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第一年1977年的高考试卷,你能得多少分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
由于“文革”期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中小学教育有名无实,各省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且准备时间有限,此次高考遂实行各省自主命题。
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那一年,报考人数多,能考上大学的,是在当时的水平(这个可以看当年的考试大纲、采用百分制的高考试题和2018年北大校长的致歉信)中择优录取。
当时文理科都要考政治、语文、数学三科(各100分),文科另考史地(即历史、地理,满分100分)理科另考理化(即物理、化学,满分100分);英语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
1977年,报名考生约有590万人,录取27.3万人,录取比例29:1,竞争极为激烈。
以北京来说,四科总分及格,达到240分的有32127人,占考生总数的20%。
北京当年最低录取线260分,共有9555名考生被大学录取。
其他地方,如清华大学在黑龙江录取7名新生,人均总分317分,在广西录取14人,人均总分超过300分。
北京大学在福建录取26人,最低290分,最高340分。
大体而言,参加1977年高考,若总分能上300,就有希望上清华、北大。
第六届工农兵大学生1977年3月入学是76级;1977年12月高考,1978年春入学是77级;1978年高考1978年秋入学的是78级。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197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理科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文科一、作文:(本题满分为80分)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二、答题:(本题满分为20分,每一小题10分)1.在下面两段文字里,“中国的脊梁”是什么意思?“这一类的人们”和“一部分人”在当时各指的是什么人?鲁迅在文中批判了什么谬论,是怎样批判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979年高考恢复第3年的数学试卷,你会多少?能考70分已是学霸
1979年高考恢复第3年的数学试卷,你会多少?能考70分已
是学霸
距离1977年第一次恢复高考已经过去了43年;
光阴荏苒,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早已步入中老年,但回首当日,仍旧心潮澎湃!
今天来分享一张1979年,高考恢复第3年的数学试卷,你会多少?
据说,能考70分已是学霸了!
免费领学习资料汇总(私信发送'资料')
小学、初中、高中各科、各阶段资料包名师总结必考知识点百强名校测试卷
中高考冲刺重难点
免费领学习资料汇总
(私信发送'资料')
小学、初中、高中
各科、各阶段资料包
名师总结必考知识点
百强名校测试卷
中高考冲刺重难点
私信:资料。
1977年北京市高考试卷
1977年北京市高考试卷1977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夜,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一年。
在这一年的北京市高考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
本文将从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科目的试题中,为您呈现1977年北京市高考试卷的内容和特点。
语文科目的试题包括阅读理解、作文和修改文段等。
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其中,一篇文章题为《金色的秋天》讲述了秋天的美丽和收获的喜悦。
另一篇文章《沙漠》则描绘了沙漠的荒凉和生命的顽强。
考生需要读懂文章并回答问题,考验了他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作文题目是《我眼中的快乐》,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快乐的作文。
这部分考察了考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修改文段部分,要求考生对一篇短文进行修改,涉及到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这部分考察了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对语言规范的掌握程度。
数学科目的试题主要包括数学运算和解题能力的考察。
试卷中的题目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和数列等多个数学领域。
其中,一道代数题要求考生解方程组,考察了他们的代数运算和解题能力。
另一道几何题要求考生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考察了他们的几何知识和计算能力。
概率题目则要求考生计算事件的概率,考察了他们的概率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列题目要求考生找出数列的规律并计算其项数,考察了他们的数列知识和数学推理能力。
数学科目的试题设计注重考察考生的数学基础和解题能力,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英语科目的试题主要包括听力、阅读理解和写作等。
听力部分要求考生听录音并回答问题,考察了考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部分要求考生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考察了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推理能力。
写作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题目写一篇短文,考察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法运用能力。
英语科目的试题涵盖了听、说、读、写多个方面,要求考生在语言技能的各个方面都能有所表现。
恢复高考的第一份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977年12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1977年,我国恢复了中断十年的______。
2. 1977年12月,我国在______城市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3. 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的小说创作以______为主题。
4. 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
5.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代表作有《子夜》、《春蚕》等,他的创作风格以______为主。
6. 古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春望》、《登高》等,他的诗歌创作以______为主题。
7. 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______为线索,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8. 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的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9.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他的诗歌创作以______为主题。
10.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有《家》、《春》等,他的创作风格以______为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2.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野草》3.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A. 茅盾B. 鲁迅C. 老舍D. 郭沫若4. 下列哪部作品是《红楼梦》的续作?A. 《西游记》B. 《三国演义》C. 《儒林外史》D. 《镜花缘》5.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简述《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作文(30分)以“恢复高考的意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1978高考试题及答案
1978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下哪项不是当年考试科目?A. 语文B. 数学C. 英语D. 物理答案:D2. 1978年高考中,数学试卷的满分是多少分?A. 100分B. 120分C. 150分D. 200分答案:A3. 1978年高考英语试卷中,听力部分的分值占总分的比例是多少?A. 10%B. 20%C. 30%D. 40%答案:B4. 197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题目是关于什么主题的?A. 我的家乡B. 我的理想C. 我的朋友D. 我的老师答案:B5. 1978年高考中,哪个科目的考试时间最长?A. 语文B. 数学C. 英语D. 物理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1978年高考中,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是关于_________的证明。
答案:几何图形7. 1978年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部分的文章主要讨论了_________。
答案:环境保护8. 197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_________。
答案:《史记》9. 1978年高考物理试卷中,实验题考察了_________的测量方法。
答案:电阻10. 1978年高考中,考生需要在_________分钟内完成所有科目的考试。
答案:120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1978年高考数学试卷中,有一道题目要求证明勾股定理。
请简述证明过程。
答案:证明过程涉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通过比较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斜边的平方,得出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12. 1978年高考英语试卷中,有一道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短文。
请列出至少三个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答案:方法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方法二:采用有效的记忆技巧;方法三: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作文题(30分)13. 197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
请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七七年恢复高考语文试卷
正文:1977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
这一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无数有志青年重新拿起笔,投身于这场改变命运的考试。
以下是1977年恢复高考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5分)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文章(2)段落(3)修辞手法2. 词语选择(5分)在下列各句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空:(1)这篇文章()深刻地揭示了……(2)他的()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3)这篇文章()地阐述了……(4)这段()的文字令人深思。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分)2. 请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4分)3. 请举例说明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 请翻译下列句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2. 请简要分析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莫春(2)冠者(3)舞零四、作文1. 请以“我的高考之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30分)2. 请以“梦想照亮未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30分)回顾1977年恢复高考语文试卷,我们可以看到,试题内容涵盖了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作文四个部分,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张试卷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成为了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如今,高考制度已经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试卷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高考始终是广大青年学子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考验。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高考1977
高考1977关于高考1977年的回顾1977年,中国高考的历史性一年,大约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恢复的第一年。
回望当年,尽管历经了持续数年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但在高考这个重要的国家级考试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时的高考,临近中学毕业的学生们都在分外紧张。
这一年,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考生们并没有太多的准备时间,但他们对于高考的重要性以及前途的关注程度并不亚于后来的考生。
他们的目标很简单,是为了能够进入更高的学府,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进而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一年的高考,距离上一次高考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考生们对待这个考试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政治动荡的年代里,教育资源的分配也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局限,因此考生们更为珍惜这次机会,更为努力地备考。
虽然考试的复杂度和难度较低,但考生们的求学热情、探索精神以及进取心却不减。
尽管当时的高考条件还不够完善,但这个年份的高考,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为接下来的高考制度奠定了基础。
考试科目的安排、考试时间的规定、录取标准等方面尽管还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但这些都为后来的高考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这一年的高考,也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虽然岁月已经过去了数十年,但是这一年的高考对于参与其中的考生来说,一定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无论是当年准备余论、答题阶段的艰辛,还是后来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激动与喜悦,这些都成为了他们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
回首1977年的高考,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份,也是一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
这一年的高考,不仅关乎着每一位考生的前途,更标志着中国高考制度的复兴和继续发展。
它承载着一代人的希望与梦想,为整个社会的进步积蓄了力量。
1977年高考试卷内容曝光,网友:生不逢时,不然我也能进北大
1977年高考试卷内容曝光,网友:生不逢时,不然我也能进北大再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就要高考了,很多学子将迎来人生中第一个转折点。
虽然社会上很难做到真正的公平,但高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的一次竞争。
如果你在考试中超常发挥,那不仅会改变你的个人命运,而且还会给家族带来荣光。
如果考试失利,那你未来的生活质量将会受到影响。
而说到真正被高考改变命运的学子,莫过于1977年那一届考生。
1952年,为了满足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我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制度。
在那一段历史时期,国家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后来由于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高考一度中断,很多知青下乡插队。
1977年,分管文教工作的邓小平副总理主持恢复高考。
消息传来后,很多人激动不已。
对于下乡知青来说,这是他们重返城市的最好时机。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这是他们鲤鱼跃龙门的绝佳机会。
所以在1977年高考前夕,很多学生像疯了似的学习。
因为高考中断很多年,考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为了尽量保证公平,1977年那一届考题内容很简单。
具体简单到什么程度呢?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认识一下。
第一张是北京市1977年的英语试题,共有8道题。
这8道题的内容分别是问:1、你是不是个学生?2、你家有几口人?3、你出生在哪?4、你几岁开始上学?5、你学英语多长时间?6、你喜欢英语么?7、你中学有哪些科目?8、中学毕业后你会做什么?这些考题搁现在,别说高中生,就是基础好点的小学生都能对答如流。
第二张是山东省1977年的语文试题。
这张考卷共有三道大题,第一题就是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天。
这种题目,想必一般人都可以拿下来。
第二题是解释词语,这主要考的是对知识的积累,考前多看,应该问题不大。
第三题是给文言文加标点,并翻译成白话文。
小编估计,此题应该是整张试卷最有难度的大题。
第三张是山东省1977年的史地考题,考试内容也大多都是些背诵性的常识题。
只要在考前复习过,考试应该没有大问题。
所以很多网友看过试卷后表示,实在是生不逢时。
恢复第一年高考语文试卷
时光荏苒,转眼间高考制度恢复已经四十年了。
1977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激情的年代,也是一个见证历史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全国数百万考生怀揣着梦想,走进考场,开始了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选拔。
今天,让我们一同回顾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的语文试卷,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
一、试卷结构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的语文试卷共分为两部分:基础知识与应用题、阅读与作文。
1. 基础知识与应用题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汉字、词语、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题型包括填空、选择题、判断题等。
2. 阅读与作文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作文则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试卷内容1. 基础知识与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与应用题部分,试卷涵盖了汉字、词语、语法、修辞等多个方面。
例如,填空题中可能会出现“下列词语中,不属于一词多义的是:”、“下列句子中,语法错误的是:”等问题。
选择题中则可能涉及“下列成语中,出自《论语》的是:”、“下列词语中,字形相近但读音不同的是:”等。
2. 阅读与作文在阅读与作文部分,试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现代文阅读主要选取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如《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考察考生对文章主旨、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则选取了《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考察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作文题目则要求考生结合实际,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1977年的作文题目为“我的理想”,考生可以围绕自己的理想展开论述,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三、试卷特点1. 知识面广:试卷内容涵盖了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等多个方面,考察了考生的综合素质。
2. 考察重点明确:试卷在考察考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时代特色鲜明:试卷内容选取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
1977第一次高考试卷
1977第一次高考试卷摘要:一、引言1.介绍1977 年恢复高考的历史背景2.高考制度恢复的意义和影响二、1977 年高考制度的特点1.考试内容的变革2.考试形式的改进3.选拔人才的公平性三、1977 年高考试卷的内容与难度1.试卷的内容构成2.试卷的难度分析3.对考生的挑战与启示四、1977 年高考对于中国教育的影响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选拔培养人才的重要性3.为国家发展奠定基础正文:1977 年,中国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教育领域遭受重创。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决定恢复中断已久的高考制度,这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不仅意味着教育的恢复与发展,更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培养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关键举措。
1977 年的高考制度相较于文革期间有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考试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以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注重选拔具备扎实基本功的人才。
其次,高考形式得到改进,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更好地选拔出优秀的学生。
同时,恢复高考也体现了选拔人才的公平性,为广大学子提供了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
1977 年的高考试卷在内容与难度方面具有较高的挑战性。
试卷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多个科目,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题目。
试卷的难度相较于文革期间有了明显的提高,考察学生的基本功和实际运用能力。
对于考生来说,应对这次高考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时间。
1977 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高考制度的恢复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促使教育工作者反思和总结历史教训,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其次,高考制度为选拔和培养人才提供了重要途径,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最后,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得广大青年有了通过努力学习、拼搏进取来改变命运的希望,激发了全社会的学习热情。
总之,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
恢复高考第一年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977年12月考试时长:18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恢复高考是新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它标志着______的开始。
2. 1977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后,亲自抓______工作,为恢复高考奠定了基础。
3. 高考恢复后,全国各地的______纷纷恢复,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4. 高考恢复了______,使得广大青年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5.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话体现了______的精神。
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______的《论语》。
7.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描绘了一个______的大家族。
8.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鲜明,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9. 我国著名的诗人杜甫有“______”之称,他的诗作以______、______而著称。
10. 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磨砺(mó lì)B. 崭新(zhǎn xīn)C. 沧桑(cāng sāng)D. 炽热(chì r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因为工作繁忙,所以经常加班加点。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
C. 我们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D.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解决,需要请教一下老师。
3. 下列词语中,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相近的是:A. 一步一个脚印B. 一日千里C. 举一反三D. 一蹴而就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是:A.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像个小机灵鬼。
B. 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第一届恢复高考语文试卷
1977年,我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又一次重要转折。
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年,1977年的语文试卷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以下是该试卷的主要内容:一、注音题(3分)1. 待(dài)、遇(yù)、同(tóng)、志(zhì)、象(xiàng)、春(chūn)、天(tiān)、般(bān)、温(wēn)、暖(nuǎn)二、词类辨析题(2分)1. “雷锋”为名词,“为人民服务”为动词短语,“的心”为名词性短语,“最红”为形容词。
三、复杂词组类型题(4分)1. “恢复和发扬”为并列短语,“毛主席树立的”为定语后置,“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并列短语。
四、句子成分分析题(4分)主语: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谓语:要,宾语: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
五、多层复句层次关系题(3分)因为(原因)→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结果)→所以(结论),如果有缺点(条件)→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结果)。
六、拟人修辞方法题(4分)拟人修辞方法:将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情感、行为或思想。
例如:“小草在春风中欢快地舞蹈。
”七、文言文翻译题(6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八、作文题(50分)题目:难忘的一天要求:以第一人称叙述,写一篇关于自己难忘的一天的事。
总结:1977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内容涵盖了注音、词类辨析、复杂词组类型、句子成分分析、多层复句层次关系、拟人修辞方法、文言文翻译和作文等多个方面。
从试题内容来看,该试卷难度适中,旨在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育资源匮乏、学习条件艰苦的背景下,恢复高考的第一届考生能够顺利完成试卷,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学识。
1977-1988全国统一试卷时期各省高考分数线参考:湖北多次全国第1,浙江,江苏居前列!
1977-1988全国统一试卷时期各省高考分数线参考:湖北多次全国第1,浙江,江苏居前列!现在高考在逐步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在1977-1988时期,全国大部分都是一张卷子,分数线就很能说明各省教育实力如何,具体分数线参见:分析:1991 年的高考分数线,该年除了上海(上海卷)、湖南、海南、云南(“三南”卷)和广东(标准分)之外,其他省区均为全国卷(原始分)。
理工类重点线最高的为浙江和江苏,均为547,其次为湖北(544)、安徽(539)、河南(533)、江西(532)、山东(531)、四川(531);最低的为西藏(370)、青海(435)、云南(447)和贵州(471),北京和天津分别为 490 和 495,与西部的甘肃(497)和新疆(499)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仅比前面最低的四个省区和山西略高;文史类重点线最高的是湖南(499),其次为山东(497)、安徽(493)、浙江(491)、湖北(491)、河南(490),最低的依次为西藏(350)、青海(400)、1977 年至1979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分别达到 573.1、610.2 和 468.4 万人,录取率也分别只有 4.76%、6.58%和 5.87%,属于较为特殊的时期。
1980-----1999年全国统一试卷1980-1988 年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变化情况:1980年:湖北文科357,全国第2,第1浙江365,河南327,河南与湖北差距30分; 湖北理科357,全国第6,第1浙江374,河南340,河南与湖北差距17分1981年:湖北文科383,全国第3,第1江苏393,河南360,河南与湖北差距23分; 湖北理科408,全国第2,第1湖南412,河南390,河南与湖北差距18分1982年:湖北文科409,全国第3,第1浙江410,河南385,河南与湖北差距24分; 湖北理科424,全国第2,第1江苏430,河南395,河南与湖北差距29分1983年:湖北文科486,全国第1,河南无数据,河南与湖北差距?分; 湖北理科474,全国第4,第1浙江481。
中国第一个高考语文试卷
一、试卷背景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标志着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场全国统一考试,1977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承载着历史的重要意义。
以下是1977年中国第一个高考语文试卷的概览。
二、试卷结构1977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作文四个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三、试卷内容1.选择题(3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这种态度,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B. 现在市场上供应的货物非常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C.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D. 我对他的看法,从原来的不支持变为现在的支持。
(2)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句是()A. 他的发言,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B. 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演员,还是一个善良的人。
C.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D. 他的论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2.填空题(20分)(1)下面这句话中的“此”字,指的是什么?()“此,在古代汉语中,常指‘这个’、‘这个时期’等,但在此句中,‘此’字指的是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句式错误的一句是()A. 我看过他写的很多文章。
B. 他写了很多文章,看过的人都说好。
C. 我看过的他写的文章,都说好。
D. 我看过的他写的文章,大家都说好。
3.简答题(20分)(1)简要概括下列文段的主题思想。
(5分)“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例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他们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勤奋好学,报效祖国”的理解。
(5分)4.作文(100分)题目:我的理想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四、试卷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考查。
试卷内容主要涉及字词、语法、文学常识等方面,旨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恢复高考的1977年考上大学的个个都是超级天才、天之骄子吗?
恢复高考的1977年考上大学的个个都是超级天才、天之骄子吗?最近多个网站出现《77年考入大学的老教师,现在还是初级职称,合理吗?》的文章和问答,单就悟空问答就有近600个回答。
其中有部分内容将1977年考上大学的说成个个都是超级学霸、超级天才、天之骄子,1977年对我们来说,在那种情况下能考上大学的都是天之骄子,含金量极高,等。
这符合客观事实吗?第一、1977年普通高考的基本情况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
由于“文革”期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中小学教育有名无实,各省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且准备时间有限,此次高考遂实行各省自主命题。
当时文理科都要考政治、语文、数学三科(各100分),文科另考史地(即历史、地理,满分100分)理科另考理化(即物理、化学,满分100分);英语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
1977年,报名考生人数573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 .7 % 。
以北京来说,四科总分及格,达到240分的有32127人,占考生总数的20%。
北京当年最低录取线260分,共有9555名考生被大学录取。
其他地方,如清华大学在黑龙江录取7名新生,人均总分317分,在广西录取14人,人均总分超过300分。
北京大学在福建录取26人,最低290分,最高340分。
大体而言,参加1977年高考,若总分能上300,就有希望上清华、北大。
第二、天才、天之骄子词语解释1. 天之骄子:(汉语成语)现代释意:指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改变人类传统的认知,在精神思想和信仰都有划时代意义。
直接为人类在和平、生活、科技、健康幸福作出贡献,从而改变生命的二重定义。
如近代政治家毛泽东;火箭之父;互联网之父等其它科学人物。
伟大的意义在于无私的高尚的。
2.天才:天才,是指人拥有一定的天赋,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例如: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上是天才,牛顿在经典物理上是天才。
智商是评判天才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
恢复高考后数学“最难”的一年,全国平均分26!每一题都比奥数难
恢复高考后数学“最难”的一年,全国平均分26!每一题都比奥数难在我国,高考是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之一,所以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家中孩子的学习胜过一切!每年6月7号和8号,全国人民都会格外关注高考的情况,一切生产经营行为都要为高考让路,来保障孩子取得好成绩,可是,孩子高考成绩的好坏,影响因素很多,比如试题难度!高考试题的难度,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得分率,特别是数学,自我国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有一年数学试卷可以说是最难!全国平均分才26分?它就是――1984年高考数学!1984年,距离现在已经30多年了,那个年代,人均工资才50左右,自行车数量比现在汽车都少,那年很多事情都被大家遗忘,但是唯独高考数学题,让考生们记忆犹新,因为,实在是太难了!因为我国高考刚恢复没几年,出题的老师们也都没有什么经验,既然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试题当然要有一定的难度,正是这样的思想,很多出题老师在不熟悉当年中小学教材衔接的情况下,出了最难的高考试题!导致很多同学连看都看不懂,最后全国平均分26,北京市平均分才17!看过1984年的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大家都会发现,即使是放到现在的高考,也是很有难度的,从第一题选择题开始,没有一题是可以不用草稿纸就能做出来的,而且更多的题,即使用草稿纸也做不出来!正是因为这一年的高考试题过难,导致普通学生做不出来,只有非常有数学天赋的学生才能考好,所以正是因为这样,后来的奥数题都把1984年高考试题当做范本,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奥数难度都是这个级别。
估计连出题的老师也不知道,无形之间让1984年高考数学卷成了中国奥数比赛的鼻祖!1984年高考以后,教育相关部门也一直在反思高考试题出题难度,题目过难,全国平均分26,根本达不到选拔人才的目的,所以以后的高考数学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么难的试题了,对于后来的考生来说,真的是非常幸运的,毕竟试题再难,在1984年高考卷面前,都是小儿科了。
你还知道哪一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很难?你高考数学考了多少分?。
1977年高考试卷“曝光”,网友:我也能上北大!
1977年高考试卷“曝光”,网友:我也能上北大!A la recherchedu temps perdu一个时代和国家的拐点1977,注定要被铭记和感激记忆时间爱情亲情友情感知人生人生艺术时代生活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1966-1976年高校教育入学是由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因而中国高考制度被迫中断长达十年之久。
1977年9月,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读七七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当年的这一举动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对多数人而言,“高考”是青葱岁月的“焦虑”代词。
但1977年,高考成为百万国人破除年龄、婚否、出身限制,逆转命运的唯一机会。
壹|难忘的1977年高考记得那时想上大学和能上大学的,基本都是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的“知青”,他们第一次尝试“高考”是在1973年。
当时的年轻人都辛辛苦苦准备了的数理化,但由于张铁生事件,这样的“高考”自然而然就泡了汤。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就象大地里滚动的一阵阵惊雷,一时间,全国沸腾了,全民沸腾了,上溯六六届,下至七七届;上到孩子爹妈,下到十七八,人人跃跃欲试,撼动着每个知青的心。
从当年年初开始,就有消息不断从参考消息、从各大院校、从四面八方传到祖国的每个角落、每个知青点。
也不断有高考复习题从上海、从高校邮寄到农村、农场、知青点。
“知青”们都加入千军万马,挤上了独木桥。
不过,当真正捧起书时,他们才体会到什么叫山间竹笋腹中空。
因为初、高中停课闹革命,学工、学农、学军,学业被荒废了。
那年头,作文只写过几篇“嬉笑怒骂”批判稿,物理只参观过几天“三机一泵”,英语只会说几句口号,根本无法应试。
于是,报考者只能突击填鸭。
上个世纪60年代出版的高中教材如同文物一样珍贵,无处寻觅,参考人员只能从邻近的中学找了些油印的讲义回来复习。
1977年湖北语文高考试卷
1977年湖北语文高考试卷摘要:1.1977 年湖北语文高考试卷概述2.试卷的组成部分3.试卷的特点4.试卷的价值和意义正文:【1977 年湖北语文高考试卷概述】1977 年湖北语文高考试卷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份语文高考试卷。
这份试卷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研究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也具有极高的价值。
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试卷的组成部分】这份试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题、翻译题、作文题等。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阅读理解题旨在检验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翻译题则主要测试考生的语言表达和翻译能力;作文题则是对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
【试卷的特点】1977 年的湖北语文高考试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贴近生活。
试卷内容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很多题目都源于生活,旨在培养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2.注重基础知识。
试卷中选择题和填空题占比较大,强调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表明,高考试卷希望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3.考察综合能力。
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翻译题和作文题,都需要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份语文试卷,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教育理念。
【试卷的价值和意义】1977 年的湖北语文高考试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它不仅标志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恢复,而且为后来的高考试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此外,这份试卷还对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做出了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恢复高考第一年1977年的高考试卷,你能得多少分?ABOUT1977年12月,全国570万名考生在同一时刻走进了高考殿堂——“文化大革命”中断了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终于得到恢复。
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但对于570万青年来说,那个冬日阳光灿烂。
1977年英语高考卷1977年语文高考卷一、给下面这句话注音,要标调(3分)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温暖。
二、回答下列问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属于什么词类(2分)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心最红2.指出下面复杂词组中的每个词组属于哪种类型(4分)恢复和发扬毛主席树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3.分析句子成分(4分)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我要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
4.分析多层复句的层次关系(3分)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三、什么叫拟人的修辞方法?举出一例(4分)什么叫拟人的修辞方法?举出一例(4分)四、写出毛主席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中心思想(6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五、将下面两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标清题号(14分)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7分)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7分)六、作文60分文题:一在沸腾的日子里二谈青年时代(二题任选其一)1977年数学高考卷二、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作倾斜角为3/4π的直线,它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
求A、B两点间的距离。
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D、CE分别为斜边AB 上的高和中线(见第三题图),且∠BCD与∠ACD之比为3:1。
求证CD=DE。
四、在周长为300厘米的圆周上有甲、乙两球,以大小不等的速度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甲球从A点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运动,乙球从B点出发按顺时针方向运动,两球相遇于C点。
相遇后,两球各自反向作匀速圆周运动,但这时甲球速度的大小是原来的2倍,乙球速度的大小是原来的一半,以后它们第二次相遇于D点。
已知AmC=40厘米,BnD=20厘米(见第四题图)。
求ACB的长度。
五、1.若三角形三内角成等差数列,求证必有一内角为60°;2.若三角形三内角成等差数列,而且三边又成等比数列,求证三角形三内角都是60°。
六、在两条平行的直线AB和CD上分别取定一点M和N;在直线AB上取一定线段ME=a;在线段MN上取一点K,连结EK并延长,交CD于F(见第六题图)。
试问K取在哪里△EMK与△FNK的面积之和为最小?最小值是多少?附加题(附加题可做可不做,分数另行计算。
)探索Discovery一篇82届毕业生写的回忆文中,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1976年,公社保送工农兵学员,我背着家人又去报名,因为我害怕家人再次为我的失败而痛苦。
当时,管报名的是我父亲的朋友,他一见第一个报名的是我,连忙把我拉到一边,极其神秘地对我说:“这工农兵学员就别奢望了,你想,全公社就两个指标,100个当官的人争,根本就轮不到你,再说你的政治背景……”他看到我双眼是泪,再没有说下去,只是边摇头,边重重地叹下一口气,回来后,我心如刀绞。
回顾REVIEW邓小平复出后,转折点终于来了,七十三岁的他主动要求抓科教工作,拨乱反正。
8月初,召开科学与教育座谈会。
便提到了恢复高考这一命题,当时教育部门以来不及为由,想要维持推荐上大学的方法,引起了与会者的反对,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认为生源的质量更加重要,如果能保证生源,晚入学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些想上大学的看似水平不高,但也不是不是没有人达到要求,只是被埋没了。
最终恢复高考占了上风,并出台文件予以说明。
恢复高考报考人员: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青、复员军人、应届毕业生考试时间:12月10日、11日、12日入学时间:1978年2月底前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理科)政治、语文、数学、史地(文科)考生人数:570万试题:分省自主命题仔细领悟文件精神,发现和今天比有一定的差别,竟然没有外语!很多对英语不感兴趣的、迷茫的都巴不得在那个时代考,其实也有人要考的,外语专业的加试外语,然后就是政治这个学科文理都要考,现在只有文科要,没有生物考试,时间也比较晚,特殊时刻特殊对待。
恢复高考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中国,连偏远山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许多想改变命运的人都跃跃欲试,且看经历者多年后的回忆:“中央文件一发,那真是“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大约在10月,人人都激动起来了。
从“文革”前高1966级到1977应届毕业生,整整12届“精英”,要当场分出高低,定下名分,和平时期打江山,高考是万里征途第一关。
”20多万人的命运将因此改变,有人把高考的结局称为“上天入地”,怎么解释呢,就是考上了就可以被分配,进入体制,后半生不愁,如果没考上,就得接着下地种田,和祖祖辈辈一样,为了城市户口、更好的生活,拼了。
下乡的知识青年不愿在农村了度余生,谁不想出人头地?特别是那些有本事、有上进心的人。
知青渴望回城,如果考上了不就可以回城读大学了么?一个在凤阳插队的知青也知道了这个消息,投入了备考,那时刚开完十一大,又过了七次共产党的代表大会后,当年考入北大的他入主国务院。
简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各地的学习气氛空前浓厚,教材更是紧缺资源,供不应求,排长队购买,抢着传抄,就连解放前的老书都给翻了出来。
我们来体会下当年的气氛:“那时,城里的年轻人胳膊下大都夹着一本四川神中学统编教材。
不管是真考还是假考,你得手持知识以示上进。
我有个工人朋友,不识几个字,平时老找我给他写恋爱信。
一天,老兄夹着一本《战地新歌》来找我写信,问他带书干啥,说是女朋友叫带的。
女朋友讲:“厂子里很多人带书,人人脸上透出兴奋,准有好事。
咱也闹上一本。
”“离考试只有两月,我把中学教材拿来一阵猛背。
我有一个朋友,跟我一样没文化,看到我背到sin和cos,佩服地直流口水,那年头,能干上“赛银”和“可赛银”的,在那帮没文化的弟兄中我是第一份。
”“临近高考时,老师经常在晚上为我们几个准备高考的学生加课辅导。
一些社会上的人听说后找关系进来旁听,后来人越来越多,教室里待不下,就到礼堂辅导,最后竟然发展成整个礼堂都是人。
我们十几个学生坐在最前面,后面黑压压地站满各式各样的人,有青年工人,有下乡知青,他们手拿笔记本,神情庄重地听着老师讲课,在昏暗的灯光下记录。
回头看看,我们心中自然地生出一种优越感。
他们中的许多人前几年也和我们一样,不好好学习,在学校捣乱,遗憾的是高考的恢复并没有从他们那一届开始。
”考试的那一天终于来临了,积压了十年的考生要奔赴迟到的考场,理论上有3000万人可以参加,因为各种原因,实际参战的有570万,在当时也算天文数字了。
考试大军中,老三届比较占优势,就是66、67、68三届高中生,毕竟上过高中,有点基础。
只是十年一晃而过,好多老三届早已结婚生子,不少夫妻同时考试。
更神奇的,甚至出现过父子同场的,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准备试卷的时候,工作人员发现,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纸张印几千万张试卷,最后还是拿印《毛选》的来救急,国家物质匮乏,无奈之举。
考试时间到了,没有监控摄像头,全屏监考老师把关,试卷也发来下了。
这高考试卷有时候用全国卷,有时候自主命题,最近有些省又改回全国卷了,真是应了一句经典名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77年的高考是分省命题,各不相同,相信你也非常好奇,那时的高考都考个啥?不用急,看看下面的197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1.作文《难忘的一天》(80分)2.解释词语(10分)(1)诽谤(2)踌躇(3)明火执仗(4)居心叵测(5)高瞻远瞩3.给下列文言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10分)(第三题就是鹬蚌相争的文言文版,在此就不详细列出来了)总分100分,现在是150;总共就三道题,现在十几二十道;作文占总分五分之四,真是得作文者得天下。
若用今天的眼光看这些题目,简直太水了,哪是给高中生做的,初中生都可以完全拿下。
但在当时可不是那么容易,出高考题的肯定是有水平的老师吧,他难道不知道这个试题的难易程度嘛?他肯定知道,而且也不是一个人出的,可最终还是用了,说明了什么,不用说,你懂的。
考完自然需要人评卷,不妨看看当年改试卷的老师在多年后怎么说:“试题分量、难易程度、及题型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程度,这和后来的高考题简直不可比拟,现在小学升学的语文试题也要比这个复杂得多。
即使这样,对于文革期间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觉得容易,这对老三届的考生就大为有利了。
”“从选材看不存在问题,思想观点没有错误,如有选“毛选”五卷发行的,有知识青年下乡的,有写入党入团的,有写忆苦思甜的,等等。
但真正按记叙文的要求写,可做范文的很少,主要问题是,语言干瘪,内容不具体,假话大话空话多,空泛议论,喊政治口号……有的不注意审题,另起炉灶;有的凭空捏造,随意虚构,脱离实际。
如在我批的卷子中,有一学生这样写道:“在打井时,不小心让石头砸掉一个手指头,但轻伤不下火线,我捡起手指往腰里一别,继续干起来。
”每年高考作文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经常有准高三的学生看了作文题,叹息一句:“幸好我不是今年考。
”再看看其他省份的高考作文,关于政治与人生的比较多,以下是部分:天津:《他像雷锋同志那样》《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河北:《我将怎样度过今后不平凡的二十三年》《园丁赞歌—记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湖南:《心中有话对党说》浙江:《路》吉林:《伟大的胜利—难忘一九七六年的十月》内蒙古:《谈实事求是》《在红旗下》湖北:《学雷锋的故事》江西:《难忘的时刻》(理科)《当我想起雷锋的时候》(文科)辽宁:《在沸腾的日子里》《谈青年时代》相比于数学,语文还算好考的,作文写个题目都有点分,可数学就不容乐观了,面对着函数等题目,许多考生简直就是看天书,有些省不及格的人数接近七成,几十年后的今天,好多省的数学平均分都及不了格。
至于政治、地理、历史,背了问题就不大,08年后就没这么死板了。
经过一番苦战,只有少数人脱颖而出,大部分考生还是该干啥干啥,结果显示:各大高校共录取学生27.3万人,录取比例为29比1,新中国成立28年来,竞争从未如此激烈。
因为是冬季考试,所以入学时间定在春季,学制四年,于1982年毕业;没考上的也不用灰心,半年后,又将举行1978年的高考,同样有机会。
记得有本教辅试卷叫《天利三十八套》,掐指一算,恢复高考后考试部门也确实出了三十八套试卷考中国的学生,一年算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