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量与污染程度的关系
中国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中国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左学金周海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环境的污染也非常严重,很多地方生态恶化,酸雨、水污染、土壤流失、荒漠化、大气污染等等已经对我国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对环境的破坏伴随着人口的大规模增长,我国长期以来又一直执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因此,许多人把人口增长看作是我国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似乎只要人口增长控制住了,生态环境就会自然变好。
实际上,我国总人口已经进入低速增长时期,但是对环境的破坏却还在加剧。
究竟如何解决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试图通过人口迁移政策的调整,实现人口的合理再分布,以此减缓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压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美国环境学家Paul Enrich(1996)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人口增长及消费水平对环境的影响:I=PAT,公式中I为环境影响程度(Impact),P为人口(Population),A 为富裕程度(Affluence),可以用人均消费水平或生活水平描述,T为技术水平(Technology)。
这个式子说明,某一区域内的总的环境状况是与人口数量和人均消费水平成正比例的,人口数量越多,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大;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同样也会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我们还应看到,是P和A的乘积,而不是单纯P或A对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在技术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如果两个国家的人口一样多,但一国的人均资源消费水平是另一国的5倍,那么这个国家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另一国的5倍,远远大于另一个国家。
通常A和T两个因子很难单独计算,一般用人均能源消费作为其积。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在AT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人口增加,则I也一定会有所增加,但具体到全球不同的国家,AT 的差别是很大的,富国的AT值要远大于穷国,有人计算出富国每个人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是穷国的7.5倍,美国人口虽然只有中国的1/5多一点,但对世界环境的影响却比中国大得多。
2021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6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阅读P118-119)1.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3.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阅读P119-122)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人均耕地继续减少。
(2)自然资源消耗量增加。
(3)淡水资源短缺。
(4)环境污染加剧。
2.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④推进生态农业。
判断正误:(1)人口增长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2)泥石流频发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3)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4)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5)人们向环境排放的废物已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净能力。
()(6)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种群增长规律相同。
()(7)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答案(1)√(2)×(3)×(4)√(5)√(6)×(7)√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我国人口的发展特点(1)近几百年来的增长曲线接近“J”型。
(2)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增长。
(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4)城镇人口比重加大。
2.我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1)人类生存环境条件适宜,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没有天敌,受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干扰小。
(2)人口基数过大。
(3)人民生活、医疗水平等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提高,出生率较高。
中国空气污染城市人口密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中国空气污染城市人口密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人口密度急剧上升。
然而,这种急剧增加的人口密度对于城市的空气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空气污染城市人口密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人口密度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对于城市的环境质量产生了直接影响,尤其是空气质量。
首先,高人口密度会引发交通拥堵问题,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使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大幅度升高。
其次,人口密集的城市需消耗较多的能源,这导致工业和居民区的能源消耗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
此外,大量建筑物和人行活动导致城市周围悬浮物和粉尘增多,也对空气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中国空气污染城市人口密度的现状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
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口密度相当高,这使得这些城市成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区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的一些城市甚至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水平,成为了全球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之一。
三、解决方案为了改善中国空气污染城市人口密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交通拥堵的管理,提倡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频率。
同时,建设更多的地铁和轻轨交通系统,以减轻道路交通压力。
其次,应提倡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倡导居民节约用水和用电,减少能源的消耗,并鼓励使用新能源。
此外,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和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最后,政府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技术,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四、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性改善空气质量不仅仅是为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更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长期处于恶劣的空气质量下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率升高,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人口变动在大城市碳排放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北京市为例
人口变动在大城市碳排放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北京市为例童玉芬;韩茜【摘要】碳排放是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与经济发展、技术和人口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采用了基于环境压力等式IPAT的STIRPAT模型来定量分析北京市人口因素及其他相关因素对北京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的经济水平、城镇人口规模、就业结构、城镇化率和年龄因素对北京市的碳排放具有正效应,即随着上述因素的增大,碳排放也呈现增加趋势,而碳排放强度(技术因素)与碳排放呈现反相关关系.从1980-2010年的上述各类因素的变化以及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上看,经济水平的提高对碳排放的贡献最大,人口规模的增加对碳排放的贡献紧随其后,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提高都对碳排放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期刊名称】《北京社会科学》【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7页(P113-119)【关键词】北京市;人口因素;碳排放【作者】童玉芬;韩茜【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1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2一、前言近一个世纪以来,矿物燃料 (如煤、石油等)被大量使用,森林被大肆砍伐和焚烧,其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 (2.5-10.4华氏度)(IPCC,2007)。
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其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在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人口发展和居民生活消费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特大城市,更是经历了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和经济增长的巨大改变,同时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结构变化。
城市规模与环境污染:过大还是过小?
2020年第1期(总第178期)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1ꎬ2020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178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城市规模与环境污染:过大还是过小?张平淡1ꎬ舒安东2(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ꎬ北京100875ꎻ2.天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ꎬ天津300072)摘㊀要:基于我国2003 2016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ꎬ本文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㊁工业废水排放强度㊁工业SO2排放总量㊁工业SO2排放强度四个方面衡量了城市环境污染ꎬ并检验了城市人口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ꎮ研究发现ꎬ城市规模越大ꎬ工业废水和工业SO2排放总量越多ꎬ但排放强度越低ꎮ因此ꎬ中国城市规模并不是过大ꎬ应进一步放开大城市人口限制的政策ꎬ充分利用城市人口带来的集聚效应ꎬ降低污染排放强度ꎬ改善环境质量ꎮ关键词:城市ꎻ人口规模ꎻ环境污染中图分类号:F205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20)01-0068-0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㊁信息化㊁城镇化㊁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政策研究 (16BJL051)作者简介:张平淡ꎬ1977年生ꎬ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ꎮ㊀㊀一㊁引㊀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ꎬ我国城镇化率从1979年的19.9%上升到2018年的59.58%ꎬ城市人口总数从1979年的18495万增加到2017年的81347万ꎬ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数量从2000年的90个增加到2017年的161个ꎮ中国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张ꎬ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ꎮ然而ꎬ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ꎬ工业污染㊁道路拥挤㊁住房紧张等 城市病 也接踵而至ꎮ于是ꎬ一些研究将 城市病 归因于城市规模过大ꎬ认为控制城市规模是解决城镇化带来的污染问题的关键ꎮ不过ꎬ也有研究认为ꎬ 城市病 并不是由于城市规模过大造成的ꎬ而是因为城市规模不够大ꎬ使得一些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不高引起的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ꎬ我国城市规模究竟是过大还是过小?本研究利用2003 2016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ꎬ实证检验城市规模与环境污染的关系ꎬ以期为科学判断城市规模㊁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经验证据和决策支撑ꎮ㊀㊀二㊁文献综述现有研究对城市规模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讨论ꎬ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ꎮ第一种观点认为ꎬ城市规模扩大会缓解环境污染ꎮSatterthwaite(1997)在对亚㊁非㊁拉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中发现ꎬ小城市污染问题最为严重ꎬ污染随城市规模扩大呈缓解趋势[1]ꎮ王健和甄庆媛(2017)认为ꎬ城市人口规模和工业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呈负相关关系[2]ꎮ陈阳和唐晓华(2018)认为ꎬ城市规模发展存在红利ꎬ城市规模的扩大将减少环境污染ꎬ因此要发挥大城市与特大城市的集聚力ꎬ发展中小城市人口规模ꎬ充分释放其红利[3]ꎮ郑怡林和陆铭(2018)发现ꎬ全国城镇化㊁城市人口增长不仅不会加剧环境污染ꎬ反而可以通过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规模效应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ꎬ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有利于降低单位GDP污染物排放强度[4]ꎮ王星(2016)认为ꎬ城市规模的扩大使雾霾污染加剧ꎬ但如果单独看超大城市㊁特大城市和大城市ꎬ城市规模会对雾86霾污染产生抑制作用[5]ꎮ第二种观点认为ꎬ城市规模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ꎮ李泉和马黄龙(2017)发现ꎬ我国大㊁中城市的人口集聚程度与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关系ꎬ目前我国处在曲线右侧ꎬ人口集聚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6]ꎮ文雯和王奇(2017)认为ꎬ在全国范围㊁中等城市㊁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ꎬ城市规模与污染均呈倒U型关系ꎬ小城市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ꎬ而大城市规模与污染则呈正N型关系[7]ꎮ汪慧玲等(2017)发现ꎬ城市群规模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N型关系ꎬ当城市群规模小于5919.6万时ꎬ环境污染随城市群规模的扩大而减少ꎬ当城市群规模在5919.6万~9790.67万之间时ꎬ城市群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将不利于环境质量改善ꎬ跨过这一区间后则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8]ꎮ第三种观点认为ꎬ城市规模扩大会加重环境污染ꎮOliveiraetal.(2014)对美国的数据研究发现ꎬ人口每增多1%ꎬ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增长幅度将大于1%[9]ꎮ不过ꎬ持有这种观点的研究数量不多ꎮ㊀㊀三㊁研究设计(一)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为检验城市规模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实证关系ꎬ整理2003 2016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ꎬ基于现有研究ꎬ设定如下计量模型:polluit=α0+α1popit+α2gdpit+α3gdp2it+α4indit+α5energyit+α6techit+εit其中ꎬ因变量为环境污染(pollu)ꎬ分别用该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㊁工业SO2排放量㊁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工业废水排放量与GDP的比值)㊁工业SO2排放强度(工业SO2排放量与GDP的比值)表示ꎮ自变量为人口规模(pop)ꎬ用该城市的年末全市总人口表示ꎬ以此反映城市规模ꎮ控制变量包括:人均GDP(gdp)及人均GDP的平方(gdp2)ꎬ加入这两个变量是基于环境库兹涅茨(EKC)假说ꎬ以控制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ꎻ产业结构(ind)ꎬ用该城市第二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表示ꎬ以此控制经济结构对污染的影响ꎻ能源消耗(energy)ꎬ借鉴文雯和王奇(2017)的方法ꎬ使用该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表征城市能源消费规模ꎻ技术进步(tech)ꎬ借鉴王星(2016)的方法ꎬ采用该城市公共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代表研发投入ꎬ技术进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方向是不确定的ꎬ一方面ꎬ科研投入会带来生产和环保技术进步ꎬ提高能源的利用率ꎬ减少污染排放ꎬ另一方面ꎬ技术进步还会提高生产效率ꎬ扩大生产规模ꎬ进而加重环境污染ꎮ为了消除异方差对回归结果的影响ꎬ对除产业结构外的其余变量都取自然对数ꎮ(二)数据来源说明将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ꎬ为了保证样本是平衡面板ꎬ对个别城市进行了调整ꎮ样本剔除了自2011年起取消的巢湖市ꎬ2011年新设立的毕节市㊁铜仁市ꎬ2012年新设立的三沙市ꎬ2013年新设立的海东市ꎬ2015年新设立的儋州市ꎬ以及港澳台地区ꎮ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4 2017年)ꎮ㊀㊀四㊁回归结果(一)描述性统计下页表1列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ꎮ由表1可以看出ꎬ中国城市规模存在较大差异ꎬ人口规模(pop)的平均值为431.122ꎬ最大值为3392ꎬ最小值仅为16.37ꎬ标准差为305.439ꎬ分散程度较大ꎮ也正是因为城市规模的这种差异化分布ꎬ使得我们的生态环保政策需要也应当充分考虑城市规模的异质性ꎮ(二)回归结果利用豪斯曼(Hausman)检验对模型进行判断ꎬ发现由于数据特点ꎬ本研究适用于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ꎮ分别以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㊁工业SO2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作为因变量ꎬ对实证模型进行估计(见下页表2)ꎮ由表2可以看出ꎬ在以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工业SO2排放总量表示环境污染的回归中ꎬ人口规模(pop)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ꎬ说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引起污染总量的增加ꎬ这是与城市扩张伴随的人口和产业集聚相伴而生的ꎮ但在以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和工业SO2排放强度表示环境污染的回归中ꎬ人口规模(pop)96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负ꎬ说明尽管城市规模的扩大不利于减少污染总量ꎬ却有助于降低污染排放强度ꎮ在某种程度上ꎬ排放强度更能够反映出技术水平和环境绩效ꎬ因此ꎬ从整体来看ꎬ城市规模的扩大有助于降低污染排放强度ꎬ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ꎬ提高环境效率ꎮ不能仅仅从大城市的污染总量增加出发ꎬ简单地认为城市规模越大ꎬ污染越严重ꎬ而是应当算一个账:如果将大城市的总人口分割成若干个小城市ꎬ这些小城市的污染排放总和与大城市污染排放总量相比ꎬ究竟哪个更多?根据污染排放强度的回归结果ꎬ可以认为ꎬ若干小城市的排放总和一定高于一个大城市的排放总量ꎮ因此ꎬ城市规模的扩张有利于保护环境ꎬ中国城市规模不是过大ꎮ㊀表1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样本量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环境污染(pollu)工业废水排放量39287438.8959598.204912607工业SO2排放量392858616.29958979.6186831622工业废水排放强度39280.0010.0010.0290.000工业SO2排放强度39280.0090.0140.2380.000人口规模(pop)3928431.122305.439339216.37人均GDP(gdp)392832643.37528752.90746774999产业结构(ind)392845.86415.40790.970.04能源消耗(energy)39285917323.97219106734.71715447559172技术进步(tech)3928368054.6432189959.641691894050.13㊀表2回归结果工业废水工业SO2排放总量排放强度排放总量排放强度人口规模(pop)0.39∗∗∗(2.86)-0.31∗∗(-2.23)0.26∗(1.70)-0.44∗∗∗(-2.84)人均GDP(gdp)0.27(1.64)0.42∗∗(2.48)1.38∗∗∗(7.33)1.52∗∗∗(8.07)人均GDP的平方(gdp2)-0.02∗(-1.74)-0.07∗∗∗(-7.42)-0.07∗∗∗(-6.72)-0.12∗∗∗(-11.81)产业结构(ind)0.07∗∗∗(5.97)0.07∗∗∗(5.68)0.24∗∗∗(16.80)0.23∗∗∗(16.54)能源消耗(energy)0.08∗∗∗(4.05)-0.02(-0.74)-0.0003(-0.01)-0.10∗∗∗(-4.25)技术进步(tech)-0.03∗∗∗(-5.48)-0.04∗∗∗(7.12)-0.04∗∗∗(-6.54)-0.05∗∗∗(-8.07)Adj-R20.860.820.830.85F检验44.5639.7046.0743.55Hausman检验234.75185.62137.11113.26模型选择固定效应固定效应固定效应固定效应样本量3928392839283928㊀㊀注:∗㊁∗∗㊁∗∗∗分别表示估计系数在0.1㊁0.05㊁0.01的水平上显著ꎻ括号中的数字表示T值ꎻ篇幅原因ꎬ常数项的估计系数略去 07㊀㊀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也有一定的启示:首先ꎬ除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回归外ꎬ其余三列回归中ꎬ人均GDP(gdp)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ꎬ人均GDP的平方(gdp2)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负ꎬ说明中国城市符合EKC假说ꎬ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ꎬ环境污染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倒U型趋势ꎮ产业结构(ind)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ꎬ表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越高ꎬ城市污染越为严重ꎬ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ꎮ能源消耗(energy)的估计系数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回归中显著为正ꎬ在工业SO2排放强度的回归中显著为负ꎬ在其余两列回归中均不显著ꎬ说明中国城市的能源消耗与污染尚未呈现出有规律的关系ꎬ这可能与各城市的产业特点和空间分布有较大关系ꎮ技术进步(tech)的估计系数在四列回归中均显著为负ꎬ说明中国城市的技术进步显著降低了污染总量和污染强度ꎬ加大研发投入ꎬ促进技术进步仍然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ꎮ㊀㊀五㊁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研究基于我国2003 2016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ꎬ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㊁工业废水排放强度㊁工业SO2排放总量㊁工业SO2排放强度四个方面衡量城市环境污染ꎬ检验城市人口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ꎮ研究发现ꎬ城市规模越大ꎬ工业废水和工业SO2排放总量越多ꎬ但排放强度越低ꎮ因此ꎬ中国城市规模并不是过大ꎮ尽管人口增多会导致更多的污染排放总量ꎬ但是人口集聚带来的经济收益大于其带来的污染治理成本ꎬ人口增速大于污染增速ꎬ那么人口规模扩大反而有利于改善环境ꎮ因此ꎬ应当进一步放开大城市人口限制的政策ꎬ充分利用城市规模扩大带来的集聚效应ꎬ使产业集聚相互合作ꎬ充分利用公共资源ꎬ高效使用能源ꎬ提升能源消费结构ꎬ增加对绿色能源的使用ꎬ进而增强环保能力ꎮ参考文献:[1]㊀SatterthwaiteDꎬ EnvironmentalTransformationsinCit ̄iesasTheyGetLargerꎬWealthierandBetterMan ̄aged ꎬGeographicalJournalꎬNo.2ꎬ1997ꎬpp.216-224.[2]㊀王健㊁甄庆媛:«城市人口规模对工业污染排放的门限效应研究 以我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为例»ꎬ«调研世界»2017年第8期ꎬ第60页ꎮ[3]㊀陈阳㊁唐晓华:«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城市等级视角»ꎬ«财贸研究»2018年第1期ꎬ第1-15页ꎮ[4]㊀郑怡林㊁陆铭:«大城市更不环保吗? 基于规模效应与同群效应的分析»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ꎬ第139-150页ꎮ[5]㊀王星:«城市规模㊁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 基于省会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ꎬ«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第7期ꎬ第86-92页ꎮ[6]㊀李泉㊁马黄龙:«人口集聚及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以中国39个城市为例»ꎬ«城市问题»2017年第12期ꎬ第58-66页ꎮ[7]㊀文雯㊁王奇:«城市人口规模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基于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ꎬ«城市问题»2017年第9期ꎬ第32-38页ꎮ[8]㊀汪慧玲㊁李妍㊁杨烨:«城市群规模㊁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污染影响的门槛效应 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实证分析»ꎬ«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2期ꎬ第71-79页ꎮ[9]㊀OliveiraꎬErnesonAꎬAndradeꎬJoséSꎬMakseꎬHernánAꎬ Largecitiesarelessgreen ꎬScientificReportsꎬNo.4ꎬ2014ꎬp.4235.[责任编辑:陈淑华]17。
高中生物必修3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单元测试(一)
1. 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居世界首位,但地区分布差异很大C.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太低2.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影响是( ) B.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增长数量太多D.人口素质低,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A.人口增长,使人均耕地减少B.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不变C.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增加D.人口增长,使人开垦土地,人口与土地同步增长3.在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中,我国排在( )A.第2 位B.第5 位C.第8 位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状况B.科技发展水平D.第10 位C.人口的文化( )D.生活消费水平5. 1998 年9 月渤海发生赤潮,使山东烟台、河北、天津等地养殖业造成数亿元的损失。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发生的原因是( )A.水中CO2 含量大量增加C.大气中的CO2 含量增多B.环境污染,海区富营养化D.水中O2 过多6.科学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可用于临床中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A. 间接使用价值B.潜在使用价值C.直接使用价值D.科学研究价值7.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内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威胁,为保护这些特有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 ) A.就地保护 B. 易地保护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严格控制污染8.下列行为属于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 )A. 回收废旧电池 C.雨季回灌地下水B.建立垃圾发电站D.充分利用黄土高原土地资源9.下图表示两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10.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 O 1.0 2.0 3.0 人口出生率(%) 不正确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C. 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测,到 2032 年前后,我国将出现人口高峰,将达到 14.7 亿人左右1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优劣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人时间 ⅠA. Ⅰ 、 Ⅱ 、ⅢB. Ⅱ、 环境容量时间ⅡC. Ⅲ 、 Ⅱ 、 Ⅰ ( )人 原有 环境容量 口数 量 新的环境容量时间 ⅢD. Ⅰ 、Ⅲ 、 Ⅱ12.(改编)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生产,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当然人口数量增长并非一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原因,但一定的适应环境发展的人口增长能使人口发展与环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要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辩证地看待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坚定走可持续发民的道路。
一、生态环境的关系(一)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作为一种生物物种,也与一切生物一样,首先必须适应条件,以保持自己正常生理功能的实现。
因此,适应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的自然属性,是生命活动的前提,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不可能摆脱自然生态环境而存在。
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在诸多方面。
为了维持人类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人类总要以各种方式从自然中获得物质、能量及信息。
(二)人类与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具体表现在人体物质构成与生物物质化学成份的相似性。
通过对所含物质成分与生物物质的比较,可以看出人与一切生物及自然生态环境发生学上的联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有诸多的适应性,而自然生态环境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自然条件。
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淡水、森林、草原和江湖河海,以及生活在其中的野生动物和鱼类及其他水产品,等等。
它们不仅是人类出现后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而且对至今还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二、人口数量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代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
人口剧增,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也是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提高的三大障碍。
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是指中国的发展尚未走出“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困境,中国人口的未来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
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一)人口继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时起,就处于有史以来基数最大、增长最快的人口倍增的局面。
中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
中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以及快速的人口增长速度。
人口的增长对环境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资源短缺、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备受关注。
一、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造成压力人口增长意味着对食物、水资源、能源等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资源供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在农业方面,为了生产足够的粮食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使用更多的水资源以及施加更多的化肥和农药。
这些行为对土地的退化、水资源的短缺以及农药残留等问题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人口增长对能源消耗的增加人口的增长会导致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对能源的消耗量巨大。
发电、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
然而,相对低效的能源利用方式以及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使得中国在能源消耗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加,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这将给能源供应带来更大的挑战。
三、人口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产生更多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厂、机动车辆和生活垃圾等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垃圾都在不断增多。
这些废弃物和污染物对水、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导致水源污染、土地荒漠化以及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
四、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土地被开垦用于建设工厂、住宅区和基础设施等,这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同时,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土地退化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解决中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带来的挑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其次,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改善空气、水质和土壤质量。
人口集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人口集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口集聚现象日益严重。
人口集聚对城市的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这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工作和消费的主要场所,其碳排放量占据了全球总排放量的很大比例。
研究人口集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威胁。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巴黎协定》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需要对城市碳排放进行有效控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目前关于人口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影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现有的研究主要关注人口密度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人口集聚这一更为重要的因素。
现有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缺乏定量研究和实证检验。
现有研究往往集中在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碳排放问题关注不足。
本研究旨在从人口集聚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探讨人口集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和理论分析,本研究将构建一个综合评价模型,以量化人口集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程度。
本研究还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人口集聚与城市碳排放的关系人口集聚与城市碳排放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集聚现象在许多城市中日益明显,这不仅对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对城市碳排放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口集聚与城市碳排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口集聚程度越高的城市,其碳排放量往往也越大。
这是因为人口集聚会导致更多的交通出行、能源消耗和工业生产等活动,从而增加城市碳排放。
人口集聚还会影响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土地绿化率,进一步加剧碳排放问题。
人口集聚与城市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等。
浅述中国人口增长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浅述中国人口增长对资源与环境的影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过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环境和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又为资源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经济保障,他们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这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国家,因此,在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中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
目前,这种状态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还产生了新的不协调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发展问题的矛盾。
1人口、资源与环境整体发展不协调当前,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消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如人口与经济之间的不协调发展关系,主要表现在人口总规模急剧膨胀和劳动力适龄人口数量庞大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随着经济产值增加,加大了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使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不断受到削弱和破坏,已出现了某些重要资源的短缺。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自然生态持续恶化。
从另一方面来看,被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
2人口、资源与环境各个子系统的内部发展不协调从我国目前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人口、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内部发展不协调的现象非常普遍。
人口方面,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有效地抑制了人口自然增长,延缓了高峰期到来的时间,但同时,我国目前人口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几个问题分别是(1)人口将逐步进入负增长。
(2)新生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调。
(3)老龄化问题严重。
我国的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也直接影响着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长期持续增长,引起不同程度环境恶化,已经开始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摘要】: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形成,与人口的过快增长、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消费、环境的污染等直接相联系。
因此,必须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环境的净化能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使经济发展过程具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识深化的产物,而人们正是在对人口、资源、环境认识深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形成,与人口的过快增长、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消费、环境污染等直接相联系。
因此,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方面要努力消除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使三者的关系协调;另一方面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计划,是经济发展过程具有可持续性。
一、人口与资源1.与资源相关的人口标志。
首先,适度人口。
适度人口是指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恰好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可获得的资源时,或当一个国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时的人口即为该国的适度人口。
但是,这种平衡并非一成不变,当资源增加时,适度人口的水平也随之而提高。
事实上,适度人口的水平将依据各种因素而随着时间和空间起变化,各种因素包括国家的大小、实际或潜在的资源、技术和交通运输的质量及社会结构等。
其次,人口过剩。
人口过剩是指当人口超过了可以利用的资源时即可认为人口过剩。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人口增长、资源耗竭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换言之,当资源跟不上人口增长,而第三产业的增长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时就可能出现人口过剩。
人口过剩包括绝对人口过剩和相对人口过剩:前者是指生产已经达到最大限度而生活继续处于很低的水平;后者是指虽有潜力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但当前的生产率不足以充分供养现在的人口。
最后,人口不足。
人口不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太少,不足以充分或有效地利用该国家和该地区的资源。
换言之,人口不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而又不降低生活水平。
环境保护与人口问题有何联系
环境保护与人口问题有何联系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和人口问题是两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议题。
它们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人类社会的未来。
首先,人口的增长对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粮食、水资源、能源等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类不得不扩大农业生产、开发新的水源、加大能源开采力度。
然而,过度的农业开发可能导致土地退化、森林砍伐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可能引发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则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以粮食生产为例,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改造成农田。
这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减少了地球上的碳汇,加剧了气候变化。
同时,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人们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流入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人口的分布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区,如大城市,交通拥堵、垃圾堆积、噪音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大量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改变了地表的自然状态,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此外,城市居民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也远远高于农村地区,给环境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另一方面,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人口产生反作用。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会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水污染引发各种肠胃疾病和传染病,土壤污染则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例如,一些地区由于工业污染严重,当地居民患癌症等疾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此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与环境破坏密切相关。
洪水、干旱、飓风等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迫使人们迁移,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环境恶化还会影响人口的素质和发展。
在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的地区,儿童往往缺乏良好的教育条件和营养保障,这将影响他们的智力和身体发育,从而制约未来的发展潜力。
此外,环境保护和人口问题的解决需要共同的策略和努力。
在人口政策方面,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ppt课件
• ◇经济因素: 价高者得
•
举例: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对商业活动吸引力大,商业活动
愿意付价高于其他经济活动,所以城市中心一般发展商业区
•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通达度
•
(从市中心向郊区,功能区的分布:商业区、住宅区、
工业区)
• ◇社会因素
•
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常见原因),知
•
①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村多剩余劳动力
•
②1984年推出“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政策
•
③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根本原因)
第二单元 城市的地域结构 第一节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 ☆知识要点: • 1、城市的三种基本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难点解析: • ★①功能区的形成:同种经济活动需要的发展条件一致,所以同种
• ※难点解析:卫星城的作用——分散城市的职能,起到大城市人口 分流作用
• 第二节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 ☆知识要点:
• 1、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因素
• ◇历史因素
• ※难点解析:
•
文化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一般继承和保持城市的原有特色
•
历史较短,以前土地利用形式未形成较大影响的地区,可以完
全改变昔日的土地利用方式
统;化学方面,化学物质会致癌变、致病变;生物方面,病毒、病
菌、寄生虫卵使蚊子大量繁殖,引起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流行)
• ※难点解析三:社会经济因素范围比经济因素广,经济因素从属于 社会经济因素。
•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
文化素质高,资源观(资源利用充分、同时开发新的资
源)、环境观(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 保)、发展观(可
高中地理选修一填空题集
高中地理选修一填空题集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地理选修第一册填空题集姓名1、人口内部的这种 , ,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这就是 .2、人口再生产类型由、和所决定.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按先后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是、、、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 水平极为低下,人口死亡率 ,尽管出生率很高,但是,人口增长速度极低.这一时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称为“型”,它以死亡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为特征.4、“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以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的出生率还于死亡率,人口呈现增长,例如欧洲的、等国,人口已连续多年为负增长5、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高是因为结构造成的,其分年龄死亡率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6、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型”.7、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由于水平不同, 、、及等的差异,并不具有同步性,也存在着各自的一些特点.8、除、外的大洋洲其他国家或地区,非洲国家是型的典型;但也有一些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如亚洲的 ,拉丁美洲的;我国由于大力开展工作,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属于型.9、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口 ,取决于人口和的变动;二是人口的 ,这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实际上,考察的地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就越 .10、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和来实现.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与指15岁到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大小的基础.11、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的子女数越 . 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是极小的.12、因素、因素、受水平和条件等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因素.13、、、等对死亡率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有些因素的影响是直接的,如克山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因素的影响是间接的,如由于大量繁殖,传染病多发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可能明显上升.14、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给和造成巨大的压力,但决不是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人口数量只是 .15、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及其他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的人口数量.16、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性和性.17、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亿左右.18、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亿左右;目前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 ,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因此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和这两项基本国策.19、人口身体素质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因素.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很多,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环境因素.20、人口身体素质也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主要指、、、降水等自然环境因素. 环境中硒缺乏与病和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次生环境因素包括、和三个方面的环境污染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21、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 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 的高低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观、观和观.22、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图“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迁移是指发生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以内的人口迁移.23、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的和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差别.24、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和资源等是最主要的美国有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向南方“”迁移,是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很好例证 .25、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和的发展,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人口迁移. 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人和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6、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及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国历史上,都城在、、、、和之间不断地变换,每一次这样的变化和朝代更迭,都曾经引起过人口的大规模迁移.27、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 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28 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出现的一个概念,指那些由于发展项目如大坝、水库的建设,或因如地震、洪水而无家可归的人,以及那些由于居住地遭到破坏而无法在当地生存,被迫背井离乡的人.29 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和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30、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积极地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31、据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估计,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流域移到了流域.32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和 .33、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人口的净迁出地区主要是、、和等省市;为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3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大量增加.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从 ,二是从 .与以前人口迁移和流动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的,迁移和流动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和 .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 .地理选修第一册第二单元填空1、城市是区域的中心、中心、中心.2、城市等级越高,数目 ,服务范围 .分析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对于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城市的地域形态与城市所处的密切相关, 、和因素对其也有影响.城市的地域形态一般可以分为式、式、式或状.4、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性和各不相同,因此经济活动之间必然发生空间竞争.5、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 ,其特点是以某种为主,兼有 .6、城市功能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经济活动最繁忙的是 .随着工业化和交通的发展,住宅区出现了进一步的分化,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区和区;在位置上,出现了住宅区和住宅区发展的状况.7、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是、、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功能区,如、等.8、对城市地租高低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 .9、对住宅区影响较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三个,即、、 .10、中心商务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它是地方;差别很大;建筑物;中心商务区内部 .垂直方向的分异主要表现在高层建筑物上.一般来说,零售店多在较低层,而办公室则多在较高层11、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从总体上看有以下两个特点:;.12、上海的传统上一直是上海的商务中心,现在上海将浦东的和浦西的联系起来,形成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区.13、城市中心区形成商业区的原因是;住宅区靠近市中心是由于该地区对的吸引力下降,但是住宅区居民既有利于 ,又方便 ,而支付的租金不如住宅高.14、我国许多城市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的结果 .15、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和各项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 ,以达到既 ,又的目的.16、城市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时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其基本形式有和两大类,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式.17、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区的污染.基本上没有污染的型和型行业,例如小型、、服装、印刷、精密机械仪表等,可以布置在城内的区内.而那些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或有爆炸火灾危险的企业,例如钢铁联合企业、石化企业、煤气、木材加工和砖瓦石灰等企业,应尽可能布置在的地方,其中可能污染空气和水体的工业应布置在城市的向和水源的游.18、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常要求隔开一定的距离,称为带.在此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一般可以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例如、、、市政工程构筑物,而体育、学校、儿童机构和医院等,就不应布置在带内. .地理选修第一册第三单元填空1、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和的总称,前者称为文化,具有与人类的和活动相关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后者称为文化,具有帮助人们、人们的社会行为、体现人们的文化内容.2、任何物质文化事物都一定程度地反映着文化的某些方面,许多精神文化事物也具有一定的形式.有些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 ,例如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图“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有些受自然环境影响比较 ,例如西双版纳傣家竹楼图“云南傣家竹楼”,人们以当地盛产的作为建筑材料,并采用“高脚”式的建筑形式,这些都反映了的影响.3、自然景观是的事物,很少受到人类的影响或者的影响;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上的印记,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加以创造的.4、人类创造和使用每种文化景观,都有一定的 ,因而文化景观对人类具有意义.5、文化景观的空间性表现为两方面:首先,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还表现在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 .6、文化景观功能的变化,反映了它所在地区 .7、文化景观是的一面镜子,例如,分析明清时期虫神庙的分布,描绘出当时多发地区的分布图,就可以推测当时的地区差异.8、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物,虽然受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它也同样影响到 . 文化景观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或的影响;违背了自然规律则产生不利的影响.中国的都江堰就是一个了自然规律,并且能充分利用的例子.9、通过观察文化景观,人们既可以了解一地的环境,也可以了解一地的环境.还有一些文化景观成为地方象征或标志性景观,如的天坛、的五羊雕塑、的抗震纪念碑等.10、文化源地是指某一或最初产生的地点.一种文化事物在产生之初,它的分布范围有限,在比例尺地图中几乎是一个或几个“点” .11、文化源地可以分为:文化或的源地以及文化的源地.文化系统的源地是指一个结构较为、特征较为的文化系统的产生地,例如“世界部分文明发源地的分布”图亚非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的发源地.世界各个地域的古代文明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要素,以文字为例,古埃及文明为文字,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为文字,古希腊文明为文字.12、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每种文化事物都要扩大它的范围.文化事物、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覆盖的地区都可称为 .例如,每个语系的分布范围都可视为文化区 .又如,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内部又有自己的行政区,它们都可视为文化区;在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中,有许多人类生产活动分布图,这些图中的各种农业区、工业区都是反映类型的文化区13、文化区有以下空间特点:文化区的范围 ,一个文化区的重要性与它的范围大小的关系;文化区边界 . 文化区常常有明确的边界,而语言文化区和文化区不一定有明确的边界;文化区不一定与区重合.例如,潘帕斯草原牧牛区并不与阿根廷的草原地带完全重合.14、狭义的文化区概念仅指某种覆盖的范围.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就构成了文化 ,若干个具有一定联系的文化就组成了文化 ,例如中国的汉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构成的中华 ,它所分布的地区就是区.15、文化扩散就是指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通过各种形式从的过程,它与一起构成文化传播.文化扩散在上和上是有差异的.16、文化扩散的主体是 ,根据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长短,我们可以将文化扩散分为两大类.在扩展过程中人的的,称为扩展扩散;在扩展过程中人的的,称为迁移扩散.17、扩展扩散是指一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由人们似地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扩展扩散又可分为三种.1 扩散.2 扩散.3 扩散.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是由一些渴望寻求社会变革道路的中国知识分子首先接受的,它是属于扩散;苏格兰威士忌酒最初是下层社会的饮料,后来逐步传入上层社会,它属于扩散;人们吸收了滑冰的思想,抛弃了原有的冰鞋形式,将冰刀改为滚轴,这种属于扩散.18、7世纪中期,日本推行“大化改新”,一些希望了解中国文化的日本贵族和学者,向从大唐归来的“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就属于扩散.在大化改新的过程中,他们积极倡导吸收中国文化.当时的日本天皇下令仿效中国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国学.这一文化扩散过程又属于自中央地区向地方的扩散.19、17世纪末,沙皇彼得一世掌握实权以后,在俄国推行多项改革.他从小受西欧文化的影响,一直羡慕西欧的文化,曾经化名随考察团到英国和荷兰实地学习.因此在他的改革内容中,许多都涉及到对西欧文化的学习.例如,学习西欧的先进技术,建立和扩大海军,提倡西欧的生活方式.当时西欧文化向俄国的扩散过程属于扩散.20、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发展成为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商业的发展.阿拉伯商人来往于三大洲之间,将中国的、和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传到欧洲,并将阿拉伯的、学知识和教等带到了中国.一些欧洲青年学者,渴望学习先进的科学,也不辞辛苦,跋涉千里到阿拉伯帝国学习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带回自己的国家.这些文化交流都属于扩散. 21、文化扩散有利于文化的和 .世界文化就是在不断的和中发展的,没有文化扩散,就没有的发展.。
人口增长与什么相协调与什么相适应
人口增长与什么相协调与什么相适应人口增长需要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和相适应。
1、资源丰富程度:人口增长需要足够的资源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土地和能源等。
如果资源丰富,人口增长可以相对较快,但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避免过度消耗和浪费。
2、生态环境容量:人口增长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容量,即环境的承载能力。
如果生态环境容量超出了其承载能力,会造成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等问题,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3、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增长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如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加剧贫困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而如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给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压力,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
4、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人口增长需要考虑到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
如果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不利于人口增长,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相协调。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的问题如下:1、资源压力:随着人口增长,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包括食物、水、土地和能源等。
这会导致资源短缺和过度开发,进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
例如,过度开垦和灌溉可能导致土地盐碱化、沙漠化,而过度捕捞可能导致鱼类资源枯竭。
2、环境污染:人口增长也会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
人类生产和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垃圾等,这些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例如,工业废水可能污染水源,导致人们饮用水质量的下降,而垃圾堆积也会占用大量土地并污染土壤。
3、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
随着人口增长,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长过快的情况,而一些地区则可能滞后。
这会导致社会经济差距拉大,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社会压力: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随着人口增加,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这可能会给现有的社会服务体系带来一定的压力。
例如,教育资源可能会变得更加紧张,医疗资源也可能会出现短缺的情况。
地理学中的人口与资源关系知识点
地理学中的人口与资源关系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其中关于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地理学中有着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下面将对人口与资源关系的几个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讨论。
一、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人口数量的增长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食物、能源、水资源以及土地等方面的需求也在增加。
人口的增加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使得资源的供应短缺和环境的恶化成为一种现实。
二、资源的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密切相关。
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与资源的丰富程度呈现出一定的联系。
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动和聚集。
例如,资源丰富的沿海地区往往会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资源匮乏的内陆地区人口较为稀少。
三、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影响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造成影响。
人口众多的地区需要更多的资源供应,这就需要加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由于人口的增加使得资源供应紧张,就需要优化资源利用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以满足人口对资源的需求。
四、人口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增加,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例如,大量的工业废气和污水的排放对空气和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丛林的砍伐和土地的过度开垦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五、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人口与资源的关系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满足当前人口需要的同时,不破坏环境和不耗尽资源的情况下,为子孙后代提供满足其需求的资源。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人口控制政策,调整资源的利用方式,改善环境的质量。
六、人口迁移对资源的影响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过程。
人口迁移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口迁出地区会减少对资源的需求,而人口迁入地区则需要提供更多的资源来满足新迁入人口的需要。
2020-2021高二生物3教师文档:第6章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师文档:第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描述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2。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1.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2。
通过分析并建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培养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3。
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一、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1.人口现状(1)措施①20世纪70年代:我国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工作。
②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③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现状①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②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2.人口发展前景(1)情况: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2)目标错误!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2.采取的措施(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建设自然保护区。
④推进生态农业.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虽然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人口总数仍在不断上升。
() 2.人口增长规律和其他种群的增长规律相同。
() 3.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 () 4.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率不多。
5.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能够增加粮食产量,应该大力提倡。
()提示:1。
√2.×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可调控人口增长并具有能动的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即人口增长规律和其他种群的增长规律,不完全相同。
3.√4。
√5.×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不利于环境保护.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问题探究]1.人口状况是制订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下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
北京人口控制目标
北京人口控制目标北京人口控制目标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人口数量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
然而,由于人口过于密集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因此,为了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设定人口控制的目标。
根据相关数据和分析,北京市制定了人口控制目标为700万人。
首先,人口过多会导致交通拥堵。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流不断涌入,导致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巨大。
尤其在早晚高峰时段,道路拥堵问题十分突出,不仅影响居民的出行效率,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通过控制人口数量,可以缓解交通压力,优化交通流量。
其次,人口过多会加剧环境污染。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能源、水资源、环境的消耗和压力也相应增大。
大量的车辆排放、工业生产等都会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使得北京的雾霾问题日益严重。
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因此,控制人口数量,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是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此外,人口过多也会增加社会资源的紧张程度。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创新中心,各类资源汇集于此。
然而,人口的增加会导致社会资源的不足,如教育、医疗、住房等。
学校座位有限、医疗资源匮乏、住房成本高昂等问题都需要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来解决。
因此,为了维持北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是必不可少的。
北京市制定了700万人的人口控制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建立完善的人口政策,明确各类人群的落户门槛和条件,限制外来人口进入。
其次,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提高城市用地的利用效率,确保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再次,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最后,加大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力度,增加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资源的供给。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人口数量,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北京市制定了700万人的人口控制目标,目的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社会资源紧张等问题。
密度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是什么
密度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是什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密度这个概念不仅仅存在于物理学的课本中,它与我们周围的环境质量,尤其是环境污染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让我们来搞清楚什么是密度。
简单来说,密度就是指物质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比如说,同样体积的铁块比木块重很多,这就是因为铁的密度比木的密度大。
那么,密度是如何与环境污染扯上关系的呢?我们先从人口密度说起。
在城市里,人口密度往往非常高。
大量的人聚集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想象一下,在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街区,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
如果垃圾处理设施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垃圾就会堆积如山,不仅散发难闻的气味,还会滋生细菌、病毒,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而且,这么多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比如用水、用电等,也会急剧增加。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发电厂、水厂等设施要加大生产,这可能导致更多的污染物排放。
比如,火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其中包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引发酸雨等问题。
再来说说交通密度。
在繁华的都市中,道路上车辆密集。
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车辆越多,尾气排放就越多,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也就越高。
这不仅会影响空气质量,还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上升。
而且,交通拥堵时,车辆频繁启停,会消耗更多的燃料,进一步增加尾气排放。
此外,高密度的交通还会带来噪音污染,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工业密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一些地区,工厂密集分布。
这些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各种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和废渣。
如果这些工厂没有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或者环保监管不到位,大量的污染物就会被排放到环境中。
废水可能会污染河流和湖泊,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废气可能会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影响周边居民的健康;废渣如果随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通过风、水等途径扩散,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面标题:人口与污染1
人口数量与污染程度的关系
王渌汀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学校: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姓名:王渌汀
班级:高一(10)
学科:数学
摘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关注于解决北京人口数量(下文皆以人口数量替代)变化是如何影响污染指数的。
本文结构如下:本次调查的猜想,关于三个污染指数的简要介绍,关于本文中建立的数学模型的解析,总结,以及深入研究。
文章中,我们首先假设当以人口数量为自变量时,污染指数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我们最终发现,在所有拟合函数中仅工业废水为抛物线,其余皆为线性函数。
换言之,研究结果很大程度上符合猜想。
另外,我们计划在此后的研究中扩大污染物指数的种类范围,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研究。
关键词:污染指数,人口数量,数学模型。
人口数量与污染程度的关系
在本文开始前,请允许我们对如今大多数人关注着的污染水平做一个简要介绍。
首先,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各种方面的便利之外,同样也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雾霾,同时雾霾也就成为了北京所有居民的一个共同话题。
如图1所示,人们几乎不能透过浓厚的雾霾看到任何事物,原本雄伟壮丽的紫禁城也在一篇灰蒙蒙的空气中失掉了原本的威严,转而蒙上一层暗淡的色彩,仿佛已经是年久失修。
除此之外,雾霾同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
当今令人们谈及色变的污染物非PM 2.5 莫属。
PM 2.5,中文名为细颗
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目前,在雾霾笼罩
蓝天的日子里,人们普遍习惯在出行前带上口罩来阻止可吸入颗粒物的入侵。
因为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大,且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10μm直径的颗粒物
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
与空气污染进行对比,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在更多年份里夺得了人们的关注,如图2
所示。
作为另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质问题与空气污染问题占据着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
大多是情况下,水资源的污染是由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
因为两者每天都大量排放污水。
随着越来越多的“癌症村”在中国各地出现,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饮用水质问题。
一般来说,污染后的饮用水不会立即置人于死地,但只要污染物在人体内积累达到一定数量后就可能造成疾病,基因问题甚至是癌症。
这也是为什么水资源污染问题成为了这篇论文的重点。
图 1. 雾霾
图 2. 水资源污染
作为本次研究的起始部分,这一小节将会讲解对于此调查的猜想以及基于何种原因
我们会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
正如人们的普遍想法,持续增长的人口理应是导致了污染指数上升的因素。
本文的
猜想为:人口数量与污染物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
同时,我们期望找到人口数量与几类选定的污染物之间的相关程度以及若结果呈现正相关,比例系数的大小。
人口数量如何影响污染水平
这部分将会详细解释上文中我们做出猜想的原因。
正如我们都知道的那样,每个生
物个体的存在都会对其所属的环境造成影响。
但这种影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利于生物圈物质循环的。
不幸的是,人类的所作所为几乎没有一件不是要破坏生态平衡,而不是去巩固它。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是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的活动直接产生的一种垃圾。
它可以包括生活污水、厨余垃圾等等。
假设生活垃圾没有被合理处理,由于它的数量之多,它将转变为一种可怕的环境问题。
●工业废料
经济学中,某种商品的产量由消费水平带动。
同时我们知道,商品产量直接决定了工业废料的多少,且消费水平直接由人口数量所决定。
也就是说,人口数量理论上讲可以决定工业废料的多少。
基于要寻找人口数量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关系的目的,我们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帮助解决问题。
数据
本文共将使用3种数据类型,如下:1990至2010年人口数据,工业废料,以及生活污水(亿标立方米)。
其中,工业废料包括:工业废气(亿标立方米),及工业废水(万吨)。
完整的数据表格将会在下方列出,如表1所示。
表中,“P” 表示人口数量(百万), “IWG” 表示工业废气(亿标立方米), “IWW”意味着工业废水(万吨), “DS” 为生活污水(亿标立方米)。
表1
人口数量及污染物指数(1990-2010)
数据分析
在分析上表中的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将会使用软件Excel。
此软件将会运用最小二乘
法计算出基于上述数据的最佳拟合函数,同时显示相关系数R2。
我们知道,相关系数R2
可以体现出拟合函数与数据之间拟合程度的高低,R2越接近于1,说明函数拟合程度越高。
此外,R2定为0至1间某个实数。
在这一小节中,人口数量将会与每种污染物指数数据匹配。
此后,我们将会给出针对
每种搭配的解析。
每个解析都由原始数据,数据图表,拟合函数与相关系数,以及一个简短总述组成。
工业废气(亿标立方米)
这组数据显示出工业废气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当自变量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时。
如下方图表所示,拟合函数为线性,且函数的斜率约等于2.5。
换言之,理论上说,每当人口数量与过去相比增加1百万人,2.5亿标立方米的多余工业废气将会被释放。
另外,相关系数R2大致为0.72。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在工业废气与人口数量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
表2
人口数量与工业废气排放量
y = 2.5577x -186.36
R² = 0.7255
0.00
1,000.00
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
-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I N D U S T R I A L W A S T E G A S
POPULATION
工业废水(万吨)
区别于工业废气,对工业废水的最佳拟合函数不是线性,而是抛物线。
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每个抛物线都有一个顶点,此函数也不例外。
基于Excel 软件给出的拟合函数方程:y = 0.1028x2 - 366.2x + 331425,如图4所示。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次抛物线的顶点大致位于(1800, 5300)。
由于函数形状为凹,我们可以知道此顶点为函数在全体正数定义域上的最小值。
也就是说,当人口数量为1800百万人时,工业废水将会达到理论上的最小值5300万吨。
出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给出的关于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建议是尽量将人口数量控制在1800百万人左右。
表3
人口数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
图 4. 工业废水–人口数量
生活污水(亿标立方米)
运用方程y = 94.687x – 55807,如图5所示,我们可以得到北京市民的平均用水量。
首先,我们可以直观看到这一方程为线性函数。
其次,此函数斜率约为100。
也就是说,x(人口数量)每变化1百万,y(生活污水排放量)就会变化100亿标
立方米。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大致估计出:在一年中,1万人平均使用水资源1
亿标立方米。
作为本文中拟合程度最高的一组数据,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其原因。
第一,
水资源是对人类来讲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且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使用水资源。
然而,
每人每天水资源的使用量却是基本固定的。
因此,在理论上生活污水的排放总量应
等于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与人口数量的乘积。
显然,此方程为线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出的关于节约水资源以及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建议为:尽量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状态下,同时努力降低人均每日用水量。
表3
人口数量与生活污水排放量
图 4. 生活污水–人口数量
总结
尽管在上述的研究中,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与人口数量不成线性相关,但是另两个研究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猜想的。
基于这一事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此次研究的条件下,尽量将人口数量控制较低对控制环境污染较好。
然而,实际上的最佳人口数量还要视环境治理重点以及其他多种因素而定。
深入研究
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计划扩大数据收集的范围,例如使用SO2排放量,NO2排放量等数据代替工业废气排放量,以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应用方面更加明确。
另外,我们计划同时增加除北京外更多城市的数据,以使我们的实验结果应用范围更广。
在此后的研究中虽然数据变化可能较大,但我们仍计划采用相同方法来测定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