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光学实验思考题集

合集下载

牛顿环思考题

牛顿环思考题

.实用文档.1,此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原因是哪些?如何减少误差?系统误差:平凸透镜与平面玻璃接触点有灰尘,引起附加光程差。

偶然误差:空程误差。

减少误差的方法:〔1〕光线要纯,波长要准〔2〕光线与被测面要垂直〔3〕光圈要数准2,用牛顿环装置能否测量曲率大的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什么?可以,再找一平面玻璃板,把凸透镜凸面正放在平面玻璃板上,在用波长的光来做干预实验,读出条纹间距,推算出曲率半径。

3,如何用透射光来观察,这时的干预图与反射的又什么不同?原因何在?主要是由直接透射的那束光和经过反射以后再透射的光干预形成的,在观察反射光牛顿环的反面观察即可。

与反射光的牛顿环明暗相反,因为二者在光尘上相差半波简单来说是由于薄膜干预,牛顿环有一个平面和一个凸面镜和在一起,他们之间有一层空气薄膜,光入射到这个空气薄膜界面上时就可以干预,由于空气薄膜厚度不同就产生明暗条纹,单色光是亮暗相间,白光是彩色的条纹,再明朗的地方平着看镜面就行了,相位上就差pi,故是一明一暗。

4,为什么牛顿环越来越密?牛顿环越来越密,其实就是光程差的变化率逐渐增大,越远离接触点,其空气间隙越大,而且变化率也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在接触点附近需要相差X 才产生一个光程差,而远离接触点的地方只需相差0.5X 就可以产生一个光程差从而得到一个干预条纹,越到后面,产生光程差所需距离就越小,从而条纹间距越来越小5,假设用白照射产生牛顿环,其颜色顺序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由于白光由七种不同波长的光组成,当照射牛顿环时,不同的单色光通过牛顿环造成的光程差不同,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最短,因此从环心往外形成紫色到红色的七色光环。

6,你能用等厚干预方法测量另一微小长度吗?不能,可以用等倾干预方法测量。

.。

物理实验牛顿环思考题

物理实验牛顿环思考题

一、等厚干涉的特征
等厚干涉是因为平行光入射到厚度有变化的薄膜上、下表面而形成的干涉条纹.薄膜厚度相同的地方形成相同级数的明暗干涉条纹,故称等厚干涉。

条纹特点是对于劈尖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平行的等间距的干涉条纹。

对于牛顿环,干涉条纹则是不等间距的环状条纹。

二、测量波长的方法
1、衍射光栅测波长
2、双棱镜测波长
3、驻波法测波长
4、牛顿环测波长
牛顿环实验测光波波长,当知道球面的曲率半径时可根据公式λ=(r²m-r²n)/(m-n)R算出。

5、分光计测光波波长
5、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光波波长
牛顿如何发明牛顿环一种光的干涉图样.是牛顿在1675年首先观察到
的.将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透镜放在一块玻璃平板上,用单色光照射透镜与玻璃板,就可以观察到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圆环分布是中间疏、边缘密,
圆心在接触点O.从反射光看到的牛顿环中心是暗的,从透射光看到的牛顿环中心是明的.若用白光入射.将观察到彩色圆环.牛顿环是典型的等厚薄膜干涉.凸透镜的凸球面和玻璃平板之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变化的圆尖劈形空气簿膜,当平行光垂直射向平凸透镜时,从尖劈形空气膜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相互叠加而产生干涉.同一半径的圆环处空气膜厚度相同,上、下表面反射光程差相同,因此使干涉图样呈圆环状.这种由同一厚度薄膜产生同一干涉条纹的干涉称作等厚干涉.牛顿在光学中的一项重要发现就是"牛顿环"。

这是他在进一步考察胡克研究的肥皂泡薄膜的色彩问题时提出来的。

光学实验高考题解析

光学实验高考题解析

光学实验高考题解析光学实验是高考物理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考察学生对光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操作的理解。

本文将结合常见的光学实验高考题目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题目。

一、水面反射和折射实验题型解析【题目】以下是某学校物理实验指导书中的一道题:小杨师从物理老师学习实验操作技巧,进行了一个实验。

他在实验室里放置一面平的玻璃板,板的上方吊一支尺子,然后让尺子沿水平方向伸出平板一段距离,观察到尺子的两段并没有正常相连。

小杨将实验装置画成示意图如下:[示意图]请你分析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水面反射和折射实验题。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当尺子伸出平板一段距离时,水面的反射光和水面下方的折射光并没有正常相连。

首先,我们可以分析尺子在水面下方折射光的路径。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在垂直入射平板界面上时会发生折射,假设水的折射率为n,则折射后的角度可以通过折射定律计算得到。

由于水的折射率约为1.33,较空气的折射率1相差较大,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差别会很明显。

接着,我们分析尺子上方的反射光线路径。

根据反射定律,平行于平板的光线入射到平板上时,反射光线也将平行于入射光线。

因此,尺子上方的反射光线路径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实验现象是由于尺子上方的反射光线路径和水面下方的折射光线路径有所偏差导致的。

由于两者的光线路径不同,所以尺子的两段在我们的视线中并没有正常相连。

【总结】这道题考察了水面反射和折射的实验现象和原理。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应用折射定律、反射定律,我们可以得到正确的解答。

同时,这道题目也提醒我们在实验中要注意光线的路径和反射、折射现象。

二、凸透镜成像实验题型解析【题目】以下是某省高考试题中的一道题:小明在物理实验课上进行了一个凸透镜的实验。

他将一张纸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方,然后调整纸的位置使其可以清晰地看到倒立的实物影像。

小明根据此现象,确定了凸透镜的焦距。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小明观察到的倒立影像的形成原理是什么?2. 小明在实验中调整纸的位置时,为什么可以清晰地看到倒立的实物影像?3. 小明如何利用实验现象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解析】这是一个关于凸透镜成像的实验题。

高中物理实验思考题

高中物理实验思考题

高中物理实验思考题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中,常见大纲规定实验之外的考题,于是有一些老师放松了规定实验的教学,热衷于找规定实验之外的新题让学生做,这是错误的。

第一,基本仪器的使用、规定实验仍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第二,新实验和设计实验是从规定实验中使用的原理、方法、器材迁移来的,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对于规定实验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才有可能对由它迁移来的考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受考试方式和条件的限制,高考考查的主要是对实验的理解水平和迁移能力。

简单地会做规定实验,已经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着重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我们拟了一些思考题,在做实验或者复习实验时,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进行思考和讨论。

下面就是这些思考题。

一.基本实验知识1.物理中的测量数据与数学上的数有什么不同?2.什么是误差?3.从产生误差的原因上看,误差分为哪两种?什么是随机误差?它有什么特点?怎样减少随机(偶然)误差?什么是系统误差?它有什么特点?怎样减少系统误差?4.从计算方法上看,误差分为哪两种?评价误差大小,主要看什么误差?5.什么是有效数字?下面几个长度值各是几位有效数字?前三个长度各是用什么样的刻度尺测量出来的?第四个长度是用什么测量出来的?1.23m,0.232m,23.00cm,1.024mm,4.6×103km6.什么是直接测量?高中物理实验中哪些量是直接测量的?什么是间接测量?高中物理实验中哪些量是间接测量的?7.间接测量的原理是怎样的?怎样确定被测量的计算式?怎样确定测量哪些量?用哪些器材?(例如)怎样测量重力加速度?说明每个方案根据的公式,需要直接测哪些量?8.两个物理量成正比时怎样用图象验证它们的关系?两个物理量成反比时怎样用图象验证它们的关系?9.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在描点前怎样列表整理数据?由数据描点,描成圆点好,还是斜叉好,还是十字好?为什么?由描出点画直线,要遵守哪三条规则?10.怎样求做出的直线的斜率?用量角器量出角度,在函数表里查出该角的正切值就是斜率,对吗?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主要工具有哪些?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应如何正确读数?2.游标卡尺由哪几部分组成?外测脚、内测脚和尾尺各有什么用途?3.如何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4.游标卡尺有几种?对每一种游标卡尺回答下列问题:在游标尺上有多少个等分刻度?游标尺上所有刻度的总长度是多少?游标尺上一个格的实际多少?5.游标卡尺如何读数?6.螺旋测微器四哪些部分组成?旋钮每转一周,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多大距离、活动刻度转动几个格?活动刻度每动一个格,螺杆进退多少?7.怎样用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开始旋转哪部分,测微螺杆接近被测物体时,又应当旋转哪部分?为什么要这样操作?8.螺旋测微器怎样读数?注意些什么?三.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1.科学探索都是从研究者提出猜测开始的,对于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我们提出如下几种猜测:(1)弹力大小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牛顿环实验思考题

牛顿环实验思考题

牛顿环实验思考题引言牛顿环实验是一种用来研究光的干涉现象的实验。

通过该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究光的干涉原理以及与光的波动性质有关的一些重要现象。

在进行牛顿环实验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思考题,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实验的理解,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

本文将围绕牛顿环实验展开思考,探讨其中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牛顿环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凸透镜?在牛顿环实验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凸透镜。

这是因为凸透镜可以使光经过后,光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干涉现象。

当光垂直入射到玻璃平面上时,一部分光会反射,另一部分光会透过玻璃。

进入玻璃后,光线会发生折射,其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有关。

在凸透镜上,由于玻璃的曲率半径不同,导致不同位置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光程差不同。

这种光程差会产生干涉带,形成我们所见到的牛顿环。

问题二:为什么牛顿环是圆环状的?牛顿环实验中,当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干涉图案时,我们会发现干涉带呈现出一种圆环状的形态。

这是因为光程差与位置的关系使得干涉带呈现出同心圆的形状。

在实际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光源位于玻璃表面下方时,干涉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圆环形状。

而当光源位于玻璃表面上方时,干涉带则呈现出较为模糊的交叉条纹。

这是由于光的反射与折射在玻璃表面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问题三:牛顿环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平行光?如果使用非平行光会发生什么?在进行牛顿环实验时,通常会使用平行光源。

平行光是指光线方向相同,光线传播方向保持不变的光。

使用平行光的好处是可以使光线入射时的入射角度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如果使用非平行光进行牛顿环实验,实验结果可能会发生较大的误差。

这是因为非平行光的入射角度不同,导致光线在玻璃表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角度也不同,从而使得干涉带出现失真。

因此,使用平行光进行牛顿环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四:牛顿环实验中,平行光的源的位置对干涉图案有何影响?在牛顿环实验中,平行光的源的位置对干涉图案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如果使用的玻璃砖的两个表面aa′、bb′明显不平行,则对其他做法都正确的情况下,所测得的折射率将()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确定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单缝宽度为h,双缝距离为d,双缝与屏的距离为l,当采取下列四组数据中的哪一组时,可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可辨的干涉条纹( )A.h=1cm,d=0.1mm,l=1mB.h=1mm,d=0.1mm,l=10cmC.h=1mm,d=10cm,l=1mD.h=1mm,d=0.1mm,l=1m3.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光源与屏之间应依次放置()A.单缝、滤光片、双缝B.滤光片、单缝、双缝C.滤光片、双缝、单缝D.双缝、单缝、滤光片4.“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aa'和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1P和2P,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3P和4P,在插3P和4P时,应使()A.3P只挡住1P的像B.4P只挡住2P的像C.3P同时挡住1P、2P的像5.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图中有四个光学元件的名称空缺,关于它们的名称正确的是()A.①单缝②滤光片③双缝B.①滤光片②双缝③遮光筒C.②凸透镜③双缝④遮光筒D.①凸透镜②单缝③双缝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并测量光的波长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装置中的①②③元件分别为滤光片、单缝、双缝B.将绿色滤光片换成红色滤光片,干涉条纹间距变大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不变D.减小实验中的双缝间距,目镜中的条纹数会增加7.对于以下的光学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是双缝干涉示意图,若只增大两个狭缝1S、2S间的距离d,相邻亮条纹间距离x将增大B.图乙是单色光单缝衍射实验现象,若在狭缝宽度相同情况下,上图对应光的波长较短C.图丙是用干涉法检测工件表面平整程度时得到的干涉图样,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测的平面在此处是凸起的D.图丁中的P、Q是偏振片,当P固定不动,缓慢转动Q时,光屏上的光亮度将一明一暗交替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纵波8.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不用激光光源而用一般的单色光源,为了完成实验可在双缝前边加一单缝获得线光源,如图所示,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移动,则()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不变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上移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二、多选题9.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由于()A.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B.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在同一高度C.单缝与双缝不平行D.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10.如图所示,在用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如果所用的玻璃砖ABCD的上表面AB和下表面CD不严格平行(AD略大于B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此玻璃砖做实验,画出的折射光线c和相应的入射光线a不再平行,因此对实验结果产生系统误差B.用此玻璃砖做实验,画出的折射光线c和相应的入射光线a不再平行,但不会因此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C.沿着从纸外向纸里的方向看,射出光线c相对于入射光线a有顺时针方向的微小偏转D.沿着从纸外向纸里的方向看,射出光线c相对于入射光线a有逆时针方向的微小偏转11.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实验中,做好如丙图所示调整后,在单缝与光源之间放上红色滤光片就可见到红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光学基础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光学基础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1 图片细节模糊如何用空间滤波加以改善光点离谱面中心的距离是标志面上该频率成分的高低离中心远的点代表物面上的高频成分反映物的细节成分。

靠近中心的点代表物面的低频成分反映物的粗轮廓中心亮点是零级衍射即零频它不包含任何物的信息所以反映在像面上呈现均匀光斑而不能成像。

如果使离谱面中心的距离远的光点即代表物面上的高频成分的光点透过狭缝则可使细节比较模糊的照片变的较清晰。

2 物理实验全息照相中的参考光和物光的光程差为什么要相等?为什么不能用白光拍摄?全息照相记录的是参考光和物光的干涉条纹,显然只有两者的光程相近时,才会发生干涉。

全息照相一般用激光,单色光,饱和度好,也有用白光拍摄的,那样拍出来的照片在日光下就能看出立体的影像,但是那种拍摄有比较高的要求。

激光拍摄在原光路中就能看出立体影像。

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1.什么是用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厚度的基本思路?一束自然光经起偏器变成线偏振光,再经1/4波片,使它变成椭圆偏振光入射在待测的膜面上。

反射时,光的偏振状态将发生变化。

根据偏振光在反射前后的偏振状态变化,包括振幅和相位的变化,便可以确定样品表面的许多光学特性,可以推算出待测膜面的某些光学参数(如膜厚和折射率)。

2.什么是线偏振光?什么是椭圆偏振光?什么是圆偏振光?什么是四分之一波片?什么是二分之一波片?什么是布儒斯特角?⑴线偏振光,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只包含一种振动,其振动方向始终保持在同一平面内,这种光称为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

⑵椭圆偏振光,在光的传播过程中,空间每个点的电矢量均以光线为轴作旋转运动,且电矢量端点描出一个椭圆轨迹,这种光称为椭圆偏振光。

迎着光线方向看,凡电矢量顺时针旋转的称右旋椭圆偏振光,凡逆时针旋转的称左旋椭圆偏振光。

椭圆偏振光中的旋转电矢量是由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互相垂直、有固定相位差的电矢量振动合成的结果(见波片)。

⑶圆偏振光,旋转电矢量端点描出圆轨迹的光称圆偏振光,是椭圆偏振光的特殊情形。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光学实验思考题集一、薄透镜焦距的测定⒈远方物体经透镜成像的像距为什么可视为焦距?答:根据高斯公式vf u f '+=1,有其空气中的表达式为'111f v u =+-,对于远方的物体有u =-∞,代入上式得f ′=v ,即像距为焦距。

⒉如何把几个光学元件调至等高共轴?粗调和细调应怎样进行?答:对于几个放在光具座上的光学元件,一般先粗调后细调将它们调至共轴等高。

⑴ 粗调将光学元件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靠拢,用眼睛观察各光学元件是否共轴等高。

可分别调整:1) 等高。

升降各光学元件支架,使各光学元件中心在同一高度。

2) 共轴。

调整各光学元件支架底座的位移调节螺丝,使支架位于光具座中心轴线上,再调各光学元件表面与光具座轴线垂直。

⑵细调(根据光学规律调整)利用二次成像法调节。

使屏与物之间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且二者的位置固定。

移动透镜,使屏上先后出现清晰的大、小像,调节透镜或物,使透镜在屏上成的大、小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其中心重合。

⒊能用什么方法辨别出透镜的正负?答:方法一:手持透镜观察一近处物体,放大者为凸透镜,缩小者为凹透镜。

方法二:将透镜放入光具座上,对箭物能成像于屏上者为凸透镜,不能成像于屏上者为凹透镜。

⒋测凹透镜焦距的实验成像条件是什么?两种测量方法的要领是什么?答:一是要光线近轴,这可通过在透镜前加一光阑档去边缘光线和调节共轴等高来实现;二是由于凹透镜为虚焦点,要测其焦距,必须借助凸透镜作为辅助透镜来实现。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先放凸透镜于光路中,移动辅助凸透镜与光屏,使箭物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不应太小)后固定凸透镜,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于光路中,并移动光屏和凹透镜,成像后固定凹透镜(O 2),并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此时O 2P =u ,O 2P ′=v 。

用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取凸透镜与箭物间距略小于两倍凸透镜的焦距后固定凸透镜(O1),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再放凹透镜和平面镜于O1P之间,移动凹透镜,看到箭物平面上成清晰倒立实像时,记下凹透镜的坐标位置(O2),则有f2=O2P。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一.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1.如果将纳光灯换为白光光源,所看到的牛顿还将会有什么特点?所看到的牛顿环中间仍是暗斑,但暗斑往外形成彩纹,由于白光光源有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成,所以相干的光程差不同.2为什么说读数显微镜测量的是牛顿环的直径,而不是牛顿环放大像的直径?因为在测量时被放大牛顿环直径时,显微镜内的叉丝(即标尺)也放大,移动叉丝测量的直径为所得直径. 3.为何牛顿环不一样宽,而且随技术增加而减少?怎样可测准D?由于牛顿环上透镜是球面,下透镜是平面,所以靠近中间位置空气膜比较薄,因此光程差小,所以中间条纹宽,而边缘处相反。

牛顿环明环半径r 明 =2)12(入R k ,暗环半径r 暗=入kR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测直径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二.迈克尔逊干涉议测光波波长怎么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透明介质的折射率?现就假如已知某透明介质的厚度,要测该透明介质的折射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①以钠光为光源调出等倾干涉条纹。

②移动M2镜,使视场中心的视见度最小,记录M2镜的位置;在反射镜前平行地放置玻璃薄片,继续移动M2镜,使视场中心的视见度又为最小,再记录M2镜位置,连续测出6个视见度最小时M2镜位置。

③用逐差法求光程差Δ d 的平均值,再除以该透明介质得厚度,就是折射率 等倾干涉:干涉条纹是一系列与不同倾角θ(出或入射角)相对应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条纹等厚干涉: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直条纹1.原理:P96图形调节M1向前或后平移λ/2距离时,可观察到干涉条纹平移过一条,所以,视场中移动的条纹数目ΔN 与M1移动的距离有以下关系:Δd=ΔN λ/2,由移动数ΔN 及M1移动距离Δd ,可得λ=2Δd/ΔN.2.怎样得到等厚干涉条纹?仔细调节平面镜,使其稍许倾斜,转动螺旋,使弯曲条纹向圆心方向移动,可观察到陆续出现一些直条纹,即等厚干涉条纹。

三.光栅衍射光谱及光波波长的测定1. 试分析光栅衍射光谱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当入射光线为平行单色光是,得到明暗相同的衍射条纹,明条纹很窄,相邻明条纹见的暗区间的暗区很宽,当入摄光为白光时,中央零放明纹们为白光.其两册则形成各种颜色条纹的光谱,不同波长由短到长的次序自中央向外侧依次分开排列,形成由紫到红对称排列的彩色光带.2.实验中狭缝太宽或太窄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狭缝太宽最终也只会形成白光,由衍射形成条件,当光波波长比缝大得多才能明显衍射;由光栅公式(a+b)sinφ=kλ可知狭缝太窄则给人一种形成单色光的感觉,因为光强太弱,而没有射条纹.四.偏振光分析1.研究光的偏振物性有何意义?有哪些实际应用?研究光的偏振性质可以把它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利用偏振光读出光盘记录的信息;利用偏振光放立体电影和做糖度计;利用偏振光分析物质内部产生的应力的光弹性学;利用偏振光的反射研究表面状态等.由于偏振光具有包括偏振方向在内的更多的信息,偏振光可作为高效信息的传输和测试手段,而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处理,又能将复杂的偏振光通过计算机界面直观地显示出来2.如果在互相正交的偏振片P1.P2中间插入一块λ/2片,使其光轴与起偏器P1的偏振化方向平行,那么,透过检偏器P2的光是亮的还是暗的?为什么?将检偏器P2转动90度后光是亮的还是暗的?为什么?a 暗的,没有设变振的方向b 暗的,相当于180度夹角,振动方向还是一样。

光学相关实验--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重难点(解析版)

光学相关实验--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重难点(解析版)

光学相关实验学习目标对应题号目标01测量介质折射率1,3,5,9,10,11,15,16,18,22目标02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2,4,6,7,8,12,13,14,16,17,19,20,211(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用激光测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玻璃砖与屏P 平行放置,从另一侧用激光笔以一定角度照射,此时在屏上的S 1处有激光点,移走玻璃砖,光点移到S 2处,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激光束经玻璃折射后完整的光路图;(2)已经测出AB =l 1,OA =l 2,S 1S 2=l 3,则折射率n =(用l 1、l 2、l 3表示);(3)若改用宽ab 更小的玻璃砖做实验,则S 1S 2间的距离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l 1(l 1-l 3)2+l 22(l 1-l 3)l 21+l 22变小【详解】(1)[1]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如下图所示(2)设光线入射角为θ、折射角为α,则在C 点根据折射定律有n sin θ=sin α由于射入玻璃砖的入射角是射出玻璃砖的折射角,则S 1S 2=CB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sin θ=l 1-l 3(l 1-l 3)2+l 22sin α=l1l 21+l 22联立解得n =l 1(l 1-l 3)2+l 22(l 1-l 3)l 21+l 22(3)[3]若改用宽ab 更小的玻璃砖做实验,则画出光路图如下可看出S 1S 2间的距离变小。

2(2022·海南·高考真题)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则:①a 、b 分别是()A.单缝和双缝B.双缝和单缝C.单缝和单缝D.双缝和双缝②如果双缝间距是d ,双缝到毛玻璃的距离是L ,第一条亮纹到第六条亮纹间距是x ,则光的波长是。

(用x 、d 、L 表示)【答案】Ad x5L【详解】①[1]由双缝干涉原理可知,先用滤光片得到单色光,然用单缝得到细长的光源,最后用双缝得到两束相干光,故a 、b 分别单缝和双缝。

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

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

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实验二十八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思考题参考答案】1.视深法和光路法测量时,玻璃砖两个界面的平行度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答:玻璃砖两个界面的平行度对光路法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这是因为如果两个界面不平行,能够看成三棱镜,出射线偏向厚度增加方向(相当于底部),只要用光路法找到入射线、出射线和两个界面,都能确定对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从而按折射定律计算折射率。

对视深法测量结果是否影响,请自己根据测量原理思考。

2.视深法和光路法测量时,玻璃砖厚些还是薄些好?为什么?答:厚些好。

在视深法中,玻璃砖越厚h越大,这样由于像的位置不准引起的相对误差越小。

在光路法中,玻璃砖越厚,由于ABCD位置定的不准,引起入射角和折射角的误差越小,折射率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光路法测量时,为什么入射角不能过大或过小?答:折射率决定于两个角度的正弦比,入射角太小时,角度误差引起正弦函数的误差变大,入射角和折射角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误差影响变大。

入射角太大时,折射角也变大,折射能量太小,同时由于色散严重,出射光束径迹不清晰(或在利用大头针显示光路时,大头针虚像模糊)折射角不易定准。

4.光路法测量时,若所画直线ab 和cd 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那么,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答: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小。

如果所画直线ab 和cd 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如图所示。

实际折射线如图中虚线,而作图的折射线为图中实线,测量的折射角大于实际折射角,折射率r i n sin sin ,测量折射率值偏小。

间距小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的问题,自己回答。

实验二十九 测定薄透镜的焦距【思考题参考答案】1.作光学实验为何要调节共轴?共轴调节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对多透镜系统如何处理?答:光学实验中经常要用一个或多个透镜成像。

由于透镜在傍轴光线(即近轴光线)下成像质量好,基本无像差,能够减小测量误差,必须使各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即共轴)。

高中物理光学习题含解析

高中物理光学习题含解析

光 学第一部分 五年高考题荟萃20XX 高考新题1.〔09·全国卷Ⅰ·15〕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 ,右镜8m ,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 B 〕A .24m B .32m C .40m D .48m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从右向左在左镜中的第一个像是物体的像距离物体8cm,第二个像是物体在右镜所成像的像,第3个像是第一个像在右镜中的像在左镜中的像距离物体为32cm.2.〔09·全国卷Ⅱ·21〕一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ABC 为直角三角形〔AC 边末画出〕,AB 为直角边∠ABC=45°;ADC 为一圆弧,其圆心在BC 边的中点。

此玻璃的折射率为1.5。

P 为一贴近玻璃砖放置的、与AB 垂直的光屏。

若一束宽度与AB 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从AB 边垂直射入玻璃砖,则 〔 BD 〕 A. 从BC 边折射出束宽度与BC 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 B. 屏上有一亮区,其宽度小于AB 边的长度 C. 屏上有一亮区,其宽度等于AC 边的长度D. 当屏向远离玻璃砖的方向平行移动时,屏上亮区先逐渐变小然后逐渐变大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宽为AB 的平行光进入到玻璃中直接射到BC 面,入射角为45o>临界角5.11arcsin=θ,所以在BC 面上发生全反射仍然以宽度大小为AB 长度的竖直向下的平行光射到AC 圆弧面上.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到在屏上的亮区宽度小于AB 的长度,B 对.D 正确。

3.〔09·XX 物理·6〕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 〔 AD 〕 A .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B .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C .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D .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解析:每种金属都有它的极限频率0ν,只有入射光子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0ν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且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则产生的光子数越多,光电流越强;由光电效应方程0k E h W h h ννν=-=-,可知入射光子的频 率越大,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越大,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所以AD 正确。

光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光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30
40
50
伏安特性曲线照度与光电
流曲线
(3)零电压下的光电流及截止电压与照度的关系
20.0
1.96
30.0 1.06 0.65
35.0 0.85 0.66
40.0 0.64 0.62
50.0 0.61 0.64
60.0 0.58 0.65
70.0 0.55 0.63
答:临界截止
u/v
s0.64
25.0 1.85 0.63
2.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波长为640nm,两狭缝间距为0.4mm,光屏离狭缝的距离为50cm.试求:(1)光屏上第1亮条纹和中央亮条纹之间的距离;(2)若p点离中央亮条纹为0.1mm,问两束光在p点的相位差是多少?(3)求p点的光强度和中央点的强度之比.
?y?
解:(1)由公式
r0
?d
?y?

r050??6.4?10?5?8.0?10?2cmd =0.4
③为了使十字丝对准光谱线,可以使用望远镜微调螺钉12来对准。
④测量时,可将望远镜置最右端,从-l级到+1级依次测量,以免漏测数据。
数据处理
左1级右1级
(k=-1) (k=+1)
(2)计算出紫色谱线波长的不确定度
2
?
其中
? ? +
(a b)sin ?
u ? ? = a + ?
cos15 60 180 092
(2)由课本第20页图1-2的几何关系可知
r2?r1?dsin??dtan??d
y0.01
?0.04?0.8?10?5cmr050
???
2?
?
(r2?r1)?
2???5?0.8?10?

光学试验思考题集

光学试验思考题集

光学实验思考题集一、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⒈远方物体经透镜成像的像距为什么可视为焦距? 答:根据高斯公式v f u f '+=1,有其空气中的表达式为'111fv u =+-,对于远方的物体有u =-∞,代入上式得f ´=v ,即像距为焦距。

⒉如何把几个光学元件调至等高共轴?粗调和细调应怎样进行?答:对于几个放在光具座上的光学元件,一般先粗调后细调将它们调至共轴等高。

⑴ 粗调将光学元件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靠拢,用眼睛观察各光学元件是否共轴等高。

可分别调整:1) 等高。

升降各光学元件支架,使各光学元件中心在同一高度。

2) 共轴。

调整各光学元件支架底座的位移调节螺丝,使支架位于光具座中心轴线上,再调各光学元件表面与光具座轴线垂直。

⑵细调(根据光学规律调整)利用二次成像法调节。

使屏与物之间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且二者的位置固定。

移动透镜,使屏上先后出现清晰的大、小像,调节透镜或物,使透镜在屏上成的大、小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其中心重合。

⒊能用什么方法辨别出透镜的正负?答:方法一:手持透镜观察一近处物体,放大者为凸透镜,缩小者为凹透镜。

方法二:将透镜放入光具座上,对箭物能成像于屏上者为凸透镜,不能成像于屏上者为凹透镜。

⒋测凹透镜焦距的实验成像条件是什么?两种测量方法的要领是什么?答: 一是要光线近轴,这可通过在透镜前加一光阑档去边缘光线和调节共轴等高来实现;二是由于凹透镜为虚焦点,要测其焦距,必须借助凸透镜作为辅助透镜来实现。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先放凸透镜于光路中,移动辅助凸透镜与光屏,使箭物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不应太小)后固定凸透镜,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于光路中,并移动光屏和凹透镜,成像后固定凹透镜(O 2),并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此时O 2P =u ,O 2P ´=v 。

用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取凸透镜与箭物间距略小于两倍凸透镜的焦距后固定凸透镜(O 1),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和平面镜于O 1P 之间,移动凹透镜,看到箭物平面上成清晰倒立实像时,记下凹透镜的坐标位置(O 2),则有f 2 =O 2P 。

物理实验——平行光管的使用思考题

物理实验——平行光管的使用思考题

最小分辨角:最小分辨角是指能够分辨最小细节的能力,分辨出的最小角距。

人们能与不能分辨之间不存在明显界限。

两个中央亮斑的中心对光学系统L的张角q0,称为光学系统的最小分辨角。

几何光学的知识我们知道,一个物点发出的光通过光学系统后,能够得到一个对应的像点。

但是光的衍射现象告诉我们,光学系统对物点所成的像,不可能是几何点,而是具有一定大小的光斑,并且在其周围有亮暗交替的环状衍射条纹。

如果两个物点的距离很小,对应的光斑互相重叠,即使光学系统的放大率很高,所成的像对眼睛的张角很大,但仍然不能分辨它们。

所以说,光的衍射现象限制了光学系统的分辨能力,并且这是光学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光衍射的规律分析光学系统的分辨本领。

如果A1和A2相距不太近,它们所成像的中央亮斑相距较远,两个中央亮斑的中心对光学系统L的张角q也较大,人眼可以毫不困难地分辨这两个物点所成的像。

如果A1和A2相距很近,它们所成像的中央亮斑大部分相重叠,亮斑中心对光学系统L的张角q很小,人眼无法分辨这到底是一个物点所成的像还是两个物点所成的像。

人们能与不能分辨之间不存在明显界限。

两个中央亮斑的中心对光学系统L的张角q0,称为光学系统的最小分辨角。

最小分辨角可由下式表示,最小分辨角q0的倒数,称为光学系统的分辨本领。

显然,最小分辨角q0就是艾里斑的半角宽度j0。

对于任何光学系统,如果它所观察的物体上最远两点对它的张角小于最小分辨角q0,那么这个系统对该物体实际上是无法分辨的。

要提高光学系统的分辨本领,必须增大光学系统的孔径D,使用波长短的光。

显微镜的最大分辨本领取决于物镜的最大分辨本领,要提高物镜的分辨本领,就应增大物镜的孔径,并使用波长短的光观察。

增大物镜孔径的余地是有限的,而使用短波光却是提高显微镜分辨本领的有效途径。

紫外光显微镜所使用的紫外光波长在200nm到250nm,这样可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比使用可见光提高一倍左右。

牛顿环实验报告思考题

牛顿环实验报告思考题

牛顿环实验报告思考题牛顿环实验报告思考题引言:牛顿环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实验,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于17世纪提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深入了解光的性质。

本文将对牛顿环实验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思考题,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一实验的理解。

实验原理:牛顿环实验是基于光的干涉现象。

当平行光通过一个凸透镜后,光线会在透镜和玻璃片的交界处形成一系列亮暗相间的圆环。

这些圆环被称为牛顿环。

牛顿环的形成是由于光的波动性质,不同波长的光在玻璃片和透镜之间的传播路径差不同,从而产生干涉现象。

思考题一:牛顿环的颜色与波长的关系在牛顿环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圆环的颜色是由亮到暗依次变化的。

这种变化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传播过程中的干涉造成的。

根据光的干涉理论,波长越长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更大的路径差,从而形成暗环。

相反,波长越短的光则会形成亮环。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牛顿环的颜色与光的波长呈反比关系。

思考题二:牛顿环的颜色与透镜的曲率半径的关系在牛顿环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透镜的曲率半径增大时,亮环的直径也会增大。

这是因为透镜的曲率半径决定了透镜的焦距,而焦距又决定了光线在透镜和玻璃片之间的传播路径差。

当透镜的曲率半径增大时,光线的传播路径差也会增大,从而导致亮环的直径增大。

思考题三:牛顿环的应用牛顿环实验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研究工具,还有一些实际应用。

例如,牛顿环实验可以用于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和透镜的折射率。

通过测量亮环的直径和透镜的焦距,我们可以利用牛顿环公式推导出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的关系,从而实现对透镜性质的测量。

结论:牛顿环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实验,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的干涉现象。

通过对牛顿环实验的探讨,我们发现牛顿环的颜色与光的波长呈反比关系,牛顿环的直径与透镜的曲率半径呈正比关系。

此外,牛顿环实验还有一些实际应用,例如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

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牛顿环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光学的认识和理解。

高三物理实验思考题

高三物理实验思考题

高三物理实验思考题�オソ�年来物理高考试题中,常见大纲规定实验之外的考题,于是一些老师放松了规定实验的教学,专门找规定实验之外的新题让学生做,这是错误的.第一,基本仪器的使用、规定实验仍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第二,新实验和设计实验是从规定实验中使用的原理、方法、器材迁移来的,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对于规定实验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才有可能对由它迁移来的考题作出正确的回答.�オナ芸际苑绞胶吞跫�的限制,高考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水平和迁移能力.简单地会做实验,已经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着重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水平,教师讲解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多思考.在做实验或者复习实验时,笔者在此提供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进行思考和讨论.下面就是这些思考题.�オヒ弧⑹笛榛�础知识思考题�オ�1.物理中的测量数据与数学上的数有什么不同? �オ�2.什么是误差�オ�3.从产生误差的原因上看,误差分为几种?从计算方法上看,误差分为几种? �オ�4.怎样减少随机(偶然)误差?怎样减少系统误差?�オ�5.什么是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位数与测量的精确程度有什么关系? �オ�6.什么是直接测量?什么是间接测量?�オ�7.间接测量的方案怎样确定?测什么量?用什么仪器?�オ�8.两个物理量成正比时怎样用图象验证它们的关系?两个物理量成反比时怎样用图象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オ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オ�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オ�2.该实验中哪两个力是分力?哪个力是合力?合力和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是什么? �オ�3.实验时,为什么细绳应当平行并接近木板? �オ�4.怎样测出和记录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オ�5.怎样画出各力的图示?为什么要用同一标度?�オ�6.该实验中是怎样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测出的合力和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是否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オ�7.没有橡皮筋怎样完成这个实验?�オ�8.想一想,只有一个弹簧秤,怎样做这个实验?�オ�9.若保持分力F1的大小不变,使它向外侧转动一个不大的角度,仍然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点O,另一个分力怎样变?�オト�、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加速度�オ�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什么电源?电压多高? �オ�2.电磁打点计时器由哪些部分组成?�オ�3.为什么打点的周期和频率与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相同?为什么使用打点计时器要求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オ�4.怎样利用纸带上的点迹判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点迹是怎样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点迹是怎样的?�オ�5.什么是计数点和计数周期?“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与“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计数周期各是多大?�オ�6.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计数点距离取得远了好还是取得近了好?�オ�7.怎样由纸带计算出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根据公式a=(s2-s1)/T,a=(sn-sm)(n-m)T,a=(v2-v1)/t,这三种计算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的方法的本质各是什么?�オ�8.怎样用图象法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オ�9.纸带上的位移数据在考题中可能是怎样给出的?(各点与起点的距离d,或者各点间的距离s)�オニ摹⒀橹づ6俚诙�定律�オ�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要验证几个关系?各要求什么保证条件?怎样实现这些保证条件? �オ�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谁是研究对象?哪个力是合外力?怎样改变物体的质量?怎样改变合外力?�オ�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什么必须平衡摩擦力?怎样平衡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才是正确地平衡了摩擦力?如果木板一端被支得过高对实验有什么影响?a-F图象会怎样?如果木板一端支得不够高对实验又有什么影响?a-F图象又会怎么样?�オ�4.在该实验中,线的拉力怎样计算?在什么条件下,这种计算误差才较小?如果不符合这个条件,由实验数据作出的a-(1/M)图象是什么样的?�オ�5.打点计时器应当安装在木板的哪一端?小车应当从什么位置开始运动? �オ�6.怎样验证加速度与外力大小的关系?数据表怎样列?图象应当是怎样的? �オ�7.怎样验证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数据表怎样列?图象应当是怎样的? �オノ濉⒀芯科脚自硕��オ�1.怎样保证小球的运动是平抛运动?固定斜槽时要注意什么?�オ�2.怎样保证同一小球每次从槽口飞出时的速度是相同的?为什么每次小球都要从同一点滚下?�オ�3.描轨迹的坐标轴是怎样画出来的?原点怎样定?y轴怎样画出来?x轴怎样画出来? �オ�4.轨迹上的点是怎样描出来的(我校的方法、课本的方法)?平抛物体的轨迹曲线是怎样描出来的?�オ�5.怎样从描出来的图线求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初速度?�オ�6.怎样从平抛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求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初速度?没有初始位置时怎样进行计算?�オ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オ�1.怎样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到什么结果就可以说验证了机械能守恒?怎样用纸带上的两个计数点,验证机械能守恒?�オ�2.验证机械能守恒,需要什么器材?为什么不用天平也可以验证? �オ�3.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些什么?�オ�4.测量重力势能的减少量,需要测量什么量?测量物体动能的增加量,需要测量什么量? �オ�5.本实验中用的重锤,质量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为什么? �オテ摺⑴鲎仓械亩�量守恒�オ�1.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需要验证什么关系式?测量困难是什么?�オ�2.该实验中为什么要使两个小球在空中“水平对心碰撞”?实现了“水平对心碰撞”时,球的落点是怎样的?采用水平对心碰撞后,验证动量守恒,变成验证什么关系式?测量哪些量? �オ�3.固定斜槽时应注意什么?怎样判定槽口是否水平?被碰小球和入射小球的质量应满足什么关系?为什么需要这样?如果按课本要求把被碰小球放在小支柱上,调节支柱位置的高度的标准是什么?�オ�4.为什么小球每次要从同一点滚下,怎样保证每次是从同一点滚下?(限位器)�オ�5.入射小球的射程、被碰小球的射程分别是多少?如何表示?起点、终点分别在什么位置?22�オ�6.点O的位置怎样确定?点P、M、N的位置怎样确定?什么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オ�7.地面上铺几层纸?依什么次序?在实验过程中纸能否移动?�オ�8.如果不用支柱,被碰小球在被碰前放在槽口,验证动量守恒的关系式是怎样的?测量哪些量?射程的起点和终点各在什么位置? �オグ恕⒂玫グ诓饬恐亓�加速度�オ�1.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是根据什么物理关系?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是怎样的?�オ�2.该实验要测量哪些量?各用什么测量工具?读数各有几位有效数字?计算出来的重力加速度是几位有效数字?(三位)�オ�3.单摆应当选用什么样的球?什么样的线?线长度应当在什么范围内?(80~120cm)�オ�4.怎样保证小球的摆动是简谐运动?小球摆成圆锥摆,对周期有什么影响? �オ�5.测量摆长用什么测量工具?有必要用卡尺或千分尺吗?�オ�6.怎样测量单摆周期?从何处开始计时?到何处停止计时?测30~50个周期有什么好处? �オ�7.秒表怎样读数?短针怎样读数?长针怎样读数?要不要估读?秒表奇数位与偶数位的刻度不连续是怎么回事?�オ�8.刻度尺长度只有30cm,怎样测重力加速度? �オゾ拧⑷妊�实验一般知识�オ�1.温度表的刻度均匀吗?为什么?�オ�2.水银温度计有什么优点?酒精温度计有什么优点?�オ�3.一般液体温度计在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读数时应注意什么?读到哪一位? �オ�4.体温计构造上有什么特点?使用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オナ�、验证玻意耳定律�オ�1.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中有什么保证条件?在实验中采取哪些办法实现这些保证条件? �オ�2.为什么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手摸注射器筒壁?为什么在活塞上涂润滑剂?为什么实验过程中橡皮帽不能打开?�オ�3.怎样检查注射器的密封性能?�オ�4.做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什么器材,哪个器材容易被忘记? �オ�5.闭上眼睛,你能否想出器材怎样安装、实验怎样做吗? �オ�6.活塞面积怎样测量?用什么器材?�オ�7.验证玻意耳定律中,不同状态中的气体压强怎么计算?�オ�8.由测量的数据怎样验证玻意耳定律?有几种办法?各怎样进行?用图象法验证玻意耳定律,纵轴和横轴各用什么物理量?怎样列数据表?验证过程中对于压强p和体积V 的单位有什么要求? �オ�9.某一组p、V之积明显偏大,这是为什么? �オ�10.各组测量出来的pV值不同,这是为什么?�オ�11.怎样减少本实验的误差?固定针筒时为什么要竖直?不竖直对实验会有什么影响? �オ�12.如果用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的器材做验证查理定律实验,还需要增加什么器材? �オ�13.如果用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的器材做验证盖・吕萨克定律实验,还需要增加什么器材? �オ�14.如果用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的器材做验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实验,还需要增加什么器材?�オ�15.一根直玻璃管里,一段水银柱把一段空气柱封在闭端,怎样用它验证玻意耳定律?怎样用它验证盖・吕萨克定律?还需要什么器材?测量哪些量?�オ�16.课本上用什么装置研究气体的等容变化规律,怎样保证气体的体积不变?怎样测量气体的压强?�オナ�一、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オ�1.为什么说本实验是模拟实验?用什么场模拟静电场?�オ�2.本实验用什么电源?多高电压?�オ�3.本实验可以采用哪两种测量仪表?各怎样用? �オ�4.本实验在板上铺几层纸?各有什么功能?什么次序? �オ�5.本实验的电路怎样连接?安装电极要注意些什么?�オ�6.什么是基准点?怎样决定基准点?怎样找出基准点的等势点?找多少个等势点? �オ�7.怎样判定两个点的电势是否相相等?两个探针哪个动?哪个不动?朝哪个方向动? �オ�8.怎样描出等势线?�オ�9.如果要模拟匀强电场,应当装什么样的电极?怎样确定基准点? �オ�10.如果要模拟孤立的正点电荷的电场,应当装什么样的电极? �オナ�二、直流电实验一般知识�オ�1.电路图与实物图的关系是怎样的?电路图是不是元件位置分布图? �オ�2.摆放元件有什么注意事项?�オ�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在什么状态?变阻器的滑片应当在什么位置?为什么?闭合开关前要做什么事?在什么时机断开电路,在读完数据后还是计算结束后?拆电路时应当从哪儿开始拆? �オ�4.选用电路和器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オ�5.选用电源时要考虑什么问题? �オ�6.怎样选用变阻器?�オ�7.电流表使用时有哪五个注意事项?电压表使用时有哪四个注意事项? �オ�8.怎样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オ�9.下列电表各读到哪一位?0~3V电压表;0~15V电压表;0~0.6A电流表;0~3A电流表.�オ�10.怎样决定采用分压电路还是限流电路?什么情况下一定要选用分压电路?�オ�11.考虑到电表内阻的影响,在直流电路中电表有“双重身份”,这是什么意思? �オ�12.什么是保护电阻?其阻值大小怎样确定? �オ�13.离开实验室前应当做好什么事? �オナ�三、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オ�1.滑动变阻器有几种用法?把电路图画出来.�オ�2.变阻器作分压器用时有几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各接什么器件? �オ�3.变阻器作限流器用时有几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各接什么器件?�オ�4.为什么在“能够完成任务的情况下,选用总阻值尽量小的滑动变阻器”?�オ�5.用两个总阻值大小不同的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当它们串联使用时哪个是粗调?哪个是细调?并联使用时,哪个是粗调,哪个是细调? �オ�6.电阻箱怎样读数?�オ�7.电阻箱怎样调节?有什么注意事项?从小阻值调到大阻值怎样操作?从大阻值调到小阻值怎样操作?�オナ�四、多用电表的原理和使用�オ�1.多用电表有多少种功能?各有几个量程?�オ�2.进行测量时通过多用电表的电流是什么方向?从哪个表笔流进?从哪个表笔流出?测量电阻时,红表笔与内电源的哪个电极相连?�オ�3.多用电表欧姆挡的内电路是怎样的?调零时电流大小的表达式是怎样的?进行测量时电流大小的表达式又是怎样的?�オ�4.什么是欧姆表的“中值电阻”?为什么说中值电阻是欧姆表的内电阻?怎样从表盘上读出中值电阻值?电流大小分别是满偏值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时,待测电阻值各是多少? �オ�5.欧姆表的刻度零点在哪一侧?为什么?欧姆表的刻度为什么是不均匀的?哪一端密?�オ�6.欧姆表怎样读数?读数与量程是什么关系?�オ�7.欧姆表的测量范围是零到无穷大,测量电阻不会超过量程,为什么还要设置多个量程?怎样选择多用表欧姆挡的量程?测量某个电阻时,怎样决定使用量程?在一个量程上被测电阻值在什么范围内误差是比较小的?�オ�8.测量某个电阻时,“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大)”时指针在什么位置?怎样换量程可以减少误差?换量程后能直接进行测量吗?�オ�9.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一个接在电路中的电阻的阻值,测量前有什么预备操作?测量前对于表有什么预备操作?测量完成后应当调整到哪个挡? �オナ�五、电阻的测量�オ�1.伏安法测量电阻的理论根据是什么?电阻的计算式是怎样的?�オ�2.伏安法测量电阻有哪两种测量电路?画出电路图.怎样选用电流表内接还是外接? �オ�3.两种电路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各是什么?测量结果比电阻的实际值大还是小?两种电路测量的结果,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各多大?两种电路分别适用于测量多大的电阻? �オ�4.已知待测电阻的大约值和电压表、电流表的内电阻,怎样选用测量电路?�オ�5.在对待测电阻大小,电流表、电压表内阻都不了解的情况下怎样决定采用哪种测量电路? �オ�6.没有电流表,只有电压表和一个电阻箱(或两个定值电阻)怎样测电阻?画出电路图.�オ�7.没有电压表,只有电流表和一个电阻箱(或者两个定值电阻)怎样测电阻?画出电路图.�オ�8.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流表内电阻可以忽略不计,用它怎样测量未知电阻?图1 图2�オ�9.有一只电压表,量程已知,内阻为RV.另有一电池(电动势未知,但不超过电压表量程,内阻可以忽略),还有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设计出测量某待测电阻Rx(接近RV)的实验方法,画出电路图,测量什么数据?计算式是怎样的?�オ�10.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怎样用电阻箱和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需要测几组数据?如果电源和电池的内电阻不能忽略时,能否测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オ�11.什么是电桥法测电阻?�オ�12.你还见过什么测量电阻的电路?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三物理实验思考题

高三物理实验思考题

高三物理实验思考题オソ年来物理高考试题中,常见大纲规定实验之外的考题,于是一些老师放松了规定实验的教学,专门找规定实验之外的新题让学生做,这是错误的.第一,基本仪器的使用、规定实验仍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第二,新实验和设计实验是从规定实验中使用的原理、方法、器材迁移来的,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对于规定实验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才有可能对由它迁移来的考题作出正确的回答.高考主要测试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水平和迁移能力。

仅仅做实验已经不能满足高考的要求。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水平,让学生在老师讲解的同时多思考。

在做实验或复习实验时,作者在这里提供了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边做边思考和讨论。

以下是一些思考问题。

オヒヒヒヒヒヒヒヒヒヒヒヒヒヒヒヒヒ12498オ1.物理中的测量数据与数学上的数有什么不同?オ2.什么是误差オ 3.从错误的原因来看,错误分为几种类型?就计算方法而言,误差分为几种类型?オ 4.如何减少随机(意外)错误?如何减少系统误差?オ5.什么是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位数与测量的精确程度有什么关系?オ6.什么是直接测量?什么是间接测量?オ 7.如何确定间接测量方案?什么测量?用什么仪器?オ8.两个物理量成正比时怎样用图象验证它们的关系?两个物理量成反比时怎样用图象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两个相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オ2.该实验中哪两个力是分力?哪个力是合力?合力和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是什么?オ3.实验时,为什么细绳应当平行并接近木板?オ4.怎样测出和记录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オ5.怎样画出各力的图示?为什么要用同一标度?オ 6.如何在本实验中验证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规则?测得的合力和根据平行四边形规则计算的合力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和方向一定相同吗?オ 7.如何在没有橡皮筋的情况下完成实验?オ8.想一想,只有一个弹簧秤,怎样做这个实验?オ 9.如果保持组件F1的大小不变,使其向外旋转一个小角度,并且仍然将橡皮筋的节点拉到O点,那么另一个组件如何变化?オト、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加速度オ 1.电磁点定时器使用什么电源?电压有多高?オ 2.电磁点定时器的组件是什么?オ3.为什么打点的周期和频率与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相同?为什么使用打点计时器要求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オ 4.如何使用纸带上的点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特性?物体在一条均匀直线上运动的点迹是什么?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点轨迹是什么?オ 5.什么是计数点和计数周期?“每5点一个点”和“每5点一个点”的计数周期有多大?オ6.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计数点距离取得远了好还是取得近了好?オ 7.如何计算物体在纸带上以均匀加速度移动时的加速度?根据公式a=(s2-s1)/T,a=(SN-SM)(n-m)T,a=(v2-v1)/T,计算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这三种方法的本质是什么?オ8.怎样用图象法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オ 9.测试中如何给出纸带上的位移数据?(每个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d,或每个点之间的距离s)オニ摹⒀橹づ6俚诙定律オ 1.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需要验证多少个关系式?需要什么样的保证条件?如何实现这些保障条件?オ 2.谁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外力是什么?物体的质量是如何变化的?如何改变外力?オ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什么必须平衡摩擦力?怎样平衡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才是正确地平衡了摩擦力?如果木板一端被支得过高对实验有什么影响?a-f图象会怎样?如果木板一端支得不够高对实验又有什么影响?a-f图象又会怎么样?オ 4.本实验中如何计算钢丝的张力?在什么条件下计算误差小?如果不满足此条件,那么根据实验数据生成的a-(1/M)图像是什么?オ5.打点计时器应当安装在木板的哪一端?小车应当从什么位置开始运动?オ6.怎样验证加速度与外力大小的关系?数据表怎样列?图象应当是怎样的?オ7.怎样验证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数据表怎样列?图象应当是怎样的?オノ濉⒀芯科脚自硕オ 1.如何确保小球的运动是平抛运动?固定滑槽时应注意什么?オ2.怎样保证同一小球每次从槽口飞出时的速度是相同的?为什么每次小球都要从同一点滚下?オ 3.轨迹的坐标轴是如何绘制的?如何确定来源?如何绘制y轴?如何绘制x轴?オ 4.赛道上的分数是怎么画的(我们学校的方法和教科书的方法)?平面弹丸的弹道曲线是如何绘制的?オ5.怎样从描出来的图线求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初速度?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124? 没有初始位置时如何计算?オ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オ 1.如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什么样的结果可以证明机械能守恒?如何使用纸带上的两个计数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オ2.验证机械能守恒,需要什么器材?为什么不用天平也可以验证?オ3.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些什么?オ 4.为了测量重力势能的减少,应该测量什么量?要测量物体动能的增加,应该测量什么量?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 为什么?オテテテテテテテテテテテテテテテテテオ1.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需要验证什么关系式?测量困难是什么?オ 2.为什么在这个实验中两个小球“在空中水平碰撞”?当实现“水平中心对中心碰撞”时,球的落点是什么?采用水平中心对中心碰撞后,动量守恒的验证变成了什么关系的验证?测量的量是多少?オ 3.固定滑槽时应注意什么?如何确定槽口是否水平?碰撞球和事故球的质量之间应该满足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果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将触球放置在支柱上,调整支柱位置高度的标准是什么?オ4.为什么小球每次要从同一点滚下,怎样保证每次是从同一点滚下?(限位器)オ 5.事故球和被触球的射程是多少?如何表达?起点和终点在哪里?22オ6.点o的位置怎样确定?点p、m、n的位置怎样确定?什么是“落点的平均位置”?オ7.地面上铺几层纸?依什么次序?在实验过程中纸能否移动?オ 8.如果你不使用支柱,在被触碰之前,将被触碰的球放入凹槽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实验思考题集一、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⒈远方物体经透镜成像的像距为什么可视为焦距? 答:根据高斯公式vf u f '+=1,有其空气中的表达式为'111f v u =+-,对于远方的物体有u =-∞,代入上式得f ´=v ,即像距为焦距。

⒉如何把几个光学元件调至等高共轴?粗调和细调应怎样进行?答:对于几个放在光具座上的光学元件,一般先粗调后细调将它们调至共轴等高。

⑴ 粗调将光学元件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靠拢,用眼睛观察各光学元件是否共轴等高。

可分别调整:1) 等高。

升降各光学元件支架,使各光学元件中心在同一高度。

2) 共轴。

调整各光学元件支架底座的位移调节螺丝,使支架位于光具座中心轴线上,再调各光学元件表面与光具座轴线垂直。

⑵细调(根据光学规律调整)利用二次成像法调节。

使屏与物之间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且二者的位置固定。

移动透镜,使屏上先后出现清晰的大、小像,调节透镜或物,使透镜在屏上成的大、小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其中心重合。

⒊能用什么方法辨别出透镜的正负?答:方法一:手持透镜观察一近处物体,放大者为凸透镜,缩小者为凹透镜。

方法二:将透镜放入光具座上,对箭物能成像于屏上者为凸透镜,不能成像于屏上者为凹透镜。

⒋测凹透镜焦距的实验成像条件是什么?两种测量方法的要领是什么?答: 一是要光线近轴,这可通过在透镜前加一光阑档去边缘光线和调节共轴等高来实现;二是由于凹透镜为虚焦点,要测其焦距,必须借助凸透镜作为辅助透镜来实现。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先放凸透镜于光路中,移动辅助凸透镜与光屏,使箭物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不应太小)后固定凸透镜,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于光路中,并移动光屏和凹透镜,成像后固定凹透镜(O 2),并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此时O 2P =u ,O 2P ´=v 。

用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取凸透镜与箭物间距略小于两倍凸透镜的焦距后固定凸透镜(O 1),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和平面镜于O 1P 之间,移动凹透镜,看到箭物平面上成清晰倒立实像时,记下凹透镜的坐标位置(O 2),则有f 2 =O 2P 。

⒌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二次成像的条件是什么?有何优点?答:二次成像的条件是箭物与屏的距离D 必须大于4倍凸透镜的焦距。

用这种方法测量焦距,避免了测量物距、像距时估计光心位置不准所带来的误差,在理论上比较准确。

6.如何用自准成像法调平行光?其要领是什么?答:固定箭物和平面镜,移动箭物与平面镜之间的凸透镜,使其成清晰倒立实像于箭物平面上。

此时,箭物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为平行光。

其要领是箭物与平面镜间距要大于凸透镜焦距。

7.不同物距的物体经凸透镜成像时,像的清晰区大小是否相同?答:不相同。

原因有二:一是不同区间的物其成像区间范围不相同,二是由于近轴光线条件不能满足,致使存在色像差。

8.用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时,透镜光心偏离底座中心坐标时,应如何解决?答:由于透镜的光心不一定在底座刻线的平面内,所测结果可能偏大或偏小,要消除这一系统误差,可将透镜反转180°,再测量一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9.分析测焦距时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

答:①共轴等高调节不好;②成像清晰范围找得不准;③由于箭物所放位置不能测量或箭物倾斜没进行修正。

10.没有接收屏就看不到实像,这种说法正确吗?答:不正确。

对于透镜,只要在它成像的范围内,用眼睛对着光线都能看到实像。

11.本实验介绍的几种测量凸透镜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答:从道理上说位移法比较好,因为这种方法把焦距的测量归结于可以精确测量的量D和d的测量,避免了确定凸透镜光心位置不准带来的困难。

12.利用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的焦距时,为什么会发现透镜能在两个不同位置,使 1 字孔屏上出现清晰的像?答:这是因为除了自准直法产生的哪个像外,凸透镜背对1字孔的那个凹面能象凹面反射镜那样成一个倒立的实像,只是这个像距比凸透镜的焦距小。

13.物距不同时,像的清晰范围是否相同?答:是不相同的。

按近轴光学的分析,物距越大,像的清晰范围越大。

14.在测凸透镜焦距时,可以用测得的多组u 、v 值,以u /v (即像的放大率)作纵轴,以u作横轴,画出实验图线。

试问这条实验图线具有什么形状?怎样从这条图线求出焦距f?答:由焦距计算公式:1/u+1/v=1/f整理后得:u/v=u/f-1。

以u为横坐标,u/v为纵坐标作图为一直线,其斜率为1/f,进而可求得焦距。

15.在透镜焦距测定过程中,有时没有看到1 字像,而看到灯丝的像,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因为平行光没有完全调节好原因。

16.如何直接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答:观察光线经过这两类透镜折射以后是否能会聚于一点。

用手拿着透镜观察桌面上的字,如相同的高度,字放大的这块是凸透镜,字缩小的这块是凹透鏡。

17.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及性质?答;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中間薄边緣厚的叫凹透鏡。

凸透鏡會令光线聚焦,令影像放大。

凹透鏡会令光线发散開,令影像縮小。

18.测量凸透镜及凹透镜除书上的几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答:测量凸透镜及凹透镜除书上有成像公式法、位移法、自准直法、辅助透镜法和视差法。

19.公式法测凹透镜焦距时,凹透镜的位置如何放置?答:因为凹透镜不能成实象,所以要借助凸透镜来成象,凹透镜的位置应放在凸透镜第一次成象位置的后面、平面镜的前面。

20.公式法、位移法测透镜焦距时,加圆孔光阑时象如何变化,为什么?答:公式法、位移法测透镜焦距时,加圆孔光阑时象变得清晰。

主要是把杂光去掉,使远轴光线变成近轴光线。

21.测量透镜焦距,选择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比较准确,为什么?答:测量透镜焦距,选择缩小的像比较准确,容易观察它的清晰度。

如果在测凹透镜焦距时,如第一次就成一个大的象,然后再放上凹透镜,经发散象会更大,一象会不清晰,二会超出视场范围。

22.加圆孔光阑后,选择较远的像还是较近的像比较准确,为什么?答:加圆孔光阑后,选择较近的像比较准确,因为加上圆孔光阑后,光的能量会减少,如距离较远的话,由于光能的不足而影响象的清晰度。

23.自准直法则透镜焦距时,为什么不加圆孔光阑?答:自准直法则透镜焦距时,光经过平面镜反射路径长,光的能量要损耗,为了保证能量所以不加圆孔光阑。

24.如何测量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及折射率?答:用牛顿环放在读数显微镜上,测出它第K级的直径D,代入公式算出它的曲率半径及折射率。

25.测量时将透镜转过180°,测量结果如何?为什么?答:测量时将透镜转过180°,测量结果是相同的,因为这是在同一个介质空气中。

26.如何调节光具座上光学仪器的共轴?答:(1)粗调:用眼镜观察,使光具座上各元件等高,互相之间平行,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2)细调:利用位移法进一步调节各元件的共轴,移动凸透镜使两次在白屏所成的一个放大的像和一个缩小的像的中心重合。

二、光具组基点的测定1. 为什么加上圆光阑时,象看起来清晰?答:把杂光去掉,主要使远轴光线变成近轴光线,象看就起来清晰。

三、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玻璃折射率的测定1.分光计的读数装置为什么要有两个读数窗?在测量角度时,读数应注意什么答:为了消除望远镜(即游标)和载物台(即度盘)得转动轴与中心轴不重和即偏心对测量的影响,在度盘一条直径的两端各安装一个游标,读数时,通过观察窗上部的放大镜观察刻度尺,分别对两个游标读数。

2.分光计的度尺根据游标原理刻成,在用分光计测量前是否需记下零读数(零差)?为什么?答:在用分光计测量前不需要记下零读数(零差),因为用分光计测角度实际上是测定处于与度盘平面平行的平面内,且通过中心轴的两束平行光束的夹角。

3.为什么用平面镜调节分光计平台时,要调相互垂直二次?答:因为一条直线不能确定一个平面,两条相交直线才能确定一个平面。

所以要调相互垂直二次。

4.在测三棱镜最小偏向角时,有时无论哪个方向转都没有最小偏向角,这是为什么?也可能转动三棱镜谱线(出射光线)没有动,这又是为什么?答:三棱镜的位置没有放好,光路没有调整好,三棱镜的磨砂面朝那个方向没定位正确,无论哪个方向转都没有最小偏向角。

5.测最小偏向角时,入射角、出射角关系如何?入射光线、出射光线关系如何?三棱镜中的光线方向如何?答:在测最小偏向角时,入射角和出射角相等,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在底边的两侧,并对称,三棱镜中的光线方向6.阿贝折射率仪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答:阿贝折射率仪是根据全反射原理制成的。

它有两种工作方式,即透射式和反射式。

7.阿贝折射率仪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答:阿贝折射率仪是根据全反射原理制成的。

它有两种工作方式,即透射式和反射式。

4 棱镜色散的研究1.分光计实际调节的是哪三个面共面?答:(1)读数平面,(2)观察平面,(3)待测光路平面。

2.如何调节望远镜调焦无穷远?答:(1)旋转望远镜目镜,使目镜中的十字叉丝清晰。

(2)找到反射回来的绿色叉丝象,拉伸目镜镜筒,使之清晰,并使叉丝与叉丝象无视差,然后固定目镜。

3.用平面镜调节为什么要放二个位置来调节?答:因为一条直线不能确定一个平面,两条相交直线才能确定一个平面。

所以要调相互垂直二次。

五、夫琅和费衍射的强度分布和观察1.实验中为什么要找出中央明纹的位置?本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做出光强度分布图,找出中央明纹的位置,使其极大值位于所测数据的中间位置,做出的图像才能够出现主极大和其两边的二级极大。

2.实验中为什么要保证中央明纹的光电流值不要偏小?如果中央明纹的光电流值偏小,那么其他位置的光电流值将更小,自然光照射的光电流值给作图带来一定的麻烦,而且,做出的图效果也不好。

3.在单缝实验过程中,当缝宽b及缝到屏的间距d增大或减少时,条纹如何变化?答:b增大,条纹变密。

D增大,条纹变稀。

6菲涅耳衍射实验研究7用双棱镜干涉测钠光波长1.双棱镜干涉属什么方法的干涉,什么类型的干涉?答:双棱镜干涉属于双光束干涉,是分波阵面方法的干涉2.如何测量波长差?如何较准确测量?答:以钠灯为光源调节干涉仪看到等倾干涉条纹,移动M1镜,使视场中心的视见度最小,记录M1的位置为d1,沿原方向继续移动M1,直至视见度又为最小,M1的位置为d2,Δd=∣d2-d1∣,3、双棱镜干涉实验中,单缝距双棱镜的间距是否影响干涉条纹?答:双棱镜干涉实验中,单缝距双棱镜的间距对干涉条纹会有影响。

八、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和用劈尖测厚度(直径)1、为什么实验中有的学生算出的R20-10 、R25-15、R30-20会有很大的差异?(1) 在数暗环时计数错误或计算中带错数据都可导致此结果。

(2)在转动读数显微镜副尺时,有正转、反转交叉转动的现象。

(3)目镜中的纵丝没有压到暗环的中央,而是与暗环内切或外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