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所接受。

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这有待于我们教师认真思考。

案例一:《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师:算出一共有5只松鼠,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生:我是用加法算的。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生:这是把3只松鼠和5只松鼠合起来,要用加法。

师:那算式中的3+2=5中的3、2、5分别表示什么呢?生:3表示有3只松鼠,2表示有2只松鼠,5表示合起来一共有5只松鼠。

师:你是怎么知道3+2=5的?生1:心里想出来的。

生2:我是算出来的。

师继续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2:伸手指,3个再加上2个就是5个,所以3+2=5。

生3:我是想分成组成。

师评价并总结,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

小组汇报:①想分成组成②数数③从3接着数,4、5,一共有5只此环节的教学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但前提是当学生已经知道不用的算法的基础上运用此数学学习的方法,也许是为了得到教材给定的方法多样化,为了讨论而讨论,即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又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如若在给出问题之后让学生主动地合作交流,再根据不同的结论汇报结果,这样才能使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重复已解决的问题,它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

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想到与别人交流合作,而非在已解决问题以后进行所谓形式主义的合作交流。

案例二:《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小组合作中,不少是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小学生团队合作教学案例解析

小学生团队合作教学案例解析

小学生团队合作教学案例解析小学生团队合作教学案例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和学习的教学策略。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知识,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师在设计和引导团队合作时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有效合作。

本文将通过一则小学生团队合作教学案例,来解析团队合作的实施过程、效果和注意事项。

案例描述:在小学三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上,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设计了一个团队合作的学习活动。

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道数学题目,并向全班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的成员应有不同的能力和角色。

教师提供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和分享。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实施过程:在这个案例中,团队合作的活动是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的。

教师首先将学生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水平和潜力的学生。

然后,教师提供了有关任务的详细说明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要求和解题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共同思考问题并解决困难。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团队合作的氛围。

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和提问。

效果分析:通过这个团队合作的学习活动,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首先,学生在合作中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他们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其次,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并通过集体智慧达到更好的结果。

最后,学生在展示中提高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他们学会了自信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答案,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在实施团队合作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小组成员的选择应有一定的策略性,以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能力和潜力的学生。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3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3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武巧妮《圆柱的体积》教学准备:茶叶桶、圆柱体、、剪刀。

教学过程:第一次小组讨论,转化思想导入环节老师复习了圆柱体、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在新授环节拿出圆柱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圆柱你们想到什么?(如何知道这些圆柱的大小呢?也就是圆柱的体积于什么有关?提完问题后,学生前面两个人转身和后面的两人组成四人小组,学生在组内依次认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让学生都停止,开始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生对话:师:圆柱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生:与圆柱的高、底面的大小有关师:又有怎样的关系?生:回顾圆的积转化过程生:化曲为直师:怎么化曲为直?生:把圆通过剪、拼转化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师:那么,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图形呢?生:能师:怎样转化呢?第二次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拿出自己的学具,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大概6分钟后师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将学具中的圆柱的底面积分成诺干个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且看,再把它转化诚意个近似长方形。

第三次观察讨论,全班交流师:为什么要说“近似长方体”?生:分的份数越,圆柱中的圆面就越接近长方形,圆柱也就越接近长方体了……师:把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体积不变,底面积不变,高不变;表面积变了,形状变了……师:转化前后又怎样的等量关系?生:圆柱的底面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圆柱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

师:那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生: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的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就等于圆柱的底面积乘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圆柱体的体积(板书)第四次小组合作,拓展应用1、教学了圆柱体积的基础的上,教师提出:同桌说说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交流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2、求圆柱体积的直接条件是什么?3、求圆柱体积的间接条件是什么?。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互助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互助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互助案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合作互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合作互助,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互助案例。

案例一:小明和小红一起解决难题小明和小红是同班同学,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互相帮助。

有一次,老师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让他们自己解决。

这道题目涉及到了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小明和小红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决定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他们仔细阅读题目,明确了问题的要求。

然后,他们一起分析题目的关键点,找出了解题的思路。

小明提出了一种解题方法,而小红则提出了另一种解题方法。

他们互相交流,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共同选择了一种最合适的解题方法。

接下来,他们开始着手解决问题。

小明负责计算,小红负责核对。

他们相互配合,互相提醒,共同完成了这道难题。

最后,他们将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展示给了全班同学,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和同学们的鼓励。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合作互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合作互助中,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启发,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

同时,合作互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案例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合作互助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某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在数学课上遇到了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合理分配班级的文具。

老师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两到三个学生。

每个小组都需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文具。

在合作互助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了分组讨论。

他们首先了解了班级的文具情况,然后根据每个小组的人数和需要,提出了不同的分配方案。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本文将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或者解决一个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合作解答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竞赛等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成有趣的游戏和挑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2.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了解不同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交流讨论中获得知识的启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1.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和同伴的合作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篇一: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一)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阶段我们通过几年来的探索,认为在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包括以下五个重要的阶段:知识准备阶段:教师给全班同学布置合作学习的内容,通常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作前置小研究,不仅包括合作研究的内容(把要学习的内容先抛给学生),而且要使学习者产生一种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的充分的准备,才能为同伴带来自己的知识,这也是进一步进行合作学习的必经阶段。

知识探讨阶段:强调学生要对研究的内容进行加工、收集资料、整理分类等。

教师首先决定给学生多少问题和要求,而将哪些结论、规律、方法留给学生去发现、总结并鼓励学生通过联系旧知(我已经知道的知识)——我想学到的新知识——我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得到研究的结论(如:提供信息、与他人分享、并相互比较)——我学到了什么知识,如何评价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以及将怎样运用——分享(我怎样把自己的知识与其他成员分享或者我将怎样从他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知识转化阶段:合作学习中的学生通过组织、解释、阐述、倾听、加工和综合分析来重新组合知识。

这个阶段的学习需要全组学生齐心合力的参与,教师应该避免完全由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独立承担阐明和加工学习的过程,这样不仅会剥夺其他成员表达和学习的机会,也会挫伤其他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应该让每个成员都发言,让每个成员都尽情表达。

知识的呈现、完善阶段:教师应该给各个小组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然后集思广益,将各个小组有代表性的学习结果进行汇总,使知识更加完善。

这一阶段必须注意鼓励每个小组积极发言,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倾听的同学安静、认真地倾听,并对汇报的同学进行提问、补充和评价。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以及提出反馈。

反思、总结阶段:学生通过分析和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反思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进一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概念较多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互动性。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难以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容易产生学习厌恶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为了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思考,相互启发,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此背景下,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优势和挑战,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通过与同伴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思想、相互协助解决难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学生可以互相激发学习的兴趣,共同探究数学的奥秘,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效果,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 正文2.1 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内成员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学习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2)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2)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2)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研究案例分析(2)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创设一种“猜想”的研究情境,能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猜测,学生肯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但猜想的结果怎样,这就又激起学生进行验证的需要。

因此本节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怎样计算?鼓励孩子们大胆猜测,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了他们跃跃欲试的情绪。

学生会自觉的投入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主动验证猜测的过程,从而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应用自己获取的知识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快乐的研究行为,学生会因此感到骄傲和自豪,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动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1.激发研究兴趣教师将画好的两张图片(XXX的果园、XXX的菜园)分别用橡皮泥粘贴在黑板的最左边和最右边。

同时教师说明:我们在座的同学都来自不同的地点。

比XXX住在小明菜园→(平行四边形)的周围(黑板左边),XXX住在小东果园→(长方形)的周围(黑板右边)。

两家父母种地经常来来每每跑着干活。

同学们思考:他们如许干活累不累?如何减轻他们的负担?1组:如许很累,我建议他们交换土地。

如许就能够省去良多时间,节约劳动成本。

2组:我觉得他们应该好好商量一下,算出各自土地的面积,然后进行交换。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很对,这两家家长也是这么想的。

今天我们就来匡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生:好!3组问:老师:我们只学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没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么办?师:这位同学说得对。

我们先回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4组:边长×边长5组:(长+宽)×26组:长×宽师:他们谁说得对?精确的是什么?全部学生答:长方形面积=长×宽师: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实录《时分的认识》教学观察:场景观察一个能容纳五六十人的大教室,正前方是多媒体讲台,讲台上放着钟面、节目单。

学生每两个人一张课桌,分成四组,每组有六到七张课桌,学生都面朝黑板坐,每人桌上有一个小钟表,一张口算题,数学书和笔等学习用品,学生的座位间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空间;教室后大概有七张椅子,供听课老师坐。

教学行为(第一次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导入部分老师由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汇演导入,复习一年级学习的时间的知识(整时和整时半的认识),在新授部分拿出小钟表,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钟面上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指针和数字外,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学生谈发现)。

提完问题后,学生前面两人转身和后面的两人组成四人小组,有的学生很认真地说着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让学生都停止,开始组织学生交流和汇报。

师生对话利用学具。

师:我们把相邻两个大刻度之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钟面上有多少大格?生:12大格。

师: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生: 5小格。

师追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呢?生:60小格。

师再次追问:你是怎样数的?师:在钟面上,分针走多少是一分钟?时针走多少是1时?场景观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用多媒体出示节目时刻,媒体出示8:31的钟面,请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读的。

教学行为学生交流读时刻的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引导:你是怎样一眼就看出是31分的?师:那其它节目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呢?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互相合作,做“我拨你说”的小游戏,一生拨钟,一生认读时刻。

四人小组很热烈的讨论着,大概5分钟后师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场景观察通过上述观察和认识,师提出质疑:转动分针,分针走的时候时针动不动?进而讨论两者的变化关系。

教学行为师:刚才我们快速地转动分针,当分针走动的时候,时针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那时和分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现在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动手研究这个问题,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多媒体出示):组长在钟面上先任意拨出一个整时,然后让分针轻轻地、慢慢地走一圈,全体组员都要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派代表到投影仪上展示、交流。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所接受。

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协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升。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避免以下几个“误区”:一、设计数学理念,抑制“思维”案例:分数基本性质教学,教师设计了三个任务,让小组合作解决。

1、三张大小相同纸,分别折出1/4、2/8、4/16,并将他们涂上不同的颜色。

2、认真观察,并将结果添入○里。

1/4○2/8○4/16。

3、小组讨论,这三个分数______变了,____不变。

各小组经过操作、合作、交流后派代表回答,结果表述完全一样。

反思:常言道,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我们知道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有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

但象小组合作“探索”,事先设定“套路”,无须经过讨论,一目了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现象,学生似乎都在积极参加,是否有探索性?是否表达了课堂的主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依据剧本的演出罢了。

我认为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景中发生的问题来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设置的问题应没有明显的“准确”答案,应是开放性的,这样就意味着他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以期提出新问题,而不是诱导出教师预期的“那个”答案,其次,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通过合作得出独特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方法。

二、一味“开放”忽略“一般”案例:分数应用题的教学: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惟恐占据学生的时间,不敢多讲话,不敢评论,充分发扬民主,由学生解,由学生讲,让学生把各种解法都搬上了黑板。

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可课例分析(李忠循)

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可课例分析(李忠循)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课题课例分析材料大厂矿区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成员一课题的提出1、人的发展的需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

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

“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2、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3、课堂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

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是一所由企业过渡到地方的乡镇小学,科研工作相对落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有落实新课标,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一直困扰着全体数学老师。

二课题界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教育作文文档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教育作文文档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新课程改革与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上,以往的研究重在研究小组学习的方式上,而忽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与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一、杜绝形式上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一]分数基本性质教学,教师设计了三个任务,让小组合作解决。

1.三张大小相同纸,分别折出1/4、2/8、4/16,并将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

2.认真观察,1/4、2/8、4/16在纸上涂的颜色大小。

3.小组讨论,这三个分数________变了,________不变。

各小组经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后派代表回答,结果表述完全一样。

反思: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而像上面的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虽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了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但是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不大。

这样只注重形式的小组学习没有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流于形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索”,事先设定“套路”,无需经过讨论,一目了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现象,学生似乎都在积极参与,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依据剧本的演出罢了。

笔者认为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景中发生的问题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设置的问题应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应是开放性的。

这样就意味着他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以期提出新问题,而不是诱导出教师预期的“那个”答案。

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通过合作得出独特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方法。

二、防止问题情境设计简单化[案例二]问题1: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度?问题2: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问题3: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反思:问题一中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案例名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解决几何问题1.课程背景这是一节关于几何的课程,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包括点、线、面、直线、曲线、多边形等。

2.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习任务学生将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

老师发放一份几何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并填写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答案。

问题内容:现有一张正方形纸,边长为12cm。

请你们设计一个方法,利用这张纸和一个直尺,精确构建一条边长为3cm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

4.学习活动-第一步: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发问题。

-第二步:学生在小组中商讨和设计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注意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

-第三步:每个小组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写在一张纸上,并准备进行口头汇报。

-第四步: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口头汇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其他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解决方法。

-第五步: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优点和不足,并提醒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其他几何问题。

5.学习评价-口头汇报:学生的汇报内容和表达是否清晰准确,解决问题的步骤是否完整。

-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否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构建正三角形的三条边。

-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小组中是否合作融洽、互相交流并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6.学习心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和创造力,而且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合作、交流和互助,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一所小学的四年级数学课堂上,老师正在教授有关分数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老师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的活动。

首先,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四到五名学生组成。

然后,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组分数卡片,卡片上分别写着不同的分数,如1/2、1/4、3/4等。

每个小组成员都得到了一张卡片。

接下来,老师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们根据手中的分数卡片,将自己的分数与其他小组成员的分数相加,然后将结果写在白板上。

”学生们开始在小组内合作,相互交流和讨论,计算出了各自的分数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才能完成任务。

他们需要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分数的加法运算。

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他们可以互相纠正错误,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还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

接着,老师让学生们将自己小组的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学生们发现,不同小组的结果可能会有差异,这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他们开始思考为什么结果不同,是因为分数的不同,还是因为计算方法的不同。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还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最后,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个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小组的计算结果和思考过程。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评论。

通过这个展示环节,学生们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还可以从其他小组的展示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这个合作学习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和互助,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合作学习活动。

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个案分析(刘利英)

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个案分析(刘利英)

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个案分析摘要: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关键词: 合作学习推导探索改革转变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一、合作学习的案例“圆的面积”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新知学习的。

本课学习重点是通过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能利用旧知,自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在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讨学习。

首先由学生回忆、思考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类推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来呢?通过设疑,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

在明确学习任务后各小组经过初步考虑,对问题进行逐个分解,首先提出了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转化?解决化曲为直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转化成哪个平面图形?第三个问题是圆和转化成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各小组就着手展开第二次讨论。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动手动脑参与面广。

通过剪剪拼拼,有的拼出了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有的拼成近似于三角形的圆形……有的发现平均分的人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或三角形。

思维体现出有序性、互补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表现出较好的钻研精神,小组合作研讨使学生在思维的比较中取得了问题的完满解决,萌发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随后,各小组进行交流反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不仅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还不断提出疑问或补充。

更为重要的,通过反馈,学生意识到集体的智慧远远超过了个人的聪明,合作研讨使问题得到最优化解决。

最后,当同学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兴趣盎然。

二、合作研讨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比较分析以“圆的面积”这一课为例,与参照班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小学生数学合作研讨学习具有明显的优势。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案例分析引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可以在互动中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研究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实际运用。

小组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 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

在小组合作研究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合作解决问题,增强了他们的自主研究意识和自主研究能力。

3. 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小组合作研究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发现问题,从而拓宽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提高了研究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研究案例:案例名称:小组解决实际问题班级:三年级主题:长短及面积比较案例描述: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段不同长度的绳子,并要求学生们通过测量和比较绳子的长度,然后讨论、归纳出长短的关系。

接着,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纸片,让他们按照实际比例将纸片剪裁成矩形,然后再测量和比较矩形的面积。

最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呈现他们的发现和结论。

案例分析: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发现了长短和面积的比较规律。

他们不仅培养了观察、测量和比较的能力,还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这个案例不仅使研究过程更加有趣和生动,也使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数学的概念。

结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积极推动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合作的教学案例(2篇)

小学数学合作的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案例以“分数的加减法”为例,探讨小学数学合作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现象,如:蛋糕、分数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意义和作用。

2. 合作探究(1)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保证每个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2)任务分配:教师将分数加减法的知识点进行分解,每个小组负责探究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3)小组讨论:各小组根据任务分配,共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4)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 合作练习(1)教师出示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各小组共同完成。

(2)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4.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各小组分享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案例评价1. 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了计算能力。

2.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案例反思1. 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3.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新课改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问题的水平以及交流合作的水平。

”这说明新课改着重改变我国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这样一来,探究式学习法必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而要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法的优势,必须要大力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科学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动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升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水平的发展。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过程:
我们先来研究平行四边形。

为了便于研究,每个小组的6个同学合作,挑选几根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想一想准备怎么选,怎么拼;拼完以后协助身边需要协助的同学,然后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发现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小组拼平行四边形)
刚才大家动手拼了很多个平行四边形,我选择了各个小组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请看看。

它们都是平形四边形。

哪个组来说一说,通过摆和观察,你们组发现了这些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各小组汇报: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个物体的表面上有平行四边形的图案吗?是什么样,能比划一下吗?(各个小组分别回答在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图案) 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还真多,他应用了平行四边的特点,既美观,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分析】:
我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遵循合理性的原则。

小组成员人数定为6人,因为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不足;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依照学生的组织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水平、性别等方面实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够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汇报交流、整理归纳,体现做数学的理念,使学生能清晰明了地准确理解、掌握新知。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了“猜想—验证—结论”方法的传授。

数学源于生活,联系身边的实物理解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生活服务,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同时让学生比划一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具有探讨价值时。

合作学习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不可滥用。

展开合作学习,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而理应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动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案例二(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万以内的加法》例1。

教学过程:
在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几种珍奇动物: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

[生看教材主题图]这几种动物分别属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

你想不想知道这四类动物在我们国家存有的具体情况?好,请各组的同学看屏幕(出示15页图)。

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表,看看你们组能从中了解什么?
各组汇报:
(知道了哺乳类一共有110种。

知道了两栖类一共有30种,爬行类一共有25种,还知道鸟类有98种。


我们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那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各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
(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爬行类比两栖类少多少种?鸟类、爬行类和
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以“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为例来解决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98+25
就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看看应该怎样做,在小组内合作探究题的做法。

小组汇报:
一、我们组先用100+25=125,因为多加了2,所以再用125减去2,就等于123。

二、我们组是先十位和十位相加,90+20=110,然后个位和个位相加,8+5=13,最后,用110+13=123。

三、能够用竖式。

四、我们组先用98+20=118,再用118+5=123。

......
【分析】: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在学生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来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合理就是准确的,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在这个环节的小组交流的任务是:组内同学相互介绍自己的算法,不要求多种算法。

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说的机会,而不是比“哪一小组的算法更多”。

要给学生安排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

把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学习。

结合上面两个案例,我认为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也就是素质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要最大水准尽最大努力去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思考状态以及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动学生知识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性,焕发课堂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