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1)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二
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一)温度:是影响变质作用的最基本因素
150℃(180 ℃)~ 800 ℃(900 ℃ ) 升温意味着获得了新的能量,矿物中质点活性增强, 可使原来的非晶质变为晶质,原来的小晶粒长大。 地热
来源 岩浆热
岩石的断裂挤压
(二) 压力
1 静压力——上覆岩石自重引起的,各项等同 静压力是各向同性的,作用结果使岩石中矿物变为 密度大、体积小的新矿物。 2 定向压力——作用于地壳岩石的侧向挤压力, 具有方向性, 主要是构造里的作用造成,作用结果使岩石中片、 柱状矿物定向排列。 挤压力 剪切力
变质作用的类型与其在地壳中发生的部位
五
变质岩的矿物
一部分矿物: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 磁铁矿以及方解石、白云石等。这些矿物或是从变质前 的岩石中保留下来的稳定矿物;或是在变质过程中新产 生的矿物。 另一部分矿物是在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新矿物,如石
榴子石、蓝闪石、绢云母、绿泥石、红柱石、阳起石、
定向压力
压力作用下矿物颗粒的排列状况
(三)化学活动性流体
以H2O、CO2为主,并含有挥发性的物。
作用:控制反应进程
扩散、迁移元素,改变化学成分。
化学活动性流体来源:
岩石孔隙及裂隙中以水为主的液体
结构水
岩浆中逃逸出的热气、热液 地壳深处的热液(带入各种元素)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温度、压力和化学
活动性流体等各种因素是相互配合的,往往
文石
文石
文石
方解石
方解石
方解石
六
变质岩的结构
变质岩 的结构
变晶 结构
变余 结构
碎裂 结构
变质岩1
第四篇变质岩一变质作用1、变质作用的概念: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变化,促使地壳中已经形成的矿物群体(岩石和矿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有时伴有化学成分的变化,在特殊条件下,可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这些作用的总和称之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一个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转变过程,主要包括变质结晶、变形和变质分异作用等。
注意两种过渡的状态:在高级变质中可出现部分熔融,可以划在岩浆作用范畴;在很低级变质(埋藏变质)中还可出现压实作用,则主要属于沉积成岩作用范畴。
2、变质岩: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物理化学条件也随之变化,致使固态岩石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方面遭受改造而变化成新的岩石。
其形成与地壳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变质作用机制(“方式”):⑴重结晶⑵交代1、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1)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的条件下,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
(2)基本特征:除了H2O、CO2等挥发分以外,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不变。
(3)分类:①静态重结晶:一般发生在低应变区或应力消失以后, 是在没有应力或应力较弱的条件下发生的重结晶作用。
形成的矿物近等轴粒状,无定向组构,同种矿物之间往往发育三边平衡结构。
②动态重结晶:一般发生在强应变区, 是在有较强应力作用条件下发生的重结晶作用。
一般具有定向构造。
2、交代作用(metasomatism或replacement)(1)交代作用:在变质条件下,由于变质岩以外物质的带入和原岩物质的带出,而造成的岩石中一种矿物被另一种化学成分不同的矿物所置换的过程。
即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的带入带出,使岩石总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2)基本特征:在交代过程中岩石体积保持不变(开放系统)。
尽管岩石基本处于固态,但以H2O和CO2为主的流体流体的存在是必要条件。
变质岩教材
绪论一、变质岩的概念变质岩是在地壳形成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固态情况下发生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的重组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变化所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和其他两大类岩石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然的,其间存在有逐渐的过渡关系或有密切的联系。
沉积岩和岩浆岩都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图0-1)。
图0-1 各类岩石的成岩作用变质岩石类型众多,可形成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既可出露于古老的结晶基底—地盾或地台,也可出现于较新的变质活动带,分布遍及大陆和海洋。
地壳深处和上地幔的上部主要由变质岩和火成岩组成。
地壳各种岩层中均包括了不同的变质岩石(表0 -1)。
从地表向下16公里范围内火成岩和变质岩的体积占92%(图0-2)。
古老岩石都出现在大陆内部的结晶基底之中。
代表性的岩石属基性和超基性的火成岩。
这些岩石由于受到强烈的变质作用已转变为富含绿泥石和角闪石的变质岩,通常我们称为绿岩。
从早太古宙至现代,都有变质作用发生。
在非洲和前苏联测得侵入变质岩中的岩浆岩的年龄为35亿年,在中国的冀东地区的花岗片麻岩,其中包体的岩石年龄约为35亿年,在格陵兰测得变质岩的年龄为38亿年,说明在早太古宙时期,已有变质作用发生。
在现代岛弧底部和大洋中脊,由于有较高的地热梯度,也正在发生变质作用。
中国变质岩的分布广泛(图0-3),自太古代到新生代都有分布,太古代热流值偏高,分布广而基本均匀,变质以大面积单向变质的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的出现。
元古代早期热流值较高,晚期变弱,发育了早期是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及晚期是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
元古代晚期在裂陷槽开始出现埋深变质作用的蓝闪绿片岩相,显生宙,高热流值更加变弱,表现为大面积的绿片岩相带,而角闪岩相带仅局部出现。
个别地区出现有双变质带。
表0-1 地壳综合剖面变质岩岩石学是研究地壳内部发生的变质作用、变形作用和变质岩的形成特点及其演变历史的学科,天体陨石的冲击变质亦属这一研究范畴。
变质岩石学:1第一章 变质作用概述
温度升高,变质反应伴随着脱水而形成变质热液。这 些热液积极参加反应,从而加速变质反应的速度,使其呈 指数倍增加。
热液可将原岩中某些组分迁移到较远距离或使其相对 富集。
在某些情况下,问题的进一步升高可使原岩在变质结 晶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重溶,引起混合岩化现象。
温度升高,变质反应伴随着脱水而形成变质热液。这 些热液积极参加反应,从而加速变质反应的速度,使其呈 指数倍增加。
化称为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一词是由法国学者Boue (1820)年首次提出来的,后来由英国 学者C. Lyell(1833) 在他的名著《地质学原理》中比较系统地进行 了论述 。
* 地质环境和物化条件的改变可由地壳的构造运动、 岩浆活动、区域热流变化、应力变化等引起。
** 特殊条件下可发生部分熔融产生一定量的流体 相。
关于变质作用的概念应强调以下几点: (1) 变质作用是一种改造作用,这种改造发生在风化带和胶结带以
下,原岩经过改造后在固态下转变为一种新的岩石。
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关于变质作用的概念应强调以下几点: (2) 变质过程中岩石基本上保持固态,并且强调温度的递增过程,
这一点与岩浆作用不同。后者强调的是矿物从硅酸盐熔融体中 结晶,所涉及的是晶体-液态的平衡,并强调温度的下降过 程。当变质作用温度较高时,岩石可发生部分熔融,出现一定 数量的熔体,这些熔体与固态残余物之间可发生混合岩化作 用。
第一节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为什么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岩石不仅仅是岩浆岩和沉积 岩这两大类呢?
原因:地球动力学事件使早先存在的岩石所处的地质环境和物理 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偏离其初始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 件。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 (包括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先存的变质岩)在地壳一定深 处,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基本保持固 态的条件下发生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变
岩石学试题及答案
岩石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的科学。
A. 成因、分类和分布B. 结构、构造和成分C. 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D. 以上都是答案:D2.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
A. 硅酸盐矿物B. 碳酸盐矿物C. 氧化物矿物D. 硫化物矿物答案:A3.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不包括()。
A. 层理构造B. 交错层理C. 流纹构造D. 波痕构造答案:C4. 变质岩的主要形成过程是()。
A. 重结晶作用B. 风化作用C. 沉积作用D. 岩浆作用答案:A5. 以下哪种岩石不属于沉积岩()。
A. 砂岩B. 石灰岩C. 花岗岩D. 页岩答案:C6. 岩石的矿物成分可以通过()来确定。
A. 肉眼观察B. 显微镜观察C. 化学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7. 岩石的分类依据不包括()。
A. 成因C. 颜色D. 成分答案:C8. 岩石的构造特征包括()。
A. 层理B. 节理C. 裂隙D. 以上都是答案:D9. 岩石的物理性质不包括()。
A. 密度B. 硬度C. 颜色答案:C10. 岩石的化学性质不包括()。
A. 酸碱性B. 氧化还原性C. 磁性D. 放射性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岩石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岩浆形成、岩浆上升、岩浆冷却凝固3.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风化、搬运、沉积4.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变质岩形成5. 岩石的三大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结构、构造、成分6. 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密度、硬度、磁性、颜色7. 岩石的化学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1.3变质岩 - 变质岩岩石学1
流体、时间 (4)混合岩化作用:温度
五、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
发生位置:岩浆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 原因:岩浆热量及活动性流体所引起的变质作用。 温度条件:温度较高,一般在300~800℃之间, 静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 变质岩的分类: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 变质岩再变质称为复变质岩,或叠加变质岩。
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分 布:岩石圈内大部分岩石 形成的条件
温度较高:(700-200℃) (静岩)压力较大:(上百到上千MPa之间) 局部定向压力(即构造应力)较大 流体的作用
如:当具有定向压力作用时,原岩本身的某些矿物(如暗 色与浅色矿物)经过变质作用、定向排列而不均匀地分别 聚集起来,分别形成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条带
四、变质作用的方式
(5)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
差异应力作用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发生改 变,同时也会伴随有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 的变化。
变形——塑性 碎裂——脆性
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风化作用的区别: •变质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基本固态;岩浆作用是高 温熔融的液态演化; •变质与风化作用:常温、常压下,主要由外动力引起 •变质作用与成岩作用(沉积)、岩浆作用无截然界限
三、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
温度引起的变化 引起重结晶作用 如石灰岩变大理岩 促进化学反应:
高岭石→红柱石+石英+水(吸热)
温度升高反应向右进行,温度降低则向左进行
温度升高的原因
地热增温:平均30℃/km 岩浆热 构造增热(摩擦热)—作用有限 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变质作用主要热源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2节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
03
核心素养
问题研究——从地球演化史的角度 看构造地貌的形成
【获取信息】 ①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 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②图中指向岩石的箭头表示不同环境形成不同的岩石;岩石指 向不同环境的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 ③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相同。 【尝试解答】(1)D (2)A
解析:第(1)题,图中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 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 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 质岩受到外力作用。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相同,因此属于变 质岩。第(2)题,古生物进入岩石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环境为沉积环 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
考点二 地质构造与地形
(2020·全国卷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 成(1)、(2)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 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❹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岩浆岩 只能由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上部冷凝而成,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 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岩浆重熔再生才能转化。
三、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1.内力作用主要表现:构造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等。
2.构造运动的分类: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分为水平运
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
分类
运动特点
对地形影响
水平运 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 常形成巨大的 褶皱 山系
变质岩和岩浆岩形成机制上的异同
在地质学中,常常会涉及到变质岩和岩浆岩这两种岩石类型。
它们分别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特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变质岩和岩浆岩的形成机制进行全面评估,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岩石类型。
一、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在地球深部,地壳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会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由于受到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变化,最终形成变质岩。
变质作用主要分为热液作用、压力作用和化学作用三种类型。
1. 热液作用热液作用是指岩浆活动使得地下水被加热并含有有益矿物质,进而对周围岩石进行溶解和沉淀的一种变质作用。
这种作用产生的岩石称为热液岩,比如石英岩、硫化岩等。
通过热液作用,变质岩中常常出现大量的矿物质,使得变质岩的结构更加坚硬。
2. 压力作用压力作用是指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受到外界压力的变化,使得岩石的晶体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形成变质岩。
例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
压力作用使得岩石中的矿物质产生排列和排列的变化,从而使得岩石的结构更加坚硬和稳定。
3. 化学作用化学作用是指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受到外界化学条件的改变,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岩石。
例如大理岩、石英片岩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
通过化学作用,岩石中的矿物质会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矿物质和结构。
以上就是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可以看出,变质岩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高温高压环境和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形成的。
而岩浆岩的形成机制与之有所不同。
二、岩浆岩的形成机制岩浆岩是由地壳深部的岩浆侵入地表形成的岩石。
岩浆是地壳深部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熔融形成的物质,它在地下运动,在地表流动或凝固后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岩浆的流动、冷却凝固和结晶三个阶段。
1. 岩浆的流动岩浆是由地下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熔融形成的物质,它具有高温、高粘度、高压等特点。
当地下岩浆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岩浆会向地表或地下某一地点运动,形成火山喷发或岩浆侵入地表,从而形成岩浆岩。
变质岩的名词解释
变质岩的名词解释变质岩是一种岩石类型,经过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在地壳深部形成的。
它们是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的变质产物。
变质岩以其独特的结构、组成和性质,对于地质学和岩石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
首先,岩石被埋藏在地壳深处,暴露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
这种高温高压的环境可以由不同的地质过程引起,如岩浆侵入、构造活动或由物质堆积造成的自重压力。
其次,岩石中的矿物质开始发生化学反应,原本存在的矿物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新的矿物质。
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变质作用,岩石逐渐形成了变质岩。
二、变质岩的分类变质岩可以根据不同的结构和组成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变质岩包括片麻岩、千枚岩、云母片岩、角闪石片岩等。
这些岩石的分类主要依据其中所含的主要矿物质或岩石组合。
例如,云母片岩中以云母为主要矿物质,而片麻岩中由云母和斜长石组成。
此外,在变质岩的分类中,也有一些特殊类型,如变质沉积性岩石。
这些岩石形成于沉积岩经历变质作用后的产物,常见的有变质砂岩和变质灰岩。
三、变质岩的性质和用途变质岩的性质取决于其成分和结构。
由于变质作用的高温高压环境,变质岩常常具有产状良好的平行排列结构,同时矿物质之间发生的结合和变形也使得岩石更加坚硬和致密。
这些特点赋予了变质岩良好的力学性能,使其成为优良的建筑材料。
例如,片麻岩由于其丰富的矿物质和独特的纹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地板、墙面等领域。
同样,云母片岩和千枚岩由于其坚硬度和耐磨性,被用作耐火材料和研磨工具的制造。
四、变质岩的地质意义变质岩对于地质学和岩石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是揭示地球内部构造的线索之一,记录了地壳变动和构造运动的信息。
通过研究变质岩的形成时代和地域分布,可以了解地壳的演化历史和山脉的形成过程。
此外,变质岩中的矿物质富含有经济矿物,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也起着重要作用。
结语变质岩是经过高温高压作用的产物,在地壳深部形成的一类岩石。
变质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22014全解
1.3 纯固相反应
➢ 仅涉及固相矿物;
➢ 影响因素:T,Pl
NaAlSi2O6 + SiO2 = NaAlSi3O8
Jd(硬玉) Qtz
Ab(钠长石)
(Mg,Fe)3Al2Si3O12 + Ca(Mg,Fe)Si2O6 + SiO2
Grt
Cpx
Qtz
= 4 (Mg,Fe)SiO3 + CaAl2Si2O8
1.2出溶反应(Exsolution or solvus reactions)
实例:
高温碱性条纹长石
影响因素:
晕长石(Ab-Olg)
Pl、T;冷却速率
高Al斜方(En-Grt) 在压力条件已知时可用
高镁方解石(Cc-Dol) 作温度计
实例:
过硅石榴石 过钛石榴石 过硅绿辉石
Maruyama et al., 1982
Mg-Opx 铁辉石
Fe-Opx
透辉石
Annite + Pyrope = Phlogopite + Almandine (Grt-Bt)
铁云母 镁铝榴石 金云母
铁铝榴石
1.5、纯转移反应 (Net-Transfer reactions)
纯转移反应:反应物分解出来的组分向反应物一方转移,并全 部构成反应物。
Opx
Plag
2. 有流体相参加的反应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存在独立的流体相,其正反应(吸 热反应)总称为脱挥发份反应,其逆反应为“XX化 反应”;
H2O-CO2 -O体系的变质反应常见,本章只讲H2OCO2 体系的变质反应;
影响因素:P,T,Pfi (某种挥发份或流体组分分
压); 由于自然界中流体组分在分布上的存在明显不均一性
第5章 地形、地质与地貌----高考答题模板
第5章地形、地质与地貌1.简述地売中的变质岩变成沉积岩的过程(1)地壳中的变质岩经过地壳抬升;(2)变质岩上方的岩层经过剥蚀作用而裸(3)裸露的变质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2.岩层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1)上覆为新,即就沉积岩而言,形成越早,埋藏越深(岩层越老);越向表层形成越晚(岩层越新);(2)侵入在后,侵入型的岩石一定形成其所侵入的岩层之后(3)地壳抬升使岩层遭受侵蚀;地壳下沉有利于接受沉积注意:侵入岩的形态应该是细条状的(尖状),而非出现突然增大的部分(火山锥形)。
3.简述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的形成过程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4.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1)两大板块互相挤压;(2)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3)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5.新西兰多温泉的原因(1)该国位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地带,消亡边界(2)地球内部巨大热能易于在此处择放,加热地下水;(3)地下热水从岩石裂隙涌出形成温泉。
6.背斜成谷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7.向斜成山的原因向斜槽部或底部受挤压力影响,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堆积成山岭。
注意:背斜成岭的原因是岸层受挤压力,整体向上隆起。
8.地形成因分析(1)地质作用角度内力作用一地売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一一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存在板块的碰撞或张裂9.开凿隧道应注意的问题(1)渗漏问题(2)塌方问题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处的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处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10.喀斯特地貌成因以云贵高原为例(1)地质条件:石灰岩广布(可溶性岩,透水性好);(2)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3)流水溶蚀作用强;(4)生物条件:湿热的气候条件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条件。
变质岩岩石学
变质岩是由于岩石在高温、高压和/或含有流体的条件下经历了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岩石学主要研究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岩石学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热变质阶段:岩石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导致原有的矿物发生晶格畸变、结构变化和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矿物。
在这个过程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2. 水变质阶段:岩石受到含有流体的高温、高压作用,导致原有的矿物发生晶格畸变、结构变化和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矿物。
在这个过程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3. 动力变质阶段:岩石受到机械力的作用,导致原有的矿物发生晶格畸变、结构变化和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矿物。
在这个过程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矿物组成:变质岩的矿物组成通常比较复杂,包括多种矿物。
这些矿物的形态、结构、晶格畸变等特征可以提供关于变质过程的信息。
2. 岩石结构:变质岩的岩石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包括片麻状结构、云母片状结构、糜棱状结构等。
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变质过程有关,可以提供关于变质过程的信息。
3. 岩石颜色和条纹:变质岩的颜色和条纹可以提供关于变质过程的信息。
例如,绿色的条纹通常与绿泥石的形成有关,而黑色的条纹通常与石墨的形成有关。
4. 岩石化学成分: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可以提供关于变质过程的信息。
例如,岩石中含有的铁、镁、钙等元素的含量可以反映出岩石在变质过程中所经历的高温、高压和/或含有流体的条件。
岩石的三大类型介绍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
岩石的三大类型介绍: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岩石有三大类型,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
具体类型和它们的形成过程的具体总结,全都在这里!不懂得同学看这里,懂得同学复习一下!一、沉积岩(1) 什么是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球表面及其以下深度有限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部分火山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一系列作用( 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 而形成的岩石。
在陆地约四分之三的表面是沉积岩,它占地壳总重量的8%。
这些紧密的岩石比火成岩更易弯曲。
像沙,盐,粘土,砂岩,炭和石灰石都是例子。
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 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0.05 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2) 沉积岩的主要特征: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3) 沉积岩的分类:以物质来源为主要考虑因素的分类,沉积岩被分成三类,即由母岩风化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生物遗体形成的不同沉积岩。
二、火成岩(1) 什么是火成岩?火成岩是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又称岩浆岩。
大部分火成岩是结晶质,小部分是玻璃质。
火成岩的形成温度较高,一般介于700-1500C之间。
火成岩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在地壳中具有一定的产状、形态。
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份,火成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2) 岩浆岩的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根据形成岩浆岩的主要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可把岩浆岩的结构分为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
(1) 显晶质结构凭肉眼观察或借助放大镜能分辨出矿物颗粒者称显晶质。
根据主要矿物颗粒的平均直径大小又分为:粗粒结构颗粒直径>5mm;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2mm;细粒结构颗粒直径2-0.2mm;微粒结构颗粒直径若颗粒平均直径大于1cm者称为巨晶、伟晶。
变质岩的变质过程
变质岩的变质过程一、引言变质岩是一类由原始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历了各种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过程对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矿物学特征都会产生显著的改变。
本文将深入探讨变质岩的变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二、变质岩的形成条件1.温度:变质岩的形成通常需要高温条件,一般在400摄氏度以上。
高温可以促使岩石中的矿物发生相变、溶解、重新结晶等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2.压力:变质岩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压力条件。
高压可以使岩石中的矿物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晶格结构,增加岩石的密度和硬度。
3.供给:供给主要指岩石中的组成元素的供给。
变质过程中,岩石中的元素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矿物。
不同变质岩的形成需要不同元素的供给。
4.时间:变质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几百万到几亿年的时间。
在长时间的作用下,岩石中的矿物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岩石。
三、变质岩的类型根据变质作用的不同,变质岩可以分为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三类。
1. 接触变质岩接触变质岩是指原始岩石与侵入的岩浆接触,由于岩浆的高温作用,使原始岩石发生变质的岩石。
接触变质岩的温度较高,通常在600摄氏度以上。
接触变质岩的形成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岩浆的温度和组成:岩浆温度高、含有高温矿物的岩浆对原始岩石的作用更为明显; - 岩浆与原始岩石的接触程度:接触面积越大,岩浆对原始岩石的变质作用越明显; - 附近地层的压力:压力较小的地层更容易受到岩浆的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岩的代表性矿物有角闪石、辉石、矽卡岩等。
区域变质岩是指在板块构造碰撞或板块俯冲作用下,大范围地区的岩石发生的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岩是变质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类。
区域变质岩的形成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地壳压力:地壳压力的增加会使岩石更容易发生变形和变质; - 挤压作用:岩石受到挤压作用,形成剪切带,使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变化; - 热液作用:热液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可以促进岩石之间的反应和矿物的重新结晶。
变质岩的概念
变质岩的概念
变质岩是一种主要由已有岩石经历高温、高压和/或化学作用等地质过程而形成的岩石类型。
这些过程能够改变原始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纹理,产生新的岩石。
变质岩通常形成在地壳深部,而不是火山喷发的产物。
这些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发展,因此具有独特的矿物质组成和结构。
变质岩的形成通常包括以下过程:
1.高温:地壳深部的温度较高,因此岩石在这些条件下暴露于高
温环境。
2.高压:深部岩石受到地壳上覆岩石的重压,产生高压条件。
3.化学作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
应,导致它们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
4.新矿物的形成:在变质岩形成的过程中,一些矿物质可能会溶
解并再结晶成新的矿物质,从而形成变质岩的主要成分。
根据变质岩的形成条件和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
1.片麻岩:富含云母、斜长石和石英的变质岩,通常具有板状或
片状结构。
2.麻粒岩: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等矿物质组成的细粒变质岩。
3.片岩:具有薄板状结构和层状纹理的岩石,通常包括云母片岩
和石英片岩。
4.片理岩:具有平行排列的矿物质片理的岩石,如页岩。
5.大理岩:由石灰石或方解石经过变质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常常包含有关地壳演化和地质历史的信息。
这些岩石也在建筑、雕刻、地质学研究和宝石加工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变质岩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对地球科学的研究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变质岩
第一章:1.变质岩: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已存在的各种岩石,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热流的变化等内力地质作用,使原来岩石所处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岩石的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岩石。
这一使岩石发生变化的地质过程就总称变质作用。
2.变质作用:在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力的变化,使已存的地壳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从原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产生重熔或重溶,形成部分流体相的各种作用的总和。
3.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是体系的热状态的直接标志。
热状态的改变是导致变质作用发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温度范围:150℃-250 ℃~ 650℃-1100 ℃指示矿物:浊沸石、蓝闪石、硬柱石、叶腊石诱发热状态改变的原因:(1)地热增温(2)上地幔热流的运动(3)岩浆活动带来的热能(4)摩擦作用产生的热能(5)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热能的积累[2]压力:1.静压力:定向压力(1)负荷压力(2)流体压力2.应力:侧向压力(1)可更新应力(2)不可更新应力。
主要有:挠曲应力、薄膜应力、热应力。
[3]具化学活动性流体:1).流体相组成: H2O,CO2,K,Na,Si,Mg,O2,A1,Fe,C1,F,S,CH3, CH42).流体相存在状态:(1)低温-气态或液态(2)超临界状态-高密度气体3).流体相来源:(1)岩浆活动(2)变质作用提供的流体(3)板块俯冲带入的海水(4)未变质的原岩中会保存流体[4]时间:(1)变质作用发生的地质时代(2)变质作用发生到终止所经历的时间4.变质作用的作用方式影响因素:(1)原岩成分和结构的控制(碳酸盐类岩石,硅质岩,砂岩和粉砂岩)(2)外界因素-温度、压力、活动性流体(1).重结晶作用特征:粒度不断加大,相对大小均匀化,颗粒外形变得规则。
(2).变质结晶作用概念: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新矿物相的形成过程,与此同时必有相应的原有矿物趋于消失。
变质岩
一、名词解释1、变质岩: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原来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可以是沉积岩、岩浆岩及早已形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热流的变化等内力地质作用,使原来岩石所处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岩石的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岩石。
2、变质作用:在地球内力作用下,使已经形成的岩石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或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
3、固相线:岩石相平衡中的一个概念性术语。
指岩石开始发生局部熔融的p T X (压力温度组分)条件,或者指岩石结晶作用过程中残余岩浆最终消失之前一刹那的p T X条件。
液相线:指岩石熔融作用结束,即固体全部转换为液体那一瞬间的p T X条件,或者,反过来说,岩浆刚刚开始结晶作用的p T X条件。
在上述两种条件下,矿物的数量为无穷小。
(描述图)4、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新溶解、组分迁移,再结晶形成原矿物的方式。
5、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反应: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变质方式,一般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这种化学反应称为变质反应。
包括同质多象转变和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举例:Cc(方解石)+Q(石英)=Wo(硅灰石)+CO26、同质多像转变:化学组成相同的固体,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常会形成晶体结构不同的同质异构体。
7、交代作用:由于流体的迁移使固态岩石与外界产生复杂物质交换,从而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一种变质方式。
8、变质分异作用:就是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9、按照变质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可分为:前进变质:指由增温而引起的变质作用,其特征是以稳定的高温矿物组合代替较低温的矿物组合。
退变质:指低级变质叠加于原有的高级变质作用而引起的变质。
是低温矿物组合取代较高温的矿物组合的过程。
复变质:是多次不同温压条件的变质事件的叠加。
既可以是变质作用温度一次比一次高,亦可反之。
变质岩
“水成论”与“火成论”两大学派的争论持续了大约三十年,最后以“火成论”胜利告终。
现在我们知道,组成地球的岩石,不仅有“水成”的沉积岩,“火成”的岩浆岩,还有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岩浆岩占地壳总体积的64.7%;沉积岩占地壳总体积的7.9%,占陆地表面积的75%;变质岩占地壳总体积的27.4%。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1. 变质作用概述§2. 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3.变质岩的特征§4.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变质作用——岩石基本上在固态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使岩石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变质岩。
原岩变质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正变质岩沉积岩负变质岩温度:影响变质作用的最基本因素150°(180°)~800°(900°)升温意味着获得了新的能量,矿物中质点活性增强,可使原来的非晶质变为晶质,原来小晶粒长大。
来源•地热•岩浆热•岩石的断裂挤压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压力:1.静压力——上覆岩石自重引起的,各向等同。
每公里厚的岩石压力约为275巴;地下10公里约2750巴;地下20公里约5500巴。
静压力是各向同性的,作用结果使岩石中矿物变为密度大,体积小的新矿物。
2.定向压力——作用于地壳岩石的侧向挤压力,具有方向性,主要是构造力的作用造成。
作用结果使岩石中片、柱状矿物定向排列。
挤压力围压定向压力以H2O、CO2为主,并含有易挥发的物质,⏹岩石粒间孔隙及裂隙中以水为主的液体⏹结构水[含有矿物H2O、CO2]⏹岩浆中逃逸的热气、热液⏹地壳深处的热液代入各种元素控制反应进程扩散、迁移元素,改变化学成分。
来源化学活动性流体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各种因素是相互配合的,而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主导因素不同,显出不同的变质特征。
变质作用的方式:重结晶作用指岩石在固态状态下,同一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然后又重新结晶成较粗大颗粒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矿物成分不发生变化。
变质岩是怎样形成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变质岩是怎样形成的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重要成分,虽然和岩浆岩相比稍有逊色,但是根据其占地壳总体积约27.4%的比例来看,发生在地壳中的变质作用也相当广泛。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变质作用有很多类型,每种变质类型的作用范围、引起变质作用的原因和形成的变质岩都不大一样。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变质作用,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就是在各种不同的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这是指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烘烤而引起的变质作用。
这是一种局部变质作用,仅限于接触带附近。
变质温度大致为300-800℃,压力0.2-3Kb,反映出高温、低压的特点。
角岩是接触变质作用特有并且常见的岩石,一般呈块状,矿物排列没有定向性,典型的角岩甚至连云母、角闪石这样的片状、柱状矿物排列都没有定向性。
角岩的种类很多,有泥质角岩、长英质角岩等类型。
区域变质作用这是分布最广泛、变质因素最复杂的一种变质作用,一般具有比较大的规模,分布面积可以达到数百、甚至数千公里。
高温和定向构造应力是引起区域变质作用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通常,变质作用温度范围大约在200-900℃,压力在3-12Kb。
区域变质作用程度的深浅不同,形成的变质岩也有一些差别,表现在岩石结晶程度、矿物组合特征上最为明显。
比如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都是区域变质岩,由于变质程度不同,它们的结晶程度逐渐变化,从板岩的隐晶质到片岩的显晶质,并且开始出现片理。
区域变质岩中的片理、片麻理是岩石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呈片状,矿物大致在垂直压力的方向上定向排列。
变质岩中出现的矿物能反映岩石的变质程度,比如在不同的岩石中见到了绿泥石、角闪石和辉石,可以粗略地认为它们是代表较浅变质、较强变质到强烈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tamorphic Petrology
第一讲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1)
本讲基本问题
问题(1)变质作用与变质岩概念(what)
问题(2)变质岩是如何形成的呢?(How)
问题(3)变质作用机制因何而启动和进行? (Why) 问题(4)变质作用发生的地质构造环境 (Where)
一、变质作用与变质岩概念
物化和动力学因素:可以抽象为温度(T )、压力(P )、 流体组分(x )、时间(t )等因素,这也是将物理化学和 动力学引入变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
1. 温度(temperature condition, heat)
温度是热的标量。变质作用的热源主要有地幔对流热、地壳放射 性元素蜕变产生的放射性热、岩浆结晶潜热和构造摩擦热等。
Ca、Mg、Sr、Ba 、Si等常见;
惰性组分:基本不发生带入带出,交代前后组分的绝对含 量不发生改变,以重金属、稀土或超场强元素(HFSEs) 常见;主量元素中包括Fe、Al、Mn、Ti等。
某一元素是否属于活动与惰性元素,视具体情况而定!
交代机制——交代作用中的活动组分的运移方式
渗透(infiltration):组分受压力差驱动,随溶液流
2.4 压力对变质作用机制的影响
(1)岩柱压力 (2)偏应力 (3)流体压力 (4)构造超岩与流体超压
3.流体成分(x)
液体(liquid)、蒸汽 (Steam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流体成分(以水为例)来源:原岩中的同生水+大气水、俯冲带卷入的海 水、变质反应释放水、岩浆冷凝释放水、深源水(少),可高达5wt%
2. 压力(Pressure condition)
热力学压力称静水压力(Ps-hydrostatic pressure),影响着化学反应的平衡温度。
2.1 变质作用压力分类
岩柱压力(Pl –lithostatic pressure) 流体压力(Pf –fluid pressure)
偏 应 力(Pd –directed pressure)
温度的持续升高将导致岩石发生深熔(部分熔融)作用,促进混合岩化。
1.2 变质作用温度范围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范围图解 实验确定的白云母花岗岩(1~4)和拉斑玄武岩(5~8)的熔融间隔(引自Miyashiro,1994) 。实线表示无水 条件,虚线表示过量水条件。白云母花岗岩过量水条件下的固相线和液相线分别为1、2,无水条件下的 固相线和液相线分别为3、4;对拉斑玄武岩,过量水条件下的固相线和液相线分别为5、6,无水条件下 的固相线和液相线分别为7、8。DG.成岩作用条件区;MG.岩浆作用条件区;MT.变质作用条件区;NU. 自然界未知的条件区。变质作用条件(MT)与岩浆作用条件(MG)间有一个范围广大的P-T过渡区,在熔融 曲线1~8之间 按变质作用的温度范围分:极低温、低温、中温、高温和超高温变质,相应的变质程度划分为极低、低、 中、高、极高级变质
2.2 岩柱压力范围
变质作用压力条件范围
实验确定的变质反应将变质作用按压力条件划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变质:低 压——低于蓝晶石、红柱石和矽线石(Als)三相点压力条件;中压——Als三相点至 Jd+QAb(硬玉+石英钠长石)反应之间;高压——Jd+Q至出现柯石英(Coe)多 型之前的压力条件;超高压——柯石英(Coe)至金刚石(Dia)
外变质分异与构造分异也密不可分。
变质分异产生不均匀或成分层的现象与机理 (1)变斑晶形成 (2)扩散反应带 (交代作用?开放?) (3)构造剪切分异:浅变质岩中的石英脉 (4)构造压扁(图17-8?)
(a)网状岩脉的均匀变形
(b)岩石碎块的均匀变形
(c)粒度不均匀的均 质火成岩(例如斑状花 岗岩)的均匀变形
的流体;
流体的作用与影响:
1. 流体中的成分可成为矿物晶格的一部分(变质反应),直接构
成岩石的一部分组成;
举例:判断以下反应是交代作用与变质重 结晶机制?
纯橄榄岩蛇纹岩 重结晶机制(无主要造岩成分得失):
2Mg2SiO4+3H2O→H4Mg3Si2O9+Mg(OH)2 Fo(镁橄榄石) Ser(蛇纹石) Brc(水镁石)
交代机制(有主要造岩成分得失):
3Mg2SiO4 + 4H2O + (SiO2) →2H4Mg3Si2O9 Fo 溶液中 Ser
脆性变形使先存岩石在变形后完全失去内聚力(四分五裂、支离 破碎),岩石表现为破裂、碎裂、碎粒、碎粉化之特征。
请指出图(1)和图(2)中两件岩石脆性变形的强弱程度?
韧性变形(ductile deformation)
塑性变形一般不使岩石失去内聚力(似断非断,如胶似漆),分晶内 (intra-)塑性变形与晶界或晶间(inter-)塑性变形两种;晶内塑性 变形表现为晶体内部的滑移(gliding)和位错 (dislocation),镜下 可见晶体内部发育书斜(多米诺骨牌)构造、机械双晶、扭折带、变 形纹、动态重结晶等;晶界塑性变形表现为边界滚动、滑动和扩散流 动,晶体整体呈鱼状、透镜体状,或碎粒流或韧性流等。
3.变质分异 ( metamorphic differentiation )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先均匀的岩石经变质后成为 不均匀甚至存在成分分“层”岩石的现象(Raymond, 1995),结果使岩石的构造特征发生了改变,从而形成变 质岩的作用过程。变质分异严格来说应指封闭体系内的组 分调整,以便于与交代作用相区别,但往往不易区分。另
二、变质作用机制(How)
变质作用机制:变质结晶、变形、变质分 异;
深熔作用(anatexis)与部分熔融 (partial melting——岩浆岩成因术语); 埋藏变质(burial metamorphism)与 成岩作用(diagenesis)过程的压实、重结晶 和交代作用,属于沉积作用范畴)。
动,从高压域向低压域迁移,主要发生在裂隙溶液中;
扩散(diffusion):组分受浓度差驱动,从高浓度域
向低浓度域迁移,主要发生在不流动的粒间孔隙溶液中; 粒间孔隙溶液中某种活动组分浓度或化学位梯度是运移 和交代的主要动力;
交代作用也见于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变质交
代作用仅指发生在变质作用条件范围内的交代作用。
(d).均质火成岩 (例如辉长岩)的 不均匀变形
高级片麻岩区四种典型露头尺度递进变形示意图
所有这些递进变形都形成相同的条带状片麻岩(Passchier et al., 1990)
三、变质作用影响因素(What)
变质作用因素指使变质作用得以发生和发展的原因或诱因。 地质原因:地质环境的改变,如构造位置改变(岛弧、海 沟、洋中脊、大陆裂谷、俯冲带、碰撞带,等)、构造过 程(增厚、减薄、俯冲、折返、深埋、隆/抬升,等)和岩 浆作用等。
交代过程是异化学作用过程,岩石体系性质属于开放体系。
交代作用也可在成岩阶段发生,称成岩交代作用;在变质 条件下发生的交代作用称为变质交代作用。
活动元素(组分)与惰性元素(组分);
活动组分:可带入带出,岩石中该组分的绝对含量交代前 后的含量发生改变,除H、F、Cl、S、C等挥发份组分 以外,碱金属Na、K、Rb、Cs和碱土金属类元素Be、
页岩和玄武岩变质的H2O含量变化 (after Kurt Rucher & Rodney Grapes, 2011 who redrawn from Fyfe et al. 1978)
变质作用过程当液体相呈超临界状点(H2O: 374oC, 21.77 MPa)或以上温度时,液体相和蒸汽相具有相同的密度。 流体成分以H2O, CO2, 为主体;含卤素和碱金属元素或大半径 亲石元素的流体,常具有极强的交代能力,习称具化学活动性
石 英 方解 石
方解 石 石 英 方解石
硅灰 石
Hale Waihona Puke 细粒含石英大理岩新旧矿物更替和结构变化(据Mason,1999)
a. 反应前:低温下,微晶方解石Cc(CaCO3)与碎屑石英Q(SiO2) ,通过重结晶 改变各自的大小和形状,多处形成三联点结构;
b. 在碎屑石英边缘上生长出Wo(称反应边):
Cc+Q=Wo(CaSiO3)+ CO2↑
沉积岩:表生环境 ,外力作用,风化、搬运、沉积; 岩浆岩:地球内部,上地幔或地壳深处,内力作用,炽热熔浆,结 晶,地表冷凝结晶或淬火后冷凝固结;
变质岩:地球内部,内力作用,原有岩石的基本固态下的成分与组 构转变
变质作用——在地壳环境中,先存岩石(原 岩,protolith)在固态下(下固相线subsolidus) 发生的成分、组构转变过程的总和; 变质岩——原岩成分与组构经固态转变过程(变 质作用)而形成的新岩石。 原岩为岩浆岩—正变质岩(ortho-) 原岩为沉积岩—副变质岩(para-) 原岩为变质岩—复变质岩(poly-)
(1)狭义重结晶: (Recrystallization ,Raymond, 2002)
矿物成分不变下的结构调整: 纯灰岩(沉)大理岩(变) 纯石英砂岩(沉) 石英岩 (变) 粗 粒 大 理 岩 细 粒 大 理 岩
纯 灰 岩
单矿物原岩 结构变化成分不变
Raymond, 2002
(2)变质反应:(Neocrystallization, Raymond, 2002 )
未参与化学反应的方解石经狭义重结晶加粗,三联点结构;
c. 反应后:因石英方解石,石英被全部消耗,未参与反应的Cc和新生长的Wo
粒度进一步加粗,形成高温条件下的稳定矿物组合(Cc+Wo) 。
挪威Oslo裂谷二叠纪接触变质晕内沉积岩向变质岩的转变露头照片 (据Kurt Rucher &Rodney Grapes, 2011)
思考题:地质学和岩相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