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家职业 资格证 书接 轨 。在课程之 中引入 职业 资格证书
作 者 简介 : 莫永 华(9 8 )男 , 西桂 林 人 , 士 , 程 师 , 师 研 究方 向 为计 算 机 网络 、 17 一 , 广 硕 工 讲 网络 安 全
现 计 机 2l0 @ 代 算 o . 25
竺 :
参 考 文 献
1 网络 工 程 专 业 课 程体 系 的现 状
在 《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 程 教 学 中 , 遍 问题 是 理 计 课 普
的评 价 ; 学生为 了应付考试 . 把主要精力放在 了死记硬
背课 本 和 课 后 习 题 上 这 样 的 考 试 不 利 于 学 生 对 知 识
论 教 学 内容 偏 多 。 网络 安 全 是 涉 及 计 算 机 科 学 、 络 技 网 术 、 信技 术 、 码技 术 、 息 安全技术 、 用 数学 、 通 密 信 应 数 论 、 息 论 等 多 种 学 科 的综 合 性 学 科 。在 教 学 中 . 现 信 发 过 多 的理 论 内 容 . 门 课 程 自成 体 系 . 践 内容 的关 联 各 实 性 不 强 , 能使 学 生 被 动 地 听 课 , 生 通 常 感 到 讲 课 内 只 学 容 抽 象 枯 燥 。 常是 一 知 半解 . 的 学 生 甚 至 觉 得 课 程 常 有
水 平 的提 高 . 不 能 充 分 发 挥考 试 的导 向和 反 馈 作 用 更
2 根据 独 立 学 院 教 学 目标 调 整 思 路
独 立 学 院找 到 自己的 位 置 . 养 应 用 型 人 才 程 培 课 内 容 中 添 加 针 对 企 业 和 用 人 单 位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可 操 作 内容 , 程 体 系 改 革 要 实 现 两 个 接轨 一 是 实 现 与 国 课
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堂 / 学习通翻转课堂的形式,在第一节课中对学 生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8432);湖北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A07,2020A06)。 第一作者简介:武云云,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wuyunyun_1985@。
求;最后,建立 QQ 学习群,方便课下教师与学 作为高考的考点项目,在不同的高中普及度相差
生实时交流问题,了解学生动态,答疑讨论。
甚远。如果在大一的计算机基础中,以同样的视 角讲解计算思维,势必不能兼顾不
调查问卷
第一课
知识推送+知识讲解+ 问题互动+分组讨论
日常课程
评价建议
最后一节课
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 基于此,可采用雨课堂 / 超星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新生入校后学习 的第一门计算机类课程,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学 生接触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大学生的计 算思维 [4] 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许多著名高校 都尝试基于计算思维的课程改革,一方面发展计 算机专业的教学优势,另一方面促进计算机与其 他学科的深度融合。
1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
础知识点,课堂中再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并 大一学生作为一个群体,认为同时进入同一所学
通过问题互动和分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 校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差不大,因此知
极性;在 24 学时上机课中,重在培养学生计算 识的掌握面也差不多,而并未考虑这些群体对某
机技术应用能力,兼顾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 项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比如“计算思维”并不
第 10 期 126 2021 年 10 月 10 日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了国内外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
在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开展计算机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一、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变革意义在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变革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应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的需求,二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计算机专业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符合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的需求。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科基础能力的培养,但往往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在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计算机专业的变革意义在于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的优秀人才。
二、计算机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改革的路径为了实现计算机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的改革,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调整在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
除了传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加强对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
还需要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使学生能够跨界思维,具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还需要加强对实际应用场景的学习,通过项目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除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计算机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
应该引入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社 . 20 (1 ) 07 版
[ 杨 蕴彤 ,宋 大伟 大学 生职业 发展 与 就业 指导 . 大 学 出版 社 , 4 1 吉林
参考 文 献 [ 1 】石 彩华 浅谈 《 机械 制 图 》课 程 测绘 周 的教 学 管理 硼. 技 咨询 , 科
20 0 8, 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计算机绘 图软件 不断被开发 , 如A 【 C D r E、U u A 、Po 0 / G、C X 等等功能 日益强大 。作为二十一世 A A 纪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在具备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同时应对本 专业 的新知识 、新技 术有充分地认识和了解 , 但现在 的计算机绘图课 程大多只讲授一种软件 ( u C D 如A 幻 A 软件 ),局限性很 大 ,不利于 学生 的全面发展。因此 , 为 《 作 计算机绘图 》 课程教师 ,不能局限予 对一种软件的i授 , 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的对其他绘图软件进 井 在 行介绍 。加深学生对绘 图软件的认识和理解 ,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丰 富本课程的教学 内容 。
3 加强上机练习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 能力
《 计算机绘 图》课程具有很强实践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单靠教 师的讲解 是远远不够 的,只有通过反复练 习学生才能熟悉和掌握绘图 软件 ,提高学生 的学 习和动手能力。这就要求 《 计算机绘图 》课程的 教学过 程中加强学生上机练习 ,让学生在绘图过程中熟悉绘 图软件 命 令的使 用,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 密结合 。由学生亲 自动手操作 ,
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并提出了针对当前问题的探讨和教育方式的探索。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的教育需求与主流教育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整合教育资源。
文章指出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他们未来的进一步教育打下基础。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注重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改革与探索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育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数学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方式,教学资源,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反思。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少数民族预科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少数民族在中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传统文化和教育需求也日益凸显。
在这种背景下,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欠缺,教育质量也较为薄弱。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和学习习惯上的差异,这给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少数民族文化多样,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如蒙古族的蒙古板等。
针对少数民族的数学教育需要结合其文化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通过对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背景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探讨和研究奠定基础。
1.2 问题意义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问题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少数民族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
加强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能够提高少数民族群体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融入现代社会。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需要加大对数学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通过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与专业融合的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收稿时间]2023-03-24[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1244030);四川轻化工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21-1046)。
[作者简介]刘锴(1979—),男,四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
通信作者:蓝集明(1973—),男,四川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智能制造。
2023年8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针对大学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与高校特色专业结合度不够、针对性不强的痛点,文章以四川轻化工大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向日葵”模型的与专业融合的实验教学方案,并介绍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展示了专业融合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赋能教育;OBE 理念[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15-0058-05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已融入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
拥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对现代人基本生存能力的要求。
各专业的大学生都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的这一基本要求,除了必须具备计算思维能力,还要能够使用计算机解决自己专业领域的各类复杂问题。
当前,国内一些高校的大学计算机课程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各专业迫切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专业建设,而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还没有达到各专业期望的“赋能”目标。
新时代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根据专业差异化需求,实现目标导向的新时代“专业+计算”的赋能教育[1],即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
一、课程与校情分析(一)课程基本情况大学计算机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第一门系统介绍信息技术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也是许多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前导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少数民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少数民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尊敬的领导: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要求。
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教育、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少数民族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普遍较低,这严重制约了他们的教育发展和就业前景。
为了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我们提出了以下课题研究方案。
一、现状分析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资源偏少。
少数民族学校的软硬件设备普遍落后于城市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
第二,教师队伍不足。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养相对较低,缺乏教学经验和资源开发能力。
教育观念滞后。
由于缺乏信息技术意识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部门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
二、课题研究目标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我们的目标是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推动信息技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整合教学资源。
通过合理配置教学设备,并加强软硬件设备的更新与维护,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
2. 培养教师队伍。
组织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加强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
3. 制定教学方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开展校园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比赛、讲座、展览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课题研究步骤1. 调研阶段。
通过实地调研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了解学生和教师的具体需求和问题。
2. 设计阶段。
根据调研结果,设计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案,并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3. 实施阶段。
根据设计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和师资培训,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方案。
新时代少数民族预科生自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第496期大学(研究与管理)2021年1月Vol. 496 University(Research & Management) Jan. 2021新时代少数民族预科生自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姚远,张大林,王潇(东华大学,上海201620)摘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新形势下,各 高校应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育 管理联动机制,采取分层教学和注重实用性教学,以此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以东华大学为 例,探索少数民族预科培养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预科生自主培养体系,对实现预本教育协调发展、提高预科 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自主培养;培养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92-02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 国培养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人才。
少数民族预科班的设立是依据其特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表现了我国始终坚持的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初心。
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人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从根本上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敦促 各行各业运用新思维、定位新视角,从社会整体发展的全新理念审视自身工作发展方向。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作为民族特色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也同样需要新思考、新定位^。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体系的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很多民族地区已经实现了各方面的显著提升。
民族地区对高级人方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带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精准脱贫致富,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新的时代使命。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自主培养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以此加快推进预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本民族的代表,是少数民族中的精英人才,是民族地区未来重要的建设人才。
结合新疆化学工业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际,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教学探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新疆化学工业学校与我区其他学校一样,都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开设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公共基础教育课程,自开始参加自治区教育厅统一组织的全疆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以来,逐步将计算机一级考试合格证与大学生毕业挂钩,以期尽快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
目前学生的考试过关率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应用水平都有了很大进步。
但民汉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少数民族学生有其独特的学习特点和不同于一般学习者的学习困难,作为从事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人士,应该正视少数民族学生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设法尽快提高学习效率,缩小学习成绩的差距。
为此,区内教育界的同行们多年来已经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目前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以《计算机文化基础》为主。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在高等院校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基本理论素养和技术技能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在我校,早已实行直接用汉语授课的政策。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研室除了解决一个班里的不同水平的学生怎样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应采取怎样的有利措施等问题外,还要重视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质量问题。
1.存在的问题新疆化学工业学校主要面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招生、服务。
所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的教授任务主要是要向周边地区输送能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人从事《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的教学以来,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周旭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础学科。
文章通过对当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于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意见,旨在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计算机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思维;教学方法:G642.41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9)36-0088-02一、引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下的技术革命让计算机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成为大学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大学生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责任。
在新的教育目标指引下,要求我们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思考,提升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与能力。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1.学生计算机能力存在差异性。
由于地区和经济的差异,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
所以教师在大学期间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的差异,向学生进行系统介绍时,既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又要照顾基础好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分配上很难达到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
2.教学效果不理想。
现在的教学基本采用理论授课加机房操作实验的模式,但教学案例教学法很难满足教学案例专业的个性不足,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不到有效的启发。
目前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除了源自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动机弱、课堂秩序差。
还在于教学方法没有根据学生的起点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在教学对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实行的讲授式教学得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课程理论与实验内容联系不密切。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大一新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个快速发展和更新的课程。
由于它所涵盖的知识点多,速度更新快,导致很多知识在有限的学时内介绍的都比较笼统,有些技术和应用方法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展现,但在实验环节由于课时、实验设备等原因不能将所有的理论知识都体现在实验中,导致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存在差异,联系不密切。
成果导向理念下《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成果导向理念下《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等教育中,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主修专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所设置,并成为了全日制大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即《大学计算机》课程。
对于如何改革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在成果导向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索是必要的。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
因此,教学改革要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首先,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多数是以理论为主,实践环节较少。
而在现实工作中,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更为重要的。
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可以增加实践环节的设置,开设课程实验、项目实践等课程,让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对于计算机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加强实际案例的引入。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将实际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需求和应用场景,也可以提供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再次,注重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计算机领域,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团队的协作,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重要能力之一。
因此,建议增加团队项目的设置,让学生在团队中进行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此外,还可以增加课程实践的社会实践部分。
学校可以与企业、机构合作,开展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和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走进企业,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亲身感受计算机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的流程。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新工科教育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受到广泛关注。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下,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成为当前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新工科背景出发,结合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的特点,探讨相关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新工科教育理念将科学和工程技术结合,注重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它强调“工科属性”,倡导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能够立足实际解决问题、具备跨领域协同创新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新工科”的教育理念,旨在引导高等教育教学走上一条有利于适应社会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道路。
二、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的特点计算机大类专业是新工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育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其教学内容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的特点就在于其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2. 跨学科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专业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密切。
计算机专业实践育人不仅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3. 创新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行业是一个创新性较强的行业,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性1. 适应社会需求新工科教育强调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大类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3. 推动学科发展计算机大类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与实践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相关专业已经成为了大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同时也让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然而,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许多教育者和研究者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和疑问。
一、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做好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所在。
首先,传统的计算机公共课的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传统计算机公共课的内容缺乏实践意义,难以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人才,而这个问题就是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其次,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教育也跟上时代的发展。
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计算机公共课就是学生入门的第一道门槛,因此要着重强化其实用性,尽可能让计算机公共课培养出能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途径1. 教学模式改革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模式改革是必要的一种改革途径。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单一的授课方式为主,学生要通过听老师讲解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采用大纲式集中授课和网上学习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听课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更好地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2. 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设置优化也是必要的一种改革途径。
传统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内容虽然涉及比较全面,但内容繁琐、难度较高,导致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了解每一个知识点。
而且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不断变化,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和反思教学教学内容是否包含当下新的技术和知识点,是否符合实际工作的需求。
并依据最新的教学理念,尝试将传统计算机公共教学内容优化,保留必要的知识共识点,注重实用性、实践性,切实提高本科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
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引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有必要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改革和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
一、背景分析: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课程的现状。
二、目标设定:明确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标,如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
三、课程内容调整: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优化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和学生兴趣。
四、教材更新:针对现有的计算机教材,结合最新的科技进展进行更新,保证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五、教学方法改进:介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师资培训:提出师资培训的计划,使教师了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动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七、实践机会扩展: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八、评估方法改革: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从考试为主向综合评估过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九、校企合作:积极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和实习机会。
十、外部资源整合: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如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结论:通过对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的探讨,可以看出计算机课程的改革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我们要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推进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计算机算法与数据结构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算法与数据结构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理解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
2.掌握常用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及其应用。
3.学会使用算法解决问题,提高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算法与数据结构。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引入案例分析和问题求解,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安排1.算法与数据结构基础:介绍基本概念、算法分类和分析方法。
2.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常用数据结构的学习。
3.算法设计与分析:排序、查找、动态规划、贪心算法等。
4.实践项目: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合作等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编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项目实践:评价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完成情况和团队协作能力。
4.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算法与数据结构知识掌握程度。
五、教学改革与实践1.引入翻转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结合线上教学资源,如MOOC、教学博客等,丰富教学内容。
3.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平台。
5.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举办相关的竞赛和活动。
六、教学资源与教材1.教材:《算法与数据结构教程》(推荐使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2.辅助教材:《算法与数据结构学习指导书》、《算法与数据结构题解》。
3.在线资源:国内外知名大学公开课程、教学博客、论坛等。
七、教学建议与注意事项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既关乎学生们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又关乎学生们掌握计算机相关应用的重要技能。
因此,数据结构的教学改革始终备受关注。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第一步,完善教学方法。
作为一门计算机类的基础课程,《数据结构》课程的核心在于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并学会如何利用它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利用精彩生动的讲解和实例给学生讲解数据结构,同时也应该开展讨论,让学生们有机会用手中的知识分析问题。
第二步,强化实践性教学。
考虑到学生们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数据结构》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特别是在实践方面。
例如,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据结构,通过实际实验去熟悉掌握各种常见的算法;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编程语言,模拟实现算法和实现数据结构操作。
第三步,完善实践活动。
可以开设实践小组或实践坊,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步,引入新技术。
要让学生们的数据结构学习更有活力,有必要将一些新技术引入教学中来,比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让学生们有机会访问更多的实时数据,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数据结构技术,更好地做出判断。
综上所述,《数据结构》课程旨在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各种数据结构,掌握常见算法和操作,更好地应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要想改革《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完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完善实践活动、引入新技术四个方面入手,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们对数据结构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熊骏;金文;丁飞;王凯
【期刊名称】《软件导刊》
【年(卷),期】2024(23)1
【摘要】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针对传统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并基于OBE教育理念对计算机网络教学进行改革。
由课程设计框架为切入点,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毕业要求为出发点优化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国家、社会预期需求的专业能力;以教学目标为框架,对教学过程中的短板进行针对性加强和补全,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设计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基于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持续改进。
结果表明,该课程在课堂实践、上机测试、试卷测试等方面的达成度均有所提高,为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页数】5页(P204-208)
【作者】熊骏;金文;丁飞;王凯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南京邮电大学财务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基于OBE视角的新工科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2.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改革4.基于UDL-OBE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5.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改革——评《学习成果导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开发指南:基于OBE专业(群)认证与高水平建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5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5,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1期)
Total No .281
收稿日期:2011—12—15
作者简介:李媛媛(197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教育学院计算机系,讲师,硕士。
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
李媛媛
(吉林省教育学院计算机系,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本文阐述少数民族预科班《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整个过程。
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教什么内容,怎么教,如何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本文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对我校计算机课程改革问题进行了实践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少数民族预科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061—02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采取特殊措施以提高文化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为在高等院校本、专科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所开设的一种教学班制。
我院的吉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心是2005年2月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省属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该中心成立五年来,培养了来自全国15个省区的少数民族预科生1503名。
我经历两届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针对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及《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以任务带动知识点、以分层教学为特色、以项目化作品激励学生主导学习、以团队协作克服沟通障碍。
取得了进步的教学效果。
一、民族预科班《计算机》教学现状
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应用领域逐渐扩大,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本专科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计算机教育由于经济条件、教学设备、师资人才等各方面原因相对计算机发展略显滞后。
我院少数民族学生一半来自偏远落后地区,当地办学模式、教育经费的投入等都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教育
发展的步伐,
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对于计算机很陌生,甚至有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计算机。
这样就造成了计
算机教学的如下困难:1.基础薄弱且不平均。
2.语言环境、汉语教材成为学习的障碍。
3.观念的落后成为继续学习的障碍。
大多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环境恶劣,当地的基础教育薄弱,信息不通畅,受教育的
程度低下,
无法理解计算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1]
二、《计算机》教学设计与实施(一)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共有六个,一个专科班全部学生来自新疆地区,其余五个全是本科班,其中三个理工班两个文科班。
新疆专科班存在的问题是语言沟通障碍。
表现为老师说话可听懂,不过问问题时无法表达;看汉字可识,不过输入汉字时拼音不会拼。
计算机实践操作复杂操作跟不上,说明教学时老师说几句话能跟上并理解,不过如果步骤一多,一大段落的话就听不懂了。
另外五个本科班的问题是基础极不平均,有个别同学在高中或者家里学习过WORD 等软件,而有些同学完全没有接触,这样大家基础不一致,就造成老师授课的困难,讲的内容简单会的同学吃不饱,导致不吃了。
讲的内容新且难,完全不会的同学跟不上了。
而且班级与班级还不同。
理科班整体水平优。
文科班整体水平低。
(二)教学方法分析“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
践活动。
[2]
《计算机》的实践操作部分由WORD 、
EX-1
6
CEL、POWERPOINT组成,每种软件都有比较多的知识点,而且计算机是实践学科,光讲不练没办法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所以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将每节课的知识点设计在一项项任务当中,这样既让学生目标明确,同时能监督学生的完成情况,并通过记录学生成绩来检验任务的执行效果,另外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可对基础薄弱同学做单独辅导。
项目课程以具体的产品及工作任务为课程切入点,因此必须以严格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每节课的知识点为小任务,将一个软件的所有知识点贯穿起来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特定目标则为项目作品。
例如WORD中我就布置学生完成报刊设计及个人简历制作。
EXCEL中完成公司销售业绩分析。
POWERPOINT中完成一节课的演示文稿。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和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使好学生能吃好,基础差的学生能吃饱。
团队协作完成任务是根据新疆班学生沟通障碍的情况,将能听明白并完成老师话的同学作为每组的组长,带动全组同学完成课上任务。
(三)教学过程设计
以《WORD》教学为例,首先将整个WORD知识点按照章节划分,将任务设置为6个,保证每节课都有任务的情况下讲解知识点。
其次在一章结束,布置项目化作品要求,例如WORD项目为简历、民族预科班生活报二选一。
三、《计算机》教学效果反思
分析学生期末成绩,以理科班预科六班为例,80 100分为班级64%,60 69分数段的为班级的8%。
理科班学生整体表现优异,应适当增加复杂实例的教学内容。
甚至可补充些课外内容。
文科班整体表现为中等。
以预科十二班为例80 100分的占到班级38%,60 69为班级的24%,说明文科班对于教学内容掌握的不好。
以后我会更关注文科班的任务完成情况,应严格督促没做完的学生必须课上完成。
新疆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80 100分为13%,60 69分为30%,今后我在进行新疆班教学时要注意教学进度。
更注意和学生的沟通。
[参考文献]
[1]萨日娜.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
[2]丛荣华.任务驱动模式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
The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on College Computer Course Of Ethnic Minority Group
LI Yuan-yuan
(Dept.of Computer,Education College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130022,China)
Abstract:The whole processing of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or Computer course of ethnic minority group having been discussed.How does these students grasp the knowledge of computer?What contents shall we teach for the first computer course?How to teach?How to improve the computer basic teaching?These questions are worth discussing.This text associates with our collage’s teaching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for our college’s computer basic courses’reform.
Key words:computer education;ethnic minority group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