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池设计规范
事故应急池设计规范

事故应急池设计规范事故应急池,又称事故应急水池,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而设计的一种设施,主要用于收集、暂存和处理事故排放物。
事故应急池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事故应急池的功能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以下是事故应急池设计规范的内容。
一、适用范围事故应急池适用于化工、医药、冶金、电力等行业的生产企业以及可能发生危险品泄漏等事故的场所,包括危险品储存设施、生产装置、管道、贮罐等。
二、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事故应急池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2.可靠性原则:设计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事故,确保事故应急池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处理危险物质的泄漏和扩散。
3.可操作性原则:设计应考虑到事故应急池的使用和维护,方便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检查和维护。
4.环保原则: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物外泄。
三、设计要求1.场地要求:事故应急池应该建在平整、坚固、不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场地上,离生产装置和危险品储存设施要尽量远,不要建在容易发生洪水、滑坡、地陷等地方。
2.材料要求:事故应急池的材料应该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应选用与储存危险物质相适应的材料,避免因材料选择不当而导致事故。
3.容积要求:事故应急池的容积要求应满足可能任何一种泄漏量的需要。
应该根据生产装置、储罐和管道的容量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计算得到准确的容积要求。
4.结构要求:事故应急池应该采用双层结构,内层设置密封层,外层设置排水管道,确保危险物质不外泄,同时方便排水和清洗。
5.进出口要求:事故应急池应该设置进出口,并与生产装置、储罐、管道等连接,方便应急处理,同时要考虑排水、清洗等工作。
四、维护要求1.池体内部定期检查和清洗,排除积水和杂物。
2.定期更换密封层和密封材料,确保密封性能。
3.定期检查和维护进出口和排水管道,保证通畅。
4.当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事故应急池进行检查和维护。
五、总结事故应急池在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化工园区事故应急池建设标准

化工园区事故应急池建设标准化工园区事故应急池是一种用于储存事故泄漏物和应急处理废水的设施,其建设标准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应对化工园区内的事故和突发事件。
以下是不少于2000字的化工园区事故应急池建设标准:一、建设选址事故应急池的选址应考虑到化工园区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位于化工园区内的较低位置,以便能够接收事故泄漏物和废水,并确保能够自然排放或通过泵站抽送至下游水体。
远离易受事故影响的工艺装置、储罐、管道等设施,以避免事故的二次影响。
周围环境安全、无易燃易爆物品、无有毒有害气体释放,以保障应急人员的安全。
易于到达,以便应急人员能够快速到达现场进行操作。
二、设计规模事故应急池的设计规模应根据化工园区的规模、工艺装置的危险性、园区内主要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数量等因素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应急池的容量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化工园区内工艺装置的危险性评估结果,以及园区内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数量和存储方式等。
园区所在地的气象条件,包括风速、降雨量等,以及园区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
应急池的位置和容量,应满足在事故泄漏物和废水进入应急池后,能够自然排放或通过泵站抽送至下游水体,同时应考虑到应急池的容积利用率和设计寿命等因素。
三、设计标准事故应急池的设计应遵循以下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规范》(GB/T 31274)《石油化工企业废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724)《石油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GB 50583)其他相关国家和地方标准及行业规定等。
四、设施配置事故应急池内应配置以下设施: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管道、排水泵站等,用于将事故泄漏物和废水排入下游水体或污水处理系统。
监测设施:包括水质监测仪器、气体检测仪器等,用于监测应急池内的水质和气体浓度,确保应急池的安全使用。
事故池设计规范

事故池设计规范事故池是指在化学工厂、石油化工厂等危险场所设置的一种用于应对突发事故的防护措施,其设计规范是确保事故池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危害,并对人员和环境造成的损害进行最低限度的控制。
下面是关于事故池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1.选择合适的位置:事故池应尽量远离人员聚集区和爆炸危险区,避免事故蔓延。
同时,应确保事故池的位置便于消防车辆和救援人员的进入。
2.尺寸和容量:根据工厂危险品的种类和数量确定事故池的尺寸和容量。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和可能泄漏的物质的扩散范围,以确保事故池能够容纳泄漏物质,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蔓延。
3.设施和装备:事故池应配置必要的泄漏监测设备、泄漏传感器、泵机、喷淋装置等,以便及时发现泄漏、控制泄漏,并进行应急处理。
4.密封和防溢装置:事故池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泄漏物质向外外溢。
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事故池还应设置防溢装置,以防止泄漏物质超出事故池的控制范围。
5.污水处理设施:事故池被称为“污水池”,原因是在事故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因此,事故池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污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问题,以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6.操作和维护规程:事故池的操作和维护规程对于事故池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
需要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和维护计划,并定期对事故池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7.安全培训和演练:工厂的员工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熟悉事故池的位置、使用方法和相关的应急处理措施。
定期进行演练,以保证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够在实际事故中做出正确反应。
8.事故池改造和更新:事故池的设计应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新的事故情况和技术发展,可以预留一定的可扩展性,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改造和更新。
总之,事故池设计规范是确保事故池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有效地减少事故危害的重要保障。
在设计事故池时,需要综合考虑工厂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以确保事故的危害得到最小化的控制,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事故水池设计要求

事故水池的设计要求、GB50483-20091、事故池容积确定应执行的标准或规范主要有:规定的GB50483[2006]10Q/SY 1190-2009和中国石化安环号等。
对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事故排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方法,围堰或防火堤有效容其中消防用水量确定、水的项目均应适用执行。
)、《石油化积确定时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库设计规范》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GB50074-2002)、《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等有关规定执行;最大降雨量确定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0])、《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GB50014-2006()等执行。
必须根据项目特点、行业标准或规范、SH3015-2003(注意区分各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具事故池容积确定的具体要求等,体规定条款的执行,尤其是石油化工企业和石油库。
2、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根据发生事故的设备容量、事故时消防用水量及可能进入应急事故水池的降水量等因素综合确定[1]。
罐区防火堤内容积、排至事故池的排水管道在自流进水的事故池最高液位以下的容积、现有储存事故排水设施的容积均可作为事故排水储存有效容积。
计算应急事故废水量时,装置区或贮罐区事故不作同时发生考虑,取其中的最大值[1]。
应按事故排水最大流量对事故排水收集系统的排水能力进行校核,明确导排系统的防火、防爆、防渗、防腐、防冻、防洪、抗浮、抗震等措施。
.3、必须注意事故时进入事故水池的雨水量,与正常生产时初期雨水量(即前期雨水)的本质区别,不可混淆。
一是降雨历时不同,正常生产运营过程中初期雨水是指刚下的雨水,一次降雨过程中的前10~20min最大降水量[1],其设计参数计算必须按GB50014规定的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确定;而事故时降水量应根据事故消防时间(参照GB50016、GB50160规定一般为2~6h,Q/SY 1190规定为6~10h)确定。
一文了解事故应急池设计相关规范及管理要求

一文了解事故应急池设计相关规范及管理要求事故应急池设计相关规范及管理要求是指在建设或使用事故应急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标准和规定以及对其进行管理的要求。
以下是对事故应急池设计相关规范及管理要求的一个简要了解。
首先,事故应急池设计相关规范包括了设计原则和设计参数的要求。
例如,在设计事故应急池时需要考虑池体的尺寸和容量,以确保其能够容纳应急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液体或气体。
同时,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事故应急池的结构强度、密封性、耐腐蚀性等性能要求,以确保其能够在应急情况下有效地进行捕集、贮存和处理。
其次,事故应急池的设计还需要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
这包括了对事故应急池建设场所的选择要求,例如需要离居民区和环境敏感区一定的距离,并有足够的通风条件。
此外,还需要对事故应急池的建设过程和材料使用等提出要求,以确保其建设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除了设计规范外,事故应急池的管理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要求主要包括事故应急池的日常巡检、维护和保养,以及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培训。
日常巡检需要定期检查事故应急池的池体是否存在泄漏、裂缝等问题,以及是否有积水或污染物的迹象。
维护和保养主要包括对事故应急池的清洁和修复,以及设备的维护和更换。
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培训是为了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化和蔓延。
总的来说,事故应急池设计相关规范及管理要求是为了确保事故应急池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保障安全环保。
有了规
范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事故应急池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减少事故损失,保护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 事故应急设施(池)建设标准 》

《事故应急设施(池)建设标准》《事故应急设施(池)建设标准》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规范事故应急设施(池)的建设标准和管理要求而制定的。
本标准共有13条具体规定,下面将针对这13条规定,分步骤进行阐述。
第一步:制定建设规划根据所在区域的基本情况和相关规定,制定事故应急设施(池)的建设规划,包括建设方案、建设内容、设备选型等内容。
要注重实用性,确保设施在发生事故时有效。
第二步:选址、设计、施工根据建设规划,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设施设计,确保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保证施工质量,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三步:设施的维护管理建设完毕后,要及时进行设施的维护、检查和管理,以保障设施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具体措施包括设立维护管理制度,设立值班制度等。
第四步:设备的购置设施的建设要搭配相应的设备和器材,以确保设施可以顺利运转。
购置设备时,要选择合适性能的设备,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耗材的采购。
第五步:应急预案制定针对不同的事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可以迅速应对。
应急预案要包括各种应急处理措施和应急救援流程,能够有效地减轻事故的影响。
第六步:培训与演练对设施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
定期开展演习,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七步:评估与修改定期评估设施的管理和运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
同时要按照相关规定,定期进行验收和评级,并及时进行整改。
通过以上步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才能有效地保障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确保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及时应对,减轻事故的影响。
同时,对于相关单位和人员而言,也要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共同维护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环境应急预案中事故池标准

一、事故池的定义事故池是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用于收集、储存和处置事故废水、废液、固体废物等有害物质的水池或容器。
在环境应急预案中,事故池是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设施,其建设和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二、事故池的建设标准1. 设计规范事故池的设计应遵循《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19)、《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等国家标准。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事故池的容量应满足事故废水、废液、固体废物等有害物质储存需求,一般按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规模确定。
(2)事故池应具备良好的抗渗性能,防止有害物质泄漏。
(3)事故池应设置便于监测、操作和维护的设施。
2. 容积计算事故池容积的计算可参考《水污染防治应急措施设计指南》([2016] 43号)、《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等规范。
计算公式如下:V = K (Q1 + Q2 + Q3) T其中:V:事故池容积(m³)K:安全系数,一般取1.2-1.5Q1:事故发生概率(次/年)Q2:事故废水排放量(m³/次)Q3:事故废液排放量(m³/次)T:事故持续时间(小时)3. 位置选择事故池的位置应选择在以下地点:(1)便于事故废水、废液、固体废物等有害物质排放的地方。
(2)距离环境敏感目标(如饮用水源地、居民区等)较远的地方。
(3)便于事故应急设施(如监测设备、应急车辆等)进出。
4. 管理措施(1)日常管理:应定期检查事故池的运行状况,确保设施完好、运行正常。
(2)应急处理:事故发生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事故废水、废液、固体废物等有害物质。
(3)事故池清洗:事故发生后,应对事故池进行彻底清洗,消除有害物质残留。
(4)环境影响评价:事故池的建设和管理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三、事故池的管理要求1. 事故池的日常管理应由专人负责,确保设施完好、运行正常。
事故应急池设置要求

事故应急池设置要求对于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配套事故废水收集和应急储存设施,国家的要求是明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八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在应急状态下应当采取隔离等应急措施,防止水污染物进入水体。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第九条明确:企业事业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包括有效防止泄漏物质、消防水、污染雨水等扩散至外环境的收集、导流、拦截、降污等措施。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69-2018)要求:建设项目应设置事故废水收集(尽可能以非动力自流方式)和应急储存设施,以满足事故状态下收集泄漏物料、污染消防水和污染雨水的需要。
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规范标准中有关事故应急池的设置要求和各行业废水治理(处理)技术规范中对事故应急池的相关要求一、《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69-2018)二、《石油库设计规范》(GB -2014)石油库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池有效容量设置要求如下:库区内应设置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系统。
收集系统可由罐组防火堤、罐组周围路堤式消防车道与防火堤之间的低洼地带、雨水收集系统、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池组成。
一、二、三、四级石油库的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池容量,分别不应小于1000m³、750m³、500m³、300m³;五级石油库可不设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池。
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池宜安置在库区地势较低处。
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池应采取隔油措施。
在防火堤外有易燃和可燃液体管道的地方,地面应就近坡向雨水收集系统。
当雨水收集系统干道采用暗管时,暗管宜采用金属管道。
雨水暗管或雨水沟支线进入雨水主管或主沟处,应设水封井。
三、《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事故缓冲设施总有效容积计算公式如下:四、《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2009),化工企业应急事故废水池有效容积计算公式如下:五、各行业废水治理(处置惩罚)技术规范中对事故应急池的相干要求1.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2.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41-2014)3.制革及毛皮加工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3-2010)4.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2-2010)5.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5-2010)6.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7.染料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36-2013)8.饮料制造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48-2015)9.味精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30-2013)10.制糖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8—20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应急池设计规范
GB50483规定的计算方法,简称“国家标准法”事故应急池容量应根据发生事故的设备容量、事故时消防用水量及可能进入应急事故水池的降水量等因素综合确定。
对一般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建设项目,其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V1+V2+V雨)max为应急事故废水最大计算量(m3);
V1为最大一个容量的设备(装置)或贮罐的物料贮存量(m3);
V2为在装置区或贮罐区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及泄漏时的最大消防用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和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最少3个)的喷淋水量(m3),可根据GB50016、GB50160、GB50074等有关规定确定;
V雨为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废水收集系统的当地的最大降雨量,应根据GB50014 -2006(2014)版有关规定确定;
V3为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装置或罐区围堰、防火堤内净空容量(m3),与事故废水导排管道容量(m3)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