该是在新航路开辟C.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公路交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应该是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的结果D.原始积累进程加剧应该是工业革命之前和材料时间不符故选C1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女孩子不能化妆不敢穿裙子更不敢烫发若要烫发需要单位开证明说某某同志是文艺工作者有烫发之必要这表明当时()A. 受到了苏联生活方式的影响B. 人们的生活物质非常短缺C. “左”倾错误困扰了经济建设D. 人们生活受政治氛围的影响【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女孩子的服饰、生活方式较保守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生活方式的影响而且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涉及的是社会习俗方面的状况没有体现生活物质和经济建设故BC两项错误故选D13.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内容反映出当时()A. 电灯已普及中国B. 西方先进科技深刻影响中国国民C. 民众生活很落后D. 民众对西方文明的认知存在局限【答案】D【解析】电灯没有明火而且不能像火柴一样来点烟这说明画中人物不知道电灯这一新兴事物的性质故漫画反映了中国民众对西方文明的认知存在局限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故选D14.目前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已成为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为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 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C. 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D. 中国疆域辽阔【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话的普及说明了通讯工具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进而证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A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表述准确电话普及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中国电话使用总量世界第二位与中国疆域辽阔没有关联性 D项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15.在辛亥革命潮流冲击下人们纷纷剪掉辫子 1919年末代皇帝溥仪也剪掉了大清国的象征﹣﹣辫子但是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地处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有不少人留着辫子这说明近代中国()A. 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B. 交通不便导致信息不畅C. 封建保守势力十分雄厚D. 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当大多数人已经剪掉辫子的同时偏远的农村还有不少人保留辫子说明中国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故D正确辛亥革命影响十分有限的说法错误排除A交通不变导致信息不畅不是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B封建保守势力雄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16.(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出现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农村与城市相比在此方面的差异简要指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16.(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在着装及习俗等方面出现变化的原因16.(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的原因【答案】(1)现象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城市的物质生活和习俗开始变化差异传统习俗在农村地区被沿袭下来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原因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农村地区受西方影响较小农民的观念保守【解析】(1)从材料信息“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可判断中国城市出现的现象是城市的物质生活和习俗开始西化差异从城乡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答案】(2)原因观念上人们思想更加解放政治上政治环境较“文化大革命”时期宽松经济上经济发展商品供应丰富(生产力的发展)【解析】(2)从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3)原因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经济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解析】(3)从民族独立经济发展角度分析17.(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17.(2)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17.(3)依据材料四、五说明当时的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归纳概括出原因依据材料中“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归纳概括出倡导办报刊主要目的【答案】(2)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的解放电视和互联网的资讯与娱乐功能的优越性等【解析】(2)材料二、三从小沈阳和刘谦能迅速走红成为家喻户晓明星的过程可知电视和互联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当今大众传媒重大变化表现为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有改革开放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因素思想的解放因素电视和互联网优越性等【答案】(3)重要变化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主要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布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文明的传入【解析】(3)材料四、五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在社会习俗和心态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社会习俗方面认同剪发辫和“务求时髦”服饰在心态方面完全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彻底否定传统生活习俗这些变化源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变革或外来文明的冲出等18.(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18.(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新市区的形成有何特点并简要分析近代新市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答案】(1)原因解决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缓解旧城区人口压力维护社会秩序顺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增加政府财政税收等【解析】(1)从材料“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结合增加政府财政税收和维护社会秩序可知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答案】(2)特点拆除城墙打破城市的封闭格局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为基础与城市改造相关形成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街区影响推动近代城市化和工商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缓解城市自身规模发展带来的问题(或者解决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解析】(2)从材料“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开始对城市实施改造拆除城墙、规划市区道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固有的封闭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各阶层混居百业杂处的城市新形态 ······早在清未北京城南宣武门外的香厂地区就已经开始修筑道路开辟新区”可知近代新市区形成的特点结合城市化、工商业的发展和解决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可知近代新市区发展的影响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宝鸡城市化发展的原因19.(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影响【答案】(1)原因陇海铁路建成通车交通发达日本全面侵华使部分工厂、企业、学校内迁至宝鸡河南黄泛区难民的大量涌入宝鸡位于关中平原农业较为发达【解析】(1)依据“抗战爆发后陇海铁路配合沦陷区部分工厂、企业、学校内迁河南黄泛区难民大多沿着陇海铁路西逃”“关中作为抗战后方”“铁路通车后在火车站附近形成了新市区”等方面归纳作答【答案】(2)影响促进了城市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了城市的扩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解析】(2)根据“如今却成为‘国民经济命脉’展现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铁路途经的区域其产业发展、城市转型将比其他区域具有更大的优势”“长三角的‘一小时经济圈’范围也将扩大”“集中反映了当代新型牵引动力、高质量线路、高性能轻型车辆、高速运行控制指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等方面并联系铁路发展的意义作答20.(1)材料一中“古今”择偶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0.(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们的择偶标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答案】(1)变化从注重门第、门当户对到以爱情为基础注重教育、知识和性情等综合素质原因古代择偶受小农经济和儒家思想等因素影响 1905年前后维新变法运动、民主革命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关键信息“门当户对”“门第不合不许轻婚”“今有受教育及有新思想之青年于此其求配偶也必求知识相当、情性契合之人”概括变化即可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有古代择偶受小农经济和儒家思想等因素影响1905年前后维新变法运动、民主革命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答案】(2)变化由重视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到更重视学历原因改革开放前受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影响(或“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分子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解析】(2)分析图表可知择偶标椎由重视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到更重视学历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21.(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当时宋都开封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哪些?21.(2)开封街头出现早期“交通警察”有何进步意义?21.(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上海的交通状况21.(4)红绿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何作用?21.(5)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具有哪些特征?21.(6)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何在?【答案】(1)原因人口众多经济活动频繁城市活动场所相对集中城市交通设施相对社会发展滞后【解析】(1)本题可结合图文信息从人口、社会活动、道路交通以及城市区域等方面推理交通拥堵的原因【答案】(2)意义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保障道路畅通为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创作良好条件有利于促进良好出行习俗和社会秩序的构建【解析】(2)本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交通警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状况保障道路畅通为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创作良好条件有利于促进良好出行习俗和社会秩序的构建【答案】(3)状况交通发达城市道路汽车、电车很多很多人因交通事故伤亡交通信号灯出现【解析】(3)本题可结合竹枝词的内容逐句概括出上海交通状况为交通发达城市道路汽车、电车很多很多人因交通事故伤亡交通信号灯出现【答案】(4)作用维持良好的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解析】(4)结合所学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推理出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的重要作用即可【答案】(5)特征虽然部分城市交通发达但在世界上与先进国家对比交通业发展相对落后【解析】(5)本小题需要立足材料二上海交通发达和材料三中国在世界交通领域落后这两方面得出中国交通业在国内、国际上的不同特点【答案】(6)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不同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化道路举步维艰交通运输业发展阻力大、缺乏资金和相应支撑【解析】(6)结合所学分析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进行分析即可如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不同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化道路举步维艰交通运输业发展阻力大、缺乏资金和相应支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店铺的中国店员手中有一个小本本,上写一些词汇,并作了标注。
如“尺寸”标作“土开了士”,“一月”标作“叶那里了”,“一、二、三”标作“温、吐、特里”。
该现象()A.说明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B.表明海禁政策已受到冲击C.显示广东人崇洋风气盛行D.反映对外贸易的客观需要2.《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各省纷纷效法。
这说明()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3.中国近代奇女子张幼仪在三岁那年(1903年)被迫缠脚三天,但最终在二哥“现在再也没人觉得缠脚好看了”的劝说下得以幸免。
张幼仪的这一经历反映了() A.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深入人心B.中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觉醒C.男尊女卑的陋习被逐渐打破D.社会习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4.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
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
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
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5.“自汽船盛行后,搭客运货,更为便利,而沙船之业遂衰,即海运亦归招商局承办。
今之沙船,寥落如晨星矣。
”该材料表明()①传统的沙船航运日渐衰败②新兴的汽船运输被广泛接受③深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④自觉抵制交通工具的革新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对下列“中国近现代铁路建设里程简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注:表中数据摘编自《浅谈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结题报告。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产物()A. 中山装和旗袍B. 长袍马褂C. 男女礼服D. 列宁服【答案】A【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山装和旗袍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B.长袍马褂是中国传统服饰C.男女礼服没有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D.列宁装饰向俄国学习的表现2.下列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①马车②人力车③自行车④电车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B【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马车属于古代交通工具人力车、自行车、电车属于新式交通工具3.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有人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事业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 例如淘宝是互联网+零售小米是互联网+制造 QQ是互联网+通信等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互联网已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B. 互联网发展颠覆了传统行业C. 互联网已经部分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D.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行业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答案】C【解析】A.材料主要是反映了互联网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影响而不是侧重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对传统行业的颠覆而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C.从材料可以看出互联网改变了我国的传统企业零售业制造业和通讯等方面说明他正在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D.从产业可以看出互联网影响到各个领域当然材料侧重的是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看不出对每一个行业都会有影响故选C4.十九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络绎不绝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A. 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B. 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C. 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D. 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答案】D【解析】A.“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相反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定军山》、《长坂坡》属于中方影片C.结合所学知识《定军山》、《长坂坡》拍摄成影片时民国尚未建立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定军山》、《长坂坡》是中国传统京剧中的名段由很大的受众市场到近代被拍摄成电影也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这说明了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正确故选D5.经总理衙门批准 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A. 加速了沿海自然经济的解体B. 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C. 推动了中国近代外交事业发展D. 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与外国的往来增多而邮政的创办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 D正确该做法对自然经济解体没有影响 A排除大清邮局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体制建立 B排除收发中外信件不能推动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发展 C排除故选D6.小说《子夜》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乡下来的五老太爷见到身着高衩旗袍、架着二郎腿的年轻女子竟差点昏厥材料说明()A. 新式青年抛弃了纲常礼教B. 传统习俗被近代习俗取代C. 西方文化冲击着传统礼俗D. 社会进步需挣脱观念束缚【答案】C【解析】材料中乡下来的五老太爷的差点昏厥说明新旧观念存在冲突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观念造成巨大冲击故C项正确年轻女子不等于新式青年故A项错误如果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就不会有“五老太爷的差点昏厥” 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故选C7.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A. 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B. 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C. 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D. 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答案】B【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报刊的社会功能较多可以传播时事新闻可以进行舆论监督也可以通达民情而材料中“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正是传播时事新闻功能的体现B符合题意A错在“声像俱备” C、D中的社会功能与题干无关故排除故选B8.吴淞铁路是1876年英国人擅自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当时的筑路情况多次刊登于()A. 《时务报》B. 《申报》C. 《国闻报》D. 《民报》【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申报》创办于1872年故当时的筑路情况多次刊登于《申报》故B正确A是1896年排除C是1897年排除D是1905年排除9.1958年2月国家体委颁布《体育运动十年发展纲要》提出“大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加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争取十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运动项目上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平” 这反映了()A. 新中国体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果B. 体育工作致力发展群众性体育C. 新中国外交选择体育为突破口D. 体育运动受政治活动强烈影响【答案】D【解析】10.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某校研究学习小组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影响据此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A. 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B. 中学生上网利弊谈C. 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D. 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机遇【答案】B【解析】A.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对整个人类的影响B.材料只是锁定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谈中学生上网的利弊是最贴切的C.材料没有涉及到对整个教育的影响D.材料不是强调对人类有发展机遇故选B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如表是出现于晚清的谜语根据表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观点鲜明)【答案】论题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阐述随着列强的侵略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政治上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促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促进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思想上启蒙运动和达尔文进化论的传入促进中国思想解放和思想近代化社会生活上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服饰、建筑、生活习惯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促进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总之西方文明的传入对中国各个方面均产生了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和社会转型【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依据表格中谜面和谜底信息可以看出反映了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由此可从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提取论题然后结合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进行阐述最后得出西方文明的传入对中国各个方面均产生了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和社会转型的结论即可也可从近代中国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元、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已经达到制度层面、晚清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成熟等角度提取论题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阐述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图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部分数据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答案】信息中国网民人数和互联网普及率持续增长且发展迅速原因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需求的提升人民思想得到巨大的解放中国政府不断深入改革和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解析】依据材料相关数据信息明显可知信息是中国网民人数和互联网普及率持续增长且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技术层面、人们的需求、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记——据《中国铁路发展史》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国家政策直接影响铁路交通业的发展阐述清统治者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守旧观念致使晚清时期中国铁路起步晚且发展缓慢铁路修建主要是帝国主义、外国资本承办大量铁路权益被帝国主义侵占造成了中国自办铁路严重不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1953年开始国家有计划大规模的进行铁路建设主要干线修复并连接成一个整体改革开放以来制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建设突飞猛进铁路网骨架的形成六次大提速高铁与动车世界领先参考论题科学技术促进了铁路交通业的发展参考论题铁路交通的变迁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进步【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清统治者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守旧观念致使晚清时期中国铁路起步晚且发展缓慢铁路修建主要是帝国主义、外国资本承办大量铁路权益被帝国主义侵占造成了中国自办铁路严重不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14.【电报与近代中国】小楚同学在校园文化节中承担“电报与近代中国”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整理摘抄出如下资料◆ 19世纪中叶欧美电报业务迅速发展起来跨洋电缆使得商品的供需、价格及前景等重要信息瞬息可知同期的中国依旧以驿站、民信局进行通信◆ 1863年前后列强要求在华开办电报业务总理衙门认为列强先于中方获知信息中方将信受制约且线路一旦损坏容易引发纠纷因而坚决反对◆ 1870年清政府认识到既然难以拒绝列强“不如我自为之” 架设电线(即电报线)、办理电报可以“分洋商之利”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清政府消息不灵决策滞后认识到兴办电报之紧迫沈葆桢奏请在福建和台湾之间架设电线◆ 1880年李鸿章奏请在上海与天津之间架设电线◆ 1881年前后为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电报学堂陆续开办◆ 1882年《中报》率先使用国内电讯◆ 1883年总理衙门开通官用专线◆ 1887年川滇电线和福建至台湾水底电线建成◆ 1890年广西龙州与越南北折电报接通◆ 1894年李鸿章接到朝鲜政府请求出兵援助的电报◆ 1902年袁世凯见电报局可获厚利建议清廷收归国有◆ 1908年全国电报线路长达90897里大中城市设电报局总数达到394处◆ 1911年各省通电响应四川保路运动邮传部通令不得收发此项“违制”电报请为小楚同学提供设计展板的建议需提炼主题选取材料并论证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可从电报与近代中国内政外交、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任选角度展开论述)【答案】主题电报业折射出家国情怀论述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饱受列强蹂躏国家蒙难人民生灵涂炭为了挽救千疮百孔的祖国无数仁人志士殚精竭虑学习先进积极探寻各种救国之策日新月异的电报业务也随之传入中国 1863年前后列强要求在华开办电报业务中方担心受制于洋人断然拒绝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有感于信息滞后洋务大员沈葆桢奏请在福建和台湾之间架设电线为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天津、上海等地陆续开设新式学堂 1911年因清政府出卖利权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各省通电响应凡此种种尽管一路艰难但近代电报事业的起步发展无不折射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愫家国情怀【解析】根据材料可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提炼主题电报业折射出家国情怀结合材料中的有关信息进行论述如 1863年前后列强要求在华开办电报业务中方担心受制于洋人断然拒绝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有感于信息滞后洋务大员沈葆桢奏请在福建和台湾之间架设电线为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天津、上海等地陆续开设新式学堂 1911年因清政府出卖利权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各省通电响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也可以从经济角度提炼主题如“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 还可以从国防角度提炼主题如“国防需要促进了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 再结合相关信息论述即可。
新教材2024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驰道中间是皇帝的专用车道, 百姓、大臣,甚至皇亲国戚都没有权利通行。
这突出反映了( )A.中心集权制度的确立B.皇权的至高无上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分封制的瓦解,可知体现了皇权的独尊与至高无上,故选B项。
2.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波斯帝国境内也有几条重要的驿道,这些大道沿途的驿站均备有马匹供信使运用。
古代的这种做法( )A.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沟通B.确保了帝国统治的长治久安C.成为帝国扩张的有力工具D.有利于国家政令的刚好传递,目的在于使国家政令能刚好传递,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隋朝大运输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
由此可知,当时隋朝大运输河开通的社会背景是( )A.北方商品经济空前活跃B.江南经济的开发C.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对外贸易的旺盛,大量人口向南方迁移,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隋朝大运输河沟通了涿郡和余杭,便利物资运输等,故选B项;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战乱,但大运输河开通时北方的商品经济还没有达到空前活跃的状况,故解除A项;南方在南宋时期才起先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故解除C项;大运输河的开通主要是沟通国内的南北交通,并不是因为对外贸易旺盛,故解除D项。
4.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749年)总储粮量约为5 833 400石,被称为古代中国最大的粮仓。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大运输河的开通有利于南粮北运B.隋唐时期对农夫的剥削最沉重C.均田制的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D.隋唐结束分裂局面后北方长期稳定,可知洛阳地处隋朝大运输河的中心,因此以洛阳为中心,形成了很多重要的皇家粮仓,用以储存南方运来的粮食,这体现了大运输河开通对南粮北运的重要作用,A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对农夫的剥削,B项不正确;题干材料与均田制无关,C项不正确;北方长期稳定的说法错误,D项不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普通用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②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④西学传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应恪守“三从四德”。
但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却享有六种权利:(一)入学之权利;(二)交友之权利;(三)营业之权利;(四)掌握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由之权利。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 辛亥革命的推动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3.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如“团体、革命、主义、阶级、公司、化学、公园、冰期、年代、手表、火车”等。
据统计,仅从日本传来被中国人认同的外米词,就有849个之多,这还不包括从西方直接翻译的外来词。
这些新名词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
新名词的大量传入()A. 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反映B. 破坏了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 适应了对外交往的需要D.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进行4.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中说:“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唯恐不远,官僚是防之唯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这里的“我”“缺少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A. 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B. 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C. 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D. 民国初期,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5.现代人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称谓上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 男人社会地位下降B. 西式称谓取代传统称呼C. 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D. 民主、平等观念对国人的影响6.《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1. 中国近代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在A. 福建B. 台湾C. 广东D. 北京2. 在外来文化影响下,下列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史实中体现出创新性特点的是:①中山装;②改良的旗袍;③列宁装和连衣裙;④四大菜系⑤毗连式居住房屋。
A. ①②③B. ①②④⑤C. ①②⑤D. ③④3. 民国三十六年结婚证上证词:“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
诗咏关雎,雅歌麟趾。
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
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
此证!”下列对这张西安政府机关刊印的结婚证评论正确的是( )A. 用语明显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B. 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性C. 语言文雅遭到日军敌视和查禁D. 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发4. 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
……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
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
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
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
”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5. 1907年1月6日,《纽约时报》文电中说:“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为使清国妇女有更大的生活自由,清帝今日颁布诏令禁止妇女裹脚,但是清国妇女已习惯了这种陋习,清帝制定法律禁止缠足恐会陷入无尽的麻烦之中。
”下列对此文电解读正确的是A. 此项诏令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B. 此项诏令的颁布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已经全盘西化C. “废止缠足”法令是民国政府颁布的,故此文电不可信D. “恐会陷入无尽的麻烦”反映了此项诏令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6.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是A. 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B. 中国民众主动学习西方C. 政府的提倡D.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7.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
”这间接说明了A. 服饰穿着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B. 中国革命力量主要分布在海外C. 政治运动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D. 中国革命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8. 20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
时装“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①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②经济全球化的加强③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④服饰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9. 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A. 公共汽车B. 飞机C. 火车D. 轮船10. “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论者多咎变法之初不先变发。
发短不可以骤长,不可以骤长,则面目形状既变,衣服装束不得不随之而变,衣服装束变,而行为政治皆不得不变矣。
”此言论A. 认识到风俗变迁与社会发展间存在联系B. 为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提出C. 科学地指出了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D. 表明当时国人已充分认识到蓄辫的危害11. 15.1859年英国人呤−o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
……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入注目的。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A. 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B. 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西化C. 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D. 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12. 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和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这一现象表明①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开明政策②西方学说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③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④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3. 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①使信息传递快捷简便②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③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A. ①②③B. ①②C. ①③D. ②③14. 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事例说明()A. 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 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 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 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15. 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②教育制度的改革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16. 新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插曲A. 《渔光曲》B. 《风云儿女》C. 《定军山》D. 《英雄儿女》17.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
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
颁布于1936年的是A. “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B. “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C. “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D. “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18. 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致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B. 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C. 新旧风俗相互交织D. 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涉及各个方面19. 1912年,中国政府下令,祭孔时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
这可用来说明()A.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准备B. 传统文化被彻底否定C. 民国政府推动传统习俗的改良D. 新文化运动主张打倒孔家店20.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
你认为最重要的是()A. 飞机的广泛使用B. 电话和电报的使用C. 国际互联网的诞生D. 航天事业的发展21. 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中记载了一种交通工具,“前后两轮……骑坐其中,以两足踏蹬……两手握横木……如挑沙袋走索之状,不致倾跌,快若飞车”。
请问这是A. 自行车B. 人力车C. 马车D. 汽车22. 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
”说明当时A. 妇女地位逐渐提高B. 家庭观念丧失殆尽C. 大众赞同离婚行为D. 婚姻方式彻底改变23. 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
”“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我不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滑不倒。
”这些歌谣最早应该出现于A. 太平天国时期B. 戊戌变法时期C. 辛亥革命后D. 解放后24. 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点头鞠躬,握手等社会习俗的出现,最早开始于A. 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戊戌变法D. 中华民国成立2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形成了“挥霍、时髦、风流”的消费性格,以高消费作为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发展生产的文章,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
上海市民消费观发生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 日本侵华不断扩大B.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C. 革命根据地的兴起D. 政府与媒体的倡导26. 现代生活中,有不少事物原本出自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却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变成大众化消费品,甚至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 电脑手机B. 报纸收音机C. 热狗麦当劳D. 汽车电影27. 晚清外交家黄遵宪在一首咏物诗中写道:“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
……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诗中歌咏的新奇事物是A. 邮政B. 电话C. 电报D. 电影28. 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A. 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B. 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 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D. 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29.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形容了近代某新事物对中国民众生活的影响。
该新事物是( )A. 铁路运输B. 轮船水运C. 广播影视D. 电报电话3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
”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西装②电报③电视④电影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②①③④D. ④①②③31. 广东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革命世界,新式派头。
女子解放,自由选婿。
”这种现象出现于( )A. 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辛亥革命D. 新中国成立初期32. 近代外来服饰的传入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服饰有A. 中山装和旗袍B. 列宁装和连衣裙C. 长袍和马褂D. 中山装和连衣裙33. 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
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这反映了A. 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B. 不缠足运动风糜全社会C. 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D. 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34. 电影事业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下列由中国人自行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A. 《渔光曲》B. 《定军山》C. 《风云儿女》D. 《红高粱》35.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①长袍马褂②中山装③列宁装④旗袍⑤西装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②④D. 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