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共32页文档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法律的起源

关于中国法律的起源

关于中国法律的起源
随着原始生产力的发展,逐渐由母权制
社会过渡到父权制社会。
• 在母系氏族社会,根据在氏族内继承 财产的制度,男子的财产在他们死后 归自己出生的氏族,而他们的子女, 则因为属于母亲的氏族,不能继承父 亲的财产。当构成财富的物品不多时, 这是无关紧要的。
PPT文档演模板
关于中国法律的起源
• 对偶婚,亦称对偶家庭。指原始社会时期, 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 时间内实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 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
PPT文档演模板
关于中国法律的起源
• 私有财产的发展,带来了氏族内部的贫富 分化,少数氏族部落首领,利用职权占有 了剩余产品,积累了财富,成为氏族中的 富有者和剥削者。
PPT文档演模板
关于中国法律的起源
• 第四,有能力来制定礼乐法制拯救人类的, 只有圣人。
• 《商君书》说:“故贤者立中正,设无私, 而民说(悦)仁。当此时也,亲亲废,上 (尚)贤立矣。”
• 汉人班固说:“上圣卓然先行敬让博爱之 德者,众心说而从之。从之成群,是为君 矣;归而往之,是为王矣。”
PPT文档演模板
关于中国法律的起源PPT文档演 Nhomakorabea板2020/11/6
关于中国法律的起源
法起源的普遍规律
• 法律和国家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进 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社会 现象,法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 和阶级根源。
• 私有制出现,是法产生的经济根源; • 社会分裂为阶级和阶级矛盾的不可调
和,是法产生的阶级根源。
PPT文档演模板
关于中国法律的起源
• 氏族首领的职权也在不断进行的掠夺战争中 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不再是氏族的公仆, 而是统治整个氏族的权威。不断进行的掠夺 战争不仅加速了氏族内部的阶级分化,也使 得武装力量的性质由代表全氏族、部落利益 的公共武装,演变成保护少数氏族首领利益 的私人武装,这是国家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一 环。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实际上是关于法律产生、发展以及运行机制的各种观念的总和。

首先,法律文化是支配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和这个价值基础被社会化的运行状态。

……其次,法律文化作为客观存在物,表现为法律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它标志着人类实现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特殊社会秩序的能力和对社会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设计、控制、引导的水平。

……第三,法律文化作为一种主观的观念形态,是与宏观、综合、系统的研究方法紧密联系的。

其主要特点是,把人类的法律实践活动--立法、司法、思维视为统一的整体或过程来把握和分析的,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性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

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有治人无治法: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

他虽然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

但在“人治”与“法治”的论争中,他仍然认为关键是“人”而不是“法”。

理由是:法对于治理国家虽然很重要,但法毕竟是人制订的,仍然取决于“人”,即所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即使有了“良法”,也得靠“人”来掌握和贯彻,因此他强调说:“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把“人治”、“法治”之争提到了法理学的高度。

克己复礼为仁: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为西周之礼。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

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释。

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

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和“尊尊”。

所谓“亲亲”,即亲其所亲,要按照血缘宗法关系来区别贵贱,使亲者贵,疏者贱;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尊亲属,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律的历史发展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规范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自古以来,法律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

本文将从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对法律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古代法律(一)中国古代法律中国古代法律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以礼教为基础,形成了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派兴起,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和严格执行。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汉朝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礼法并重,形成了礼法合一的法律体系。

(二)古印度法律古印度法律起源于公元前15世纪的吠陀时期,以《摩奴法论》为代表,强调种姓制度,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佛教和耆那教兴起后,提倡平等、非暴力和慈悲,对古印度法律产生了影响。

(三)古希腊法律古希腊法律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的城邦时期,以《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法典》为代表,强调民主、自由和法治。

古希腊法律对后世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世纪法律(一)罗马法罗马法起源于公元前753年的罗马城邦时期,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强调公民权利和义务。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查士丁尼法典》,对后世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伊斯兰法伊斯兰法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基础,强调一神教信仰和穆斯林共同体。

伊斯兰法对阿拉伯地区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基督教法基督教法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以《圣经》为基础,强调信仰、道德和慈善。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法成为欧洲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近代法律(一)大陆法系大陆法系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以拿破仑法典为代表,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平等和正义。

大陆法系对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英美法系英美法系起源于11世纪的英国,以普通法为基础,强调判例、程序和法治。

英美法系对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区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完整word版)中国法制史

(完整word版)中国法制史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1.礼源于祭祀:指中国古代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礼”,最初起源于原始祭祀活动中形成的礼仪规则。

2.刑始于兵:指中国古代的刑法及以刑法为基本内容的法律,最初起源于战争或军事活动的某些需要,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活动中产生的军法。

3.特点:(1)中国法律的的起源主要是通过“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完成的。

(2)氏族血缘纽带强韧,法律表现出民族主义的特色。

(3)表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征。

(4)民事法律相对滞后,刑事法律相对发达。

二、夏商西周法律制度1.立法指导思想:夏商:天命观与天罚观西周:(1)以德配天,敬天保民(2)明德慎罚:明德,就是主张德治,提倡德教。

慎罚,就是要求在运用刑罚时做到审慎、宽缓。

要求统治者对民众以教化为先,不以刑杀为要,先教化后用刑。

(3)礼治思想(“出礼入刑”原则;“亲亲”、“尊尊”原则;“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原则)2.立法活动:(1)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是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内容以习惯法为主。

(2)汤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是商朝法律的统称。

两次规模较大的刑法制定和整理活动,一次在商灭夏后,一次在商朝中后期,后一直沿用至商朝灭亡。

(3)吕刑:主要内容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

将赎刑作为核心内容。

体现了西周明德慎罚的立法思想。

(4)九刑:一种解释是指周朝的刑书,主要立法精神在于严厉打击危害国家统治与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

另一种解释是指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扑九种刑罚。

3.部门法制:(1)宗法制:是指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其中,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

宗法制不仅确立了各级贵族之间的地位,而且把宗法结构和国家政权融为一体。

(2)五刑:墨刑:又称黥刑,在脸上刺刻后再涂上墨的刑罚。

劓刑:割掉鼻子的刑罚剕刑:又称刖刑,砍去腿脚的刑罚宫刑:又称腐刑、淫刑,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宫中。

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① ②
③ ④
习惯
太皋、 蚩尤 行为规范
等部

(财富观念、阶级分化、权力
意识)
必须遵守的定则
三苗、伏羲、 女娲等部落
习惯
习惯法
成文法
法的起源“人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忌” ---- 《礼记.曲礼》
法律的萌芽
习惯 原始社会
(氏族)
概念: 人们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养成 的共信共守的习俗和惯例. 如:禁止氏族内通婚、实行血族复仇 .
裁决方式: 神明裁决
惩治方式: 依照风俗习惯
纳西族禁砍伐神树,认为砍了神树会刮大风下大雨; 赫哲族外出打猎,见烧火堆要磕头,否则认为不顺利;
我国的苗人在图腾禁忌方面就有: (1)鼓石窟和鼓头家供奉的祖像、木鼓、芦笙、
牛角等不准乱动; (2)过鼓社节后至蒙鼓的三年间,男女不得婚嫁
思考:神明裁决方式能否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原则? 为什么古代先民能够接受这种方式?(请说明理由)
马克思法学:
国家权力与法 律相伴而生
国家的形成(恩格斯)
地域
公权力
5
捐税
法的起源

萌芽
雏形
形成








结论:
时 期
法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一个长期发展和氏演族变的过程.是一个从简部单落到复杂,从量变到质 国家
变,从野蛮到文明的渐进过程.
部落联盟
炎帝、黄 帝、虞舜、 商等部落
3.适用范围:
奴隶社会 国家
法律
中国古代法起源的路径
刑始于兵,兵刑相提
1
刑与战争分不开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五,传统法律思想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与传统文 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根植在大陆的、农业的、宗 法的土壤里,世代延续,形成了与希腊、罗马等海洋的、 商业的、宗教的古代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它以儒家思 想为主体,儒法结合,儒道互补,经历了经学、玄学、 道学、理学诸阶段,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凝聚力的来 源。在其影响之下,传统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连为一体, 本身始终未能独立,而且其原则原理与价值取向也都以 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为依据。因此,二者是同体同质, 表现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欲探求传统法律思想的奥秘, 必须把握传统文化的真髓。
《礼记·丧记》记载:“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 而远之”,这是周人的世界观、认识论。在司法 审判中也随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确立了重人事 的审判思想。
二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历史形态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形成演变具体表现为从“礼 治”到“ 法治”再到“礼法合治”三个形态。 也就是说,传统法律思想以“礼治”发端,以 “法治”定型,最后以“礼法合治”构成完备的 体系。
第一,“礼治”形态
作为一种思想,礼治开始于殷商,盛行于西周, 衰落于春秋。它建立在土地的“王有”的基础上, 是“王权天授”的神权政治和“家国一体”的宗法制 度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贵族统治集团的道德 和法律统一体。它对于维护殷周奴隶主的统治和 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春秋 时期,它又成了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不断分崩 离析。
第二,“法治”形态
这一思想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定鼎于秦代, 破产于汉初。作为法家的口号和学说,它由李悝 开端,商鞅奠基,韩非总其成,李斯推向极端。
法治是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产物,自形成之日便与君主 专制联系在一起,并以刑罚的运用作为主要内容。在这 个意义上,它是礼治的对立面,其内容、形式、性质以 及理论基础都与礼治有明显的不同。同时,作为传统法 律文化的表现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又与礼治存在着因 果关系,是以礼治文化的存在与衰落为前提的。如它否 定礼治的宗法性,又肯定其等级性;他的“以法治国”, “奉法者强”的结论,是在剖析“为政以德”、“教以 人伦”的无效中得出的

第二章 中国法律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中国法律的历史沿革

11
• 三、《法经》的特点 以镇压盗贼为首要任务; 重刑主义思想; 诸法合体; 改刑为法。
12
• 四、《法经》的影响 • 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比较完善的封建法典。 • 《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 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成, 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法经》在中国古代 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6
• 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 结束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 奴隶制法制秘密状态。 • 标志着奴隶制法制的解体和封建制法 制的诞生。
7
故事二:李悝变法与《法经》
• 从春秋后期开始,各诸侯国为了谋求在相 互兼并中取得胜利,纷纷讲究经济和政治 上的改革。魏国于公元前403年正式受封成 为诸侯国,为了巩固新政权,急切要求变 法图强,魏文侯因此起用法家李悝(kui) 主持变法,推行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使得魏国最先走向富强。
13
•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 (魏)李悝变法 (赵)公仲连改革 (楚)吴起变法 (齐)邹忌改革 (韩)申不害改革 (秦)商鞅变法——集大成
14
商鞅和韩非是法家“法治”理论的 初创者和集大成者。
• 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不别亲疏,不殊 贵贱,一断于法”,“严而少恩”,“尊 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信赏必 罚”,“专任刑法”。
一方面因为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其创立的国家制度法律制度对后世封建国家一直有重要的影另一方面秦朝法律制度是在法家思想的强烈熏陶下由法家代表人物或深受法家影治人物制定出来的在整体风格上法家色彩极为浓厚与西汉中期以后深受儒家影响的法律制度有很大不同因此可以说秦朝的法制风格在中国法制史上是独树一帜的26秦朝法律仍以传统法家思想为指导以法为本缘法而治法术势相结合27秦朝法律仍以传统法家思想为指导二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1君主立法权统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其继承(讲稿)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其继承(讲稿)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其继承(讲稿)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与积极价值(一)法律文化法律文化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体现着文化的一般特性。

19世纪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首次使用了“文化”这一概念,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

”[1]“法律文化”是人类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人类法律实践活动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设计和实现特殊行为规范的立法、司法活动;另一类是人们以“法”这一社会现象为对象的思维认识活动。

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就静止的角度而言,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内与法律有关的诸如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设施、法律艺术等一系列因素的总和,就是“法律文化”。

明确“法律文化”的概念,是研究“法律文化”的首要问题。

苏联学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把握“法律文化”的定义。

就宏观而论,“法律文化”是包括法律、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综合体;就微观而言,“法律文化”是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信仰、评价、要求、态度和理论;美国学者似乎更重视从微观角度研究“法律文化”,把它定性为人们关于法律、法律机构、法官、律师、警察的知识、价值观念、态度、信仰,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对法律的愿望、遵守法律的程度,等等;日本学者把“法律文化”定义为人们对法律的态度、价值判断、意见等一切以思想意识形态为特征的文化要素。

可见,“法律文化”研究工作正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进行着,我们姑且把前者称为“大法律文化”,把后者称为“小法律文化”。

由于各民族在语言文字和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术语和理论。

我们认为,“法律文化”是一个综合的大系统,是法律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的总和。

因此,“法律文化”就是“大法律文化”,至于“小法律文化”本来就被包括在“大法律文化”之中,并可以用“法律思想”或“法律意识”表示之。

这样就避免了使用“法律文化”时容易产生的逻辑矛盾。

中国法律的起源

中国法律的起源

☆中国古代的“刑”、“法”、“律”
刑:杀戮,处罚;刑通于“型”, 规范之意。 《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 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 从去。 《说文解字》:律,“均布也。” 段玉裁注:“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 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
獬 豸
四、中国法律起源方式的影响
影响到中国传统法制的若干特点: ▲强调领袖的权威性 ▲古代法的刑事性 ▲古代法的等级性(注重区分身份 与特权) ▲人民对法律的敬畏与远离 ▲礼法结合
第一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观点介绍 1.起源时间 起源于原始社会来自起源于黄帝 起源于尧舜 起源于夏代
2.起源方式 ▲起源于天道与神意。 ▲起源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起源于“理”即宇宙绝对精神。 ▲起源于惩恶扬善的需要。 ▲起源于定分止争的需要。 ▲起源与国家的形成有关。 ▲起源于战争与祭祀
三、两个重要观点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1.刑起于兵(“兵刑同制”) 《尚书· 吕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国语· 鲁语》:“大刑用甲兵” 《周易· 师》:“师出以律” 2.礼源于祭祀 《礼记·礼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 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中国法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法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为世界法律文化增添了璀璨的色彩。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法文化的起源背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独特的法律体系。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

在这一时期,法家学派应运而生,强调以法治国、尊重法律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家思想逐渐融入中华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基础。

汉唐时期,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法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

夏商周时期,习惯法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成文法逐渐成为主流。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

中国法文化强调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律制度的走向。

在司法实践中,尊重家庭、注重孝道等传统价值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在处理涉及家庭关系的案件时,法律往往会优先考虑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在中国法文化中,行政权力在法律制度中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权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例如,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的裁决往往具有最终效力,这反映了行政权力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法文化注重社会和谐与稳定,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在立法过程中,这一价值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法律规定了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这既是为了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法文化将更加注重弘扬法治精神。

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主张以法治国、依法办事。

未来,中国法文化将更加注重保障人权、促进公正司法,推动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法文化将逐渐适应国际法律体系的要求。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中国法律制度将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世界各国法律体系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全球法律文化的发展。

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_图文

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_图文
22
四.关于“礼”。
1.“礼”字的词源 “礼”从字面上讲,指的是一种器具。后引
申为一种礼节仪式; 来源于求神祈福的祭祀活动;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豐。
” ———《说文解字》
23
在祭礼活动中,产生了一定的礼节仪式。 这些礼节仪式不断积累,并扩大到人们社 会生活中,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原始习俗 。起初,人们完全是凭借着发自内心的虔 诚自觉遵守的。但后来国家产生以后,统 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统治,将这些原始 习俗加以改造,并赋予其神秘性与强制力 ,“礼”便成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等级统治的 习惯法。
“刑”的引申义:残害肢体的肉刑,泛指刑
罚。
15
3.“刑始于兵”的原因
最早的法兼有军法与刑罚双重涵义,最 初的法官、狱官也兼掌军事和司法两种职 能。当时之所之如此,首先是由于军事活 动是一种需要高度组织纪律,严格行为规 范和统一行动规则的集体行为;当战争规 模日益扩大时,就需要制定军法协调兵员 行动。此即“师出以律”,此类军法亦即最 早的法律。
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_图文.ppt
本章知识点
一.中国最早的法律何时产生? 二.法律的内容来自于哪里? 三.中国古代法律文明起源的特点 四.关于“刑”。 五.关于“礼”。
2
一.中国最早的法律何时产生?
1、法律起源和发展的共同规律 人类法律的形成都经由“习惯”到“习惯法
18
劓刑
19
“宫”,即“丈夫割其势 ,女子闭于宫”,就是 阉割男子生殖器、破 坏女子生殖机能的一 种肉刑。宫刑又称腐 刑、阴刑和椓刑。
20
墨刑(黥刑)
21
九侯被醢、比干被剖案
纣王无道,民怨沸腾,诸侯反叛。商纣因 此发明了一种炮烙酷刑。西伯姬昌、九侯、 鄂侯为三公。九侯将其女献给纣王,但此女 不喜欢商纣淫乱,纣王杀了九侯的女儿,并 对九侯施以醢刑。西伯姬昌叹息这件事被人 告发,纣王把他囚禁在羑里,后来被解救。 西伯势力渐大,纣王大臣劝谏,纣王说“我 生不有命在天乎!”,完全听不进去。后来 比干强劝,却被施以剖心之刑。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1、礼源于祭祀:指中国古代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礼”,最初起源于原始祭祀活动中形成的礼仪规则。

2、刑始于兵:指中国古代的刑法及以刑法为基本内容的法律,最初起源于战争或军事活动的某些需要,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活动中产生的军法。

3、特点:(1)中国法律的的起源主要就是通过“刑始于兵”与“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完成的。

(2)氏族血缘纽带强韧,法律表现出民族主义的特色。

(3)表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征。

(4)民事法律相对滞后,刑事法律相对发达。

二、夏商西周法律制度1、立法指导思想:夏商:天命观与天罚观西周:(1)以德配天,敬天保民(2)明德慎罚:明德,就就是主张德治,提倡德教。

慎罚,就就是要求在运用刑罚时做到审慎、宽缓。

要求统治者对民众以教化为先,不以刑杀为要,先教化后用刑。

(3)礼治思想(“出礼入刑”原则;“亲亲”、“尊尊”原则;“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原则)2、立法活动:(1)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就是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内容以习惯法为主。

(2)汤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就是商朝法律的统称。

两次规模较大的刑法制定与整理活动,一次在商灭夏后,一次在商朝中后期,后一直沿用至商朝灭亡。

(3)吕刑:主要内容就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

将赎刑作为核心内容。

体现了西周明德慎罚的立法思想。

(4)九刑:一种解释就是指周朝的刑书,主要立法精神在于严厉打击危害国家统治与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

另一种解释就是指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扑九种刑罚。

3、部门法制:(1)宗法制:就是指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与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其中,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

宗法制不仅确立了各级贵族之间的地位,而且把宗法结构与国家政权融为一体。

(2)五刑:墨刑:又称黥刑,在脸上刺刻后再涂上墨的刑罚。

劓刑:割掉鼻子的刑罚剕刑:又称刖刑,砍去腿脚的刑罚宫刑:又称腐刑、淫刑,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宫中。

中国古代法制法律的起源及制度

中国古代法制法律的起源及制度

中国古代法制法律的起源及制度中国的法制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开始,经过四千多年没有中断的发展,以历史悠久、沿革清晰、内容丰富、资料充实著称于世。

最早记载中国法制内容的是夏、商、周:时期的古籍《尚书》。

最先使用“法制”一词的是春秋时期的史籍《左传》和《国语》。

中国法律起源于传说时代,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途径有二:一是自黄帝时便日益频繁的部落战争,导致了“刑”的出现,即古人所言“刑出于兵”。

这种以军事首长权威为后盾的“法”是后世刑律之源。

二是部落时期的庄严的祭礼导致了“礼”的形成与发展。

这种以神权为后盾的“法”,其内容博大精深,其即包括了国家的典章、家族的规约、民间的习俗,也包括了人们对法的价值的追求,是中国古代法的精神与核心之所在。

中国法律在形成时,特色已然形成。

源于战争的刑,格外重视法的威慑力,手段也极为残酷;源于祭祀的礼,则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手段也较为温和,融残忍与温情为一体也正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色。

一、夏代法制法律和国家是相互依存的,有国家就要有法律。

伴随着夏王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夏朝奴隶制法律也就应运而生了。

夏朝法律制度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军事活动有关,与刑罚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有“刑起于兵”和“兵刑同制”之说。

“刑起于兵”的“刑”是指法律,是说法律的起源与战争有关。

“习惯法为主要法律形式,出现了制定法,“夏有乱政,而作禹刑”,1、法律制度“禹刑”《禹刑》是夏朝法律的总称。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法,基本内容如下:墨、劓、膑、宫、大辟五刑2、刑事法律规范夏刑三千条,因史料缺乏,已难考证,只从片断记载中可以看出,有以下罪名:(1)、“昏、墨、贼”。

《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云:昏、墨、贼,杀。

”昏是“恶而掠美”,墨是“贪以败官”,贼是“杀人不忌”。

即抢劫罪、贪污罪、故意杀人罪,昏、墨、赋三罪,都依法当杀。

(2)、不孝罪。

《学经·五刑章》说:“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中国法律的起源

中国法律的起源
特点与影响
制定法具有普遍性和规范性,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其影响广泛而深远,对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约束力。制定法的实施 需要相应的法律机构和人员来保障。
与习惯法和神判法的关系
在早期社会中,习惯法和神判法是主要的法律形式,制定法则相对较少。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 加强,制定法逐渐取代习惯法和神判法成为主导的法律形式。
03
与制定法的关系
在早期,习惯法与制定法相互补充,共同维护社会秩序。随着国家的发
展,制定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习惯法的地位逐渐降低。
神判法
起源与演变
神判法是一种通过神灵裁判来解决纠纷的法律形式。在中国,神判法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 期,当时人们相信神灵具有裁决纠纷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神判法逐渐衰落,但在某 些特定时期和地区仍有所保留。
动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挑战。
05
中国法律的未来展望
中国法律的全球化趋势
法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 ,中国法律文化将与世界各国法律文 化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融合,借鉴和 吸收国际先进法律理念和制度。
参与国际法律事务
中国将更积极地参与国际法律事务, 推动国际法的制定和完善,维护国家 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法律的起源
目录
• 中国法律的起源概述 • 中国法律的早期形式 • 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 中国法律的现代转型 • 中国法律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法律的起源概述
法律起源的定义
法律起源是指法律制度的起始和形成过程,包括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组织和 法律设施等方面的萌芽和初创阶段。
法律起源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标志着人类社会从没有法律到有法律的演变过程。
03
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法律与司法体系

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法律与司法体系

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法律与司法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法律与司法体系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独特而完善的法律体系,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古代法律的起源和特点、古代司法体系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古代法律的起源与特点古代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等朝代,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经典法律为基础:古代法律系统以经典法律为核心,如《周礼》、《礼记》、《法经》等,这些法典规范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

2. 出自王者之手:古代法律主要由王者或君主制定和颁布,代表了权力的象征,并赋予了君主执法的权威性。

3. 侧重道德教化:古代法律不仅仅是一套具体的条文和规章,更重要的是强调道德教化作用。

人们相信,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引导人们的道德行为。

4. 重视和谐稳定:古代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利益,强调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因此,在法律中注重平等、公正和尊重。

二、古代司法体系的组成与功能古代司法体系由一系列部门和职能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君主与官员:君主是整个司法体系的最高权力,负责颁布法令、制定刑律,以及对重要案件的审理和裁决。

官员则分工负责具体的法律事务,如巡视、立案、调查、处罚等。

2. 审判机构:古代审判机构包括最高审判机关和各级法院。

最高审判机关由君主或特定官员组成,负责审理重大案件和上诉案件。

各级法院则分别负责地方纠纷的审理,以及对小案件的调查和判决。

3. 法官与律师:法官是司法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审理案件、阐明法律、裁决刑罚。

而律师则作为法律专家和辩护人,代表当事人进行辩护和维权。

4. 公证和仲裁机构:古代司法体系中还存在着公证和仲裁机构,负责调解纠纷、见证合同、登记证明等事务,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古代司法体系的主要功能包括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秩序、制裁犯罪、以及保障公民权益等。

通过司法体系的运作,社会得以正常有序地运行,并实现法治的理念。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又要“怀刑”,主张德主刑辅、以 刑辅德。主张教化,反对不教而杀。 重视“人治”,即指重视最高统治 者个人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决定作 用。
• 道家的法律思想:无为而治
(全面否定仁义礼法,主张自由, 反对任何约束和限制,追求超然物 外)
• 法家的法律思想:法治。
法家之法治,主张将法律公之 于天下,又设置“法官”作为 主管吏民法律的顾问,以使天 下吏民知法不犯,增进国家的 安定和统治止血的稳定.
明末清初
• 法律思想:清代的法律指 导思想:“参汉酌金与详 译明律,参以国制”的指 导思想。
• 特征:法律制度特点就是 严格维护皇权专制,残酷 镇压任何反叛行为
春秋战国时期
• 法律思想
儒家的法律思想 墨家的法律思想 道家的法律思想 法家的法律思想
宋代
• 法律思想特征:法律思想 的特征是:法学思想倾向 道家且吸收儒家的“仁义 ”,公平执法,主张德刑 并用,反对专任刑法,批 判君权神授和天罚论,“ 一统纪,明法度”,“三 纲五常说”“德主刑辅说 ”。
明代
• 明代的法律思想:“明刊 弼教”的立法指导原则, “重典治国”的司法指导 思想。

• 明代法律思想特征:德礼 为本,政刑为末,但他们 在本质、目的上是一致的 。
汉代
• 法律思想的特征是:法学思 想倾向道家且吸收儒家的“ 仁义”,公平执法,主张德 刑并用,反对专任刑法,批 判君权神授和天罚论,“一 统纪,明法度”,“三纲五 常说”“德主刑辅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两晋南北朝
• 法律思想:引礼入律的深化中,突出以儒家思想 为主导的正统法律思想,又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 规律。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 演变及特征
法律思想是一个民族法律文化的精 神统御力量或精神价值传承统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