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科文献论文
文献论文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全球化已然成为当今的时代现实,而信息技术在让全球化成为日常化的同时更加尖锐地显现了自身。
将媒介是人的延伸这样的麦克卢汉式的断言表述为人是信息网络中技术的人,或许更贴切。
转瞬间,人类就从对技术的欢欣鼓舞转变为对技术的愁眉不展了。
可是,爆炸性的信息冗余并非就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
它往往比因缺乏信息更容易使人处于世界的边缘。
人需要在成为一个具有批判眼光、自主观点以及检视素养的人才不至于受限于自己经验,或像傻瓜一样被丢弃为宅居者。
所以,韦恩等人在《研究是一门艺术》中指出:各个阶层的人都在做研究,政府、机关、行业与企业投入大量经费开展研究,从实验室到大海深处,从洞穴到外层空间都在进行着研究,研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而且,只有能确实地做研究或评价他人研究的人,才能分享到可信赖的信息。
世界一体化对于中国高校(研究机构)而言,意味着被纳入全球机制,并以国际标准衡量高校的人才培养、学术生产与思想贡献。
也正因为如此,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制定发展战略,实施研究型计划,思考中国对世界的学术贡献。
从研究生到专家学者,从政府机关到行业单位以及各级大大小小的研讨会议都在鼓励研究,倡导学术。
这一潮流直接带来的后果是大量研究成果的出现和研究方法的空前强调。
中国的论文产量已跃居第二,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学术贡献率远远匹配不了生产量。
即是说,中国学术遭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困境。
如何用西方学术规范表达中国问题成为制约中国人文社科国际化的一个关键因素,这种学术合法性也被学者认为是中国社会科学家最根本的困境.
突破这种困境的出路,在我们看来关键在于做出文献综述
的谱系图,才能进一步发现、聚焦自己拟研究的问题.
因为,文献综述是为某一目的而收集、分析信息(资料)的系统过程,包括分析与收集信息的方法,苏联心理学家巴普洛夫认为它是研究中头等重要的任务.
在这种背景下,学者们越来越重视综述文献的重要性,每年文献综述、研究综述、会议综述等综述类文章都数以万计。
例如,我们以综述作为篇名在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就发现从上世纪90 年代起,每年均以超过一千篇的数量递增。
不仅如此,综述类文章还常常是高引用率和高下载量的文章。
可当我们检索有关指导或阐述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时,却不无惊诧地发现这方面的论文寥寥无几。
虽然有很多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文章,但却极少有涉及文献综述写法的。
同时,指导人们怎样做研究综述性研究的着作也极少见。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学术论文,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及如何进行写作的问题,以期对这方面的不足有所弥补。
2 文献综述及其在论文写作中的意义。
文献综述在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中处于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地位,它既是进入学术门径的基本技能与素养,同时也能反映出研究者的学术影响与学术地位。
相反,一位不会写作文献综述的学者,或者一篇没有文献综述的论文通常都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
没有文献综述的学位论文,更会引发人们的质疑。
文献综述是一种规范的、系统性的研究训练,也是推动创新的关键方法。
就像莱布尼兹总结的学术原则所说的那样,研究旁人的创造发明方法是成为成功的创造者的前提. 人们总是在前人思考过的地方,才会发现重新思考的空间。
文献综述,英文称为survey、synthesis、overview、review.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与研究综述(research synthesis)、研究述评(research review)、及元分析(meta-analysis)这些称呼尽管互有指涉与交叉,但通常被认为是以往研究结果、方法、理论等所做的独立研究、点评并以此构建相关主题的严格的研究活动。
是在对某个事先设定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分析、综合和思考。
迈克尔认为文献综述是列出与你的研究计划相关的历史研究,并解释你的论文是如何建构并超越过往研究的。
劳伦斯和布伦达对文献综述的定义是:文献综述是一种书面论争。
它依据对研究课题现有知识的全面理解,建立一个合理的逻辑论证;通过论证,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论点,回答研究问题。
可见,选择研究论题,在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与考量,在分析、综合、思考的思维活动中揭示发展趋势以及做出科学评价的不断循环过程就是文献综述的过程。
文献综述基于不同的对象和重点具有不同的划分,比如说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之分,定量与定性研究文献综述之别以及理论文献综述与研究报告之归类等,但其基本旨趣并无根本不同。
文献综述首先是对主要学术观点和富有影响的理论方法的整理,而不是单纯地进行背景描述(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其次是研究者就设定的研究论题与目标依自己的眼光、学识和兴趣对现有的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 再次是对该研究的未来提出建议或展望,以凸显出将要进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文献综述相当于研究论题的历史地图,撰写综述就是勾画出研究论题相关性的代表性成果,并对此作出评述以给予其相对客观公正的坐标,借此建立自己的问题框架体系进而显明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所带来的意义。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何在呢?首先,对课题涉及的相关成果,包括思路、方法、观点等具体问题作总结,绘制研究问题的路线图以突显实施的研究计划在问题域中的位置与价值或给读者呈现较为清晰的研究历程,提供启发其进行新的研究可能;其次,在关联问题上作了分析和评价,拓展了对研究的深刻认识显示对研究问题的熟悉和计划实施的可能性;最后,文献综述建立了某一问题的研究框架,使人获得研究计划的原创性所在以及发掘新的研究方法、思路的必要。
总之,文献综述是在学术问题与学术传统中发现出新的研究可能,并通过严密的逻辑论
证去证实如何从可能变为现实以及由此带来的贡献。
另外,文献综述在申请学位论文、申请基金项目、撰写研究计划或资助申请、描述或阐释研究现状、寻找研究方法和新课题、寻求科研伙伴以及满足个人的研究兴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实用价值。
芬克认为文献综述涵盖七项任务:选择研究论题、选择文献来源、选择检索词、拟定筛选标准与方法、进行综述、综合结果。
库珀概括为五个阶段:问题形成-数据收集或文献检索-数据评估-分析和解释-表述研究结果。
劳伦斯描述必经的六步骤: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综述撰写。
对于主题选择之后,需要借助一定的理论方法把问题具体化,并聚焦中心问题;文献搜索包括发现、查询、浏览、分析文献从而凝练主题;展开论证包括建立论证方案、论证过程、形成论断;文献研究包括归类、综合、分析收集的资料;文献批评是一个充满隐含推理、论证与反驳的过程; 综述撰写则是通过写作使问题明晰以便自己和他人理解的过程。
这些论述都启发了文献综述的写作思路。
文献综述开始于研究问题实施之初,并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随着材料的丰富和思维的改进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因此,文献综述既不是初期行为,更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贯穿研究始终不断生成的研究活动,这是必须树立的对文献综述的意识。
3 文献综述的撰写。
3.1 问题的形成阶段。
从现实问题的兴趣出发,将之与相关学术领域或具体问题域相勾连然后细化该兴趣点,通过将日常生活图式借助特定的学科话语模式转化为学术科研形态,这是建立研究课题的一般途径。
兴趣是从事学术科研工作很好的动力,如果在生活中短时间内未能形成比较具体的兴趣,被动进入某个论题的话,这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帮助我们获得对某些问题的兴趣。
比如说,请教
领域内专家学者、博学之人,阅读专业学术刊物,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学术组织等等。
这里说的现实问题并非单纯指社会现实问题,它也涵盖个人经历(比如说研究女性主义理论的多为女性)、学术积累和关注的内容(比如说优秀的历史学家总是那些爱好历史之人)等。
而且,务必谨记,越具体的问题越是有可能成为研究对象和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
具体是说有具体的对象所指和明确的论题边界、明确地问题聚焦、鲜明地研究视角。
当然,问题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但也存在一些偶然因素和外在目的考量的现象。
学术前沿与热点的激发、交叉学科的影响、特殊资料的占有以及奖学金、项目申报和职业前景的考量等,也时常是一种促发与诱因。
问题形成过程中,综述者的决策和思想变化也会影响综述的效度,其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变量定义里概念的广度和在研究中搜索基本关系调节量使用的操作细节。
但从根本上讲,学术问题的形成离不开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思考和分析论证,它是从学术史和问题域中诞生出来的,而不是灵光闪现。
好的研究论题往往被认为是那些可让学者得以安身立命、长期耕耘的极具延展性的研究论题。
3.2 文献获取与阅读。
文献综述撰写之前,需要获取与研究论题相关且对研究起到参考作用的目标文献,即那些有价值的文献,所以对研究对象做严格限定和目标文献的仔细确定,是在海量信息中高效率工作的前提条件。
这就涉及到文献检索的渠道范围和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获取文献资料的渠道分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正式渠道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数据库与期刊网、专业会议论文库等,非正式渠道包括个人联系(田野作业和民族志考察)、恳请邮件(外国很多期刊论文提供了写作者邮箱)、互联网搜索(谷歌图书与学术搜索)等。
特别是一些着名数据库,像Web of Science、EBSCO、JSTOR、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Proquest DigitalDissertation、Periodicals Archive Online, 为论题提供了可靠的文献来源。
教科书、以往学者的相关综述能为初次进行文献综述工作的人提供捷径。
可更为重要的,还是要给自己树立一手
资料(primary sources)的文献搜索目标。
像原典着作、经典论文与书籍(即通常所说的初级原始资料、二级原始资料和三级原始资料)都属于一手资料。
穷尽所有研究成果是综述者的追求,但
社科文阅读《中国皮影艺术简介》语文阅读答案-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社科文阅读必做题(9分)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
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
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
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
它为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
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
或淳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
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剔透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
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
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泰山皮影已经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7年6月8日至6月18日,中华世纪坛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泰山皮影传人范正安受邀参加《石也当铲除恶狼精》表演。
泰山皮影的独特之处是演出只有一个人完成,左脚踩鼓,右脚敲锣,口中演唱,双手指挥皮影。
曲风是山东大鼓,人物语言和性格也有着鲜明的山东色彩。
(《中国皮影艺术简介》)
13.下列对“皮影”定义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B.“皮影”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
C.“皮影”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制作成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等皮制品,借助白色幕布和灯光戏剧表演的艺术。
D.“皮影”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
1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皮影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今后,它仍将璀璨夺目。
B.皮影戏深受广人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它对世界近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做出过一定的贡献。
C.“文革”的冲击直接导致了中国皮影艺术濒危处境,中国皮影面临失传的危险,因而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D.因为皮影在造型上具有浓厚的民族气味,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所以它成为国内外诸多收藏家、皮影爱好者的收藏品。
15.皮影戏的演出、人物造型、幕影都极具特色,试从三、四段概括皮影戏的艺术特色。
(3分)
参考答案:
13.C(3分)14.C(3分)
15.①“皮影”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
②“皮影”演出的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③“皮影”的人物,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形象,夸张而幽默,或淳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雕工流畅,着色艳丽,通体剔透,四肢灵活。
(3分,每点1分
返回查字典首页。