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积累:塞上江南---河套平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知识积累:塞上江南---河套平原
敕勒川,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歌辞大气磅礴,粗犷雄放,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成为妇孺皆知的名句。
阴山山脉,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东西走向,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山顶海拔2000米—400米。集宁以东到沽源、张家口一带山势降低到海拔1000米—500米。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属内陆水系。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是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由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平原),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后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又称前套平原)组成,面积约25,000平方公里。是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狼山、大青山间的陷落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内蒙古重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
河套是指黄河“几”字弯和其周边流域。河套平原一般分为宁夏青铜峡至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和内蒙古部分的“东套”。有时“河套平原”被用于仅指东套,和银川平原并列。东套又分为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又称“后套”,和包头、呼和浩特和喇嘛湾之间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的“前套”。有时河套平原称河套—土默川平原。
南临黄河、背靠阴山的八百里河套平原地处我国北部边陲的蒙古高原,是由流经此处的古黄河冲积而成的一片扇形
平原。这里海拔1000多米,常年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仅为150~2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3000毫米,是降雨量的10~20倍。尽管如此,河套平原却仍能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陕北防护林营造基地,根本原因就在于河套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不远万里,绕了一个大大的“几字”湾后来到这里,只为深情无限地来浇灌滋润这一片苍天厚土。
所以,自古以来就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好传说。假若河套平原得不到黄河母亲历经百转千回后的亲睐与眷顾,这里恐怕早已变成茫茫戈壁荒漠,哪里还能成为地球内陆同一纬度上的一片稀有绿洲。因此,有人也曾说:水利兴,河套兴;水利亡,河套亡。
河套水利的兴修始于秦汉,兴于清末,盛极于解放之后。远古时代,由于古黄河的不断冲刷变迁淤澄,逐渐造就形成阴山脚下这一片广袤肥沃的平原土地。
自神州古国实现大一统之后,从秦汉伊始,朝廷就开始派遣数万内地居民来到阴山脚下的河套平原戍边垦荒。
其时,就有人利用古黄河冲积平原地带所遗留下的一些沟壕水道等,开挖渠道,引黄河水灌溉周边土地,垦荒种植,获利颇丰。但其规模面积颇小,由于朝代更迭、战乱频发以及水患横生等诸多原因而数度荒废淹没。
清朝建立初期,为确保边疆地区安定,实行民族隔离禁边政策,禁止在河套平原垦耕。此时,放眼河套平原,到处都是茫茫草滩泽国,偶尔能见到一些牧人放牧的身影,一切就如南北朝民歌《敕勒川》中所描述的那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清朝后期,由于乌兰布和沙漠侵袭与地质形变等多种原因,黄河发生了对河套平原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道事件。
原来流经河套平原的古黄河河道并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位于河套平原北边的阴山脚下,现在的黄河河道只是古黄河所分出的一段支流,这段支流最终又与向南折出阴山的古黄河主河道汇合东流。
而河套平原则恰好是由北边的古黄河与南边的支流完全圈套起来的一片淤扇平原,故名“河套”平原。
后来,随着本地地形气候的持续变化,乌兰布和沙漠不断向东侵袭,大约在清朝道光年间,沙漠壅堵住流向阴山脚下的古黄河河道,使得古黄河河道被迫南移。
将河套平原南端的那段支流演变成以后的黄河主河道,而原来的古黄河河道则又演变成为河套平原阻挡排泄阴山洪水的乌加河,后来又逐渐被改造成为河套灌区退水排水的总排干沟。
百年之间,可谓是沧桑巨变哪。与此同时,也使得黄河故道乌加河成为黄河母亲馈赠给河套人民的又一笔巨大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
清朝末年,清廷出台垦荒鼓励政策。以河北难民王同春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带领着众多劳苦大众,充分利用河套平原西南高、东北低的特殊地形条件,与南边黄河行河可以开口引水、北边黄河故道乌加河可以退水排水的优越地理结构,以及平原上的一些天然沟壕水道等,沿着黄河北岸线,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地开挖了八条蜿蜒北伸的人工干渠。
以后又增加到十几条,进而使得富含矿物质营养的黄河水通过自流形式逐渐流入干渠两侧新开垦出来的大片土地中,用以浇灌农作物。
而且,所有引水干渠全都配套设置了退水口,可直通平原北面的原黄河故道乌加河,以此使得从黄河中多流进来的水量能顺着退水渠道逐渐汇流入乌加河内,最大限度地避免河套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还可起到上引下拉,避免渠道淤积壅堵等功用。
乌加河中的大量积水还可以逐渐汇流于平原东部的乌梁素海(也属于古黄河河道的一部分,由古黄河折出阴山,向南冲泄向平原地带形成),乌梁素海中的多余水量又可以顺着其下游的一段古黄河河道返退回平原南端的黄河之中。
如此一来,在黄河、乌加河以及乌梁素海之间的河套平原上就逐渐形成一个有进有退的引水灌溉体系,这也为日后将河套平原逐渐改造建设成为一个有进有退、有灌有排的先进宏大灌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河套地区土壤肥沃,大小阡陌纵横交织,适于种植春小麦、水稻、糜、谷、大豆、高粱、玉米,向为内蒙古、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有塞外米粮川之称。平原上还蕴藏着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等多种矿产资源。
河套平原地下水甚丰,黄河北岸山前埋藏较深,平原较浅,由10~30米减至2~3米;含水层由厚变薄,涌水量由100吨/小时递减为60吨/小时;矿化度渐增,一般由0.5克/升增至3克/升。黄河南岸地下水埋深约1~3米,涌水量10~40吨/小时,矿化度1~3克/升。
黄河流经巴彦淖尔盟340公里,年经总流量315亿立方米,水利资源非常丰富。1959年修建了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1969年开挖了总干渠(二黄河),全长180公里。1975年完成了总排干沟工程,结束了有灌无排的历史。
试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